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国师_分节阅读_第585节
小说作者:西湖遇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7 MB   上传时间:2024-03-16 09:35:23

  而淮安府驿站内。

  解缙听闻了杨瓛死了的消息后,反而顿时气得暴跳如雷,狠狠扔掉了书案上的砚台。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啊.”

  赵海川拱手道:“大人,有可能是蓄意谋杀,但是查起来很麻烦,必须解剖尸体看肺和胃,有没有被下毒。”

  “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

  解缙颓然想道:“眼下不管杨瓛是不是上吊自杀,都只能是上吊自杀,刺杀钦差的事情,查到从三品、正四品,就不能再扩大了,再往上查,那些人背后的人,便不是我能开罪得起了我本欲借着这机会,把黄淮布政使司都清理一遍,如今看来,却是没有机会了。”

  至于是谁做的,有可能的就是那几个人,自然不必去追究,而绯袍大员的人头,也确实足够结案堵住所有人的嘴了。

  官场上总是有些无形的界限,看不到摸不到,但却令人难以逾越。

  解缙是疯魔了,可他不是傻子,什么该碰,什么不该碰,他还是清楚的。

  赵海川想了想,提醒道:“既然如此,属下建议大人还是早做准备,免得这杨瓛一死,该做的事情就推不下去了。”

  刺杀钦差的案子,查到左参政、知府这个级别,就不能再往上查了,但另一条线,也就是刘富春这条线,却可以顺着查下去,毕竟解缙的任务是整顿盐务,把被两淮都转运盐使司上下贪墨掉的每年几十万两白银的盐税给查出来。

  而这就涉及到了淮安府的士绅和富商,还有盐务衙门的官员们,上次都察院没能解决的问题,解缙必须解决了。

  赵海川提醒他早做准备的意思,便是要尽快下手,不能让这条线也断掉。

  “我当然要早作准备!”解缙咬牙切齿道,“可是,你觉得谁会是那个最好的选择呢?”

  赵海川低声道:“属下认为,徽商江家的家主,江舸最合适。”

  “江舸?”

  解缙皱了皱眉头,随即摇头道:“江舸虽然重要,而且看起来势力没有其他人那么强大,可若说解决他就能解决盐税被贪墨的问题,我是决计不相信的弄到最后,费尽心力,怕也就是第二个杨瓛。”

  “若是从受益人的角度来看,两淮都转运盐使施幼敏恐怕是脱不了嫌疑的,而且此前都察院来查的时候,就有些官员自杀而死,死法几乎是一模一样。”

  “嗯”

  解缙沉思了起来,赵海川所说的,正是他所考虑到的关键。

  但这一点,却也偏偏是棘手的地方。

  因为施幼敏一向谨慎,而且官声不错,当初是太祖高皇帝以“为官清廉”提拔到这个位置上的,经过锦衣卫之前的调查,施幼敏从不接受贿赂,而哪怕是此前的淮商吴家,也确实行贿被拒绝了,想通过污点证人的方式给其定罪,都没有实据。

  这就让解缙很难办了。

  能抓王远山这位从三品,是因为解缙拿自身当诱饵,才办成的,而施幼敏滴水不漏,委实有些难办,这也是为什么此前都察院和锦衣卫都无功而返的缘由。

  如果是查案,恐怕这件事,还真的只能是私下里进行,否则,在两淮盐场这块地方,必定是举世皆敌,毕竟明里无论是谁,都不会配合锦衣卫继续查下去了。

  但是最困难的地方就在于,光是靠查帐本,是很难查出来些什么的,帐本在明面上,一定是做的天衣无缝。

  不能公开抓人审讯,私下也查不出什么来,还能怎么办?

  就在这时,忽然有锦衣卫禀报,京中总裁变法事务衙门有密信送到,规格很高,是一队锦衣卫护送的。

  “可是国师的信?”

  解缙大喜过望,问道。

  “正是。”

  解缙拆开了姜星火的来信,匆匆浏览一番。

  看完信后,他忽然压低了声音,目光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说道:“国师倒是给了一条妙计,可令此难题迎刃而解。”

  赵海川没说话,但他知道,如果是自己能知晓的内容,解缙一定会告诉自己的。

  “你说这帐,为什么难查?”

  “年份太多,数目太大,千丝万缕。”

  是的,两淮盐场一年就产出全国一半的食盐,那可是供3000万人吃的食盐,无论是盐场的维护,还是给灶户、盐丁的支出,再到卖给商人的盐,里面的帐目到底有多纷繁复杂,想都不用想就知道,而且这肯定不是一个人贪的,而是有组织的长久谋划,而在这个组织里,每个执行的个体都只是一环罢了,但抓到一个或是几个,是没有意义的,其他更上层的人,可以随时脱钩。

  在帐面上,比如贪了价值70万两白银的盐税,那么帐面的正常反应是70万两白银的现金短缺,原因不清、去向不明,但为了掩盖这一行径,必然会采取一定的手段来使之不被发现,比如制造假凭证使这70万两白银正常走帐,或者将这笔钱算入到某项开支之中,也就是虚列费用,在贪墨之初,贪墨者肯定就便做好了周密的计划,想查起来,相当的费劲。

  那么让吴家之类的盐商来检举和提供证据行不行呢?也不想,因为不同的商人或者商帮,都是跟两淮都转运盐使司对接的,虽然绝对数字惊人,但从总量上看,单个家族的份额占比并不大,想要通过商人来倒推,那也跟盲人摸象差不多,只能摸到一角,很容易就被掩盖过去。

  至于发动所有商人,那更是不可能,除了吴家和刘富春,总裁变法事务衙门手里,其实没有其他的商人可以控制了。

  但姜星火给出的解题思路却与这些都不尽相同,让本以为不可能的解缙豁然开朗。

  “赦免盐丁和灶户贩卖余盐的罪行,不算旧帐算新帐,宣布从今年起提高余盐收购价格,从灶户手里拿到今年的出盐数,鼓励灶户、盐丁发起清查蛀虫的运动,积小为大,用拼拼图的方式查出真相。”

  既然两淮都转运盐使司查不到证据,帐本做的天衣无缝,而商人们那里又是盲人摸象,那干脆就从源头开始查!

  什么是盐的源头?当然是煮盐的灶户!

  这是个笨办法,有点像系统工程学里的“归零”故障分析模法,也就是当一个庞杂的系统内部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却根本找不到这个问题出在哪里时,就需从第一步到最后一步逐一溯源,抛弃主观臆断,重新一一验证,直到问题完全解决。

  而盐务的问题说起来麻烦,实际上却并不复杂,因为跟动辄数十个系统上万个零件的太空飞行器相比,盐务里盐流通的大环节只有三个群体,灶户-两淮都转运盐使司-守支商人。

  但这个办法,有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必须有大量的人手同时接管盐场。

  而姜星火给解缙提供了选择,如果有必要,是可以请求皇帝让一部分备倭军南下的。

  显然,解缙通过雷厉风行的手段,得到了姜星火的赏识,如果没有解缙之前果断拿下黄淮布政使司左参政和淮安府同知的表现,让姜星火见到了解缙不一样的一面,见到了他的胆识,姜星火是一定不会说出这番话的。

  而在信中,姜星火也隐晦地表达了,支持解缙继续查下去,规模可以扩大,但结果不见得能保证。

  毕竟,无论是朱高炽嫡系的黄淮布政使,还是自带两块免死金牌的漕运总督,都只是跟解缙的任务沾边,但沾的不多,费尽力气弄倒了,也解决不了当下的问题。

  如今淮安知府杨瓛已经噶了,最重要也是最难啃的,只剩下了看起来无懈可击的两淮都转运盐使施幼敏。

  正所谓“说曹操,曹操到”,还没等解缙写完回信,施幼敏竟是主动派人上门,说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衙门的大小官员听说逆贼畏罪自杀,特意于晚上设宴,给受伤的钦差接风洗尘。

  “大人,去吗?去的话,或许我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做些其他的事情。”

  解缙的眉头微微挑了一下,旋即反应过来了惊讶地说道:“莫非你打算?”

  赵海川轻轻地点了点头道:“不错,如果盐使司衙门的官员都去赴宴,那么或许可以突击检查一些地方,收集一些其他证据,这样他们反应不及时,说不定会有发现。”

  “这事情可以一试,但是”

  解缙微微沉吟着,最终还是说道:“这东西涉及到的利益太大,光是这么查,恐怕会打草惊蛇。”

  “大人放心吧!”

  赵海川显然已经胸有成竹,信誓旦旦地保证道:“不是动仓库,而是查这些官员的外宅,既然有贪墨,明面上拿不到证据,他们又不可能放到府邸里,那么多半是被藏到了其他地方,而外宅就是极有可能的一处所在。”

  解缙微微点了点头,这才说道:“赵百户,本官相信你的能力,只是此事万万不可操之过急,还是要师出有名。”

  “这一点我知道。”

  赵海川笑眯眯地说道:“只是去查一些失窃案而已。”

  ——————

  盐使司衙门里,施幼敏亲自看了接风宴的场地和布置,如今得了杨瓛已死的准确消息,却是放下了心来,甚至还有闲心哼起了家乡的小调。

  杨瓛一死,钦差谋反案的罪责,都被那一纸字迹确凿的“悔过书”给担了下来,而无论杨瓛这个最大的地方官知道什么盐务上的内情,也都无法再拿来当做背叛自己求得保全的证据了。

  淮安府地方上的士绅,更是没有跟施幼敏直接接触过。

  不得不说,施幼敏是个极有眼光的人,他根本不贪士绅和盐商的钱,那些钱太容易被人查出来,他是直接利用手中的权力,拢了一批官员,从盐税里抽成,然后做假帐做的天衣无缝。

  什么叫格局?什么叫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这也是为什么盐税的问题始终没有被查出来的原因,因为本来就是一笔糊涂帐,而且光是看帐面,也看不出什么问题,若不是姜星火和夏原吉用数学的方法通过跟北宋对比,等比例推算出了盐税的缺失,恐怕这么大的窟窿,还会被掩盖住好些年。

  施幼敏点了点头,旋即似乎又想到了什么,对心腹问道:“对了,这几天城内的粮价涨了多少?”

  心腹伸出了五根手指头:“比昨日涨了五十文钱左右。”

  “这”

  听到这个价格,施幼敏不禁也愣住了,他原以为粮价最多涨十文八文的,没想到居然暴涨五倍,这未免也太夸张了吧?

  虽然淮安府的民政不归他管,但如今剧烈的物价涨幅,想来民间生计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可是今年歉收的缘故?”

  “当然不是。”

  心腹看着他的模样,忍不住出声解释道:“士绅和商人都在屯粮,乡里有自己地种田的百姓受影响不大,但城里的市民粮食却不多了,大运河那边最近北运的粮食很少。”

  “可惜呀!”

  施幼敏满脸惋惜地摇了摇头,随即望向心腹,正色道:“不过咱们盐使司衙门的粮食,要放出风去,一粒也不能流出去,知道吗?”

  盐使司衙门管着十几万的灶户,本身就是有粮仓的,而且规模很大,足以影响粮价的那种,而施幼敏的决定,无疑是在给本就居高不下的粮价继续点了一把火。

  “这”

  心腹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施幼敏知道他想说什么,便是语重心长道:“可千万别小瞧了这些士绅富户,这些人的势力遍布整个淮安府,在这个关键时刻,要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盐使司衙门,与他们是站在一起的。”

  “可是灶户也有在市面上买粮食的,毕竟灶户种的田有限。”

  心腹的面色犹豫不决,片刻后才艰难地吐字道,“若真是如此的话,那咱们岂不是得罪死了他们,这后果.”

  事实上,心腹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一户灶户里,一般只有盐丁负责产出盐,卖给盐使司衙门换钱,然后去盐使司衙门的粮仓以基本等于市价的价格买米,施幼敏口中的“粮仓”就是干这个的。

  但一户人里,其他人自然也不是吃干饭的,虽然盐场周围的土地粮食产量比较低,他们名下也是有一些土地耕种的.可显而易见的是,光靠这种小片土地的耕种,要养活全家肯定是不可能的,而且由于灶户的大规模罢工,收入更是急剧减少,所以经济条件不好,或者人口负担比较重的灶户,一旦盐使司衙门的粮仓不开放,就只能去市面上买价格昂贵的粮食,这些人的加入,会进一步推高粮价。

  施幼敏哪能不晓得这个道理?只不过他除了说出口的缘由以外,还有另一重考虑罢了。

  “越是吃不起粮饿肚子,罢工的灶户害怕被朝廷责罚过去贩卖余盐的事情,就会越怨恨朝廷,而不是管理他们的盐使司衙门,明白吗?”

  施幼敏稍微提点,对方的眼睛就猛地睁大,瞬间明白了过来,拍案叫绝。

  “大人英明。”

  心腹笑容灿烂地抱拳说道:“那么现在就差一把火了,到时候就可以派人暗中煽风点火,将那些不满彻底引爆。”

  事实上,盐使司衙门的粮仓是自营的,属于配套福利,属于那种大家都知道没挂着盐使司衙门的牌子但却有其实际作用,但绝对不是朝廷正式编制之内的,正是如此,施幼敏才能彻底掌控。

  正是因为是自营的,是跟着市场粮价走的,才完全有道理避仓不放粮本来就是为了方便灶户用卖余盐的钱买粮所设立的,盐使司衙门根本不赚钱,如今粮价高涨,粮仓入不敷出,自然可以闭仓,也没人能指摘或者用行政力量去强迫些什么。

  “我想那位钦差应该没有那么蠢,肯定会选择将此事压下去,重点对付我们,虽然如今淮安府的府衙被他给一扫而空了,粮价也没人能出面管了”

  说到这,施幼敏略带讥讽地笑了笑,淡淡地说道:“而那些地方上士绅富户却是不同,他们肯定会为了利益而疯狂抬高粮价的。”

  实际上,施幼敏的打算站在他的角度看,是没什么问题的,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护盐使司的利益,避免盐场出现失控的状况。

  这个道理很简单,施幼敏手里有粮食,就掌握着随时解决问题的钥匙,而在他看来,解缙虽然来势汹汹,还带着大批锦衣卫,但他既没有地方士绅富商的支持,又没有解决眼前困难所必须的资源.今年秋季普遍歉收,哪里都缺粮,而且夏天的时候,江南为了给征安南筹备后勤,更是调用了大量的粮食,再加上去年的水灾,已经是三茬收成不好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9页  当前第58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85/7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国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