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国师_分节阅读_第689节
小说作者:西湖遇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7 MB   上传时间:2024-03-16 09:35:23

  真要硬碰硬,只要明军主力在关中集结好,囤积好物资,有着丰富地大战经验和先进火器加持的明军,取胜的把握还是相当大的。

  姜星火的工作重点,还是在国内经济建设和各种涉及基层制度的改革上。

  在纸上写写画画,姜星火倒是愈发觉得,自己应该去基层走一走了。

  主要是几个方面,第一是思想方面,虽然通过各种报告,和相关大儒的描述,姜星火能了解现在士林的思想动态,除了新学思想以及太学之会的余波,现在《王制》托古改制、梳理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经史分流等等,也都逐渐成了后起的热点话题。

  但这种事情,别人说是一方面,自己去基层听,又是一方面,别人说的倒不一定是非要故意欺瞒你,但既然是从人嘴里说出来的话,就一定是有他自己的立场的,因此,很有必要去下面亲自了解一番,否则在办公室里坐久了,就容易造成信息茧房。

  第二是经济方面,四脚帐的推行,银行-钱庄体系的拓展,宝钞回笼的现状,这些都要姜星火去亲自关注。

  第三嘛,则是农业方面,农业既包括了农书试点地区的实际发放、讲解情况,也包括使用中需要校正的东西,再就是轮作套种的不同效果,这些都是需要去实地考察的,除此以外,就是税卒卫下乡,以及随之而来的土地重新清丈。

  清丈田亩,字面上肯定不是对现有的土地关系进行调整,只是重新丈量然后重新画《鱼鳞册》而已,但实际上的情况,并非这么简单,大明从洪武开国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了,基层的土地,不仅多有变迁,而且猫腻极多,阻力极大,但想要让税卒卫好好地收农业税,不清丈田亩肯定是不行的。

  哪怕士绅地主的反对声音很大,这件事也必须要硬推下去,长痛不如短痛,在姜星火前世的大明,清丈田亩这种事情,很多能臣干臣都推行过,不是不能硬推,就怕拖延,只要中枢的决心足够大,态度足够坚决,是一定能干成这件事的。

  毕竟,清丈田亩虽然会让士绅地主损失一部分利益,但这只是割肉,并不会把士绅地主逼迫到伤筋动骨的地步,除非是个别丧心病狂的,否则应该没有哪个人,在经历了朱棣的大军清扫江南后,还敢硬着头皮去对抗税卒卫。

  当然了,这是在“士绅一体纳粮”还没决定推行下去的情况下,如果推行“士绅一体纳粮”这种大杀器级别的政策的话,会不会引起剧烈的反弹,那就不太好说了,毕竟清丈田亩重画《鱼鳞册》属于朝廷例行公事,而“士绅一体纳粮”就是真的伤筋动骨了

  但是不管怎么样,改革都是一步一步来的,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清丈田亩过后,等到税卒卫真正能够做到扎根基层,那么自然也就是“士绅一体纳粮”政策进行推行的时候了。

  姜星火对此倒是不着急,反正他时间长得很,慢点也好,免得步子太大扯了裤子,反正现在变法的舆论困境都已经基本解决了,上下统一思想以后,各方面的事情逐步展开,都见到了成效,再不断地培养得益于变法的官吏,以及商人、工厂主、工人、市民等等新兴的社会阶层也都随之壮大,那么可以预见的是,到了十几年、二十几年后,哪怕姜星火真有什么三长两短,已经形成了既得利益阶层的变法,也不再可能被任何力量所中断。

  实际上,哪怕是轰轰烈烈的嘉隆万大改革中,张居正的新政只进行了十年,对大明社会各方面所造成的影响都是非常深远的,在张居正死后,申时行依旧部分秉持着张居正新政的政策,在次辅和首辅的位置上前后干了近十年,很好地将变法推行了下去。

  所以,只要大势已成,那么哪怕是皇帝不顺眼,这些利国利民的政策,还是会被继续执行下去。

  第四,就是工业方面的进展了,重工业和专营商品方面,其实不太需要看,因为不久前刚去过,主要是江南棉纺织业的进展,姜星火这一年多的时间以来,一直忙于朝中的各种纷争,始终无暇回江南一趟。

  第五则是商业,如果有时间,而且既然离得其实不算远的话,那么姜星火还是想去浙江,看一看点对点商道、宁波市舶司这些事情的落实情况的。

  总之,林林总总事情不少,但真要下基层去跑,其实就是两个地点五个方面的事情,在京城看看经济和思想方面的事情,在江南和浙江,也就是沪杭地区看看农业清丈土地和轻工业、商业的进展。

  “帮我去鸿胪寺叫上解缙,让他与我一道出门转转。”

  姜星火唤来郭琎,让他跑了一趟鸿胪寺。

  “完事你便直接回家吧,今日的当值记录我先给你勾了。”

  眼见着天色渐暗,郭琎不仅喜上眉梢,打工人嘛,就算是京官,那有事的时候要加班表现,没事的时候也是盼着准时下值的,有姜星火这一句话,他从鸿胪寺就可以直接回家了,不用再折返一趟回来“打卡”。

  而这要比他正常下值的时间,还要早一些,因此肚子里的那一丝微不可查的、本能飘出的怨念,也旋即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

  而此时,在不远处的胡氏府邸,胡季牦端着盆热水,拿着沾湿了的棉布毛巾,亲自给儿子擦洗,按照君子斋随盒附赠的《使用说明》喷涂着香水。

  要说老胡也不容易,按照后世的公元纪年,老胡是公元1336年生人,比姚广孝小一岁,跟袁珙同岁,他们这批人,今年都是马上快七十岁的人了。

  人生七十古来稀,指不定哪天说没就没,而胡季牦这一年的经历,更是堪称魔幻,换一般人,有这种巨大的落差,怕是早就心里崩溃,但老胡没有,老胡很坚强。

  这源于胡季牦的人生经历。

  胡季牦出身越南地方豪族,祖上是越南陈王朝的高官重臣,他先后有两位姑姑做了皇后,都嫁给了陈王朝第五位皇帝陈明宗陈奣,分别史称明慈皇后、惇慈皇后;明慈皇后是第六位皇帝陈宪宗陈旺、第八位皇帝陈艺宗陈暊的生母,惇慈皇后是第九位皇帝陈睿宗陈曔的生母。

  所以,胡季牦是正儿八经儿的陈朝外戚,还是资历外戚那种。

  除了出身,老胡自己也争气,不仅是治理地方的时候能力突出,有过人的政治智慧,还是安南国著名的儒学宗师和大诗人,着有《明道书》《国语诗义》等儒家和诗词著作.除了文治,老胡武功也拿得出手,军事生涯上有着抵御在制蓬峨带领下的巅峰占城国军队的出色战绩,可以说是文武双全的人物了。

  熬到最后,他拥立年幼的陈少帝陈安做皇帝,这样一出把戏是做给文武百官看的,目的是告诉文武百官,自己是陈王朝实际统治者,连皇帝废立都是他说了算。

  四年前,老胡废了陈少帝,自己登上帝位,按照安南国的政治传统,王朝更迭,都是以皇室姓名作为代称的,而不是以国号,所以安南国的历史,从陈朝,更迭到了胡朝,老胡年号圣元,不久后把皇位传给了有陈朝血统的二儿子胡汉苍,自己当起了太上皇,可惜随着大明南征安南,他这太上皇拢共就当了两年,就变成阶下囚了。

  纵观老胡的人生,他有一个显着的特点,那就是能忍。

  要知道,姜星火的目标也就是送走大明的三个皇帝,老胡可是实打实的送走了陈朝的六个皇帝

  几十年的打压排挤都忍下来了,这是何等的隐忍和心理素质?

  再加上他饱读史书,深谙华夏历史上亡国之君的生存之道,又有一套自己的儒学心性修行办法,顺境之中或许没什么,但人到逆境,有没有这些东西是差别很大的。

  因此,虽然落差很大,但被俘来到大明的胡季牦很快就把心态调整了过来。

  “岁寒,然后知松柏而后凋也梅兰竹菊的主题固然不错,若是有松柏,就更好了。”

  胡元澄在铸炮所泡了很久,身上一堆火药味,老父亲给他亲自清洗干净后,喷上了以“修竹”为主题的香水,顿时感觉整个人都舒爽了。

  “孔子此语,比喻君子如松柏一般有坚韧的力量,耐得住困苦,受得了折磨,对你我父子,也是一种勉励。”

  “倒也不算什么困苦折磨吧?”

  胡元澄往后仰了仰脖颈,又舒展了一下肩膀上的肌肉,如是说道。

  胡季牦又换了条棉布毛巾,看着铜盆里的脏水,也是无奈摇头。

  自己这个大儿子,什么都好,最好的地方就在于,真是干一行爱一行啊!

  “你能不能有点亡国之人的觉悟?”

  “我觉得现在挺好。”

  你看看人家小胡,为啥别的降臣都被边缘化了,就他能达成“先后在两个国家位极人臣”的成就?这就是职业态度!

  胡季牦眼见着大儿子不需要自己喂鸡汤,倒也放下心来,掂量着手里的棉毛巾,问道:“其实要为父说来,你鼓捣的哪些大炮固然重要,可真就没这轻飘飘的棉毛巾重要你知道这条棉毛巾多少钱吗?”

  胡元澄看了眼洁白如雪的棉布毛巾,回答不上来老父亲的这个问题。

  棉布毛巾,比麻布毛巾,用起来要柔软舒服的多。

  所以胡元澄想了想,说:“怎么也得十文钱吧?”

  胡季牦摇头苦笑,只道:“那用得了十文钱?五文钱一条,十三文一包(三条)。”

  胡元澄旋即一怔,下意识地说道:“那恐怕没人用麻布毛巾了。”

  “自是如此。”

  胡季牦又给儿子擦了擦背,在手腕处折起毛巾,说道:“你成天在铁场那边泡着,哪里知道这小小的棉毛巾,现在都通行日本、朝鲜、琉球,乃至安南、占城、吕宋了这种东西,又便宜又好用,诸国跟大明基本都签了条款差不多的《友好通商贸易契约》,现在是一船一船地从江南起运。”

  “能挣钱吗?”

  胡元澄对经济数字没那么敏感,这时候还没意识到,薄利多销到底是什么概念,胡季牦本来对经济这方面也不敏感.好吧,父子两人但凡有一个能搞明白宏观经济的,大虞的财政也不会被他俩玩到破产。

  但经历了姜星火的降维打击后,胡季牦对于经济之道,有了新的领悟,虽然很浅薄,但总算是进门了,不算撞得满头包的门外汉。

  胡季牦回答道:“当然是挣钱的,一条棉毛巾估计有个两三文的利差,一年往外卖,怕是要卖个数百万条出去,你算算这是多少钱?”

  按照1000文铜钱=1两银子的价格来换算的话,那就是上万两白银的净利润。

  别嫌少,一方面是明初银价本来就坚挺无比,另一方面则是这还仅仅是“棉布毛巾”这一项商品,棉织品可多了去了,而且普遍都比棉布毛巾的利润要高得多。

  胡元澄这么一算,再看看手边的香水,对于大明这些商品的挣钱能力,是真的感到咂舌。

  而就在父子讨论的时候,这时候胡汉苍也从国子监兴冲冲地回来了。



第525章 略懂

  “既然刘备能生出刘禅,那我生出这小子来也很合理吧。”

  看着已经三十四岁却依旧有些“地主家的傻儿子”模样的小儿子,胡季牦在内心如是安慰自己。

  “父亲,国子监的王祭酒今日唤我们过去,说宫里有旨意,允我们一道正式起行去江南。”

  这件事倒不是什么秘密,只不过因为年前事情太多,加上年后诸事纷扰,这才推迟到了现在,不过胡汉苍既然这么兴高采烈,自然也是有缘由的。

  胡季牦转念一想,便明白了过来,反而笑道:“吾儿有福。”

  胡汉苍一怔,胡元澄倒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胡季牦也没忙着说什么,而是给胡汉苍同样擦了擦身子,喷了香水,随后才放下手帕,说道:“前阵子董贝州过世了。”

  “最近我身子骨也不大爽利,本以为过了冬就好了,可这一开春,反而有些沉疴复起。”

  见两个儿子想要说些关切的话,胡季牦摆了摆手,只道:“人这一辈子呢,生老病死,就是如此,我于国有过大功,也犯过大错,但无论如何,秉持己心,我是问心无愧的.所以倒也没想其他,安南国往后如何,跟我们胡氏一族,也再无关系,明白吗?”

  见两个儿子点头,胡季牦方才继续说下去:“我放心不下的,其实就是你们两个。”

  “自古亡国之人,极少有能如我等一般活的还算自在的,这既是大明的胸襟,也是人家确实不屑于把我等如何,所以如今成为大明的子民,就好好为以后的事情做考虑我生儿子晚,你们俩都才三十来岁,以后的路还很长。”

  “我本以为你们前半生享尽了权位富贵,会受不了来大明这里的落差,如今看来,倒是多虑了,虽然生活上面,没那么优渥了,但大明的风貌人情,终归是安南所无法媲美的,换个环境,对伱们来说未尝不是好事。”

  “若是有一天我不在了,以后的事情,终究是要靠你们自己。”

  胡季牦叹息一声,看着胡元澄道:“还记得当年我写给你的诗吗?”

  胡元澄点头道:“天也覆,地也载,兄弟二人如何不相爱?”

  胡季牦拉过长子的手,拍了拍他的手背,只说道:“苦了你了。”

  “以后胡氏的一切,都要重新奋斗,但是为父相信,你一定有办法改变这些状况。”

  “嗯。”

  胡元澄微微颔首,神色肃穆:“父亲请放心,交给我。”

  “你有信心就好。”

  “那我呢?”

  胡汉苍等了半天,见父亲没说话,主动问道。

  “你就这样就行。”

  胡季牦意味深长地说道:“刘禅能活得好,就是因为他没心没肺,不管是不是装的。”

  “此去江南,多惊叹些便好了,遇事不要藏在心里,剖开心肝给人看,皇帝方才放心我们。”

  ——————

  已经北上的解缙自然是不可能从鸿胪寺赶过来了。

  没能顺利下值回家的郭琎,路走到一半,忽然猛地一激灵。

  他娘的,不对啊!

  姜星火糊涂了,他也糊涂了,竟是都忘了解缙已经不在南京这一茬。

  于是,郭琎又半道调转回来,刚回衙门,便见姜星火在等他。

  显然,姜星火也意识到,自己下意识地让人去寻解缙的命令,下达错误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9页  当前第68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89/7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国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