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日月风华_分节阅读_第245节
小说作者:沙漠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65 MB   上传时间:2024-03-29 17:43:32

  秦逍皱眉道:“顾大哥,我这是头一次进京,以前只知道京都乃是天子脚下,所有的事情定然是井然有序,可现在看来……!”

  “现在看来,京都和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顾白衣笑道:“秦兄弟,京都是大唐帝国的国都,这里从上到下有百万之众,你说什么样的人没有,什么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在京都无论发生什么离奇的事情,其实都不足为怪,见多了,听多了,也就不会觉得奇怪了。”

  秦逍点点头,道:“我只以为边远之地,远离帝都,那些蛇虫鼠蚁才会无法无天,想不到京都的蛇虫鼠蚁似乎比边陲还要凶恶。这青衣堂在京都欺压百姓,如此跋扈,是否背后有什么人为他们撑腰?否则怎有如此胆量在天子脚下欺凌弱小?”

  “自然是有的。”顾白衣淡淡道:“京都官宦如云,背后没有人,一群无赖又能成什么气候?”

  秦逍道:“我猜青衣堂背后的靠山定然不是一般的官员,否则也不可能有胆量在京都河道收银子。”

  “河道只是其中一项。”顾白衣淡定自若:“京都百行,丝绸、麻行、首饰、竹木、酒米、铁器、古董……,但凡有利可图的地方,总会被人盯上。如今在京都无论做什么,都不会太容易。”

  秦逍心下一凛,道:“顾大哥的意思是说,这些行当除了要向朝廷缴纳赋税,还要被青衣堂这类货色盘剥?”

  “确实如此。”顾白衣道:“头些年还好,最近这几年,情况是越来越严重。”

  他对什么事情都很淡然,但此刻眸中分明显出一丝忧虑之色。

  秦逍只以为他是担心青衣堂这类人破坏了京都的秩序,轻声道:“顾大哥,京都府不是负责京城秩序的衙门吗?如果我没有说错,青衣堂这些人的行径,应该就在京都府的管辖之下。”想到白天的事情,更是低声道:“今日在洛水河,青衣堂光天化日之下欺负秋娘姐姐,我瞧见附近还有官差在看热闹,可是……他们却当做没看见,转头就走。”

  顾白衣却并无意外,只是道:“他们不会管,也不敢管。”自嘲笑道:“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我也不愿意招惹那帮人。”

  秦逍越发觉得青衣堂绝不是自己所见那般简单。

  “你说的没有错,京都府却是负责京都的秩序,大小刑案,也在京都府的管辖之内。”顾白衣缓缓道:“可是就算是京都府尹石大人,对青衣堂这类人的所作所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秦逍一怔,顾白衣已经解释道:“道理很简单,京都府尹可以随时被替换,但青衣堂却很难被替换。”

  秦逍有些迷糊,越发觉得京都就像大海,繁华的背后,却是深不可测。

  “顾大哥的意思是否说,青衣堂背后的人,比京都府尹还要位高权重?”秦逍皱眉问道。

  京都府尹负责京都治安,不可谓不权重,连京都府尹都不敢招惹的人,当然不简单。

  “那是一个不能惹也不好惹的人。”顾白衣终于道:“青衣堂的存在,宫内其实很清楚,只要不是太出格,宫里不会拿他们怎么样,而且……这些人对宫里应该很重要。”

  秦逍更是愕然。

  一群期弱怕硬的市井无赖,怎会对宫里很重要?

  顾白衣也看出秦逍的疑惑,笑道:“你在京都多待一阵子,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但马上皱眉道:“不过为了你自己的安危,还是不要在京都久留。青衣堂固然不会善罢甘休,最要紧的是兵部那边,他们现在还没有对你下手,要么是我先前的猜测是错误的,要么就是他们目下还不知道你夜鸦的身份。我只担心他们很快会查出来,一旦知晓,他们定然会有所行动。”

  秦逍摇摇头,淡淡笑道:“我知道顾大哥是一番好意,不过离开京都,我是万万做不到。顾大哥不知道,当年我在西陵感染瘟疫,差点没了性命,是韩都尉他们照顾我,这才留了一条性命。”不由想到孟子墨,除夕之夜,樊侯府一场厮杀,秦逍这边实力太弱,无法去将其他人全都救出来,只护着将军的遗体突围出了黑阳城。

  无论是苏长雨还是孟子墨,甚至胖鱼等一干人是生是死,秦逍至今都一无所知。

  “原来如此。”顾白衣微微颔首:“韩都尉对你有救命之恩。”

  “是。而且此番进京,我们三人一同前来,如今他们有难,我自然不可能为了自己的安危,丢下他二人不顾。”秦逍声音平和,但目光坚定:“如不能找到韩都尉甚至救他出来,我绝不可能孤身离开京都逃难。”

  顾白衣唇角泛起一丝笑意,缓缓站起身,没有说话,走到窗边,背负双手,望着窗外,若有所思。

  片刻之后,顾白衣终于转身过来道:“如果一切如我所料,兵部准备以韩都尉做棋子大做文章,那么韩都尉现在的处境定然是凶险异常。不过却并非没有扭转局面的法子。”

  秦逍忙问道:“顾大哥有办法?”

  “我只是个文书郎,帮不上太大的忙。”顾白衣道:“不过我倒是想到一个法子。”

  秦逍起身来,拱手道:“若能救出韩都尉和杜大人,我先在这里代他们谢过顾大哥。”

  “你们能从西陵历经辛苦前来京都报讯,都是忠勇之士,如今他们遇到困境,我能尽一份小小的心,那也是理所当然。”顾白衣正色道:“而且秦兄弟对我们有恩,我能帮上忙,那是再好不过。”微一沉吟,终于道:“不过这事儿还需要秦兄弟出面,可是有一点我先要说明白,如果真的按我说的去做,也不能保证一定能够将他们救出来,不过确实有一线生机。”

  “只要有一线希望,我都会去尝试。”秦逍坚定道。

  顾白衣点点头,看着秦逍,目光之中带着赞许之色,但神情却还是很严肃:“如果真的成功,即使救出了韩都尉,你也会因此得罪不少人,以后的处境会更加凶险。”

  “如今的情况就已经很不好,再坏又能坏到哪里去?”秦逍笑道:“还请顾大哥指点,我该怎么做?”

  “如我方才所言,兵部一旦得知你夜鸦的身份,必然会派人对你下手。”顾白衣道:“他们这样做,只因为害怕你的身份。天下人都知道黑羽夜鸦是将军的近卫,更是当年逼退十万兀陀铁骑的英雄,所以从夜鸦口里说出来的话,比之韩都尉和杜郡守所言更有影响,也会被更多人重视。兵部要对付你,绝没有胆量敢在明面上来,只能在暗中进行,既然如此,你就直接站在阳光之下,如此一来,兵部反倒不敢轻举妄动了。”

  秦逍不自禁点头,道:“不错,京都没有人知道夜鸦前来,兵部如果偷偷对我下手,我便是真的死在他们手里,也不会有人知道真相。可是如果我亮明身份,兵部反倒不敢轻举妄动。”

  “亮明身份必不可少,但要在何处亮明身份,却是大有讲究。”顾白衣思虑缜密,低声道:“你亮明身份的目的,不只是要让兵部有所顾忌,最要紧的是,要以你夜鸦的身份来救出韩都尉。”

  “是。”

  “六部衙门,吏部和兵部素来不睦,此番兵部要利用韩都尉将吏部拖下水,吏部也不是善茬,定然会针锋相对,户部那边,不会轻举妄动,以免也被拖入其中。”顾白衣重新坐下,身体微微前倾,低声道:“可是还有一个衙门,那是唯恐天下不乱,最喜欢的就是卷入是非争斗之中。”

  “唯恐天下不乱?”秦逍疑惑道:“顾大哥,你说的是哪个衙门?”

  “刑部!”顾白衣一字一句道:“卢俊忠的刑部!”

第384章 文正不正

  大唐帝国三台六部二十四司,中书、门下、尚书三台。

  尚书台下辖六部,尚书令为尚书台最高长官,如果说尚书台六部是展开具体行动的手足,那么中书台便是帝国的大脑,以帝国国相为首,协助天子商定国策战略,掌握机密要政,确定帝国的大政方略。

  门下台是三台中的内侍署台,负责审核传达政令,对中书台制定的方略进行审核分析,确定可行性,甚至有权对中书台议定的政略进行删改甚至否定,实际上就是对权势过大的中书台的制约。

  立国至今,门下台虽然有否定中书台政令的权力,但中书台往往都是按照皇帝的意思制定政略,通常是得到皇帝的准许才会颁令,到了门下台,无非是走一个过场,中书台确定的政令,几乎都可以顺畅地通过门下台而传达到尚书台的六部衙门进行实施。

  门下台除了制约中书台,此外还负责宫中十六监,门下台的最高长官门下令又称侍中,一直都是由宫中大太监担任。

  自大唐立国以来,三台之中,以内侍太监为主的门下台力量一直都很虚弱,远不能与中书台和尚书台相庭抗理。

  但圣后夏侯登基之后,这十几年来,在圣后的支持下,门下台一改曾经虚弱之态,日渐强势。

  圣人设立紫衣监,监察百官,此外更是设立北院,掣肘了户部,这两大衙门是圣人十分倚重的两把利剑,都隶属于门下台,随着这两大衙门羽翼丰满,在朝中的力量日益壮大,门下台自然也是水涨船高,权势日盛。

  实际上立国之初,除中书、门下和尚书三台之外,另外还设有两台,只是这两台相较而言,权力有限,非帝国中枢,所以不能与权柄极重的三台相提并论。

  这两台分别是秘书台和内侍台。

  内侍台负责内廷的侍奉,不参与国家大事,由宫内太监掌权。

  帝国初期,门下台除了有公众宦官,却也有外庭官员在其中,如此内部颇有争斗,太宗之时,废独立的内侍台,并入门下台。

  而秘书台却是担当国家的文档书册整理工作。

  秘书台最高长官是秘书监,下有秘书丞、秘书郎、校书郎等官员,分类颇为细致,有国史修撰、天文历法、名经顾问、地理杂谈等等科目,皇帝所下的每一道旨意,在秘书台也都有专门的存档。

  秘书台权威言轻,也正因如此,秘书台的官员往往都是远离朝中争斗,能够平安为官,而官员的升迁,比之其他官署通常都要困难许多,只要不出太大差错,官位通常不会有太大变化,在这里要升官,熬的是资历,所以如果没有什么意外,一个秘书郎要升到秘书丞,没个十年八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作为直接是行政令的尚书台,六部却并非铁板一块。

  圣人登基之后,大肆任用内宫太监,这也导致自大唐立国以来,门下台终于拥有与中书台针锋相对的力量,而六部衙门却也为了各自利益,各自站队。

  大唐武宗文韬武略,为帝国开疆扩土,喜欢根据战场的形势召集一些爱将商讨军务,因此而设立了负责军略的南院。

  南院的存在,直接导致兵部衙门丧失了不少权力。

  兵部本来独自吃一块蛋糕,却被南院生生夺走一半,是以从一开始,两处衙门的人就互相瞧不顺眼,虽然谈不上水火不容,但互视为敌。

  而南院的人几乎都是出自军方,北院的存在,特别是北院派出的监军,直接掣肘了各地将官,南院御与北院自然是矛盾极深,兵部官员充分领悟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一道理,反倒是与北院相处和睦,两大衙门之间办事互相行方便,于是兵部实际上也就成了门下台的势力范围。

  兵部座落在皇城外的朱雀大街。

  兵部一处僻静的院落有一间小屋,门外守着两名兵士,屋里点着昏暗的油灯,油灯照在韩雨农的身上,将他的影子投射在墙面上,随着油灯灯火窜动,墙面上的影子有些扭曲。

  韩雨农坐在桌边,看着灯火,脸色冷峻。

  听到外面传来脚步声,随即屋门被推开,韩雨农连头也没转,直等到有人缓步走到他身侧,他这才瞥了一眼,只见到一名身着紫色便服的老者站在身边,正要起身,那老者却已经伸手轻拍在韩雨农肩头,声音温和:“坐着说话。”

  老者年近六旬,留着花白的长须,年纪虽然不小,但身板却还挺直,气色也还不错。

  “这两天委屈你了。”老者走到韩雨农对面,坐了下去,含笑道:“老夫范文正。”

  韩雨农一怔,随即立刻起身,躬身行礼:“卑下拜见范部堂!”

  他并未见过兵部尚书范文正,此时对方自报家门,才知道他的身份。

  “坐下说话。”范文正和蔼道:“这两天老夫公务太多,抽不出时间来,听他们说你有紧急军情禀报,老夫一直想召见你,但总是忙的抽不出时间,所以让人安排你在这里先住下,一等老夫空下来,立刻见你。”

  韩雨农道:“部堂大人辛苦,实在是军情十万火急,不敢不报。部堂大人派人让卑下将西陵叛乱之事写成折子,卑下昨晚便写好,让人送给部堂,不知部堂大人可曾看过?”

  “老夫已经看过,你辛苦了。”范文正道:“老夫也接到消息,西陵似乎发生了变故,嘉峪关已经封关,但具体的事项,还没能完全确定,你昨日将西陵叛乱的具体情况书写成文,老夫看过之后,已经明白了那边的情况,也已经拟了折子,准备上呈给圣人。”顿了顿,才继续道:“你是将军的亲信,如果我没有记错,八年前你被调往西陵的时候,老夫还只是兵部侍郎。朝廷在西陵设立几处都尉府,就是为了监视西陵那些世家的动静,有都尉府的存在,不但让他们明白西陵是大唐的领土,也会让他们不敢太放肆。”

  韩雨农点头道:“是。”

  “可是在你之前,派去的都尉,非但没能掣肘西陵世家,反倒被西陵世家收买,都尉府沦为他们的走狗。”范文正叹道:“黑羽将军为了安排你前往西陵,煞费苦心,先是让吏部对你进行审查,吏部考核过后,给你重新做了履历档案,就是不想让西陵那边知道你黑羽夜鸦的身份,如此你调派前往西陵,才不会被西陵世家太过提防。”

  韩雨农只是微点头,并不说话。

  “当年那一战,黑羽将军和黑羽夜鸦居功至伟,虽然最终被迫从西陵撤回关内,但黑羽将军这十几年,无一日不想重回西陵,让西陵重回大唐的怀抱。”范文正肃然道:“将军的良苦用心,老夫不但理解,而且很是钦佩。这朝中许多官员,尸位素餐,想的只是自己的前程,西陵落入那些世家手里后,除了将军和极少数人,许多人根本不放在心里,反倒觉得朝廷根本没有必要花费钱粮兵马用以收回西陵。”

  韩雨农正色道:“西陵是大唐的疆土,不受朝廷控制,便是裂土分疆,大唐国土虽大,却没有一寸多余的地方。西陵是大唐无数将士埋骨之地,无论付出怎样的代价,都要让它重归大唐。”起身拱手道:“部堂大人,此番进京,就是要向朝廷详细禀明西陵叛乱一事。樊子期与假冒皇子的李驼狼狈为奸,甚至有可能与兀陀人……!”

  他还没说完,范文正便抬手按了按,温言道:“不急不急,坐下来慢慢说。”拿起桌上的茶壶,给韩雨农面前的茶杯倒了水,韩雨农忙道:“不敢劳烦部堂大人!”却还是坐了下去。

  “将军重回西陵之后,老夫心中欢喜不已,但也知道西陵情况复杂,将军出关,只有近卫轻骑跟随,长生军却没有迅速调去。”范文正肃然道:“没有长生军,就难以威慑西陵三郡别有居心之辈,所以老夫在将军出关之后,就想着要尽快让长生军出关。”

  韩雨农神情严峻,道:“部堂大人,将军和我们都以为,长生军会迅速赶到,但始终没有见到兵马出现。将军和我说过,朝廷有朝廷的难处,圣人已经下了旨意,长生军定会出关,只要兵部的调令一到,兵马便可以从沃野镇出发。”

  “确实如此。”范文正道:“圣人的旨意到了兵部这边,我们接到旨意后,迅速和户部商议,让他们拨付银两,用以安置长生军的家眷。你也知道,三千长生军,家眷都在沃野,要将他们全都迁徙出关,吃喝拉撒以及在关外重新安家,需要一笔很大的费用,所以兵部商议,先让长生军迅速出关,家眷暂时留在沃野,等时机成熟再让他们迁徙出去。不过长生军的将士一旦出关,那就是一直驻扎在西陵,他们牵挂家眷,如果朝廷不能妥善安置,让他们免去后顾之忧,他们也是放心不下的。”

  韩雨农点点头,范文正继续道:“老夫心里当然知道长生军越早出关越好,可是户部的银子如果不能拨付到兵部,一旦长生军出关,户部再继续找理由拖欠,兵部拿不出银子安置长生军的家眷,我们又如何向长生军将士交代?所以银子没有到,兵部这边的调兵令不敢轻易发出去,长生军按兵不动,我们才能从户部为长生军争取到安家费,你是否明白老夫的苦心?”

  “部堂大人用心良苦。”韩雨农道:“但恕卑下直言,如果长生军及早出关,赶在除夕之前抵达关外,樊家很可能便不敢轻举妄动,即使真的叛乱,有三千长生军坐镇,他们想要顺利夺取西陵,绝非易事。”

第385章 它还在

  范文正淡淡道:“如果老夫一人可以决定调动长生军,将军出关那一日,老夫就会下令调他们出关。雨农啊,有些事情不是我们想怎样就怎样,朝廷有章程,如果做事不按照朝廷的章程来,日后定会有大麻烦。”

  “部堂大人,卑下斗胆问一句,户部为何没有及时拨银?”

  “我大唐江山万里,用银子的地方太多太多。”范文正道:“其实也不能完全怪户部,毕竟要往何处调运钱粮,还要从北院那边得到调令。此外户部国库是否有足够的银子可调,也是个大问题。各司衙门,个个都想着从户部拿银子,咱们兵部去要银子,也不是开口就能拿到的。”

  韩雨农嘴唇动了动,终究没有说话。

  “雨农啊,长生军没有及时出关,这事儿要查起来,涉及到的衙门太多,兵部、户部、北院甚至更多的衙门都会有些责任。”范文正轻叹道:“老夫和你说句实在话,到最后牵连的人太多,甚至动摇朝纲,圣人即使震怒,但为了帝国的稳定,终究不会追究的太深。”

  韩雨农眉头紧锁,沉默良久,终于道:“部堂大人,卑下没有资格追究长生军为何没有出关。卑职进京,只是想让朝廷清楚地知道西陵究竟发生了什么。”顿了一顿,微犹豫一下才道:“卑下自知没有资格在这里多话,更没有资格对朝廷的决策说三道四,但还是希望朝廷能够及早调兵平叛。叛军一时半刻还没有完全形成气候,可是如果耽搁的时间太长,他们在西陵招兵买马,等到站稳了脚跟,再行征伐,恐怕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言之有理,老夫会上折子,求圣人及早派兵。”范文正抚须颔首,压低声音道:“不过西陵被叛军控制,总要给圣人一个说法,也要给天下百姓一个说法。”

  韩雨农欲言又止,终究没说话。

  范文正叹了口气,道:“你昨夜所写的折子,是说樊子期早就与李驼狼狈为奸,除夕叛乱,也是早有预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44页  当前第24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5/114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日月风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