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农门骄_分节阅读_第71节
小说作者:一手消息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73 KB   上传时间:2014-12-24 20:40:33

  甘泉宫的千秋寿宴开始之时,诚侯府中的杜紫鸢正坐在妆台前平静的等着辛嬷嬷含泪给她梳理着一头长发。

  其实没有可以打理的地方,辛嬷嬷只是一遍又一遍的将头发梳通,然后系上了一根白色的发带。接着,便是捧上早就备下的通体不带一丝纹绣的白衣服侍杜紫鸢穿上。

  等一切打理妥当,看着面前刚过腰间一身孝服眉目清婉的杜紫鸢,辛嬷嬷泪水夺眶而出。

  杜紫鸢走过去轻轻擦掉辛嬷嬷眼角的泪珠,笑道:“奶娘,你别担心。”

  辛嬷嬷泣不成声,“姑娘,原本是要过两日的,咱们过两日再去罢,今日可是千秋寿宴,您纵有万般委屈,只怕也……”

  在太后的千秋寿宴上去敲登闻鼓,别说是大燕,就是历朝历代,也没有敢这样做的人。

  “奶娘,他们既说今日打点好了,我便早些去。他们说得对,太后千秋寿宴去敲登闻鼓,虽说风险更大,可如此一来,这案子,他们不想重审也不行了。”

  “可您……”辛嬷嬷声音哽咽的说不出话来,她知道自己不可能再说服杜紫鸢,就抹了把泪道:“侯爷那儿已经打点妥当了,您亲自做得点心,侯爷一气吃了好几个,还赏了杜大三个,您,您要不要再去给侯爷磕几个头。”话一说出来,辛嬷嬷自己先觉得不祥,“横竖您晚上回来时候侯爷也醒了,要不……”

  “好。”

  杜紫鸢含笑的一个好字让辛嬷嬷剩下的话都堵在了嗓子眼,她看着杜紫鸢自己开了门,穿过走廊,到了杜如归的屋中。

  杜如归静静的躺在他的竹椅上,面色红润一如酣睡,他苍白的脸上,还带着一丝平日不可见的笑意。

  杜紫鸢在他面前缓缓跪下,轻声道:“爹,您梦见娘了是不是。紫鸢知道,您总在看见娘的时候才会这样笑。”

  杜如归没有回应。

  杜紫鸢定定的看了一会儿杜如归,俯身磕了三个头,然后起身回到屋中,对着依旧泣不成声的辛嬷嬷点了点头。

  辛嬷嬷含泪去打开了床上的暗道。

  望着这条幽深的暗道,杜紫鸢深吸了一口气,缓缓踏了进去。

  作者有话要说:好吧,明天爆大章节大情节,今天这情节写不好了。。。。。

  ☆、第88章

  繁华的坊市,喧闹的场景,十步一戏台,五步一说书台。杜紫鸢坐在马车上,听到外面的动静,却只觉心如止水般平静。八年来为了保住性命,她从未踏出过诚侯府一步,如今终于缓缓行走在外面这个幻想过无数次的坊市,她只觉得,原来都是一样的。

  一日杜紫鸢,终身杜紫鸢,无论在哪儿,只要她还背负着杜紫鸢这个身份,她始终还是被束缚在那一方天地里。

  宋祁澜看着面前的女孩,自己的表妹,心里浮上一种奇异的感觉,他问,“你不怕?”

  杜紫鸢笑了笑,直视他道:“我说怕了,你还会不会让我去?”

  宋祁澜默然片刻,很利落的道:“若你此时后悔,我会让人把刀架在辛嬷嬷的脖子上。”

  听及此言,杜紫鸢没有动怒,她只是移开视线,小心翼翼的挑起车帘,望着外面那个鲜活的世界。

  外面有挑着担子的脚夫,有站在门口招揽生意的店小二,还有在做糖画的小贩,一切都跟她看过的书中描绘的一样。这些人穿着粗布陋衫,脸上的生动却是她从未见过的,哪怕是与边上的人争执,看起来也格外引人瞩目。

  宋祁澜见杜紫鸢看外面的情景似乎看的津津有味,凑过去坐在了杜紫鸢边上,他的目光落在外面,忽然低声道:“以前,我也这样让下人驾着马车,自己坐在车里看外面的人。”

  杜紫鸢没有接话。

  宋祁澜似乎也并不需要她接话,“族中规矩森严,每一日早上,族中嫡枝的子孙起来头一件事情,便是背九十九遍祖训,背过之后,十岁以下的孩子,男丁在洛水旁诵读时文,女孩,则要前往慧妍堂学诗经女则。直到日落时分,一日功课完毕,回屋之后,就要开始完成先生交待下来的功课,五日一考,十日一比。洛水宋氏用这样的方法,在洛水之畔屹立五百载不倒,不论男女,洛水宋氏,从不允许有无才无德之辈。”

  洛水宋氏,对杜紫鸢只是一个不断被人反复在耳边提起的名字,可她的母亲,出自洛水宋氏,是名满天下的美人,才女。她望着宋祁澜低声问,“你们是不是恨我娘?”

  宋祁澜哈的一笑,“当然恨过。后来却想明白了,你娘身负骂名,却未必就该是罪名,洛水宋氏,不愿折腰,便只能断头了。”

  宋祁澜闭了闭眼,他脑海中又回荡起永生难忘的一幕。

  即便是身在乡下别庄,自己依旧能站在院中看到宋氏祖居之地上空盘绕的青烟,母亲含泪在慌乱中将自己与兄长们分开交到几个忠仆手中,往自己怀里塞了两个新做出来的桂花糕。在被仆人艰难趁着混乱抱走的时候,自己能清楚从颤动的门缝中看见几双晃荡在半空的绣花鞋。

  缀着明珠的连枝牡丹鞋像是秋千一样在空中荡过来又荡过去,带走的还有母亲和婶婶堂姐她们的性命。

  逃亡的路上,为了保住性命,自己和兄长他们分开了,辗转掏到西疆的沙登府,这才找到一个愿意收留自己人。他们祖上曾是宋氏的奴仆,被宋氏放出身契后有子孙中了科举,做了官却又被流放,自己顶替了他们一个儿子的身份在沙登府艰难的活下来,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京城。

  宋祁澜低头看了看杜紫鸢,情不自禁的笑了起来,这个孩子,哪怕只有宋氏一半的血脉,可她身上流露出的气韵,与宋氏如此相像。

  洛水宋氏的女儿,从来有似水的气韵,更有水滴石穿的坚韧。

  马车缓缓前行,穿过热闹的人群,终于到了皇宫北门,穿过一座汉白玉九龙桥,另一头就是大燕宗正寺。往日百姓止步的地方此时正搭着一座座戏台,来自四面八方的江湖杂耍艺人在这里尽展所长,看的百姓不断往地上的铜盘里丢着银角子和铜板,欢快的叫好声似乎能冲破天际。

  宋祁澜先下了马车,站在下面将杜紫鸢抱了下来。

  望着一身素衣的杜紫鸢,他扭头看了看宗正寺三个烫金的大字,闭了闭眼,猛的扭头,淡淡道:“你要活着。”

  杜紫鸢定定的看了他片刻,轻轻一笑,俯□给宋祁澜行了个家礼。

  宋祁澜感觉心口那块巨石压得越来越紧,他移开目光,轻声道:“去罢。”

  杜紫鸢没有犹豫,她平静的抱着胸前一个被白色绢布覆盖的东西,毅然转身往宗正寺的方向而去。

  宋祁澜望着她的背影,眼底骤然爆出汹涌的潮意,他脚下一动往前走了一步,随即眼前便回荡起无数次回荡在梦中的几双绣花鞋。

  那么精致,那么刺目!

  杜紫鸢,你得活着,活着才能看到一切,看到报应,看到公道!

  “少爷,人到了。”赵安目力极好,即便站在宫墙上的门楼里,他也一眼就看到了底下的杜紫鸢。

  在一片喜气洋洋的多彩中,一身不染尘埃的素色,对赵安来说,辨认起来根本不费吹灰之力。

  李廷恩没有说话,高坐在门楼中,居高临下的看着底下那个原就单薄的女孩子,他才发现,原来想象中的八岁小姑娘,居然是真的只有八岁。他不由侧身望了望宗正寺。

  大燕太祖亲笔手书的三个大字底下,是一面巨大的鼓,上面饱经风尘,似乎早就成了这大燕天下的一个摆设。而这道宫墙之后,此时正欢天喜地的大宴宗亲。

  白色越来越近,过了九龙桥,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那个小姑娘的步子沉稳的就想是在坊市中随意而行。

  看到杜紫鸢快要走到宗正寺面前时,李廷恩按住了腰间的剑柄,“赵叔,动手罢。”

  赵安躬了躬身子,顺着宫墙走到另一座门楼里,对严阵以待的沈闻香道:“沈大人。”

  沈闻香看着赵安,轻轻一笑,眼波如飘洒了桃花的江水,缓声道:“李大人以为时机到了。”

  赵安对沈闻香有着天然的戒惧之意,他很简单的点了头。

  沈闻香舔了舔唇,手腕轻抬,眼神森冷如冰,低呵道:“去给杜姑娘开路。”

  “是!”五十名麒麟卫齐齐一应,按紧腰间战刀,顺着城墙上的楼梯而下,与守在宗正寺门口的两百名右卫军护卫战在了一起。

  不过一盏茶的光景,王太后特意派在宗正寺门口守护杜玉华的两百名右卫军就被麒麟卫斩于刀下。

  沈闻香在城楼之上看着这一幕,啧啧叹息,“慢了些。”他冲赵安一笑,“赵护卫,你瞧瞧。”

  赵安不着痕迹的后退一步,随沈闻香的话往城楼下一望,正好撞见杜紫鸢面不改色的踏过被鲜血浸湿的地面,仔细放下手中的东西,敲响了登闻鼓。

  三十年未响的登闻鼓,在这一刻穿透一切阻挡的力量,传遍天下!

  沈闻香听着如在耳边的鼓声,闭上眼叹道:“她选了个好日子,可惜,该受的还是逃不了。”

  赵安望着底下不停敲打着巨鼓的杜紫鸢,想到杜紫鸢将要经受的,饶是心如铁石,也禁不住不出一声沉沉的叹息。

  --------------------------------------------------------------------------

  “殿下,这,这是……”

  自从李廷恩拜访过后,瑞安大长公主便一直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管嬷嬷数次劝说瑞安大长公主去歇息,瑞安大长公主都坚辞不肯。管嬷嬷以为是因今日王太后的寿宴,又有李廷恩的造访,故而瑞安大长公主心中不悦,便不敢再劝,谁知此时却听到了登闻鼓的响声。

  就算管嬷嬷早就跟在瑞安大长公主身边见惯风雨,此时也被吓住了,她目瞪口呆的看着瑞安大长公主,好半晌都不能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殿下,这,登闻鼓怎会响了,怎会响了。”

  瑞安大长公主沉默许久,听着鼓声一下比一下更重,她长长的叹息了一声后便骤然起身,用力拄了拄凤头杖,呵道:“慌什么!”

  管嬷嬷被这一声呵斥回了神智,垂首不再说话。

  瑞安大长公主眉梢一扬,厉声道:“来人!”

  女兵应声而入。

  “请荣王,翼王,瑞王,安王速至大庆宫。另着宗正寺亲兵护卫持本宫的凤头杖,前往昶安阁将*郡主押回宗正寺关押。”瑞安大长公主将手中凤头杖递给女兵后,对管嬷嬷道:“阿喜,服侍本宫更衣!”

  杜玉华半个时辰前才被王太后遣人节奏去昶安阁听戏,管嬷嬷此时见瑞安大长公主连从不离身的凤头杖都拿出去了,就知道事情是真的有些不对,她不敢多言,强压下心中的无措,叫侍女来服侍瑞安大长公主梳洗过后按品级大妆。

  此时的昶安阁,却陷入了一片诡异的沉静里。

  命妇王妃们面面相觑,简直不敢相信居然会有人在王太后寿宴这一日,敲响了登闻鼓。而且,这人挑了个好时候,不仅坏掉了王太后千秋寿宴的兴致,还因宗正寺无人,避过了一开始的杖刑。可说到底,登闻鼓一敲,宗正寺的少卿正卿一回,该受的刑罚一样逃不过,甚至因搅乱了王太后的寿宴,这刑罚会更重更狠。

  王太后还盛满笑意的脸一瞬间就被冻结住了,她端着酒杯的手在半空颤了两下,忽然将玉杯往地上一掷,冷笑道:“好啊,哀家这个千秋寿果真是好。前有皇上关了哀家的亲外孙女,后头就有人敲了登闻鼓,好,好,好!”

  王太后虽是在笑,但没有一个人会不明白王太后的雷霆震怒。先前还喜气洋洋的昶安阁瞬间就换做一片狂风骤雨,围坐四周看戏的命妇们闷不吭声就随着宫婢太监们跪到了地上,口称太后息怒。

  “息怒,息怒,哀家息什么怒!”王太后狠狠用力一拂,面前条案上御厨精心烹制的美食顿时就化作地上的狼藉。

  “母后……”坐在王太后左侧的寿章长公主赶紧起身劝道:“母后息怒,今日是您的千秋寿宴,些许愚民不懂规矩,您何必放在心上。”她过去拉了王太后的手,低声道:“母后,您放心,想必这会儿宗正寺已有人前去料理了,今日皇室宗亲勋贵皆在此处,您先前不还说要赏安王妃一根簪子?”说着她不着痕迹的看了王太后一眼,内中大有深意。

  看到女儿的目光,王太后胸口萦绕的怒气稍稍减弱了些。

  是啊,她非要过这个千秋寿宴果真就是为了这群命妇宗室女眷们来宫中给自己送送礼,奉承讨好自己一番不成?

  不,她撑着要过这个千秋寿宴是要告诉这些人,别急着就靠到皇上那头,她这个太后,还没倒。何况,她今日最重要的是要拉拢这些人,否则,即便自己的幼子夺了皇位,又如何能让这些宗室亲贵们信服?

  王太后胸口急促的动了两下,这才勉强压抑住暴动的怒火,沉声道:“厉德安,叫个人去御花园问问皇上,哀家这千秋寿宴,到底是过还是不过了。”

  厉德安心头暗暗叫苦,却不敢违背王太后的懿旨,点头哈腰的应下后,转身去找了两个平时不太看得上眼的小太监去御花园。

  见小太监离去,王太后哼了一声,扫视了一遍跪在下方战战兢兢的女眷们,发现个个都噤若寒蝉的模样,心里就有淡淡的满意。她拉长了语调道:“都起来罢,寿章说的是,既有人敲登闻鼓,自是百姓有冤屈,这是宗正寺的事,与哀家的千秋寿宴无关。”

  女眷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片刻后有人眼尖的看到寿章长公主先起来还叫厉德安让人换了王太后面前的案桌,这才跟着缓缓起身,又看起了戏,仿佛从未听到过鼓声一样。

  望着眼前的情景,杜玉华坐在位置上猛灌了一口酒,不着痕迹的皱了皱眉,旋即她从位子上站了起来。

  王太后见到杜玉华的动作,没有吭声,只是面不改色的小声叮嘱寿章长公主,“去瞧瞧玉华,这孩子受了委屈。”

  寿章长公主正担心女儿,立时就要起身去追杜玉华。

  有小太监忽然匆匆闯了进来跑到厉德安耳边说了几句话,厉德安一听脸色都变了,硬着头皮跪到了王太后脚底下。

  王太后鬓角的青筋跳了两下,隐忍道:“说罢。”

  “瑞安大长公主遣了宗正寺亲卫来,带着凤头杖,说要将郡主带回宗正寺去。”

  “放肆!”王太后两腮松弛的皮肉剧烈的颤抖着,鼻翼一张一翕,脸色涨红却目如冷冰。

  这一声爆喝让戏台子上的戏再也唱不下去了,女眷们面面相觑,很快又跪到了地上。

  “末将参见太后。”

  王太后看着不经通传就长驱直入昶安阁的十几名女兵和宗正寺亲卫,眯了眯眼,眼神如刀一般落在为首之人身上,“苏将军。”

  苏葳蕤双手捧着凤头杖,神色不卑不亢,沉声道:“太后,末将奉宗正寺少卿瑞安大长公主之令,前来羁押*郡主。”说罢她冷冷的抬首看着正停在昶安阁与御花园连通的廊道上的杜玉华,“去请*郡主过来。”

  两个护卫应声而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1页  当前第7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1/12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农门骄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