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原配嫡女_分节阅读_第108节
小说作者:弥生凉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85 KB   上传时间:2015-04-05 14:44:10

  老神医跟着六老太爷一道离京之前,给温宥娘开了好几副药,都被六太夫人逼着温宥娘喝了个干净。

  那苦味儿,喝了一碗,一整天吃糖都压不下去,更别说因担心吃蛀牙不敢多吃糖,那一段日子都是苦茵茵的。

  当然,就算是喝了那么多的重要,温宥娘家的亲戚还是没来的迹象……

  说完温余卿的身体,六老太爷又问道:“江南一带还是没有消息传来?”说的是当初让人查温太夫人被卖出的那些丫鬟给温宥娘姐弟下毒之事。

  六太夫人摇头,“已经十来年过去了,几经转卖,又哪这么容易就找到人。说来当初她身边的那四个大丫鬟,倒有两个有了点踪迹。另外一个,却是一直下落不明,连个寻人的方向都没有。”

  六太老爷也只点头表示知晓了,本就时隔多年,查不明白也极为正常。

  在一边听着的温宥娘却想了红姨娘,然后又想到了当初仇氏身边那位双喜。从孟迅手中得到的案卷拓本里,温宥娘就瞧出了双喜这个人物与红姨娘的诸多相同之处。

  同样不是家生子出身,同样深得跟着的姑娘的重用,最后一人在仇氏如愿嫁给温家大爷后‘功成身退’,一位以姨娘的名义却无姨娘之实呆在温府中十多年后也‘功成身退’。

  那么有没有可能温太夫人身边亦有那么样的一个人存在?在做完了某一件事之后,也‘功成身退’了?

  所以,在寻找了大半年,依然半点曾经的踪迹都寻找不出?

  谢氏的事,温宥娘想着也是时候说给六老太爷了。

  不过,六老太爷却是问到温宥娘关于余庆年与她的婚事,“听你老祖宗说,你对余庆年并不看好?”

  温宥娘将余庆年与周家娘子之事说了出来,“周家娘子与他一道长大的情份,尚不能让他有所改变,宥娘又何德何能敢指望于他?”

  六老太爷却没把周家娘子当回事,道:“当初是周家不守诺,后又挑选女婿不力,哪能怪在余家郎君身上!”

  “周家娘子下面尚有妹妹,且也与人订婚,又如何拖得起?若是等六年,周家娘子已二十有二,下面的妹妹也有二十。自古除战乱之时,有几家娘子二十才出嫁?那户人家若是因此退婚,岂不是害了两姐妹?”温宥娘回道。

  温宥娘腻歪死古代男人的逻辑了,好似女人就是男人的附属物,想什么时候娶,便什么时候娶,要受了委屈半分不愿,就是女方的错。

  不等六太老爷说话,温宥娘又道:“老祖宗,若我处在周家娘子那个位置,要底下有个小妹,难道也要我们姐妹等他六年?”

  六老太爷皱眉,一时有些哑然。

  温宥娘不是周家娘子,所以不会走到周家娘子当初退婚那一步。

  然而要说真那么套上去一想,六太老爷又有点觉得是余庆年欺人太甚。便是变通一下,热孝成婚也没什么不好,至少府中也有人操持。

  这么想来,余庆年也确实过于迂腐了些,不够变通。要再想深一点,要是个图名声的,人品也说不准了。

  温宥娘见有戏,忙继续道:“何况如今周家娘子又上京前来投奔,其心昭昭。宥娘也不愿意与她相争。”

  在温宥娘心里,余庆年是欠了周家娘子的。要周家娘子当初没有跟他订婚,哪能遇见后面的遭心事儿呢。热孝成婚,本就是女子吃亏了,竟然还是不肯。骂人不骂娘,打人不打脸。当初余庆年就是活生生打了周家的脸。

  当然,若只说这一点,必然不够。

  温宥娘又道:“就余府郎君这种性子,便是下场参加了会试得了名次,又哪适合在官场行走?更别说以后提点温氏子弟,能不带牵连妻族就已是大幸了。”

  六老太爷为何愿意过继温宥娘姐弟?无非也不过是为了兴盛六房。

  温宥娘前面那些话,并未影响到六老太爷对余庆年的看法,然而最后两句却是命中红心了的。

  六太老爷并不指望温宥娘嫁入高门,来携带娘家,然而却是担心温宥娘所说,因余庆年的性子在官场上出事而被带累。

  当初与魏山长相遇,谈得正起,魏山长说到没有婚配的故人之子,且又是庶族,府上颇有名气,六太老爷便觉得占了大便宜,当场就将亲事说定了。

  如今六太老爷才觉得有些后悔,当时答应得太快,竟是来不及打听一些余庆年的习性,到这会儿后悔也有些骑虎难下了。

  六太老爷一时拿不定主意,又觉得应先去寻魏山长看余庆年如何处置周家娘子之事,因此便跟温宥娘道:“此事不急,老祖宗与魏山长也不过口中约定,庚帖也并未来得及交换。待我明日去见一见余府郎君了再说也不迟。”

  到底还是要面对面的谈过了,六太老爷才能下定决心。不然人云亦云的,丢了一个好女婿,就是得不偿失了。

  能得这个结果,温宥娘已经十分满意。

  六老太爷也并未问孟世子之事,就让温宥娘回了自己的院子。

  温宥娘回到院子里了,却是把冬梅与夏荷叫到自己面前,说道周家娘子与余庆年之间的纠葛。

  问道:“你们两姐妹说说看,到底是谁对谁错?”

  先出口的是夏荷,只听得她说:“人家小娘子都委屈愿意热孝成婚了,他还有哪里不满意的?竟然要人家等六年,那下面的妹妹不也得多拖了三年去?这是哪家的做派?恐怕勋贵里都没这一份儿,更莫说世家里了!”

  温宥娘回道:“勋贵里定是没有,不过世家中当是有的罢?”

  勋贵上战场的多,重视血脉传承。偶尔一门子在战场上死了,只要还有一条命在,就得继续在战场上撑着。连守孝三年也大多时候被夺情,更莫说六年了。

  不过世子就不同了,世家重名,也少有武将,能守六年的也有环境。

  夏荷反驳道:“那也得看双方年纪大小,要年纪小守六年也无大碍。不过守六年是几百年前的老黄历了,如今有谁家还是守六年呢?”

  自从能科举入仕之后,庶族们大多都不再有叠孝之说。就算是世家,为了与庶族争权,也大多不再将就这个规矩。

  六年,守孝六年谁还记得谁呢。

  所以在夏荷看来,守孝六年这件事,是极为荒唐的。

  但冬梅却道:“可两人已经订婚,余先生愿意守孝六年,周家也当遵守约定才是。又怎能退婚再嫁。”

  夏荷在一边听得差点翻白眼,“可周家也说过愿意热孝成婚呀,是他自己不愿意。害得周家娘子如今吃这么大的亏来。”

  不过夏荷心里琢磨着,周家娘子要知道自己嫁的是个短命鬼,估计心里也后悔当初不如多等三年了。

  见得夏荷与自己的想法一致,温宥娘的心情便好多了,只盼着六老太爷去见了余庆年,那周家娘子能出来秀一秀存在感,好搅和了这门亲事。

☆、第120章 六太爷保媒

  就如同温宥娘所想,六老太爷第二日便带着小厮上门拜访魏山长,着着实实见识了一番周家娘子的手段。

  彼时六老太爷刚与魏山长告别,前去见了余庆年。然而便是余庆年的院子门前,便见着了一幅合家欢乐图来。

  余庆年不知六老太爷前来,只低着头正教导着周家娘子的女儿识字。而周家娘子就坐在一边缝着一件明显是男子的衣物。

  待得六老太爷站了小片刻,周家娘子疲累抬头恰巧见到立于门外的人,才起身上前问:“请问这位老先生可是来寻余大哥的?”

  小娘子的声音软又糯,听进人耳中只觉顺耳。

  六老太爷心中已猜测到这就是那位周家娘子了,只颔首道:“吾乃曲水温氏。”

  周家娘子哪不知曲水温氏是谁呢,只应声道:“竟是温老先生来了,还请快快进屋。先前是奴家怠慢了。”

  此时余庆年才抬头望向门外,见是六老太爷来了,忙上前迎接道:“不知温老先生大驾光临,余某在此谢罪了。”

  六老太爷见着周家娘子十分熟稔的退到了余庆年身后,心中暗暗叹气难怪温宥娘说不愿意与她相争。这般的默契,可不是一年两年可养得出的。

  再跟余庆年进了屋中,不消片刻周家娘子又送了茶与点心进屋。

  一番女主子做派而余庆年脸上并无露出不妥之后,六老太爷就知今日不用询问余庆年如何处置周家娘子之事了。

  因此六老太爷便直言道:“今日温某来,只为一事。”

  余庆年忙起身道:“有何事,老先生请直言便是。晚辈自当承庭训。”

  六老太爷也不含糊,只问道:“之前那位周家娘子貌美贤淑,余贤侄可有所打算?”

  余庆年不曾想六老太爷来问的是此事,然而因心中早有决定,便将心中的想法托出,“周家娘子如今与夫家决裂,又跟娘家有隙,千里来寻晚辈投靠,晚辈只得收留其母女住下。只等晚辈会试之后,便将她们母女送回江南城。”

  因见得余庆年与周家娘子的相处,与多年夫妻并无不同,因此就断了要与余庆年结亲的想法。

  六太老爷听得余庆年要将周家娘子母女送回江南城,然而也并未说明是送回周家,就猜测恐怕会是留在自己府中。

  因此,六老太爷就问道:“听闻周家娘子与贤侄自幼一道长大,且先前也有订婚,不过因守孝之事耽误了。如今周家娘子既然又与贤侄有缘。贤侄何不与她再续前缘?想来也当是一桩美事。”

  六老太爷不说与余庆年退婚之事,只说余庆年与周家娘子有缘分,不如再续前缘。也算得上是给余庆年一分面子。

  余庆年听得六老太爷这么一说,先是有些恼怒,觉得六老太爷这话说得有些糊涂,随后又反应过来对方为何这般说,那恼怒的脸顿时又通红了,只呐呐道:“温老先生见笑了。只因晚辈只租了这一个小院,平日里又无人打理,才请周家娘子费心一些。周家娘子如今正值夫孝,还望老先生莫要玩笑。”

  谁跟你玩笑,傻子才跟你玩笑。

  六老太爷心里骂着,嘴里却道:“贤侄这话就错了。周家娘子早已与夫家恩断义绝,连孩子都与夫家再无干系,又哪来的夫孝?”

  话说到这,余庆年要听不出来就不是迂是傻了,忙道:“温老先生这是何意?可是晚辈有哪处做得不好了?”

  六老太爷其实心里根本不想说这些情啊爱啊什么的麻烦事儿,余庆年听明白了,倒也好说了,便全推在了温宥娘身上。

  “当初周家娘子母女得孟世子相救,本就当是看在贤侄你于他有救命之恩的份上。后又因有急事前往闽州,故才将周家娘子母女尽托于我府上。我府上的小娘子与周家娘子也算是相见恨晚,在得知周家娘子之事后感慨不已。前两日我归京,便前来与我道。若贤侄与周家娘子若还有意,她亦有成人之美。”

  六老太爷将退婚之意慢慢说来。

  余庆年虽接了周家娘子在自己院中,朝夕相处,却也从未想到过此事。此时六老太爷这么一说,倒将他说愣在了那,不知该如何回话。

  六老太爷见余庆年傻在了那,又添油加醋道:“我府上的娘子道,周家娘子得今日之果,盖因贤侄你当日之因,若能再续前缘,不止一桩美事,亦算是了解一段因果。便是先辈地下有知,也当是欣慰。”

  要说周家娘子与温宥娘谁能让余庆年死去的父母满意,自然谁也比不得余家父母当初亲自定下的周家娘子。

  六太老爷先是拿周家娘子有今日的下场都是被余庆年所害说事儿让他心中愧疚,随后又搬出余庆年的父母来说道,就不怕余庆年不会心动。

  六太老爷的话,余庆年是听进了心里去了。

  周家娘子自幼与他一道长大,要论情分,却是谁都比不上的。然而两人当初无缘,也如温宥娘所言,是因自己之故。

  那时他父母双双过世,连丧事都由各方长辈齐力而为,又哪知世事艰难,便见不到周家娘子已经十六,等不得六年,固执己见要守叠孝,因此而见罪周家。

  等到如今,自己撑着门庭,虽有各处友朋相助,然而到底也知道了些许世事,才觉当初对不起周家,更对不起周家娘子。

  这也是周家娘子带子孩子前来京城投奔,他同意周家娘子当初在温府所言,将人带到自己身边的缘由。就如温宥娘所说,周家娘子有今日的下场,盖因当初他的偏执所致。他欠了她的。

  然而这与温宥娘的婚事相比,却又是另一回事。

  温宥娘愿有成全之美,他也不可能不顾忌到温宥娘的名声。

  温宥娘生身父母之事,他亦是知晓的。因此温宥娘的婚事其实本就困难,要再退婚两次,又哪再说得到好人家。

  这是害了周家娘子后,又要害温家娘子去?

  余庆年摇摇头,低声道:“正因晚辈曾经错过,不愿再伤人名声。”

  六老太爷听得这话,其实对余庆年的好感又上升了一些,然而脑子里又闪过了之前他与周家娘子的相处那一幕,又觉得那点好感也比不过温宥娘日后的平稳日子。

  “那周家娘子母女,你可有想过当要如何处置?若是让她们母女回到江南城,周家找上门来,又当如何?周家再娶新妇,听说为人不大慈爱,你可知晓?还有周家娘子的大嫂,因当初周家娘子与你议亲,其母将所有陪嫁折做嫁妆,因此与周家娘子不合。这些你可都有考量?”

  六太老爷劈哩啪啦一堆说下来,又把余庆年给说犹豫了。

  周家娘子当初与余庆年订亲,因余府富贵,因此她母亲怕她嫁入余府没有底气,因此便将自己的嫁妆一分不少的全分给了周家娘子当作嫁妆,半点没留给儿子儿媳。

  后来因与余庆年的婚事不成,又重新挑选夫婿,为了让自己女儿在夫家立得住,不因订婚了两次而受奚落,因此筹备的还是原来的那份嫁妆。

  因此让周家娘子见罪于大嫂。加上后来又有了有些小家子气,年纪相差不大的继母。周家娘子要回娘家,必然是别想过上好日子的。

  然而要不嫁给余庆年,周家娘子母女又能与什么名目拒绝回到周家?

  “再嫁从己。要贤侄有这个意思,便让老夫保媒一回又如何?”六老太爷最后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2页  当前第10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8/16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原配嫡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