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原配嫡女_分节阅读_第138节
小说作者:弥生凉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85 KB   上传时间:2015-04-05 14:44:10

  “不过十万还是差点。”温宥娘摇头道。

  孟世子却是不担心,道:“没十万,也有七八万了。以后还能分一次呢。只这回出去够了罢?”

  温宥娘:……

  只等地契分完、计算完了,温宥娘把银票与地契全重新装进盒子里,瞧见下面一排排铺着的各色宝石也假装没看见,只跟孟世子道:“地契先不动。有四万两的银票,到时且看着吧,许是半路就赚回来了。”

  孟世子却是道:“要不你再卖个什么方子给郑家,再换个几十万?”

  温宥娘木着一张脸,“卖你?”

  真当银子是天上掉下来的呢,就郑家给伯府的每年三万,又有多少是银子,还是得自己一点一点的兑换。要银票多了,兑换不出来,也是废纸一张。其实这里面也是担着风险的。

  孟世子哪敢真惹温宥娘,只巴着人问道:“咱们出京城了,去做什么去?你可是想出来了?”

  温宥娘把横财抱住,收起来了才道:“先去直隶了,只京城一处并不够。”

  孟世子对于温宥娘所说的独立与孟府建一个只忠于大房的探子十分感兴趣,听得温宥娘说不够,就道:“也在直隶开乐坊?”

  温宥娘冷笑,“想得美。直隶还有你的地盘?”

  直隶城中的三教九流比京城中的还厉害,且还有漕运帮派参杂其中,因离京城较近,早成了各路势力的落脚联络点,一般人还真挤不进去。暗探多了,谁也蒙不了谁,十分不隐秘。

  孟世子一脸不要脸的恭维道:“不是有夫人在嘛?”

  温宥娘懒得搭理他,只道:“我们收拾些东西,过几日满月后就回去住对月,先把东西搬到庄子上去,也方便一些。”

  孟世子道:“四房和六郎呢?”

  温宥娘敲孟世子的头,“你放心好了,等我们回庄子住对月,他们自然会对老公爷开口。”

  见孟世子点头,温宥娘又道:“这回选护卫,你且往那些年长一些的护卫里的儿子里挑。年轻的,虽比不上年长的好用,不过胜在年轻,你跟他们好相处。也算咱们手中有人质,三房就难以使唤动年长的。出京了就要安全得多。”

  孟世子却是顾虑道:“只怕他们用探子呢。”

  所谓探子,背面还当有死士。这才是探子的整个组成部分,死士却不是一般的护卫能敌的。

  温宥娘安抚道:“你放心好了,你祖父也不是真不疼你。你都被逼走了,国公的位子又被吊着,他心里内疚着呢。”

  不然那七八万的东西也不会这么轻易就私下里给了出来,还有那一堆明显可兑换银两的宝石,更莫说让三房利用死士去害孟世子了。

  就先前三房觉得京中不好下手,才把孟世子往江州引,当时肯定是存了一击必中的想法的,也没见得用到死士。

  要老公爷真把死士都交给三房了,估摸那才是脑子有病,且病得不清醒了。何况孟府还有个等着宗主位的二房,要三房真敢打死士的主意,温宥娘觉得不用他们大房出手,二房就得把三房往死里作。

  因之前被孟世子敲诈了好一大笔钱,老公爷在孟世子要带着温宥娘回京郊庄子娘家住对月的事情半点没搭理。

  只二房的秦氏亲自打点的国公府的礼,让温宥娘带着回娘家。

  而孟世子的二叔更是请了半日假,对在京郊住满一个月就要离京,归期不定的孟世子进行了一番训斥。

  大意是出门在外不比得京城,孟世子以往那些德行都得收起来。何况也成了亲,外面世道乱,得护得住妻子才是自己的本事。虽是世家出身,也不得仗势欺人。多与人为善,但人善被人欺,也不得太过柔和让人小看……

  最后,孟府二爷从怀中拿出一叠银票来,有一万两的模样,交给了孟世子,只叫他让人收好,出门在外难免有用到银子的地方,虽有说不要铺张浪费,然而世家子弟该有的排场也要排出来,不得让人小看了去。

  这就温宥娘比较喜欢二房的地方。

  二房对宗主位有想法,但不会刻意针对孟世子。二房只会精心教养自己的孩子,再为其娶上一门得力的妻室,然后对其他房的进行各种善待,向老公爷证明,二房能撑起家中的重担,能善待其他房,更能带领一族前行。

  这也是孟世子虽然不喜欢对宗主位有想法的二房,但也对二房相对客气的缘由。接过孟二爷手中的银票放在一边,孟世子少不得对孟二爷道谢,“多谢二叔。”

  孟二爷点头,到底还是忍不住说了一句,“出门在外,遇事且多与你夫人相商。你天性浪漫,她心智强于你极多,也好让你莫吃亏了去。”

  孟二爷说的尽是好话,孟世子自然听进耳里,至于说自己不如自己夫人的话,本也就是事实,他向来心宽,也不在乎。

  训斥完孟世子,少不得温宥娘也得听上几耳朵。

  好在孟二爷对孟世子说话虽是教条,但在对着侄儿媳妇的时候面色就柔和了许多,只挑着几样不轻不重的说了说。

  无非是出门在外,多看着孟世子莫让他惹事之类的,然后暗中道明他们夫妻出了京城且放心就是,府中的的一切二房都会管好。自然也包括管住三房。

  想来这退一步,不只是老公爷内疚了,连二房都觉得大房带着四房离开了二房方才好大展拳脚。

  既然二房愿意借大房被逼出京的由头来管上三房的事儿,温宥娘也自得乐意。对付手足这种事,她向来不怎么愿意做,如今有人愿意了,简直就是祖上烧了高香了,运道好呀。

  温宥娘自然也一一作答,聆听孟二爷的教诲,然后才与孟世子一道离了孟府上了马车回娘家去。

  孟世子上了马车,才感慨道:“我就喜欢我二叔这种人。”虽然是啰嗦了点,不过一出手就是一万两,每次都这般,没见手软过。

  温宥娘眼皮抽了抽,心里道亏得我没多大的野心,要你去守着那宗主继承权,就你这德行,还不把孟氏给拖累死。

  六太夫人对于温宥娘带着孟世子回来住对月自然高兴,也早已准备妥当,“屋子都给你们收拾好了,只人住进去就行。”

  孟世子便让人把收拾好的东西往温宥娘住的院子里搬,温宥娘就跟着六太夫人进了上房说话。

  “母亲你只管放心,他如今也学着在做事儿了,总有好的一日。”温宥娘道。

  六太夫人叹气道:“我跟你父亲又哪要你送呢?只是想着他好歹是个世子,二品的俸禄拿着,就算是没本事,也让老公爷走走门路,让他有个虚职当着,以后你们有了子嗣也好说亲。哪要像现在这样,出门晃荡,没个前程。”

  就算孟氏是世家,没本事的男人,也没什么用。

  温宥娘就道:“就是去要个闲职来当着,能有什么用?一辈子呆在京城里,什么都不明白。还不如趁着现在年轻,好让他多走走。知道些世道,懂些道理了,就是做官了也好有个好名声不是?”

  温宥娘与王真人说过让孟世子当个官在朝中立足,说的自然是真话,只不过时间问题而已。

  她不需要孟世子去要个虚职来挂名儿,还得他至少能用,不然谈何在朝上立足,恐怕连大朝议都没资格说话。

  既然要当官,自然也要当个好官,在京城里挂着虚爵没用,还不如能外放。不过就算现在去外放用老公爷的人脉去运作一番也不难,但在大房建立起自己的势力,让太子妃少受国公府其他房一些掣肘之前,温宥娘还没打算让孟世子外放去当个地方小县浪费时间。

  六太夫人见温宥娘有这般谋划,就道:“那就得以后蒙荫或是拿钱买了,让他去考,恐怕也难。”

  温宥娘点头,不说孟世子的学识没那么好,就科举就是个问题,“当初孟氏这一支得封国公靠的还是军功起家,不可能去科举跟与庶族士子争利。不然世子二房的两个堂兄也不会经营出名声了才用举荐做的官。他到时且看看吧,要是能有个好名声,举荐比蒙荫跟买官都要强一些,以后就是往上升,也容易。”

  话虽是这么说,六太夫人却是不认为孟世子能得什么好名声,也只盼着温宥娘能管着他,为自己筹谋筹谋了。实在筹谋不了,孟世子是个没救的,也还有个爵位不是。

  一想到爵位,六太夫人又想起了孟世子还没有继承国公位,就问道:“按道理,世子及冠,是该继承爵位的时候,怎的宫里还没传出消息来?还是宫里有其他的意思?”

  温宥娘忙道:“不过是一个爵位,一年领些银子米粮罢了。要真继承了,世子哪还能四处走,宫里少不得要给个虚职耗在京城里,反而不划算。”

  国公,孟世子现在还顶立不起门户,要当上了少不得老公爷得退居幕后,为了让他不至于小看,太子妃也得要央个差事给他,但孟世子是能干事儿的人不?何况她是庶族出身,世家里行走,又哪会容易。

  六太夫人自然也知道温宥娘嫁入孟氏,想在氏族女眷之间交往太难,心下里难免难过,又免不得拿当初那个余庆年来比较,“只前头也上了二甲,虽是排在尾巴上,也是年少有为了,庶族里也就他一个这般年纪就独一个。听说只想谋外放,他名声又好,估摸着外放的地方不会差了去。只等在京中呆满一年,就能带着妻儿出京去了。”

  虽人家外放出去最多不过是个七品,可庶族有几个不是七品一步一步熬出来的?就算是七品,到了地方上,遇上世家旁支出身的同僚,同在官场其实也会来往,温宥娘要嫁给余庆年,也不会没人请出门子交往。

  温宥娘却没觉得有什么,只跟六太夫人笑着道:“他们郎情妾意的,这是做好事儿呢。谋外放也好,周家娘子心里有数,日子倒也好过。”

  京中权贵多如狗,没有根基的庶族还不如在外面谋外放,虽各州许多总政务军务也把持在世家手中,然而皇权也并非纸糊的,各州下面各县的县令调动任命也得报上来吏部审批,其实比要在京城中自由得多,也安稳得多。

  六太夫人就道:“如今庶族的出路多了,连上门女婿都能科举,好好经营个几百年也当是个小世家。陛下到底是陛下,为天下苍生做了许多好事儿呢。”

  温宥娘却是没应声,上门女婿能科举这事儿,有其两面性。从拓宽庶族科举的角度来看,能多一条渠道自然有好处。

  可坏处就在于,人都是利己的。当今为了壮大庶族,利用庶族在朝堂上取代世家,好集中皇权。可到了庶族那里,就少不得有些人借此获利了。

  譬如关州与江州,江州富庶多书院,学子百千,取举子算得上是百千取其一。而关州远在西北,条件艰苦,百姓稀少,能读书的就更少,整个州在取举子之时,恐怕百十取一都可能。

  如今上门女婿的地位被提升,少不得入江州这等地方的学子为了中举,而远赴关州这种地方去当个上门女婿好占制度漏洞的便宜。进而打压本地学子,去吞本地学子的名额。

  与现代的高考移民一样,在一定的程度上破坏了考试的公平,迟早也会被氏族拿来做筏子破坏,或者许多庶族读书人自己都不愿意了将闹出来。

  在晚上休息时,孟世子听得温宥娘这么说,就道:“陛下愿意抬举他们,以后庶族读书人的日子说不得越过越好。就算是吃亏,也是他们庶族读书人自己吃自己人的亏,总占不到勋贵跟世家的头上。”

  温宥娘却是道:“话虽是这般说,不过陛下不是最近还闹着要将官职重新分过?一品下面设了从一品,二品下面有个从二品。这些都是在为庶族铺路呢。你且等着看,这一条通过了,少不得立马就等着各州放宽取举子的人数限制,然后在朝中填充庶族官员进去。世家人再多,也多不过庶族去,最后世家总归是要被庶族取代的。”

  这些东西,孟世子听不明白,却是能感觉到危机感,却又无能为力,只道:“你且放心罢,各世家也不傻。说取代,都千多年了,哪有这般容易?庶族能读书,难道世家不能读书?庶族能打仗,难道世家还不会?”

  温宥娘道:“大隆几代人逐步限制蒙荫与举荐,如今也只有举荐稍好,蒙荫永远只得是闲职,世家如今是被一口一口蚕食着。”

  孟世子却是有些明白了,道:“勋贵之家,不得科举,我们国公府算是勋贵了,谁也科举不了,但其他族人却是能科举的。说到底,能被蚕食的世家,本身都不怎么样。如我们孟氏,文有二房,武有十二公那一支管着,从文不行就从武,总归有条路走的。”

  孟世子这话倒也是实话,文有二房,武有世家的部曲。要是世家自己争气,倒也没那么容易被算计。

  说到十二公手中的部曲,孟世子又与温宥娘说了一番。

  当初本来那几千部曲是老公爷管着的,只后来各大世家因王谢两家之事,哪不知道皇族之意,只相约带着部曲各守其州,孟氏的部曲才交给了旁支的十二公手中。

  “当初带回去的有三千部曲,如今十多年了,也没动用过,许是还要多一些。调动部曲的令牌分了两半,一半在十二公那,另一半当初本在父亲手中,只是父亲死后,祖父才收了回去。”孟世子与温宥娘解释。

☆、第145章 给世子纳妾?

  “这些年十二公与祖父交好,那三千部曲也时常随着当地刺史一道剿匪,兵甲齐全。皇室想动世家,没那么容易。也不过是欺负欺负那些小世家,就算是我姐姐在东宫里有个万一,孟氏也是不惧的。”孟世子与温宥娘轻声道。

  温宥娘心想,孟氏的确是不惧皇室,可你姐姐就可怜被当做可有可无的棋子了。也是孟世子他爹没多生几个孩子,要大房孩子多一些,不是只孟世子一根独苗,也不至于让太子妃如此小心翼翼。

  说到底,一个人再厉害,双拳难敌四手。孟世子没几个一母同胞的兄弟不说,大房连庶出的都没一个。太子妃只能把人顾紧了,只盼着孟世子安安稳稳,想着反正二房多的是自家兄弟,也不在乎孟世子厉不厉害。

  这种心思,温宥娘特别能理解,要上辈子她身体好,其实也愿意自己弟弟安安稳稳的,活得自由自在。

  说白了,就是许多女人爱犯的毛病,过度溺爱。

  不过即便是如此,太子妃对孟世子在某些方面的教导也并不差,譬如对朝局的看法,“姐姐从当初陛下要她嫁给太子时就知道,皇室的人没安什么好心。这些年,也亏得有两个侄儿出生,才在东宫里彻底立住脚。太子对我还算不错,不过我知道他更喜欢的是二房的两个堂兄。二婶出自秦氏,他想要拉拢秦氏为他所用。不过秦氏又不是傻子,当年谢氏对他们如何?说是呕心沥血割肉饲鹰都不为过,最后换来的是甚么?皇族无情,我世家为何要为它所用。”

  孟世子不知为何今日话特别多,只拉着温宥娘死命的说,又说太子妃对他的溺爱,“大房只我一个,我要有个万一,大房的血脉就断了,就得过继二房的去。我阿姐舍不得,就说等我成婚后,多生几个,她才死了都放心了。”

  “我知道我没本事,阿姐也说我不用有什么大本事,只把自己顾好了就行。可我如今不能没本事,没本事三房就要踩在我头上去了。”孟世子吁了一口气道,“想当初,我阿姐也没把三房放在眼里。谁知道这才多少年,竟生出这种心思来了。”

  孟世子说了许多话,其实话里都有些埋怨老公爷的意思,三房胆子大也是老公爷惯出来的,比嫡出的大房二房都要嚣张。要老公爷跟其他大世家里的一样,嫡庶分明,或许就没这么多事情了。

  温宥娘也觉得孟世子可怜,只劝道:“之前二叔不是说了,三房留给他收拾。这些年,二房的比我们大房更讨厌三房才是。毕竟二房已经把自己当做未来的宗主了,祖父手中的东西以后都得大多归二房,有哪能容忍三房的野心。”

  说到老公爷的偏心,温宥娘却是道:“财锦动人心,权势惹人妒。就算祖父没有偏爱三房又如何,有那么一个姨娘,总归是还会生出不该有的野心的。只怕没祖父那一份偏心,指不定三房会藏得更深。”

  孟世子想了想,也觉得有些道理,“就这些年,也就当初在江南城外那一回,三房才露出尾巴来。就当初蔡氏的死,想来都觉得二房动手的可能大一些。”

  毕竟大房跟二房看似直接冲突要大得多,要当初他死在江南了,说不得也得被冤枉到二房头上去。

  温宥娘叹气,“其实人难免偏心。”

  就她上辈子的叔伯的孩子,她也有偏心的,更喜欢其中的一个堂妹跟堂弟。

  孟世子听到这话,以为温宥娘想起的是当初在温府中被温家大爷慢待的日子,就道:“以后有了孩子,我就一个都不会偏心。”

  温宥娘没听出孟世子的意思,只嗤道:“不偏心,嫡出长子与次子能一样?”嫡长子继承家业,要两个孩子以往待遇一样,后来有一个多出一个爵位或是分出多一大半家产来,难免不心里犯病。

  说来说去,人性难测。以后是好是歹,得看教育也得看命。

  第二日温宥娘与孟世子起得都有些晚,温宥娘没上妆的习惯,眼皮有些青,让六太夫人看见了,难免说教,“就是有千万言,你们俩也有一辈子不是?这是要一口气说完了,以后就互相瞪眼?”

  温宥娘对着六太夫人讨好的笑了笑,立马出卖了孟世子,“母亲还不知道我是什么人,哪来那么多话跟人说。是他自己睡不着,一个劲儿的说话。”

  六太夫人却是想起温宥娘还没跟孟世子圆房的事情来了,就道:“女婿如今也是二十的人了,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当初他为了你,连屋子里的人都撵了干净。晚上没个事儿做,要不成过几个月了你要是还没来葵水,就从丫鬟里给他挑一个?”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2页  当前第13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8/16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原配嫡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