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原配嫡女_分节阅读_第47节
小说作者:弥生凉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85 KB   上传时间:2015-04-05 14:44:10

  哪知道,这报应,竟来的这么快。

  可这件事,却不能往死了的太夫人身上推。

  先不说在莲心说了这一番证据之后,再推到太夫人身上太难。

  太夫人当年身边的人也在太夫人死后被老夫人遣散,且谁愿意出来作证?证明已是良民的她们当年与太夫人一起合谋害死温府的前大孙媳?

  就说是太夫人害死的张氏,太夫人早已经下土多年,要此事被证实,那么被逐出张家,坟墓被平,也是逃不过的。

  罪人除了被弃尸乱葬岗,哪有资格入祖坟?

  然后有了一个罪人母亲、祖母,温家老爷与温家二爷的功名与前程,还要不要?

  甚至是温府现在第三代的男丁前程还要不要?

  大隆律:婆母无故而杀媳,可子代母过。其子孙三代内不得科举。

  太夫人杀孙媳,不在其中,然而却正因律法无此例,亦直接算杀人罪论。

  大隆律:无故杀人,苦主为官位者……苦主有诰命者……凶徒亦为诰命者削其诰命,儿孙在朝为官者罢官,夺其功名,永不叙用。五代内血脉不得科举。……若凶者已故,掘坟、挖尸、鞭尸一百、曝晒三日。

  律法里的人特指凶手与被害者为同一阶层。如平民与平民、贵族与贵族等等。因奴婢与民不同,特有《为奴令》一百二十则。

  温家大爷本想说因张氏冲撞太夫人才让太夫人心生恼怒,数次忍耐,方一时失心才下杀手,以免罪责保下温家大爷。

  然想着莲心道张氏怀胎十月尚在给太夫人伺疾,此话讲出来可能为证?

  且大隆律:夫杀妻,刑四十,流放千里。有功名者,削其功名,贬为庶人,永不叙用……其所出子女可与杀人者决裂,以尽母孝。

  如此衡量,却是要温家大爷替太夫人顶了罪,于温家而言有用。

  想到叫了自己几十年父亲的温家大爷,又念及甚为出息的孙子一辈,温家老爷不仅陷入迷茫之中。

  如今该何去何从?

☆、第061章 各自的抉择

  温家大爷已是被逼上了绝路,他若否认,便要寻当初张氏生产之人前来作证。

  然要翻出太夫人谋杀张氏之事,彼时他与父兄功名不保且不说,便是他与仇氏所出的几位孩子该当如何?

  被贬为庶民后五代不得科举,他的两儿一女如何嫁人、娶妻?

  “张氏是我威逼产婆谋害。”温家大爷闭着眼睛艰难抉择道。

  刑部尚书冯钧闻言,看向温家大爷的眼神变得晦暗。

  见温家大爷认罪,十分痛快的让衙役拿了笔墨纸砚下去,让他签字画押。

  此时三司着人前去请的产婆已到其二,业已能对当年产妇之死质证。

  冯钧待温家大爷对张氏之死认罪画押,将之附上折子,着人送往皇宫,待陛下阅示,又才开始对产妇之事进行问案。

  有衙役拿来草席,将莲心的尸首裹住,抬出公堂,待结案之后送往乱葬岗。

  又有衙役提着一木桶水,与一方帕子,迅速将公堂清扫干净。

  “温府大郎先前承认产妇是你所杀,此时可将过程陈诉一番,以好让产婆质证。”冯钧一拍惊堂木道。

  温家大爷此时已然麻木,只平静道:“我认罪。”

  士子‘无故’杀人,便只是庶民,责罚比勋贵杀人更重。只因律法为文臣所立,于文臣更有约束之力。

  便是大隆律中,亦将无故杀人者分为诸类,勋贵与士子到底不同。且被杀者为产妇,其行更恶,罪加二等。

  先有谋害嫡妻之事,后又承认谋杀产妇,便是假若温家老爷是当朝宰相,也不敢让自己的儿子承担此两罪。

  况且还有抱走温长明一事,以贩卖人口论。

  三罪并罚,为平民愤,恐怕温家大爷这一条命也得三千六百刀才够。

  温家老爷也不敢让温家大爷将温府名声败坏至此,径直走下旁听之位,立于公堂之下,道:“诸公见谅,我儿痰迷心窍,其言并不可信!”

  冯钧还是愿意给温家老爷这个面子的,“温公可有证据?”

  温家老爷既然站出来了,自然就是有把握的,便道:“当年我儿从外抱回一婴孩,身边却是跟有仆从的。当时跟在他身边的小厮,如今正是府中的二等管事。因此,此婴孩的来处,自有人可证实。”

  “父亲!”温家大爷抬头看向温家老爷,一脸欲言又止。

  温家老爷呵斥道:“我知道你自幼是个重情义的孩子,可有些黑锅不是你想背就能背的!朗朗乾坤,天子脚下,你这般是想要陷陛下于不义?”

  天子亲闻、三司会审的案子,要让温家大爷背上黑锅,这置天子与大隆律法于何地?

  冯钧闻言就连忙道:“既然有人证,温公何不将人叫上堂来?”

  温家老爷只转身朝着人群中一叫,“长喜,还不进来!”

  衙门外的人群一阵涌动,随后一三十许的奴仆从人群中挤了出来,几步上前跪倒在堂下,“奴才长喜,见过诸公。”

  冯钧道:“温公到温家大郎当日抱回孩子时,有你跟随,还不快快将此道来。”

  长喜是温家的奴才,小时候是温家大爷的小厮,长大了是温府的管事。

  不管是他为了小时候与温家大爷的主仆情义,还是为了自己的前程,在这种事上,他都不能说谎。

  “回诸公的话,当时小人确实跟着府中大郎一起。”长喜磕头道。

  冯钧道:“那婴儿可来自何处?”

  “乃是现夫人身边的丫鬟所给。”长喜道。

  冯钧闻言,就问:“既如此,当年那丫鬟姓谁明谁,如今可尚在?”

  “奴才不知,现夫人嫁进温府之时,那丫鬟并非陪嫁。”长喜道。

  “可知其名?”冯钧问。

  长喜道:“那丫鬟自称欢喜。并非仇府家生子。”

  “故,那孩子并非温家大郎杀妇夺子?若这般,可愿签字画押?”冯钧道。

  有衙役将师爷写的案纸置于长喜面前,长喜咬破指头,伸手暗下指印,再磕头。

  冯钧与其余二审看了看案纸上的指印,这才回头道:“可还有其余证据?”

  “有。”跪着的长喜道。

  冯钧一拍惊堂木,“先前为何不说个清楚?还不快快道来。”

  长喜道:“此事与大爷无关,也只是小人与当初那丫鬟说话时听来的。”

  “欢喜跟小人说,先夫人德行有亏都可以嫁入温府,为何她家姑娘便不行?还说温府口口声声看不起勋贵人家,以后也得求着娶她们府姑娘。便是小人……小人也得讨好她。后来没几日,大爷便从欢喜手里得了一个孩子。”

  长喜的这一番话将孩子的事情彻底推向了仇氏。

  本凤、显两族状告的也是仇氏,倒是将温家大爷于此事上的主责洗清了。

  “可还有他人为证?”冯钧道。

  只一人作证,到底也不够两人证言有底气。

  长喜磕头道:“有。当日随大爷一起去京郊的家丁便有八人,虽那八人不曾进入院子,然都亲眼看见大爷出来时手中抱有孩子。”

  仇氏被带到公堂之时,恰好听见这一句,白色顿时一白,整个人都开始发抖,不复之前镇定。

  虽带有帷幕,但女子与男子身形不同,衣着亦不同,仇氏很快便被凤、显两族认出,两族族长见她顿时满眼怒火,上前拿着拐杖便打。

  “我打死你个恶妇!”

  “打死你个不要脸的东西!”

  两个老人拿着拐杖打向仇氏,棍棍都实打实的,半点没手软。

  他们当年虽手里有物证,然却不知道那是谁家的,因此互相仇恨,相斗十余年。

  还是今日有人将证明证物来处的账本送来,才让他们知道当初产妇到底是被谁所害。

  凤、显两族中人在朝中并无大员,不怕在朝中被人打压,正是如此他们才敢来讨要一个公道。

  也有底气讨要不了公道就敢砸了这三司会审衙门。

  冯钧一见两个老人将仇氏打得‘嗷嗷’直叫,心里虽对这毒妇惨叫叫好,嘴里却不得不道:“住手!还不快来人将两位老人拉住!这可是朝廷诰命!哪是随意可打的!”

  被拦住的一个老人气喘吁吁道:“老夫手中这拐杖还是天子御赐,莫不是打不得这恶妇?这等恶毒的妇人也配有诰命?看老夫不打死他!”

  年老者到底比不过年壮的衙役,被死死拦住,无法之下才朝着仇氏‘呸’了两声,吐了她一身的黄痰,恶心得让人直侧脸。

  仇氏被打得趴在了地上,一直不停地哭,身上又被吐了几口恶心的痰,顿时死的心都有了,只眼巴巴的看向温家大爷。

  温家大爷见仇氏被打,便想要护住她的,只可惜仇氏先被凤、显两族在堂上之人围住,让他钻不进去,随后又有衙役上前,更难以接近。

  等人散开来,仇氏已经叫得嗓子都哑了,脸上的帷幕也被人掀开来,露出那双哭肿得让人心疼的眼。

  温家大爷心里跟刀割似地,就算他知道那些坏事都是仇氏干的,可他此时还是觉得不怨她的。

  是他没用,所以当年娶不了她,如今也护不住他。

  想到此,温家大爷对着冯钧道:“谋害产妇之事,乃是某主使。求诸公先让贱内入屏风内。”

  官家女眷、诰命之身亲上公堂,是可用屏风内与外相隔的,又因诰命在身,可坐。

  既是规矩,冯钧也会同意,道:“请仇氏入屏风内。”

  仇氏被闵氏急匆匆丢给衙役送来,竟是半个丫鬟都无,此时爬在地上,姿态十分难看,也无人愿意上前相扶。

  只温家大爷上前将人扶了起来,扶着人往屏风里走,送进屏风前还用沾满灰的衣袖擦了擦她脸上的泪水,小声道:“莫怕。有为夫在。”

  仇氏顿时又泪流满面,只拉着温家大爷的衣袖不许他走。

  此刻她心中是又惊又怕,惊的是当年的事被翻了出来,怕的是翻出来后她的下场不知如何。

  温家大爷一脸怜悯的看着仇氏,最后狠心扯掉自己的衣袖,又重新回到之前的位置之上。

  这时温家老爷道:“既然仇氏已到,老夫也还有话说。”

  “温公直言便是。”楚戈看了半天热闹,颇为疲惫,有些懒洋洋的替冯钧回道。

  冯钧不知楚戈为何会开口,但既已经开口,也只能同意,“请温公直言。”

  温家老爷道:“诸公有所不知。家母身前尤爱仇氏,待之比亲生尤胜。时常接之到府中玩耍。每次小住便是三五日,长时达半月不止。”

  温家老爷这话一出,已深知高门内院之事的三司就已经知道他想说什么了,只在心中可惜温家老爷才德竟如此不相匹配,让人汗颜。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2页  当前第4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7/16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原配嫡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