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原配嫡女_分节阅读_第70节
小说作者:弥生凉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85 KB   上传时间:2015-04-05 14:44:10

  那些天戚钺呆在府中没出门,孟世子还当他是因为跟薛九订亲之事被关在了府中呢。两人本就是狐朋狗友,对彼此的了解也不算浅,孟世子是知晓戚钺是喜欢那种女子的。

  就说是他,要不是名声太臭,实在找不到一门好媳妇,他也不会去打薛九的主意。他不喜欢薛九,但喜欢薛九的家世。在自己实在是与别家温柔贤淑的小娘子结亲无望之后,倒也愿意勉强自己跟薛九凑合凑合的。

  戚钺落水的事,虽当时在皇宫赴宴之人都知道,不过因戚薛两家的婚事,倒也没多少人再谈落水之事。

  便是有说到此事,因地点是在宫中,大多也十分忌讳,不是遮遮掩掩便是欲言又止神色交流。

  孟世子因早出了皇宫,不知道倒也合理,但也有不合理之处。

  姓孟的连张家与郑家的生意往来都打听得这般清楚,又怎的不知道戚钺落水之事?

  他嫡亲的姐姐好歹也是太子妃,便为了太子,她也该将此事告之孟世子。两人本就是‘好兄弟’,代太子或者国公府前去探病也是应当的。

  不过怀疑归怀疑,温宥娘也不好直接问出来,便道:“玉佛之事,说来也巧了一些。听说世子是前一日到的直隶,为何今日一早才去郑家铺子上看货?那玉佛为何偏偏就在世子看货前坏了?”

  孟世子一听温宥娘这话,心里也觉得好像说得也挺有道理的,但有些地方似乎也不怎么合理,就解释道:“昨日自然要在客栈之中休息。今日闲得无事才去看了看,又并非要当时带走。”

  温宥娘立马添了一句,“可看货之事,不是钱货两清之时才有?”

  大宗生意,自来便是钱货两清,只在交易之时才会看货。像孟世子这样知道货物已到,背着商户当家人要看货物的是少之又少,其中避免的便是出事时在其中牵扯不清。与买主及卖主都不妥。

  孟世子此刻其实也是后悔了的,“早知道是坏的,我也不会去看!”

  简直浪费了他的一番心情,此时还要下江南自己去另外寻礼物。

  温宥娘又道:“若玉佛之事,是有人冲着世子来的呢?”

  “比如说有人希望世子离京城远一点,从直隶至江南,要发生点什么……”温宥娘欲言又止,不再说下去。

  孟世子在听了这话之后,果真吓着了,忙道:“你是说,是有人故意弄坏的玉佛?”

  温宥娘回道:“这个我不知,然而玉佛之事要是郑家内部相争才发生的,郑家西府又何须报官,且有求于京中的严如霜?”

  孟世子算是彻底被温宥娘给唬住了,大骂出声,“定是卫家那群……”

  骂到一半,孟世子收了嘴,到底也不好说自己前未婚妻府上的坏话。他想来想去,自己似乎也只得罪了卫府一家,其他还不至于要了他的命才是。

  不过他对卫家再有意见,孟世子也没傻到在温宥娘面前把人给骂了,毕竟孟世子心中也是理亏的,当初好好一个新娘子,却是死在了新房里,人家怨恨他也不足为怪。

  温宥娘一声叹息,又问:“那两百护卫可是当初国公爷留给世子的?”

  当初孟世子的爹早早就当上了国公爷,孟世子的祖父卸任成了老国公,孟世子自然而然便被请封为了世子。

  只是当年孟世子的爹去世之时,孟世子尚且年幼,恐担不得国公之职,因此孟府的老国公又出来顶着了事儿,而孟世子的国公位自然而然就一直搁浅了。

  孟世子眯着眼睛,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只轻轻摇头,“是祖父给的。”

  温宥娘一看孟世子这神色,也不再多说此事。

  孟府的烂账,孟世子再蠢也要比外人清楚,便说因二房的嫡子比孟世子的名声好了十万八千里,便有好事者上奏当今,要求将世子之位让给孟家二房。

  说是虽律法言嫡长继承,然而孟世子虽生在长房,与孟家而言却不是嫡长子,且又德行不修,不堪担国公位,以表天下。

  当然上奏此事的人,当初便被文官武官们一起修理了一顿,然而却也让人看出孟家也并非什么铁块。

  自古天下担忧主弱臣强,强臣造反;一家子里也担忧长弱幼强,兄弟相争,家族不稳的。

  温宥娘也只稍微提了提,孟世子便自己给怀疑到自己二叔家了,忙道:“这与张府要将家丁分散下去又何关系?”

  温宥娘一脸仁慈道:“便是担心有人对世子不利,这才多此一举罢了。”

  旁边一直在听着的小厮这时却插嘴道:“温家娘子可别吓唬咱们主子!这两百护卫,都是国公爷给主子的,要其中有人坏了心肝儿,也要逃得过咱们国公爷的利眼!”

  站在温宥娘身后的冬梅立即便不依了,只道:“你要当了坏人,会在脸上写个坏字儿让人发现?我们家娘子亦不过是小心为上,别不识好人心!”

  孟世子只摆了摆手道:“主子说话,莫要多言。”

  随即又对着温宥娘道:“不知张府的家丁是个如何分配法?不如将我带的两百护卫也分开了来?”

  温宥娘道:“护卫与家丁不同,世子要分派,却也要先告知护卫领头之人才对。毕竟他们对自己的人多为了解,分配起来亦不容易出大差错。”

  孟世子道:“说实话,我与他们也不熟,也是今次第一回带这么多人。我要先跟他们商量,他们也未必会听。”

  倒不如拿出法子了,再直接拿身份做事分派下去。

  温宥娘却是摇头,“此举不妥。张府所带家丁不过三十,身上并无武艺,不过只用长途之时使唤,怎么分派都一样。护卫却是个个有武艺之人,且各有所长,要被分开了来,反倒不好了。”

  孟世子平利日也很少用到护卫的地方,无非是在京中称王称霸时带上那么七八个撑场面。对于护卫中各自的司职,还真不怎么在意,更不怎么清楚。

  “那张府的意思是?”孟世子问道。

  温宥娘说:“那三十家丁不若当成探子插入两百护卫之中,要有个什么,也好防备。当然,也是因张府与世子之间并无私仇,不然张府亦不会多管闲事。”

  张府跟孟家当然没仇,说来张家还须得巴结着孟家。

  不过说到私仇,孟世子道:“我跟温家娘子那算不算私仇?”

  说到底他也没真把温宥娘怎么样,就只是嘴上不饶人了点,以温宥娘的胸怀,应该没放在心上罢?

  温宥娘听得孟世子这一句,嘴角顿时抽了一下,随后道:“孟世子那时也不过闹着玩,莫不是就想我记在心上,一辈子不忘?”

  这是再说那事,温宥娘就要记仇一辈子的事情了。

  女人记仇起来有多吓人,孟世子倒是了解一二,忙道:“哪里哪里。确实只是闹着玩儿,温家娘子可千万别生气。”

  温宥娘哪会跟孟世子生气,本就是差点忘了的事,横竖她也没吃什么亏。

  两人商议后,孟世子不知是如何说的,反正张府的三十家丁是顺利的分散进了那两百多护卫当中。

  而孟世子似乎是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每日无事便跟那群护卫们一起混,除了晚上休息,绝不上三楼。

  倒像是把温宥娘一行给忘记了一般。

  温宥娘一行自然是巴不得孟世子把他们给忘了,好等到了江南,大道一条,各走一边。

  因此从直隶至江南的四日,温宥娘一行与孟世子之间甚少有交流,也只每日在码头停靠顺带购买吃食之时有短暂聚头。

  孟世子大概终于发现护卫对于他有多重要,到快到江南之时,竟跟其中几个性格开朗玩得开的护卫称兄道弟起来。

  “几位不如与我一道住在朝阳楼?”下码头之后,孟世子问道。

  朝阳楼乃是江南一带有名的客栈,集酒楼客栈功能于一体。临江而建,共有五楼高。亦是江南最高楼之一。其宽广占地五亩,呈八面。大多路过的官宦人家及大商户都选择此处作为歇息之地。

  张家四爷婉言拒绝,“多谢世子美意。只是我等还有要事在身,恐要宿在别处。”

  本之前温宥娘邀孟世子一道下江南之时,打的便是孟世子那两百护卫的主意,只可惜后来玉佛事出郑家报官请了严如霜让温宥娘想得更多了一些,反倒让张府四爷觉得还是分开走了来好。

  虽这一路水路中,并未发生什么事故,但孟世子本身就是个大麻烦,能甩掉还是尽快甩掉的好。

  别为了点便宜,反让他们自身陷入麻烦当中,倒是不美。

  何况因孟世子的缘故,让他们能乘坐客船早几日到达江南,因此便因庄子之事,在江南多待几日处置,倒也用不着寻孟世子借势。

  见张家拒绝,孟世子也不勉强,只道:“既然如此,若你们得空,可到朝阳楼来寻我便是。”

  张家四爷自然是应声答应,有没有空,还不是一句话之事。

  孟世子见此,就带着两百护卫租了几辆马车前往朝阳楼。

  剩下张府一行尚站在原地,此时郑洵也正得空,便上前来道:“几位可是尚未找到下榻之处?”

  张家四爷摇头,道:“不过是不曾找到马车罢了。”

  因从直隶下江南一直是水路,因此从京城里所乘坐的那几辆马车都为租用,待上了船便将车费结清着车行的马夫自回。

  因此在下了船之后,张家一行便遇到了麻烦。

  江南不比其他地方,来往客商比直隶还多,因此码头便的车行生意十分火爆,先前孟世子一行租用那四辆马车便是最后几辆了。

  要等有马车,恐得再等一番才行。

  郑洵一听,便道:“此事不若交给洵便可,只消两三刻钟,必然能寻到几辆马车。”

  张家四爷听这话,忙抱拳道:“劳烦郑家兄弟了。只用三辆马车与三四匹马便足够。”

  郑洵抱拳离去,在一边寻了自己的人,耳语几句,那人便急急离开。

  他们一行所乘的虽是客船,然而因是郑家临时安排出来的,却也有带上一些直达江南的货物。

  因此在交待完下属之后,郑洵也并未来得及继续跟张家几人说话,又继续盯着短工们扛着东西从船上而下。

  生怕对方一个不小心便将货物掉进了水中,或者是不小心便摔到了地上。

  果真过了两刻,便有人赶着三辆马车与四匹健壮的马到了眼前。

  在一旁指挥货物的郑洵也看见了,便令身边的小厮盯着货,自己又走上前来道:“这家是赵家的车行,只是店小车不多,大多时候只做江南城里的生意,少有到码头上来。”

  不过因开的店离码头近,实际上也沾了码头不少便宜,从码头到城中的生意也是做的。

  “这是三辆马车与四匹马,不知几位可是够了?”一方个胡子花白的老者上前来作揖道。

  三辆马车,每一辆前面便套了一匹马,加上单独的四匹,总共是七匹。

  张家四爷看了看,点头道:“足以。从码头至城中需几金?”

  老者笑着道:“全凭客人随意,三四两银子亦足以。”

  因马也并非是什么好马,马车也只能算是下品,因此从码头到城中,三四两银子也不算是便宜。

  不过张府也不在意这几两银子,因此张家四爷示意身边的小厮从兜里掏出五两银子给老者,道:“这是五两,送到鼓楼即可。”

  老者拿起银子掂了掂,随后又一一咬了一口,这才笑眯了眼,道:“行。请问几位行李在何处?咱们装好了就走。”

  三辆马车,一辆是让温宥娘与冬梅坐的,另外两辆便用于装三十家丁的衣物。

  几位主子的,先堆在温宥娘所乘的马车里亦可。

  温宥娘看了看,便道:“不若我也骑马,那马车用来放置各物,倒是正好。”

  江南与京城不同,江南的大家多为读书人家,亦有世家,然而小娘子当街骑马的却是不多。

  这便是甚少来江南的张家四爷也是知道的,因此皱眉,但看到几辆马车确实只能装下货物,也只能同意。

  然到底不好让温宥娘骑在马上,就道:“码头离城中亦是不远,咱们徒步走去也行。你与冬梅便坐在马车前就好。”

  旁边车行的老者听到此言,就道:“诸位,码头离城中并不远,不过因来往客船较多,走与骑马也没甚差别。”

  江南的人口,是京城完全无法比拟的,就是码头之上,每日来往流动者不是上万便有数千,加上各自担着的行李,装货租用的马车……

  从码头到城中道上白日里基本上是摩肩接踵,不论是马车还是骑马,速度都与步行无异。

  老者这一番解释,温宥娘便决定干脆用走了。

  郑洵见双方谈妥,亦将所带行李装上了马车,便上前来道别。

  “诸位回来之时,直接来码头寻郑家便是。郑家在江南码头亦有别院,与直隶一样,只朝着这个方向五百尺便到。”郑洵指着自家别院的方向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2页  当前第7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0/16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原配嫡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