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在唐朝的宠妃生活_分节阅读_第57节
小说作者:情书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51 KB   上传时间:2015-04-17 15:29:15

  孙茗与秦氏两般想法,孙芝自己也肯点头同意,不过是因为孙芝实乃庶出。无论她再优秀,就是被秦氏当作亲儿养育,但出身这点是无法弥足的。往高了嫁不了,往低了秦氏就先看不上……

  这点,孙芝显然心中自有丘壑。

☆、第78章 柒拾捌

  重阳节一过,孙芝把李词的为人一一说与秦氏听后,秦氏自当满意暂且不提,且说徐婉自从入宫,被封为婕妤之后,就再没机会面圣。

  她是无论如何也闹不明白,缘何圣人对她这样冷淡。

  一开始,王皇后的拉拢,她也不是没有犹豫过,虽然皇后出于利用的目的,但她何尝没有借势的心思?说到底,不过是各取所需。

  但,就算她千方百计地使了心思,圣人却丝毫没有将目光投在她身上……

  时隔这样久,就连皇后都对她极其失望,纵然她每日求见,皇后也再不愿见她浪费时间了。

  而立政殿的王皇后又何曾没有烦恼?

  从试探李治立储君之事伊始,她已经逐渐意识到圣人的反感,但叫她放弃……她又如何能够放弃?

  今日母亲魏国夫人也在立政殿,见了她,劈头就问道:“遣人送来的三个美人可有献给给圣人?”

  王皇后是巴不得有人好叫她说说话,发个牢骚,见阿娘一见面就问起,遂也急道:“我早就寻了机会想要献上去,可圣人并没有看得上的。”

  魏国夫人心中存疑……她是无论如何都不相信,男人在美色面前有抵挡之力,所以也直言问道:“不会是你自己不舍,才没有将人献上罢?”正因为了解自己的女儿,魏国夫人才怀疑王皇后因醋性而坏了计划。

  只这回,她当真是冤枉王皇后了……

  在面对李治没有更多的奢望的时候,她对自己的地位就愈加执着,又怎么会刻意回避这件事?她一手促成还来不及呢!

  正当这个时候,文秀唱道:“徐婕妤在殿外求见。”

  徐婉日日不辍地请见至今,王皇后早就对她不耐烦了,所以在文秀毫不惊讶的神情下,听到皇后那句“不见”,正要退下,却被魏国夫人喊了驻。

  魏国夫人柳氏想着,既然圣人念旧,也不爱新鲜的娘子,那个徐婕妤或尚且可以利用一番。

  王皇后见柳氏兀自想着事,一时间也没闹明白,又怕柳氏胡乱出主意,就对她解释道:“徐婕妤自从伴驾一来,从未得到宠幸,原先我不也想着扶持她,奈何她实在烂泥扶不上墙,我早已对她失望透顶。”

  柳氏也知道徐婉一二事,但她之所谓看重徐婉,却非因她的才华,而是她为成事者的隐忍。

  这样想着,柳氏就与王皇后笑了声:“我记得,这个徐婕妤有个姐姐,是前皇的充容?”

  王皇后仍然不明所以,一脸的疑惑:“这与她有什么干系?”

  此时,候在立政殿前的徐婉,早已被烈养照得有些目眩,刚想着定如之前那样没戏,只等着一句话打发了她而已,那皇后身边近身侍婢却亲至她面前:“娘娘有请,请徐婕妤移驾。”

  徐婉一愣,心中突然有些打鼓,一路不安地跟随文秀入殿。

  ……

  几日之后,孙茗忽闻前皇的徐充容病逝。

  这还是花蕊这个包打听的听说而来,说是自太宗皇帝驾崩以来,这位太妃哀慕成疾,又不肯服药,至今才撑不过去。

  而另一边李治,手中捧着七言诗和连珠,一脸不知道想些什么。

  这是从昭陵送回的徐太妃的遗物,从字里行间看得出她对太宗皇帝的情深缘浅。

  徐惠此人,李治并不太了解,只知她五个月便能开口说话,四岁已熟读《论语》《毛诗》,八岁就可写文章。这一方面,她们姐弟三人倒是如出一辙。

  这般想着,就着人将徐婕妤喊来。

  像这般有才华横溢之人,李治都极为敬佩的。他自己也同样博览群书,也能诗会画,但越是对文学崇拜,他就越欣赏那些有真正有才学的。

  良久,徐婕妤入殿的时候,李治还兀自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待他及时地回过神,只看到她一脸彷徨的矮身施礼。

  把人喊起来走近,看着她的脸,倒能依稀看到些徐太妃的影子来,心中一阵唏嘘,与她道:“你姐姐对先皇思慕成疾,如今病逝,遣你去送一送可好?”

  这是李治第一次与她这般温柔地说话,徐婉心中顿时受宠若惊,面上却只有惊诧,惊诧过后哀戚起来:“阿姐……怎么就会如此了?”

  李治将徐太妃遗留下来的那卷诗词递给她,两人凑得这样近,他方能看到徐婕妤面上两行清泪,如梨花一枝春带雨,哀伤的面容观之只觉得可怜可叹……

  徐婉接了遗物看了起来,半晌,才叹道:“阿姐是感念先帝待她情深,她才希望去侍奉先帝陵寝,这是姐姐的心愿。”

  说罢,她痴痴地凝望着李治,端得是副楚楚可怜的模样。

  李治也着实心软,尤其看到徐太妃凭得情深意重,一时间也颇为感叹,就让徐婉收拾细软,赴昭陵去了。

  徐婉虽然不舍,但也极会装样,神色动容地叩谢一番,泪眼迷蒙地退下了。

  一见徐婉下去了,李治还感叹她们姐妹之请,复又想到徐太妃还有个弟弟,也是个极富盛名的才子,就又遣了人去请。

  徐齐聃是出了名的才子,传闻也是八岁能文,后又举洪文生,就是太宗皇帝当初也赞过此人,又赠他随身佩刀,可窥其圣眷了。

  李治与这姐弟几人并未实打实地有过交道,所以徐齐聃一入宫觐见,一身的风流倜傥,且面白无须,光可鉴人,就是这张清清秀秀的脸,就博得了李治的好感。

  徐齐聃虽然也是第一次面谒当今圣上,却也不卑不吭,就如此前见了太宗皇帝一般,既不显得热络谄媚,也不至于令人觉得冷淡。

  因知道他的才学,李治反倒不急于考校,只邀他下棋,徐齐聃欣然接受。

  直到外头日渐西落,亮了宫灯,殿内也柱上燃起了火烛,李治才依依不舍地丢了手中的棋子,忽然笑看着徐齐聃问:“原还想着令你累进西台舍人,如今我倒有些想抬举你了。”

  徐齐聃起了身,又拜服下去,也未见他有一丝一毫的激动,却也含笑地答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臣惶恐。”

  李治自来就喜欢有才华的能人,加之如今对徐太妃的欣赏,就更加对徐齐聃心存好感。他向来如此,讨厌你时恨不能将你踩在脚底,恨不能叫你永世不得翻身,但喜欢你的时候,便是千好万好,在他眼中竟是无一不好的……

  所以,即使徐齐聃不冷不热地态度,看在李治眼中,确是有大将之风,堪当重任,一时心血来潮,当予他即封了个崇文馆学士。

  崇文馆原本是皇太子的读书之处,也有皇太后、皇后、宰相等大功者或是一品功之子方能为之。崇文馆本身内设大型的皇家图书馆,能入此内无不是当今圣人极为推崇的大儒……

  徐齐聃也没想到能入崇文馆,看着圣人一脸的认真,也不似作伪,就更加觉得奇怪。

  待他从出了宫去,回府一问父亲,这才明了。

  圣人哪里是圣眷于他,不过是一时的感念罢了……

  中间这番怎样的官司,孙茗一概不知,只知道徐婕妤去见了李治,两人说了许久的话,之后又见了她兄弟,直至曛黑。

  但即使花蕊一脸的惴惴,孙茗也并不担忧,更加没有着恼。

  以她对李治的了解,一个人若是在他心里留下了不舒服地印象,他并不是那么容易释怀的。徐婉不能说不好,毕竟美人多,才女却少见,只是,她出现得委实不太是时候。就是她姐姐博得了李治的同情,于她不过添了些许印象分,却不至于令李治对她完全地该观,进而倾心。

  说白了,徐婉并没有另她感觉到丝毫威胁。

  所以李治回万寿殿的时候,孙茗反而笑话起来:“徐婕妤入殿不过一时三刻,你对她兄弟倒是极有兴致?”把人都留到晚上了……

  他今日回得晚,早就知道孙茗定是会遣人来问,也不以为意地搂着人,笑答:“徐婕妤的兄弟可比她有意思多了。”

  孙茗被他揽着,就瞧见他的手不规矩地蹭啊蹭的,就提了手指拧了拧,听见他闷哼出声,又是一番取笑:“早就听说长安城里有不少人好这一口。昔日汉武帝幸臣众多,身边有个宠臣名叫韩嫣,因宠而富,以金丸充作弹珠,以致当时谚云:苦饥寒,逐金丸。九郎莫非打算效仿?”

  李治听了一会儿,才知道她说的是龙阳之好,被气恼地把人捞过来,再丰盈的翘臀上拍了几下,直到她哭笑着讨饶,反叫他也忍不住笑起来,也故意与她玩笑:“徐郎君鲜肤胜粉白,慢脸若桃红,长得颇为合意,朕心甚喜,何如?”

  孙茗又岂会上他的当,自解了胸衣,因生产后的峰围又涨了许多,如今半隐半露地,勾得他口干舌燥,就见她一脸媚眼横飞,说得温言软语:“也胜妾许多?”

  她不过与他说笑一番,又做不得什么,见李治激动起来,反而拿被衾给遮了,然后推着人出去,叫他寻闺女玩去了,弄得李治木着脸僵着身子,万分地羞恼……

☆、第79章 柒拾玖

  在唐朝,流传这样一句话,“娶妇得公主,无事生官衙”。

  在各个时期的唐朝,每有皇帝指着下嫁公主,所有公卿大臣纷纷托词躲避,可见很多人家确实害怕家中娶了公主,不但不羡慕,甚至于还是排斥的。

  终究原因,都是因为唐朝女子地位不断地提高,皇帝们对自己的女儿也极为宠爱,极是宽容,致使大多数公主就普通娘子而言,确实要娇蛮、硬气。

  除却这些,还有公主是君,驸马是臣,臣要向君行礼不说,就是拜堂成婚,也非公主与驸马拜公公婆婆,而是公公婆婆向公主拜服。家宴节宴,公主更是坐与上首……诸如此类种种,事无巨细,实在太多了。

  所以普遍认为娶公主是件可畏又可怕的事情,尤其世家大族,都不愿与公主成婚,自然无人愿意与皇帝成为亲家,是故,在唐宪宗之前,是没有世家大族的子弟做过驸马的。

  士大夫都不愿与公主结亲,皇帝又不愿意委屈了公主,致使公主们出嫁困难,这在唐朝就是很普遍的事情呢。而且唐朝历代皇帝普遍认为我大唐泱泱大国,无论如何也很少会同意公主远嫁至突厥,除非委实推脱不过,就责令皇室宗亲选出适合出嫁的娘子,冠封为公主代嫁。

  如此一来,从太宗皇帝开始,就极心竭力地在功勋大臣之中择婿了。

  其中有两个好处,一是公主的终身大事解决了,何况驸马都尉与其父辈祖辈或是子子孙孙都不敢与公主脸色看,这也是唐朝公主活得恣意的缘由之一了。其二,皇帝以这种方式充作“奖励”,又与臣子紧密相联,相互利益也是息息相关的,与社稷有利。

  长孙曦,名雅正,字为曦,这是长孙无忌为他取的字。正因他温文尔雅,又如日光微明,一派温润且阳光的形象,是以予他取了这个字的。

  而长孙一系原本嫁过一个公主的,是先皇后也就是文德皇后所出的嫡长女,长乐公主李丽质,嫁给了长孙无忌的长子长孙冲。

  长孙曦在幼时是看到过长乐公主的。世人皆赞长乐公主资淑灵于宸极,远远那么一看,确实天生丽质,是位容色绝殊的美人。

  只是天妒红颜,长乐公主虽然得宠,最终却是病逝。

  长孙曦是万万没想到,他会有一日迎娶公主,且在长乐公主病逝的这一年……

  要说皇帝的女儿虽多,但除却出嫁、病逝的以外,所剩并不多。就算已经有一个公主嫁到长孙府上,可谁都没料到皇帝竟是会再度下嫁一个女儿过来。

  长孙曦不知道的实情是,长孙无忌的长子刚刚没了媳妇,且他实在不愿意府上在贡着一个公主了,哪怕这个新兴公主再不得圣眷,她也是个公主,是君,便是他长孙阖府上下,都不能不敬的,于是,才叫他想到了长孙曦这个族侄来。

  长孙无忌算是长孙一系中,到如今是最出息的,爬得也最高。他之所以一直以来都关照长孙曦,实在是这个族侄不仅好学聪敏,对他印象实在是很好。只是长孙曦父辈有些提不上来,光靠他自己,何年何月才能展露才华?

  是以,太宗悄悄地把话一透,他就不遗余力地把长孙曦给推了出来。反正他自己的儿子自有他自己照拂,根本无需再娶个公主。何况,娶公主这是娶的哪门子妇啊?那就是个祖宗!

  而那一年,即将下嫁给长孙曦的新兴公主也实在意料不到,竟是诸事都这样顺利。

  起先她是不想嫁给突厥,这是当然的,谁想嫁到蛮荒之地?且天高皇帝远,被人生生给蹉跎了,她也无处可诉苦。

  直到后来,太宗将她许配给长孙无忌的子侄,这可实在是太妙了!

  新兴自来不过庶女,即使贵为公主,但在士族或是功勋大臣的眼中,实在避之不及。如今只是嫁给尚且没有功名再生,又家中无人可以力压她一头,便是不能活得如临川她们那般恣意,却也甚合她心意了。

  新兴虽有些小聪敏,又有几分功利心,但实在是会审时度势,一番打量下来,竟是各事各处,无一不好的……

  于是在长孙曦的期待中,与新兴的欢喜中,两人倒是成了一对眷侣,不过几年而已,儿子接二连三地蹦出。要说整个长安的公主里头,福气最好的几个里面,就有她。

  再之后,就是她自己也是始料未及的是,与城阳关系颇为亲近,又和宫中贵妃相交甚欢,便是寻常饮宴,众人也无不与她交好。

  此前有一日,在万寿殿中,城阳与贵妃玩笑起来,她家中儿子与贵妃所出的两位公主年纪相近,不若结秦晋之好。

  这一提议,贵妃却并未答应。

  新兴看得出,贵妃兴致缺缺,但城阳显然颇为意动,于是说个不停。

  城阳的说辞,并没有打动贵妃,却叫她也兴起了想法来,就想着把自家的儿子带进宫与贵妃看看。

  不是她自己夸,她的儿子要说外貌,都像极了驸马,长相都是无可挑剔的,要说聪敏,也当得起长孙无忌的夸赞……

  明里暗里,她与城阳常将此事提上来,却总也不见贵妃松口……

  到了现在,她方才有些明悟。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9页  当前第5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在唐朝的宠妃生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