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养鸡逗狗_分节阅读_第2节
小说作者:弦余音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37 KB   上传时间:2015-04-27 22:15:40

  “行行行,谢谢你咯。”那男人无奈道。说着就扛起筐子,将个脸大的红薯递给张铭,就大步朝张家走去。

  回到家里,琳娘喜道:“相公,赚到了呀,这个筐子新的时候要十五文一个呢,现在这个虽然不新,我看结实的很,正好家里的筐子不大好了,可以换了使。”

  张铭微微笑了,和琳娘分食了红薯,他一想到制作豆腐需要的各种工具又头疼了起来,借口要在院子里走几步,让琳娘独自在屋里做针线。

  走到这家里的地窖里,他一看,还是很大的,只是空落落的,没什么东西,只有还堆着的一些陈年烂谷,已经不能吃了,地窖角落里堆放着几只破旧的藤箱,他走近了看,里面一堆灰,也没什么稀奇的地方,完全没发现有什么可以用来做豆腐的木板、麻布。倒是藤箱的里面还有一个黑漆漆的小箱子,箱子落了锁,锁上已经锈迹斑斑,一副至少几十年没动过的样子,地窖太黑,张铭看不清楚,拿起了箱子就爬了出去。他掂量着箱子并不重,但能感觉出里面还是有东西的。

  出去了之后,日头还早,张铭走进他和琳娘的厢房,就着日光一看那只箱子,已经厚厚一层灰了,忙招呼琳娘:“琳娘,去打些水来,我们看看这里面有什么。”琳娘早就注意到张铭神秘兮兮的抱了只黑漆漆的箱子进屋,手里针线却没停,听到张铭这句吩咐,连忙取了脸盆来,好在他们屋外就备有水缸,她舀了一大瓢,又拿了厨房的丝瓜筋,干净利落的帮忙擦洗起了箱子。

  直到脸盆里的水都发乌,箱子才逐渐显出了真容,纹饰精致,木质细腻,又显出了这张家当年的几分底蕴来,张铭面上不由露出几分期待,虽然自己也有些计划,但目前这没钱的窘境对他来说实在是压力太大了。

  箱子的锁当初虽然结实,但在阴暗潮湿的地窖呆了几十年,铜芯早就松了,张铭伸手把芯子一抽,将箱子的盖子轻轻一掀,里面的红绒衬布还是簇簇新的,躺着一只锦囊,绣了麒麟,十分华丽,打开一看,虽然心里有数,张铭还是不由的高兴。里面是一把浑圆漂亮的金豆子,还有一大一小两枚碧绿的平安扣,十来颗光洁细腻的珍珠,一对白玉貔貅,两支口衔宝石的金钗,一对蝴蝶金钿,两枚镶着猫眼的赤金戒指,如果没猜错,这应当是原先张铭那位曾祖母的锁麟囊。

  在他的记忆里,只记得张父曾说过张铭的曾祖母出身高贵,虽然家里亦是清流,家底还是有些的,阴差阳错才不得不下嫁当年张家的庶子,那之后不久两人就迁移到了这沧州郊县,后来出了人命官司,张铭的曾祖父母二人一个才子一个佳人,不懂经营,才一路败落下来。不过前事如何现在的张铭毫不在意,有了钱才能放开手脚赚更多的钱,他虽然疑惑为什么张父张母没发现这锁麟囊,不过现在正好便宜了自己。

  张铭转头看了看琳娘,小姑娘从没见过这么多的金银珠宝,已经呆了,他收起箱子,将那锁麟囊捧到炕上,牵着琳娘的手坐好,便道:“这应当是我曾祖母的嫁妆,按理是不能动的,不过咱们现在先借着这些金豆子用一用,度过了这一段再放回去。”他又挑拣了一番,将那个大的平安扣挂到琳娘脖子里,说道:“我现在没钱给你置办这些,暂且让曾祖母保佑你平安吧。”

  琳娘懵懂的点头道:“那咱们可要努力些,早日还上才行。”张铭笑着点头,将锁麟囊里的金豆数了出来,正好一百零八粒,差不多有十两黄金,复将锦囊和箱子塞到了床板下的暗格里,用铜锁锁了,这才安心。

  有了这么一桩喜事,两人心里都松快了不少,琳娘又去村头磨坊那称了几斤面粉和大米预备做晚上的饭蔬,张铭则拿了本《大学》在书房里装模作样,心里直盘算来钱的方法。

  黄金虽然有十两,但换算起来也就将将一百两,哪里够花呢,何况这孙家村里的人都知道张家已经败的不能更败了,总要有个来钱的渠道细水长流起来才行,他心里还是偏向于做豆腐,只需要打些器具,别的他心里都有数,至于制玻璃、做葡萄酒什么的他虽然想但是不会也没办法。

  取了尺和毛笔,就着黄草纸就作起了图纸,到黄昏时分就做的差不多了,可惜那一手软塌塌的毛笔字,实在是不能看。张铭不由冷汗直流,被人知道张秀才的手书一下子变得这么丑,不死也要脱层皮,他一贯谨慎,从来不觉得古人智商低。可是现在赚钱要紧,就先推脱成自己病愈未久,贫弱无力吧。

  张铭画成了图纸之后,就搁在一旁晾干,闻到一阵饭菜香,期待从心里油然而生,吃了两顿玉米、一顿红薯,这下该吃上大米了吧!等过几天他把豆腐做出来,配上鱼头做汤,想想都觉得十分美好。等到琳娘在厨房唤他吃饭,他都颇有点欢欣雀跃了。

  看到桌上的三碟菜,还有两碗大米粥,这些原本对于张铭来说很平常的东西让他满意的不得了,考虑到张铭久病初愈,琳娘把粥煮的很薄,米花一粒粒的爆开,配着天青色的碗底看起来很有韵味,三个菜分别是一碟拇指长的蒸小鱼、炒青菜和酱炖萝卜,因为暂时解决了经济困难,琳娘也不迂腐,厨艺上很是花了一番心思,吃的张铭赞不绝口。

  ☆、琢磨出路(2)

作者有话要说:  一开始还挺卡的~后来就顺了=A= 因为还有另一篇文在更【哎哟其实没人看的啦你骗鬼啦】所以以后是隔日更,过几天期末考试就只能三四天一更了=A= 希望能有读者收藏TUT 我会努力写完这篇文的

  饭罢后,待琳娘收拾好家里的一应事务,张铭将她拉到房里,两人又细细合计了起来。张铭说道;“你看这图纸如何?”

  琳娘虽然识字,但对此类数字和几何图形还是一片茫然,揣测道:“爷可是要打器具?不消画图纸的,只需同木匠细说要求,几日便可做好。”

  张铭面露尴尬,嘿嘿笑道:“我从书上看来的,据说淮南道那里已有用黄豆做羹汤的方法,姑且一试。”

  琳娘奇道:“黄豆食之即腹胀,多食还会通气,并不雅观,难道是咱们沧州府的作法有问题吗?”

  张铭翻出一本地理志来,指着上面胡乱说道:“便是这本书说的。”

  琳娘所受教育有限,她父亲迂腐,只让她读了《女书》、《女诫》,连千字文都未读,也不怀疑,只当相公说的全对。“若是爷想做新器具,还是画了图纸更妥帖。”

  张铭知道她心里对自己极是信任,心里满意,得意道:“且看我做出好吃的慰劳你。”

  琳娘羞涩的笑笑,并不理会他,专心于自己手中针线,她手上戴的是张铭母亲顾氏生前赠的铜顶针,顶针尺寸大了些,并不趁手,初时大拇指时常戳出血点,久而久之,她小心翼翼,针线功夫已经到了火候,现在正纳着双鞋底,看那样子正是替张铭做的。张铭知她害羞,便自己琢磨起做豆腐的事情。

  材料之类的还算便宜,卤水可去盐场上收,红砖粉却难得,要是弄的不干净,他自己也咽不下去。他想了想,有句老话叫做“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可见单用卤水也是能点出豆腐的。他前世还算有点经验,应该只要分多次尝试就行。

  咳咳,至于自己那手破字的问题,还是得稍微练练。不过看琳娘的样子,虽然识字,但懂的也不多,她父亲就是教书匠,却不乐意教自己女儿,其中道理无非是儒家那套女子无才便是德,可是张铭身为一个年轻的现代人,自认尊重女性,何况作为生活上的小伙伴,要是什么都不懂,交流上也会有困难,还是带着她两人一起学习读书写字吧。

  他心里头念起,便打量起琳娘,暗叹一口气,这还是个孩子啊。张铭见她手里鞋底只差几针就能纳好,也就不着急同她说教她读书写字的事了。

  白天随手翻到的那本地理志还算有意思,他拿出来全当睡前读物,兴许是原来的张铭不关心地理,一心八股,张铭现在脑子里对于这周朝的风俗地理只有大致概念,正好现在看看这本书补一补。“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嘿,原来到汉代历史都是差不多的,只是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成功,他后代还宰了刘秀,再没东汉什么事了。再往后是寰、楚、元、韩、周五朝,如今正是周朝,这本地理志将周朝徐姓皇族吹的像天帝下凡一样,前三十页都是这些内容,可见无论到哪个时空,给百姓洗脑都是统治者的一贯手段。

  张铭重点看了有关豆腐的寥寥数字,淮南王醉心炼丹,结果造出了豆腐,他为人宅心仁厚,特赐予淮南道百姓享用,其后他被当着皇帝的自家侄子迫至身死,嫡系一路逃往东瀛,在东瀛隐姓埋名,豆腐技艺也就失传了。哈?失传了,张铭恨不得抚掌大笑,这是要给他一个成为垄断者的机会啊。

  心里一时激动,张铭忘了自己身体不太好,瞬时一张脸涨得通红,连连咳嗽,琳娘忙递水给他,拍背抚胸,忙的不亦乐乎,“相公开心归开心,可别动了身体啊!”

  咳了一通之后,张铭方知自己乐极生悲,心情也冷静下来,连忙安慰琳娘:“是有喜事,我太高兴了,一时忘形。以后不会了。”又看到她已经把鞋子纳好,想着转移话题,就道:“给我看看那个。”

  琳娘将鞋底边递给他边说:“我手艺不精,只会这种,没什么花样,以后再去同姐姐去学些别的回来。”张铭看那鞋底,和他奶奶曾给他纳过的棉鞋底有些类似,更厚实一些,兴许是琳娘眼睛好,针线处理的更密,也没有什么可能硌脚的线头,非常难得。

  他珍惜的摸了摸,还给琳娘,想起自己刚才的正经事,就对琳娘说道:“你且过来,我同你说事。”

  琳娘息了自己用的蜡烛,坐到张铭身边,自张铭醒来少见他有这样严肃的样子,她也有些紧张,战战兢兢的,像个小学生一样把腰挺的笔直,仰视张铭。

  “我问你,愿意同我一起读书习字吗?”张铭见她严肃,不由就单刀直入的问起来。

  琳娘疑惑道:“读书习字?这不是大官人才能做的吗?”

  张铭耐心答道:“你看,平日里我要读书习字,你除了做饭便是针线,闲的时候也多,如今我父母离世,我当守孝三年,也不能带你外出游山玩水,无不无聊?”

  琳娘仍是不解,问道:“出嫁前我母亲说女人家就是做这些的,将来给相公生了孩子,还要带孩子,再将来要将孩子好好养大替他娶媳妇。不对吗?”

  看着面前这么一个十三岁的萝莉说出生孩子养孩子的话,张铭心里默默的落下几根黑线,他心里也知道古人大概是什么想法,但真的身临其境才觉得不妥起来,沉吟一番后他说道:“我问你,你相公我,将来可是要做大官的人?”

  “是。”琳娘笑答。

  “那么,你将来就是大官的夫人了,对不对?”

  “对。”声音略低了些。

  “你可曾听我父母亲说起我曾祖母?”张铭可谓循循善诱。

  “听过,公爹公婆在世时俱赞曾祖父母是人中龙凤,乃、乃天作之合。”琳娘仔细回忆,将当日所听复述了出来。

  张铭一听有门儿了,就道:“你看,我曾祖母出身乃是燕京清流之家,她饱读诗书,为人谦抑,才能和我曾祖父琴瑟和鸣。你将来是要成为大官夫人的,就得像曾祖母那样,你现在可知读书之重要?”

  琳娘年纪尚小,其实不大能听懂张铭话里的含义,但她听懂了一点,就是张铭希望他能读书识字,且不仅仅是《女书》、《女诫》。她父亲孙炳一贯教育她“在家从父”、“出嫁从夫”,此番她心里也有了决断,自然是“从夫”了,“知道了,请爷教我读书识字吧!”她嘻嘻笑道,露出几分小孩儿心性来。

  张铭知道她并不懂自己话,但是目标达到就行,就说道:“这事就这么定了,以后我读书写字时,你就替我研墨铺纸,自己也跟着写几张,你不用看四书五经,先将千字文读熟,不用背,多看些地理志、列国传,若有不会的,就来问我。”

  琳娘颔首,听得外头打更人敲锣的声音,忙道:“时间不早了,我去烧水。”

  张铭目标业已达成,也不纠缠她,点头放她去了,心里却想着等挣到钱,第一要务是买几个仆人回来。并非他没有人权观念,实在是在古代,应当入乡随俗,而不是特立独行。脑子里又转过几个念头,他心知一口吃不成胖子,要徐徐图之。

  首先,近几日就该把做豆腐的器具材料都准备齐全,试验起来。然后,地要种,还得多买几亩,春天种稻,秋天种菜,除了供自家吃,再卖一点,另外,自己和琳娘两个搁在现代都是刚刚步入青春期正要发育的主,得弄点牛奶羊奶什么的喝喝,等等等等……他想的极多,最后心里暗骂自己一句,真是磨磨唧唧。一时间心力交瘁,就迷迷糊糊睡着了。

  不多时,琳娘捧了热水盆进屋,见张铭靠着床睡着了,也不敢打扰,自己往热水里兑了凉水,调成正好的温度,沾湿了毛巾,替他擦手擦脸,又帮他脱了外衣,她有些害羞。

  其实方才她同张铭说生孩子并不是玩笑,她今年已经十三,等开年来便是十四,她母亲十四岁时就已经生下她大哥了,只是如今她大姐姐说她“癸水”尚未来,是生不了孩子的,要等到“癸水”来了,身体长开了,人变好看了,才能生出孩子来。

  以往琳娘也不大想这方面,因着刚嫁给相公时他正忙着考试,家里后来又遭逢大变,兵荒马乱的。可是如今相公病好了,对自己也只比以往更好,她想着要报答相公,只有生孩子一途。早晨她去娘家换铜钱时,父亲同母亲说了一通话,后来母亲便对自己说相公要守孝,三年不得生孩子的,她便有些郁结。不过今日听相公说希望自己能读书识字,看来自己还是能有别的用处的。

  琳娘刚想替张铭除了鞋袜,帮他洗脚,手便被握住,抬头看去,张铭已醒了,眼里神色温柔,对她说道:“以后洗脚我自己来吧,你蹲着累,自己去洗漱了就过来。”

  她懵懵懂懂,点了点头,心里热热的,似懂非懂,便走到了插屏外头,用温水洗了洗脸,对着洒满月光的铜脸盆,笑了起来。

  入夜,两人虽然各怀心事,但不久就沉沉睡去,彼此间长发交缠,呼吸轻浅。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打更人的声音远远穿来,倒也静谧安然。

  

  ☆、狼茄

作者有话要说:  =A=说好的隔日更来了~发现自己好多没复习 以后还是三天更一次 19号以后日更=3=

  且说那日清晨,张铭留琳娘在家读书描红,自己则特地去了一趟赵大婶家,请她丈夫孙木匠帮忙打制制作豆腐用的器具。向张铭收了定金一百文后,孙木匠犹疑了一会,还是问道:“小张秀才,我是粗人,实在看不出你要我做的这是什么,若说是抽屉,也没这么矮的,若说是盒子,又粗糙的很,能给说道说道么?”

  张铭早就料到会有这一出,略作思考便答道:“这是我从古书上看来的,想做出来看看,就有劳孙二叔了。”他面上平和,其实苦不堪言,心说不管到哪里人的好奇心都是亘古不变的。

  那孙木匠心里暗暗嘲讽这张家三代单传,唯独留下这病秧子只会读书、不会种地、还是个败家子,还不如自家孙狗儿。他倒也有心眼,并不表露出来,毕竟谁都不会和钱过不去,就说:“那好,我就照着这做,不过做成了之后你还得给我八十文,这样才够。”

  张铭虽然恼他欺负自己不懂行,但也没办法,孙木匠是这村里唯一的木匠,也只能点头称是,他想了想又说:“后天就是十五,我预备带琳娘去县城采买东西,回来时就与孙二叔你交钱,到时候还要劳烦你家狗儿帮我搬回家去。”

  孙木匠谈成一笔好生意,心情大好,便豪气的说道:“没问题,这几天功夫够了,到时候我让狗儿帮你搬去,耽搁不了你!”

  张铭点点头,便告辞了。出了孙木匠家大门,他走在折返的路上,正巧见到不远处来了个中年妇人,那妇人头包青花布,深绿色薄袄,棕色四幅裙,细看眉眼生的其实不错,但嘴角微塌,好似有人欠她许多钱,让人感觉神色郁郁,此时她面露喜色,挥臂大喊:“女婿!张女婿!”

  张铭一愣,才想起这应当是自己岳母赵氏,说到这赵氏,她和孙木匠的老婆赵大婶据说还是隔了两房的堂姐妹,然而赵大婶生的难看心地善良,赵氏却正好相反。不过张铭并不怕她,相反的,有前世的工作经验,他很会对付赵氏这类人,明显的眼低手高、喜欢蝇头小利、不算太坏也算不上多好、只顾着自己眼前,拿捏住了短处就翻不出花样。至于她上回打琳娘的事,张铭毕竟算是小辈,不能拿她怎么样,以后只能多加提防,说白了,万事还是只有有钱了才有话语权。

  一时间他脑子里转过许多想法,一个没注意,那赵氏已经到了他眼前,笑道:“上回琳娘家来跟我说你病好了,我看不错。你刚从孙二叔那出来我看见了,怎么?打新家什了?”

  她也不笨,上次琳娘来换钱,特意昧下一百个钱,就是要打探打探女婿如今的经济状况,在她看来,要是真的没钱,也不会拆银子用,谁家有了银子不都是藏着掖着,拿出来用的都大小是个财主。上次张铭发丧时办酒席的境况她也看了,用了足足二两银,心疼的她是直跳脚,就估摸着或许还有钱,后来张铭病的神志不清,她也不敢上门,怕沾晦气,心里又有些后悔将二女儿嫁给他,她生了两个儿子三个女儿,属二女儿长的最不体面,眉淡鼻塌,虽然不喜欢,可也是亲生的呢。

  张铭拧出一张苦瓜脸小声答道:“何来新家什,我这是要还赵大婶玉米钱,前几日将家里东西卖了几件,将将得了一两银子,琳娘已经和您换了的。”

  赵氏一听,暗自心惊,忙压下声音道:“家里没钱何必急着还她!你那家里的东西件件值钱,怎么才卖一两,唉,我说,卖东西可丢脸极了,被你岳丈知道,你可要仔细了!下次要卖,你叫琳娘同我说便是,我帮你卖。”

  听听,前半句还像话,后半句又露了马脚。张铭又道:“琳娘同我说上回同您换钱只得了一千一百文,她说母亲你手头差了些许,剩下一百文下回把我们,我看母亲现在买了好菜好肉,”他朝赵氏手边篮子虚点一下,“想来是有钱了,不若今天就把我罢,本来应当孝敬您,可是如今手头紧,我也只能同您厚脸皮一回了。”

  这话听得赵氏老脸红一阵白一阵,仓皇道:“我哪来钱,都被你爹拿去喝酒了,这鱼你拿去,一百文的话休要再提了。”言毕将篮子里的最不打眼的鲤鱼往张铭手里一塞,转过身就脚底抹油跑路了。

  张铭看了看手里的鱼,轻声笑了起来,虽然他不怎么吃这种鱼,据说做汤不错,也算收获了,他本来就没打算讨那一百文,今天算是一箭双雕,至少一段时间内她应当只会怕自己上门打秋风去,再不会来揩油了。

  将鱼拎回家后,琳娘正在晾她的描红,张铭远远看去,虽然笔画跟自己的一样软塌塌的,但是清晰明白,可谓进步神速,她见张铭回来,很是高兴,一路跑到他跟前,连说:“你回来啦,

  这鱼是哪来的?”

  张铭摸摸她的头,笑着说道:“路上碰到你母亲,她知咱们穷,特地送给咱们吃的。”琳娘一呆,她可不知道自己母亲还有这一面。

  张铭怕她因那一百文的事情生出什么忧虑,于是故作神秘,只道:“母亲对咱们慈爱,不好么?”

  琳娘只得点头,接过那鱼,高兴的说道:“我在娘家惯会做这鲤鱼,这鱼虽然不大,够咱们吃了。”说罢就掉头去了厨房收拾起来,手里有了余钱,又有张铭的嘱咐,现在他们二人平日都是吃三餐了。

  张铭看琳娘走远,才转头继续去看她的描红。

  看了不久,他深觉自己应该再努力些,不然被个小女孩迎头赶上就丢脸了。这几日他勤于练习,可能是身体有记忆的缘故,和原主写的笔迹已经七七八八相似,不过带有他自己的性格,虽然不及原主的中规中矩,但他自己的字显得更圆融一些,只是力有不足,不过那是多年练习才能有的结果,他也并不强求。

  伏案看了会书,张铭思维便发散开了。自从去散市那回到今天已经过去四五天了,张铭筹谋了挺久,趁两日前他和琳娘去盐场买盐的时候顺便拖了一缸卤水回家,他自己家里就有石磨,就在家里试做了两回嫩豆腐,还算成功,已经能入口了,兴许是古代污染少化肥少的缘故,他觉得还挺香,比前世在现代吃的更强一些,有点小时候吃豆花的滋味。后来他觉得前期工作差不多,要用的桶、板、罩子都做好了图纸,这才今天去拜托孙木匠做起来。

  那期间他有空,还去了趟自家田里,一看,区区两三亩地里杂七杂八种了许多种作物,他只能认出麦和稻,都东倒西歪的,几乎不会有收益了。便请了相邻田里正劳作的壮丁孙大刚帮忙全拔了,又用了三十文。张铭长叹一口气,钱不经用,上次叫琳娘换来的一千一百文已经只剩三四百了,主要是菜蔬粮食都是买回来做着吃,他又替琳娘添了些笔墨纸砚,只能安慰自己过几日去把黄金兑成银票和铜板,至于买地之类,什么都要一样样的来。

  张铭将琳娘看成个小妹妹,以前她有多么苦他管不着,以后既然归他管,有些糟心事就少说几句,还是等她长大了点再慢慢教。

  待到午饭时分,张铭才领教到琳娘做鲤鱼汤的手艺,尽管他现在的身体情况应该是虚不进补,鲤鱼虽好也不宜多吃,还是忍不住多夹了几筷子,配着咸菜豆腐下饭,很有滋味。这几日,琳娘在张铭的教导下,学会了许多种豆腐菜品,当然,主要是张铭说,她实验。

  两人吃吃说说,时间倒很快就过去了。

  饭后,张铭绕着院子转了几圈权当消食,看到天井那种了一排辣椒和一排西红柿,辣椒红的可爱,像一个个灯笼,西红柿则半青半红,正是中吃的时候。伸手各摘了几个,他将辣椒用棉线穿起来挂到屋檐下,倒也中看。又打了半桶井水,将西红柿洗干净,咬了一口,酸酸甜甜的,忙唤琳娘:“琳娘快来,我给你吃个好东西。”

  琳娘这几日被张铭宠的找回了些小女孩的感觉,走路也轻快了很多,一路小跑过来,见张铭在吃西红柿,忙道:“这东西不是狼茄么,说是只能看看,不能吃的么?”

  张铭笑笑,说道:“谁说的,酸酸甜甜,可好吃了,你尝尝。”说着就将个大红的西红柿递到她手里,琳娘总将张铭的话奉为真理,咬了一口,嚼了几下,待尝到了滋味,就连连点头,大口吃了起来。

  等到午间日头上来,阳光刺眼,两人回了房里,一个看书一个练字,惫懒时就说起了话,张铭翻了翻手边地理志,装作漫不经心的问道:“这附近人家可还有种狼茄的吗?”

  “好像没有,这种番邦的东西,一般人家是没的,我也是今年三月三过了以后才知道有这个。”三月初五,正是琳娘嫁来张家的日子。

  张铭又问:“咱们家里可有种子?”

  琳娘答道:“有的,娘说过她以前将果子晒干了后留下了许多种子,就在柴房里。”

  张铭心里暗喜,将琳娘一把从书案旁提起来,“咱们今天下午不练字了,去田上看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8页  当前第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5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养鸡逗狗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