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谢齐人家_分节阅读_第93节
小说作者:杀猪刀的温柔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21 MB   上传时间:2015-06-15 16:54:09

  直等到护卫前去查探痕迹,没找到人后,他们方才继续上路。

  这一次国公府并没有人伤亡,不过前面的马还是被牛撞伤了,齐君昀也没让人丢下马,而是让人先回了国公府拉车过来装马,运回去养伤。

  谢慧齐一直在安稳地呆在马车里,外面的动静还是她强行探头才亲眼看到一点的,可惜没几眼就被长公子拉了回去,也没见到什么大场面,只听了一大堆各路护卫来报走什么路安全,转哪条路回府快的事。

  等快到国公府了,喝了些酒一直抱着小姑娘把头靠在她肩头睡的长公子亲了亲她的耳朵,与她道,“不要告知祖母,嗯?”

  “知道了。”谢慧齐点头。

  这等事确实不能告诉老太太的,太吓人了。

  

  等八月红豆成了婚,又把五娘子跟六娘子的订婚办了,又是帮齐老太君做完寿,这忙碌的一月就过去了。

  等到九月没几天,谢慧齐就满了十四岁,明年就要及笄了。

  她生辰那天,老祖宗是拉了她看了又看,一派喜爱得不知如何是好的样子,如果不是她老盯着她的肚子和屁股还有胸,谢慧齐都会感动得哭出来,可惜她那些感动还没形成个样子出来,就败在老祖宗那些看着她重要部位发出的啧啧声中了。

  她就像只待宰的羊羔,只等养肥,明年就可以开宰了。

  九月初五是谢慧齐的生辰,但这个月的中旬,也是她阿父的忌日。

  她还记得她去年生辰时盼着他回来的心情,她等到半夜也没见人回,又打开了门,站在门口等了半会才回家。

  那个时候她还想,也许过不了几天,他就回来了呢。

  没成想,这一等,只等回了他的尸首。

  再后,就果真是物是人非了……

  她带着弟弟们回了京,一年就过去了。

  谢进元忌日那天,谢慧齐带了归家的两个弟弟们去了谷家庄园,长公子也随同他们一道去了。

  二郎把他写给父亲的父祭烧了,烧的时候跟他道,“阿父,再等等我啊,再过几年,我就会很有本事了。”

  大郎还是一声不吭,只顾为父母烧纸。

  “阿兄,你也说一句,你不说,阿父又要说你闷葫芦,不爱跟他讲话了。”

  二郎的话让大郎看着墓碑继续不语。

  他想起在河西无数个有阿父在家的日子,他那豪爽的阿父总会逗他说大郎给阿父笑一个,大郎你为何不喜跟阿父讲话……

  逗得他羞涩地笑了,他的父亲就会把他抱起来放到背上背着转圈圈,嘴里还是大笑着喊着大郎来跟阿父笑一个。

  他靠在他的肩上,也就吃吃地笑了起来。

  那时候,他多快乐。

  那曾是他过得最幸福的日子,哪怕他的父亲在家的时日不多,但他的心都是完整的,他们的家也是完整的。

  他跟二郎还有阿姐一样,很想很想他。

  大郎在国子监这段时日已经学会常笑了,但面对他父亲的墓碑,他用了好几个表情才扯了一抹笑出来,跟他说,“阿父,我很好,二郎也好,阿姐也好,都很好。”

  都很好,所以不用担心他们。

  他们会很快为他跟他们的母亲报仇的。

  谢慧齐则一直沉默地跪在墓碑前,等弟弟们说完话,她朝着墓碑微笑道,“我们都挺好的,阿父跟阿娘放心,舅舅和舅母他们年底就要回了,到时候我就领大郎二郎去拜见他们,给他们磕头,还有大表哥也去了,不知道你们在地底下有没有找到他,找到了他的话,告诉他我还记得他当年给我扎过的风筝呢,阿父阿娘要记得替我多谢他一声……”

  二郎这时候胡乱地擦着脸上的眼泪,喃喃问身边的哥哥,“我都不记得阿娘的,我都不记得表哥的,为什么就我不记得?”

  他们是他最亲的亲人,为什么就他不记得。

  他也想记得的。

  

  ☆、第112章

  谢家姐弟起来后,站在一边不语的齐君昀掀袍而下,举香朝墓碑拜了三拜。

  国公府长公子膝下只跪祖辈父母国君,跟随而来的齐大他们因此退后三步,也都跟着跪了下去。

  回了国公府,大郎他们在国公府过了一个夜,就要回国子监了。

  大郎二郎现在在国子监过得甚好,不过几个月,他们在国子监就已经有许多的朋友了,谢慧齐私下问过老祖宗和国公夫人她们,又问了长公子,得了应允,她就让弟弟们下次沐休歇日回家,可以邀请同窗来国公府玩。

  他们要是去同窗家中做客,也往家里送个信,到时家里把备好的礼物送过去,一同前去。

  大郎谢晋平知道家姐的用心良苦,知道她想借国公府的势,拓展他们兄弟跟同窗的关系,便认真点了头,“阿姐,我知道的。”

  他会细细挑选人带回来做客的。

  谢慧齐见她不用明说,大郎就已懂,辛酸又欣慰地点了头。

  孩子是真的长大了,想的已经不比她少了。

  八月一过,很快到了九月。

  大郎是九月生人,这生辰前一天,国公夫人跟二夫人商量着说要去国子监看大郎他们,顺便去踏踏秋,去庄子里采采果子散散心。

  两人商量着,也没说要添上谢慧齐,小姑娘坐都坐不住了,像个丫鬟一样给她们端茶送水,她们茶水是喝了,殷勤也受了,但就是没说捎上她。

  谢慧齐哀求地看向老祖宗,老祖宗笑眯眯不说话,光看热闹不搭嘴,等到了晚上两个主母也没松口,谢慧齐都认命了。

  第二日用完早膳,看着二夫人起身就招呼着婆子丫鬟动身,她眼巴巴地跟在二夫人背后瞅着她,跟了一路,二夫人当没看见她似的。

  末了,还是国公夫人上了马车后,见她还可怜兮兮地站在路边,朝她招了手,“进来罢。”

  谢慧齐心花怒放,连滚带爬进了马车。

  马车内,二夫人笑得花枝招展,抱着肚子喊着哎哟我的娘。

  谢慧齐一看就知道是在逗她玩,只是没想到这次连最高贵冷艳不过的国公夫人居然也如此,她都无奈了。

  “伯娘,您怎地也跟二婶一样爱戏弄我了?”谢慧齐挨着国公夫人坐着,抱着她的手臂就叹气。

  “你二婶能做的事,我为何不能做?”国公夫人淡淡道,很理所应当的样子。

  谢慧齐莫名想起什么坏事都干尽,却面不改色的长公子——长公子果然是青出于蓝胜于蓝的那个蓝生出来的。

  国公府的人把大郎他们带了出来,来了国公府离国子监最近的一个小庄子。

  那个庄园本来是国公府置在国子监旁边给一些小客住的,国公府若是有什么人要陪人读书,也就可以住到这里来。

  国公府的长公子年幼在国子监也念过几年书,不过也没几年就进了大学士的全讲堂,跟国君同一群老师先生。

  这都是过去的事了,长公子那几年念书的时候国公夫人也来住过几次,二夫人是没来几次,但也喜欢这个小地方,加上这次庄子里的落叶都下了地,庄子里到处金黄黄的一片,她打算跟国公夫人在这个小庄子里多住几天,喝酒烹茶休息几日再回国公府。

  只可怜谢慧齐早上去的,下午刚把大郎跟二郎送走,她就被轰回了国公府,想说句我也想酒烹茶休息几日都不行。

  她这一回,二夫人的事都归她了。

  公中的事二夫人是不遗余力带着她熟悉,谢慧齐也总算明白为何二夫人之前那么爱把她带在身边了,敢情就是为了撒手的时候有人替她的班。

  谢慧齐在国公府任劳任怨了好几日,还是老太君发了火,国公夫人跟二夫人才回来。

  这时已是九月底了,天气已渐渐转凉。

  也是在月底,谢慧齐听下人说谢慧依出嫁了,原先定的人家退了婚,谢慧依嫁给了外祖家的一个门客。

  十月,谢慧齐又接到了舅父的信,还有表姐写给她的一封信。

  这两封信都是他们在途中写的。

  信中说道他们十一月中旬就可以到京了。

  舅父信中没写什么,只是要让她顾好自己和弟弟们,凡事以自身安危为重。

  表姐谷芝堇则在信中写,说她在路上无聊,给他们做了几件衣裳,回来就给她。

  多的她就没写了。

  表姐的信中一点委屈也没述,一点苦难也没说,谢慧齐一点也没意外,像堇表姐小时候就那样骄傲的小姑娘,长大了好像很理所当然的会长成这个样子来——就好像她的傲骨从不会为什么逆境屈折一般。

  谢慧齐开始准备起舅父一家进京的住处了。

  这事她是跟祈夫人一起商量的。

  祈夫人说先可以借住到他们家的一幢闲置的宅子里,等谷舅父拿回家产,到时候搬回自己家就是。

  谷府现在已经不再是谷展铧的谷府了,现在已经被谷家的族长一家霸占了。

  谷舅父回来后,光为回府,怕也免不了一场恶战。

  谢慧齐也觉得好,国公府不是没有地方住,哪怕国公府外面的宅子要说好的也有好十几处,但她住在国公府已遭人诟病,不能拖累舅父一家的名声,这嫌还是要避的。

  祈大人跟祈夫人跟舅父也是表亲,借此几日倒是无妨。

  一商量好,祈夫人就让谢慧齐安心,她会亲自带人去收拾那门府。

  十一月,京城的天就冷了。

  这时候,太子回京了。

  带回了来路不明的八十万贿银,说是江南运河两岸的官员跟商人送给京城韩大人的贿银。

  君上震怒,韩相被召进宫里,一连三日都没出来,在皇帝的太和殿面前一直跪着没起……

  这时,监察院主院跟大理寺主掌接到圣旨,联手办理韩相收贿一事。

  太子因此指着自己鼻子跟他表哥说,“我历经千难万险,带回一大批银子,他把银子收了就把我甩到一边,你说这像话吗?”

  齐君昀看他,对他淡道,“你就去说你做事惯了,闲着无事,想为他分点忧……”

  太子一听,乐了,“要装可怜不?”

  长公子冷眼看他。

  太子果真哭到了皇帝面前,皇帝见他这般不要脸,目瞪口呆了一会后,到底是不能否了他的意,毕竟太子这岁数已经摆在这了,不废的话,也只能让他务政了,若不,俞家的人还当真他存了心废了这太子。

  虽说让太子担当重任,太后绝对会歇斯底理跟他闹,但皇帝还是派了太子先去兵部历练,任兵部司务,掌收外省各衙门文书等,以及稽查各省提塘官勤惰,管理本部吏役等事。

  兵部尚书现在是俞家的人,但太子这司务之职是重责,压在他这里的事如果他想让兵部尚书不知道,只要查不出来,尚书也拿他没办法。

  更何况他是太子。

  俞太后因此绝食跟皇帝闹了起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24页  当前第9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3/3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谢齐人家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