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木兰无长兄_分节阅读_第566节
小说作者:祈祷君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2.77 MB   上传时间:2015-07-31 15:36:54

  拓跋焘双眼熠熠生辉,饮酒后的亢奋带着精神上的满足,使得他说出来的话带着一种别样的魅力。

  像是被他的话语吸引一般,还在不远之处进退为难的宿卫中,开始有人不由自主的向着这位年轻的帝王迈出了脚步。

  一人,两人,三人……

  随着拓跋焘的语气越来越坚定、神情越来越自信,靠向他的宿卫也就越来越多,脚步也越来越稳健。

  “我大魏如今兵强马壮,却不敢说再无后患。打仗需要粮草、灾年需要粮食,粮食便是一切,人口便是一切,我欲让大魏四方无事,国富民康,需要依仗的正是诸位忠诚之士,我如今正当盛年,诸位也正当盛年,我身为一国国主尚且不惧,各位难道就如此惧怕吗?”

  他环视四方,只见宿卫之中十之七八已经重新围绕在他的身边,可尚有一部分人没有出现什么亢奋的神情。

  这些宿卫大多并非鲜卑人马,而是地方宗主督户之后,或是和地方宗主有所关系。

  拓跋焘试探的目的已经达成,最后的“惧怕”几字,犹如巨石压顶一般向着这些宿卫逼去,有些性子不够沉稳的,当场就跪了下来,伏地只敢低呼“万岁”。

  一些不想跪,也不想表态的,看到身边的宿卫跪了下来,只好露出一副不得不跪的样子也跪了下去。

  这些心中有所不甘的宿卫都已经跪了,更别说之前神色亢奋的热血汉子们。在贺穆兰的率先引领下,营门外的诸卫纷纷向着拓跋焘低下了他们的头颅,服从他的决定。

  四方拜伏,唯有拓跋焘屹立其中,神采昂扬。看此时,挥斥方遒,指点江山,说不出的意气风发。

  不知多年后再想起此幕,在场诸人不知又有什么样的感触。

  是后悔,还是骄傲。

  这世上有一种力量,原本就是超脱门第、超脱民族、超脱凡俗的。

  ——这是向上的信念,是历史的足迹,是天道和人道的权衡与挣扎。

  能为这样的君王效力,贺穆兰与有荣焉。

 

  贺穆兰正为了盖吴的卢水胡族人在军营里混吃混喝而努力奋斗,而他那些耿直刚毅的族人们,甚至间接促使了北魏这位年轻君主改革的决心,他自然更是更不知情。

  若是他知道了拓跋焘的决心,便更不会后悔为了花木兰而如此拼命。

  正如盖吴所想的,天台军过去的族人没有那么容易来到平城。盖吴有盖天台的挚友帮助,所以可以洗白身份进入平城,甚至能带着昔日的手下混成商队进来,可他的叔叔们却没有这样的本事。

  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进入平城,甚至能带着可怕的武器,他们借助的力量,是来自于北凉。

  拓跋焘以为那重弩来自于刘宋,这推断并不假,不过却不是刘宋人在指使一切,而是北凉的白兴平。

  北凉是由卢水胡人建立的政权,多年来自然也对天台军多有资助,白兴平是杏城出身的卢水胡人,一直充当着北凉朝廷和天台军之间的“中间人”身份,对于诸国之中给卢水胡介绍活计的“头子”都十分熟悉。

  借助往日的关系,白兴平轻而易举的联系到了盖吴两位叔叔的手下,并且将他们引荐给了沮渠牧犍。

  若是盖吴两个老奸巨猾的叔叔在此,沮渠牧犍是不可能轻易就忽悠到这群卢水胡人为钱卖命的。可偏偏盖吴的两个叔叔受到刘宋贵人的邀约,已经带着部分手下渡江南下了,所以留在魏国和夏国境内的,不过是一些无足轻重的手下而已。

  他们留在北方一来是为了搜集情报,二来也是为了招揽活计养活族人,沮渠牧犍背后的北凉也是卢水胡人,加之沮渠牧犍暗指花木兰可能会因为和他的过节而挑拨北凉和北魏关系,这些卢水胡人为了保护在北凉的同族,也就接了这单生意。

  沮渠牧犍通过使臣的关系,设法安排了十个卢水胡的好手进入平城,北凉和刘宋交好,重弩这种武器也有得到过馈赠,沮渠牧犍原本拆散了混在行李中带了一副进入魏国,是为了自保所用,如今给这些力大的卢水胡人作为行刺武器使用,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

  沮渠牧犍狡猾就狡猾在他不但利用了天台军,而且还为了和他们撇清关系而不主动联络他们,只靠使团里一位僧人和他们在平城的寺庙里接头。

  白兴平一直对沮渠牧犍刺杀花木兰持反对意见,他主动联络杏城的天台军,是为了对付即将归附的赫连定。若是能刺杀了赫连定,让魏国和赫连定的人马交恶,那北凉就能在南北的夹缝中多喘息一段时日。

  赫连定说来和北凉有杀害世子之仇,白兴平寻找天台军刺杀赫连定,也算是报了国仇,这在道义上来说,是站的住脚的。

  可花木兰是谁?不过是刚刚有些名声的一位年轻将军而已,就算他本事再厉害,影响再大,也抵不过赫连定的作用。

  花木兰和北凉有什么怨恨呢?从没有。而且他还将出使北凉,一旦现在交恶,说不定整个出使后的局势都会出现变化。

  但沮渠牧犍就是信誓旦旦的认为花木兰一定会成为北凉的大敌。如今魏国的名将大多年迈,宗室领军不能让拓跋焘信任,快速窜起的花木兰就成为拓跋焘征战四方的最好武器。

  他坚信如果不趁现在把花木兰杀了,以后只会后患无穷。

  天台军要是全盛之时,盖天台说不定真会接下刺杀赫连定的任务。可如今天台军群龙无首,资历最高的左右宗老又去了刘宋,留下的小首领摄于赫连定在夏国的声威,竟不敢接沮渠牧犍的这个任务。

  白兴平再怎么厉害,他也是臣子,而沮渠牧犍是他的上官,卢水胡人不愿意去谋划赫连定,却愿意为沮渠牧犍除去花木兰。

  因为即使杀了赫连定可以得到不少的报酬,可报酬却是要命花的,而花木兰住的地方没有防护,每日来回的行程也十分规律,刺客们最喜欢刺杀这样的人。

  更别说他们还有可以在三百步之外杀人的利器。

  但这些卢水胡人怎么也没想到,他们居然在花木兰的身边发现了昔日首领之子,而这首领之子还和花木兰一副非常亲昵的样子!

  卢水胡人禁止内斗,一切纠纷以比武解决,这些人是从天台军出来的,盖天台死后他们抛弃少主各自为主已经足够内疚了,如果误伤或者牵连到了盖吴,他们就算万死也无法洗刷这个耻辱。

  所以第一箭射空后,他们没有再继续行刺,而是立刻从二楼的后窗带着拆开的重弩离开,从而避过了陈节等人后来的搜查。

  到了第二日,一直盯着贺穆兰的卢水胡人更是赫然发现,他们天台军有几百族人清早就聚集在贺穆兰的府上,更是出入不离贺穆兰,一副以保护者自居的样子。

  这样的结果让他们心中惧怕,只能返回借住的寺院,情愿十倍返还沮渠牧犍这个活儿的订金,也不愿意再继续下去。

  卢水胡人不伤害朋友。即使沮渠牧犍是同族之人,可和他们也称不上朋友。但盖吴交好、甚至能让天台军最死忠盖天王的汉子们贴身保护的,绝对是卢水胡人的朋友。

  盖吴通过昔日的人脉一路搜查,最后查找到了平城中心归康里的康宁寺,而后再无这些族人的踪迹。

  天台军嘴严是出了名的,盖吴的族人们虽然接受了沮渠牧犍的委托,却没有向其他人透露过半分委托者的身份。

  但是卢水胡人自己有传递信息的法子,正是这法子让他找到了康宁寺来。

  盖吴原本以为进了康宁寺,就可以找到父亲昔日的部下,却没想到他一到康宁寺报出自己的名字就被毕恭毕敬的接待了,可之后就再不顺利。

  “你是谁?我的族人到底在哪里?”

  被“请”到禅房的盖吴警觉地瞪视着屋子里的僧人,忍不住出声厉喝。

  面目清俊的年轻僧人双手合十,微笑着开口。

  “盖施主不必震怒,贫僧请你前来,是想要和你聊聊……”

  “我不想和你聊什么!”

  盖吴感觉到情况不对,连忙转身想要离开。

  可无论他如何使劲摇动那扇禅房之门,也没看到它打开丝毫缝隙。

  “你!你居然还是僧人!竟做这种强盗的买卖!”

  盖吴拔出双刀,直指那年轻僧人。

  “你若再不开门,别怪我不客气!”

  “阿弥陀佛,施主火气真大。”

  年轻的和尚烦恼地摇了摇头。

  “你若不客气,那你那些朋友,我也就没办法客气对待了呢。”

  一听到这句,盖吴大惊失色。

  “你究竟是什么人!”

  ☆、第313章 我要发愿

  对盖吴来说,僧人并不陌生。卢水胡人尊崇佛教,仅仅杏城一地,就有寺庙几十座。

  在北地传教的大多是净土宗,追求死后成佛,无论生前有多少罪恶,只要你愿意成佛,相信净土的存在,发愿前往净土,念经和供养就可成佛。

  前往南朝的僧人大多是“见性成佛”的禅宗僧人。这也很正常,北地的胡人十分单纯,像是杀鬼的那样的,能把所有的经文背的滚瓜烂熟,可却解释不清楚意思,更别说以心印心,顿悟成佛了,对于鲜卑人、卢水胡人、匈奴人来说,“我信佛有什么好处,我如何能成佛”才是重点。净土宗的教义最简单,也就最适合在北朝传播。

  无恶不作的强盗、马贼、佣兵,也许平日里全是一副杀人不眨眼的样子,可依旧信仰佛教,尊敬僧人,期待死后能够进入净土,这在今人看来是相抵触的一件事情,坏人怎么能上天堂呢?

  可在那个时代,这似乎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情。

  就以魏国来说,魏国的鲜卑贵族多信佛,而净土宗是要“发愿”的,这也导致国内多立佛寺、佛像、佛窟。

  “我发愿造一座塔,以助我死后成佛”,然后一座塔就这么立起来了。

  有些认为这个不是大功德,例如在敦煌修行的僧人,可能发愿“敦煌凿佛窟千座”,这就不是一力能完成的了。在这个世上,谁有这种资本和能力呢?自然是各国的国主。

  所以为了完成各自的“发愿”,有无数僧人开始积极的入世、甚至涉足政治,以完成自己的“愿”,可以行上“净土之路”。

  后世的盖吴笃信佛教,从贺穆兰第一次见到他,他的耳环便是两个小佛像就可以看出。而如今的盖吴显然还没到那种地步,他对僧人的尊敬只是族人生活中潜移默化造成的。

  许多杂胡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他们居无定所,不识字、不会说鲜卑话、汉话,而也没有专门的官府衙门安抚他们的生活、解答他们的疑惑。

  可在佛门眼中,众生是平等的,他们会在杂胡需要的时候庇护他们,教他们习文识字,照顾他们的妻儿家小,超度枉死的亡灵,安抚活着的生人。

  在许多卢水胡的眼里,这些僧人就是行走在人间的佛祖,对他们的尊敬也就越发强烈,几近膜拜的地步。

  盖吴会脱口而出“你是什么人”,其实内心已经十分矛盾。他认为真正的僧人是不会伤害他的族人的,而这位僧人却明显会用别人的性命来威胁他,这已经超出他以往对于“僧人”的惯有印象,以至于不相信他是“僧人”的地步。

  无论是和北朝僧人还是南朝僧人,都尊崇佛家一个规矩——不杀生。

  在这乱世之中,情愿引颈就戮也不杀生的力量也是一种值得让人尊敬的力量,所以从西域不停的有僧人前往东方,却没有死在路上,也没有多少强盗和马贼愿意杀和尚,除了因为担心遭了“果报”,更多的是被这种精神感化。

  这个谈笑间用盖吴的族人威胁他留下的僧人显然不在这些僧人范围里。

  面对盖吴的质问,他笑着合掌。

  “贫僧法号昙芸。”

  “你……你怎么可能是僧人?”

  盖吴难以置信地伸出手指指了指他。

  “哪里有你这样的僧人?!”

  昙芸的脸上依旧带着那悲天悯人的微笑,“贫僧当然是僧人,而且还是个大和尚。”

  “你这么年轻,居然是主持此寺之人?”

  大和尚可不是什么人都能称呼的。和尚是“上师”之意,在这个时代,敢自称“和尚”的,都是一座寺庙的主持,或者精通佛法到了一定的地步,也可以被称为和尚。

  否则就如同后世爱染和其师父那样已经颇具佛性之人,也不过只能被称为“比丘”或者“野僧”罢了。

  昙芸但笑不语,似乎在看一个被吓坏了的小孩。

  “你既然是大和尚,为何要伤害我的族人?我劝你将他们放出来,否则你破坏了戒律,即使再怎么念经也去不了净土了!”

  盖吴将双手暗暗放在刀柄上,一旦发现昙芸有所不对,就要动手。

  “既然世人杀生依旧可以成佛,为何大和尚杀生不能成佛?众生既然平等,那大和尚做什么,和施主做什么,并无不同才是啊。”

  “我不和你说这些虚话,我怎么可能说得过你?你到底想要什么?我孑然一身,身无分文,就算你想要我供奉你们什么也是没有的。我那些族人都是苦人,你若是想要抓他们去讨赏,我劝你也……”

  盖吴并不知道其中的关节,还以为康平寺的这位年轻主持发现了他的族人们是刺客,所以才先控制起来,想要和他聊一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26页  当前第56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66/82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木兰无长兄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