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回到古代开产科_分节阅读_第194节
小说作者:苏芷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611 KB   上传时间:2015-08-10 13:24:32

两人迎到了院子里,果然见门房那边的小丫鬟领了一群人进来,为首的女子看着不过就是三十出头的光景,左边跟着两个年轻男子,右边跟着两个姑娘,一个已经挽了发髻,是少妇的装束,另一个则还是小姑娘的打扮,并未及笄。

王妈妈人还没走到跟前,就听那年长的夫人开口道:“这不是王妈妈吗?两年不见,你还是跟以前一样硬朗。”

王妈妈立即脸上堆笑道:“给舅太太请安。”

刘七巧心知肚明,也只跟着上前,微微福身,低着头请安道:“给舅妈请安。”

宁夫人长这一双丹凤眼,看人的时候有着几分犀利,但因为容貌俏丽,所以倒也看不出刻薄来,她只上前上上下下的打量了刘七巧一眼,便哈哈笑道:“这回我可是猜错了,他们都说大郎娶的姑娘是个送子观音,我心里头就想着,那长得像观音,可不得是心宽体胖的姑娘家,没料到是这样一个小姑娘,倒是看上去比我家闺女大不了多少的?”

“舅妈说笑了,七巧今年刚刚十六。”刘七巧见她笑得恳切,玩笑也没什么恶意,便也大大方方的回道。

“才十六啊,我说呢!我家静瑜今年十四,跟你看着身量倒是差不多的。”

这时候刘七巧也留意到了宁夫人身边的姑娘,只朝着她略略点了点头,那姑娘也落落大方的上前,向刘七巧行了一个全礼道:“给表嫂请安。”

刘七巧还了半礼,又瞧了眼另外一个少妇装扮的姑娘,宁夫人便只开口道:“慧芳,给嫂子请安。”

刘七巧这时候也猜得大差不差了,这大概是宁夫人的大儿媳妇了。

一行人进了如意居,刘七巧请了人入座,众人按齿序坐了,刘七巧才开口道:“太太才生下了哥儿,不便亲自出门相迎,舅太太见谅。”

宁夫人只摆了摆手道:“我也是前两天才回的京城,原本过年前就能来的,不想志远在路上病了一场,耽搁了一些时日,连年都是在路上过的,前几日好容易到了,就听说了府上的喜事了。”

大家闲聊了几句,王妈妈便喊了奶妈,把荣哥儿抱出来给舅太太看。宁夫人看了,只笑得何不拢嘴道:“以前姑奶奶总说我有福分,如今再瞧瞧,她这把年纪了还能生儿子出来,我可就不行了。”

王妈妈便笑着道:“舅太太儿女双全,如今等着抱孙子就好了,何必自己受这个罪了,我们太太也是不想大少爷太孤单了,所以才冒这个险的。”

宁夫人只点了点头,站起来道:“我进去瞧瞧姑奶奶,慧芳、静瑜,你们也一起进来见过姑妈吧。”

刘七巧闻言,便也起身跟着她们一起进了里间去。杜太太方才为了见客,还让清荷为她重新梳理了一下头发,这会儿看上去比方才又精神了几分,见了宁夫人进来,只激动的都要落泪了,一叠声的让丫鬟们备坐。

宁夫人就在杜太太床前的杌子上坐了下来,打量了一下杜太太的气色道:“看着还挺有精气神的,比我那会儿强多了。”

杜太太笑道:“多亏了我这个儿媳妇,是懂这些的,不然的话哪里能养的这样好。”杜太太说着,又问道:“怎么这个时候进京?我年前还给你们送了信呢,也不知道能不能收到。”

宁夫人便摆手道:“原是为了孩子们才回来的,志远要考进士、志书又要考举人,云南那边连一个像样的书院也没有,旧年请的先生,家里头老娘死了,也回去奔丧去了,少不得又要丁忧,所以老爷就让我带着孩子们先回来了。”

“这样也好,有个照应,宅子那边我隔三差五都去请人整理,这会儿应该能住人进去的。”

“多亏有你在,不然家里头还不知道是个什么光景。”宁夫人再抬起头的时候,眼梢已经微微发热,杜太太见她欲言又止的模样,便遣了丫鬟们都出去,刘七巧知道她们定然是有贴己的话要说,只也跟着丫鬟们要走,倒是被杜太太给喊住了道:“七巧你留下吧,陪你静瑜妹子说说话也好。”

刘七巧听杜太太这么说,便也大大方方的坐了下来,请两位喝茶。

宁夫人见丫头们都走了,这才开口道:“志远媳妇过门三年了,还是没有消息,去了南边越发连癸水都不准了,我这次回来,也是寻思着能给她调理调理,看看能不能早日怀上子嗣。”

刘七巧闻言,心里头也了然了,原来也是一个千里求子的。妇科病这种东西,当真是害人不浅的。

宁夫人话音刚落,宁家少奶奶的脸颊就有些微微发热。宁夫人便道:“你姑妈也不是外人,再说了你表嫂还是懂这个的,你大可不必怕羞,这种东西你若是不说出来,我们如何知道,你瞒得了一时,还能瞒得了一辈子?”

宁夫人心里头着急也是正常的,宁家也是有四十无子方可纳妾的祖训的,这就代表宁大少奶奶要是生不出孩子来,宁大少爷就要等四十岁之后才能纳妾。说句不中听的话,古代的男人四十岁的时候,能不能行还是个问题了……

  ☆、269|5.16|

宁家少奶奶听了这话,心里头自然越发难过了起来,脸颊涨的通红,却也不敢说什么。刘七巧也就瞧出来了,宁夫人大概没有杜太太这样心宽体胖,拿捏媳妇自然也是各种高手了。

宁夫人接着道:“还有静瑜的婚事,也要回来物色物色了,云南那边一来没什么好人家,二来将来老爷也是要回来的,留她一个人在那么远的地方,我也不舍得。”

姑娘家被说起自己的婚事,难免都是有些羞涩的,便只底下了头,嘟着腮帮子不说话。杜太太听宁夫人这么说,便笑着道:“这你倒是不用着急,京城里头的年轻公子哥多得是呢,自然能找到一个好的。”

宁夫人只略略点了点头,又问:“你们二老爷家的几位姑娘,也都找了人家了吧?”

杜太太便往引枕上一靠,慢悠悠道:“可不是,都是去年才定下的人家,算不得顶好,却也是不错的。大姑娘给了原姜太傅家的公子哥、二姑娘给了汤尚书家的二公子当续弦、三姑娘配了一个将军,也是不错的。”

虽说古来有“高门嫁女,底门娶媳”的说法,可是一般疼女儿的娘亲是不会让闺女嫁太高门的,因为若是娘家的实力比不上夫家,那闺女在夫家的日子,只怕也过不好。杜太太虽然没生女儿,可这慈母的心肠,和大多数人都是一样的。

宁夫人便点了点头道:“我听着都不错,杜家虽说也是望族,毕竟是商贾之家,虽说也有京官,却不是什么大权在握,说白了,在那些朝臣的眼中,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呢!二姑娘虽然是续弦,但是能攀上了汤家,确实一门不错的关系。”

宁夫人一语中的,二姑娘虽然是去续弦的,但在这三人中明显是高嫁了的,况且一般续弦的媳妇,老婆婆也不会太过为难。

又略略聊了一会儿,杜太太便觉得有些精神不济了。宁夫人见状,便起身道:“我只顾着来,还没去拜见老太太,倒是失礼了,王妈妈去帮我通报一声吧,直说我一会儿就过去。”

这会儿正好是老太太歇完中觉的时间,这会子过去倒也合适,刘七巧便起身道:“我陪着舅母一起去吧。顺便请丫鬟把三位姑娘也请来,给静瑜作伴吧。”

姑娘成家后和没成家之前,聊天的话题都是不太一样的,成家之后的关注点会从闺阁小趣转到后宅上头来。这些都是姑娘们不爱的话题,自然和宁家姑娘谈不到一块儿去。

众人起身去了福寿堂,杜老太太也派贾妈妈亲自迎了出来,可见杜老太太对这位舅太太也是很喜欢的,等闲人过来,她都只喊了丫鬟来迎接,但凡要动到贾妈妈的,那都是一些老客了。

一行人进了福寿堂之后,才瞧见杜家的三位姑娘也都来了,杜老太太便道:“我才起来就听说舅太太来了,就喊了丫鬟把姑娘们都带了过来,心想着你少不得也要带上静瑜丫头过来的。”

宁静瑜见杜老太太念起了她来,便大大方方的上前行了礼数道:“给老太太请安了。”

杜老太太上下打量了她一眼,只笑着道:“越发出落的好看了,真是花一样的,两年没见,就快要认不出了。”

宁夫人只笑着道:“老太太你可别夸她,还把她夸傲了呢,不过就是普普通通的丫头片子罢了。”宁夫人便又喊了宁家的大少爷、二少爷过来给杜老太太请安。

杜老太太瞧了一眼宁家二少爷,心眼上稍稍的动了动,只问他:“娶亲了没有?”

那孩子白白净净的,听老太太这么问,便红了脸,自己没吭声,倒是宁夫人开口道:“还没呢,年纪小,并不想这么早就结亲,等今年年底她爹回了京城,后年考了科举,再找人家吧。”

杜老太太便点了点头,又瞧了一眼端坐在一旁的杜芊,心里就想着,当初怎么就没想到宁家二少爷呢!真是白白便宜了那庄稼汉了!

两位少爷给杜老太太行过礼之后,就跟着下人去了外院里坐坐。里头女眷们的话题,他们也插不上嘴,上头又坐着三个姑娘,虽说都有了人家,终究也是要避嫌的。

众人坐下之后,又是一番闲聊,一直到了申时三刻的时候,宁夫人才起身告辞。杜老太太自然是请她留下来用晚膳的,可宁夫人推说人才回京城,家里头事情也多,便就推辞了过去。杜老太太也不强留,只命贾妈妈亲自送了出去,才留了三位姑娘在福寿堂用晚膳。

杜若从太医院下值回来,这几日因为杜太太做月子,深怕吵着她了,他们两夫妻便自己在百草院用晚膳,难得也算是在自己家里吃起团圆饭了。

刘七巧跑了一天,早有些累了,见杜若进来,也没什么精神招呼,倒是杜若见了她这懒洋洋的样子,高高兴兴进来道:“今儿太后娘娘传了我去请平安脉,还问起你来了呢,说原本是想传你进宫的,可念在你有了身子,就不折腾了。”

刘七巧见闻,只急忙问道:“她老人家身子还好吗?”

杜若只点了点头道:“大年初一的时候去水月庵上香,可能是有些着凉了,这几日稍微有些头疼,我和二叔都看过了,不碍事儿。”杜若洗了手坐过来吃饭,只继续道:“不过听说太后娘娘下了懿旨,让赵王进京,说是要亲自为他选一个大家闺秀做王妃,大概也是听说了赵王在金陵的那些混账事儿,不得不管了吧。”

刘七巧只点点头道:“毕竟是皇上的亲兄弟,先帝子嗣单薄,皇上自然是希望能有所倚靠的,赵王现在年纪大了,且母族不兴旺,难道真的当一辈子的闲散王爷?”

杜若便对着刘七巧比了一个大拇指道:“娘子的政治眼光真是毒辣,这一点都被你瞧出来了?”

刘七巧便笑着道:“这有什么,亲兄弟怎么都比堂兄弟用着放心些,再说了,皇上一直没有立太子,就也表明了他的态度了,不然的话,梁贵妃有梁家这个母祖、又有恭王府这门姻亲,五皇子当太子看似是十拿九稳的事情,可偏偏皇上一点动静也没有。自古立嫡立长,只要后位悬空,那所有皇子之间的竞争力其实都是一样的。”刘七巧这个半吊子的宫斗爱好者,分析起这些问题,还真有那么点头头是道的感觉。

杜若也略略叹了一口气,点了点头道:“你说的确实有道理,只怕人人都知道这个道理,幸好几位皇子的年纪还小,皇上又正值盛年,这些事情现在考虑也确实有点早。”但杜若心里头也知道,皇帝可以等,可梁大人却等不了多长时间了,他如今已经六十,算是高寿了,能在这吏部尚书的位置上再坐几年,可就不知道了,要是在这之前,五皇子还没有被立为太子,只怕后面的日子就不好过了。皇上也不过就是欺负这一帮老臣活得没自己长久罢了。

不过这些事情对于杜家来说,其实并没有多少影响,不管谁当太子、将来谁当皇帝,还不一样要生病看病,做太医的只要没范什么打错,基本上是不会受到改朝换代的影响的。

刘七巧给杜若夹了一块红烧排骨,放到他碗中道:“你以后也吃一些肉,你不吃,我也不想吃了。”

杜若便笑了起来,夹起排骨吃了起来,只开口问道:“听说今儿舅太太来了,你都见过了吧?我有两个表弟,也是一表人才的,原本我一直以为,老太太会想着把芊丫头给我那二表弟的。也怪我舅舅不巧,正好前年去了云南,只怕老太太就没想起来。”

刘七巧闻言,立马就换上了一脸正色,只开口道:“你倒是提醒我了,今儿老太太问他有没有娶亲的时候,还带着一脸的舍不得呢!改明儿我得让春生给王老四送信,这提亲的事情到底办得怎么样了?”

杜若一边吃一边道:“不如这样,你明儿去安靖侯府走一趟,偷偷问问他们家大少奶奶,听说王老四打算求了她来给三妹妹提亲,要是他自己还没求成,你就当场提一提,这事情夜长梦多的,万一老太太反悔了倒是白开心一场了。”

刘七巧急忙就点了点头,支着脑门想了想,只开口道:“糟了,我忘了一件正事儿了,老太太嫌弃王老四名字不好听,还让我给取名来着,我怎么好随随便便的就给人改名字了,少不得也得让老四自己同意才行。”刘七巧想了想,只拉住了杜若的袖子道:“好相公,你才高八斗、才思敏捷,快点帮忙给取几个高大上的名字,我明儿就派人给老四送去,让他自己选一个……”

杜若这会儿也郁闷了,只连连推辞道:“我自己孩子的名字还没取呢,怎么倒给别人取起名字来了,这不合适!”

“怎么不合适?就当练习呗!横竖将来你也得给自己娃取名的!”刘七巧一锤定音道。

  ☆、270|5.16|

两人用过了晚膳,杜若无奈,只好去了客厅右边的小书房里头,翻了字典给王老四想名字。他在纸上写写划划了半天,想了半刻才开口道:“若是个男孩子,就取名叫文韬,若是个女孩儿也索性归在了文字辈分,就叫文静吧。”

刘七巧正好从外面进来,接了连翘手中的茶递给他道:“让你给老四取名呢,你怎么倒自己给自己孩子取了,快点,给老四想个名字,字不要太难,他字写的不好,别到时候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可就让人笑话了。”

杜若这回是真的被刘七巧给赶鸭子上架了,只拧着眉头,纸上写了几个王字,一时觉得头大如斗。刘七巧也自知有些为难他,便开口道:“老四家前头还有三个哥哥,我们在村里头的时候,都是老大、老二、老三的喊,也没名字,如今老四要取名了,少不得也得在他们几个之后,依我看,不妨就用谦恭礼让四个字,老四就叫王让,这样多方便?”

杜若只笑了笑,将谦恭礼让四个字写在了王字的后头,正好四个名字一排,杜若便道:“横竖老四的哥哥们也用不着大名了,不如就让老四在这四个里头选以恶,他喜欢哪个就哪个吧,把老太太糊弄过去了也就算了。”

刘七巧听杜若说的有道理,便也跟着点头道:“那就听你的,明儿把春生留下,我请他往军营去找一趟老四,看看他什么时候有空,把这事情给落实一下。”

杜若知道刘七巧素来就是这样风风火火的性子,也就点了点头,随他去了。

第二天一早,刘七巧派了春生去军营里头让王老四选名字,自己用过了早膳,又睡了一会儿的回笼觉,这几天她每日下午都去如意居陪杜太太聊天,早上不睡足一点精神,就怕下午打瞌睡。

一时间已经用过了午膳,如意居那边的丫鬟也来传了话,说杜太太已经起身了,今儿还起来走动了一圈,只是不让出房间。刘七巧心里正高兴,换了衣服想要过去,外头门房上派人来传话说亲家太太来了。

刘七巧一听,便知道是李氏来了,只急忙喊了紫苏道:“你去外头迎一迎,我估摸着是来看太太的,直接就领到如意居去就好了。”

紫苏答应了一声,便领着两个小丫鬟一起去迎人,这边连翘和绿柳两人便陪着刘七巧往如意居去了。

刘七巧还没进门,就听见里头丫鬟劝着杜太太道:“太太你快去里头歇一歇,小心一会儿串了风,要是着了风可要头疼的。”

杜太太这会儿倒是精气神不错,只笑着道:“我睡了这几天,身子都软了,这会儿就下来稍微走动走动而已,大少奶奶不是也说了,早几天就可以下来走动了,我不过就是下面疼,才躲这个懒的。”

连翘正要上前挽帘子,刘七巧只拦住了她,开口道:“太太还是里面去吧,我正要进来,当下掀了帘子串风。”

杜太太见是刘七巧来了,也只让清荷等扶着回了里间,在榻上半躺了下来,背后拿着大迎枕靠着。清荷见刘七巧还没进来,便走到外间,开口道:“大少奶奶进来吧,太太已经躺好了。”

刘七巧这才命连翘上去挽了帘子,自己矮身进去,清荷忙上前为她解开了斗篷,在衣架上挂了起来道:“太太非要起来,我们劝不住她,就让她起来走了两圈了。”

在古代坐月子的规矩可多了,等闲不能轻易下床的。刘七巧上回和杜太太说,过几日就要下来走动,丫鬟婆子们还一个惊讶道:“那怎么行呢?少说前半个月也是绝对不行的!”

刘七巧毕竟是现代人,崇尚运动,卧床休息那是在身体没有任何行动力的前提,如果可以起来走动,对于产妇来说,也是一种恢复的表现。

“太太自己心里有数的,你们只防着有穿堂风吹过来就好了,比如外头的窗子,倒是可以稍微开一点的,我方才进来就觉得有些闷气了,这样对孩子也不好。”密不透风的空气下,氧气自然就少,再说房里头还烧着地龙,若是不够透气,保不准还要一氧化碳中毒了。

清荷闻言,便只吩咐小丫鬟道:“去把西边厢房里的窗户开着,帘子也挽起来,这样既透气,又不会冻着这边的人。”

刘七巧便笑着点了点头,往里间去了。杜太太靠在软榻上,旁边正放着荣哥儿的小床,小娃娃在那儿睡得正香甜。

“回太太话,我娘来了,我想着太太这会儿正醒着,便让丫鬟直接把她带到这边来了。”

杜太太听闻,便道:“亲家母来的正好,娃儿正睡着,我还觉得游戏无聊呢,正巧陪我说会儿话。”

里头正说着,外头紫苏已经迎了李氏进来,李氏这也不是头一次来杜家了,虽说还有些拘谨,到底也是在王府住了好一阵的人了,谈吐上头已不像是个普通的村妇了。

“昨儿才回京城,就听说了亲家太太的好消息,今儿就来了。”李氏今天是带着钱喜儿一起来的,钱喜儿穿着一件大红色的对襟小袄,头上扎着双鬏,一双眼睛大大的,倒是越发可爱了。

李氏才进门,便有一群丫鬟婆子上前给她请安,李氏也只稍稍尴尬的受了,又让钱喜儿去给杜太太请安。

杜太太听杜若说起过刘家的事情,大抵也清楚这钱喜儿是什么人,便笑着道:“快起来吧,我这里闷的慌,让你姐姐带着你出去玩吧。”

钱喜儿脆生生的应了,跟着紫苏出去玩去,李氏就从小丫鬟青儿手上拿了一个小红木匣子,递给了刘七巧道:“这是我送给哥儿的见面礼,我们乡下人家,也不知道什么好的,不过就是意思意思。”

刘七巧打开来看了一眼,是一条带链子的小金锁,上头刻了万事如意的吉祥话,虽然不算名贵,但是做工倒是精美的很。刘七巧衬着帕子翻过来一瞧,底下刻着珍宝坊的字眼,看来这回李氏也是下了血本了。

王妈妈见了,只开口道:“太太快看,这是上回在珍宝坊瞧见的样式呢,那时候就想着这个上头没发嵌玉佩上去,就换了别的,太太还舍不得呢,可巧亲家太太就给送来了呢!”

刘七巧便将盒子递给了杜太太,杜太太只用手指抚摸着上头的花纹,笑着道:“我就喜欢这上头的两句话:长命富贵、万事如意。”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45页  当前第19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94/24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回到古代开产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