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农家媳妇的古代日常_分节阅读_第25节
小说作者:爱吃肉的小肉球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283 KB   上传时间:2015-08-27 15:06:33

一晃眼儿的功夫,初六开集的日子可就到了。人都说有钱赶头集,田铁石一是想讨个吉利,而也是拧不过媳妇去镇上买做卤汁的香料跟鸭肠,所以就借了张大叔家的驴车拉了媳妇到了镇上。

俩人还是先去百草堂找大夫号了号脉,得了一叠声的恭喜,这才存了驴车去集上晃荡。

落霞镇每逢六为集市,也就是初六、十六这种是大集,十二、二十四这种是小集。而正月初六开集,却是全年第一个红火热闹的时候。这一天镇上的戏班子也会在天桥底下拉开架势免费唱一天戏。耍杂耍的跟说书的,更是牟足了劲儿拿出看家本事来让人喝彩。

到了晚上,官府跟有钱人家也会放烟花让大家观看玩闹。也算是官家对治下百姓一年到头遵纪守法辛苦劳作的犒赏。

李青暖好几天没凑过热闹了,而且自来了这个世界,确实没再见过放烟花,如今听说了,心里也是痒痒的。但看着自己滚溜溜的大肚子,她还是没应下田铁石的打算。

就算没遇到过这种年节热闹,她也能想象晚上人群拥挤摩肩接踵的场景。但凡一个不小心摔倒或者被冲撞一下,自己的肚子可是受不住的。若是为了凑个热闹出了事儿,她得一辈子后悔死。

因着做麻辣卤汁的调料除去八角生姜葱白之外,基本都是中药材,所以俩人在卖完鸭肠跟鸭心之后又返回了百草堂。说起来买鸭子的那个彪形汉子也算是个实诚人,听说李青暖他们又来买鸭肠啥的,那人不仅把筐子给他们拾掇出来,更是用叶子粗粗擦了一下破竹篓歪头蹭上的鸭血跟污秽物。

到了百草堂,李青暖问清了价格,就依着记忆里的配方买了小茴香、草果、丁香、砂仁、豆蔻、排草、香叶、外加一点儿硝盐、雄黄酒。这零零散散三十来种药材,草果跟不少种类,都是自南方运送而来,价格自然会比大料跟花椒之流贵上不少。最后算账时,竟然用了小一钱的银子。

因为有了奔头,所以李青暖也不心疼这点钱,把需要的物件都置办全了,俩人就趁着晌午暖和的功夫回家了。

“我寻摸着过几天人都拜完年歇下了,各地儿也开工了,你就找几个手艺好的泥瓦匠跟能吃苦的后生来,咱家也该把围圈儿的篱笆换成青砖墙面。”李青暖腆着肚子从驴车上下来,不是她胆小儿,而是以后自家要是做卤菜,总不能逢人来就送吧。再者,这门手艺,要传出去,那可就不值钱了。

田铁石想的跟媳妇想的可不一样,他是打算天暖和了就去镇上做工的。院墙垒高些,把篱笆都换了,也好让他放心一些。省得有不着四六或者啥人来招惹到媳妇。

“恩,行,我见里正家的院墙是青砖垒砌来的,看着也赶紧。咱也就不用大石头垒了,直接上青砖吧。我瞅着咱前院儿这边,围起来差不多得三四千块青砖,一块青砖是半文钱,算下来咱少也得准备二两银子。”田铁石脑子听活络,心里算计着花费,嘴上也就唠叨起怎么置办来。

村里搭院墙一般就三个法子,青砖垒起来的,是最安全也是最干净亮堂让人竖大拇指的。然后就是大石块垛起来的,混着麦秸黄泥倒也结实。然后就是黄土跟篱笆隔开的,一般这样的都是矮脚墙,壮年汉子垫块石头一步就能跳过去。

田家原本兄弟不少,加上田老汉身子也够健壮,所以院墙并不高,而后院儿也没有垒个遮挡。看起来也不过正门是跟这大瓦房搭着好看有些气势罢了。

“恩,在前院儿跟后院的那个过道里,咱也安个门儿,至于鸡窝跟菜园子边上,就弄些泥土砌一下。省得以后养的鸡儿跑到别人家的菜地里吃人家的种子跟菜苗。”

田铁石点头应着,扶着媳妇进了屋,然后仔细的跟媳妇盘算起来。

青砖二两银子,再找木匠打个木门也得六十钱,加上来帮忙的泥瓦匠跟乡亲的工钱,这七七八八的下来,宽松着估计得要四两银子。

李青暖在这事儿上是不怕花钱的,一是能求个安心,二也算是前期投资不是?

除去这些银子,自家还剩着二十六七两,维持生计自然不在话下。等挂面跟鸭肠啥的出来,就算是弄个小推车去天桥底下耍杂耍的地方卖,也是收入呢。

俩人盘算好银子的事儿,田铁石就搂着媳妇窝在了炕上。原本憨厚老实的汉子,拉着媳妇的小手就是一通揉捏。现在媳妇被他养的白白胖胖的,加上还有些浮肿,哪哪都是肉嘟嘟的,捏起来十分舒服。可没过半刻中,麻烦来了,因为这汉子开始口干舌燥了,就连额头都有滚烫的热汗低落。

李青暖咬咬唇,看着自家男人憋闷的脸色,最终还是心软的把手掌放在他的腰间。然后红着脸,低头躲避开那个汉子热烈火辣的目光,低声咕噜了一句不能进去。

田铁石得了媳妇这句话,那就犹如是得了特赦令,可伸手却不知道该从哪下嘴。本来他的经验就少,除了媳妇,就没跟别的妇人有过啥接触,所以现在竟然不知道该怎么舒缓自己身上的火热。

李青暖微微抬起身子,嘬了口他的嘴角。然后迎着他亮晶晶的眼神儿,缓缓垂头,接下来就是满屋烛光鸳鸯交颈......配着窗纸上的窗花,煞是喜人。

第二天一早,田铁石就去镇上卖砖的地方定了四千块青砖。又去了夏木匠跟瓦匠师傅那里打了招呼,也就是这一两天的时间,就能开工了。

古人对于年节前后破土动工的忌讳很多,垒砌院墙之前,总有一些敬畏的仪式。因为李青暖身上跟着胎神,所以她是不适合出面的。这不,一大早何氏就把人接到了自己家里。至于田宅的事儿,自然有田铁石跟李青山俩人照看着。

等媳妇走了,田铁石才在院儿里摆了供桌,上三柱香,敬上一份黄纸,点上三头,口中更是敬畏的跟土地神说着这两天要破土的事儿。等到黄纸化为灰烬,李青山又往房角里立了一块驱邪的石头,希望石敢当大仙能保佑田宅不被邪魅侵扰。

瓦匠也是手艺熟练的老师傅了,只带了一根绳子和两块做标记的黑炭块就来了。扫了一眼院子,又跟田铁石商量好哪要加高,哪要搭架子啥的,这才让两个学徒去丈量了院子。估计了一下墙高跟大门的宽度,就让来干活的几个后生去和了黄泥啥的。

虽说田铁石以一天二十文的工钱寻了俩来帮忙干活儿的,可砌墙的技术活儿还得是瓦匠师傅带着徒弟上。这三人单工钱就每人每天一百铜板呢。虽说工钱不少,可人家手上的活儿可是实打实的麻利结实。

也就三天的功夫,不仅把院墙加高了,后边的围后院儿的土墙可也用腻子跟石头垒起来了。前后前安门儿的那块,瓦匠师傅收工前也帮着收拾好了。

这下别说是小毛贼了,就算是有点身手的庄稼人都难在爬进前院儿了。

办完了事儿,何氏又帮着李青暖蒸了一大锅掺着苞米面跟白面的干粮,在来干活儿的人结了工钱离开时分给大家。这算是东家管饭,也是在大家心里搭个人情。

而来做工的同村后生,得了工钱又搭了李青暖的人情,哪个回去不冲着她敲个大拇指。而那些闲着没事儿又八卦的媳妇婆子,得了自家男人信儿,加上知道田铁石打狼挣了钱,可不就齐刷刷的凑上来说她几句好话?

农村人但凡家里有人,一般白日里都会敞开着大门,尤其是像田铁石家这种大高院儿里,还会备上几个苞米皮儿拧成的蒲团跟小凳子。这是为了方便乡里乡亲的来串门,也算是潮河沟儿的规矩吧。

因为知道这里只有串门的人多,才代表人缘儿好,背地儿里也不会被人说腌脏话。所以对于来串门的人,李青暖倒也好言好语的跟人唠着闲话。人的感情可都是处出来的,况且李青暖不是扣扣索索斤斤计较的人,遇上谁家说缺盐少醋的,她也都给人带一些。

别看这些不起眼的物件,可是让一众大嫂婶子对她赞不绝口。

林月娘闲下功夫,也总带了做女红用的针线笸箩来凑凑热闹。知道林月娘跟李青暖的关系好,那些或是嫉妒或是挤兑李青暖的人没两次就消停下来了。等到了后边儿,怀着善意的乡亲也都念着田家媳妇怀着身子也不好总招待她们,所以来串门的人慢慢的就极少了。偶尔有来的也是送一把青菜种子或者捎个花样子。

在人们都不知道的时候,田宅灶房里三五天就会冒出一股子鲜香麻辣的味道。直到在一次次试吃中,田铁石、赵铁牛、李青山跟何氏、林月娘他们各自吧嗒着嘴巴赞不绝口,李青暖才定下了最后的方子跟做法。

  ☆、第63章 凤毛麟角

理好了配方,李青暖寻了个晴天开始琢磨拉挂面的事儿。在家做过挂面的人都知道,自家切好的细面用木棍下拉时候因为用劲儿不均匀经常断开,而做拉面时抻的面再细都不容易断。这除了面质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拉面里加了一种天然的蓬灰剂。蓬灰剂是由蓬灰草烧灰得来的。以前农家人穷,舍不得买碱面儿,就会用这蓬灰剂蒸馒头煮豆子。李青暖知道这东西不值钱,看起来还发黑泛黄,可有它来出来的面,却能达到细如棉线的效果。要不然后世怎么会有拉面一窝丝的说法呢!

更重要的是这蓬草灰不会对口感产生影响。

让和好的两碗面醒了,李青暖才顺着面的软劲儿往下拉。等到细面丝的形态出来了,她就赶紧让田铁石帮着挂到了晾面架上。

这晾面架是田铁石按着媳妇的要求自己动手钉的,上面四个横出来的圆木棍挂抻好的面,下面的根部还用石头压住防止歪斜。看起来倒有模有样的。

把架子放到通风能见到阳光的地方放置,等到了后晌时候就已经半干了。

村里跑着的猫狗不少,尤其是大猫,每到晚上都是不拘谁家乱窜的。为了避开它们来糟蹋东西,晚上李青暖就把架子挪进了东屋。

第二日大早,惦记着挂面的李青暖,天一亮就醒了。她戳了戳身边男人古铜色的胸膛,说了几句话,就穿了衣服稍稍收拾了一下,去了东屋。

经过一天一/夜的晾晒,细面已经被风干了。远远闻着,还有一股子面条的香气。

看着跟自己想象中差不多的细挂面,李青暖简直都要热泪盈眶了。她扒拉下一些挂面,又麻溜儿的捞了点酸菜跟鸭肠,煮了一锅酸辣挂面汤。

闻着味道,还真是香喷喷的呢。这不刚开了收拾好屋子开了大门的田铁石,一到灶房门口就咧着嘴抽着鼻子直夸媳妇做的饭香。

就这么着,李青暖的挂面跟鸭肠啥的算是做起来了。她心思多,还专门用过年买糖果跟糕点的包装纸把挂面包成一把一把的,然后又用小油纸包稍稍包上一些之前做好的香辣豆豉做配料。看起来又干净又实用。

至于价格,她是定在了十五文一斤。因为一斤白面九文钱,能出一斤四两的细挂面。加上盐、煮面用的调料豆豉,还有包装用的油纸、面糊,再有就是每斤一个人的工钱,成本算下来每斤也不过是十文钱左右。这还不算以后多生产所降低的人工费用。

李青暖把挂面分别给嫂子跟林家送了一些,两边的反应都不错,尤其是何氏直接说这东西在农忙的时候最实用。要知道在种地跟收麦子苞米的时候,很多人家为了抢时间抢麦场,基本上就做早晨一顿饭。但那个时候,妇人都会心疼下地做苦力的汉子,甭管鸡蛋还是肉食,可是最舍得花钱的。要是有了这挂面,那只要用开水跟咸菜煮一下就能吃,既省了时间,还能解了庄稼户的饥,相比于冷了的鸡蛋,也算不上费钱。

思索着从嫂子那里得来的消息,李青暖琢磨这也是个不赖的市场。再说了,再过一个月自己生了,总不能每天就靠着田铁石那憨子给做饭过活吧。弄点挂面,就算大嫂来伺候自己,也能省点事儿不是。

等李青暖把一篓子的鸭肠都做成了麻辣下酒菜,这镇上的小集也到了日子。

原本李青暖是打算让自家男人作伴,俩人去镇上的小酒馆溜达一趟,看看能不能卖出去。可田铁石听了她的话是死活不答应,不是说怕没个销路会伤了媳妇的心,而是嫂子何氏三令五申的不让他带媳妇去镇上。说是妇人怀着身子的最后一个月,最是得谨慎着。

最后李青暖被劝的没法子了,只得同意让田铁石跟大哥俩人先去探探路,不行就找赵铁牛兄弟给搭了路子。

等自家男人跟大哥带了几碗麻辣鸭肠跟分成把包好的挂面走了,李青暖才松了一口气。其实这东西能不能卖出去,她也是拿不准的。不过回过头一想,现在天冷不怕坏掉,而且如果卖不出去就自己留着当零嘴儿。反正自家闺女爱吃辣。

知道妹夫不在家,何氏收拾完家里灶上的活儿,就带了给小外甥女缝的虎头鞋来了。没一会儿林月娘也拎着几个鸡蛋来了。

听李青暖说要把做的下酒小菜买到镇上去,林月娘自然是拍手叫好的。三人凑在一起合计了一会儿,觉得要是寻不到固定的销路,她们到可以到镇子上去摆个小摊或者推个小推车卖。左右夏日里她们可都去买过菜。

因为日子过得舒心了,所以现在的何氏也没有过去那边谨慎胆小了。加上受到林月娘泼辣性子的影响,她如今说话办事儿也是多了几分底气。

合计好这些事儿,林月娘跟何氏就开始清洗剩下的那点鸭肠跟鸭心了。至于李青暖,她倒是想上手帮忙,可还没等她拿个板凳坐下,就被俩人赶到一边儿去歇着了。

李青暖也知道自己这会儿起来蹲下很是费劲儿,就连弯腰都看不到脚尖儿了,所以就拿了之前自己碾碎混好的香料按比例分开。因为这里没有精准的电子秤,所以最开始试做的时候也是凭着她的感觉分为一两或者半两的分量调和的。

至于把香料捏碎,以至于外人瞧不出它原本的模样,那自然而是为了防止被人偷师。啥东西都是数一数二才叫凤毛麟角,如果满大街都是,那就成了拍黄瓜炒土豆没个稀罕了。

※※※※※※

一到了镇子口上,田铁石跟李青山就各自带了东西分开走了。田铁石去的自然是没有熟人而且不好开口的小酒馆,而李青山则带了挂面跟豆豉啥的去了镖局寻后院儿管事儿的。

李青山这边儿倒是好知会,管事儿的找来厨上的人煮了一绺儿挂面,又拌了豆豉跟麻辣鸭肠,只吃了两口就觉得满口生香。他又拨着算盘嘟囔了几句,算下来竟然比买腌菜跟干粮贵不了几文钱。

镖局跑镖跟赶车脚的可都是体力活儿,尤其遇上赶趟着急的,那可是几天几夜都的也野外或是官道上跑。就算带几个干粮,也是妹子没味儿的很,更别说喝口热面汤就两口下酒菜了。幸好东家心善,舍得花钱,总会在那些赶远趟的镖师跟赶脚回来后,镖局总会个每人发一小条的熏肉或者鸡蛋。

如今有了跟素日花费差不多的吃食,既能得了好,又能让镖师们在野外的时候吃口好的。那可乐而不为?

这么着,管事儿直接拍板让李青山正月十五后送几箱子来,当然也都要分成小把小把的一方便携带。

李青山这边是轻轻松松的把事儿办妥了。可田铁石那边可算得上处处碰壁,偶有那么俩小馆子的掌柜尝了鸭肠有意购买,也都是试探着买了碗里小分量的一点。

到最后田铁石垂头丧气的到桥底下时,篮子里还有好几碗鸭肠。看着日头,他寻思着天儿还早,又瞧着街上不少卖烧饼跟针头线脑的人。索性他也蹲在了一个小面摊旁边,拉开篮子上盖着的蓝布学着叫卖起来。

他还记得媳妇说过的话,要是卖不出去,就把篮子里的东西先给别人尝。不用对方多有钱,但必须是舍得买杂物小吃嘴儿或者舍得在集上吃面的人。

这不,面摊里正在吃面的不少人都听见这个满脸憨相的汉子叫卖他篮子里的“香辣脆”。香辣脆是李青暖给起的名字,当初说麻辣鸭肠时,她可是满脸嫌弃地翻着白眼儿。就算没碰上过,她也能想象得到叫卖鸭肠会多被人嫌弃。

临近田铁石坐着的一个穿着干净夹袄的妇人一扭头就闻到了一股香辣的味道,起身看了一眼他篮子里的东西,笑着问了几句。

可不管那妇人问啥,田铁石都不好意思的搔着脑袋傻憨憨的回一句那是他媳妇做的,做法他也不知道。或者答一句是媳妇家里传下来的手艺。

这么年代,凡是跟家里传下来手艺搭边的事儿,总能让人好奇起来。这一来二去的,就有几个人掏了铜板买了一点。当然也有跟刚刚那个妇人一样,免费尝嘴儿的。

这妇人本来是夏家后院儿的管家,这会儿出来就是来采买的。自家小姐近几日胃口不好,老爷心疼她,早就许下了谁能给小姐做出能下口的饭菜,谁的月钱就能翻一倍。所以看到这个稀罕新鲜的小菜儿,自然是十分感兴趣的。

这香辣脆进了嘴里,先是有一股子浓郁的香味儿,可着香味并不是腻呼呼的油香,而是带着咸香滋味。等嚼吧两下,浓厚但算不得刺激的辣味也就出来了,等把这东西吞入腹中,都还觉得口中带了这吃食的香气,让人忍不住想再嚼叭几口。

其实这就是麻辣鸭脖跟鸭肠的特色,入口后香味醇厚,让人欲罢不能。再加上鸭本来就是水禽,性寒凉,人吃了也不容易上火。加之李青暖熬麻辣卤汁时候加的各味去火滋阴的药材当香料,虽然说不得是强身健体的物件,却也能说是最好的小吃食。

当然这个是管事妇人后来才感受到的好处。

  ☆、第64章 憨子的表白

给自家小姐吃的东西,她自然不敢胡乱购买,怎么着也得自己跟府里的厨娘商量过,尝好了才敢往小姐桌上端。所以就算再觉得口齿生香回味无穷,她也只买了两小碗回去。

不过临走时,这位妇人倒是跟田铁石约好了,要是自家继续买,三天后就让人去潮河沟寻他。至于价钱,那都好说。

处理完了篮子里的鸭肠,田铁石把碗筷收拾好,然后去镖局寻了李青山。

知道大哥谈拢了镖局的事儿,他心里也是欢喜的不行。最起码自家媳妇忙活了这么长时间没白忙活。

绕去粮店买了精细的白面,俩人就往回走了。因为舍不得多好那十几文钱雇个牛车,所以一路上田铁石就生生扛着五十斤的面走着。若是他媳妇在,别说是雇车了,就算是坐轿子,他掏钱眼都不会眨一下。可这要是落到自己身上,田铁石觉得自个这个大老爷们儿那用得着坐车省劲儿啊。要花那十几文的冤枉钱,还不如给媳妇买些糕点吃呢。

其实一般庄稼户的后生都是这样,花十几文钱雇车一般也都是买大件儿东西或者成亲、搬家才会用到的。

到了村口,李青山又嘱咐了妹夫几句,就直接回家去了。

何氏先是用扫炕笤帚给他拍打着扫了扫身上的尘土,俩人才说起闲话来。一听到妹夫买了五十斤不带麦麸的细白面,何氏就忍不住咋舌。连声说着妹夫这也忒惯着妹子了吧。

不过一想到妹子是自家亲妹子,她这爱屋及乌的性子可就又犯了,立马改口说妹子就得用细白面好好养着,这样生出的大胖小子才会跟面团一样白嫩。

李青山乐哈哈的笑了两声,然后凑到媳妇耳边说了句,要不咱们也再要一个,我也用细白面娇养着你。也没等何氏羞红着脸搭话,李青山就一把搂起媳妇进了里屋。

哎,山里人没有啥娱乐项目,除了唠嗑串门,可不就是窝在炕上运动一番?

田铁石到家的时候,何氏跟林月娘早就离开了。只李青暖一个人坐在炕上纳鞋底子。

她抬头瞧着自家男人扛着一袋子东西回来,忙不迭的套了鞋下地。

“咋出了这么多汗,晌午吃了点东西不?”李青暖拧了在热水里浸湿的布巾,递到田铁石手里。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9页  当前第2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5/3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农家媳妇的古代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