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美人镜_分节阅读_第14节
小说作者:赵十一月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513 KB   上传时间:2015-09-02 15:37:36

  沈采薇这才从琴声余韵中缓过神来,展颜一笑:“一时感慨,不过侥幸罢了。”她知道自己这琴艺必是进步了,心中亦是十分高兴。她想了想,抬眼往柳于蓝和任衣看去,温声道,“我也常听说柳小姐擅琴,可愿一试?”

  任衣适才也听得发怔,悄悄瞥了眼咬着唇不出声的柳于蓝,心里暗暗道:都说柳于蓝如何有才,如今见了这沈家小姐,怕是也要黯然失色。她是个势利人,这样一想,便有些懊悔起适才被人当了马前卒,想着日后要寻机和沈采薇道个歉。

  在场的众人都不是傻子,就算想的不如任衣透彻,看到这场景,认真想想也知道沈采薇忽然说要弹琴必是和柳于蓝有关。一时间,明里暗里,不少目光都聚在柳于蓝的面上。

  柳于蓝不自觉地咬了咬唇——有沈采薇这暗合情景的琴声专美于前,她一时也难弹出更胜于此的琴声,必然是要被比下去。她到底不是等闲之人,硬是忍下这口气,仰头回之一笑:“沈小姐这般琴艺,于蓝当真是自愧不如,就不献丑了。”她这话说得十分诚恳,犹如清风明月一般的清楚明白,倒是叫那暗中想看笑话的人都没话说了,不知情的还要暗服她这好心胸。

  沈采薇倒也不好再咄咄逼人的计较,便客气的回了一句:“柳小姐太谦虚了。”

  柳于蓝含笑回望,双手却不易察觉的握成拳,指尖深深陷入掌心里。她咽下那几近吐血的屈辱感,面上却笑得越发温柔无辜,叫人怜惜,犹如带露的玉兰花一般——等着好了,女学考试那日,她必是要叫沈采薇一点一点的还回来。这一时胜负算的了什么,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

  沈采蘅看着柳于蓝那模样,简直乐坏了,憋着笑对沈采薇眨了眨眼。等坐马车回去时还要拉着沈采薇叽叽咕咕的:“看她的模样,真是大快人心。”

  “她又没怎么你?你做什么总是看她不喜?”

  沈采蘅把头靠着小枕上,枕头软软的,弄得她也整个人懒懒的,说起话来说不出的慵懒:“她总是想要试探我们,压过我们。祁先生常说的‘心思不正’不就是如此。我又不傻,才不会看不出来呢。”

  沈采薇摸了摸她有些醉红的面颊,笑着道:“是啊,你又不傻。”

  沈采蘅凑上来拉她的手,像是说悄悄话似得小小声的道:“二姐姐,你胎记全都没了呢,真好看。”她是真心替人高兴,说起话来也很有兴致,“我就知道二姐姐你最好看了,和我一样好看。”

  “你这是换着方法夸你自己吧......”沈采薇的声音也小了下去,轻松惬意的把头靠在枕头上。

  沈采蘅像是默认了,傻傻的笑了笑,口里呼出的气都是热热的。

  沈采薇被她的笑声引得,也情不自禁的伸手捂住自己发热发红的面颊微笑起来。她想:我果然还是喜欢弹琴的,也高兴有人能听我弹琴。多美啊,多好啊。

  我这一辈子,都要开开心心的弹琴,开开心心的读书,开开心心的去生活。

  她今日兴头上也喝了些酒,一静下来,就觉得整个人晕晕的,脑子里也不知胡思乱想些什么。好一会儿才有些迟钝的想到件重要事:过些日子便是女学考试了,也不知道到时候会是什么样子。

  就这样,她和沈采蘅并排坐在马车上,靠着枕头,微微带了点醉意和期待的向往起了下个月的女学考试。

  比起沈采薇这般的期待,已经从女学毕业的郑宝仪却没什么特别的感觉——或许是因为一件事经历了两遍,就没什么意思了。而且,太子的病势越发严重,叫她不得不惶恐,不得不去相信所谓的天命所定。

  这一日,她自太子宫中出来,心中郁郁。略一犹豫,还是去了圣人的寝宫。

  因太子病重,圣人和官家都心焦如焚,满宫上下无人敢高声说话,都是屏息敛容的模样。入了圣人宫中更是满殿寂然,各个宫人都是谨言慎行的模样。

  郑宝仪入了内殿,便见一个中年妇人穿着一件宽松的便服坐在榻上对着她轻轻微笑。那妇人生的并不是很美,但眉宇之间的威仪和雍容却是不容置疑的。仿佛她生来便是要坐在那最高的地方,轻描淡写间决人生死。

  那是她的姑姑,大越的皇后。她十五岁与还是太子的皇帝结发,从此同舟共济,恩爱不移。她在时,六宫粉黛无颜色,她一去,天子为之哀痛欲死。郑家满门荣耀皆来自于此。

  可惜,这般的恩爱,却还是出了一个萧齐光。郑宝仪缓步上前行礼,那种微妙的心绪一掠而过。  

  郑家女儿并不少,但也只有郑宝仪最讨圣人喜爱,自小便长在宫里。圣人待她便如待太子和公主一般,即便是这样的时候,见了她也不免露出一丝少见的笑,柔声道:“阿仪......”她招手将她搂到怀里,抚了抚她的头顶,语声微微有些怜爱,“是从二郎那里来的吧?他可是睡下了?”

  “嗯,”郑宝仪把头埋在她怀里,嗅着那熟悉的香气,似乎下了一个大决心,好一会儿才道,“姑姑,我前些日子听到件有趣的事,我想和你说一说。”

  圣人神色不变,以手为梳替她理了理有些乱了的鬓发,轻而缓的道:“说罢......”

  

  ☆、可怜人

  郑宝仪深呼吸了一下,缓缓的把自己编好的故事说出来:“我听人说,从前有一户姓黄的人家,家财万贯,夫妻恩爱,旁人来看最是美满不过。但认真论起来,还是有一个缺憾,那就是没有个继承家业的男丁。”

  圣人抚着她头顶的手顿了顿。郑宝仪觉得自己头上仿佛悬着一把尖刀,殿中有冷风拂过,毛骨悚然。她不敢耽搁,狠了狠心,干脆直接的把话说下去:“眼见着黄夫人年过三十还未有孕,请了许多医生都说子嗣艰难。不仅家中催逼的急了,黄老爷和黄夫人自己也都急了。毕竟为了这偌大家业两人都呕心沥血,历经艰辛,实在不愿落到他人手里,付之东流。黄夫人想了又想,便想出了个借腹生子的法子,送了个好生养的丫头给黄老爷。果然,过了不久,那丫头便有孕了。黄家上下便等着那孩子出世,去母留子......”

  “只是没想到,黄夫人却忽然又孕了。”圣人冷然打断她的话,面上犹如凝冰一般的冷,眼中仿佛有电光一闪而过,下一刻那如刀尖一般锋利的冰凌就抵在面前,“阿仪,这些话你都是从哪里听到的?”

  郑宝仪咬咬唇,垂头掩饰了面上的神色,轻轻道:“姑姑,这事,二郎也知道。”这事实在不是现在的她所能知道的,所以她也只能抬出太子萧天佑来,据她所知萧天佑的确已经知道了这事。

  圣人一听到儿子,果然神色大变,好一会儿才低语道:“是了,二郎心思机敏,什么都要握在手里,却是瞒不过他的。”她怔怔的出了一回儿神,忽而抬了眼,目光犹如刀剑一般在郑宝仪的面上划过,几要见血,“你来寻我说这事,为了什么?”

  郑宝仪垂头看着自己握成拳的手掌,轻声道:“姑姑,此事,不能不早做打算。”她语声艰涩,带着一点难以形容的悲苦,“您一贯行事果断,为何唯独在此事上犹豫不决?”

  这是郑宝仪前世一直都为之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圣人若要杀萧齐光,不知有多少机会。可是,圣人却偏偏不动手,反而叫萧齐光活到了最后,反而成了那最后的胜利者。

  圣人低头看着她,见她面色茫然悲痛,心中一痛,好一会儿才又伸手将她搂到怀里,轻轻叹气道:“傻孩子......”她抚了抚郑宝仪的脊背,依稀有些惆怅,语声却依旧是冷静的,“那不是我的儿子却是你姑父的儿子。他顾着我,一句话也不曾提过,我又何必为了这个坏了夫妻情分。” 

  她有太子的时候也曾起意要除了那个有孕的宫人,只是那时不知怀的是男是女,又有些心软,没下定决心。后来,官家被那宫人求得起了恻隐之心,将那人赐去了汝阳王府,既是保全了那孩子的性命也是为太子扫清了障碍。

  为着这个意外出生的孩子,汝阳王府上上下下都提心吊胆,把人捂在府里不给出门,生怕被她看见了起了杀心。之前太子病重,汝阳王府那边怕她迁怒或是疑心,不用多说就吓得借着裴家子的名头将人悄悄送去松江。

  只是,时间隔得越久,她反倒越发没了最初的杀意——说到底,那孩子也是她点头才有的。若太子在,那孩子这辈子都只能战战兢兢的活在刀尖下。若太子不在......他到底是官家唯一仅剩的血脉。  

  郑宝仪小心翼翼的道:“可我爹爹......”郑宝仪说到一半,心中一酸,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去说才好。

  她心里清楚,若是在话本里面,自己的爹就是个贪财好色、活该去死的狗官。只是,再不好却也是自己的爹,会教她读书写字,会把她抱在膝上轻声细语说话。姑姑在时还好,有个能管着、兜着的人;姑姑不在了,心里没底又没个管着的人,越发是胡天胡地的作,生生是要福气给耗没了。叫人如何不担忧。

  圣人摸摸她的头顶,道:“我知道你担心什么。你爹的性子,确是有些眼高手低,我和二郎在时还有人压着,若不在了,想来是要出事的。”她抬起头,望向殿外的高墙,语气淡淡的却别有峥嵘而出,一种叫人不得不叹服的魄力和傲然,“放心吧,就算他是你姑父唯二的儿子,倘若不能叫我满意,我亦不会叫他上位的。”

  郑宝仪知道圣人的意思——她是想要让萧齐光娶个郑家的女儿。和前世一般。

  这些年,她静下心来,反倒不似初时那样迁怒怨恨沈采薇和萧齐光。说到底,郑家的事大半是因为郑家自身的缘故,萧齐光和沈采薇不过是无意间在她死前说了那么些话,叫无能为力又满心悲痛的她迁怒了。

  就算萧齐光坐拥天下,被人称作中兴明君;就算沈采薇美貌心慈,世人仰慕尊崇。那,又如何呢?有些时候,她甚至还要可怜那两人......

  郑宝仪静了许久才轻声道:“午娘马上就要考女学了,不如叫她去松江女学吧?”

  圣人闻言低了头,垂眸看她,若有所思的道:“我还以为你要说的是阿菱呢。”

  郑宝仪只觉得自己一颗心平静的听不到声响,冷在胸膛里面一如死了一般,语气却和初时一样:“阿菱虽是长房且自幼养在母亲膝下,但到底是庶出,比不得午娘尊贵。”

  如今郑家的适龄女儿除她之外只有两个,郑菱和郑午娘。郑菱虽是长房所出却是庶女,郑午娘虽是嫡出却是二房的。前世圣人百般权衡之下却是选了郑菱。而现在郑宝仪只盼着,这一回换个乖巧文静的午娘,早些和萧齐光养出感情,能够维持住郑家和萧齐光岌岌可危的关系。

  圣人揉了揉她的面颊,似是叹了口气,眼中神色不定,笑道:“无论是阿菱还是午娘都是我郑家的女儿,便是庶女,又哪里由得人挑三拣四?”

  郑宝仪知道,这是应许了的意思。其实这事也只能由她说,换了旁人,必是要被圣人疑心要咒太子死的。换到了她身上,圣人反倒要怜惜她的不容易,生出同病相怜的感觉。

  人啊,说到底便是感情动物。

  沈采薇自是不知道郑宝仪和圣人的谈话的,亦是不知道不久将来会多一个同窗。她此时正卖力的帮着沈三爷在书房里翻书——正今日值天色大好,乃是晒书的好时候。

  满园的书香和墨香,叫人心中生出一种说不出的自豪。

  裴越和沈怀景来时正好看见沈采薇弯着腰翻着书卷,她穿着红色绣白色团花的褙子,看上去神色快活,就像是一只小燕子,上下扑腾着,叫人看了也欢喜。

  裴越克制着把自己的视线拉回来,和沈怀景一起上前对着沈三爷拱手一礼:“姑父。”声音礼貌而温淡。

  沈三爷瞧了他们一眼:“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沈怀景进学之后就拜了裴赫为师,常往山上去学习,这时候回来却是少见。

  裴越年纪稍长,代为回答:“家父出门访友去了,我和表弟回来温书。”

  “是躲清闲吧?”沈三爷笑笑,一边说话一边抬手招他们一起入书房,“正好三娘说要露一手,给我泡茶喝。你们既然赶了巧,也来喝一杯吧。”

  裴越闻言忍不住又瞧了瞧沈采薇,见她正拼命对着沈三爷瞪眼,就像是一只撒娇的小猫,说不出的可爱娇气。撞上他的目光了,她便不太好意思的眨眨眼,低头一笑,安安静静的站在那边,看上去还是斯文乖巧的模样。

  不知怎的,裴越心中一软,情不自禁的跟着她露出一丝笑容来,不由自主的应声道:“敢不从命。”

  茶艺很能看出功夫的事情。沈采薇前世学校里面还有一门茶艺的选修课,可惜她没选——比起茶,沈采薇那时候接触的圈子更喜欢喝酒。到了古代,茶艺反倒成了装点门户的必要功课。沈采薇自己喝不出好茶坏茶,但多得是人能喝出,什么湖心水、露水、雪水,雨水,反正都能喝出来。

  裴氏这方面也有些讲究,夏秋多雨的时候就寻了许多颜色亮丽的大瓮接雨水。那雨水初时看着还有些浊但放的久了,东西就会慢慢沉淀下去,到霜降的时候看着就清了许多,然后滤去了沉淀物再静置,如此二三回,等水干净透了再令人埋在花树底下,春天时候就能用上了。还有那冬日里的雪水,专捡花蕊花瓣上的,也能积出几大瓮。

  这要是搁现代,想想工业化后的污染和酸雨,沈采薇除非怀着毒死人的念头否则是绝不敢拿雨水来泡茶的。不过既然是古代,讲究什么无根水,似乎也还能接受......

  沈采薇跟着祁先生和裴氏都学了许久,一套泡茶的动作做起来也说得上是行云流水一般的好看。等泡好了茶,她便礼貌的起身告退了:“我还有功课未做,先回去了。”

  沈三爷扬扬手,放了人。

  裴越低头抿了口茶水,心中一如茶水一般,既清且甜。

  

  ☆、入学考(一)捉虫

  四月二十日是光烈皇后的生辰,也是书院开考的日子。

  沈采薇和沈采蘅顶着裴氏絮絮叨叨的嘱托从马车上下来,踩在松江女学的青石道上。石道两边种着一些桃树,粉白/粉白的花瓣随风飘着,沿途则有不少碑文,记载着书院的旧事或是毕业于松江女学的传奇女子。因为昨日刚下过一场雨,雨打桃花湿,青石道上还有一些未来得及扫净的粉白花瓣以及雨水,一脚踩上去,鼻尖隐隐可以嗅到了一种温软的香气。    

  沈采薇一眼望去,一辆辆的马车停在女学的大门口——松江女学一共有四个院门,今日为了维护秩序只开了正中的大门。大门正上方乃是光烈皇后亲笔所书的牌匾“松江女学”,两边的对联写的是:“闺中有才,于斯为盛”,意思是闺阁之中有人才,此间最多。

  许多衣饰不同的同龄少女从马车上下来,面上带着与沈采薇同出一辙的期待。

  沈采薇把目光往前挪了挪,往前看,白墙青瓦的书舍就耸立在前面。那建筑群是如此的庞大而对称,被石道两边的树木石碑簇拥在最中间,肃穆而庄重的俯视着所有前来求学的学生。

  沈采薇和一众前来参加考试的女学生一起怀着复杂的心绪踏上石阶,跟着引路的师长穿过二门进入讲堂,只见檐前挂着一块匾,上书:吾道不孤。

  铁画银钩,暗藏锋芒。犹如一柄入鞘的名器,光芒内敛却依旧遮不住神华。

  堂中悬挂两块鎏金木匾分别是“修身养德”、“传道百年”,皆是御赐。而两边的石壁上一边则刻着松江女学的校史和历代优秀毕业生,一边刻着松江女学的校规、校训。

  等堂中的第一声钟声缓缓响起,沈采薇和所有入门的女学生都整好衣饰,敛容垂首,肃然一礼——这是对先贤和先辈的礼敬。

  满堂寂寂,众人肃立,唯闻呼吸之声。 

  站在堂上穿着素色布衣的女先生扫了堂下诸位学生一眼,许久才缓缓开口道:“先阅校规。一刻钟后,可入内侯考。”不轻不重,却如金石之音,掷地有声。

  众人依旧不敢多言,只是侧头去看校规,连挪动的脚步声都是轻轻的。等到一刻钟后,钟声再次响起,众人排好队,依着顺序跟着师长进入各个教舍。

  沈采薇只觉得自己的心砰砰跳着,有一种说不出的期待和紧张。想她前世历经百考,就连传说中最可怕的高考都不再话下,如今和一众十岁女孩坐在一起却依旧有一种忐忑的紧张。

  果然是越活越小吗?沈采薇心里有些哭笑不得却依然端正的坐好,等着第三声钟声响起,师长发卷子。

  这一门笔试考的是四书五经,除了最后的几道大题之外都是死记硬背可以对上的,对混了多年应试教育的沈采薇来说并不是什么难点。反倒是最后的主观大题,倒是叫沈采薇不由得有些担心。

  只是,想得再多,等第三声钟声响起的时候,沈采薇的脑子也一下子空白了起来。她正襟危坐的看着放在自己跟前的卷子,小心翼翼的翻了翻去看后面的大题题目,然后才极力忍住咬笔杆的欲望。

  这一次的大题只有一道却占了一半的分数,可见是决定性的大题。题目是:先贤之智渊如海,吾等皆上下而求索。然先有‘女子无才便是德’后有‘女子重德亦重才’,吾辈何从?

  “女子无才便是德”乃是前朝理学大师朱崇光之言,写有《理经》、《四书集注》等,哪怕是本朝亦有多人暗暗赞同,奉其为先师。“女子重德亦重才”则是本朝光烈皇后之语。

  此二人一是理学大家,著作繁多,传道天下,拥护者众;一是开国皇后,女中楷模,功在千秋,不可诋毁。

  这种题目,显然是让人选一个论点破题。当然,既然坐在女学考试学堂上,必是要感念光烈皇后之恩,赞同后者之言的。可是,如何有理有据的驳回朱崇光之言还需考量,不可光拿光烈皇后之言为据,要言之有物才行。当然,要是想要两不得罪,也行——只要你能自圆其说,但是估计也拿不到高分。

  沈采薇一边想着这题,一边漫不经心的在宣纸裱成的题纸上填写着前面的答案。她写得是闺阁少女最常用的簪花小楷——这方面她不像沈采蘩一样志向高远倒也不需要刻意标新立异,字字皆是体雅骨清,整齐漂亮。

  终于轮到大题了,沈采薇深深吸了口气,拿起笔沾了墨水,郑重写下自己的题目:匹夫安能为百世师,一言何以为天下法?

  沈采薇咬咬唇——虽然说这卷子不会外传,可写这种叛逆之语还真有些考验人的心脏。

  只是,笔为心声,安能违逆?大不了明年再考便是了。沈采薇很有几分豁达的想着。她定定神,干脆横了一条心,下笔接着写道:时迁世移,岂有百世不变之法?

  沈采薇洋洋洒洒写了大半张纸,等卷子被收回去,还被收卷先生诧异的看了一眼。

  因为沈采薇写得多,出门也晚,沈采蘅早就在外边等着无聊了。她见沈采薇出来,急忙上前去问:“你考得怎么样?”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0页  当前第1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9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美人镜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