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红楼之富贵闲人_分节阅读_第33节
小说作者:微云烟波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52 KB   上传时间:2015-12-03 14:06:17

  ☆、第89章

  贾琛与荣乐公主之间的那些小情趣大家都是乐见其成,不管怎么样,夫妻之间,没有意外的话,将来是要过一辈子的,情投意合总比貌合神离,同床异梦来得好。

  公主下嫁,很多时候是带着一种政治意义的,要么就是这个臣子很忠心,要么就是他们很能干!说白了,还是皇家与臣子的联姻。只不过大多数情况下,臣子的地位处于弱势,他们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仰仗皇家。

  尤其,从宋朝的时候开始,公主的地位虽说依旧尊荣,但是,政治地位却没多少了,公主不能插手朝堂,生活完全与她跟父亲跟自个当了皇帝的兄弟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虽说看着顶着一个尊贵的地位,实际上,对于夫家来说,能够起到的作用很少。因此,真正出众的人家,反而对于求娶公主没什么兴趣。

  公主地位比较高的时候,自然是汉唐的时候,那时候,公主有封地,有食邑,手底下有人,她们若是在皇帝那里说话有点重量,可以举荐人为官,在许多朝堂事件上都有发言权,她们的驸马,多半也是位高权重的人物,或者是出自这样的人家。

  但是如今呢,公主所受到的限制太多了,若是得宠的还好,不得宠的,除了内务府准备的嫁妆,还有每年的俸禄赏赐,经济上都未必能够宽裕到哪里去。毕竟,俸禄赏赐什么的,都是有定额的,而嫁妆,除非是那种压箱的银子,或者是可以持续产出的如皇庄店铺等,其他的东西,多半上头有内造的印记,就算是想要出手都不好出手。

  因为公主难以带给夫家太多的利益,很多时候无非是个象征意义,因此,公主的生活也就可想而知了,她们某种意义上也是底气不足,因此,一般情况下,只要不过成一对怨偶,那些公主与驸马的日子都能说是过得去了。

  而贾琛与荣乐公主的婚事,某种意义上,其实是老圣人拿着皇家的地位压人了,像贾琛这样的出身,这样的本事,什么人家的贵女娶不得呢?

  尤其,贾琛已经表现出了他的能耐,那么,皇家只有更加笼络他的道理,贾琛没有什么野心,那么,既然不能用别的方式拉拢,那就以情动人吧!荣乐公主若是能够与贾琛将来夫妻同心,和乐美满,那么,对于皇家来说,简直是再好不过,贾琛变成了半个自家人,那么,用起来也放心,也不用担心贾琛藏一手了。

  而对于贾赦他们家来说,他们对于未来媳妇的家世更没什么要求,只要小夫妻将来相处得好,夫妻恩爱,那比什么都强,他们自个日子过得不坏,对于儿女,也只是希望他们幸福就好。因此,贾琛如今看起来跟荣乐公主处得不错,互相之间有来有往,虽说几乎不能见面,但是互相传递一些小东西什么的,也颇得了一些恋爱的乐趣。若是能够在这样的事情中,他们可以增加对对方的了解,加深感情,日后成婚之后,也能说到一块儿。

  因此,贾琛与荣乐公主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起来,两人也不光是互相赠送一些小东西,有的时候,哪怕是弄张信笺,上头写个只言片语,对方一看,也是心中甜蜜。

  这两人光明正大地秀恩爱,跑腿的徒明昳差点没把两条腿都跑细了,不过,他也跟着得了一些好处,老圣人很是夸赞了他有孝悌之心,又赏赐了他不少东西,连同他的生母都得了赏赐。而圣人那边,原本就拿徒明昳当做自个对于弟弟的标杆,因此,对徒明昳也很是慷慨大方,徒明昳因此却是甘之如饴。

  何况,徒明昳在这样的情况下,倒是真的跟贾琛这个姐夫培养出了一些感情出来,徒明昳也知道,自个将来就算是封了亲王,也别指望在朝堂上有什么作为了,朝堂上适合皇亲做的官也就那么多,自个哥哥自己还得拿来锻炼自家那些小侄子呢,对他再好,也轮不到他。

  徒明昳是个现实的人,将来做个王爷,没什么正经的权势,不过,想要过好日子,还是得有钱才是。安乐侯爷就是个标准的财神爷,贾琛也颇有这方面的潜质,等到自个开府之后,想要多置办一些产业什么的,还得贾琛这边帮点忙。因此,徒明昳半点也不在乎自个其他那些兄弟酸溜溜地说什么自甘下贱,一个皇子,居然给一个公主还有臣子跑腿。他只当他们是嫉妒,荣乐公主也就算了,安乐侯爷,你就算是想要上赶着给他帮忙,还要看他到底愿不愿意用你呢!

  何况,一方面,贾琛是他的姐夫,也不算是什么外人啊,另一方面,贾琛勉强也算是他们的小先生呢,尊敬师长,别人一说也只有说他尊师重道的道理。

  贾琛也没光顾着跟荣乐公主鱼雁传书,谈情说爱,他正事也没耽误。贾琛其实自个不知道,他在贾赦的教导下,论起知识的广博还是见识的深远,已经是远胜过常人了。

  贾赦终究是出自那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一个中学生,跑到这个时代来,将自个知道的那些公理定理什么的拿出来,都能称得上是一代大家了,这就是时代的局限性。

  贾赦从小给贾琛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贾琛自个也不是什么笨人,他对这方面非常感兴趣,差不多将贾赦在数理化上还记得的东西都掏空了,后来,贾赦能跟他说的,无非就是一些见闻罢了。

  宫学里头这些皇子宗室,一个个跟贾琛比起来,那真是零基础,贾琛之前跑到这边来,也请教了贾赦应该怎么做,贾赦才不觉得这些天生血脉里面就流淌着权势还有野心的皇子宗室会有几个沉下心来做学问呢,因此,只是叫贾琛拿着那些趣味实验什么的,演示给他们看看也就行了,他们若是想要知道其中的道理,自然会去问,若是只是觉得好玩,那么也没什么好说的。贾琛那就是做个科学思想的启蒙者,而不是真的要传道授业,将这些人一个个都教成什么科学家和学者。

  贾琛跑到宫学里头,很快也发现,宫学里大多数人都是看重外头的表象,觉得好玩而已,却对此没什么深究,对于他说的那些道理兴趣并不大,毕竟,贾琛年纪也不会教人信服,何况,皇家这些人,对于学问什么的,那真是兴趣不大,能当上皇帝的,需要学的是治国用人之道,当不上皇帝的,只要不想造反,将来妥妥的也有一辈子的富贵生活,他们需要那些新鲜的可以取乐自己的东西,但是做惯了劳心者的他们,却不会去做那个劳力者。

  喜欢诗词歌赋,自个不用成天去琢磨什么平仄韵律,随便一句话,自有一大堆不得志的文人跑上门来,为他们吟诗作赋,喜欢什么戏曲的,也不用自个去写什么戏本子,跑到台上去客串一场,自家养上两个戏班子,也花不了几个钱。喜欢什么新鲜的玩意,下面自然有人抢着孝敬,至于是哪个工匠做出来的,他们多半对此并不感兴趣。

  因此,老实说,在宫学里头,贾琛除了能够跟荣乐公主之间隔着一个徒明昳谈谈恋爱之外,对于下面那些所谓的学生,多半都觉得比较厌烦,他觉得自个就是大街上玩什么胸口碎大石之类把戏的人,下面那些人,甚至包括宫学里那些先生,都是看个热闹,甚至都没人会问问,这玩意还有其他什么用处,别的,那就没有了,这让贾琛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

  回去之后,贾琛就跟贾赦抱怨起来,他觉得自个就是个猴子,对上下头那些人,只觉得是对牛弹琴,如徒明昳这样的,还会关心一下这些东西有什么用,能不能拿来挣钱,其他人,对这些只觉得好玩而已,就是看个新鲜。

  贾赦也是失笑,不过他还是很不负责任地说道:“没事,你继续去,起码,你在宫里还有机会见见你未来的小媳妇不是!”

  见贾琛脸红了,贾赦笑嘻嘻地说道:“你啊,回头就跟圣人说,老是光顾着给宫学里头那些人上课,你自个的事情都耽误下来了,问圣人要些东西,找些工匠什么的,以后你想琢磨什么东西,干脆直接就在宫里这个地方实验,圣人那边肯定是会答应的!”

  贾琛顿时恍然大悟,回头圣人那边就将宫学边上的一个偏殿拨给了贾琛,又将贾琛要求的东西都备齐了,除了去上课,贾琛在那个偏殿只要不将那偏殿给掀翻了,那就都没问题。

  贾琛这边的事情算是勉强走上了正轨,贾赦也在家里按照自个的节奏过着悠闲自在的日子,而另一边,林如海,总算是从江南盐税的泥潭里头脱身了。

  林如海这几年简直是老了足有十岁,他这会儿也就是不惑之年,但是头上已经有了白发,没办法,江南那边的事情实在是太难办了。

  甄家原本把持盐政的时候,一方面截留盐税,拿出来的理由是,他们当初几次接驾,家里留下了一大堆的亏空。那会儿老圣人当权,也觉得亏待了甄家,毕竟每次接驾,欠下的银子不是假的,三四次下来,足有两三百万两银子的亏空。

  老圣人那时候也没多想,毕竟,甄家按照行宫的规模建园子接待圣人,这里头就得花上不少银子,后续还得维护什么的,因此,甄家截留盐税还钱什么的,老圣人也是睁只眼闭只眼认了。

  真要说起来,江南的盐税,一年怎么着都有一百多万两左右了,这还是开国那会儿的数字,往后人口繁衍,吃盐的只有更多,但是从甄家把持盐政开始,一年的盐税里头,交上去的盐税居然只有区区二十万两左右,这样的话,两三年甄家也该把亏空还清了。

  结果甄家把持盐政六年时间,亏空愣是只还了不到十万,多余的那些钱,也不知道跑什么地方去了。

  老圣人也不是傻瓜,不过是碍于奉圣夫人和甄贵妃的面子,不过却是直接将甄家调离了盐政之位。

  但是,接下来的时间里头,叫甄家祸害过的盐政就再也没好起来过。甄家早就跟那些盐商达成了默契,官盐的价格被抬得老高,他们趁机贩卖私盐,哪怕私盐卖得比之前官盐还贵,但是人总不能不吃盐啊,一来二去,这里头自然就有很大的赚头了。

  在林如海之前,江南的盐税一直有问题,几个巡盐御史,要么是跟甄家同流合污,他们家里可没出过圣人的乳母,也没有圣人爱重非常的宠妃。圣人发现盐税有问题,立马就将人给处置了,拔出萝卜带出泥,连同与之相关的官员也栽了好些个,还有几个大盐商直接被满门抄斩。

  也有的巡盐御史知道圣人的态度,想要彻查的,结果一个个死得很有创意。比如说林如海之前那位巡盐御史,他本来就是跑过来找甄家麻烦的,发现问题之后,如获至宝,这边想要掀盖子,结果回头这家伙就横死了,而且死得很不体面,居然是在自家小妾肚皮上马上风了。

  也有想要和稀泥的,结果两边不讨好,最后丢官去职都是好的,倒霉的干脆被当成了替罪羊,反正也没人替他说话。

  林如海是甄家之后,做的最长的巡盐御史。他到了之后,简直是焦头烂额,为了理顺那些烂账,都差点没把自个头发给愁白了,另外还有明刀暗箭层出不穷,亏得那些人对林如海还有些顾忌,毕竟,林如海在朝堂上颇有些根基,他那些同年都混得不错,林如海他老爹虽说过世得早,留下来的人脉后来也被林如海重新联系上了。

  加上林如海是贾家的女婿,荣府也就算了,甄家如今也不把荣府放在心上,要不然当初也不至于明明答应了史氏元春的事情,最后黄了也没给荣府一个交代。但是,甄家顾忌的是贾敬还有贾赦,他们可是查过了,林如海跟正经的舅兄贾政反而关系不怎么样,倒是跟贾敬贾赦两人关系不错,常有书信往来不说,年年的节礼也是一次不落。

  因此,这样的林如海,他们自然也不能用对付以前那些人的手段来对付他,一开始的时候,甄家那边还有些拉拢之心,毕竟,林如海后头的势力却是比较雄厚,若是能拉拢了林如海,进而再跟其他人拉上关系,大业何愁不成呢?

  问题是,林如海也不是什么蠢货,甄家做的那些事情,分明就是寿星老吃砒霜,那是活腻味了。

  当年几个皇子,手上还掌着兵权呢,最终也只能是惨淡收场,如今甄家呢,除了有钱,扶持了不少官员之外,有什么,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何况,很多人之所以跟甄家同流合污,无非就是有利可图,若是看得不好,第一个卖了甄家的也就是他们。

  林如海那是真的不看好甄家和他们所支持的徒明昊,徒明昊毕竟吃了年纪的亏,何况,母族这般强势,老圣人若真是想让徒明昊做皇帝,头一件事就是先把甄家给处置了,毕竟,有这样的母族,徒明昊做了皇帝之后,朝廷是姓徒还是姓甄啊!

  本朝对于外戚一向限制得紧,甄家想要以势压人,那完全是走错了路。

  林如海因此,无非就是跟甄家虚与委蛇,甄家那边渐渐的,也就没了耐心。如今甄应嘉入了内阁,甄家那边声势大振,甄应嘉在朝中需要招揽人心,为徒明昊鼓舞呐喊,那是流水的银子往外花。

  光靠着勾结盐商,贩卖私盐什么的,赚到的钱已经不够甄家花用了。毕竟,除了甄应嘉还有徒明昊那边要花钱之外,甄家上上下下,光是大大小小的主子,就有上百口人,伺候他们的奴仆,还有各个产业的管事,哪个不要花钱。甄家那些豪奴,一个个在外头,都跟财主一般,这里头的钱财,自然不是他们自个赚的,无非就是从主子那边用各种手段捞钱。甄家上上下下的人,一个个又过得极为奢靡,甄家出了个甄贵妃,如今还想着培养几个女孩子,给徒明昊做侧妃,日后大业得成,直接做皇后呢!这样的女孩子,什么教养,什么气度,说白了,都是金玉堆出来的。

  林如海一方面把持着盐税,另一方面,又盯紧了私盐的事情,几个涉及到私盐一事的盐商都叫林如海抓住了把柄,最后不得不破财消灾,在林如海的软硬兼施下,不得不站在了林如海这边,跟甄家那一边的盐商打对台。

  这实在是太影响甄家的收入了,因此,甄家人觉得,不能再让林如海这样下去了。因此,林如海最近一两年,那叫一个险象环生。甄家做事向来不讲规矩,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不说暗地里的勾当,林如海光当街遇刺,就遇到过两次。

  贾敏跟着林如海在扬州任上,也是被殃及,贾敏当初跟着林如海下扬州的时候,路上就查出有了身孕,来年二月花朝节里头就生下了一个女儿,乳名唤作黛玉。

  贾敏这些年,身体可没什么问题,因此,林黛玉之后,贾敏又怀了一胎,结果因为甄家那边出手,林家有下人被甄家收买胁迫,在补汤里头下了毒,他们夫妻两个身边有贾赦给的解毒丸,及时吃了,倒是没大碍,贾敏肚子里的孩子却是没保住,直接流了下来,那时候贾敏怀胎已经六个月,流下来的孩子已经能依稀看清楚是个成形的男胎。

  贾敏因此身体受损,林如海也是心头大恨,林家数代单传,如今虽说已经有一子林瑾,但是林家不嫌儿子多啊,结果好好的一个小儿子,就叫甄家给祸害了。

  有了杀子之仇,林如海算是跟甄家不死不休了,只是,林如海在扬州终究是势单力孤,不比甄家实力雄厚,因此,林如海只是暗中收集甄家的罪证,以待将来。

  林如海之前给贾赦贾敬写信求助,贾敬那边直接建议林如海将贾敏他们母子三人先送到京城,贾赦这边直接釜底抽薪,献上了成熟的开垦盐田晒盐之法。

  晒盐之法送上去之后,贾赦还跟圣人说了盐政的一些事情。如今盐政之所以难办,因为能够有资格参与其中的盐商也就那么几人,他们之间有了默契之后,自然可以抬高盐价,压迫灶户,控制产量,把持市场。

  因此,按照贾赦的意思,如今反正能晒盐的地方多了,产量大增,那么就该降低门槛,让那些小商人也能参与到食盐的买卖里头来,而且,想要做这个食盐买卖的商人,进货的时候,就要签一张契约,保证零售价不会超过某个限度,以后,市面上若是发现售价过高的盐,那就直接打为私盐,按照贩卖私盐论处。

  至于那些因为采用了晒盐的法子,而失去了生计的灶户,也很简单。盐田晒出来的盐那是粗盐,里面不知道混了多少杂质,吃起来口感不好,还有轻微的毒性,这些灶户就可以重操旧业,采用蒸馏过滤的手段,将那些粗盐提纯成精盐。

  这些精盐的价格,自然不能如同粗盐一般卖,反正这玩意普通老百姓暂时是吃不起的,那么,这些精盐直接交给皇商或者是干脆由内务府主持出售,也可以玩出各种花样出来,吃的精盐,刷牙用的青盐,还有就是沐浴也可以专门调制浴盐,再搞点什么竹盐之类的,哪一样都是细水长流的好买卖。

  当然,这么一来,盐政衙门的地位自然是大为降低了,不过,风险也很小了,贾赦将方子还有自个的建议说出去,反正也不是正经的朝堂奏对,而是当做自家儿子迎娶公主的聘礼,也不指望什么赏赐,这个麻烦自然也塞到了圣人那里,圣人那边自然迅速反应过来。

  甄家那边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围在他们身边,不就是因为他们有钱吗,他们为什么有钱,因为他们勾结盐商,贩卖私盐,但是,若是以后盐价降低到比私盐还便宜呢?

  ☆、第90章

  天津那边如今却是变成了一个全新的经济中心了,那边不光搞了个天津织造,每年卖出去的那些羊毛的布料还有其他的相关产品,一直就是供不应求,便是南方不怎么冷的地方,寻常人家也愿意买几斤毛线回去,织几件毛衣穿着,秋冬的时候穿在里面,外面都不用罩夹袄,穿一件单衣,也没多冷了。

  如今,天津那边又开了晒盐场,那边原本就是滩涂盐碱地,芦苇都长不起来,如今干脆开垦出来做了盐田,没多久,就晒出了不知道多少白花花的盐出来,简直把人都看傻了。

  圣人又下了诏令,晒盐场那边,十石起步,只要没有作奸犯科的前科,所有的商人都可以到这边批发带回去出售。

  当然了,朝廷还制定了一张建议零售价的表格,不同的地区,根据距离盐场的远近,制定零售价。以后,各地盐政的责任就是,若是发现当地的食盐价格超过了这个零售价,那么甭管你这到底是买的官盐还是怎么回事,统统算是私盐。

  这么一折腾之后,林如海算是彻底解脱了。

  而江南那边,那些盐商算是倒了大霉。这年头官盐的价格贵那是有道理的,毕竟,这年头采用的是煮盐法,给灶户发放铁锅,连柴炭都是有数的。

  铁锅煮盐自然会有锈蚀,一个铁锅用不了几次,问题是,煮一锅海水,才能煮出多少盐出来呢?如此一来,盐的价格不贵,那才叫天理难容,寻常百姓,一年哪敢吃多少盐,放一点意思意思,保证不会因为没有盐分的摄入出问题,也就算了。

  因为煮盐的成本问题,盐商再压迫灶户,但是,你不能让他们血本无归啊,因此,这种煮出来的盐,成本价就不低,如今这边通过晒盐之法,晒出来的盐,零售价也就比煮盐的成本价稍微高一点,而那些盐商,自个得弄个库房存放,还得有人手,因此,他们手里头盐越多,回头只有亏得越多的道理。

  这帮跟甄家勾结,这些年来,肆意哄抬官盐的价格,私底下私盐卖得极为猖獗的盐商这次算是倒了血霉,自个手中的什么盐引立马成了废纸,他们要是按照盐引上的数量,跑到煮盐的地方去弄盐,非得亏死不可,囤积的那些盐更是想出手都卖不掉。他们当初为了多赚一些,在出售的私盐里头掺沙子,恨不得一斤盐里头有一半都是沙子,但是因为官盐太贵,百姓还不得不捏着鼻子买下来,但是如今别说这种掺沙子的盐了,哪怕是那些没掺沙子的盐,人家也不买账了。

  这年头大家都是聚族而居,一个族里头,自然就有经商的人,在知道如今晒盐场那边盐卖得便宜,而且十石起步就能卖的时候,一些大族干脆就叫各家凑钱,直接让族人跑到晒盐场那边买盐回来,盐反正又不会变质,多出来的,哪怕是用来腌腊肉,做咸蛋呢,总是不会浪费的。

  因此,那些跟甄家沆瀣一气的盐商如今差不多是彻底破产了,一个个如丧考妣,跑到甄家那边寻个对策。

  甄家那边自个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呢,圣人开挖晒盐场的事情,根本就没通过内阁,等到晒盐场的盐都大批量生产出来了,才在朝堂上公布了这个消息。有碍于这年头的通讯方式也就是那样,无非就是快马加鞭,有点技术含量的,那就养什么信鸽,或者是鹰隼之类的鸟儿传信。问题是,这些鸟儿又不会瞬移,凭空能开出个空间门出来,也没有神行千里的技能,它们饿了得觅食,累了得休息,从京城飞到江南,也得有个好几天时间。

  几天过去,不等听到消息的人反应过来,朝廷改革盐政,以晒盐代替煮盐,盐价日后会有最高价的消息,已经通过朝廷的邸报传出去了。

  朝廷的邸报从来都是通过驿站,快马加鞭传送四方的,江南那边又一向文风颇盛,读书人很多,便是贩夫走卒,说不得也认识几个字,因此,得了消息之后,大家回去一说,一群人商量一番之后,顿时决定,哪怕自家这些时日暂时不吃盐呢,先等到朝廷那个平价盐出来再说。

  因此,哪怕那些盐商急急忙忙想要清仓止损,也没有人肯接手了,谁也不是傻瓜,这批盐算是彻底砸在手里了。甄家那边也没什么办法,就算是甄家自己,也是不乐意接手这些盐的,最后,大家也只能相对无言,哭丧不已了。

  倒是几个早早地投了林如海的几个盐商,之前就得了点含糊的消息,将手上的存盐大半都放了出去,甚至路子比较广的,还早早地取得了贩卖精盐的经营权。

  朝廷改革盐政,盐税直接就在批发的时候就直接收了。反正如今,小商人也可以卖盐了,如果只是数量有数的几家,还能够联合起来,大家把持价钱,但是,人一多,想要联合起来,那可就不容易了。

  何况,这年头的商人本来就有地域之分,就算是那些盐商,还要分是晋商还是徽商呢,互相之间多半还是竞争关系,天下人就这么多,你卖得多了,我就卖得少了。因此,到时候,大家肯定不会真的按照建议最高零售价来卖,因为别人只要比你低一两文钱,你这些盐都有可能砸自己手上,所以到最后,盐价根本不会高到哪里去。以后这种食盐买卖,无非就变成了薄利多销的事情。盐一便宜,自然百姓也舍得吃了,以前一两个月一大家子人吃一斤的,说不得如今半个月都得买一次,这样算是良性循环。

  甄家这会儿也顾不上林如海了,林如海如今算是功成身退,不过,跟甄家结的仇,他是记得清清楚楚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他手上攥着甄家不少罪状,回头递上去,半个朝堂都要震荡。

  不过,林如海也不是傻瓜,当初是没办法,才接了巡盐御史这个要命的差事,这几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过了下来,自个还遇到过几次危险,明明是不惑之年,却看着像是人过半百的样子,他还想要善终呢,他儿子还年轻,女儿更小,他得多活几年,撑到给儿女铺好路,他们都陈家立业了,他才能放心,因此,虽说手上攥着不少好东西,但是,林如海却是不乐意做那个出头的椽子的。

  将手上的工作都移交给了下一任巡盐御史,新来的这位脸上神情明显有些勉强。以前的巡盐御史虽说危险,但是位高权重,谁都得巴结你,但是如今,晒盐场被搬到了天津,以后多半也就是在北方一带了,毕竟,南方气温高,日头好的时候往往多雨,闽浙一带还常有台风,这样的气候环境,根本不适合晒盐,也就是说,以后盐政的中心会北移。

  如今扬州这边的巡盐御史的职责,无非就是折腾那些盐商,查看当地的盐价,至于官职的品阶,只剩下了七品,只负责盐政上头的事情,

  而林如海呢,这个巡盐御史却是四品,他这些年在任上劳苦功高,在甄家的打压下,每年还能上交百万两甚至是更多的盐税,已经是了不得的能吏,在圣人那里是挂了号的,据说,等到林如海进京,还得再升上一级,这叫新来的这位如何不羡慕嫉妒恨,他真是没赶上好时候啊!

  林如海反而挺羡慕自个这位继任者的,虽说品级低了点,但是上头直接对圣人负责,地方上的官员对巡盐御史并没有太多的约束力,不是他直接的上司,而且因为需要掺和的事情少了,不用直接管着那些灶户什么的,只需要查查私盐,监督盐商不法就行了,安全又省心。

  林如海将衙门的事务交割了之后,整个人身上如同放下了一块大石一般,然后就轻车简从,顺着运河往京中去了,林家的下人却是还得将东西收拾一下,然后押送着需要运送进京的家私物事进京。

  上头已经有了暗示,林如海以后就留在京城了。之前贾敏就带着一双儿女进了京,住进了林家老宅里头,林如海如今过去,正好一家子团聚。

  贾敏进京最开始无非是避祸,荣府那边不知道犯了什么神经,以为林如海这次算是彻底栽了,贾敏他们母子三人日后孤儿寡母的,自然是任由他们拿捏。小王氏之前因为元春的事情,跟史氏还有贾政死磕,结果惹恼了两人,贾政想要休妻,又没有得到族里的支持,回头竟是抬了两个姨娘出来,专门跟小王氏打对台,而史氏那边,也是对小王氏极为不满,成天指桑骂槐,折腾着小王氏过去服侍,小王氏很想甩手不干,但是问题是,贾珠跟元春的婚事,都绕不开史氏还有贾政,只得捏着鼻子认了。

  贾敏带着儿女回京,自然得去娘家看看,另外,贾敏也知道家中跟甄家颇有联系,想要打探一下消息,好歹让娘家出点力气,好缓解一下丈夫的压力。结果呢,史氏看到贾敏他们母子三人,先是抱头痛哭,然后便摆出了一副慈爱的面孔,问了一下他们的情况之后,就开始旁敲侧击林家的家产问题。

  贾敏何等之人,她进京之后,就找人打探了一下荣府最近的情况,又叫自个陪嫁的陪房到荣府跟亲戚叙了叙旧,荣府的事情也就差不多知道了,心中不由心寒起来。

  荣府这些年来,没个人顶立门户,就算有个爵位,在京城已经沦落成了三流的人家。这年头,没有足够的权势,很多事情都办不了,若是放在金陵,荣府还算是有些脸面的话,拿到京城,只怕一些小民都未必肯卖荣府的面子。

  史氏一味奢侈,贾政根本就是个不通俗务,只知道花钱的,小王氏本来手段也有限,每年的进项就这么多,偏偏一个花得比一个厉害,小王氏就算手里抱着摇钱树,也不够一家子花销的。

  荣府早就是在寅吃卯粮,史氏嘴上不说,其实心里头却是明白,史氏自个手上的私房却不像是原本那般多,当初贾代善发现史氏的事情之后,将史氏的得力陪房杀的杀,卖的卖,史氏私房里头多出来的产业也叫贾代善发现了,直接了当地处置了,除了史氏嫁妆单子上头有的,别的全部给归到了公中。史氏为了钱财卖了祭田,贾代善也干脆,直接拿着史氏的产业给补上了。

  史氏手上还有一些是原本老国公夫人说好了要给贾赦的东西,后来分家的时候,贾代善直接给了贾赦,公中的产业,贾赦除了要留给家主继承的祖产,又分走了一半。后来贾敏出嫁,贾代善准备的嫁妆也非常丰厚,将公中一些产业也划到了贾敏名下。贾代善倒是目光长远,贾政不像是个会经营的人,小王氏守成也就算了,其他的想也别想。贾敏嫁妆丰厚,日后娘家有什么,贾敏也不能袖手旁观。

  后来史氏一直被养病,软禁在后院,没法插手家事,一直等到贾代善死了,贾政一家子回南边守孝,史氏才重新开始管家。

  只是,那时候,史氏即便想要损公肥私,也得有足够的东西给她才行。贾政回南边的时候,直接从公中账上提走了一大笔钱,小王氏管家的时候,也将一些东西归入了自个的私库里头,史氏也不能太过明目张胆,虽说如同之前一样,将自个只剩下原本嫁妆的私库很是丰盈了一把,但是,终究比不上贾代善还在的时候了。

  后来为了元春的事情,史氏跟甄家联系,也很是从自己私库中拿出了几样好东西出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9页  当前第3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3/3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红楼之富贵闲人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