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红楼之富贵闲人_分节阅读_第36节
小说作者:微云烟波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52 KB   上传时间:2015-12-03 14:06:17

  甄应嘉这边才递上了请求丁忧的折子呢,第二天上朝等着圣人答复的时候,又是一片弹劾甄家的声音,这次紧扣了一个主题——不孝。甄应嘉站在大殿里头,脸色青黑,差点就摇摇欲坠,他偷偷抬头看着上头圣人的脸色,依旧一如既往,但是在甄应嘉看来,这样的高深莫测中,却蕴含了引而不发的杀机。

  徒明昊也在朝堂上,这会儿出列争辩,只说是市井流言,不足为信,如何能以这等流言攻讦大臣云云。下面的人谁在乎一个在朝堂上压根没什么真正意义上影响力的亲王啊,何况,端谁的碗,服谁的管,如今上头是圣人,你跟别的王爷在朝堂上就勾勾搭搭,圣人不会怪罪兄弟,但是却不会在乎责罚一个臣子。而且,那些御史都是什么人,一个个嘴皮子比谁都利索,舌头都能杀人的那种,这会儿直接来了一句,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若是奉圣夫人真的是到了年纪,寿终正寝,自然也就没有所谓的流言了,既然流言纷纷,那么,里头肯定有蹊跷之处。甄家如今这般兴盛,本质上就是因为奉圣夫人而来,结果,家里头辈分最高的老太太,到头来,竟是被儿女给气死了,可见甄家有人忤逆不孝,这是不赦之罪,应当详查。

  圣人对此也是颔首称是,圣人跟着老圣人下过江南,老圣人直接对别人这般说奉圣夫人:“这是吾家老人!”即便是太子,也得以晚辈之礼见过奉圣夫人。这样的人死了,哪怕圣人心里觉得死得好,面上自然得做出一个惋惜的态度来,这会儿直接就叫人严查奉圣夫人之死,然后和颜悦色地表达了对甄应嘉请求丁忧的赞同,意思就是,你老娘死了,你干脆点,就脱了这身官服,老老实实给朕回乡操持奉圣夫人的丧事吧!

  甄应嘉心中不详的预感越来越盛,只觉得四周都埋伏着森然的怪兽,似乎随时都会冒出来,将他连皮带骨吃个干净,不过到头来,还得神色凄楚地叩谢皇恩。

  下朝之后,徒明昊看着甄应嘉那似乎一瞬间佝偻了许多的背影,想要说什么,最终跺了跺脚,什么也没说。

  徒明昊原本还觉得甄应嘉进京之后,能够给自己带来多少助力呢,结果闹出来的事情一件接一件,徒明昊跟在后面还收拾了不少烂摊子,想到之前自家母妃为了奉圣夫人之死垂泪不已,徒明昊对奉圣夫人却是没多少感情,他几乎没见过这位曾外祖母,可是,问题是,徒明昊不是傻瓜,奉圣夫人的存在非常关键,的确,奉圣夫人老糊涂了,神智都不怎么清楚,但是,只要他还在,老圣人对甄家就会存着一些香火情分。

  结果,奉圣夫人被甄家自己人给气死了,以老圣人的性格,不迁怒甄家,那才叫怪了!徒明昊心中已经有了预感,甄家这次完了!

  这让徒明昊愤怒不已,徒明昊当年饱受老圣人宠爱,老圣人对他,几乎是要星星不给月亮,诸多皇子中,除了太子,懂事之后,还被老圣人抱过的,唯有徒明昊一个。

  徒明昊曾经以为,那个位置理所当然是自己的,哪知道,老圣人身体还好,还能再做挺长一段时间皇帝了,却突兀地宣布退位。那时候徒明昊就有了预感,老圣人是不会选择自己了。毕竟有句话叫做国赖长君。他年纪毕竟还轻,对朝政几乎没有任何经验,若是老圣人选择的是自己,那么他无论如何会继续做几年的皇帝,将自己培养起来再说。

  只是,徒明昊自以为自己曾经那么接近过那个位置,因此,对此极为不甘心,又听了甄家那边的话,甚至贵太妃那边也有类似的想法,因此,这才一直在朝堂上努力表现,跟圣人对着干,还要到垂拱殿继续讨好老圣人,但是如今想想,老圣人似乎从来没有给过他确切的说法,也就是说,老圣人其实压根没有指望过他,如此一想,徒明昊简直是觉得沮丧非常起来。

  如今,奉圣夫人过世,甄家那些即便是如今还有官职的族人,就算不丁忧守孝,也得服大功小功,其他的事情,压根是没办法插手了。甄家如此,原本依附甄家的那些官员,跟着甄家,无非是想着升官发财,如今盐税上的事情,甄家是靠不上了,再沉寂个几年,哪儿都说不上话来,甄家对那些官员还有什么用!

  只怕圣人那边稍微做个暗示,那些跟着甄家的人就会争先恐后地将甄家给卖了。

  徒明昊心情糟糕,不过还是强打着精神去了贵太妃那里,贵太妃却不在,听伺候的宫人说,贵太妃去了垂拱殿。徒明昊想了想,也往垂拱殿而去。

  老圣人那边原本就想着,等到奉圣夫人百年之后,再处置了甄家,不能让奉圣夫人伤心。哪知道,才跟圣人说了这句话没多久,奉圣夫人就真的过世了。

  甄家那边,其实一直有通政司的人盯着,毕竟,甄家之前那些做法,叫老圣人也不放心,因此,老圣人却是知道了甄家那边发生的事情。同样也知道了奉圣夫人去世时发生的那些事,听说了之后简直是雷霆震怒!

  甄家那些人已经没出息到了那个地步,你就算是偷了老太太的东西拿出去典当,补贴家用什么的,你不会去库房吗,结果,自己还惦记上了,连老太太屋里的东西也不放过,虽说是老太太那边箱笼里面的,但是也是老太太屋子里头的。因为这等荒唐的缘由,加上老太太自个也糊涂了,最后竟是误以为是有宫人偷盗自个宫中的财物,因而发怒,结果一个跟头下去,将自个摔死了。

  老圣人一边感念着奉圣夫人都这么大年纪了,还惦记着从前那些事情,还一心护着自个这个殿下呢,同时,对于甄家人,简直是更加愤恨了。老圣人觉得自个对甄家仁至义尽,甚至已经到了是非不分的程度。江南盐税,那是多么重要的东西,为了甄家,老圣人也许出去了。结果甄家得了好处,却是拿自个当傻子,吞了盐税不说,还跟那些盐商勾搭,抬高盐价,大肆贩卖私盐,得来的钱财用来网罗党羽,为害一方。

  老圣人想想都很憋屈,前些年国库不丰,中原这么大,年年都有地方报旱灾洪涝什么的,还有的地方有什么山体滑坡,泥石流啊,北方冬天还有雪灾,国库没钱,老圣人还得从自个内库里头掏钱补贴国库。因此,那些年,宫中的生活也不算宽裕,老圣人自个也是喜好奢华舒适之人,那几年也只好在那里强调要简朴,不能奢侈无度。

  结果甄家日子过得比他这个皇帝还要强,要不然,弄了那么多钱,他们花到什么地方去了,以至于过日子都得拿了奉圣夫人的私房做文章了,这不是开玩笑吗?

  贵太妃那边跟老圣人是几十年的枕边人了,因此,她听说奉圣夫人过世之后,一方面暗恨娘家人竟是为了那点事情,害得祖母丧命,一方面却很快生出了忧虑之心来。

  老圣人退位之后,曾经跟她透露过口风,虽说说得语焉不详,只是说她有着贵太妃的位份,当今圣人也不是什么小心眼的人,等到自个百年之后,让她可以出宫,跟着徒明昊去王府过日子,以后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

  但是,贵太妃是什么人,很快发现了老圣人潜在的意思,老圣人的意思是,你已经有位份有儿子了,娘家那边却是不能依靠的,以后还得靠着圣人这边过日子,因此要安分一些。贵太妃心中郁闷,她跟圣人之间有什么情分可言,她进宫的时候,圣人都已经记事了,养在生母身边,跟她毫无交集,甚至,仪妃那时候无宠,偏偏她一入宫,几乎就是三千宠爱在一身,宫里哪个妃嫔不暗中恨她。指望着圣人心胸宽大,放他们母子一马,这也太不靠谱了。

  只是老圣人喜欢的就是她的顺从,她一向将老圣人当做天一般,从来不会违逆了半点他的意思,因此,虽说贵太妃心中还有些不甘,只是一直也没有在圣人面前明确地表现出来。但是问题是,如今甄家闹出了这样的事情,老圣人对甄家难免有迁怒之意。哪怕贵太妃也觉得甄家这事做得实在是太过分,但是那毕竟是自己的娘家,她真的是做不到袖手旁观。

  因此,在听说了确切的消息之后,贵太妃就做了一身素淡的装扮,跑到垂拱殿,意图打探老圣人的想法,最好能够在老圣人那里求个情,好歹将娘家人从这事里头摘出来。

  按照贵太妃的想法,他们母子两个以后也不肖想那个位置了,甄家日后也老老实实地在金陵,不再生事,让老圣人好歹容许甄家留在金陵做个富家翁也好。

  贵太妃这般想法倒是很好,问题是,她低估了老圣人对奉圣夫人的感情。老圣人对甄家,甚至是对她这个贵太妃的感情,很大一部分都源于奉圣夫人。

  老圣人生母冷淡,对他这个亲生儿子一向也是不冷不热。老圣人还是皇子的时候,他生母一开始位份并不高,那时候,她一般情况下,对老圣人几乎是不理不睬,老圣人那时候因为生母位卑,被其他兄弟欺负,她却从来不会维护自己,反而要拉着老圣人去赔罪,回来还得责骂一顿他。

  但是那时候奉圣夫人不同,奉圣夫人对他这个皇子却是体贴备至,他在外面受了委屈,奉圣夫人会竭尽全力安慰他,虽说她能做的也很有限,但是,老圣人却是真的只是在奉圣夫人那里得到了几乎从未有过的母爱。作为皇子,其实身边应该有四个乳母,为什么只有甄家这位老太君被封了奉圣夫人,为的就是她当年对老圣人全心全意,呵护非常,其他人跟她相比,都差了一大截,老圣人甚至曾经有些阴暗地想过,若是自家这位乳母没有其他儿女就好了,那样的话,他出宫开府之后,可以在自家王府里面奉养自个的乳母,然后让她一辈子为自己操心。

  甄应嘉他们那一辈人,老实说,在老圣人那里,完全就是一帮跟自个在乳母那里争宠的货色,老圣人固然看在乳母的份上,给了他们荣华富贵,不过就是因为奉圣夫人当年留在宫中照顾自己,对于其他的儿女却是忽视了而已。

  结果呢,甄家那边拿着老圣人的客气当做福气,一次比一次得寸进尺,真当老圣人对他们有多深厚的感情了。

  这会儿听得奉圣夫人的死是因为儿女不孝,老圣人只觉得,自家乳母当年就不该生那些孩子,要是当初乳母跟着自己,他一定不会让奉圣夫人因为子孙不肖,落到这个地步。因此,心中已经是打定了主意,等到乳母下葬之后,立马就将甄家给处置了,之前害死了乳母的,一个都不放过!

  结果这会儿贵太妃跑过来,拐弯抹角地为甄家人求情,老圣人差点没气炸了。老圣人宠爱贵太妃,一方面贵太妃无论是容貌还是性情,都很符合老圣人的心意,另一方面,贵太妃也是奉圣夫人抚养长大的,两人在一起,经常会说一些奉圣夫人的事情,也算是有着共同语言。在老圣人眼里,甄家那边,贵太妃最重视的应该跟自己一样,是奉圣夫人才对。哪知道,自家祖母叫一帮不肖的子孙给害死了,贵太妃居然跑过来求情。

  老圣人浑然没想到,贵太妃求情的对象是她自个的生父生母还有兄弟子侄,但是,这还是叫老圣人气恼无比,因此,徒明昊来的时候,还没来得及叫人通报,在大殿外头,就听见了老圣人中气十足的指责,说贵太妃这么多年,半点不顾及当年她祖母的抚养之恩,老圣人甚至说了几句极为刻薄的话,什么若论姿色,宫中比她这个贵太妃强的,起码也有两掌之数,若论性情柔顺,宫中也不是没有比她更好的。他这么多年宠爱贵太妃,很大程度上,还是看在老太太的份上,到了如今,她竟是忘了自家祖母的恩德,给一帮白眼狼求情来了。

  贵太妃听着老圣人这般刻薄的话,哭得梨花带雨,在那边辩解,自家祖母是甄家的老祖宗,她就算是九泉之下,也是想要看到甄家好的!

  结果,老圣人这会儿竟是发了孩子脾气,有些耍赖地叫道:“胡说,乳母到最后惦记的还是朕,她从来只要朕高兴,她就高兴了!”

  徒明昊在外面听得瞠目结舌,贵太妃也有些傻眼,老圣人这般形状,跟老小孩有什么区别,就像是小孩子在自个兄弟那里争辩,自家母亲最爱的是自己,不是他一样!

  贵太妃最终也是无可奈何了,她柔顺了大半辈子,之前鼓起的勇气,这会儿也差不多用光了,最后只好有些伤怀地跟老圣人告了辞,出了垂拱殿,然后就看到徒明昊站在外头,看着儿子脸上的震惊之色,贵太妃脸上也露出了苦笑之色来。

  垂拱殿那边的话传到了大明宫那边,圣人听着差点没笑岔了气,谁知道一向在自个面前总是一副高深莫测,从容自若的自家老爹,居然还有这般模样,圣人得了老圣人那边的准话,也是心中笃定了起来。

  接下来的事情,那就顺理成章了。

  甄家那边,甄应嘉快马加鞭回去,他本来也是一把老骨头了,到了金陵差点没送掉了半条命,回去之后主持了奉圣夫人的丧礼,请了九九八十一的高僧和有道的道士,给奉圣夫人做了足足七七四十九天的水陆道场,圣人和老圣人那边还传旨给了徒明昊,叫徒明昊去给奉圣夫人传旨追封,然后顺便致祭。

  徒明昊到的时候,奉圣夫人差不多也要下葬了,徒明昊等了两日,却看到了另外一个京中过来的官员,却是刑部的侍郎,那位等着甄家吹吹打打,一路上不知道多少人路祭,等着奉圣夫人下葬,甄家族人回府之后,这才冒了出来,直接就在还没有拆掉的灵堂那边宣旨,诉说甄家诸多大罪,抄没甄家,男丁女眷,尽数押往京城问罪。

  ☆、第95章

  甄家彻底完蛋了,贾赦与林如海两人坐在酒楼上,看着楼下被一路押送到京城的甄家人,林如海眼中闪过了一丝快意。

  甄家人这会儿再也看不出原本的模样来了,在林如海的记忆里头,甄家哪怕是个家奴,一个个都是一副鼻孔朝天的傲气模样,但是,这会儿,一群人一个个垂头丧气,一副心灰意冷的模样。

  甄家人刚刚没拿下的时候,一群人还有哭天喊地,有的在那里喊冤,有的在那里喊什么娘娘,王爷的,但是,从金陵到京城,一个多月的时间,他们就算是喊也喊不动了。

  因为甄家牵扯到的事情太大了,自然不可能留在金陵问审,因此,甄家被拿下之后,直接装了几条船,一路往京城而来。甄家人口众多,牵扯到案子里头的人实在是不少,即便是甄家那些普通的族人,也多有不法之事。

  之前刑部侍郎跑到甄家那边,直接宣布甄家的诸般罪状,拿下甄家之后,留在金陵查抄甄家的过程中,天天有苦主上门状告甄家,这个说甄家包揽诉讼,那个说甄家放印子钱,逼得他们家破人亡,有的说,甄家的豪奴抢走了他们家的女儿,说是让自家女儿给主子做妾,但是没几日,自家女儿就死了,也有的说,自家原本有着二十亩的良田,甄家却拿了十两银子,就强买了自家的地,自家老父不从,直接就被那些豪奴一通暴打,结果当天晚上就去了……

  总之,甄家各种各样的罪状,几乎算得上是罄竹难书了,很多其实是甄家的奴仆打着甄家的名义做的,但是论起来,罪名还是得归到甄家头上。

  还有的就是纯属诬告了,有些当地的地痞流氓,纯粹是想要来祸害一把甄家,然后随便捏造了几件事情出来,或者是干脆张冠李戴一番,在那里喊冤。

  主持的官员也来不及甄别,何况甄家显然是彻底完了,墙倒众人推,大家都巴不得甄家一蹶不起,跟甄家有勾连的那些官员一个个都倒了,然后,自家的那些乡党,同窗,学生,子侄,才能有一个不错的前途。

  因此,到了最后,除了原本一些甄家主支的族人,便是甄家许多旁支,哪怕是甄家祖宅那边一些关系都已经远了不少的族人,不管是他们的确是做了什么犯法的事情,还是纯粹是被人诬告,只要有人来上告,有了苦主,立马就命人拿下。

  至于甄家的那些家奴更是如此,他们就算是没犯什么事,回头也是要发卖出去,给户部增加点收入,给过手的人添一点油水的。

  一些不打紧的普通的奴婢,跟主子做出来的勾当并没有什么牵连,为了省事,直接就在金陵当地发卖了。但是,那些甄家那些主子的心腹陪房,在外头的管事什么的,一个个都被拿下,毕竟他们嘴里还是能挖出不少东西出来的。

  除此之外,这些豪奴家中竟是有钱得很,有的人竟是私底下冒了良民的身份,住了大宅,置办了不知道多少田地,在自家也是自称老爷太太,呼奴使婢,一个个比一些不得宠的主子过得还要滋润。

  这些豪奴自然再也别想威风起来了,奴才本来就是没有私产的,何况,从他们的家产里面查抄出来的东西,赫然还有些御赐之物,肯定也是从主家那里偷出来的。虽说过手的官员胥吏都很是赚了一笔,但是这些东西却是不能昧下的,甚至,这些同样是甄家的罪名,遗失御赐之物,若是上头不管,那是没什么,但要是追究起来,那就是大不敬的罪过。

  因此,主持此事的官员在金陵耽误了小半个月,金陵那边的大牢都快塞不下甄家的人了,不得已将女眷另外关押,上京的时候,光是人犯就装了好几条船。

  当然,虽说坐船不用自个走了,但是,这日子可舒服不到哪里去,以往坐船,虽说那些女眷也是待在船舱里不出来,但是,住的船舱却是极为舒适华丽,如同一个精致的小宅子一般,就这样,还嫌弃逼仄不适呢!如今呢,却是一大堆人挤在船舱里头,而且还是那种装货的底舱,里面压根不通风,而且黑暗无比,看守她们的人,也没有怜香惜玉的心思,毕竟是女眷,看守她们的也是一些女性的狱吏,这种职业虽然不多,但是还有存在的,为了看守她们,可是直接将金陵附近的府县女性狱吏都调出来了。

  这些人也就是出身那等胥吏之家,因为各种愿意,做了狱吏,在这种地方,这些人能有多少心理正常的。她们原本对于那些贵人们来说,简直是看到了就嫌腌臜粗鲁,都不如自家三等的粗使婆子体面,但是,如今,这些狱吏却掌握了她们的一部分命运。她们做事极为粗鲁,而且没有任何耐心,对于她们这些原本的太太小姐,嘲讽不已,脾气上来了,还直接在她们身上下点暗手。

  因此,被关押在船舱中的这段时间,这些原本娇生惯养,吃金咽玉,喝杯茶水都要嫌弃茶叶水质的太太小姐们,一下子都萎靡了下来,一个个简直如同吓坏了的鹌鹑一般。

  这会儿街面上,甄家那些主犯们披枷带锁,在差役的驱使下,跌跌撞撞地往前走,而那些从犯和年轻的一些男丁女眷们,却是被用绳子捆了手,串成长长的一串,一个个蓬头垢面,踉跄着往前走,若是一个不小心摔倒了,说不得就能带倒一片,叫那些看守他们的差役狱吏看了,一个个凶神恶煞地挥着鞭子,呵斥不已,有的甚至直接上前一脚踹上去,骂骂咧咧不止。

  贾赦瞧着下面那些有几个看起来甚至还不满十岁的孩童,不由摇了摇头,叹道:“何必这般,这些孩童又有什么过错呢?”

  林如海却是冷笑一声:“舅兄此言差矣,他们生在甄家,享受着锦衣玉食,他们享受的那些,就是百姓的血肉,他们无知是真,可绝不无辜!”想到这里,林如海清俊的脸上竟然露出了一丝狠意,他咬牙说道:“他们若是无辜,我那孩儿,尚未落地就没了,岂不是更加无辜!”

  贾赦听着不由黯然,他轻叹了一声:“如海节哀,是我失言了!”林如海若是子孙满堂,那一个胎死腹中的孩子,绝不会叫他这般惦记,问题是,林家已经五代单传,原本到了他这一代,因为娶了一个将门出身,身体很好的贾敏,还有个擅长医术的舅兄,他应该会有几个儿女的,结果,结果,自个那已经成型了的小儿子,竟是直接没了,这叫林如海如何甘心,如何不对甄家恨之入骨。

  别以为读书人光风霁月,如何心胸宽广,实际上,那些能够心胸宽广的,有的是因为没有触犯他们的底线,有的却是慷他人之慨,反正对他们也没什么损失。如果甄家只是对林如海自个下手也就算了,但是,所谓祸不及妻儿,哪怕面子上也该做到,结果,那些人直接就想要将林家一网打尽啊,这简直比扒了林如海的祖坟还严重。祖坟扒了还能重修,断子绝孙了,林如海都这般年纪了,想生也生不出来了啊1

  既然甄家坏了这个规矩,一向在外头表现得疏朗开阔的林如海也难免小心眼起来,自家那个儿子,若是生下来了,如今也是粉雕玉琢的一小团了,别提会有多可爱,说不得会像自家长子那样,体贴懂事,或许会跟自家女儿黛玉一样,聪明玲珑,但是,他还没来得及看看这个世界,就没了。林如海看到甄家那么一大串的孩子,心里就发堵。

  贾赦看林如海这般,心中也是叹息,他给林如海倒了一杯茶,轻声道:“往者不可谏,你以后日子还长着呢,怎么能将自个的将来给浪费在甄家那样的人身上!你家林瑾,还有黛玉,都是一等一的好孩子,如今甄家倒了,虽说未必会祸及九族,但是他们一家子却是彻底栽进去了,你这心思也该放下去了!”

  林如海进京之后,贾赦看到他就是大吃一惊,才几年没见啊,林如海原本比贾赦还年轻好几岁呢,结果如今看起来,简直比贾赦还大几岁了,可见林如海如今的形态。虽说他底子好,哪怕脸上有皱纹了,头上有白发了,看着还是颇有清俊,甚至多了一些阅尽世事的沧桑感,但是,底子却是被伤得不轻。

  贾赦给林如海把了脉,林如海一方面这些年劳心劳力,有的时候甚至是夜不能寐,另一方面,也是郁结于心,本身林家人就多半有些先天不足的症状,如今林如海更加严重了,他身子亏损得厉害,偏偏心中还有事情,一直放不下,因此,即便是想要滋补,对他来说,用处也不大。贾赦可不希望林如海丢下贾敏他们母子三人就这么去了,到时候,林瑾又要重复当年林如海的苦逼生活。

  林如海脸上露出了一个笑容:“舅兄说得是,甄家如今算是报应到了,小弟如今这心也算是放下了,日后自然不会为了这些不相干的人烦心!”

  贾赦点了点头:“你明白就好,说起来,你过两天就要走马上任了,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林如海洒然一笑:“我能有什么打算,圣上隆恩,擢拔我做了左都御史,那么,自然是尽我的本分罢了!”

  林如海将本分两个字音咬的很重,贾赦顿时会意,脸上露出了一个笑容,然后转移了话题,笑吟吟地问道:“听说如海你进京这么长时间了,就去过一次荣府?”

  林如海自然不觉得贾赦这是在兴师问罪,贾赦一向巴不得看荣府的笑话,这会儿也是说道:“嗯,毕竟是敏儿的母亲,不去看看也不好!不过瞧岳母身体康健,中气十足,神思也颇为敏捷,那我这个做女婿的自然是放心了!只不过岳母觉得我这个女婿碍眼,我少到她那边晃悠,也是我的孝顺之意啊!”

  林如海说得轻描淡写,不过贾赦却听出了其中的讥讽之意,他嘿嘿一笑,压低了声音,说道:“行啦,如海,马上咱们可就能看到他们的笑话了!”

  林如海心思一转,立马明白了贾赦的意思,他也是压低了声音,凑过去说到:“舅兄的意思是,咱们那位侄儿的婚事?”

  贾赦点了点头,然后说道:“虽说我觉得贾存周挺碍眼,但是老实说,贾珠那真是个好孩子,只是可惜了!”

  林如海对贾珠却是没什么印象,毕竟,贾敏出嫁之后,跟娘家往来简直就像是变成了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一样,一向不咸不淡!贾政跑到金陵去守孝,闹出来的那一档子事,叫贾敏也跟着蒙羞,因此,对贾政他们一家子都没了什么好感。即便每年送年礼节礼的下人说几句府上的事情,说到贾珠会读书什么的,贾敏跟林如海都忍不住心里嘀咕,不是又是一个贾政吧!

  荣府这些年,按理说应该缩着脑袋老老实实过日子,等到风头过去了,再悄悄地起来,人家除了当年那些老人,也记不得原本那些荒唐事了,也就没问题了,偏偏荣府总是能在别人都快淡忘了他们家的事情之后,突然闹出一些动静来。就如当年非要送元春入宫,也如同如今,没摸准风向,看着甄家炙手可热,就忙不迭要娶甄家女,结果,两家刚交换了信物,下了小定,如今,甄家就沦落到了这般田地。

  以史氏的性子,这会儿巴不得跟贾珠订亲的那个甄家姑娘直接死了,偏偏人家活得好好的。

  朝廷律法明言规定,祸不及出嫁女,即便是已经订了亲,那个甄家姑娘已经可以算是贾家人了,一些人家就会借助这个,钻个空子,好歹救出几个人出来,也算是表现自家的仁义。

  但是,无论是史氏跟贾政,都是那种当了女表子,还要立牌坊的人,他们绝不会就这么认了,他们不希望有这么个媳妇,同样,也不希望让自家背负一个背信弃义的名头,只怕就要在里头做了什么手脚,坏了这门婚事。最好的就是,让甄家那位姑娘,直接就在牢里死了,然后,贾珠再为自家这个未婚妻守个一年时间,再谈婚事,如此,里子面子也就都有了。

  林如海这会儿跟贾赦两个嘀咕了一番,贾赦说到了贾敬原本的打算,林如海顿时就是眼睛一亮。

  老实说,林如海对史氏真没多少敬重之心,要是他成亲那会儿,史氏没有被关在祠堂里,贾敏也不是史氏抚养长大的,林如海再眼热贾代善的人脉,也不会答应娶了贾敏,毕竟,史氏的名声在一个小圈子里头,实在是传遍了,那叫一个臭不可闻,林如海并不希望自家也有这么一个目光短浅,分不清是非,只知道窝里横的主母。

  结果自家岳父临死的时候,又糊涂了一场,叫史氏又满血复活了,要不是贾敏嫁入林家之后,实实在在是个贤妻良母,跟林如海琴瑟相谐,极为和睦,又为林如海生了个儿子,林如海只怕对贾敏都要生出一些芥蒂之心。毕竟,史氏就是个不消停的人,最麻烦的是,她很多时候,自视甚高,觉得自个还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国公夫人,无视了自个当年的那些恶名,摆着一副你应该让我予所予求,这是你的荣幸的架势。

  这叫林如海觉得很是腻味,偏偏,贾敏是史氏所出之女,这种事情是改变不了的。贾敏不是贾赦,当初贾赦拿捏了把柄,他那会儿本身就是个爹不疼娘不爱的,直接就将自个给过继出去了。可是贾敏却没这样的好事,她还是史氏之女,子不言父过,唤作母女同样是如此,史氏有的时候做得再过,说得再不中听,贾敏也只能听着,但是做不做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林如海没进京之前,贾敏就跟自家老娘和兄长闹得很不愉快,史氏觉得贾敏不识抬举,对她这个母亲一点也不孝顺,贾政觉得贾敏目下无尘,对他这个兄长没有半点敬重。他们反正都是老鸹掉在猪身上,只看得见别人黑,看不见自己黑的主,在这一点上,也难怪很长一段时间里头,史氏对贾政最为疼爱,哪怕是如今,史氏也是最维护贾政的利益。

  但是贾敏已经有了另外一个家了,她心里头放着的自然是自个的家人,何况,史氏跟贾政,早就伤透了贾敏的心,他们一个个理所当然地要求贾敏付出,言辞里头似乎是自家丈夫死定了一样,叫贾敏憋足了一口气。

  林如海进京之后,听了史氏的那些言语之后,就对史氏没了任何期待。贾政还想要在林如海那里摆点舅兄的架子,林如海理都不理,贾政也说了贾珠怎么样,说什么叫林如海指点,林如海直接敷衍过去了,我有那个时间,我不如教自家儿子呢!因此,不过是随便见了贾珠一面,象征性地给了点见面礼,之后就没了交集,对于贾珠的印象,却是觉得贾珠似乎是个性子有些沉郁的少年。

  贾赦也没有对贾珠的事情多说,他不是贾敬,贾敬对贾氏宗族有一种很强的责任感,对贾珠,也是颇有些提携欣赏之意。贾赦的身上终究带着第一世的烙印,对于宗族什么的,并没有太多概念,他第二世活在万花谷,对于万花谷这个师门倒是挺有感情,但是,万花谷终究跟宗族不同。因此,贾赦根本没有跟族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想法,对于荣府,他不会刻意害他们,也不会对他们有什么支持,无非就是袖手旁观,当做路人而已。

  贾敬的想法很简单,当年宁荣二府,其实是同出一源,最初的宁荣二公,乃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荣府运气不好,除了贾政这样的不肖子孙,但是,贾珠还是可以的,聪明,勤奋,尤其还是个知礼晓事的。因此,贾敬对贾珠颇为看重,有的时候,甚至让人觉得,贾敬看重贾珠超过了看重贾珍。

  当然,贾珍也的确是资质有限,贾珍在读书上头,资质比起自个亲爹实在是差远了,考秀才倒是勉强过了,但是也就是个吊车尾,考上的不是廪生,直接就是增生,后来参加了两次乡试,都是名落孙山。

  不过,贾珍在处理外务还有其他那些事情上颇有一套,很懂得人情世故,进退有度,贾敬甚至已经将族中的一些事情交给了贾珍处理,贾珍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做得都很是不错,可圈可点。

  贾珍在读书上头不成器,贾敬已经想好了,贾珍若是再考不上举人,贾敬琢磨着,直接就让贾珍去参加一下杂试,去考个明算之类的,做个笔帖式什么的,虽说这个不是正经的科举出身,日后升官肯定艰难,但是贾珍终究还有点优势,回头也容易做出点成绩来,若是上头圣人有意恩典,贾敬也不求贾珍跟贾琛一样,得个进士出身的恩典,但是,哪怕是有个举人的恩典,贾珍以后的路子也好走了!

  好在儿子读书上不成器,倒是孙子贾蓉是个聪明的,他侄孙贾蔷也颇有些聪明之处,因此,贾敬对宁府的将来并不担心。

  但是,贾敬却是挺操心荣府的未来,若是荣府再没个能支撑门第的人,贾敬觉得自个说不得要给荣府收拾一辈子的烂摊子,因此,他瞄准了贾珠,对贾珠极为关心,希望在最短的时间里,将贾珠给撑起来。

  贾敬为贾珠也算是尽心竭力了,甚至想着为贾珠做媒,给贾珠娶一个得力的妻子,贾敬当年也是进士出身,一开始虽说因为出身勋贵,很是被排挤了一阵子,但是他如今却是他那一年的进士中,混得最好的一个,因此,原本那些同年与他的关系也慢慢密切了起来。贾敬曾经想着找自己一个如今正在国子监做博士的同年,请他将女儿许给贾珠。毕竟,那位也算是贾珠的先生,对贾珠也是有些了解的,不会因为一些偏见,对贾珠不假辞色。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9页  当前第3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6/3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红楼之富贵闲人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