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女教授古代青云路_分节阅读_第27节
小说作者:林木儿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99 KB   上传时间:2016-01-09 14:12:47

事情商量妥了,午饭也做好了。一家人匆匆吃了饭,就各自忙开了。郑老二和郑老三要打发阮三一行人走,难免要准备些特产做回礼。郑老四和宋氏回去看店铺,“换了四郎和六郎过来,陪着三郎五郎跑腿。”置办东西,挨家挨户送礼,都得小辈去,四郎六郎确实比郑老四两口子更得用些。钱氏忙喜滋滋的应好,“我正想跟你说呢!又怕你说我撵你!”她好心情的和妯娌调笑。

“该占便宜的时候撵我我也不走。”宋氏边往外走边笑着回了一句。

“那我和姐夫去县城看看,买了人就回来。”郑青鸾起身。

“那回来不就晚上了?”钱氏不大放心。

“我们骑马去。”郑青鸾解释,“要不了一个时辰就打个来回。买了人让人牙子送过来,他们坐马车慢慢走,没什么可担心的。晚饭前必回来。”她说着话,人已出了门,回头见小八巴着门框,可怜兮兮的一脸向往,无奈一笑,“姐回来给你买烤鸭,保证到家还是热乎的!”

“姑娘!我跟你去!”撵出来的是叫揽弓的丫头。

“今天就算了!”郑青鸾看看穿着长裙的姑娘,“我们骑马,你这样不方便。下次带你去!”说着突然跃起,扣着了她的脉门,见对方愕然,郑青鸾恶作剧的笑笑,“现在可放心了?”

说完放开手,哈哈笑的去了马厩。这个丫头有些意思!她眼中精光一闪而过。

官道上行人并不多,撒开马跑起来,扬起的灰尘能把人给埋了。妈蛋的,这根在现代的马场跑马感觉太不一样!

等到了县城,她终于明白什么就做‘风尘仆仆’。

汪兴华看出郑青鸾的窘迫,有些好笑,到底是娇滴滴的小姑娘,爱干净。“去茶馆!”

郑青鸾赶紧应好,雅间能洗漱,再喝杯热茶,吃点点心,那就太舒服了。在马上一颠簸,晌午那点午饭早消化完了。

两人一进茶楼,倒是意外的碰到正要结账出门的二郎和郑青蔓。

这一照面,彼此都很惊讶。汪兴华不认识二郎,但是瞧见和三郎五郎有几分想像的面孔,再看看郑青鸾的反应,还有什么猜不出来的。

“二郎哥,蔓儿姐。”郑青鸾有些惊喜,“回来怎的不提前捎个话?二伯也真是的!怎的也不说一声。”

“小妹!”二郎也没想到能在这里巧遇,又看看旁边的汪兴华,“我们进去谈。”

四人进了包厢,彼此见了礼,汪兴华和二郎年岁相当,但也心甘情愿的叫一声,“兄长。”

郑青蔓忙叫人送热水来洗簌,再慢慢的叙话。

☆、第47章 奴仆

第四十六章奴仆

“还好碰上了,差一点就檫肩而过了!”郑青鸾简单的洗了把脸,坐下猛灌了两杯茶,又看郑青蔓一样穿着胡服,身上不少灰尘,问道:“也是骑马来的吧?“

“可不是?”郑青蔓一肚子牢骚,“遭了老大罪了!”

汪兴华洗完脸也坐过来,接过二郎递过来的茶也没客气,“从省城骑来的?那可真了不得?”从省城得天不亮就出发,马不停蹄的赶路才行。

二郎就笑道:“谁让她不听劝的?”瞪了妹妹一眼,“本来打算的好好的,让她跟我娘过两天收拾好了再来,偏她不肯听,觉得骑马有多威风一样!可不受罪吗?”

“二伯娘也要回来?”郑青鸾有几分惊喜,“那可太好了!”她早眼馋那套鞭法了。

“回老家住段日子!”二郎肯定的点点头,“听说夏天这边能凉快些,过完夏天再回去。”又问郑青鸾,“怎地在县城,可是有事要办?”

“想买几个人。”郑青鸾吃着点心,含糊的回了一句,“咱家事挺多,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楚,这也不是说话的地方。咱一起去看看,早完事早回家去。这几天家里正用人呢,你们来的可太好了!”

二郎倒是惊讶了一下,老家的情况他是知道的,没想到才几个月的功夫,变化这么大!都开始买下人了。不过更惊讶的是郑青鸾的态度,压根就不见外,一副又抓到免费劳力的窃喜,即使没在老家长大,一瞬间也有了归属感,让人觉得这确实不是去做客,就是回家了!家里还有不少活等着他干呢!

还不等他回答,那边小姐俩边吃边聊上了,就听见郑青鸾叨咕:“我这次得了不少好东西,都给你留着呢!今儿晚上咱们悄悄的分了,你可别傻的让三个堂姐知道,否则可真就保不住了。”

“我可不怕她!”郑青蔓撇撇嘴,“上次待了两天,就想诳我的环佩,当我傻呀。”

二郎呵斥,“快吃吧!”看郑青鸾不仅没恼,还知错的缩缩脖子,这是心里认同这个兄长,服管束呢!他心中一动,“填点东西就行,回家好好吃饭!这干巴巴的点心有什么吃头?”又给汪兴华斟了杯茶,“孩子性子!一出门就撒野!”

汪兴华笑笑,这话没法接。兄长能教训妹子,姐夫无论如何也没法说小姨子的不是。就转移话题,“县里最有名的人牙子是姚婆子,要不等会儿咱去那儿瞧瞧。信誉还是有保证的。”

“成啊!”二郎见郑青鸾看着他,一副哥哥你做主的样子,就爽快的应下了。

汪兴华心里点头,小丫头确实精明,在有哥哥在场的时候,她从不主动出头,把兄长的面子撑的足足的。这一点把丈母娘对付老丈人的本事学了个十成。他也是知趣的,若是只有小姨子在,他多说几句也不碍事,毕竟出门在外,姑娘家不大方便。如今这儿坐着的是郑家正儿八经的男丁,关系又亲近,他就自然的把主导权移交了。别看自己是三房的女婿,在外人看来,话语权明显不如这个十几年不见面的侄子。一句话,这是郑家的事!人家姓郑。

一刻钟的功夫,就到了牙行。姚婆子是个四十多岁干瘦的妇人,见来了生意,忙热情的迎出来,看见汪兴华这个捕头也在,更不敢怠慢,“啥样的都有,全都健健康康的。”让几人坐在大厅里,上了热茶,就去把人都带了过来。

三十个人上下,把小院挤了个满满当当。二郎示意郑青鸾去挑人,讲价的事自然有他出头。

郑青鸾起身,站在屋檐下看着院中的人。蓦地有些心酸,虽不至于衣衫褴褛,但也没强多少。顶多就是干净一些。里面有四五十岁的老人,也有四五岁大的孩子。提醒着郑青鸾这是个丝毫没有人权的社会。

她定定神,面色上没露出分毫不妥,“按亲缘关系分作堆。孤身一人的站在后边。”

姚婆子就道,“快点!遇上个心善的主家,不忍你们骨肉分离,这就是你们的福气。”

郑青鸾看看站在最前面一家,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汉,两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两个三十来岁的婆子,两个十四五岁的小伙子,一个十五六的姑娘,还有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一家九口人,占了总人数的三分之一。看他们站立的姿态样子,很像是受过训练的。她看向姚婆子,示意她解释解释。

这姚婆子还真不是恶人,凡是遇上活不下去的人家,求上门来,她哪怕多管几天饭食,都会给人找到好的主家。也从没把谁家的姑娘小子卖到见不得人的地方去过。用她的话说,买卖人本就是下地狱的罪过,万不能再干这么没天理的事。也算是减轻自己的罪孽了。这一家子也是她好心------结果砸在手里了,快一年了,也没卖出去,养着九口人,真是够够的!说起来都是泪!

“这原是京里文远侯府的二管家!”姚婆子苦着脸,“这侯府的侯夫人去年开春去了!这家里的两个女人原来都是这位夫人的陪嫁丫头,后来配给了二管家的两个小子。在侯府也算得用的。不曾想这位夫人一去,侯府立马把先夫人的心腹发卖了。放出话来,都卖到北边的煤窑子去!这不是要人命吗?大户人家的事,咱们也闹不清楚!不瞒姑娘,老婆子年轻的时候,也把生意做到京城过,被人骗了,身无分文,病倒在路边,是这位二管家给了老婆子一碗饭,也算活命之恩了。去年我刚好在京城做买卖,听到这个变故,花了不少银钱,才把他们偷梁换柱保下来。这些年的积蓄也没了。原是要放他们走的,可是他们又坚持不肯------”

姚婆子苦笑,“您看着给个价就行。”

郑青鸾不置可否,她还真有些犹豫。家里的奴仆是一家子可不是好事!稍不注意能把主人家架空了。也许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所以小户人家都不会选这样一家人。她下了台阶,绕过这一家人,这家人可用,但必须有制衡才行。哪怕多买几个人也是不怕的。

她看了一圈,把目光盯住一个二十七八岁的男人,面容有些清瘦,但是站姿明显不同于旁人。这是只有在军中生活过的人才会留下的印记。他旁边站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妇人,很是干净利落。两人一人牵着一个小子,大小子七八岁模样,二小子四五岁的样子,都有些面黄肌瘦。

郑青鸾问:“曾经当过兵?”

那男人愣了一下,然后点点头,“是!当了三年兵。因伤退伍,回家娶了媳妇。”

“那怎么落到如今的地步?”郑青鸾盯着他,眼神很犀利,像是怒其不争一样。这是上辈子养成的毛病,看到曾经优秀的战士沦落到工地上搬砖块,心疼的都快要滴血的感觉,别人无法理解!

“年前病了一场,两个小的也凑热闹病的下不了炕。家里有没什么亲近的亲戚,孩子娘本身又是孤女,也没个亲族。她一个女人家实在没办法,卖身为奴换了银子看病抓药,人总要活下去的。”男人有些窘迫与苦涩。

郑青鸾这才缓和了脸色,“在什么地方当的兵。”

“边城!”男人瞬间站直,“萧家军!”带着几分骄傲,从骨子里透着自豪。

这是萧家军抵御外辱付出的牺牲换来的骄傲和自豪!

郑青鸾点点头,“带着老婆孩子站到廊下吧!”

这是要买他们吗?男人有些愣神。郑青鸾问,“叫什么?”

“周海!”又指指俩小子,“大柱,二柱。”

“我是萧郑氏!”郑青鸾看出周海的忐忑,小声道出自己的来历。

周海的眼睛瞬间睁大,惊喜爬上眼角。连声应好,迅速站到廊下。这个周海,先天就值得信任。就如同茫茫人海,碰见了同一个部队服役过的战友,不管你们相差多少岁,他们都是天然的同盟。彼此能在瞬间放下防备。她和周海就是这样了。

她还需要一房老实本分的人,作为郑青桔将来的陪房,心性很重要。

她把目光又投向另一户人家,三十出头的一对夫妻,领着一对十五六岁的小夫妻,从面相上看,是本分人。这就足够了。又从最后面的一堆里,挑了两个十二三岁的丫头,粗手大脚,长相平平,留给大姐做丫头。不用费什么心思就能辖制。

这就十口人了。要是再加上那什么二管家一大家子,这就十九口。回家后,自家老娘不跳脚才怪。但这真没觉得多,大姐的陪房不能省,周海暂时信得过,有他暗地里看着,也是很有必要的。而这二管家,侯府的世仆,买了就能当大用,家里也正缺能支应管事的人。可遇不可求啊!

郑青鸾又转回来,也没看他们,似乎自言自语,“我还是有几分犹豫,你知道为什么吗?”

那老儿果然是人精子,“姑娘可是萧郑氏?”虽是问句,语气却很笃定。

☆、第48章 齐聚

第四十七章齐聚

郑青鸾挑眉看着这位精神矍铄的好汉,似乎一点也不好奇为什么会被别人猜出身份,“老人家贵姓?”

“小老儿原是文远侯府的家生子,早已没有自己的姓氏。主子赐什么便姓什么!姑娘喊我老福头就是。”老福头心里微惊,果然盛名之下无虚士,想牵着人家的鼻子走,没想到人家压根不上套。

郑青鸾微微一笑,想掌握谈话的主动权,也得姑娘我配合才是。见这老头识趣的缩回去,也算识相。她不再理会,转身进了屋,“一共十九口,都要了。”

这也太多了!二郎和汪兴华对视一眼,不明白这姑娘打的什么算盘。

郑青鸾凑在二郎身边,小声的嘀咕,“我姐十四了!及笄后就该出嫁了。姐夫如今是官身,陪嫁里没有陪房怎么成?现在不买好□□□□,怕以后用着不趁手!”

汪兴华紧挨着二郎坐,怎么会听不见?一时臊的满面通红。忙端起茶杯遮掩一二。二郎了然的点点头,他真没往这方面想过。在省城,家里也有几个粗使的婆子丫头,但因为少与官宦人家来往,还真不知道嫁女儿还有这么多道道!他暗暗记在心里,毕竟他也有一个嫡亲妹子,以后少不了要操持。

就听见郑青鸾更小声的道:“这老福头一家九口,即使买回来不能用,也不能落在别人的手里。”

二郎闻言一凛,这是什么意思?肯定是有什么不妥之处吧!他眼神瞬间冷冽,也好!要真有什么,处置起来也名正言顺。况且,自己本就不是什么好人,江湖上的朋友多的是,悄无声息的消失上几个人,也不是什么难事。

二郎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又冲姚婆子道,“开个价,多少两银子?”

姚婆子忙把人聚做一堆,自顾自的算账,“老福头的两儿子,再加上周海,白运(为郑青桔准备的陪房,一对中年夫妻带着一对小夫妻。白运是这家的家长,三十多岁,壮年。)这都是壮年男人,一个十五两,四个一共六十两。这四个人的老婆,一人十二两,是四十八两。福家的姐儿儿,十六了,是大姑娘了,再加上福家的两个大小子,白家的儿子媳妇,五个人,一个人收十两,总共五十两。余下的老的老小的小,一个八两。老福头和他家的小孙子,周家的俩小子,还有那两粗笨的小丫头,一共六个人,六八四十八,四十八两!”她苦恼的来回掰着手指,“二百零六两。您给个整数二百两就行。”

郑青鸾在她掰着指头算的时候,已经把银票递给二郎,这会儿二郎把一百两又递回给郑青鸾,把另外一百两递给姚婆子,“这是一百两,明儿上午之前,你把人送到山南村后,付清余款。”又从身上摸出十两的银锭子,“这是车马钱。把人收拾干净了再送来。”

“哎!”姚婆子喜不自胜。车马钱一两钱银子就够了。人家不过是不想占她的便宜,把自己抹掉的零头又给添回来了。多敞亮啊!“明儿一早我就把人送过去,您请好吧。”

郑青鸾看着二郎处事,又有了些心得。作为现代人,买的东西多,商家不仅打折,还负责送货。也没觉得哪儿不对,你要是硬要多给钱,那是傻子!而现在则不同,在小地方省银子,难免让人觉得小家子气。

突然觉得,她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四人特意去买了十只烤鸭,才催马往回赶。日落的时候,刚好赶到家。

四郎和五郎听马蹄声,早早的在门口迎着,“我说怎么听着马蹄声不对呢?原来是遇上二郎哥和蔓儿了。”五郎笑着跑过去,接过马缰绳,“累坏了吧?赶紧回家!”

“蔓儿够厉害呀!”四郎连声赞叹,“这么远的道就骑回来了?”

“可不是!”郑青蔓得意的抬起下巴,“咱这技术,那真不是吹出来的。”

“拉倒吧!”郑青鸾把马缰绳塞给四郎,“明儿能起来才算怪事!那腿和腰都不是自个的了!”

“都是瞎逞能!”二郎边进门边说,“我都快受不了了。看三婶今儿晚上准备了什么饭。一天没好好吃了。”

兄弟姐妹相互挤兑,熙熙攘攘的从侧门进来。郑老三正陪着郑老二坐在院子里喝茶聊天,顺便商量些事情,就乌泱泱进来这么些人。

“我说怎么这么热闹了,原来是二郎和蔓儿回来了!”郑老三笑着,也没起身,“他娘,看谁来了。”

“听见了!”钱氏从后院的厨房转过来,很惊喜,“累坏了吧!”拉了郑青蔓的手,却吩咐其他人,“四郎五郎,你们去给你们二郎哥提热水,先洗漱。平安也顺便去梳洗吧。”说完示意郑青鸾,让你的丫头婆子伺候你去。

郑青鸾就笑,老娘真是好笑,进了郑家就是郑家的下人,还支使不动是怎么着?还不待她吩咐,方嬷嬷就来了,“姑娘,香汤备好了!”

“蔓儿去我屋里洗。”郑青桔拉着郑青蔓就走。实在看不惯这些玩意,热水里撒上些花瓣,就叫香汤了?哪儿那么些讲究?香喷喷的也不怕把蜜蜂招来!都是钱多了烧的!

郑青鸾很是无奈,看来得让这些人明白什么叫做入乡随俗才行。

不过有人伺候,确实是件让人惬意的事,奉剑和揽弓守在门外,绣裳和巧算跟进来服侍。洗澡水里明显添了香料和药材,这是药杵的功劳。洗漱间外,方嬷嬷正在熨烫待会要换洗的衣物。六个人伺候,竟然不觉得多?

真是腐败呀!

“这样分配很好!以后就这么来吧。”郑青鸾一边眯着眼,让方嬷嬷给擦头发,一边吩咐,“以后我出门,会带着奉剑和揽弓。外间的书房,交给药杵打理。房里的杂事交给绣裳和巧算。具体怎么分配,方嬷嬷看着安排。”

“老奴记下了!”方嬷嬷挺欣慰。有人就是天生的主子命,不用人教导,不也一样事事安排妥当。

“家里买了下人,明儿就到。”郑青鸾翻了个身,“你看着教导教导,很多规矩,宁愿严苛些,别松懈了!若是发现有什么人不妥当,就给我盯紧了,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2页  当前第2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7/1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女教授古代青云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