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八零年代致富记_分节阅读_第11节
小说作者:老雪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25 KB   上传时间:2016-11-06 15:53:10

  “林大哥,你来了?”任慧热情的迎了出来,脸上喜滋滋的。

  “哎,已经做好了吧?”

  “早就做好了,这几天挂在我们店里吸引了不少客流呢!”

  “月珍……你们老板呢?”

  “哦,你说我妹子啊?她今天有点不舒服,去医院了。”

  见林锦平露出一丝担忧的神色,任慧又说:“别担心,就是最近太操劳了,我这妹子比较好强,刚生了孩子没几个月,就为了赶你这件衣服熬了好几个大夜。身子有些弱,加上这几天降温,有点凉着了。”

  林锦平一听这话,心中竟然一阵感动,想这个月珍裁缝铺不过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小店面,却有这么负责的老板和员工,着实不易。

  “我妹子特别交代了,要是这身旗袍大姐穿着不合身,立刻拿回来改,别怕麻烦。这是好料子,没机会量体裁衣,怪可惜的。”任慧边说,边用撑衣杆把旗袍取了下来,递给林锦平,又说:“您看看还有没有什么不合适的。”

  林锦平近看这旗袍,领子用紫色丝带裹边,还配上了一对精致的双云扣,这都不是他带来,且剪裁精良、针脚细腻,一看就做工讲究,说:“我再给你们加点钱吧,十块钱是不是太便宜了。”

  “哈哈,你这同志,还有嫌便宜的,要是觉得便宜了多来光顾我们就好,我们是明码标价,不会坐地起价的。”

  林锦平正要走,任慧叫住了他,说:“差点忘了,我妹子今天出门前说了,如果大哥今天来,一定要告诉您,如果还没选照相馆,医院后门就有一家不错的,老板技术很好,还能帮忙化妆呢!”

  “哎,谢了。”林锦平不知怎的,胸腔中涌起一阵温暖。

  *

  邵兰勉强撑起了身子,靠在身后的枕头上,接过旗袍。

  她心中一阵酸楚,这本是她的嫁裙,以前一直没机会穿,如今这么好的裙子放在她面前,她却已经残了,怎么还能撑得起来这样好的衣服,看着看着竟然眼眶含泪。

  林锦平关切的问:“怎么了,不满意吗?”

  “挺好挺好,这家裁缝铺的师傅手艺不错,设计不错,做的挺精致的。”

  “是啊,我也觉得。”

  “你扶我起来,我想试试。”

  “好。”

  林锦平扶起妻子站起来,她身子轻飘飘的,他竟然没用上几分力气。妻子脱去住院服,露出一把瘦骨,抬起手吃力的钻进衣服。林锦平帮她整理好衣角,扣上扣子——长度刚刚好,裙角正好遮住脚肚子,腰上却空空的多出来几寸,犹如细竹套在一个布袋子里。

  可妻子似乎并不介意,眼睛里露出难得欢快的神采,嘴里不停的说:“这颜色果然很好”、“这扣子真好看”“这料子穿着真舒服。”林锦平难得看到她像个小孩子一样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自己的心情也欢快起来了。

  “我跟妈说了,让她明天下午带冉冉来医院,听说后门就有一家不错的照相馆。”

  一听到附近居然就有照相馆,邵兰很是吃惊,她住在医院这么久,却对医院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

  第二天,林冉被奶奶牵着来到了医院,他已经很久没来医院了,他不喜欢这里,每次来不是打很疼的针,就是要吃药,或者是要见到有些让他害怕的妈妈——他虽然年纪小,却知道妈妈病的很重,每次见到她,妈妈从来不抱他,也不怎么和自己说话,只是病怏怏的躺在病床上。

  “冉冉!”

  妈妈亲切的叫他,穿着红色旗袍坐在床边,她更瘦了,脸色依旧蜡黄,但今天眼神却显得神采奕奕,不像以前见她时那么没精打采的。

  “快去给妈妈亲亲。”奶奶说。

  林冉有些不情愿的走过去,妈妈在他胖嘟嘟的脸颊边亲了一口,说:“今天和妈妈去拍照好吗?”

  他似懂非懂的点点头,说:“好。”

  爸爸和奶奶都笑了,说冉冉今天不哭不闹的真懂事,是个大孩子了。

  林冉有些得意,他并不是不喜欢妈妈,只是不喜欢这病房里死气沉沉的气氛,他虽是个孩子,却天生敏感。

  林家一家三口走出了医院的后门,正是深秋,风有些大,邵兰的旗袍外面穿着一件林锦平的呢子大衣,但风还是从袖口和领口钻了进去。

  “冷不冷?”

  “不冷。”邵兰微笑着看着丈夫,她好久没有走出医院了,尤其是和自己的丈夫、儿子一起,身体虽然有些虚弱,心中却是暖的。

  他们很快就找到了照相馆,面积不大,墙壁上挂着人物特写和风景的摄影画,摄影师看起来专业又挺和善,还有个小姑娘帮忙三个人整理仪容。

  小姑娘给邵兰涂了点粉底,又在她薄薄的嘴唇上涂上红色的口红,把她疏于打理的乱糟糟的长头发盘起来,顿时,邵兰整个人看起来明媚动人了许多,虽然过于削瘦,但和她刚结婚那会儿有五六分像了。

  邵兰看着儿子正歪着个脑袋盯着自己,大大的黑色瞳孔里有个小小的倒影,问:“妈妈好看吗?”

  “好看!妈妈以后都这么穿,别穿医院的衣服了。”

  摄影师被林冉逗笑了,让一家三口坐好——爸爸妈妈坐在两边,林冉坐在中间。

  摄影师说:“爸爸笑的再灿烂点——对,妈妈头靠近爸爸一点——好——小朋友眼睛睁大,别眨眼睛啊。来,我说一二三——一二三——”

  咔嚓!

  林家一家三口最后一张全家福,留在了照相馆一张普通的柯达彩色胶卷上。

  这天是星期三,医院后门那条马路上,梧桐树的叶子已经黄了,秋风一吹,零落的几颗干枯的黄叶子脱离树枝,打着转儿落在马路上,路上没有什么行人,只有个农村来的老太太在马路牙子上坐着摆地摊,她卖的是自家种的金钱橘,用方言叫卖着:“皮薄肉甜、皮薄肉甜”,隔着几米都能闻到橘子的香气。这天妈妈很高兴,爸爸也很高兴,林冉也很高兴,他不知道这份高兴是哪来的,只是因为一家人说说笑笑、互相传染,于是各自心情都更好了起来——

  这大概就是林冉记忆里,关于妈妈最后的回忆。

作者有话要说:  来,菇凉们,留个言吧~~

  ☆、第14章 翻脸(一)

  (1984年12月)

  冯笑笑生下丫丫后,家里偶尔有些访客,大多是裴月珍少时的女性朋友,这天却来了一个叫“李队”的男公安,是冯建业生前的警队队长,个子不高但很壮实,长着粗眉方脸,三十五六岁上下,说话带着很重的外地口音。

  冯建业在公安局的旧同事大多住的不远,都在这一片家属楼附近。这日是周末,他穿着一身便服,家里只有冯笑笑和刚出世不久的孩子,他一个大男人坐在女人孩子对面,显得有些局促不安。

  “妹子,嘿嘿,这不听说你生了,我代表队里来看看你和孩子。”他提起两瓶麦乳精放在冯笑笑面前。

  “谢谢你们惦记了。”冯笑笑收下礼物,抱着丫丫凑过去:“这是丫丫,来,给叔叔看看。”

  婴儿丫丫睁大了眼睛看着李队,她面颊粉扑扑的,细长的眼眶里眸子黑亮,睫毛短短的,吐着舌头,偶尔还冒出几个口水泡泡。

  “嘿嘿,这丫头真好看,真像建业啊!”李队说。

  冯笑笑暗笑,还是头一次有人说这丫头好看。两人闲聊了一阵,兴许是怕提起伤心事,两人都没有再说起冯建业牺牲的事儿,只是聊些家长里短的。李队说了说自己的一儿一女还在农村,由他父母养着,前几天他媳妇儿回去老家了准备过年,冯笑笑则说了说裁缝店的生意。

  冯笑笑认识这个叫李队的“叔叔”——只不过现在他更年轻些,整整三十年,他几乎每年逢年过节都会来家里坐坐。小时候,她听家里人说,父亲牺牲那晚,父亲就是和李队一起执勤的,歹徒作案后,看到公安心虚,拔腿就跑,两个人一起追,父亲追上了人,却出了事儿,李队一直觉得因为自己没能追上,有些间接害了父亲的意思,因此一辈子心内亏欠。

  聊了差不多半小时,李队显得心事很沉的样子说:“妹子,有个事我一直觉得不对劲儿,想来跟你问一问。”

  “啥事?队长,你说。”

  “差不多你生孩子那阵子,就是九月份左右,建业的烈士抚恤金下来了,当时分局的会计通知了建业的父母,让他父母和你一块儿来分局领钱,可领钱那天,我没见到你,你公婆说你在生孩子,大家都没多想,可……那笔抚恤金你收到了没?”

  “多少钱?”

  “5000。”

  冯笑笑心里一震,这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如今都过去三个多月了,从未听冯家村的家人提起过这笔钱,甚至他们连孩子都没来看一面。她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儿。

  李队见冯笑笑低着头不说话,心里立刻明白了大半。他说:“那阵子本来应该通知你的,但是你在住院,会计联系不上,才想着让你婆家人联系你。都是我们工作做得不周到……”

  “队长,谢谢你告诉我,这都是家务事儿,我自己会想办法处理的。”

  李队依旧觉得不放心:“要是碰到什么困难了再联系我。”

  “好。”

  *

  5000块钱,这是八十年代中旬是一个普通工人九、十年的工资了,这么一大笔钱,冯笑笑怎么也想不到,冯家人居然瞒了她整整三个月。

  你们不来看我,那我只能抱着孩子去会会你们。

  上一世,她虽然与爷爷一家谈不上亲近,但三十多年来,也大致知道几位亲人的生活轨迹,说起来也颇为传奇。

  大伯和大伯母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在村子里办砖窑厂,八十年代中期全国经济转好,冯家村的很多农民手上都开始有点钱,纷纷把土坯房推倒了建砖瓦房,砖窑厂的生意一下子变得非常火爆。

  到了八十年代末,大伯一家已经成了冯家村头一号的万元户,惹得很多人眼红。冯笑笑记得,她在这个时间段去爷爷奶奶家时,经常能吃到城里都很难吃到的肉菜,爷爷家和大伯家都分别盖起了小楼,在冯家村可以算得上是富庶之家。

  到了九十年代,很多农民都开始效仿,办起了砖窑厂,随着竞争变得激烈,大伯家渐渐没了优势,砖窑厂的生意一落千丈,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家人的小日子也算过得去。后来砖窑厂办不下去了,看到冯家村很多年轻人都出门打工,大伯虽然已经年近四十,却为了补贴他儿子冯康上大学的费用,也顺着这股潮流到了沿海的大城市打工。他没有技术,年纪又大,只能去工地上工作,没想到被高空落下的砖块砸中了小腿,落下了残疾,成了一个跛脚。拿了一笔不算多的赔偿费用回了老家。

  自从大伯家开始走下坡路,大伯母对爷爷、奶奶和小叔、小姑更加刻薄了,小姑小芬在九十年代初期考上大学,大伯母却不愿意替她出学费,害的小姑小芬十八岁就负气离家,到大城市打工,在城市里安家落户后也不再回老家了。小叔也多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冯家的存款几乎都在大伯母手里。

  爷爷奶奶晚年没少被大伯母苛待,这事儿经常被村子里的人议论,连她母亲裴月珍都有过耳闻。可大伯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身体受残郁郁不得志,对他老婆的这些行为完全视若无睹。那时,裴月珍偶尔会塞钱给二老,都被冯笑笑看在眼里。

  *

  冯家村在宁城往西一百多公里,十几年后,随着宁城规模的逐步扩大,这里逐渐变成宁城的城郊,村子也变得十分的现代化,到处都是马路和楼房。

  可那是后话,如今冯家村还只是一片穷乡僻壤,交通十分不便,冯笑笑先是坐公交车到了城西汽车站,再转一种一天只有一趟的拖拉机,她抱着个孩子,一路颠颠簸簸了半天,终于到了村口。

  她很努力的试图凭借记忆找到冯家的房子,但村子里根本没有记忆中的水泥路,只有一条条逼仄的泥土路,两旁也没有她记忆中的农家小楼。看着一座座简陋的土坯房,她只觉得茫然无措。

  偶尔有几个村民出没,穿着补丁衣服,肩上扛着耙子或锄头,神色警惕的看着她这个外人。

  她看见一个大婶,立刻追了过去:“婶子,请问冯建国家在哪儿啊?”冯建国是她大伯的名字。

  “建国家?往前走,公社对面那颗老槐树下那家,你是他家什么人?”大婶用浓重的方言说。

  “我是他家儿媳妇。”

  “哦,城里头那个。”大婶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从没见你过来过哩,你男人死了吧?”

  “嗯……”冯笑笑心想,村里头果然没什么秘密。

  好不容易找到了公社,果然看见对面有颗歪脖子槐树,下面一户土坯房子,墙上挂着各式农具和一串串辣椒和老玉米,一只老母鸡在门外悠闲的散着步。她心想这应该就是奶奶家的老房子了。

  她隐约想起小时候来奶奶家的经历,除了四处的庄稼地,她就只记得热闹的亲戚们,和不太好入口的食物,后来十几岁再来时,爷爷和大伯家都建起了二层水泥小楼,早就不见这些土坯房的身影了。

  如今,冯笑笑见到了眼前这简陋的土坯房,心想,原来爷爷家还真的这么穷过。

  她扣门,有人应门,破旧的木板门被吱呀一声被打开,开门的是四十多岁的奶奶。她个子很矮,人又瘦,显得身板小小的,穿着藏蓝色的棉袄,到耳根的头发向后梳着。

  “妈!”冯笑笑看见年轻的奶奶还是有些激动的,毕竟好久不见了。

  “月珍来了?怎么不先来个电报。”奶奶的表情有些尴尬,突然看见她怀里的孩子,问:“这就是丫丫?”

  “是啊!”

  “哎,进来吧。”奶奶把她们引了进来。

  虽然是白天,但是房间里很暗,没有开电灯。客厅几乎家徒四壁,门对面的墙上挂着大幅的领袖画像,旁边放着祖宗牌位,几张椅子。

  奶奶进屋就喊:“孩儿他爸,月珍来了。”

  不一会,爷爷也出来了。他看上去比父亲告别式的时候苍老了一些,头发有些花白。穿着黑色棉袄,头上带着一顶毡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5页  当前第1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6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八零年代致富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