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海女_分节阅读_第12节
小说作者:风雨琉璃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239 KB   上传时间:2017-05-11 20:55:22

  “阿姐,阿海说接着就是他起屋子了,你去帮忙不?”

  “去,怎么不去,我们家的事儿他可是帮了不少忙的,咱们可不能不记得人家的好处。做饭我是没份的,他家人不少,有的是人手,这样,咱们多给他弄些吃的,好歹让他家做饭的饭食也丰富些。”

  “哎,知道了。”

  “还有,咱家剩下的材料你也收拾一下,整好了给他送去,咱们留着也没用,他那里还能省下些。”

  “我都收拾了。”

  ☆、第29章 夏至

  对阿珠来说,或者对整个村子来说,这个春天,整个春天都是忙碌的,也是欢快的,且不去说阿珠和阿海家起了新屋子,就是其他人家也有了不小的改变,比如阿海他二叔三叔家,因为阿海确实挣了不少钱回来,所以在自己选定的宅基地起了三间正屋之后,除了将厨房和柴房的那两间厢房和阿珠家一样,做了最妥善的处理,用半高的石头做墙,免去了将来改造成住人厢房的麻烦外,剩余的钱一点都不吝啬的拿了出来,给了二叔和三叔家,好让他们合着家里的存银,也能顺当的将理想中的厢房建起来。

  这样本事的侄子,这样仁义的孩子,村子里那个人说起来不是竖起了拇指称赞的,就是二叔和三叔也一个个乐呵呵的眼睛都笑的成了缝了,只觉得往日在这孩子没有了父母之后,自家那样全心全意的为孩子打算,照顾他那是得到了最好的回报,看看自家那多出来的各两间厢房,就觉得背脊都挺直了几分。

  特别是二叔家,终于家里闺女也能有个自己的房间了,都十二岁能说亲的大人了,打小不是跟着父母住实在是不成样子,都这么大了,有时候真的是很不方便。能有那么一个屋子,就是阿珍自己也乐呵呵的很,忍不住招呼同村的姐妹去她那里作伴,怎么看怎么欢喜。而两个儿子虽然目前还是一同住,可以后也不用发愁了,就是成亲,也不怕没屋子,多好。

  三叔更是觉得,这一次一下子把他五年内想做的大事儿都做完了,就是夫妻两个再生个孩子,都不用担心什么了,每天干活的时候都感觉轻快了不少,顺带的,还忍不住隔上一日就让家里老太太做好了饭食给阿海送来,生怕这个侄子一个人住懒得做饭吃不好。

  至于其他人?村子里一下子这么几家做屋子,工钱能少?吃饭能少?那些来帮忙的,一个个不单是自己吃好了,就是家里也省下了不少的粮食,还能拿好些工钱回去,这可不比那出海做活的少,甚至要是家里轮着来,这日子比往日挣得还多些,这样一来,自然人人都觉得好的。

  甚至有些人,家中银钱不够修缮屋子的,因为阿珠寻到了巨藻的缘故,难得也发兴去海里走了几趟,弄了点巨藻来,好歹将屋顶重新做了一遍,好歹让这屋子看着比以前强了不少,不光是洁净了许多,就是漏雨什么的也不用发愁了。

  在这样的氛围中,整个春日就这么忙碌的过去了,倒是夏日来临,出海的最好时节开始,经过了一个春日好日子的人们比以往都努力的开始向着大海进发,就是阿珠也终于开始准备重新出海了。

  “阿姐,咱们如今屋子也好了,家里银钱也有些积攒,你不用那么冒险去采珠的,我已经能养活你了。”

  阿贝扯着阿珠的衣袖,很是不舍她出门,就像是前头说的,家里没有了渔船,没法子送阿珠去最合适的地方下海,那么这样一来,阿珠还想去海里寻珠子,就需要自己游到合适的地方,这样有多费劲阿贝即使再小也是知道的,他真的很怕,很怕阿姐去了会有危险,想用自己小小的肩膀扛起这个家来,可这样的阿贝又如何不让阿珠心疼,怎么可能真的靠这么个小小的孩子养家?

  “阿贝,我们是渔民,总是要学着向大海寻食的,打猎这事儿终究不是咱们的主业,再说了,没有人教导,只靠着自己摸索,你就是本事再大,哪一点子地方,又能让你折腾多久?前些时候,不过是那里一直没有人去,这才有这样的好去处,可如今呢?从开春到现在,你和阿海两个去了也不少次了,得的东西如何?自己也该算过吧,是不是少了好些?这还是春天呢,可见那里真不能长久,时不时有点东西就是不错了,不能全指望上,所以,还是要靠大海啊!”

  阿珠知道这样的话有些残忍,让一个感觉自己很有用,很本事的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想法其实很不靠谱,真的是很打击他的信心,看看阿贝那已经开始有些暗淡的眼神就知道结果了,可她更不希望以后当阿贝自己想到这个结果之后,为了能真的靠着这个撑起家里就再次冒险去林子深处更危险的地方,所以情愿自己戳破这个幻想。

  “阿贝,那里一直没有猎户过去,一来是那里几十年没什么人住,没什么人往来,二来也是因为那里往日从来不曾是野兽出没的地方,所以人们忽略了,可如今连你这样渔家的孩子都能打猎了,你说,那些精明的大人们能放过?就是咱们村子里不也时不时有人过去试试?那么那些专门做猎户的人家呢?能不过去?和他们比,你这本事哪里能看?”

  阿贝的头都低下来了,他其实也发现了,林子里已经多了不少人的脚印,可见那里已经让人盯上了,所以这些日子他们的收获才那么少。

  “所以,阿贝,我们就该做自己擅长的事儿才对,那才是我们生存的根本,我们本就是大海的孩子,就该从海里求食,放心,阿姐不是傻子,也知道什么是危险,更不想就这么丢下你一个人,所以阿贝,阿姐不会那么糊涂,就想靠着自己就游过去外头,你放心,阿姐就在这珊瑚礁里头,能寻到珠子最好,不成咱们不是还能在海里捞东西卖嘛,那也不错是不是?你想开春的时候阿姐带回来的东西?那是不是也卖了好些钱?不死盯着珠子,咱们也不是不能活了,对吧。”

  看着阿贝如此沮丧,阿珠忙开始变换话题,好歹给了阿贝一个台阶,先划定了自己去的地方范围,然后又给了承诺,果然阿贝的脸色又变得好了起来,可见他也想到了上一次阿姐带回来的东西,犹疑了一下,这才点头。

  “阿姐,那,那,你真不去远?”

  “不去,阿姐又不是傻子,只要能卖钱了,何必这么费劲去那么远,你也说了,咱们有存银,又不是日子过不下去了,只要能弄到东西回来卖钱,将每日吃的都挣到了,有什么好不甘心的对不对?”

  阿珠确实是这么想的,何必一定是采珠呢,在她如今看过了海底的世界之后,她就发现了,其实能卖钱的东西真的不少,只要她用心些,多弄几次,家里不显山不露水的就能吃饱穿暖,还能攒下钱来。更不用说她在经过了几次卖大钱之后,也敏感的发现了一点,那就是自家若是来钱太快,太容易其实真的是很招眼,虽然村子里的人一个个都没什么坏心眼,可说嘴的人却一样不少,好像他们没了父母就活该,应该是可怜的,可悲的,凄惨的,有那么一点子过得好的样子,就好像很不对劲一样。

  更让阿珠担心的是,有时候他们发家的故事,还会被村子里嘴巴快的当成闲话,稀奇事儿说给别的村子里的人听,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儿,万一自家有钱,让什么人盯上了?她可不能保证外头的人对自家也一样没有坏心眼啊!

  家里就她和阿贝两个,一个是女娃子,一个还是孩子,要真是让人盯上了,阿珠不知道她以后该怎么办!万一遇上小偷,强盗,又该怎么办?所以她想了很久,这才决定,以后尽量的收敛些,尽量的让自己挣钱挣得不那么惹眼,慢慢的,一点一点的来,好歹能给他们姐弟一个安全的,安心的过日子的环境,至于挣大钱?以后阿贝大了,那她就什么都不怕了。

  只是这样的话,她实在是不好和阿贝说,生怕把这个孩子吓着,所以只能用这样的理由,好在阿贝心里也不愿意阿珠冒险的,所以立马点头说道:

  “就是这样,阿姐,慢慢来,咱们如今不缺钱,够吃够用就成了,你的嫁妆我会慢慢攒的,你不用担心。”

  好吗,这孩子还想着她的嫁妆呢,真是让人哭笑不得,阿珠摸了摸阿贝的脑袋,微微叹息一声,说道:

  “只是阿贝,咱们只怕一时半会儿的不能让你去上学了,咱们总要存着以防万一的钱,对不住了,阿贝。”

  阿珠更多想的是,村子里其他有爹有娘的孩子都没有去上学,要是阿贝去了,那村子里其他人又该怎么想?做人真难啊!

  “不要紧的,我可以和太公学,阿海就跟着太公学呢,我跟着听就是了,阿海说,学点这个外头卖东西好歹自己能看价钱,太公也说对,我跟着就能学了,不用浪费钱的。”

  阿珠一听,眼睛就是一亮,阿海,倒是出人意料,这人看的真远,她若不是当初爹妈说过,也未必能想到,可见那才是有见识的人呢,阿贝和他一起,应该不会吃亏了。

  ☆、第30章 学字

  阿贝是个好学的孩子,也是个有毅力的孩子,这一点从他跟着阿海去林子里学着打猎挣钱就能看出来了,即使受到了挫折和危险,却从没有退缩,即使很多孩子已经被大人喊了回来,不在往林子里去,他也一样坚持就能看出来,到了如今,即使因为人实在是小,力气不够,做不得什么出大力的事儿,却依然能和阿海此次出去,常有收获就能看出来。&乐&文&小说 {www}.{}{}.{}

  阿贝真的很努力,他努力的想要长大,所以也努力的学着一切让他觉得能帮助他长大的本事,打猎是这样,学字也是这样,才跟着去了几次,就已经能在家里用树枝在地上划拉出几分样子来。

  ”这是大海的海字,阿姐,你看,多好看,这像不像我们这海边的样子?这里是沙滩,这边是珊瑚礁,呵呵,这字真好看。“

  阿贝的眼睛亮亮的,脸上带着欢喜,阿珠坐在正房前的凳子上一边缝补衣裳,一边看着地上阿贝指着给她看的字也忍不住笑着点头。

  ”确实好看,这字还挺好认的。“

  ”可不是,太公说其实每一个字都有自己的来历,是从很早很早的时候人们照着实物画的图演变来的。你看这个贝字,阿贝的贝,我瞧着就和贝壳一样呢,海边这样的贝壳最多了,果然一看就能认识,还有白,这个就是白,太公说,白最早就是太阳出头一点的意思,太阳出头了,就是白天,所以有了这个字。“

  刚开始学习,太公能教导的自然都是能最大限度提起孩子学习兴趣的字,又不是什么正紧的学堂,什么书本之类的是没有的,既然这样,自然怎么容易学的快怎么来,所以教导的最开始就是各自的姓氏,名字这样的,一边教导认字,还能一边教一些延伸的学问。

  不得不说太公的教导是很有效果的,这不是,几乎每一个字只要说清楚了,这孩子们都学的很快,阿贝家姓白,阿贝学的最早的就是自己的名字,顺带在太公教导别人名字的时候因为能对的上人,学的也一样迅速,这让阿珠很是高兴,只觉得自己的弟弟实在是聪明,对于督促阿贝继续学习也多了几分信心和坚定。

  要说姜太公这个村长,那真是属于整个渔村最本事的人了,是村子里唯一一个算是有功名的人,谁都知道渔民是天下百姓中最苦的一类人,日日遭受海风侵袭,每每出海搏命,就这样还只能图一个温饱,没什么多余的财路,这样的人家能活着,延绵不绝就是很艰难的事儿了,想要读书出头,那简直就是奇迹。

  可偏偏这姜太公就是个奇迹,据说当年姜太公小时候十岁上下的那一年,海边遭了大难,有巨浪冲到了岸上,村子里几乎都快死绝了,村子里仅剩的几个大人眼看着房子塌了,海里也一时半会儿寻不到吃的,还有好些个孤儿,实在是没法子养活,只能带着剩下的人出去逃难乞食。

  可偏偏姜太公性子要强,怎么也不能随便吃伸手和人乞讨,几乎饿得死过去,最后还是一个面摊子的老头看不过去了,给了一点子面汤,这才活了下来,就为了这一碗面汤的救命之恩,姜太公也不跟着去逃难了,就在那附近留了下来,每天去铺子帮忙,洗碗,擦桌子,一直做了三天,弄得人家面摊老头都不好意思了,只能每天给上一两碗面汤或者客人剩下的残余汤面底给他吃,算是顶了工钱,这才让姜太公慢慢的不在那么坚持报恩。随后他又在各处集市收摊的时候,捡菜叶子混肚子,给人跑腿挣赏钱,晚上就住在街边屋檐下头,就这样顽强的生存了下来。

  也是他的运气,又一次去捡菜叶的时候捡到了一个钱袋,他连伸手都不肯,自是不会私藏,愣是等了好些时候,才等到了失主,而这个失主则是附近一个蒙学的夫子,见着姜太公品行如此好,动了不忍之心,索性就带着他回了学堂,让他当了个洒扫的童子,给了一个能吃饭住宿的地方,让他在学堂算是暂时安生了下来。

  在这样的地方当童子,姜太公即使在没有见识也知道该怎么为自己多做打算,所以即使不能正紧上学,也好歹学了好些的本事,比如认字,算数。而有了这点子本事,等到那夫子过世,姜太公从学堂出来,不说旁的,三百千这样的蒙学读本,那时分分钟都能倒背如流,即使写字不够看,实在是因为没有正紧练习而丑了些,可会读会写会算,就已经是很不错的。

  所以他凭着这一手又在一处绸缎铺子当了个跑堂小厮,正紧的在那里干了五年,到了他十八岁的时候,因为算账快,手脚利索,记账清楚,已经成了一个半个账房,写字也已经能看了。

  到了这个地步,很多人都以为姜太公会就此留在城里,慢慢的熬成管事,掌柜什么的,以后就成为了城里人,可不想这人就是个念旧的,总是记着祖宗地,等着攒够了钱,他赐了工,又一次回到了这家乡渔村,起了一个两进的院子,买了一条小船,居然重新做回了渔民,虽然从不去深海,总是在岸边转悠,还常去各处接点算账的活计挣钱,可到底是放弃了城里的好日子,那时候多少人认为他就是个傻子。

  不过即使人人都觉得他傻,到底也是村子里唯一能会写会算的本事人,还是见过世面的人,到底很多事儿上,村中即使是老人也习惯多听听他的意见,甚至因为常常给村子里人写信,帮着卖货算钱,姜太公还常有些意外的收入,可也就是这样的他,到了他二十岁,居然就立马成为了这个村子的村长,还是毫无争议的村长,就是县城衙门里的人来了,对着他也亲近的很。

  这样的本事人到了这个地步,再说起他回家的事儿,倒是没有人再说什么傻子的话了,外头做活再是体面,和村长比总是不一样的,村长,里正虽然不是官,可也是百姓能接触到的最基层的领导,是县衙等官吏管理地方,了解民风的人,已经勉强进入了统治阶层,是百姓眼中的官了,自然再没有人说他是傻子了。

  就是县衙的人说起他来,也免得多几句好话,更不用说在这附近几个最贫穷的村子里,姜太公也算是难得的读书人,好些人连学堂的门朝哪儿开都未必知道呢!

  这样的本事人在自己的村子里,是自己的村长,这让这个小小的渔村走出去都体面了几分,更不用说姜太公对着村子里的孩子也颇为有心,虽然从不强求,可只要你愿意学习认字,他从不推却,哪怕你没有束脩,也不在意,当然要是你学了一星半点不来了,他也不会盯着就是了。渔民,认字确实没有生存更重要,他又不是书呆子,只盯着什么读书,科考,不知道生计艰难,也因为他这样的放任,反而让村子里不少人都愿意无事儿的时候学上几个字,即使不多,或许可怜的只有十来个字,只是连县城门口的匾都看不懂,勉强自己的名字能认识,好歹偶尔和外头人吹牛也多几个显摆的地方,真是意外之喜。

  阿海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环境,加上他也一样去城里走动的,知道识字什么的对于寻常人有多奢侈,难得,才对去姜太公那里学习这样的上心,很能下定决心,而阿贝则是带着父母的遗憾,带着姐姐的期望,这才这样的用心,可不管怎么说,如今阿海和阿贝却是姜太公那里学习最认真的两个孩子,这让姜太公也很是欢喜,能有人真的将这认字当一门手艺本事来认真对待,他怎么能不高兴,他是吃过识字的福的,更明白孩子们若是哪一天想走出去看看外头的世界,这一门本事是如何的重要,让他们比旁人能省下多少力气,所以才有这样费尽心思的引着他们不断的自己上进的事儿。

  ”阿姐,太公真的很厉害,能背书呢,他今儿和我们说了,等着将大概的字认了,就教我们背书,若是能背下一本,并且都认识能写,那以后出门就不用担心迷路了,要是能背下两本,那以后就能找个饭馆跑堂的活计,能看懂菜谱了,要是能三本都背了认了,甚至能算账了,那以后就是当账房也是可以的。”

  阿珠听了高兴啊,忍不住摸着阿贝的脑袋,很是认真的说道:

  “阿贝,那你要努力呢,阿姐不奢望你以后能寻到多体面的差事,只要能认识了,能写了,能算账了,那阿姐以后就再不用担心你以后的日子了,太公给其他村子里的人算账也是挣钱的对不对?这也是好活,即使咱们家没船,有了这个本事,这日子也一定能过的很是不错了。”

  “我一定努力的,阿姐。”

  ☆、第31章 珍珠

  对于阿珠来说,从爹妈没了之后,有两件大事儿是一只压在心里沉重的负担,一个是房子,作为长姐,在这个长姐如母的年代里,为弟弟建起一个能成亲的家,那是一定要做的事儿,不然她觉得自己都没法子对父母交代,因为那房子是她卖的,所以一定要重新建起来,这个事儿,如今已经做完了,还做的很好,很满意,足足能让阿贝三十年无忧的房子,阿珠觉得就是到了地下,她也能骄傲的对着白家祖宗说她不负白家的姓氏,是白家值得骄傲的闺女。看小说到网

  除了这一样,还有一件就是父母一直以来的心愿,让阿贝读书识字,这一点如今阿珠觉得也看到了希望,即使不过是跟着太公刚开始认字,即使将来或许不一定能完全脱离渔民的身份,可能有这样的开始,能成为家里识字的人,这一点已经比前几代人都强了,即使这一代不能完全成为读书人,阿珠都能期待一下以后了,这一点让她也分外的骄傲。

  当然阿贝去学认字那基本都是空闲时间,如今的阿珠和阿贝到底还是两个还需要靠着自己努力过日子的孩子,不可能真的全脱产的去读书,这样别说是阿贝不肯了,就是阿珠也觉得有些太过了。

  所以每一日一早,阿贝照旧和阿珠一起去海边,阿珠下海,阿贝就在海边做活,或是挖蚝贝,或是在浅海下水捞点扇贝等,即使一个个价钱未必多,可只要是有点子收获,攒起来怎么也能换点两个人吃的粮食,算起来也是很不错的了,当然这也就是他们家如今人少,要是像别家,有老有小,一家子七八口人的,那是铁定不够的。

  至于阿珠,下海后自然是常去选定好的珊瑚礁附近,她已经想好了,为了自己的安全也好,为了让阿贝安心也罢,再也不会大意的游出浅海的范围,只在这附近转悠,如今他们有存银,每日挣得也够吃,攒钱什么的不用太着急,自然也不愿意在去搏命,现如今怎么安生的,顺当的看着阿贝长大才是阿珠最主要的事儿。

  等到了阿珠回来,姐弟两个就收拾一下收货,清理好了之后,托给村子里第二天去县城的人卖,这也是老规矩了,因为渔民们出海也是有规律的,所谓两天打渔三天晒网虽然是说人懒惰的词,可在海边,确实有出海三天就回来休息两天进行渔网修补的习惯,所谓懒惰也不过是将工作和休息的时间对调而已。

  而这些休息的时间里,补网的事儿基本都是些老人和妇女的活计,这样一来,男人倒是泰半都是歇着做些杂事儿,或是出去买卖渔获,或是修船什么的。若是如此一来,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一定的规律,那就是村子里出海的人基本都是交错开来,回到岸上休整的男人们总会分出一二个来,将整个村子里的渔获清点好了,全带到县城去卖,或者帮着村民带点东西回来。

  这个规矩到了如今,因为各处都需要新鲜的海鲜,各个村子基本上每日都有人出去县城,自然也就轮着干这个运送买卖的活计,阿珠爹以前也是这轮活的一员,只是现在只剩下了阿珠和阿贝,自然村子里的人不会让他们家也出人了,就这么两个孩子,谁家搭把手不就过去了,难不成还让阿贝这么一个孩子去出力气不成?那也太难看了。这个时候一个村子这样的互帮互助实在是常见,就是阿珠再怎么要强,也不会在这上头和人犟,不说旁的,以后阿贝长大了,若是遇上这样的情况,也一定会这样做,自然阿珠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心理负担。

  这正是因为这样,所以阿珠和阿贝不客气的索性就搭了这个顺风车。每每回来就收拾了收获,将东西交到第二天出去的人手里,既不客气也不多问,全然的信任。

  渔民们通常早起,天不亮都开始在海边忙乎,而等着这东西给出去,时间还不到中午,一天最重要的事儿已经做完,下面就是阿珠和阿贝各自的其他活动了,比如阿贝可能会带着干粮去林子里走走,或是看看陷阱,或是砍柴,阿珠则是做家里的零碎活,别看一个家东西不多,可真要收拾起来,每天的活计还是不少的,从做饭洗衣,到清扫整理,每一样都琐碎又不起眼,甚至还有做衣服,做鞋,搓麻绳编鱼篓,一点一点的,把一个家填满。

  到了太阳开始西陲,早点吃完晚饭,阿贝会去太公家,学今天的功课,而阿珠则开始做睡觉的准备,家里用不起油灯,在天色全部变暗之前,所有的活计都要做干净才是,免得明儿一早太忙,若是第二天有心喝骨头粥什么的,那么这个时候就要开始炖骨头了,小火熬着,一个晚上下来,那才是最香的。

  这样的每一日都是那么的平常,那么重复,可生活本身本来就是这样日复一日的重叠而已,唯一的区别大概就是每一天收获的东西的不同,带来的惊喜不一样罢了。

  比如这一天,阿珠就又得到了一个惊喜。就在珊瑚礁的一个拐角,一处海藻丰富的地方,阿珠因为追逐一只大花蟹多走了几步,刚抓住了花蟹放进腰间的篓子里,眼睛一扫,只觉得眼角处似乎看到了什么东西一闪而过,心下莫名感觉有些不对,就忍不住转头又看了一眼。

  这一眼看去除了海藻什么都没有,难道是看错了?不该啊!阿珠转身刚想走,那一股子洋流冲过来,海藻重新浮动起来,就那么一瞬,阿珠分明看到就在海藻的根部,似乎又看到了刚才一闪而过的白色。

  真的有东西!阿珠重新回去,这一次不再是光看,阿珠伸出手,小心的拂开了那些个海藻,人却不忘里头去,你说为什么?海藻是很多海里危险动物的栖息地,比如海蛇,比如水母,比如一些攻击性比较强的鱼类,阿珠很小心,即使自己有那种奇怪的能力,她也不能确定自己一定能在这样的危险中全身而退,所以小心为上那是自然的。

  只是这一个小小的,几乎可以称得上轻柔的动作之后,随即而来的却是阿珠忍不住瞪大了眼睛的惊喜。那是一个珠贝,是的,是珠贝,就是能出产珍珠的珠贝。

  老天,难道说,这里,这样的浅海,居然也能出产珍珠?怎么可能?这里海才多深?或许是随着洋流飘过来的散落的珠贝?

  阿珠小心的取出了那个还算是大的珠贝,忍住激动,将它丢进了自己的袋子里,随即又细心的观察了一下这珠贝附近的地方,珠贝这种东西其实也有领地意识,一般来说,这些珠贝都会一群一群的出现,只要不是被洋流冲过来的,那么最少也会有一二十个才是,若是多的,遇上百十年没有人采集过得地域,就是形成一个天然的珠场,有一二百枚也是常见的。

  阿珠是那么的希望这里能找到一个珠场啊,哪怕是只有三五十个珠贝,那也会是最大的惊喜,虽然不是每一个珠贝里头都会有珍珠,可只要是形成了珠场,那就总能找到一些的。

  可惜,这里毕竟不是珠贝最适合生存的海域,阿珠小心的清理了能看到的,比较安全的周边各处海藻底部,终究没有找到第二枚珠贝,看来刚才的猜测是对的,这就是一枚被洋流冲过来的个例。这样一来,阿珠有些失望了,不过是不大的珠贝,这样的大小,能出产珍珠的可能性真的不大。

  有些丧气的阿珠忍不住浮出了水面,做到了一边的一处珊瑚礁石头上重重地喘了一口气,好容易调整了心情,重新拿出了那个珠贝来。

  好吧,我们要知足,这已经是意外惊喜了,这地方或许周边也就这么一个,能被自己找到,已经是自己眼睛尖,运气好了对吧!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到底运气怎么样好了,哪怕是只有最小的那种珍珠,那也能说明自己的好运了。

  阿珠给自己打着气,正想将珠贝打开给自己这一次的运气做一个定论,这才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自己往日只是为了来抓点螃蟹什么的才过来的,所以鱼篓,袋子那是一样不缺,可就是没有带着匕首什么的,这珠贝怎么开?难道还要等回到岸上才能揭开谜底?真是丧气啊!

  “阿珠,怎么坐在这里?累了?要不上船来歇歇?”

  正在阿珠想着是不是提早回去的时候,不远处有一个声音传了过来,回头看去,刺眼的日光有些让阿珠晃眼,不过却还是能看清不远处的小船上有三个人影在动,似乎正在清点渔船里的渔获,再细细一看,是阿海,是了,今天他跟着他二叔出海了,居然在这里遇上了,倒是正好。

  “阿海,带刀没?”

  “带了,怎么了?”

  “哦,那我过来再说。”

  阿珠利索的跳下海,迅速的朝着阿海游了过去。

  ☆、第32章 珍珠2

  没有人知道,阿海看到阿珠在海里朝着他游过来的时候他的心情,怎么说呢,好像第一次认识阿珠一样,他第一次发现,阿珠游水的姿势很美,美的像是矫健的鱼,海面上微波一荡,人就靠近了好些,等着阿珠到了船边,仰着头从水里出来的霎那,阿海觉得自己的心似乎也猛地被牵动了一下,那张还带着水珠的脸,居然看出了往日从不曾发现的美丽,在那日光的照射下,显现出别样的神采。&乐&文&小说 {www}.{}{}.{}

  ”阿海,怎么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1页  当前第1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3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海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