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诚安郡王妃轶事_分节阅读_第55节
小说作者:鸣嘤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92 KB   上传时间:2017-05-23 19:59:51

赵玉琴越想越心凉,越想越绝望。好在她最后想到了一件极其重要的事,心情方安定下来。那件事掀开的话足以让赵玉笙致命。赵玉琴想,逼急了她,她便将那件事透露给诚安郡王,那憨货的诚安郡王妃梦保准立马破灭。

第63章 元宵

得赶在汤郎中修书回辽安答应将汤秀雯许给其表兄之前,促成丁汤两家联姻,最好是今日就向丁家祖孙提起此事。赵玉笙深感时间紧迫,指挥着丫头婆子收拾打扫干净后,便一心指望元倓赶紧回他的郡王府,然后自己好向丁家祖孙说这事。

谁知元倓偏不走,明明没他什么事了,还杵在廊下东看西看。赵玉笙心头不耐,趁着丁蔚走开的功夫,没好气地道:“都弄好了,怎么还不带着你的人走,祖母和丁大哥今日待客一整日,都累着了,咱们走了他们才能安心歇息。”

元倓怒极反笑:“恶婆娘,还真将自己当做丁家的主人了。爷跟丁大哥结拜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哪儿呢。爷问你,你知道丁家老宅有几间房,大门朝哪个方向?厚颜无耻,爷不赶你你倒赶起爷来了。”

赵玉笙哼了一声:“谁说我在赶你走,我不过提醒你,客走主人安。”元倓不屑道:“客走主人安,那你怎么不走?”

这狗东西,跟他说话就是费劲,自己就不该搭理他,赵玉笙暗叫失策,丢了句“谁说我不走,我这就去向祖母她老人家告辞”后,扭身去往上房寻田老太太。

田老太太今日就喝了一杯酒,倒是精神不错,此刻正在临窗大炕上翻看大家送来的寿礼。最贵重的当然是信郡王府的碧玉头面,但最叫她满意的还是赵玉笙亲手给她做的两件夹棉褙子、两双棉鞋、两幅昭君套和护膝。

人上了年纪头就不大吹得风,赵玉笙给田老太太做的昭君套是配合着之前元倓送她的紫貂斗篷做的,赵玉笙专门请珍珠指点,一针一线精心缝制的,暖和又合身。

老太太摩挲着,越看越喜欢,忍不住将斗篷拢起,将那昭君套戴上,正打算起身去照镜子,却见赵玉笙走了进来。她忙冲赵玉笙招手道:“笙姐儿,过来帮祖母瞧瞧好看不好看。”

赵玉笙奔过去上下打量了一通后,嘻嘻笑道:“好看,哎呀祖母您这么一穿,雍容华贵不说,整个人都显得年轻了十岁,不对,是二十岁。”

“这孩子,怎么长大了这般油嘴滑舌地。”田老太太打了她一下,嗔怪道。赵玉笙作委屈状:“我明明说的是实话,怎么就油嘴滑舌了。不信您穿出去给我大哥看看,听他怎么说。”

“你们要让我说什么?”丁蔚掀开夹棉的门帘走了进来,身后跟着元倓。这货又跟来了,赵玉笙暗恼,嘴上却道:“大哥你来得正好,你看祖母这样穿是不是极好看且显年轻?”丁蔚和元倓自然是附和赵玉笙,几个小辈围着田老太太夸赞了一通。

瞧元倓那架势,兴许今晚歇在丁府都有可能。赵玉笙想了想,觉得不避开他也没什么,便当着他的面提了汤家之事。果然田老太太一听这提议,眼睛便亮了,点头道:“这位汤大姑娘瞧着是个好的,我很喜欢,就怕人家嫌弃咱们家底太薄不肯答应。”

元倓不屑道:“不过一个小小郎中家的姑娘,凭什么敢嫌弃丁大哥。不过我瞧着那汤家姑娘姿色平平,根本比不上万五姑娘。而且汤家门第也低了些,根本配不上丁大哥。”

赵玉笙哂笑:“什么姿色平平,你当所有人都跟你一样有个太后姨妈皇帝表哥,满京都的闺秀由着你挑啊。”

田老太太怕他们吵起来,忙道:“倓哥儿,其实挑媳妇,主要还是看家风品性,模样嘛只要过得去就行。”

赵玉笙道:“就是。不过祖母也不必妄自菲薄。我大哥人品样貌样样出挑,又前程远大,料想汤家不会嫌弃。不过首先还得看我大哥喜欢不喜欢汤大姑娘。”

田老太太也看着孙子,丁蔚脸红到了脖颈,半晌后方期期艾艾地道:“我,我全听祖母的。”

赵玉笙噗嗤笑了:“祖母您看,我大哥这分明也对汤家姐姐有意。那就这么说定了,我今晚回去就和老太君说这事,请她老人家吩咐大伯母出面去和汤郎中夫人提亲。”

田老太太摆手道:“不可这么随便。你先和你们家老太君说一说,明日我再亲自登门去请新昌伯夫人。”赵玉笙点头:“那样也好。”

元倓不高兴地道:“我还是觉得大哥娶这汤家姑娘有些委屈,与其这样还不如当初答应万家。”

赵玉笙忍无可忍,讥讽道:“你对那万家姑娘又了解多少,凭什么就说她是大哥的良配?我看你不是惋惜大哥和万家姑娘的亲事没成,你是遗憾没完成应氏母女的重托吧。”

元倓立马炸毛,怒道:“你这恶婆娘,别仗着有祖母和大哥护着,就敢胡言乱语。我奶娘是因为大哥二十三四了还没定亲,觉得万五姑娘与他般配,一番好心撮合他们,何错之有?”

一番好心,给人家介绍个羊癫风的姑娘算哪门子的好心。赵玉笙暗自冷笑,不想在丁家祖孙跟前与他起冲突,赶紧起身告辞。

赵玉笙回到伯府直奔萱瑞堂找老太君,崔老太君听完她的提议,也觉得这门亲事做得,即刻叫婆子去梧桐院喊崔氏过来。

崔氏不知何时,急慌慌赶过来,听说是为着这事,不禁抚掌大笑,一指头戳在赵玉笙头上:“这孩子小小年纪,倒做起了红娘。其实那日在报国寺庙会,看丁蔚和汤家那雯姐儿一道走过来的时候,我就悄悄和你大嫂说他们两个瞧着倒般配,还寻思着回头要不要探探汤夫人的口风。”

赵玉笙所料不差,新昌伯夫人亲自替丁蔚保媒,汤郎中两口子没做什么思考就答应了这门亲事,两家赶在元宵节之前交换了庚帖将亲事定了下来。

元宵节,京都火树银花,大街小巷灯笼高悬。依照规矩,各权贵豪门都会在闹市搭灯棚,给京都的节日增加热闹的气氛。新昌伯府乃是勋贵之家,自然也搭建了自家的灯棚。

元宵灯会,热闹是热闹,但也最容易发生事故。身为京都府尹,赵清溪这一晚是如临大敌,哪里还顾得上家里人。皇上要出宫与民同乐,赵俊这个羽林卫副统领更是责任重大,自然也不能留在府里。

大晚上的,赏灯的人群又太过拥挤,赵清源一个人要看顾伯府那么多女眷,即便多带下人,也不是很让人放心。所以到了灯市,新昌伯府诸人稍稍转悠了一阵后,崔老太君就喊大家坐进自家灯棚,打算稍作歇息后就打道回府。

官府为了皇帝出宫赏灯,特地搭建了一个大大的高台,百姓们人人都想亲眼目睹天子龙颜。即便因为羽林卫金吾卫的严格把守,百姓们其实根本不大能看清楚天子的模样,但每年这高台附近仍然是整个灯市最热闹最拥挤的地方。

赏灯的人群不断地从赵家的灯棚前经过,两个姑娘叽叽喳喳地,说话声清晰可闻。

高个儿的姑娘道:“我可是远远地瞧见了,诚安郡王陪着皇上站在高台上赏灯,锦衣貂裘,俊朗极了。”另一个矮一些的姑娘反驳道:“胡说,那是信郡王,根本不是诚安郡王。”瘦高个儿姑娘道:“我骗你做什么,诚安郡王最初是在皇上身边的,不过他很快就走了,估计是下来自己赏灯了。”

兴许是为了验证瘦高个姑娘的话,元倓很快就和丁家祖孙并汤郎中一家子走了过来。田老太太从乡下来,几时见过这火树银花的场面,一把年纪的人,在各色西瓜兔子莲花等等造型各异的灯笼间转悠,眼睛都不够使了。

老太太看到崔老太君,乐呵呵地说个不住。崔老太君不好拂了她的兴致,便说自己有些逛累了,想带着孩子们打道回府,单留下赵玉笙与他们一道继续逛。田老太太原本就是想拉着赵玉笙与自己一道瞧热闹的,一听哪有不说好的。拍着胸脯说逛完了自己一定会让丁蔚护着赵玉笙回府的,让崔老太君只管放心。

赵玉琴看着与丁蔚并排站着的元倓,咬了咬牙,鼓足勇气道:“祖母,我也想和妹妹一道陪着丁家祖母赏灯。”崔老太君却板着脸一口回绝了,说是人太拥挤丁蔚看顾不过来。

常氏表示自己可以多带些人跟着,崔老太君直接黑了脸,沉声道:“老三家的,你觉得这元宵灯会人多些还是端午看龙舟人多些?”

老太君这是在警告常氏,别忘记去年端午节私自带着赵玉琴在大街上晃悠,结果激怒了赵清源那事。果然常氏一听这话,立马蔫了。

这边赵玉琴满心怨怼上了自家马车打道回府,那边赵玉笙开开心心跟着丁家祖孙继续赏灯。汤郎中两口儿带着儿子走在前头,汤秀雯和赵玉笙一左一右,亲热地挽着田老太太的手臂紧随其后,她们身后,丁蔚和元倓就跟两大金刚一般步步紧随。边上则是诚安郡王府的护卫若干。

赵家的马车已然走远了,赵玉琴犹自不甘心地掀起车帘往回看。在诚安郡王的护卫下赏灯,这是何等荣耀的事情。然而这梦寐以求的机会方才明明近在咫尺,却又生生从她身边溜走。

祖母这老家伙怎么这么可恶这么偏心,自己留下姓丁的看顾不过来,那憨货留下就看顾得过来了。明明诚安郡王带了那么多人,京中人谁不认识诚安郡王,有他护着,谁敢冲撞自己。

愤怒太过,赵玉琴差点喘不过气来,艰难地大口大口喘着粗气。也不能尖叫发泄,她只好死死掐住自己的大腿泄愤。

常氏见女儿气得浑身哆嗦,顿时心如刀绞,一把抱住赵玉琴,在她耳边低声道:“我的儿,别气了。都是那孽障不好,都是她克着你,你才事事不顺。不能再这么下去了,回头咱们想个法子……”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4页  当前第5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5/11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诚安郡王妃轶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