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诚安郡王妃轶事_分节阅读_第90节
小说作者:鸣嘤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92 KB   上传时间:2017-05-23 19:59:51

以上这种类型的对话,基本出自瞧热闹的闲人之口,至于闺阁女子们,则是另外一番口气了。

“咱们都叫这个赵玉笙粗鲁憨直的表象给蒙骗了,人家的心计不知道比咱们深沉多少倍。先是砸破诚安郡王的头,虽然惹恼了他,但也成功引起了他的注意。”

“人家早将诚安郡王的性子摸透了,知道他也是在民间厮混过好几年的人,对温柔娴雅的娇小姐不大感兴趣,反倒喜欢那种粗蛮性子的,不然一个伯府姑娘,哪敢当街砸得堂堂宗室郡王头破血流。单就人家这份胆魄,咱们就自愧弗如。”

“赵玉笙这心计,叫人不佩服都不行。你说咱们谁会想到通过丁家祖孙来接近诚安郡王,偏偏赵玉笙就想到了。你说若不是因为太后娘娘要招丁家老太太进宫,赵玉笙能有机会见到太后?太后没见过她,怎么会想着让诚安郡王娶她?”

“这真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一想到谪仙一般的诚安郡王将要和那样一个粗野不堪的货色结成连理,我就心疼得饭都吃不下了。你说赵玉笙除了模样尚可,出身尚可之外,余下还有哪一样堪配诚安郡王,可偏偏是这样的东西抢走了诚安郡王!”

外头舆论汹汹,新昌伯府内部也不平静。除了大房事先心里有所准备,比较淡定之外,二房三房都炸开了锅。二房这边申氏和赵玉瑟先是震惊,然后就是嫉妒不平。赵玉笛则很不高兴,撅着嘴巴和自己的奶娘说那个诚安郡王脸皮可真厚,那样害过四姐姐还有脸来求娶。他性子那般暴戾,往后四姐姐嫁过去,会不会被他欺负。

至于常氏,差点没当场呕血,但身为赵玉笙的生母,却还要装出一副喜气洋洋的模样去萱瑞堂接待韦氏。好不容易等到人走了,她因为担心赵玉琴,立马急匆匆跑去芝兰院。

果然才一进门孙婆子便悄悄告诉她,赵玉琴气得嘴唇发紫差点没厥过去,跟着便疯了一般剪烂了两件衣裳,若不是自己和春草夏叶拦着,兴许她的剪刀会戳到自己脸上。好不容易劝下了,这会子躺在榻上歇着,让常氏去好生劝劝。

差点戳到自己脸上,常氏吓得差点没软倒在地。跌跌撞撞地冲进去,挥手将春草夏叶赶了出去,常氏拉着赵玉琴的手含泪道:“我的儿,你怎么会想着自残,你还嫌自己被那孽障克得不够惨?你说你若是果真戳破了自己的脸,那何家三郎能不嫌弃你?”

赵玉琴原本面如死灰地仰面躺着,听到常氏的话却倏地坐起,凑在常氏耳边狠声道:“嫌弃,那样的东西谁稀罕他!娘,咱们错了,既然早知道那孽障会克父母克手足,就不该留着她,结果好了,眼睁睁看着她一样样抢走本该属于我的东西!一想到我的夫婿是一个小小太常寺卿家的公子,而那孽障呢,却要成为尊贵的郡王妃,往后我这个做姐姐的见了她还得给她行礼,我就恨不能一头撞死!”

常氏看着披头散发不成人样的爱女,心如刀绞,捂嘴哭道:“是娘不好,娘就不该瞻前顾后,怕这怕那,早就该下狠手除掉她了,不然这郡王妃就该是你的了。太后娘娘为了拉拢咱们伯府,才会让元家与咱们家联姻。原本两家要联姻,不管是论才学品貌还是排行,都该是你这个姐姐嫁给元倓。老太君和你爹爹一定是事先得了风声,所以急急忙忙将你许了出去,好叫这天大的好处落到那孽障的头上。”

娘说得有道理,自己气晕了头竟然没深想到这一层,赵玉琴为此差点没咬碎后座牙:“都是祖母嫡亲的孙女,爹爹的亲骨肉,为什么他们就那么偏疼那孽障,对我百般打压羞辱,世上怎么有这么不公的长辈!”

虽然闺女说的是事实,但妄议长辈总归是大逆不道,想到之前婆婆的警告,常氏不禁下意识地看了看门口,急道:“小声些,若是叫人听到了,传到你祖母耳边,咱们娘俩都别活了!”

赵玉琴冷笑:“老家伙本就没有给我活路!哼,她不是将那祸根当做眼珠子一般地疼爱吗?我就挖去她的眼珠子,看她疼不疼!”

常氏颓然道:“如今要除去那孽障太难了,老太太将她弄去萱瑞堂住着,咱们根本寻不到机会。”赵玉琴哂笑:“谁说一定要在府里才能除掉她。况且在府里除掉她,咱们自己也容易暴露。”

常氏愣了一下:“我儿是说在外头动手?可咱们娘俩根本就没机会与那孽障一道出府,哪有机会?”赵玉琴哼了一声:“就要咱们不在场才好,那样的话那祸根死于非命咱们才不会有嫌疑。”

常氏皱眉:“咱们不在场,那就得请他人动手,咱们长居内宅,与外头的人根本不熟。再说这样的事情借助了他人,就会给人抓住把柄,后患无穷。”

自家这个没脑子的老娘,倒是难得地聪明了一回。赵玉琴心头腹诽嘴上却道:“那就找一个靠得住又绝不会要挟咱们的人来办这事。”说完附在常氏耳边悄悄说了一个人的名字。

常氏眼睛一亮,忍不住赞道:“还是我儿聪慧,不错,他确实最合适。好,我这就叫隋妈妈去找他说。只是你哥哥婚期在即,那孽障若是在这关头出了事,岂不是触了你哥哥和郡主的霉头。还是等你哥哥他们离开京城再动手。”

哥哥哥哥,张嘴闭嘴都是哥哥,娘还说爹爹偏心,其实她自己何尝不偏心。这个家里,祖母厌恶自己,母亲偏疼哥哥,爹爹偏疼那祸根,唯独自己没有人喜欢。赵玉琴满腹怨恨,一时间觉得满世界都在与她为敌。

然而她偏偏不能发泄,只能收起浑身戾气,附和道:“娘说得对。再说要叫人相信那祸根的死就是一场意外,也得做好周密的部署,短时间肯定准备不好。”

满京都的人都在议论赵玉笙,她这个当事人却老神在在地窝在萱瑞堂,写写大字看看书做做女工,大热的天儿就当消暑了。只是苦了元倓,相思成灾却因为心上人下了禁令,再不敢想法子与她见面。

一则是无聊,二则是要叫赵玉笙看到他求上进的表现,这不,元倓主动向皇帝表哥讨起了差事,皇上经过慎重考虑,安排他去京卫指挥使担任正四品的佥事。元倓自此每日里准时去军营点卯操练,遇上当值便歇在营中。

第103章 赵彦的要求

皇上要找的人和东西都没到手,朝中包藏祸心之人还没连根拔起,元倓眼下还不能与这些人翻脸,违心说了好些对亲事的不满,对赵玉笙不屑的话方得脱身。

这些日子坊间因为自己求娶笙妹之事,议论纷纷,对笙妹颇多诋毁之词,元倓本就听得满肚子火。这会子自己又身不由己地踩了心上人几句,心里越发觉得自己对不住她。一心去寻她解释,说说好话,无奈见伊人一面实在是太难。

他坐着马车在新昌伯府所在的巷口张望了一通,最终只能怅然而返。想着回府也是自己孤家寡人一个,半道又转去了丁家。丁蔚下衙不久,祖孙两个正在用晚膳。见他来了便招呼他一道吃,元倓说自己吃过了。

丁蔚见他眉间带着郁色,颇为奇怪。飞快吃完后郑重问道:“二弟如今心愿达成,还能有何事叫你不开心,莫非是军营遇上什么不顺心的事了?”

元倓摇头,苦着脸说了缘由。丁蔚听完哼了一声:“你也知道对不住笙妹啊,前两日祖母闷得慌,去街上逛了一通,结果一路上不断听到那些人诋毁笙妹,说她怎么配不上你,气得她老人家什么东西都没买就打道回府了!”

元倓脸色越加难看。“这下还真是麻烦了,笙妹本就不是很愿意嫁我。我答应再不寻借口找她,所以我此番前来是想请祖母她老人家去赵家一趟,替我解释解释,请笙妹不要生气。”

丁蔚摇头道:“解释什么,解释了就能消去那些人对笙妹的诋毁?你还是别想这些,好生在军营表现,让笙妹对你刮目相看吧。”

元倓默然,闷闷地回了府。望着新昌伯府的方向,恨不能胁下生翼,飞去赵家找赵玉笙,只要能叫对方好受,即使被对方打骂一通都是好的。

嫂嫂向崔老太君暗示了赵玉琴对笙妹心怀恶意之后,听说她如今搬去了崔老太君的萱瑞堂,有这个长辈护着,即便赵玉琴想对她不利,应该也找不到机会了吧。

不过据大嫂观察,赵家的三太太,笙妹那位生母常氏似乎极其偏疼赵玉琴,赵玉琴若是借助常氏之手为难笙妹,笙妹就算再聪明警醒,想要避开也不容易。

又想到当初在报国寺塔林那次,若不是自己拽住,笙妹兴许就会遇险。他好不容易将人找到,而且定下了亲事,万不能再叫笙妹涉险半分,一定要好生防范。可惜手边没有聪明机警身手利落的妇人,不然送一个去笙妹身边就好。

元倓晕头晕脑地想了大半夜,次日一大早将秦师傅叫到跟前,说了自己的打算,问他师门当中可有合适的人选,说酬金不是问题。秦师傅沉吟后道:“我有个师妹倒是可以胜任,可她家夫君也就是我师弟是湛州一家镖局的副总镖头,一家子都在湛州,人家不见得愿意来京都。”

元倓满不在乎地道:“湛州的镖局哪有京都镖局好,你立马修书一封,我让驿站加急送去,就说只要他们一家肯来京都,我可以让他进锦阳城有名的镖局做副总镖头。若是他有本事,我还可以开一家镖局,让他做总镖头。”

秦师傅其实也巴不得师兄妹都来京城大家能相互照应,自然是乐滋滋地照办了。

时间紧迫,新昌伯府为了赵彦即将迎娶佩婉郡主,将丹枫院大肆修整了一番,家具窗纱之类的通通换新。滕氏身子日渐沉重老太君吩咐她只管安心养胎。常氏除了挑剔这挑剔那,什么忙也帮不上。申氏嘛,崔氏不想喊她,当然喊了人家不不会真心出力。

姑娘出嫁后大多是要主持中馈的,原本这是最好的学习机会,然而赵玉琴死气沉沉,只管缩在自己的牡丹院,崔氏也就没兴趣叫她,单单喊了赵玉笙帮着自己。

上下里外事情太多,崔老太君原本还担心赵玉笙会吃不消,谁知崔氏却对她大加赞赏,说怪不得三弟这般看重她。这孩子头脑怎么这般灵活,人家将丫头婆子分几组,相互监督,自己根本不用事事到场,只要对做得好的适当奖赏个几十文钱就行了。

至于采买清单算账什么的,也是分条列项,再多的东西也不会乱。算账又利索,谁也别想蒙骗了她去。自己有了她这个帮手,时不时地都可以偷个懒了。

崔氏在丹枫院陪同来察看的老太君说这番话的时候,赵清溪正好也过来了,听完后得意道:“当初我在知州任上的时候,请的那个钱粮师爷但凡有弄不清的事情,都会来笙姐儿这里讨一讨主意。区区一个丹枫院翻修,一场婚事的准备岂能难倒我儿。”

一旁的赵玉笙一阵汗颜,嗔道:“爹爹,哪有您这般夸自家闺女的,叫人听到了不得笑话。”她这倒不是谦虚,实在是真的心虚。前世的老娘是个小部门头头,耳濡目染地一些个管理手段她总归是懂一些地,更何况伯府的下人毕竟是卖身契捏在主子手里的,管理起来更加容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4页  当前第9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0/11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诚安郡王妃轶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