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珠联璧合_分节阅读_第60节
小说作者:泊烟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563 KB   上传时间:2017-06-08 22:54:25

  萧铎没看到内容,但已经从众人凝重激愤的脸色中猜出了几分。吴道济继而说道:“自汉建国以来,使相忠心耿耿辅佐两位皇帝,功在社稷。现今汉帝听信谗言,诛杀忠臣,背信弃义。使相可知刘寅大人以及其满门,都已经被诛!”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更坚定了在座众人的决心。若是将来下场跟刘寅一样,为何不趁现在反击?

  张永德率先说道:“使相,事已至此,咱们可不能坐以待毙啊!汉帝不仁在先,我等难道甘心被他所戮?依末将看,不如联合宋,胡两位节帅,直接引兵南下吧!成与不成,总要搏一搏!也许使相才是天命所归啊!”

  其余众人无不附和,慷慨激昂地劝说。

  只有跪在最后的赵九重轻声说了句:“可使相家眷悉数在京。若使相起兵,夫人和公子该怎么办?”

  萧铎一直没有说话,便是在顾虑这件事。他的妻子和母亲都在汉帝的手下,他虽然也想直接打去京城,杀了汉帝,但实在不能置家人的生死于不顾。眼下,他们就算按兵不动,汉帝未必不会拿萧家上下的性命相要挟。

  他生平第一次觉得,进退两难,难以抉择。

  一时间,厅堂上的人都没有说话。这是非常艰难的处境,谁也不能替萧家父子做决定。

  此时,有一名女子被侍从引来,她径自走到萧毅面前抱拳道:“使相,民女罗云英,有要事禀报。”

  萧毅第一次见到罗云英,只觉得从容冷静,巾帼不让须眉。他让众人在原地稍待,自己带着罗云英去了书房。

  四下无人之后,罗云英把一枚金簪跟一封书信递给萧毅,压低声音说道:“二公子和薛姨娘已经安全脱险,藏在安全之处。使相不必忧心他们。至于在京城的夫人和少夫人,我们的人,也在设法营救。”

  萧毅听了之后,沉重的心为之一振,只觉得麻痹的四肢恢复了些许知觉,他看着那枚当初作为柴氏嫁妆之一的金簪,还有信上娟秀的字体:“夫君当以汉室江山,黎民百姓为重,不必顾虑我等。天命所与,不取必悔!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萧毅抬手按着眼睛,堂堂七尺男儿,已过不惑之年,竟失声哽咽。

  ……

  萧铎坐在厅堂中,听着耳边众人的议论纷纷,只觉得胸口压着一口闷气。如若是从前,他赤条条地来去,何曾会顾念自己?但此次东征,给他的震撼太大了。他跟父亲固然可以共赴死,但接下来,汉室必定分崩离析,强虏袭境。到时大汉乱做一团,中原覆灭,他们便是千古罪人!

  他的手紧紧地握着,手背上青筋暴起,掌心都被指尖压痛。这个时候赵九重走到他面前说道:“军使,请借一步说话。”

  萧铎跟着赵九重走到外面的院子里,日光照在身上,也不能将他晒暖。院里的老树枯枝上停着几只寒鸦,发出几声低沉的叫声,更添压抑。

  “何事?”萧铎现在无心与赵九重多言。

  赵九重跪在地上,经历过烽火的年轻脸庞,显露出几分超越年龄的成熟和坚毅:“属下愿带领一支队伍,潜往京城,伺机救出夫人和少夫人!”

  萧铎的身体仿佛被定住,低头难以置信地看他:“你可知此行会有多危险?”

  “知道!使相和军使的一身干系重大,不能轻举妄动。但属下贱命一条,并不值钱。但求能为使相和军使分忧!”赵九重朗声说道。他固然想要立功,想要争先,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觉得自己若不去这一趟,必将后悔终身。

  萧铎亲自将赵九重扶起,重重按着他的肩膀,良久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回来的路上,萧铎听说了关于这个赵九重的许多事,包括他争功冒进,拼命为自己争取机会。萧铎知道想要出人头地这些都不算错,何况赵九重的确英勇,连周宗彦都对其赞赏有加。

  可此刻,明知道那是虎穴,赵九重仍能毅然决然地请命,这份勇敢,让他刮目相看。

  李延思和章德威站在门边,看着院中的两个人。

  “使相和军使如今犹做困兽之斗,赵九重现在站出来,今后在他们两位的心里,分量自然是不一样了。果然如你所说,他不是池中之物。”李延思客观地说道。他也忧心京中的情况,但孑然一身,虽知道萧铎的心情绝不好受,但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好主意来。

  好在顾慎之和李重进还留在京中,万一发生何事,萧家也不至于孤立无援。

  章德威看了李延思一眼,闷闷地说道:“老李,你别酸。他拿命在博前程,虽然有些急进,但敢付出旁人不敢付出的代价。便是你我,也未必有此魄力。哪怕今后军使待他不一样,也是他应得的。”

  作者有话要说:  吐槽我没关系,我也蛮喜欢看吐槽大会的(奸笑)

第84章 逃

  邺都那方几日没有动静, 在京城的汉帝开始坐立难安。他又开始反复做之前那个血腥的噩梦, 这回梦中要杀他的人很多, 包括刘寅。

  外面刮了一阵大风, 将窗子吹得“砰砰”作响,随侍宦官连忙跑进来将窗子关牢。可汉帝本就入眠不深, 被这阵响声吵醒,直接披了衣服从龙床上坐起来。

  “今夜风这么大?”汉帝问道。

  随侍宦官回道:“正是。京中不知为何失火, 因为风大, 差点烧到了御街上。开封府已经派人全力在灭火了。”

  汉帝失神片刻, 只觉得这场火犹如上天的警示, 揉着额头闷声说道:“端碗参汤来给朕。”

  随侍宦官立即跑出去传, 过了会儿, 宫女战战兢兢地把参汤端进来,汉帝喝了一口之后, 皱眉道:“这样的参汤,你也敢端来给朕喝?来人啊, 把她拖出去!”

  “皇上饶命!”宫女连忙跪下来请罪,汉帝置之不理。

  这些日子已经有好几个宫女宦官因为小事而被责罚了。

  随侍宦官跪在旁边, 抖如筛糠,生怕汉帝迁怒于他。若非这是不能丢的差事,他早就逃命去了。

  汉帝气愤地穿衣, 而后走出滋德殿,在夜风中沿着横贯东西的高大隔墙走着,前方是漫无边际的黑暗, 后面宫人打着灯正要追过来。

  汉帝斥道:“谁都别跟来!”

  那些脚步声骤然停了。

  他一个人孤零零地走了这么久,从来不需要任何人。直走到御湖边,夜色苍茫,浮云灭没,整个汉宫陷在沉寐之中。不知多久,汉帝觉察到身边有了光亮,微微侧头,看见韦妡提着灯笼找来了。

  “皇上深夜在此,也不怕着凉。来,快穿上。”韦妡将手中的大氅给汉帝穿上,汉帝长叹了口气:“你怎么不睡?是怕朕一人孤独么。”

  韦妡闻言,柔和笑道:“皇上何出此言?您是大汉之主,身边自然有忠臣良将和万千子民,怎么会孤独?”

  汉帝朝天大笑两声,喊道:“忠臣良将皆欲取朕性命,万千子民皆恨朕入骨,朕这个大汉之主,当得如斯可悲!”他的声音在空荡荡的御湖上回荡着,传来余响。

  韦妡喃喃道:“皇上可是为了使相父子不肯进京一事烦心?”

  汉帝凄凉地说道:“舅父与朕打赌时,朕是不信的。可眼下,他父子二人拒不入京,分明已经生了异心。朕竟还在想,萧毅或许有何难言之隐。因朕不信!朕会信任何人要反朕,独不信他会!”

  韦妡身形稍稍一顿,忽然跪在地上。

  “你……这是作何?”汉帝疑惑。

  韦妡抬头道:“民女有件事隐瞒了皇上,还请皇上原谅。”

  汉帝注视韦妡:“何事?”

  韦妡用略微颤抖的声音说道:“民女乃是九黎一族的先知,拥有能够预知未来的能力。民女在机缘巧合之下,进宫侍奉太后,并与皇上结识,以为荣幸,并不想用先知的身份来谋求什么。但民女刚刚做了个梦,梦中十分凶险,应是上天的预示,惶惶不安。不得已才深夜来寻皇上,希望能给皇上以警示。”

  “你!竟是九黎族的先知?”

  汉帝怔住。九黎族的先知大名鼎鼎,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文昌国师。他孩提时期也听教导的师傅说起这位国师博文广知,天文,历法,音律,无一不通。尤精于占卜,能够预知吉凶,甚至凭此助皇帝统一了天下。虽然九黎近百年以来再也未能出现如同文昌国师一般出众的人物,但是对于这股神秘的力量,世人仍然生出敬畏和支配的念头。

  是以,当初有大臣在朝堂上提到九黎一族,说要将其归汉所用,萧毅便建议与之联姻。汉帝自己不想娶个山野丫头,便让朝臣去娶,最后定下由萧铎迎娶一位九黎的巫女。

  这件事之后,汉帝并未放在心上。先知毕竟是飘渺无依的传说,九黎沉寂已百年,或许文昌国师也不过如昙花一现。怎知,竟真的还有先知存在!并且就在他的身边!

  韦妡从脖子上摘下刻着红泥卦象的石头给汉帝看:“这是当年文昌国师占卜了最后一卦后,刻录卦象的龟形石。这半块留在九黎,由历任大酋长相传,直至下一位先知出现。还有半块则在他的后人身上。”

  汉帝接过那石头看了看,十分平凡无奇,倒显得很可信。这么久以来,韦妡本可以早早地说出她先知的身份,那么他可以将其奉为上宾,但她却没有这么做。汉帝一直视她为知己,朋友,是这个汉宫中唯一懂他之人。

  “你既诚心与朕相交,又何罪之有?你既然是先知,朕还应当礼遇你。起来吧,说说你做了何梦。”

  韦妡依言站立起来,低头说道:“民女不言先知的身份,还因为民女并不像文昌国师一样能够随时算卦,而是由梦来预示将来。民女不常做梦,但梦常有预示的作用。这次梦中……使相领兵南下,杀入汉宫,自称为帝。民女担心皇上,不敢隐瞒,特来禀报,请皇上早作准备才好。”

  汉帝猛地倒退一步,韦妡连忙伸手欲扶,叫道:“皇上!”

  汉帝摆了摆手,颓然地站着,只觉得脖颈被人狠狠掐住,四肢冰凉。事到如今,他叹自己可笑,萧家父子若奉诏,早就到了京城,何以迟迟不肯动?更何况现在还有先知的梦境作证。他跟那个在父皇的病榻前涕泪发誓要守护大汉江山的人,已经势如水火,再也回不去了。

  “你回去吧。”汉帝转过身,冷冷地说道,“朕要回去做件事……”

  ***

  天刚黑之时,萧府的后门被人用力敲响。

  高墉去开门,外面站着李重进和王燮,还有两辆马车。李重进问道:“事情都已经准备好了吗?”

  “夫人和少夫人应该都准备好了,余下的事尽管交给我。”高墉说道。

  李重进拍了拍高墉的手臂,到了此刻,也不用多言什么。

  王燮对李重进道:“李都头,您去夫人那里,我先去找夭夭姐。”

  李重进点了下头,王燮便跑去韦姌的住处了。

  这些天韦姌和阳月已经做好了随时离开的准备。京城的布防很严,一下子把萧府全部的人都遣散出去不太可能,那么就剩下唯一的办法。这么做等于破釜沉舟,但他们再无退路。

  时局微妙,各方都在试探,生怕走错一步。

  王燮对韦姌说:“使相一行已经到达邺都,皇上却听李籍的话,让使相交出兵符,命他们父子二人单独进京。现在他们停在邺都没有行动,应该是知道了我们正在脱身的消息。朝中如今都是李籍说了算,他一心对付使相和军使,肯定不会放过他们。所以使相决不能进京,我们也不能再留下!”

  阳月给韦姌裹上披风,戴好帏帽,也给自己加了件披风,提起包裹说道:“那这就走吧,别再耽搁了!”

  韦姌又看了眼屋子,抛下杂念,正要出去,忽听到有人敲门:“少夫人!”像是秋芸的声音。

  韦姌连忙走出去问道:“怎么了?”

  “夫人她……”秋芸面露难色。韦姌的心往下一沉,连忙往北院赶去。

  柴氏本就患有头风之症,近来思虑甚重,却强撑着身体没有倒下,一直在尽力安排府中众人的出路。现在终于支撑不住,陷入了昏迷。其实在邺都的那次,虽说是局,但她晕厥却不是假装的。

  顾慎之留了药,可暂缓症状,但人暂时醒不过来。眼下一起都要靠韦姌做主。

  韦姌先让李重进和秋芸把柴氏扶去马车,转头对高墉说道:“高总管,后面的事就交给你了。你不是萧家的亲眷,只要隐藏在京中,应当不会有性命之忧。”

  高墉跪在地上,重重地行了个礼,然后拱手说道:“夫人和少夫人一定要保重!请转达使相和军使,若小的等人蒙天佑而不死,必定还会回到萧家,继续效命!”

  韦姌和柴氏为了保住这阖府上下大多数人的性命,一直在尽力安排,而不是只顾着自己逃命。高墉知晓实情之后,只觉得感激和钦佩。

  “快起来。我们一定会再见的。”韦姌亲自扶起高墉,高墉含泪退下了。

  韦姌到了后门,柴氏和秋芸已经先上了一辆马车。按照本来的计划,他们是要一起走的,现在她却要改变主意。

  “李都头,你带着母亲先走。我们这么多人在一起,目标太大,万一有变数,就会一同落网。我跟阳月、王燮在一起,从另一道城门出城。”

  “可是……”

  “没有可是!秋芸,照顾好夫人。我们邺都再见。快走!”韦姌喝了一声,李重进还在犹豫,王燮道:“都头,您就别再犹豫了,晚了人可就都来了!”

  李重进也没有把握一定能冲出重围,的确分开还多一线希望。他跳上马车,回头道:“那少夫人多保重!”随后一扬马鞭,马车飞驰而去。

  王燮扶着韦姌和阳月上了另一辆马车,往与李重进他们完全不同的方向驶去。

  不久,萧府所在的街道上便升起浓烟火光,火势极迅猛,有人站在街道上大声喊道:“着火啦,大家赶紧跑啊!”

  “救火啊!”

  四下一片嘈杂,混乱声四起。

  ……

  西城门因为地点偏僻,外面多是树林土路,甚少人来往,所以守备最为松懈。守城的士兵正围在一起,看向城中火光冲天之处,那里的夜空都被染红了,滚滚黑烟。

  “城中好像是着火了吧?”

  “像是达官显贵们住的地方。”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5页  当前第6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0/10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珠联璧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