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珠联璧合_分节阅读_第71节
小说作者:泊烟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563 KB   上传时间:2017-06-08 22:54:25

  薛氏将当初拒绝过她的人家,东西悉数奉还。她出生于富贾之家,也不是没见过金银财帛。而且柴氏要六宫勤俭不得奢侈,只寿康宫那边的前朝李太后,可以依旧制。薛氏就以此为名,狠狠地打了那些人的脸。叫他们曾经狗眼看人低!

  至于胡家的小女儿……柴氏展开画像看了看,年方十五,前几日宫宴上见过,有些许骄纵,但相貌倒是比其姐还要出众三分。

  胡弘义因功迁至枢密副使,近来有些狂妄自大,屡屡跟皇上叫板,不如周宗彦、吴道济、宋延偓这些大臣稳重,但好歹是重臣,也颇得皇上器重,娶了他的女儿应该不会差。

  其实薛氏最中意的是宋延偓之女宋莹,前几日宫宴的时候,也曾远远瞧过那个贵女,因打小出入宫廷,端庄稳重,相貌出挑,各方面都没说的,眉眼间竟还与那韦姌有几分神似。据说求亲的人踏破了门槛,宋大小姐就是不肯点头。宋延偓倒是一门心思要巴着萧铎,倒贴都在所不惜。可薛氏象征性地一提,宋延偓就推三阻四的。

  薛氏冷哼了声。今时今日,她的儿子想要什么样的女人没有,又不是非他宋家不可。

  “回香,你明日把胡家小姐请到宫中来。”

  回香应了声是,暗想淑妃娘娘大晚上的不睡觉,还在打胡家小姐的心思呢?可是祁王殿下,根本就不同意啊……

  作者有话要说:  唉,每天辛辛苦苦码字,再看看日渐凋零的评论区,捧着心口,痛。

  看来我下个月减产是对的!!

第94章 传国玉玺

  黄观的军营离九黎山并不远, 因为复州在等朝廷处置淮南流民的旨意, 黄观奉命协从, 因此十分关心流民的动向。现在复州滞留着大量从淮南涌来的流民, 建兴城是复州的州治,为防止流民涌入扰乱一方秩序, 刺史已经下令关闭了城门,禁止百姓再出入。

  可流民聚在城前不肯离去, 甚至携老扶幼地越聚越多, 他们每日在城下苦苦哀求, 复州刺史不忍, 命人出城搭了临时的棚户给他们挡风遮雨, 还不时地发放些米粮。可朝廷没有下达旨意, 他小小一个刺史,也不敢擅自做主将人放进来。

  淮南这场突如其来的天灾, 众人始料未及。南唐在中原人的印象中十分富庶,可南唐的朝廷竟不管自己百姓的死活, 任由这么多受灾的百姓逃到别国。后蜀不如大周离淮南近,流民的数量永没有大周的边境这么多。现在有些灾民为了泄愤还在城外焚火, 破坏了复州用于防御的壕沟,大周的士兵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无可奈何。

  黄观刚把来催促的复州刺史送走, 只觉得自己焦头烂额,偏偏皇上下来的头道旨意不是怎么解决这些流民,而是要他去拿传国玉玺。这……要怎么拿?别说传国玉玺在不在九黎还不能确定, 就算是在,这大殿下的正妻可是九黎族的巫女,之前还特意交代了他好好看护。他总不能把这群手无寸铁的平民全都抓起来,严刑逼供吧?

  黄观愁眉不展,偏偏送给萧铎的消息犹如石沉大海。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此时,帐外起了不小的喧哗之声,黄观叫了一人进来,不悦地质问:“外面何事?吵吵嚷嚷的,吵得本帅头疼!”

  “节帅!营外来了一个人,自称是……是太原郡侯!”帐前的卫兵跑进来,诚惶诚恐地禀报道。

  黄观吹了下胡子,喝道:“狗屁的太原郡侯,本帅还是祁王呢!本帅正在想事情,要那些闲杂人等别来捣乱!”

  卫兵应了声,正要出去,忽闻帐外的两声惨叫。

  “节帅,您还是去看看吧,那人的气度真不像是常人。”卫兵小声地说道,“方才营前有两个都头因为玩关扑输红了眼,打了起来,众兄弟怎么劝都没用,却被那人三两下打趴了。”

  黄观愣了一下,起身走出帅账,远远望去,营地的前面,黄沙飞天,人山人海。因为围观的人太多,看不真切。他上前拨开人群,挤到前面,只见两名军官在合围一名高大的男子。他俩招招直取男子的面门,男子单手背后,左闪右躲,动作十分灵敏。

  一名军官出拳,被那男子抓住了手腕,脚下一绊,他便跪在了地上,口中嗷嗷叫痛。另一名军官趁机过去抱住男子的腰,企图将男子撂倒,男子却不急不慢地单臂提起他的裤腰,将他狠狠地掼摔了出去。然后男人手中拖着一人,走过去一脚踩上另一人的胸膛。

  那被踩之人,痛叫一声,抱着男人的脚张口便骂。男人皱眉,将他头上汗湿的头巾一把扯下,塞进了他的嘴里。

  这两名军官都是黄观麾下的大将,身手已是不凡,但在这名男子面前,犹如弱鸡一般。周围看热闹的士兵爆发出阵阵的喝彩声,纷纷叫好,男人的表情高傲冷漠,挺拔健壮的身体蕴含勃勃的阳刚之气。阳光照耀下,他露出的结实手臂上,汗珠晶莹发亮,仿佛将猎物踩在脚底下的猛兽,眼中皆是征服的厉色。

  黄观终于看清男子的面容,连忙跑到他面前跪下:“殿下!您怎么来了此处?”事先他可没收到任何的奏报通传呀!

  士兵们原本还在猜测这半路杀出来的男人到底是何来历,见到黄观下跪,始知这人当真是大名鼎鼎的太原郡侯,难怪身手这般好!一时之间,萧铎的身旁黑压压地跪了一片人。

  萧铎这才松了手,被他制住的那两个军官连忙跪地求饶,那嘴里被塞着头巾的人,只能“唔唔唔”地发出些急切的声音。他刚才骂了萧铎什么?“爷爷问候你的祖宗十八代!”、“你大爷的龟儿子!”他想死的心都有了,应该……不会被杀头吧?

  萧铎径自越过他们,走到黄观面前停下,背手道:“跟我进来。”

  黄观连忙从地上爬起来,回头用手狠狠指了指那两名闹事的军官,跟着萧铎进到帐中了。这帅帐里头布置得十分简陋,萧铎面色却缓和下来,走到帅椅上坐下。

  黄观连忙取了巾帕递过去,小心翼翼地问道:“殿下怎么会突然出现在此处?您不是应该在澶州……”

  萧铎接过巾帕,边擦手边严厉地说道:“我有事,微服出行。倒是你的兵该好好管管了。军中严禁玩关扑,你这个主帅不晓得么?何况青天白日,两个将领因为这等事就在营中大打出手,若是传了出去,我大周以后如何治军?”

  黄观低头,面有惭色:“殿下说的是,末将一定严加管教,不会再出现类似的事情。”

  其实他也有难处,守边关凄苦,再不给将士们找点乐子,谁愿意受这罪啊!

  萧铎也不跟他绕弯子,问道:“我从九黎那边过来的,你派去九黎山下的官兵是怎么回事?”

  黄观愣了愣,斟酌了番才回道:“末将实在是逼不得已。先前,有探子回报说,看见面生的人在九黎山进出,属下便派人去问了一声。哪知派去的人回禀,九黎的大酋长和大祭司都不肯见,反而冒出来一个什么族长的把他打发回来了,还说九黎的家务事不用我们这些外人插手。末将心想那就不管了吧,总归殿下只要末将看护着他们就好了。可前段日子从山上逃下一人,说九黎族内部哗变了,要选新的大酋长,现在整个寨子都被一些来路不明的壮丁给看起来了。末将派人去打听,说是原来那位大酋长把族中世代相传的什么宝贝给藏匿了,企图送给别国。末将担心那东西就是……传国玉玺,立刻上报给京城,皇上要末将无论如何拿到传国玉玺,不能落入他国手中……这,末将不是两难吗?只能先把山围了,不准任何人出入。末将也给殿下去了消息,就是没等到殿下的回音。”

  “前些日子我离开大周了,刚刚回来。”

  萧铎简单交代了一句,手摸着下巴。依照韦堃的性子,当初杨信冲上山,都没有让他松口,肯定不会这么随便把传国玉玺送到别处去,一定是九黎出了什么事。其实从韦妡通过火棘仪式,整件事就透着股蹊跷。想来族中应当有什么人安插的奸细。

  他对黄观说:“我要暗中上山一趟。你让山下的人偷偷放我进去,不要惊动山上。”

  “那末将派几个人保护殿下……”黄观立刻说道。

  萧铎摆手道:“我偷偷潜入过九黎,对地势很清楚。人多目标太大,我一个人反倒方便。”

  黄观以为萧铎是第一次来九黎,没想到他已经探查过地形了,顿时放心不少。以萧铎的身手上山一定没有问题,多派两人跟着恐怕还会拖他的后腿,他就点头应了。谅九黎一群山野刁民,也翻不出什么滔天巨浪来。反正山下都是他的人,敢不老实就全部抓起来。

  萧铎起身正要出去,又回头道:“你派人去九黎山脚下的镇上,帮我看住夫人。我怕她心中着急,自己跑上山。我留了魏绪在她身边,还是有些不放心。”

  “夫……夫人竟也在?”黄观舌头都不利索了。曾经的九黎第一美人,还将萧铎这般人物给折了,他多少是有点好奇的,如果能一赌芳容……黄观立刻道:“末将亲自去!”

  萧铎点了下头,复又叮嘱了一遍:“她怀有身孕,若是不听劝,你也客气些,万不可动手伤了她。否则我唯你是问。”

  “末将知道,殿下便放心去吧。”

  ***

  九黎山上吹着四时不变的风,流云变幻无常,那些百岁之龄的老树,树叶被吹出“哗哗”的声响。叶缝之中漏下的阳光,细细碎碎地洒在泥地上。古老的山寨,宁静而又安详。

  九黎大寨的入口处堆放着鹿角,几个青年正守在那里,互相交谈,各个神色严峻。

  他们身后的巫神庙广场上,邹氏族长侧头问邹氏:“你到底问出来了没有?山下已经被安远节度使派兵包围了,想必这两日便会攻上山。虽然我们的人已经将整个九黎给控制住了,但跟大周的士兵不能硬碰硬。没有多少时间了。”

  邹氏皱眉道:“你当我不急?那老东西得了风疾,说话本就不利索,我翻脸之后,他更是一个字都不肯说。小的那个更是硬骨头,软硬不吃。若不是王嫱在我们手里,你以为他会乖乖呆着?不过,我看韦懋是真的不知道传国玉玺藏在哪里,只有老东西知道。”

  邹氏族长双手背在身后:“那你就再去问韦堃。你与他夫妻多年,难道不知他的软肋是什么?我可告诉你,太原那边等不了多久了。”

  邹氏神色一变:“我,我这就再去试试。”

  她匆匆回到住处,先在桌上倒了杯水,深呼吸了口气,才走过去推开韦堃的房门。屋内有股浓重的药味,窗户关得很严,光线昏暗。韦堃躺在床上,看到她进来,一下瞪圆了眼睛,嘴角微微抽动着,却没办法动弹,也说不出话来。

  邹氏如从前一般笑着:“夫君,我给你端水来了。你要不要喝一些?”说着,坐在床边,把韦堃扶了起来。韦堃的手一直在颤抖,终于提起一口气,用力地打翻了那碗水。“砰”地一声,碗滚落地面,裂成了几块。

  邹氏大怒,将韦堃一把推向床内。韦堃因为刚才卯足了劲的那一下,一直在大喘气,口中发出痛苦的呻/吟。

  邹氏居高临下地看着他:“不识相的老东西,还在倔!我白白伺候了你这么多年,得到了什么?劝你快把传国玉玺的下落说出来。我知道,那东西一定就藏在九黎大寨的某处,而且钥匙就在你身上,对不对?”

  韦堃仿佛没听到她说话,只是闭着眼睛,呼吸粗重。他怎么都没有想到,十年枕边人,竟会联合邹氏族长勾结外人,企图拿到传国玉玺,还软禁了他和韦懋,将所有的脏水都往他们父子俩身上泼。

  现在其它的族长都以为他要将传国玉玺偷偷运出九黎,换取钱财。这个紧要关头,偏偏他的风疾发作,犹如活死人一般,邹氏也不想为他救治。

  韦堃悔不当初。当年他去初遇林桃的洞穴悼念亡妻,刚好看到走投无路的寡妇邹氏抱着幼小的韦妡要跳崖。他一时心软救了她们母子,然后接纳了她们成为家人。这么多年,邹氏一直谨小慎微,尽力侍奉,却没想到隐藏得这么深。早在她们母女设计陷害夭夭的时候,他就应该警觉了。只是他一直以为那只是她一时的行差踏错。

  邹氏自然知道韦堃的脾气有多倔强,当初杨信那般恫吓都不能撬开他的嘴,寻常的办法自然没用。她耐着性子坐在床边,从怀中拿出了半块石头,那是韦妡通过火棘仪式之后,韦堃亲自给她挂上的。

  “你还记得这个么?你给妡儿的。妡儿现在有生命危险,她是我唯一的女儿,我必须得救她。我不想为难你跟韦懋,可若拿不到传国玉玺,他们会杀了她!我宁愿自己死,也不能让她有事。就像林桃当年明知道生下韦姌,自己会死,却还是义无反顾地将她生了下来。做母亲的心,你懂么?只要你告诉我传国玉玺在哪里,我就拿着玉玺,永远离开九黎。”

  韦堃猛地睁开眼睛,看了那石头一眼,努力想要说话。邹氏以为他终于想通了,连忙将耳朵凑到他的嘴边,只听他支离破碎地说道:“……你……休想……”

  “韦堃,你别敬酒不吃吃罚酒!”邹氏恼怒地站起来,两眼冒火,手指着韦堃道,“我女儿活不成,你儿子,未出世的孙儿也全都别想活。实话告诉你,这寨子的四面已经被我们埋满了火药。你不说,可以,那就跟你的族人,与那传国玉玺一同消失吧!”

  邹氏说完,转身就要出去,却听到身后韦堃艰难地发出一个声音:“说……”

  她勾了下嘴角,回头冷冷地看着躺在床上的男人:“怎么,你终于肯说了?”

  韦堃吃力地抬起手,指着邹氏手中的石头,嘴唇抖动,发音艰难。邹氏重新坐回他身旁,从桌上取了银针,迅速扎入他头上的几个穴道。韦堃感觉麻痹的四肢有了一点点知觉,吃力地说道:“这……就是……入口……的钥匙……”

  邹氏吃惊地看着手中的半块石头,怎么都没想到,这不起眼的东西,居……居然是钥匙?

  “你没骗我?”邹氏狐疑地问道。她还是有些不信,若这东西当真那么重要,韦堃怎么会轻易地给了韦妡?

  韦堃继续说道:“光这……半块,不够。还要……另外半块……”

  “那另外半块在何处?”邹氏急切地问道。

  韦堃摇了摇头:“我也不知。应该在……文昌……国师……后人的……身上……”

  “你耍我?”邹氏扬起眉毛,“说了这半日,没有完整的石头,还是拿不到传国玉玺。那有什么用!”

  韦堃看着她,目光中透露哀求:“……放过全族……不行吗?他们是……无辜的……我可以带你……去藏书洞……”

  藏书洞?原来传国玉玺一直以来都在藏书洞?邹氏握着那枚石头,心想无论如何,都要去藏书洞试试看,也许会发现什么线索。事到如今,她也不会傻到相信刘旻那个混蛋。当初遇上他,与他相好,他就没想过负责任,否则也不会到了要用她的时候,才派人来联系。

  她现在只想把传国玉玺找到,拿去换了韦妡,然后便和女儿到江南或者后蜀去,远离中原的是非。而且这深山老林她真的呆够了。

  邹氏将韦堃的话与邹氏族长说了,邹氏族长喜出望外,马上叫了两个壮丁,抬着韦堃,一道去藏书洞。九黎的族民如今都闭门不出,生怕惹上什么麻烦,自然不会有人关心他们在做什么。

  九黎的藏书洞位于后山的一处洞穴,由一条满是青苔的古栈道通往,栈道两旁都是苍天的古树,枝繁叶茂,将光亮全都遮住了,四下有些阴森。藏书洞里面放置医书和上古流传下来的典籍,巫医死后,上古的文字几乎没有人能看懂,那里便荒废了许久。

  邹氏举着烛台,走到藏书洞前,用从韦堃那里搜来的钥匙,打开了门上的铁锁。

  洞内很暗,有种潮湿发霉的味道。

  邹氏族长催她走在前头,她不满地举着灯台先进去,挥手扯掉了一些蛛网,然后找到了藏书洞内的灯台,一一将它们点亮,昏暗的洞中一下子亮堂了起来。

  邹氏族长这才走进来,看了下这个巨大无比的洞,满目都是书架,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地上还散落着很多简牍。他捂着口鼻道:“传国玉玺真的就藏在此处?”

  “他说的。”邹氏看向韦堃,拿着烛台四处照了照。

  邹氏族长走到韦堃的面前,撞到对方目光里的严厉之色,心里还有些发怵,毕竟平日里,他都是听命于韦堃。但都到了这个时候,那些惺惺作态,假意奉迎也都可以收起来了。他道:“传国玉玺到底在哪里?你痛快点说了罢,也少受些苦。”

  韦堃移开目光,看向西南方向。邹氏顺着他的目光走过去,发现书架上面的石壁好像有些奇怪的图案。她立刻叫那两名壮丁过去,将书架一层层地用力搬开。那后面是一副巨大的星图,蔚为壮观,中央有道只容一人通过的石门。只不过那石门像嵌入石壁之中,并没有缝,只在门上有个石槽。

  邹氏忙把手中的半块石头放在石槽之上,与石槽的半边完全契合,但那半边是空着的,石门便没有动静。

  邹氏族长走过去,将那石头拿起来看了看,石头并不是被对称地分成两块,所以那半边的石槽就完全对不上了。他道:“看来传国玉玺应该就在这道石门的后面了。我去拿火药,看看能不能炸开。”

  韦堃缓缓道:“这石门……水火不侵……你们用火药……也炸不开……”

  邹氏族长气急败坏地走到韦堃的面前,抓着他的衣领,一把将他提了起来:“另外一半石头到底在谁的身上,你一定知道!不想死就快点说出来!”他已经为刘旻办了这么多事,就差传国玉玺,绝不能功亏一篑。他背叛了族人,出卖了灵魂,就是不想再在山中过这样清苦的日子了。

  “不用问了,另一半石头在我这里。”这个时候,外头响起一个清冷的声音。洞内的众人往外看去,见一名年轻清俊的男子举着火把走进来,手里正举着另一半的石头。

  邹氏族长带着韦堃后退一步,警觉地看着他:“你……你又是谁?从哪里出来的?”

  “我现在的名字叫顾慎之,你们大概不知道。但以前,叫韦顾。我也是九黎之人,上山不难。”顾慎之从容地开口,“我把石头给你们,你们将大酋长交给我。”

  洞中安静了一瞬,邹氏倒吸了口气道:“你是韦氏的……巫医之后?”曾经在族中享誉盛名的韦氏巫医夫妇,因为一场意外双双离世,留下一个幼子。可那幼子却没有继承两位巫医的衣钵,后来更是在族中消失了。因此很多年再没有人提起。

  顾慎之点了下头,把手伸出去,平静地问道:“要换么?”

  邹氏族长警觉道:“我怎知是不是有诈?”

  “你试试看不就知道了。”顾慎之将石头丢过去,邹氏族长忙抬手将石头接住,犹豫了一下,还是放开韦堃,快步走过去将石头按在了石槽上。几乎是立刻,那道石门震动,石灰纷纷掉落,然后自下而上,缓缓地打开了。

  邹氏大喜,迫不及待地拿着烛台弯腰进去,邹氏族长则跟在她的后面。

  里头是个封闭的石室,完全没有光亮,什么都看不清。但正中的石台上,有一个东西在熠熠发光,十分夺目。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5页  当前第7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1/10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珠联璧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