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本宫起床就性转_分节阅读_第59节
小说作者:提笔封刀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51 KB   上传时间:2017-07-03 22:38:56

  孟煦的性格是出了名的喜怒无常,上一刻对谁言笑晏晏,下一刻刀斧手的利刃便可能架上对方的喉咙。且他素来心口不一,表面看上去心情不错,并不代表他心中同样拥有好心情。

  但他现在或许真的是心情不错。毕竟,不是每天都有机会看到大名鼎鼎的虞三公子来到自己的书房内,低声下气地为人求情的。

  “回禀陛下。臣今日休沐,晌午闲来无事,便装出行,却不想无意中听到了一些十分荒谬的消息。”虞冕低垂着眼帘,并不对上孟煦的目光。他的语气平静镇定,但声线中还是难免暴露出了一丝紧绷。“前几日在小朝会上,许广、杨效两位大人出言犯上,触怒龙颜,被陛下关入大牢,要他们冷静冷静。原本此事只有当日参加小朝会的官员们才知晓,可不知怎么的却流传到了坊间;更有甚者,说狱卒在牢中偷听到他二人密谈,言语间竟是提及暗中结党、排挤构陷同僚之事。”

  “哦?”孟煦懒洋洋地应了一声,“这又如何荒谬了?”

  “那许广、杨效二人既已经因言语不当而获罪,今后便自当更加谨言慎行,以免重蹈覆辙。更何况他们身在牢中,正是该三缄其口,反省自身的时候,又怎么会有兴致闲聊,还说起这等见不得光的事情?又是怎么偏偏就被那狱卒听去?这一切实在太过有违常理,又巧合得令人心生疑窦,因此臣以为,其中必有蹊跷。”虞冕说着,话音一顿,拱手道,“还望圣上明察,以免被借机生事之徒钻了空子,将莫须有的罪名扣到他们头上。”

  他这一番话说来,其实自己心中也是不信的。哪儿有什么借机生事之徒?能将那莫须有的罪名扣到臣下头上的,除了面前的这位狠毒帝王,还能有谁?可他又万万不能明言,也只好这样拐弯抹角,选了个委婉的方式说出来。

  他只盼着孟煦现在还没有打定主意要下杀手,看在这理由太过牵强、绝难令臣民信服的份上,及时收敛了杀心,将这一件事轻轻揭过。他已经给了台阶,只要孟煦肯顺着走下去,那么这场风波自然可以有惊无险地终结。虽说事后定是要推出一两个如那狱卒一般的替罪羊……但是此时虞冕也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

  他从不认为自己如外界所盛赞的那样高风亮节、完美无瑕。出身南梁第一豪门,自小便在家族内部的明争暗斗中长大,后来又被早早抛入了官场这个大染缸,谁还能独善其身,清清白白?

  就算手上比他人沾得少一些,但血终究是血。

  “朕当是什么事惊动了虞卿,要你在这傍晚时候冒着细雨赶到宫中来,原来是为了这一桩。”孟煦发出一声轻笑,似是对他们所谈论的内容并不怎么在意,“不过这一次,你可是来晚了;不但来晚了,你还说错了。”

  “下午时朕已派了绣衣使者前往许、杨二人的家中;不但找到了他们密谋结党的证据,居然还搜出了一部账本,上面记录着他们聚敛财物,欲向某人行贿讨好的事实。而那所谓的‘某人’其身份来头也令朕大为意外。你不妨猜猜,他是谁?”

  ☆、远行(捉虫)

  ……那群鹰犬,动作太快了!

  听到孟煦的话,虞冕顿时心中“咯噔”一声,一阵不祥的危机感油然而起。难道……孟煦竟是要一石三鸟,借此事直接将矛头指向虞家、指向他不成?不然他又为何要用这种卖弄玄虚的口气?

  难道他今日入宫觐见,反倒是自投罗网了?

  “臣……不知。”掩盖在宽大袖口之内的双拳紧紧攥起,他竭力维持着声音的平稳,艰难地吐出这三个字。

  孟煦终于将手中的奏折放到了一边。他慢吞吞地坐直身体,双脚落地,从矮榻上站起身来;背起手,步伐款款地向着虞冕走近,从背后绕过一周,好整以暇地享受着青年这副强作镇定的模样。

  “虞卿啊虞卿。”帝王拖长了声音,好似在慨叹。“正如你所言,这朝中确有一些卑鄙阴毒之辈,总喜欢借机生事,落井下石;若是给了他们机会,便如同疯狗一般肆意攀咬,想把别人也一并拖下水。这种人,离间君臣同僚,最为可恨,每每教朕见了,都恨不得将他们枭首示众,家产查抄,亲族流放,方能一解心头之怒气。你说,是也不是?”

  他便用这种悠悠然的语气说出了可怕的字句;正如当年新皇登基时,在朝会上面容带笑,轻描淡写地下了斩立决之令,上下嘴唇一合,顷刻间就夺去了数百条人命。虞冕听在耳中,只觉得一阵寒意顺着脊柱向上爬去,又顺着血管经脉传遍四肢百骸,一直抵达他冰凉的指尖。

  “……陛下乃英明帝王,慧眼如炬,绝不会令奸佞得逞,忠良蒙冤。”他听见自己机械地吐出这些字句,虚伪得连自己都觉得可耻。可他又能如何?如今虞家在官场上全靠他独挑大梁,伴在这喜怒无常、生性嗜杀的帝王身边。宁可一时在言语上指鹿为马,卑躬屈膝,也好过行错一步,令全家粉身碎骨。

  “哈哈……”孟煦停住了脚步。他站在虞冕的左前方,背对着青年,双手依旧伏在身后。虞冕看不到他是何等表情,却能听出那笑声中不带半点笑意。“虞卿对朕倒是信任。”

  他有这闲情逸致在这里摆龙门阵,可虞冕却没有再拿话兜圈子的余裕了。青年上前一步,掀起衣袍下摆,跪在地上。“陛下!许、杨两位大人虽然一时冲动,言语不慎触怒龙颜,可二人自先皇时起便为朝廷效力,对我大梁、对陛下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那些被搜到的证据与账本究竟是否属实,还是由旁人捕风捉影,凭空捏造,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判明的事情。若那账本是假的,那么上面所记载的、他二人欲行贿赂之人,自然便也只是无端受了牵连。”

  “臣愿主动请缨,协助绣衣使者彻查此事,令真相水落石出,以正臣民视听!”

  “虞卿有这份心,朕自然大感欣慰。”他言辞恳切,可惜孟煦却似乎并不为此而动摇,只说了这轻飘飘的一句话,便四两拨千斤地将虞冕的请求推了开去。“但你乃国之栋梁,朕之股肱,理应在更加广阔的天地里大展身手,岂能将时间耗费在查办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面?”

  “陛下……”

  “诶。你先听朕说完。”孟煦一扬手,止住了虞冕接下来的话。“朕这里一直压着一件事,原本也是想这几日传你进宫,好好商议一番的。你也知道,北周乃我大梁心头大患,而铁勒人又是北周的心头大患;若我们能与铁勒人联合起来,哪怕只是约定好同时出兵宣战,也可让北周腹背受敌,应接不暇。”

  话题在瞬间转移,饶是虞冕也有些猝不及防。回过神来,他心中不禁大惊:如今朝中局势毫不平静,寒门与世家的矛盾冲突日渐凸显,而孟煦居然想要在这个时候……发动对北周的战争?还有那铁勒人,原始、野蛮、且残忍,天性只知劫掠与破坏,与他们结盟,岂非无异于与虎谋皮?

  “如今北周少帝刚刚登基,等他尝到了身为九五之尊的甜头,自然便无法再忍受还有一位摄政皇叔压在自己的头上。”虞冕刚要开口,却听孟煦再次说道,“那秦景阳也是作风强势、心性高傲之人,两年前被逼得远走漠北,现在又是一纸诏令重回京城;被他那皇兄呼之即来,挥之即去,想必心中也是会积下怨气的。那叔侄二人日益相看相厌,再加上身边人煽风点火,终会有其中一方按捺不住,率先动手。”

  “不出三年——北周必起大乱!”

  这一句如同响锤一般,重重击打在虞冕心头。对于孟煦的这一番话,他倒是信服的;此人残忍归残忍,却也是个绝顶聪明、极擅长审时度势的人,不然当年也就不可能在尸山血海中杀出一条路来,登上皇位。

  所以说……孟煦瞄准的便是北周的内乱?那么与铁勒人一事,又是……

  “虞卿,时不我待。”孟煦猛地转过神来,目光灼灼地盯着他;若不是早已知道此人的阴毒虚伪的本性,虞冕几乎要觉得自己从他的眼中看到了真诚。“我大梁自开国以来,历代帝王无一不以收复北方、统一天下为毕生夙愿,倘若我白白错失良机,日后到了九泉之下,又要如何与列祖列宗交代?如今北周京师不稳,西北将门青黄不接,南方边境以为与我们订下盟约便可高枕无忧,已有了放松警惕的苗头。这样的大好机会,岂能白白错过!”

  他说得慷慨激昂,也确实句句在理,就连虞冕也无法从这些话中挑出半点错处。但听到了这些话,他心中的不祥预感却是越发沉重,一个可怕的念头渐渐从脑海深处浮现了出来。

  他,不会是想要我……

  “因此,与铁勒人联手一事,乃当务之急,刻不容缓。放眼朝中,虽然人才济济,但能担当此重任的,朕思前想后,也只有虞卿一人了。”孟煦弯下腰来,将双手置于虞冕肩头;力道很轻,但落在虞冕身上,却令他觉得重逾千斤,几乎要压断他的脊梁。“你曾出使过北周,论及对那里的了解,也胜过其他朝臣,最是合适不过。虞卿,你……意下如何?”

  “臣……”嘴唇颤抖着吐出这一个字,之后便再也发不出任何的声音来。无需揽镜自照,虞冕也能想象出来,自己现在的脸色定是无比苍白,说不出的狼狈。

  “自然。”那两只手从他的肩上移开了,可压力却仿佛犹在,未曾减轻半分。“朕也明白,此去路途遥远,危险重重,没有一年半载,怕是难以回来;你心系国家,故而不舍远行,这也是人之常情。不过朕可以向你保证;朝中之事,朕会安排得妥妥当当,消弭纠纷成见,一切以积聚国力为重;至于你虞家,上至老令公与你的各位叔伯长辈,下至黄口稚儿,朕也会悉心照料,绝不令你有任何后顾之忧。这样,你可是能放心了?”

  要挟。露骨的要挟。若是他敢说半个不字,皇帝的屠刀便会向许广、杨效二人落下;而他的父母亲族,又能在这场波谲云诡的权力斗争之中支撑多久?

  虞冕闭了闭眼,缩在袖子里的双手紧握成拳,骨节发白。食君俸禄,忠君之事,这本该是天地真理,主上有命,哪怕赴汤蹈火,臣下也该在所不辞。但现在他却只觉得心中止不住地涌起一阵阵的悲凉。

  假使孟煦是一位对臣下信赖爱惜的君王,那么虞冕也甘愿为他的野心执鞭坠镫,为马前卒;可他偏偏选择了最卑鄙、最伤人心的方式。

  横在他们君臣二人之间的,唯有猜忌二字。

  ————————————

  “什么?!你说他要你……咳咳咳!!”

  听到儿子幽幽道出今日进宫的结果,近来偶感风寒、卧病在床的虞老令公在大惊之下,猛地坐起了身来,刚一开口,便是一番撕心裂肺的咳嗽。

  旁边的仆妇小厮连忙簇拥过去,递手巾,端痰盂,捧漱口水,好一阵忙乱。等虞老令公终于缓过起来,一脸憔悴地靠在床头,便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全部退下。

  “至少这样一来,许、杨两位大人是可以躲过一劫了。”虞冕轻声说。他坐在床前的一张椅子上,手肘拄在扶手上,五指张开盖住了自己的眼睛,只露出苍白的下半张脸与毫无血色的双唇。“圣上绝非心血来潮,想来这个念头早已有了;说不定这一切都是因为担心我会拒绝,才故意制造了这一起事端,逼我就范,平白连累他二人无辜受罪,险些……”

  “三郎!”虞老令公沉声喝止了他的话。虞冕抿紧了双唇,却是不再开口。

  房间内陷入了一片令人窒息的死寂。父子俩各自无言,心中却是都转着同样的一个念头:这样的君王,还有什么效忠的价值?

  但这句话绝对不能被说出口。并非是因为担心隔墙有耳,只是它在心中时还仅是一分的动摇,若是说出口去,只怕便要成为三分了。到那时,这份动摇便会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最后将把整个家族导向一个不可知的结局。

  “圣上给了我十五日的时间来准备。”放下手臂,虞冕缓缓站起身来。他的行动很慢,仿佛这个简单的动作耗去了他剩余的全部力气。“我去祠堂拜拜母亲,与她说说话;等大哥晚上回来了,还要将这消息告知于他。二哥与二嫂还在焦郡老家,出发前……怕是见不到了。”

  “到那时,便请父亲替我转达临别之言吧。”

  房门无声闭合,掩住了门外消瘦疲惫的背影。虞老令公收回目光,闭上双眼;静默地坐了一会儿,终究还是没能忍得住内心的凄凉,老泪纵横。

  想他虞家累世豪门,百年风光,处处谨言慎行,恪守本分,可为何却还是天降横祸,被逼到了这等地步?

  胸膛的起伏渐渐平缓下来。虞老令公用袖口拭去眼角的泪痕,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虞安。”再开口,他的声音已恢复到了一家之主应有的沉稳冷静。

  从房梁上悄无声息地跳下了一个黑衣人,在床前单膝跪下,恭敬垂首。“主人。”

  “想不到……最终还是走到了这一步。等三郎走后……你便也出发罢。”虞老令公低声道,神情萧索,“一旦……京城有变,我虞家有变,你便立刻出发,越过国境——”

  “将‘那封信’交给北周的荥阳郡王,秦玉昭!”

作者有话要说:  新章为什么不吐出来……

  ☆、四方暗战

  第八十三章

  一大清早,趁着街上行人尚且不多,一顶不起眼的青灰小轿从相府出发,悄无声息地来到了皇宫西门。在那里早有两名太监带着步辇等候,待轿中人换了步辇,便立呼喝力士们将其抬起,又快又稳地朝着御书房的方向行去。

  “能获准在皇宫中以车辇代步,除了皇室中人以外,旁人轻易不能获此殊荣。”走在步辇左边的中年太监一脸谄媚笑容,向辇上人奉承道。“楚相是百官之首,又贵为国丈,而且还……嘿嘿,您这地位之高之稳,可当真是其他人拍马都比不上的呀!”

  若是往常,碍着自己素来致力于打造的亲和形象,楚敬宗多少会给他一个笑脸,不咸不淡地应对一两句;但他今天却只是继续板着张脸,目不斜视地看向前方,权当一个字都没听见。那中年太监讨了个没趣,只得讪讪闭了嘴,反倒迎来了走在步辇右边的另一个太监的嘲笑目光。

  楚敬宗倒是没注意两个宦官之间的小火花;他也不是针对谁,只是因为今天的心情实在是不甚美丽。

  又或者,确切来说,他这一段时间内的心情都不怎么好。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徐家,司隶校尉,襄王,三方势力围绕着小皇帝各自明里暗里地交锋,事态看似平静实际却已是激流暗涌。而他这个朝中重臣,又兼皇后与……咳,摄政王妃的父亲,也实在无法置身事外,只能跟着一同跳进这汪浑水中去。

  平心而论,要不是实在不可能独善其身,这三方,他哪一个都不想打交道。

  首先是徐家。这也算是个从北周开国时起便已存在的老牌世家,代代有人在朝为官;虽然到了徐元朗这一代,影响力比起从前稍有下降的,但凭着家族积聚下来的名声与影响力,依旧不容小觑。徐元朗那老头,虽然在朝中素有吹毛求疵、为人刻薄的名声,但能在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的位置上做了这么久,能力和手腕还是有一些的,并不是一个好对付的人物。

  而他那多少年来默默无闻,最近却突然横空出世的孙子徐檀知,则更令楚敬宗心生反感。也不知这家伙究竟给小皇帝喂了什么迷魂药,等楚敬宗察觉过来时,便俨然已成了秦曦最为亲近信任的人。可这徐檀知哪怕随时做出一副忠心耿耿一心为公的模样,可惜终究是个青头小子,骗骗秦曦还行,却骗不过他们这样在官场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狐狸精;瞧那不经意间显露出来的贪婪胃口,怕是所针对的并不只是摄政王,就连他这个做丞相的也想一并吞下去呢。

  相比之下,司隶校尉闻冲这个人反倒简单得多。虽然手上可能攥了一堆各位王公大臣的黑料,但他从来不会利用这些东西肆意勒索敲诈;虽然手下养了一大群不讲道理的前任不法之徒,但他却把他们管得服服帖帖的,半点也不会做出出格的事。他对皇家的忠诚毋庸置疑,而只要和他站在同一个阵营里,就不必担心他会将那些千奇百怪又格外有效的手段用在自己的身上。

  至于闻冲会背叛小皇帝,改投他人麾下的可能性……楚敬宗觉得,大概和小皇帝明天就宣布退位,把龙椅让给他叔叔的可能性差不多。

  而说到秦曦的那位叔叔——或者再加上婶婶,楚敬宗就觉得,自己的脑壳又开始隐隐作痛了。

  从南梁来使联姻,到秦景阳单骑闯宫,再到整个襄王府迁出国都前往漠北,一年前在京城闹出的那一幕幕大戏,至今还令他记忆犹新。楚丞相有一阵子甚至都要怀疑,他那二女儿是不是在那年冬天掉进了冷水池子之后就香消玉殒了,被不知是哪儿来的孤魂野鬼占据了身体,这才变得顽劣不驯,牙尖齿利,处处给他添堵,与他作对。

  不单是他,京中的不少人也都记着这些事呢。摄政王妃的真实身份,多少人都是心照不宣,只是碍着皇家的颜面才不敢戳破。远的不提,就刚才身边这个太监,不也是在欲言又止地暗示这件事吗?

  或许在旁人眼中看来,他是国丈,又是摄政王的岳父,若是小皇帝与襄王当真撕破了脸,凭着两个女儿的地位,不论哪一方占了上风,都能稳坐钓鱼台,安然无恙;但楚敬宗自己心里却是有苦说不出。站队向来是件高风险的活动,脚踩两条船是最不可取的,到时候惹了双方厌弃,恐怕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再说他还没忘了当初算命时得出来的结果呢,哪儿还敢指望能从秦景阳和楚清音那一边借来什么好处?

  不过话又说回来,要让他彻底和襄王府那边做出一刀两断的决绝架势,楚敬宗自认也是办不到的。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给自己留点转圜的余地总是没错的。所以楚敬宗才会对大女儿楚汐音与长子楚澄明越发亲厚,那时楚澄明要与那苏家的独女成婚,哪怕知道先帝大概对此不怎么乐见,他还是十分痛快地送上了身为父亲的那一份帮衬与贺礼;为的就是万一有朝一日成王败寇,能让那成王者看在手足亲情的份上,对他这个并不称职的父亲手下留几分情。

  当然,这种盘算,眼下还是深深地藏在心底的好,千万不能表露到明面上来。现在他所扮演的角色,还是小皇帝的忠实拥趸,与皇帝派的中坚力量呢。

  不多时步辇便到了御书房。楚敬宗步上台阶,甫一抬头便看到大太监高怀恩从里面迎上来,笑容满面地道:“楚相清晨披星前来,辛苦辛苦!”

  高怀恩在这里,就代表秦曦已经到了,楚敬宗不由得心中一轻;总归不必再像他前次那样,在这里苦等了大半个时辰,才看到小皇帝揉着眼睛姗姗来迟。于是便也笑道:“哪里哪里。圣上传旨召见,哪怕再早再晚都要准时前来,这岂不是我等做臣子的本分?”说着已走近,顺势向高怀恩手中塞了一个银锞子,压低声音问道,“圣上心情如何?”

  “昨晚和汤圆等几个小太监玩了一通麻将,大获全胜,现在……心情还好着呢。”高怀恩笑得有些尴尬,也低声回答。他虽是宦官,一切以服侍帝王、让皇帝开心为要务,但也明白一国之君断不能沉迷于博戏之物。更何况他从前跟在先帝身边,秦煜阳虽体弱,却是时刻心系朝堂政务,哪像今上这般?

  楚敬宗闻言,脸上的笑当即消失了。沉默片刻,最终也只能摇头叹了一声,向里面走去。

  秦曦果然已等在御书房。楚敬宗进来时,他正拿了本书,正有模有样地翻着。虽说摆出一副正经做派,但丞相的眼光是何等毒辣,一眼便看出小皇帝眼珠子乱转,心思怕是早已飞出了御书房,不知跑到哪儿去了。

  圣上已是如此,偏生又亲近那野心勃勃,只知将他向歪道上领的徐檀知……这样要如何敌得过那精明强干的摄政王?楚敬宗心里发苦,面上却不敢表露出分毫,拱手行礼道:“陛下,臣楚敬宗应召见而来。”

  “楚相来了?来人,看座看座!”秦曦摆摆手,旁边自有两个青年太监搬来椅子。楚敬宗再行礼谢恩,刚一落座,秦曦便道:“楚相,你上次为朕出了主意,说是可以联合檀知与闻冲,借空饷一案诱我皇叔上钩,令他以为可以有机会与司隶校尉府拉近关系,方便闻冲将来对他在近处监视。可现在做饵的消息已经放了出去,明日朝会上徐家便要在朝会上公开弹劾闻冲了,襄王府却依旧按兵不动,这该如何是好?”

  

  ☆、没有永恒的敌人

  

  对于小皇帝的提问,楚敬宗早已有所准备。事实上,从昨晚宫里来人,宣他明日一早去觐见起,他便料到要说的肯定是这一出。说好了要钓鱼,饵撒下去了,可这大鱼还在水里优哉游哉,丝毫不为所动,反倒是鱼竿和鱼线先缠成了一团,这叫秦曦如何能不急?他一急,之前支招的楚敬宗也跑不了,免不得要被再提溜过来询问一通。

  说起来这空饷一案,若不是徐元朗那老匹夫仗着他孙子和皇帝的关系,从中作梗偏要压下,楚敬宗其实是主张好好查办的。他虽然自认是个醉心权力、喜好钻营之人,可心里也想着要为江山社稷办些实事。

  只可惜这案子落在了秦曦手里,反倒先成了他玩弄帝王心术,用来算计摄政王的工具……

  打住。在思维继续放纵下去之前,楚敬宗及时掐住了这念头。小皇帝虽然不务正业,眼睛却贼精贼精,楚敬宗可不想让他看出自己在走神。

  “陛下无需着急。”收束心神,他一拱手,不慌不忙地说道,“摄政王并非一般人,行事素来小心谨慎,谋定而后动;况且先帝在时,他与闻校尉同殿为臣,共事数年,在私下里也常常彼此角力。在这种情况下,司隶校尉府突然有人示好,他定会心生警惕,势必要观察一番,再做行动。若是襄王府此时便有了动静,开始为此而奔走,那么我们反倒要开始怀疑是否其中有诈了。”

  “丞相说的倒也有理。”听过楚敬宗的一席话,秦曦似乎放心了一些。他拄着下巴想了想,又道,“可若是明日徐大夫在朝堂上弹劾闻冲时,皇叔他依旧没什么反应,朕又该怎么做?总不能真的降闻冲的罪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5页  当前第5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9/6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本宫起床就性转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