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梳头娘子_分节阅读_第13节
小说作者:竹西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72 KB   上传时间:2017-07-25 10:59:56

就她那点贫乏的历史知识,她也知道,古代一般都是以男人作为家主的,除非家里男丁死绝了,否则朝廷不会同意女人自立门户。而且,似乎历朝历代以来对女户就有着各种限制和歧视,好像连收税都要比普通人家高上一等,大概为的就是逼迫女人嫁人或者招婿,为朝廷添丁进口吧……可不管怎么说,女户生存不易,这几乎是可以肯定的事。

至于说阿秀骂的那些事……那位莫娘子看起来倒不像是那种落进风尘里的人,她身上的那种正气,总不自觉地叫阿愁想起她奶奶来。

她奶奶也是这样一个不苟言笑的性情,而且一向都是严以律己,更是严以律她,好像害怕只要一个管束不严,就会叫秋阳学坏了一样……

七岁以前的秋阳,在奶奶面前总是一副乖宝宝的模样。可许是压抑狠了,离了她奶奶,她就成了个野孩子。她嘴笨,不擅长跟人吵架,于是打架就成了她反击的主要手段。而且她还经常把那些比她大的男孩子打得哭上门来讨公道——当然,事后她难免要挨上一顿打。

她跟秦川的交情,便是在打架中建立起来的。

那时候,秦川刚刚搬来他们小区,秋阳并没想去挑衅这养得白白胖胖的小秦川的,可正值狗也嫌年纪的秦川竟主动找上了她……结果便是,八岁的秦川居然打不过被他骂作“黄毛丫头”的小秋阳。看着他哭着回去,秋阳以为自己回家大概难免又要挨一顿打了,却没想到,这小子居然没去她家里告状,而是于隔了一天之后,很有骨气地找她又干了一仗。看着被自己打成猪头一样的秦川,秋阳不知怎么就有些不忍下手了,于是二人就这么好了起来。

再后来,当工作繁忙的秦川妈妈得知秋阳奶奶在家里开了个家庭小饭桌,专门给附近学校里那些家长不能及时接送的孩子们提供食宿后,便把秦川也送了过来。就这样,秦川和她吃着一个锅里的饭菜,直到他妈妈因车祸去世,他那有钱的亲爹找上门来……

“当、当……咚、咚……”

忽然,四周响起一阵规律的报时钟鼓声。

阿愁被这声音惊得蓦然抬头,却是头一次发现,原来那报时的钟鼓声并不仅仅只是从前面的惠明寺里传出来的,位于东面的圣莲庵里,也在敲着报时钟。

与此同时,她也是头一次发现,这广陵城里似乎寺庙众多,不仅慈善局的东面和南面紧临着一座寺院和一座庵堂,原来西面和北面离着不远处,竟也有庙。此时那些庙里也在纷纷敲着钟鼓报时。

就在阿愁直着腰四处张望时,忽然,一道光芒晃过她的眼,刺得她险些从屋脊上摔了下去。

她赶紧抬手遮住那道光,然后顺着光照来的方向看了过去。却是吃惊地发现,一街之隔的惠明寺那藏经阁的屋顶上,居然也有个人跟她一样,骑坐在屋脊上。

那人手里似拿着一面小铜镜,正故意以铜镜反射着阳光刺着她的眼。因隔得远,叫她看不清那人的模样,只隐约看到那人穿着件极骚包的大红色衣裳,领口和袖口处似还镶着一圈雪白的皮毛。显然是个贵人家的子弟。

就在她皱眉瞪着那淘气小子时,忽然看到那藏经阁的屋顶边缘处又爬上去了一个人。那人穿的衣裳倒是叫阿愁一眼就认了出来,正是她曾在圣莲庵见过的,王府侍卫所特有的制服样式。

这么说,这淘气包,是王府里的哪个小郎君?!

阿愁眯着眼往那边张望着,却是因着失神而险些脚下一滑,惊得她赶紧抱住屋脊上的蹲兽,狼狈地蹲了下去。

对面那孩子见了,立时得意地叉着腰一阵哈哈大笑,似乎以为她差点滑倒是他拿镜子照她的缘故。

阿愁耸着眉头,抬手指了指那个已经爬上屋脊的侍卫。

那孩子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却是这才发现那摸过来的侍卫。因为隔得远,阿愁虽然没有听到他的大叫,不过看起来那侍卫确实是叫那孩子吃了一惊,于是他的脚下也跟着滑了一下,吓得那孩子以跟阿愁一样狼狈的姿态,抱住屋脊上的蹲兽。

顿时,阿愁学着那孩子的模样,冲他做了个叉腰大笑的姿势。

看着那孩子被侍卫捉下去,阿愁不禁冲着自己一阵摇头——人家是个真孩子,她可是个假孩子。

这段小插曲,阿愁一点都没有放在心上,只当她是遇到了一个吃饱了撑着没事做的贵族子弟,她却是再没想到,那人跟她之间,竟有着两世都解不开的渊源。

*·*·*

且说王府的二十七郎君李穆被侍卫提下屋脊,就只见他大姨,那宜嘉夫人正满脸无奈地冲他摇着头。

“你已经十岁了,都是入了学的人了,怎的还这么淘气!”

宜嘉夫人这宠溺多于责备的语气,不由叫那辛辛苦苦爬上屋脊去“救人”的侍卫于心里一阵叹气。

一旁,一个梳着个华丽发式的妇人则奉承地对着宜嘉夫人笑道:“淘气的孩子都聪明,何况我们二十七郎君可是受佛祖庇佑的。”

那由秦川转世而来的李穆,一边任由宜嘉夫人拿帕子温柔地拭着他的脸,一边摇着他大姨的手道:“我在屋顶上看到,对面的屋顶上居然也有个孩子,而且好像还是个女孩子。姨,你去把那女孩找来陪我玩可好?”

向来仪态端庄的宜嘉夫人抱住冲她撒娇的李穆,笑着连声叫“好”。可派人去问了之后她才知道,原来对面是慈善局。想着廿七郎看到的孩子肯定是慈幼院那些来历不明的孩子,一向对二十七郎予取予求的宜嘉夫人则头一次拒了他的要求,柔声劝着他道:“那里的孩子身上都有病,而且头发里还藏着虱子,身上还有跳蚤什么的脏东西。廿七郎想叫人陪也没个什么难的,今儿我们就去人市上看看,给你挑个小番奴怎样?你喜欢什么样的就挑什么样的。”

廿七郎噘着嘴道:“可我就喜欢那个跟我一样敢爬上屋顶的小孩。”

“可是,”宜嘉夫人微笑道,“即便是我把那孩子找来陪你玩,等到了晚上,她还得回去。慈幼院里的孩子都是良民,可没法子作为奴仆带进王府去一直陪着你。”

“那我可以叫府里的什么人认下那个女孩做养娘啊,”二十七郎倒是主意多多,“然后再叫那人把她送来府里当差,这就不是做奴仆了,不过是役者罢了。府里不是刚收了一批这样的孩子吗?”

宜嘉夫人愣了愣,忽地伸手摸摸李穆的头,笑道:“你个鬼灵精,竟什么都骗不了你。”又道,“行,那我们派人去问问。”

虽如此说着,她心里却早已经打定了要骗他的主意,回头只说“不巧,那孩子已经叫人领走了”——当然,她并不知道,这其实是实情。

第十六章·梳头娘子

直到那些被腊八粥撑得肚皮溜圆的小伙伴们回来,阿愁才从屋脊上悄悄爬了下去。

等她回到寝室时,她被一个做梳头娘子的女户认养了的消息,早已经叫阿秀和桔子宣扬开了。

阿愁才刚一进门,便立时被寝室里那些半带羡慕半嫉妒的孩子们给围了起来,纷纷向她打听她那养母的情况。

可惜的是,阿愁什么都说不清,便摊着两手笑道:“我什么都不知道呢。”

盘腿坐在床铺上的阿秀则斜睨着她冷笑一声,道:“你们可别因着‘梳头娘子’这四个字就小瞧了人家,她那个养母,可不是个简单人物呢。因说今儿没带钱,要明儿才来领人。鲍大娘原是不肯的,可人家立时就抬出个什么社,还有个什么夫人给她作保呢!”

“什么社?”有孩子问。

桔子到底年纪大些,记性也好,便接话道:“叫玉栉社。”

“那是什么?”立时又有孩子问道。

“谁知道呀!”阿秀一翻眼,“许是哪个茶社吧,要不就是过年时演社火的什么社火会。”顿了顿,她又道:“什么社不社的且不管,那位娘子可是抬出一位‘夫人’来呢!‘夫人’啊!”

她拍着掌心重重咬着那两个字,“连我们掌院都不敢叫人称一声‘夫人’,可见那肯定是个品级不低的诰命了。贵人呢!”

便又有孩子问道:“什么夫人?”

这个阿秀倒是记得的,便答道:“叫什么宜嘉夫人。“又斜睨着阿愁,阴阳怪气道:“你们可当心了,别以为将来阿愁注定就是个梳头娘子,是上不得台盘的下九流,人家身后可是有高枝儿呢,不定哪天就带着她飞上枝头,也成了贵人呢。你们大家可都小心了,千万别得罪了未来的贵人!”

她这般说时,原以为室友们都会跟她一样嘲着阿愁的,却不想那些孩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忽地都不吱声儿了。

其中一个问道:“你刚才说的是宜嘉夫人?

“是啊,怎的?”阿秀道。

那孩子扭头向身边的孩子确认道:“今儿城门口施粥的那些棚子,紧挨着王府的那一家,是不是就是宜嘉夫人府上?”

“好像是的……”

那孩子的话还没答完,就听得又一个孩子一拍巴掌,叫道:“我说这‘玉栉社’三个字听着有点耳熟呢,原来是那个‘玉栉社’!”又提示着众人道,“就是由宜嘉夫人做社主的那个会社!”

见阿秀和桔子一脸茫然状,那孩子解释道:“今儿你们没去,所以不知道。今儿施粥棚那边,最大的粥棚,除了王府外,便算得是这宜嘉夫人捐的粥棚了。再次,就是那‘玉栉社’的。这‘玉栉社’,听说是城里挺有名的一个社团,成员都是女户……啊,对了,那个宜嘉夫人也是女户。听说那位宜嘉夫人跟当今皇后是结拜的干姐妹。她原是太后宫里的女官儿,后来太后没了,她就出了宫,只说自己年纪大了,不想嫁人,就自立了女户。听说圣人是依着太后的遗命给她赐了个一品的诰命,咱广陵城里的贵妇当中,除了王妃外,就得数她的身份最为尊贵了。今儿她之所以这般大手笔地施米施粥,说起来竟是为了她那外甥祈福的。你道她那外甥是谁?就是上个月底时,在惠明寺里舍了个替身的,那个王府里的二十七郎君!”

那孩子于阿秀的铺位边坐了,感慨道:“这佛祖啊,就是这般不讲理,明明已经有了富贵福禄的人,他偏偏还给他更多,像我们什么都没有的,偏偏他就是什么都不肯给。”

“这是命啊。”又一个孩子叹着气道。

这般说着,那些孩子看向阿愁的眼神里,更是五味杂陈了。

一个孩子半开玩笑地对阿愁道:“将来你若是真富贵了,遇到我们可别装作不认识啊。”

另一个跟阿愁比较亲近的孩子则直接过来搂了她的脖子,笑道:“说书先生不是说,‘狗富贵无相忘’吗?明儿你富贵了,要是敢忘了我们这些老朋友,你可是要变成狗的。”

阿愁愣了愣,不由笑了起来。她原想开口纠正那孩子话里的错的,可想到这些最多不过才是初中生年纪的孩子,每天不仅吃不饱穿不暖,还要跟成年人一样干着那些没完没了的活计,更是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她立时笑不出来了。

就在她默默感慨间,只听阿秀冷笑道:“得了吧,不过抬她一句,你们竟真当她将来能有什么出息了!便是那个什么夫人把她弄去宫里给圣人梳头又怎样?她终究还是个梳头娘子,一辈子的下九流!”

*·*·*

其实总的来说,阿愁一直都是相信人性本恶的。就像秦川第一次见到她,就莫名挑衅着她一样,她一直认为,孩子的世界其实远比大人更为残忍和无情。大人遇到别人有什么好事时,哪怕心里再怎么嫉妒,脸上总还要装着个友善的模样,孩子们则直接多了,心里嫉恨着,行动上肯定更为嫉恨。

虽然比起被官宦人家领走的胖丫,还有那入了农户的吉祥来,她将来只会是个下九流,可因她终究有了家主,可以逃离这里,叫其他依旧陷在这个鬼地方的孩子们,心里那藏着的各种阴暗面一下子全都爆发了出来。所以,第二天一早,当阿愁发现慈幼院特意发给她的那身见客衣裳上竟被人撕了好几道口子后,她只能于心里一阵默默叹息,然后硬着头皮去找老龅牙借来针线,自己粗粗地缝补了一下。

往日里慈幼院的孩子们都只穿着他们那又脏又破的旧衣裳,只有每当有什么重要的外事活动,或者接受领养人的挑选时,掌院才会给他们发下一身专门用来见客的大衣裳。若他们有幸被人领养,那么这一身衣裳也将是他们穿去新家的正式衣裳。当老龅牙发现她这唯一一件好衣裳竟成了这模样,偏阿愁还不肯说是谁干的,若不是她已经有了家主,老龅牙险些想再把她给打上一顿。

好在这只是最后的一点波折。

当到了和那莫娘子约好的辰正时分,阿愁站在慈幼院的台阶上,远远看到那莫娘子踩着惠明寺报时的钟声进了慈善局的大门,她这才悄悄松了口气。

见她守着时,莫娘子满意地冲她点了一下头,叫她于门边上候着,她则进去交了钱,兑了阿愁的户籍纸出来。只片刻的功夫,二人便出了慈善局的侧门——那速度快得,叫阿愁心里不禁一阵忐忑。

跟在莫娘子身后出了侧门,打慈善局那一年都不会打开一两次的正门前经过时,她下意识地快走了几步。直到这时她才发现,她心里竟在隐隐害怕着那门里会跑出个什么人来,只说那莫娘子其实并没有交钱,她,还得回那慈幼院去……

其实算一算,从她莫名穿越到如今,前后还不到一个月的光景,可阿愁却觉得自己似乎已经在这里被关了一年之久。这段日子里,她受了许多前世不曾受过的罪,挨饿、受冻、被打,几乎是家常便饭。她觉得自己之所以没有崩溃或者病倒,除了因为身边有一群同样受着罪的小伙伴给她作着支撑外,也因为这具身体并不是属于那个娇生惯养的秋阳,而是属于原本早就已经适应了这种程度虐待的那个小阿愁。

这般想着,阿愁忽然感慨起当初作为秋阳时,她那种种矫情来。

在她嫁给秦川后,因为总觉得自己一身的草根气质,跟看起来就是精英的秦川颇有些不相配,于是她刻意恶补着各种“高雅”功课,什么花茶诗酒画,只要是秦川那个圈子里太太们擅长的,她都刻意去学,可她学得越多,心里对自己的怀疑就越多,就越发地觉得自己其实是在东施效颦,甚至是邯郸学步——没觉得高雅的那一套,反而把原本的自我给弄丢了……她之所以想跟秦川离婚,就是觉得,再那么下去,她会变得越来越不自信,越来越看不起自己。

她奶奶常说:“别人看不起你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你自己也看不起自己。”

对比着那高墙内缺吃少穿的孩子们,阿愁不禁一阵苦笑。曾经有一个论调,说现代人越来越不容易感觉到幸福,是因为现代的人拥有太多。如果那时候的她三餐不济,大概整天想的就只会是怎么吃饱穿暖,再不会去想什么自我不自我的问题了吧……

“你这衣裳是怎么回事?”

忽然,她的耳旁响起莫娘子的声音。

阿愁愣了愣才反应过来。她抬头看向莫娘子。

这位莫娘子有着一双严肃的眼。这双眼,不由叫阿愁联想到她的奶奶。当年她小的时候,每当她跟别的孩子起了冲突,她奶奶总不问她是不是受了委屈,只以一句话回她:“为什么他不欺负别人,单欺负你?”所以久而久之,她受再大的委屈也不会跟人诉了。

莫娘子的眼,莫名就叫她联想到她奶奶,于是她匿了真相,冲她那养母弯眼一笑,吐着舌头作着天真状,道:“不小心刮破了。”

莫娘子的眉蓦地一皱,很是严厉地看她一眼,道:“不说别人的坏话原是好的,但若是你不想说出实情,你可以什么都不说,说谎就是你的错了。”又道,“这是头一次,再没下一次了。”

阿愁一滞,立时垂了眼。

妈妈米呀,她心想,不会是刚出虎穴又入狼窝了吧!

便不是狼窝,只冲着这位跟她奶奶几乎一模一样的严厉,阿愁也觉得,自己未来的日子大概也不比慈幼院里好过多少……

第十七章·落户

直到看不到慈善局的围墙,阿愁那莫名有些紧绷的心才渐渐放松下来。

抬眼间,她才发现,她已经跟在莫娘子的身后来到庙后街西侧的街口处。

从这个街口向南,便是阿愁她们平常做工的那间制衣坊了。那是除了圣莲庵和慈幼院外,穿越后的阿愁唯一到过的地方。而继续向西,或者转而向北,那就是阿愁从来没有到过的街区了——至少她的脑海里没这个印象。

融合了两世记忆的阿愁早就发现了,不知道是因为之前的小阿愁在人贩子那里受到的惊吓,或者是被家人抛弃的打击太过深重,使得小阿愁似乎患上了自闭症。穿越后她就发现,小阿愁的思绪似乎是被禁锢在了一片虚空之中,她对外界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甚至连每天上工都要经过的这条街上热闹的街景,都不曾于她的脑海里留下过任何印象。

而因为历年间都有慈幼院里的孩子逃跑的事发生,所以慈幼院对他们的行踪管控得极严,除了上下工以及一些“公务”外出之外,他们平常哪里都不能去,哪怕只是一街之隔的邻街。别的孩子多多少少总会对那一片陌生的地方感觉好奇,只有原本的小阿愁,对此从来都只是漠不关心。

跟着莫娘子过了街口往西,看着眼前那一片被其他孩子们向往了许久的陌生街景,阿愁忍不住又心疼了一会儿这身体的原主,然后开始思考起一个十分具有哲学意义的问题来——她是谁。

她现在算是谁?秋阳吗?还是阿愁?如果是秋阳占了阿愁的身躯,那么原本的那个小阿愁去了哪里?如果她还是阿愁,只不过是莫名其妙多了一段原该属于秋阳的记忆,那么,对于一个才生存了九个年头的孩子来说,脑子里挤着一个生存了三十六年的记忆……她,还能算是原来的那个阿愁吗?

就在她胡思乱想之际,莫娘子却忽然伸手拉了她一把。瞬间,一辆马车从后面吆喝着擦着她的肩头飞驶过去。

阿愁吃了一吓,不由看着莫娘子一阵眨眼。

莫娘子则皱着眉头对她道了句:“小心看路,莫要发呆。”话毕,却是将她推到了自己的里侧,她则走在靠近外缘的地方。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8页  当前第1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13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梳头娘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