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梳头娘子_分节阅读_第15节
小说作者:竹西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72 KB   上传时间:2017-07-25 10:59:56

直到这时,莫娘子才得空回头,把仍在门外站着的阿愁给叫了进来。

阿愁这一进来,立时就吸引了众人的视线。那爱多嘴的妇人显然是想要问一问阿愁身份的,可她看看小姑那恶狠狠盯着她的眼,到底没敢贸然开口。

女孩从她嫂子身上转开眼,这才看着莫娘子笑问道:“这小妹妹是谁呀?好像是个生面孔呢。”

莫娘子浅笑道:“这是我徒弟。”

“是阿莫啊。”忽然,有个声音从楼上传了下来。

阿愁抬头看去,就只见一个年约五旬左右,作着富家翁打扮的男子正隔着栏杆往下看着。

那男子一边提着袍脚下了楼梯,一边对莫娘子笑道:“恭喜恭喜,原来阿莫收徒弟了。”又道,“你找我,可是要我替你们立契约做中人的?”

莫娘子赶紧笑道:“不是,是这孩子如今落到我家户籍之上,照规矩,得跟坊里通报一声。我这是特意领着她来给老爹您磕个头的。”说着,递上府衙开出的凭条,又叫过阿愁来给里正磕头。

里正赶紧扶住阿愁,笑嘻嘻地道:“这还没过年呢,等到过年时你再跟你师傅来磕头吧,好歹能挣回个压岁钱。”

显然,这里正是个性情诙谐的。

里正老爹一边跟莫娘子说着话,一边打开府衙里开出来的凭条,却是被凭条上写着的内容吓了一跳,立时抬头问着莫娘子道:“不是说是徒弟吗?竟是养娘?”

“也是徒弟。”莫娘子微笑道。

她话音刚落,就听得那胖妇人道:“怎的?你竟也跟那鸡银匠一样,从慈幼院里领了个小叫花子回来?!”

顿时,众人的眼再一次全都落到了阿愁的身上。

好在这里正和他女儿倒不像他那儿媳一样,会不知分寸地当面问些叫人尴尬的问题。便是他们对阿愁有着千般好奇,此时脸上也没有表露出来。递出给阿愁落户的凭条后,两方又略说了两句闲话,莫娘子便只说家里还没有安顿好,便带着阿愁出了里正家。

从里正家里出来,莫娘子带着阿愁再次穿过丰仁里那两个坊门间的大道,来到路的另一边。又领着她进了一个巷口处开着间老虎灶的窄巷,然后沿着窄巷口一阵七弯八拐,最后停在一个看起来颇有些不起眼的木门边上。

阿愁注意到,莫娘子将一只手放在门上时,似乎略犹豫了一下,然后才伸手推开门。

门内的建筑格局竟和那个里正家颇有些类似,都是四水归堂式的两层楼房。

进得门来,门廊两边各是一间倒厦。门厅过去是个天井,左右两边是厢房。天井的正对面,是一间明厅和两间偏室。东侧的倒厦前有着一口水井,楼梯位于西侧的倒厦旁。

莫娘子领着阿愁进门时,天井里并没人。可似乎是听到了开门声后,西厢的一扇窗被人推开,一个五旬左右的老妇从窗内探出头来,见是莫娘子进来,便笑着招呼道:“阿莫回来了……”当她看到阿愁后,那话尾蓦地一断,问着莫娘子道:“哟,哪来的小姑娘?我原还当是你侄女呢。”

莫娘子浅笑着答了声:“是我徒弟。”又头也不回地吩咐着阿愁:“叫阿婆。”脚下却是不停地转向了楼梯的方向。

阿愁赶紧乖巧地弯着眼眸冲那老妇叫了声“阿婆”。虽然那老妇似乎有心想要跟阿愁多搭几句话,可因莫娘子显然是不愿意跟人多话,这会儿已经上了楼梯,阿愁便冲那老妇又是弯眼一笑,转身追了上去。

那窗户里的老妇辛苦地探着个头,直到板壁挡住她俩的背影,老妇这才缩回头去,眼里明显闪着八卦的光芒。

上得二楼,眼前是个环绕的回廊。回廊的正面,是面南朝北的三间上房。左右和楼下一样,各有两间厢房。而紧临着楼梯口的,即那门厅的上方,是三间倒厦。

莫娘子的房间,便是位于西南角上的第一间倒厦间,恰正在楼梯口处。

此时二楼上似乎没人,莫娘子从怀里掏出钥匙开了门后,又扭头往身后和楼下看了一眼,这才推着阿愁的肩,将她推进那间虽不大,却收拾得甚是齐整的房间。

直到关了门,莫娘子脸上的神情才头一次真正放松下来。

“终于到家了。”

她叹息着走到窗下的一张竹榻上坐了,一边脱了鞋揉着腿脚,一边拿挑剔的眼打量着仍站在门边上的阿愁。

第十九章·师傅

自进了门后,阿愁便一直乖乖地站在原处没动,更不曾抬眼四处乱瞅。

可即便她这样装着乖顺,似乎莫娘子对她仍有所不满。半晌,她自言自语地喃喃道了句:“真是……”

“真是”什么,她却并没有把话说完。

她放下那揉着的腿,抬头问着阿愁道:“你身上可有跳蚤?”

阿愁眨眼看着她。

莫娘子则皱着眉头低喝道:“问你话呢!”

阿愁赶紧摇头,可想了想,又低声回道:“天冷,不知道有没有。”

当初刚穿过来时,她是不明情况。等她明白了眼下的状况后,哪怕她曾想到过跳蚤虱子这些于秋阳的人生中来说,几乎已经算是被灭绝了的物种,她也无力改变现状。幸亏这是天寒地冻的冬天,正是那些小东西休眠的季节,于是她只好来了个眼不见为净——可显然,虽然现在没个虱子跳蚤咬她,却不代表她身上就没这玩意儿。

她这诚实的回答,倒赚得莫娘子微松了松眉头,然后又皱紧了眉,问着她道:“那你头发里有虱子吗?”

阿愁眨着眼又摇了摇头,道:“不知道。”

“想来少不了这些东西的。”莫娘子拧着眉心咕哝了一句,却是坐在那里打量阿愁半晌,似不知道该拿她怎么办一般。半晌,她才低低又抱怨了一句“真是”,却是依旧没有把那句抱怨的话说完,然后指着窗下的墙角处命令着阿颜道:“把鞋脱了,去那墙角里站着,我没许你动之前,你不许动。”

阿愁赶紧依着她的指示脱了鞋,光着脚走到那墙角处站了。

莫娘子似乎没料到她没袜子,不禁看着她的光脚一阵眨眼,然后又是一阵皱眉。不过她什么都没说,只从榻上站起身来,走到东墙下的一张小方桌边,从桌上提了只铜壶,又从桌下抽出一只铜斗,然后转身对阿愁又道了句“站着别动”,便提着那壶和铜斗出了门。

片刻后,阿愁便听到楼下的井台边传来打水声,以及西厢里那个老妇人跟莫娘子搭讪的声音。

直到这时,阿愁才抬起头来,溜着眼把屋内一阵仔细打量。

这是一间几乎和慈幼院的寝室差不多大小的屋子。从门口到南窗下,大概只不足五六步的距离,可从东墙到西墙,却足有约十步之长。于是那莫娘子便于南窗过去约一步的距离处设了四片糊了素白纸面的竹制屏风,将这一间室给隔成了内外两间。这会儿因那屏风拉着,叫阿愁看不到内室里有什么,可就从外室的家具布置来看,似乎莫娘子的经济并不如她看上去那般宽裕。

这外室间里,于阿愁的左手边,直对着门的南窗下,是一张一尺余长的竹榻。竹榻的中央放着一张制作简陋的竹几,竹几上放着一把粗瓷茶壶和四只倒扣着的配套茶杯。

竹榻过来,于阿愁的右手边的墙角处,放着一张造型奇特的小方桌。那木桌的中间被挖了个洞,洞口处架着一只里面堆了一半炭灰的铁锅。

阿愁盯着那口锅研究了一会儿,终究不明白这是个什么东西,便又抬头往门口处看去。

进门处,紧靠着一张五斗柜,放着一个三条腿的两层木架。架子的下层放着一只陶壶,上层放着一只铜盆。木架上方还设着一根横杆,横杆上挂着一块雪白的巾子——阿愁怎么看怎么觉得,这东西跟她小时候家里的那只老式洗脸盆架子很有些异曲同工之妙。后来她才知道,这东西竟还真就是个洗脸盆架子。

和那洗脸盆架并排而立的,是一张只刷了层桐油漆的五斗木柜。木柜的做工虽然有点粗陋,可那五只抽屉上饰着的云纹铜环,看着倒颇为精致——阿愁也是后来才知道,这五只云纹铜环,是莫娘子的嫁妆。

五斗木柜上,盖着一块遮尘用的青花布。柜顶上搁着大大小小几个不知用途的盒子,以及一个木制花瓶。那花瓶里插着的却不是花,而是一柄鸡毛掸子和一柄拂尘。

看着那鸡毛掸子,阿愁立时想起小时候她奶奶专用来揍她的那件“法器”来。这玩意儿,自从被秦川故意弄断后,她奶奶就一直不曾买到过替换的。隔着二三十年不曾见过,如今乍一相见,阿愁发现自己居然条件反射似的,依旧能够感觉到后臀处一阵木木的麻痒……

她这里心里一阵感慨时,莫娘子端着一斗烧得通红的炭火和装了水的铜壶回来了。

见她乖乖站在墙角里没动,莫娘子颇为满意地看了她一眼后,便走到那张架了口锅的矮桌边,以火箸将铜斗里烧得甚旺的炭火夹进那只堆着炭灰的铁锅里,又往锅里添了几块泥块一样的东西,然后拿过一个铁架架在那口锅上,再端起铜壶放在铁架之上——阿愁这才看明白,原来这“铁锅”竟是个炉子。

忙完了炉子,莫娘子又于屏风后面搬出一只木箱一样的东西。

这东西阿愁倒是认识的,之前她和秦川去湘西旅游时,曾看到当地人用过,这是专用来烤脚的暖炉。

果然,莫娘子将铜斗里剩下的炭火都倒进了那只木箱子里。等了一会儿,见那桌炉和暖炉里的火都燃了起来,她便走到南窗下,将那窗户略开了一道缝,然后走到屏风处,将那屏风合起一半。阿愁这才发现,原来那西墙上也开着一扇窗。

趁着莫娘子于屋里一阵忙碌间,阿愁偷眼往屏风后看了看,就只见屏风后的南墙根下,是一张被屏风遮了一半的架子床。架子床边上,紧挨着便是西窗下的一张梳妆台。那梳妆台和那五斗柜一样,只刷了一层桐油。梳妆台过来,靠着北墙下放着的,是一只半人高的大木箱子。木箱再过去,便是那只五斗柜了。

这会儿莫娘子正埋头在那木箱子里翻找着什么东西。不一会儿,便只见她从那只木箱子里抱出一床被褥和一些衣裳。

她看看阿愁,目光在南窗下那张单薄的竹榻,以及床前那约一步宽的脚榻上来回看了一会儿后,便将那些衣裳被褥全都放到床上,又拖开床前的脚榻,从床下拖出一只圆木澡盆,以及一只硕大的洞壶来。

她先将澡盆拖到屏风外,然后又将那屏风展了开来。她则于屏风后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动,然后才提着那只比桌炉上的铜壶至少要大上两倍的大铜壶出了屏风,却是抬手指住阿愁,道了句:“且老实站着,我回来前都不许动,更不许碰这屋里的东西!”

阿愁赶紧一阵小鸡啄米式的点头。

于是那莫娘子便提着那壶再次出了门。

片刻后,楼下再次响起了那老妇人跟莫娘子对话的声音。听着那对话,阿愁才知道,莫娘子提着那大铜壶,是打算去巷口的老虎灶上打热水的——就是说,莫娘子打算把她好好洗刷一番?!

此时日头已经升上了中天,近午的阳光透过开着的窗缝,于阿愁的脚前投下一道明亮的光斑。

阿愁注意到,虽然她脚下的木制地板看起来有些不太平整,却是被打扫得十分干净,像是有人曾用布细心擦拭过每一个角落一般。

而,和这洁净的地面一比,她那不知道什么时候洗过的脚,就显得有些让人不忍目睹了……

之前她刻意于脑海里屏蔽了有关虱子和跳蚤的事,如今这般一对比,却是跟按下了一个复位键一般,叫她竟是一刻也忍不下身上的腌脏了。这会儿别说莫娘子不许她动,只单看着这干净整洁的房间,阿愁自己也不忍心弄脏了人家的屋子。

她乖乖等着莫娘子回来时,楼下传来一阵开门的动静。她原以为是莫娘子回来了,可听着西厢里那个老妇人跟人招呼的声音,她才知道并不是。

楼下,老妇人跟进门之人的交谈声,忽然诡异地降了几度音调。都不用动脑子,阿愁就能猜到,那老太太应该是在跟人通报着莫娘子带了个陌生小孩回来的事。

虽然莫娘子进屋后的第一句话就是“终于到家了”,阿愁却觉得,这里显然只是莫娘子租住的房屋,她绝非屋主。至于周围的这些邻居,就目前观察所得,阿愁觉得,他们应该同样也都是些租住户。

就是说,这里应该是个大杂院了……不,比起七十二家房客来,这上上下下加起来还不到二十间的屋子,大概也只能算作是个“小杂院”……

她这般于心里吐着槽时,楼下的院门再次响了一声。

正嘀嘀咕咕降着声调说话的老妇人和那不知名的住户的声音蓦地一顿。只瞬息间,那声音便恢复了热情和张扬,一个招呼着“阿莫回来了”,另一个则道:“这么重的铜壶,叫我家里的帮你提上去吧。”

莫娘子笑着谢绝了对方的提议,然后缓慢地上了楼。

进了屋,见阿愁仍以她离开时的姿势,四处不靠地立在墙角里,莫娘子满意地抹了抹额上的汗,一边将那铜壶里的热水倒进那只木盆里,一边吩咐着阿愁:“脱衣裳。”

阿愁愣了愣,忙道:“我,我自己会洗……”

莫娘子只抬头看她一眼,那嫌弃的眼色,立时便把阿愁的话尾给看进了肚子里。

于是,除了某些“特殊时刻”,自六岁起就一个人洗澡的秋阳,却是不得不被人侍候着洗了一回澡……

那莫娘子往洗澡水里倒了一些不知名的药末子,把阿愁泡进那药水里之后,又以细齿蔑梳沾着某种带着醋味的药膏子给阿愁细细蔑过三遍头发,再过了三次水,然后拿一块丝瓜络子,以一种恨不能直接刨下她一层皮的力道,在阿愁身上一阵狠搓。等洗完了澡,阿愁觉得自己身上的皮居然没破,简直就是一种奇迹。直到这时,那一路上连手都不肯长时间碰她的莫娘子,才满意地将她从浴桶里捞出来,抱着她进了那屏风后面。

阿愁这才发现,刚才莫娘子于屏风后的一阵窸窸窣窣,原来是在那脚榻上布置了一套被褥。

将阿愁放置在脚榻上,又用被褥裹严了她,莫娘子交待了一声:“坐着别动。”便转身出了屏风。

裹着被褥,阿愁这才注意到,莫娘子的这张架子床,可真是张“架子床”。那床板原来是由两张长凳架着的,她远远看着以为是床架的,其实是床的四只角里各绑着一根竹竿。那竹竿上,系着一顶洗得发白的枣红色帐幔。帐幔下的被褥虽也同样洗得发白,却都是干干净净,且叠得整整齐齐。

看着那顶虽然洗得发了白,却依旧能看出原是枣红色的帐幔。阿愁不禁一阵疑惑。看莫娘子的打扮,她原以为她应该是个寡妇的,可寡妇不是应该忌用红色吗?

抑或者,莫娘子……是个风流寡妇?!

阿愁赶紧于心里冲着自己一阵摇头。以莫娘子的作风,她宁愿相信莫娘子是穷得没钱换掉这帐幔,也不相信她会沾上“风流”二字。

说到“穷”字,阿愁不禁有些怀疑,莫娘子于那炭盆里放的助燃泥状物,不定就是那传说中的干牛粪。虽然据说干牛粪燃烧起来无烟无味,可时间长了,阿愁依旧觉得眼睛有些被熏得难受。也难怪这会儿南边和西边的窗户都被莫娘子开了一道缝隙。

她坐在脚榻上胡思乱想时,莫娘子已经于屏风外收拾了澡盆,又探头进来,再次命令着她“不许乱动”后,便提着那大铜壶又出去了。

屋里再次只剩下阿愁一个。于是,无聊中的她不免又是一阵东张西望。

因窗下传来有人问候莫娘子的声音,阿愁便从脚榻上站起身来,借着梳妆台前的圆凳子,撑着那梳妆台往西窗外看去。

西窗下,是一条小巷。她探头往窗下张望时,恰正看到莫娘子的背影于两条巷口的交汇处一闪而过。

窗外,那一巷之隔处是别户人家的院墙。院墙恰正好齐着西窗的窗口一般高,于是莫娘子便于窗外绑了两根竹竿。这会儿,其中的一根竹竿上正空着,另一条竹竿上则挂着莫娘子从阿愁身上脱下来的那件慈幼院的“临别赠礼”。

阿愁原以为,她那多少有些洁癖的“养母”,大概是宁愿把这身衣裳跟她那没了后跟的鞋一样全都给扔出去,也不会留下来的。可显然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允许莫娘子这般大方,所以她只说那棉袄里的棉花洗洗还能用,到底把棉袄留了下来,却是没肯收在家里,而是直接挂到了窗外。

虽说在秋阳幼年时,她的生活也算不得多富裕,可她也从来没真正的穷困过,至少她从来没有为“吃穿”二字犯过愁。便是穿过有补丁的衣服,那也是因为她奶奶要惩罚她的“不爱惜”才导致的。而现如今落到这样一个陌生且落后的年代里,阿愁深深觉得,她的前途堪忧。

从梳妆台上下来时,阿愁的手不小心勾到梳妆台正中一块盖着什么东西的深紫色绸布上。绸布落下,阿愁才知道,原来那是一面椭圆形的铜镜。

便是初来乍到,阿愁也知道,铜镜这玩意于市面上可不便宜。庙后街上的店铺里,只孩童掌心大小的一块铜镜都要卖上五十文钱——够买大半个她的了——偏莫娘子的这面铜镜,最窄处竟就足有近半尺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8页  当前第1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13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梳头娘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