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艾玛这窗有特异功能_分节阅读_第194节
小说作者:水镜凌澜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886 KB   上传时间:2017-08-15 13:47:15

  一个月的时间终于过去了, 向阳出了月子,保姆和月嫂也按照约定结束了服务。

  向阳可以出门后,她找上了另一家家政服务公司, 请了一个钟点工,她的饮食有贺琅那边的御膳房负责了,衣物清洗也有浣衣局负责了, 家里只需要拖地擦家具就好,所以请个钟点工就足够用了, 钟点工不仅价钱便宜,而且一天只来家两个小时, 彼此之间都有足够的空间, 很适合向阳这样的特殊家庭。

  向阳开始了特殊的双位面家庭生活,女儿醒着的时候她就陪着女儿玩,喂奶、换尿片、洗澡, 所有的事在向阳眼中都很有趣, 也是她与女儿玩耍的好时机,因为小婴儿清醒不了多久,过一会儿就会重新睡着了,在与女儿玩耍的时候,向阳还会支起摄像机,把画面拍摄下来, 等到晚上传给贺琅看。

  于是每到夜晚,就是贺琅、嘉和帝、王太后和圣慈安太后,一起观看小公主当天视频的家庭小聚会, 他们从镜头中看着小公主一天一天的长大。

  等到女儿睡着,又正好贺琅有空的时候,向阳就会穿过去与贺琅见面相处一会,只隔着一扇窗户,来往方便,他们这对小夫妻倒是比大多数的上班族自由方便多了。

  小婴儿出生后,每个月都要做体检和打疫苗,这是国家规定的,向阳不打算做例外的那一个,等到需要去医院的时候,向阳就会叫上店里的小店员,让他们轮流陪着去医院,这时候有个人帮着提下包、拿个号,都是轻松的。

  等到女儿稍大一点,向阳就要给女儿登记户口了,因为是未婚先育,向阳还要先向社区交纳一笔社会抚养费,这才办理了准生证,有了准生证,又有了医学出生证明,女儿就随着母亲落户了。

  向阳在大学毕业后,为了不引人注意,就选择最常见的迁户方式,把户口从学校迁入了人才市场,等到手续办完之后半年,向阳再把户口从人才市场中迁出,迁入了自己的房子中。

  向阳在小区中有两套房,户口就落在了大的那套里,女儿的户口自然也落在那套房子里,这片小区所划片的小学是一所不错的小学,随着学区房越来越难得,向阳的两套房子又升值了。

  在落户的时候,因为女儿是“未婚先育”,向阳自然就让女儿随了自己的姓,所以在户口本上,向阳的女儿姓的是邱,而不是贺。

  这一点向阳并没有隐瞒贺琅,也没有什么好瞒的,她把现代位面的事情对贺琅说了个清清楚楚,包括国家政策与社会习惯,女儿随她的姓自然是一个更简单的选择。

  贺琅:……好气呀,可是还是要保持微笑。

  “你都考虑到了女儿以后上学的事情,难道说,你是想让女儿在你那边上学吗?”贺琅从向阳的讲述中听出了她的打算。

  向阳点头:“这是当然的啦,你这边的公主过得太可怜了,还不如我那边的平民闺女,若是儿子,我自然可以交给你来教导,但是女儿的话,我实在不忍心,还是在我那边生活的好,喜欢过什么样的日子就可以过什么样的日子,而且我也小有能力,可以照顾的好她。”

  向阳不仅有个厉害的师父,她自己也已经是个小有名气的法器炼制师了,风水师本就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敬的人多,要给女儿提供一个比较好的成长环境,她还是能够做到的。

  贺琅不乐意了:“公主怎么就不好了?怎么就不如你那边的平民闺女了?”

  向阳挺胸叉腰:“能上学,能工作,能旅游,能谈恋爱,能和自己喜欢的人结婚,婚后不幸福还可以离婚,你这边的公主能做到吗?”

  贺琅想反驳却无话可说,只能憋气的闭上了嘴。

  女儿的人生轨迹就这么的定下了大致的方向。

  不过在姓氏方面,贺琅还是坚持在大燕位面,女儿就是姓贺,是贺家人,向阳觉得这点无关紧要,就随了贺琅的心意。

  女儿一岁后,向阳从位面商城购买了一个保护罩,罩着女儿穿越了位面,来到了贺琅的身边。

  贺琅第一次真正抱到自己的女儿,激动的连冠带都被女儿扯歪了也笑呵呵的,抱着女儿不停的亲了又亲。

  嘉和帝、王太后、圣慈安太后也乐的不行,轮流抱着小公主,爱不释手。

  小公主就这么跟着妈妈,一起过上了双位面家庭生活。

  又过了一年,女儿长大好带了,向阳也调理好了身体,再次怀孕了。

  对于徒弟的再次怀孕,齐大师这次看得很开了,反正她自己能带得好孩子,她也有本事能赚钱,那就想生几个,就生几个吧。

  不只齐大师,就连郑阿姨、陈老师、叔叔、姑姑都看开了,反正都已经生了一个孩子了,那么再生一个,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了,更何况向阳有房有车有铺,经济条件比他们都好得多,养两个孩子算什么,她开心就好。

  世界对于有本事的人,总是宽容的。

  向阳的第二个孩子是男孩,这可把贺琅高兴坏了,嘉和帝更是乐的大喊了三声好,大燕帝国终于有嫡长子了。

  儿子出生后,向阳还是照着原先带女儿那般带,月子里请了一个月嫂帮忙搭手,零散的家务就由钟点工来做,为此她还增加了薪资,延长了钟点工的工作时长,出了月子后就恢复了往常的生活。

  为了保证儿子的安全,向阳照旧是在儿子一岁后才带着他穿越位面,贺琅再想儿子也没办法,他和向阳一样,不可能让自己的孩子冒险,只能忍耐。

  儿子过来的那天就是周岁宴,贺琅抱着儿子接受了宗室和朝臣们的恭贺,一整天脸上都开着花,得意非常,就算被儿子在脸上抓了一道白痕,贺琅都乐滋滋的。

  这是他的嫡长子,大燕帝国未来的太子,未来的皇帝,看看,多么的有力、壮实啊!

第274章 番外一

  “呜呜, 我没想到我为李家操劳了二十年,临老了竟然还要遭受这样的侮辱。”一位夫人在向阳面前抹泪哭诉。

  这位夫人的丈夫是一位武将,出身寒微, 早年因为家贫而投身入伍,在军中建立了一些小功,被提拔为校尉, 后来因为平定西北内乱有功,在内乱平定后, 被提升为正四品卫指挥佥事。

  夫人与她的丈夫是青梅竹马,在丈夫还是小兵时就嫁于他为妻, 丈夫在军中奋斗拼搏, 她就在老家侍奉公婆、操持农活、养育子女,因为年轻时累的狠了,所以这位夫人虽然只是年近四旬, 看起来却像是五旬的老妇人了。

  丈夫升了官, 妻子却年老失色,这样的情况就很考验夫妻感情了,而这位武将就没有守住感情,他纳了美妾,而且担心美妾受委屈,还特意在府外置办了一处院子, 让美妾居住,他也几乎都往那处院子跑,等于是那处院子就是他的事实居住点了。

  这也就算了, 夫人都忍了,可是就在今年,美妾生了一个儿子,这可把武将给高兴坏了,把美妾和庶子的待遇都提了一节,还把庶子挂在了妻子名下,但还是由妾室来养育,所以已经是事实上的平妻和嫡子了。

  夫人彻底忍不住了,她现在就担心武将会把所有的财产以及人脉资源用在这个庶子上,这样她所出的嫡子女的利益就会严重受损了,她对丈夫早就没有了感情,如今计较的就是利益了。

  于是夫人就向齐会投了求助信,然后就受到了皇后的召见。

  齐会,是向阳成立的一个妇女组织,说白了,就是妇联,之所以取名齐会,一是,“妻,妇与夫齐者也”,二是,妻与齐近音,三是,取齐心协力之意,妻子们团结起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安慰并送走了这位夫人后,向阳又接见了一位诉苦的夫人。

  这位夫人也是一样,她的丈夫是文官,也是出身寒微,他们也是青梅竹马,丈夫靠着读书科举步上仕途,在丈夫考上举人之前,妻子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供养丈夫,但是在丈夫赴京赶考后,就开始了事实上的两地分居。

  两地分居就带来了妾室的出现,丈夫在考中进士出任县令之后就纳了美妾,有了美妾的善解人意、红,袖添香,丈夫就渐渐忘了家中的责任,寄回来的钱越来越少,而公公又生了病,寄回来的钱都不够医药费,夫人特意打听过了,丈夫在任地与美妾可是过得很好。

  向阳又是一番安慰,在送走这位夫人时,正好贺琅过来了。

  向阳迁怒的瞪了贺琅一眼:“看看你提拔的都是什么人,人品太差。”

  贺琅摸了摸鼻子:“选用官员主要看的又不是这个,吏部的人没有记录,我怎么会知道。”

  “刚才这个,为官县令,家中老父生了病,可是他却只知与妾室享乐,寄回去的钱都不够老父的医药费,这样的情况下,孝道有亏,就没有御史弹劾他吗?”向阳怒问贺琅。

  贺琅无奈:“任地与原籍相隔太远,两处的情况哪里会知晓得那么清楚,除非有人与他有怨,天天盯着。”

  “如今知道了,又该如何惩治他?”向阳追问。

  “这事你最好与他夫人好好谈谈,看看她是怎么想的,因为一旦由御史或吏部出手的话,她的丈夫极有可能会丢官。”贺琅私心觉得这位夫人不会肯的,好不容易考上了进士当上了县令,不出意外的话,前途一片大好,如何舍得。

  向阳早就考虑过:“这事我有想过,最好是由我派人与他谈一谈,让他自己改正,只是吏部这边最好有人立个档案做个记录,以后在任用他的时候要多加考虑。”

  贺琅点点头,他没意见,只是一个小县令而已,又不是多重要的官员:“行啊,这事就按你想的办吧,我也会派人立个档案的。”

  “不仅仅是设立一个单独的档案,我是想设立一个制度,以后要加强在品德方面的考察。”向阳强调她的意思,“要把这个制度通报全国,让所有官员都约束自身。”

  “这个本来就包含在考察制度中,品德有瑕肯定是会影响仕途的,只是,可能因为各种人情关系吧,在实践过程中难免会有所包庇,若是要加强品德考察,还不如让人举报来得更快更有效,但是有人举报就要有人去核查,而核查又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且不说要增加大量的公务成本,若是有人故意陷害,这方面的核查反而会成为他们陷害的利刃。”贺琅说道。

  向阳想到了现代位面的任前通报制度:“这样,那就在官员升迁调任之前,在城门上张贴他们的调令,把他们的姓名、原籍、原官职、拟将调任的官职都写上去,张贴一个月,在这一个月中要是有人举报他们,那么就进入核查阶段。这样一来,不管是他们要隐瞒自己的过失,还是有人要陷害他们,隐藏或布置相关的证据都需要时间,一个月的时间未必能够让他们都处理好,核查起来总有马脚可抓,这样既可以减少核查的公务成本,也可以减少被陷害的可能。只是,这种做法也无法保证到百分百的公平公正,也只能尽力而为了。”

  贺琅环抱住向阳:“没有哪一种制度是十全十美的,这世间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不必想太多,我们尽力而为就是了。”

  到晚上睡觉的时候,因着白天那两位夫人的遭遇,向阳心里不舒服,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

  贺琅也被她折腾的睡不着:“怎么了,你在床上烙大饼吗?”

  向阳捶了他一下:“你才烙大饼呢,我在想事情。”

  “想什么?”贺琅无奈,强撑精神坐了起来。

  “在想,怎么样在制度上,进一步的维护妻子的利益。”向阳也坐了起来,“我觉得,必须要以律法的形式确立起来才可以。”

  贺琅一惊:“立法?你不会要把你那边的婚姻法搬过来吧?这可是大事,轻易改不得的,就算你有心推行,遇到的阻力也不是一般的大,朝中为官的都是男人,他们不会允许的。”

  向阳点点头:“我知道,所以我在考虑更为恰当的理由,一个让他们无法拒绝、阻拦的理由。”

  “你想到了吗?”

  向阳嘴角一扬:“孝道,不要让他们事先把自己放在夫的立场上,来阻拦妻的权益,而是让他们以儿子的立场,看待父亲与母亲的矛盾。如果遇到这种事的是他们的母亲,他们是否要维护母亲的权益?”

  贺琅震惊了,以孝为旗,谁都无法置身事外,而且谁都不能阻拦。

  向阳再次抛出她的第二点想法:“而且这事不要先在朝堂上进行讨论,千军万马杀上来的他们,说不定会想出什么破题之法,我们把这个问题抛向全国,让所有举人,以及举人之下的秀才、童生,以实名来回答这个问题。”

  自下而上、实名回答,这是两大利器。

  向阳继续阐述她的想法:“自下而上,远离权力中心,这些回答者反而会对朝廷、对皇帝抱有更大的敬畏之心,揣摩出我们的意思后,不会轻易跳出来阻拦,而且这一批学子,人数众多,他们可以造成文人间的舆论,压制住朝堂中的反对声。”

  贺琅点了点头,不管什么政策,最大的阻碍往往都是内阁,除非是用铁血政策,不然好几个月都要浪费在口水战中,但是治国不能一直都用铁血政策,这样会严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而挑动文人阶层由下而上的发起广泛的舆论,可以让他们内部先斗一场,排除掉一些杂音。

  向阳继续说:“实名回答,他们的回答写在所有人的面前,不管他们心中的真实想法是怎样的,一旦要白纸黑字写下来,他们都要坚持一件事,那就是,百善孝为先。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畜生都尚且如此,生为人子,怎能不行孝?不忠不孝,这是对一个学子最坏的评价,只要他们还拿自己当一个学子一个文人,他们就不可能不维护母亲。”

  贺琅深吸了一口气:“你想的已经很周全了,好,明日我就布告天下,让所有学子回答这个问题。”

  向阳提醒他:“你要写清楚具体的题目,前提条件要设定好,一是父母亲相识于微末,相扶相持,艰难与共,二是父亲在出人头地后,认为一切都是自己的功劳,他有权处置所有的财产,包括爵位、田地、人情资源,父亲认为自己可以动用财产,培养自己喜欢的儿子,包括庶子。这两个前提条件设定好后,要抛出的问题就是,一,母亲是否有功劳,是否也要享有一定比例的财产?二,如果承认母亲有功劳,这个比例应该占有多少?”

  这两个问题其实只是一个问题,因为没有人会否认自己母亲的付出,在这个默认前提之下,大家只会讨论母亲应该占有多少的财产比例。

  贺琅有一点疑惑:“只讨论财产比例吗?不讨论道德和感情?”

  向阳摇头:“道德和感情都是虚无的,难道你还能规定夫妻每月要同在一起几日吗?只有财产才是看得见摸得着,实打实可以进行分割和传承的,大燕律典在夫妻及父子的关系上,不也一样只用财产来限定吗?比如妻子的嫁妆,比如嫡子和庶子的财产分割比例。”

  贺琅笑了:“我是有些意外,我还以为你在夫妻相处上也要做些规定呢。”

  向阳白了他一眼:“这怎么能规定,夫妻感情是真正的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外在的干涉只会让人心烦。”

  两人说定了这件事,重新躺下,闭目入眠。

  贺琅将将要睡着的时候,突然又被向阳给推醒了。

  “怎么了?还有什么事?”贺琅揉着眼睛。

  向阳的眼睛却在发亮:“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在发布那几个问题之前,向全国推出一个戏曲,以戏曲的方式把‘共患难、难富贵’的故事表演给所有人看,在看完这个戏曲后再全国讨论那几个问题,我相信,得出的答案会更符合我们的预期。”

  贺琅真心困了,边打哈欠边回答:“行吧,都按你的想法去做吧。”

  有了行动目标的向阳很有干劲,第二天她就召来了宫廷戏团,把她想的剧情大纲和他们说了,然后还给他们听了一首歌。

  在昨夜,向阳心中就有了明确的主题曲,《往事只能回味》,这首歌特别贴合她的剧情,也特别贴合那两位夫人的遭遇,青梅竹马,变心负义。

  这样的剧情在戏曲中其实很常见,又有了明确的主题旋律,不必再创作,宫廷戏团很快就排出了大概的剧情,只是在最后的结局上,向阳不接受戏团排出的圆满结局,非要把结局改成悲剧,还要是大悲剧,妻子病亡,嫡子颓废,嫡女低嫁,庶子倒是前途光明,庶女也高嫁。

  面对剧作家的反对,向阳给出的理由很符合逻辑,嫡子嫡女出生得早,那时候父亲还没有出人头地,没钱没地位,嫡子女得不到好的教育,而且那时的家境也让他们在嫁娶方面只能低配,等到父亲事业有成时,庶子女正好也长成,不管在教育方面还是婚配方面,都有更好的资源,所以庶子女理所当然比嫡子女起步高,人生也走得顺。

  这是戏,但也有现实的影子,剧作家最终妥协,写了一个大悲剧。

  在经过几番修改之后,《姻缘错》最终定戏,开始向全国推出了。

  有了具体的戏本,以及主题曲,复制就很容易了,加上这个戏又没有什么高难度的片段,《姻缘错》很快就被大小戏班复制,在全国大城小镇,甚至乡村演出了。

  《姻缘错》分上下部,上部男主是文人,下部男主是武人,但在向阳的有意安排下,对比冲突都很激烈。

  上下部前面的剧情是差不多的,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是甜蜜的,文人男主会为女主作诗搏笑,武人男主会为女主冒险摘花,男主们努力挣钱攒钱当聘礼,成婚之后两人虽然过得贫穷,但也是苦中带乐的。

  后面的剧情开始有区别,上部文人男主要读书,女主既要服侍公婆操持家务,又要拿出嫁妆暗暗贴补丈夫,读书花费大,夫家又不是有钱人家,女主如何忍心看着丈夫为了赚钱而放弃读书的时间去挣钱养家,只能自己暗中贴补,但女主的娘家也不是有钱人家,女主贴补不了多久就没钱了,只能接了一些手工活在家做。

  后来文人男主中了秀才又中了举人,家中境况终于好转,夫妻俩终于苦尽甘来,感情再次甜蜜起来。

  但是男主进京赴考后,夫妻俩就两地分开了,男主中了进士之后,又直接奔赴任地,因为担心家中父母无人照顾,男主就让女主在家侍奉,俩人继续分隔两地。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96页  当前第19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94/19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艾玛这窗有特异功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