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农家女古代生存手册_分节阅读_第6节
小说作者:米饭家族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80 KB   上传时间:2017-08-23 15:03:52

  只从家里有一只鸭子下蛋后,李玉儿对这三只鸭子更上心了,每天放鸭子的时候还要留意它们会不会把蛋下在外面。

  温度在时间的流逝中,悄无声息的降了下来。早晨路上的草叶都铺上了白霜,屋外的水缸上也结起了一层薄冰。早起的李玉儿要用这刺骨的冷水淘米洗菜,将春天晒干的野菜泡开洗好,将米下锅,双手已经冻得通红了,在灶门口烤了一会儿又努力搓动了一会儿才恢复知觉。

  李玉儿的这双手十分粗糙,十指指腹和虎口都有死茧,完全不像一个小孩子的手。李玉儿对自己双手的样子已经看习惯了,在温饱都解决不了的的情况下,她是没有时间和力气去注意自己的肌肤容颜。她现在希望的是,这个冬天她的双手和双脚不要长冻疮。

  吃了早饭,太阳还没升起来,李玉儿却要出去放鸭子、挖野菜和捡柴禾了,这个时节外面的野菜大多已经枯萎了,只剩下车前草等少数的几种,而且味道不好,但对于她们家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现在李玉儿与她爹的关系看着还好,然而那天挨打的事儿始终在她的心底留下了痕迹,她没办法向过往一样理所当然的用家里的东西,理所当然的为这个家贡献。她在心里衡量得失,她在这个家得到庇护,就理应付出。也是这个时候她才知道这个世界对女孩的苛刻,女孩是没有土地,是不能立户的。

  在这个世界生活了几年的李玉儿才认识到,对于士农工商中‘农’这个阶级的人来说,土地是根本。‘农’这个阶层出生的女性没有土地,就没有立身的根本,在家得依靠父亲兄弟,婚后得依靠夫家。因此再能干的女人,他们都可以尽情的鄙视,因为他们觉得,女人就是依靠着他们活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失去了经济基础的女人,拿什么来提高在家里的地位呢?清楚的了解到这个世界对女性的禁锢之后,李玉儿对未来都有些绝望了。自出生以来她一直过得很艰辛,但她还是一直很努力的生活,努力的学习生活技巧,只为了能够越活越好,然而现在她发现前途一片昏暗。

  李玉儿也只颓废了几天,就把这些心思压下了,她先在主要要解决的还是温饱问题,她已经没有多少精力思考未来了。不管未来如何,现在要努力活着,活着才能期待未来,而死了就什么都没了。

  李玉儿穿上她自己编的草鞋挎着篮子赶着鸭子往田边走去,鸭子喜水,要在水里才找得足够的食物。吃得好了才会下蛋,李玉儿家人都吃不饱,是绝对没有多余的粮食来喂鸭子的,所以为了家里两只鸭子每个月多下几个蛋,李玉儿每天都要到离家里有些远的水田里来放。

  大伯家今天放鸭子的是二妞,李玉儿早就和她们约好了在一起放,这样就可以一个人照管鸭子,一个人干其他的事儿。

  在周围的草大多枯萎的情况下,野菜还是好找的,只是叶子上的霜还没有化开,碰到的时候有些刺骨。把附近几个田埂上的野菜都挖完了之后篮子也才将将垫底,秋天的野菜果然少了。快要到中午了,太阳还没升起来,估计一天都暖和不起来了,李玉儿跺了跺有些僵硬的脚想到。

  回到家里,李玉儿换了另一双草鞋,她看了一下穿出去的草鞋没有打湿。为了防止脚像去年一样生冻疮,李玉儿想了很多办法。其中关于鞋子的改进是最多的。

  草鞋本来是夏天天气热的时候穿的,冬天大家都穿的是布鞋活着动物毛皮做的靴子。

  李玉儿家里是没有多余的布料拿来给她做鞋子,以前还小的时候她在家里一直是光着脚的,晚上洗脚的时候就借用大人的鞋子。自从去年秋天要出去干活的,她就开始挤出时间学习做草鞋。然而,草鞋即使是一层又一层的加厚,也没能阻挡冬天的寒冷,加之经常打湿,整个脚就像泡在冰水里一样,不出意料的就生了冻疮。为改进她又在鞋子底下加了一块并不光滑的木板,这样之后打湿的次数就少了。

  李玉儿换好鞋子,正准备去洗衣服,就看到迎面来了四个男人。

  走在前面的人李玉儿认识,他是掌管这里方圆百户人家户籍和纳税的里长,然而李玉最儿关注的不是里长,而是里长后面的三个人,其中两个穿着半旧不新的差役服饰,另外一个穿着玄色直缀。

  李玉儿看着平时鼻孔朝天的里长正躬着身子对他右边的直缀男子赔笑,就知道这应该是个官府里的人。浅水湾地势偏远,离县城远得很,平时没见过什么官府的人员,里长就是她见过的最大的官了。

  “丫头,李三壮在家吗?”里长转过头来,又趾高气昂的拦住李玉儿问道。

  果然是奔着她家来的,预感成真了,李玉儿还是装着没见过生人的害怕模样回道:“爹不在,您找他有什么事吗?”

  “给你说了也没用,去找你爹回来。”里长不耐烦的挥挥手。

  李玉儿对着家里喊了一句:“娘,里长来了。”就跑去找他爹。

  一路上李玉儿都在思量,这些人到底来她家干什么?今年的税收已经交了;她娘还没有生,即使生了里长也不会专门过来上户籍。

  不久,李玉儿在竹林找到了她爹。自从李财主家不需要短工之后,她爹就在砍竹子划篾条来编背篼、撮箕、筛子之类的东西,希望能在赶集的时候卖几个钱,为家里增添点额外收入。

  “他们来了几个人?官差老爷们的脸色好不好?”李老二逮着李玉儿问个不停,他从小生活在浅水湾,对着衙门里的人有着天然的惧怕。

  “他们都挺温和的。快点回去吧,免得他们等急了。”李玉儿见她爹的样子,也知道不能得到什么有效信息了,只能往好的一方面说。

  “对!我得赶快回去,不能让他们等久了,也不知道你娘能不能招待好他们。”李老二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快步往家里走。

  李玉儿脚步慢,赶不上她爹,想了一下对她爹喊道:“也不知道里长有什么事儿,要找几家,我先去通知大伯他们吧?”

  “去吧,快点回来。”李老二满脑子都是有公差到他家里来了,那里还顾得上细想李玉儿的话。

  李玉儿快步跑到大伯家,正好大伯大娘都在,便把差役来了的事情仔细说了一遍问道:“大伯知道他们是来干什么的吗?”

  李老大回忆道过往的事情,有些忧愁道:“我们这里穷地方又没多少油水,你爹胆子也不大,肯定没有作奸犯科。他们也不是来抓你爹的,怕是来收税的。”

  “收税?上个月不是刚收过吗?”李玉儿十分不解。

  在这里每户都要缴纳人丁税、田地税以及各种杂税,税收还不低,大多数人家要辛辛苦苦的忙一年才能不饿死,但每年收税都在统一的时间,那就是秋收后。

  “希望不是啊!”李老大长叹了一口气,对着李玉儿道:“你再往你三叔那里跑一趟,我过去看看。”

  李玉儿的心情也沉重起来,要知道他们家就只有她爹一个男丁,他爷爷的土地不种,平均分给三兄弟,但要保证他爷爷每天都吃好,也就不剩多少了。收到的粮食本来就不多,交了一年的赋税过后,剩下的粮食减减省省只能保证三个人饿不死。本来李玉儿就在愁,她娘生了弟弟妹妹后该怎么办?现在竟然还要交税!

☆、第12章 买粮

  李玉儿跟着三叔回到家时,发现堂屋大门敞开,那个穿着玄色直缀的男子坐在堂屋上首,里长和官差都再在旁边,她爹和大伯站在下首,附近十多户邻居也站在旁边。

  “大人,今年年景本来就不好,要在收一次税,我们就活不下去了。”有一个高瘦男子终于鼓起勇气大声的说了出来。

  原来她大伯没猜错,真的是要收税,李玉儿对家里的未来有了浓浓的担忧。见大家都没被征税的事情吸引了注意力没人留意她,就光明正大的留在了堂屋,听取事情的后续发展。

  “是啊,是啊!今年的粮食本来就养不活一家人了,还要加税,不是让大家去死吗?”感觉到与自身命运密切相关,又有人带头后,大家也都压下了对官府的恐惧纷纷抱怨起来,一时间大堂里叽叽喳喳的吵闹非常。

  直缀服男子皱着眉头,习惯性的伸手去端茶,端到手上才发现是一个有缺口的粗瓷碗,不知道被多少人用过,听见下面议论的声音更加大了,不由的把茶碗往桌子上重重一放。

  “吵什么吵!书办大人面前岂容你们放肆?”里长对着下面的人吼了一句后,又向着直缀服男子谄媚的笑了笑。

  堂屋里安静了一瞬,转而说话的声音更大了。

  直缀服男子受不了这种吵闹的环境,用眼神示意了旁边的差役一下。旁边的差役惯会看眼色,知道书办大人是要示威,便拿起随身带着的棍子往李家的桌子上一敲。

  也不知道是差役的力气太大,还是李家的桌子不结实,被敲了之后,就发出一声闷响——散架了。

  这个威慑效果出乎意料,堂屋里的人一下子就安静了。愤怒激动的情绪过去了,对官府的惧怕又冒了出来,村民们这才想起上面这是县衙里来的大人,顿时不敢出声了。

  直缀男子放弃了他‘亲民如子’的想法,直接开口道:“本来税收这块是里长负责的,但此次征粮是圣上的的旨意,各郡县都要在这个月内收完。因此县尊就安排鄙人下来了,所以不管如何,粮食是一定要收齐的。”

  一听是皇帝陛下的旨意,周围人就蒙了,良久才有一个喏喏的声音道:“可是大人,我们确实拿不出啊。”

  “这次征粮是为了预防草原叩边,如果实在拿不出来,运粮的还要役夫,你们直接出人去运粮好了。”直缀男子轻蔑的说道,他觉得这些百姓就是些鼠目寸光的家伙。边关都要打仗了 ,他们还在吝啬家里的几颗粮食。

  从小生活富庶的直缀服的男子想不到,对他来说的那点粮食,是这些百姓一家子的命。即使听到了这些百姓的说辞,也只以为他们是奸猾之人想要躲避赋税。

  最后,书办下了通牒:“你们到底是要交粮还是人,自己想好,明天统一带走。”

  直缀服男子说完直接甩袖走了出去,里长在后面跟了一句:“你们好好考虑!”说完就紧跟着出去拍马屁了。

  衙门里的人一走,李家的整个堂屋就成了闹市,大多都在哭天喊地。也有个别人清楚胳膊确实拧不过大腿,已经在思考着:到底是交粮,还是去当役夫。

  李玉儿已经被听到的消息打蒙了,浅水湾太封闭了,以至于她从来没有听到过关于外界的信息。在周围人都不知道外界的情况下,她也就没有继续关注,只在为温饱奋斗。她她只知道这个国家叫‘大夏’,国家大事对现在的她来说太遥远,没想到马上就与她息息相关了。

  “大伯,草原离我们这里远吗?”李玉儿走到李家见识最广的大伯身边问道。在李她的思维里,要征收粮食为战争做准备,因该是在离战场近的地方征收,这样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损耗。因此,李玉儿十分担心自家靠近战场。

  “远着呢。镇上跑过货的人说‘坐牛车都要走三四个月’”李老大说完又把两个弟弟喊到一起,商量税收的事情怎么处理。

  “张氏还怀着孕,翻了年就要生孩子。家里四张嘴,没有粮食,实在是养不活。” 李老二忧愁道。

  “我家也差不多。”李老三考虑了半天也没有说出有效建议,只附和着说了一句。

  “按照这个态势,镇上的瓦窑怕也要关了。”李家老大也在叹息。

  李家三兄弟只有老大家过的好一些,因为他学了一门手艺,会做瓦胚,会烧窑。只是这税再收过一遍,怕明年整个镇上的人都买不起瓦,修不了房,瓦窑也只有关闭了。

  “那要不我们去当役夫吧。”李老三试探着说道。

  李玉儿在旁边听到赶紧阻止:“战场上的事儿怎么也说不准,到时候要役夫上前线怎么办。”不是她不关心国家大事,而是她们家离不了男丁,如果三个男丁去了战场没回来,她们家剩下一些妇孺,最终结果可想而知。

  “就是!你还没有一个小孩子懂事。你忘了十多年前那次徭役,有多少人回来?”李老大也赶紧阻止,他记忆中十多年前他们村里有十多个人去产加徭役,结果都没回来!那次还只是去修河堤,这次可是往前线运粮。

  “那到底该怎么办?”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总得有个办法吧。虽然很烦躁,李老三还是没有把最后一句话吼出来。

  “先去买粮吧。我家里还有些钱,天无绝人之路,总能把粮筹齐的。”李老大沉默了一会儿,低声说道。

  “我家也还能挤一些,可是周围人都没余粮啊,上哪里去买?” 李老三说道 。

  “李财主家有。”李老大毫不犹豫的说。

  “那个周扒皮?我们才把他家的债还了,现在又要向他买?”李老二惊讶的问道。

  “其他人家拿不出这么多粮。”

  “什么时候去买?”李老二一边吩咐着张氏拿钱出来,边问道。

  “马上,不然等大家都反应过来,那个周扒皮就要涨价了。”,李家老大说完就和李家老三一起离开,回家去拿钱了。

  此时,聚在李家的人都已渐渐散去。李老二和李玉儿都顾不得收拾桌子的残骸,聚在一起清点家里的银钱。

  这几年李家挣得钱多用来还债,剩下的不多。把家里的每一个铜板都翻了出来,数了三遍,还是不够。

  “这些钱拿来卖粮,都不够交一半,难道真的要拿家里的粮出来?”李老二愁眉不展。

  “要不先到李财主家借一借?不能借再用家里的粮食。”李玉儿小心的提出建议,反正不管怎样她都不想她爹去做役夫的,太没有安全保障了。

  “那个周扒皮的利钱这么高!”李老二想起他为了还债,这几年的非人生活,梗着脖子大吼了出来。良久他垮下了肩膀,红着眼眶道:“没有其它办法,也只能这样了。”

  那一刻,李玉儿深深的体会到了她父亲的悲哀,在这个时代,不光是女人艰辛,而是所有底层人都在艰难求生。

  天已经黑尽了,李玉儿还是没有心情做饭,她想今天整个浅水湾的人因该都没有食欲吧。通往自家院子的小路,已经看不清了,李玉儿还是站在门前看着那个方向,脑子里的思维飘飘忽忽,像是想了很多,又像是什么都没想。

  不知过了多久一个笼罩在黑暗里的火光进入到她的视线,是她爹和大伯他们回来了。一行人都很沉默,他们背上的粮食像是有千斤重,让他们一步步走的十分缓慢。

  在岔道上与两兄弟分别后,李老二回到了家。

  李玉儿见她爹放下背篓后,就递上了一根汗帕。看到背篓里的粮食,李玉儿沉下了心,这比他们预料的还要少。

  李老二坐在板凳上,在黑夜里没人能够看清他的表情,李玉儿却从他佝偻的身形中感觉到了绝望。

  “周扒皮趁着人多,提高了粮价,我们也没有借到粮食……。明天还是跟着跟着官差去当役夫吧……。”沉默了良久之后,李老二才艰难的开口,只是那声音轻的恍惚要飘散在空气中。

  “爹,不能去,那太危险了,我和未出世的弟弟都离不开你。”黑暗中李玉儿想去抱住她爹,这时候她才发现,她爹比她印象中的还要瘦。

  李玉儿想起了她爹自己都吃不好,还想让她吃饱的日子,心里对挨打的事真正的释然了,谁没有过心理失衡的日子?她前段时间也心理失衡了,带着前世记忆的从出生起就在关注她的家庭,分析她的亲人,虽说是为了生存,但这也阻碍了她真正的融入这个家庭,这个时代。以前她以为接受了这个父亲,现在才知道以前她没有在内心的最深处认同,今夜她才在心底真正的亲近这个父亲,不是以穿越者的身份,而是以一个单纯女儿的身份。

  “就像大伯说的‘天无绝人之路’,一起努力,肯定能活下去。”李玉儿坚定的说。

  第二天,里正来收粮的时候,李玉儿家交了买回来的和家里存的。至于余下的粮食吃不到秋收的问题,只有以后考虑了。

☆、第13章 大旱

  天气阴沉,空中丝毫没有太阳的影子,浅水湾已经半个月没有见过阳光了。

  李老二端着碗站在屋檐下望着天空,半天都没有喝一口稀粥。

  “爹,你在等出太阳吗?”李玉儿问道,往天他爹都是几口喝下稀饭,再去砍柴,今天状态确实有点不对。

  “今天是小雪,霜降那天也没有打霜,这天气有些反常。”李老二头也没回。

  天上确实没有一片雪花飘下,李玉儿闻言打了一个寒颤。她虽然还没有学会二十四节气的算法,但也知道小雪不下雪,意味着明年很有可能大旱!

  李玉儿看着房间里仅剩的半缸粮食,她本来打算这让它撑到明年开春,再用野菜撑到收获。如果明年大旱呢?春天有没有野菜?粮食还有收成吗?

  果然,等到了晚上天空也没有飘雪的迹象。

  “爹,我想在家里种折耳根和车前草。”李玉儿仔细思考了后对李老二说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0页  当前第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16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农家女古代生存手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