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锦绣官路_分节阅读_第231节
小说作者:桃花露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2 MB   上传时间:2017-09-11 15:29:54

  唐山铁矿是官营,同时还有很多民营铁矿。

  此时全国有一百八十多个州县发现了铁矿,官营冶铁厂有十五座,民营不计其数,因此也造就了不少冶炼厂富翁,这些私营铁矿场主有的是权贵之家,有的是走了有权势条件、勋贵等的门路,反正不会有普通老百姓就是。

  唐山就是最大的官营冶铁厂,距离京城也最近,对于这个时代来说,运输往往比货品还贵,所以自然是就近取材。

  叶斌笑道:“唐山那里刚运来一大批生熟铁板、铁块的,六成运往了有司,还有四成是卖给了京城大铁商。”这些铁商拿到铁矿以后,小半会拿出来在市面销售,以供各铁铺运作,大部分则放在自家铁匠作坊用来生产各种器具。

  沈老爷子就道:“可是城西胡家?”

  叶斌点点头,“正是他家,老胡家祖传的一百年手艺,老铺子、大匠户,宫内很多差事都是他们承接的。他们打制的百炼钢刀剑向来是最好的,只进贡宫内,作为御用赏赐,寻常人是不可得的。”

  林重阳也了解过,现在的极品刀剑,还是百炼钢最好,也就是手工锻造、退火、回火等不断重复,有的多达五十炼甚至百炼,所以叫百炼钢。

  不过这种工艺费工费时,又贵又慢,一把刀剑从无到有起码要一年半功夫,所费资材可顶一个五口之家好吃好喝三年的嚼用。

  这种工艺打造出来的刀剑,只能给皇帝或者元帅用用,要想给官兵们装备是不可能的。

  不过林重阳对那老胡家还是很感兴趣,城西的铁匠胡同,和他住的状元胡同并不远,只是一直没去过。

  叶斌道:“在奇技馆跟铁矿谈好合作以前,我去弄几车铁板来,保管让你们好好地做一批出来,顺便让老胡家也派几个手艺好的老师傅过来帮忙。”

  沈老爷子就等他主动开口给拉铁板呢,现在高兴道:“靖宁侯这可是大手笔,奇技馆的小子们可高兴喽,我老头子也有热闹继续看。”

  众人立刻跟叶斌道谢。

  叶斌见蒋奎邋里邋遢略猥琐,赵文成却一表人才,只可惜双腿不良于行,连说可惜了,让他们好好干,做得好了,到时候奇技馆也能被朝廷收编,这样也算是工部下的。

  赵文成想跟叶斌算好铁的价钱,叶斌笑道:“这一点算什么钱,只需要送我一辆那自行车就行。”

  赵文成笑道:“好事成双,我们要送侯爷两辆才行,最好的两辆。”

  叶斌哈哈一笑,“好!”不过不能两辆都最好,要有一辆最好的,另外一辆普通即可。至于那一辆最好的,想必林修撰等人有办法体现出来。

  大家也懂他的意思,这样的新鲜玩意,只怕第一辆是要进献给皇帝陛下的。

  赵文成之前就得林重阳暗示,他们奇技馆还是需要京城的大佬们帮衬,有老爷子过来凑热闹,某些人就不好意思刁难提过分要求,而有些人则可以提供诸如政策、原料、人手的帮助。

  叶斌算一个。

  林重阳原本打算的就是从生活入手,先解决大家的衣食住行的问题,引起世人的兴趣,让他们全面认识接受奇技馆,树立奇技馆在当朝的威望和口碑,那么以后往教育、航海、商业、军事等方面渗透也会容易很多。

  那个时候按照正常速度他也应该可以升为四品官员,有一定的影响力,可以试着改善当朝的火器。

  当然不是他实际操作,他只管提出要求勾画希望,自然有负责科研的人员以及工匠们去摸索试验。

  叶斌是个雷厉风行的,两天内帮奇技馆搞定打铁许可,还将老胡家铁匠的四个工艺出色的老师傅送过来,一同来的还有一大车生铁板一大车熟铁板,一车老师傅们的独家工具。

  赵文成将一处小院划为专门的铁匠间,老师傅们在此用耐火砖等材料磊起了大小数座冶炼炉,他们居然还有一台简易机床!

  他们另外还带了好几个徒弟来,不肯用赵文成从其他匠户们家里招收的那七八个有天分能吃苦的小学徒。

  赵文成知道他们无非就是怕独门秘术外传,直接就把林重阳编写的那本冶炼技术中关于炒钢法、灌钢法、百炼钢淬火回火等内容挑能说的说了一些,他口才比其第赵文藻还好,自然把几个老师傅忽悠的一愣一愣的。

  既然人家老板什么都懂,那也没有必要藏着掖着,他们干脆就让奇技馆的几个小徒弟也跟着帮工。

  等开工以后他们就感受到了好处,人家东家真的是博学多知,他们会的人家也懂,他们不会的,人家还能提点,让他们的技术又精进了一层。

  理论和丰富的技术经验合作,自然是无往不利的。

  另外,陆延和赵文藻还从当地无用社里选了几个中秀才多年却怎么也中不了举人的四五十岁的秀才们,让他们来奇技馆帮忙处理文字工作,工钱比他们做私塾先生还高。

  这些人也是陆延等人考察过,人品正直的。

  此后林重阳等人往返翰林院、家、奇技馆之间,无用社的聚会地方也从碾子巷扩展到清华书斋和奇技馆,在奇技馆负责讲课的就是赵文成和蒋奎。

  有些平日里显而易见的事情,如果用数理化知识讲出来,就会让人恍然大悟,有一种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感觉。

  加上工部一些素有以研习算术、手工艺出名的官员们听说奇技馆的事情以后既好奇又不服气,屡次来挑衅辩论,结果都不是赵文成和蒋奎等人的对手,一下子就把奇技馆的名声抬起来!

  这也导致不少学生们对奇技馆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尤其那些久考不中的萌生要加入奇技馆的念头。

  “去国子监出贡,还不如来奇技馆呢。”

  “咱们也没有好的门路,熬到四十多岁还得倾家荡产地去选个缺,好的是个穷县的县令,不好的就是一个教谕,一辈子也赚不回自己出缺的那些银子。”

  “奇技馆真是个好地方!”

第171章 成亲、解释

  日子过得忙碌又充实, 转眼八月, 最近林重阳收到好多书信, 有林家堡的、严巡守的、谢昭的,还有王文远、孙机等外放做地方官的。

  林承泽去的地方最远, 在福建浦城, 林重阳特意交待他任务,请他留意福建、广州等境内, 一定要留意红薯和土豆这两样作物, 哪怕是类似的也留意着发现就近培育着, 三年后回京的时候带回来。林承泽表示自己一定会竭尽全力的, 只是现在并没有任何线索,等他站稳脚跟, 过了年以后就可以往南找, 说不定会有收获。

  王文远和林毓贞所去的县也是当地富裕县,稳打稳扎即可,只要不出意外, 基本没有什么大问题。林重阳对他们自然也有托付,希望他们了解那里农桑、纺织业以及商业,尤其是注意一些海外洋人。如果有那博学、善良的绅士一定要想办法结交,搞好交情, 尽可能地套他们的情报,不但要知道西方现在的发展状况,还要尽可能地套取他们的科技知识——特别是类似六分仪之类的航海工具。

  孙机去的泾县是南直隶宁国府的下县,用时髦话讲就是贫困县, 又因为是太祖家乡同一个布政司,所以时常得以减免赋税。不过孙机却觉得泾县并不穷,虽然泾县山多地少,但是拥有黄山余脉,九华山支脉、青弋江等,反而山水毓秀,环境优美、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是极好的地方。

  史上不少文人墨客宦游此地,留下了大量墨宝,素有“汉家旧县,江左名邦”之称。

  其中大诗人李白的《赠汪伦》就是在县内桃花潭镇所做。

  孙机一去就先从讲学开始,礼遇士子学生们,还鼓励农桑、渔业,发展纺织业,同时加强对煤矿的管理,将云岭茶制成花茶然后销往北方等地。他把林重阳等人曾经常聊的那些施政理念先套用当地的情况,能套上的就活用,套不上的就留待以后,倒是也让他治理的有声有色,相信三年后会有不错的成绩。

  孙机还问林重阳取经,怎么才能提高水稻的产量,因为山东都是小麦,他从小见的都是麦田,对水稻根本不了解。

  林重阳虽然不会,但是有人会啊,他立刻给米良写信,请米良把总结的那些提高水稻产量的经验传授给孙机。

  林家堡也都是好消息,村里谁家生了、谁家牛下牛犊子马下了马驹子猪也下了小猪崽、因为夏季雨水丰沛秋季庄稼肯定又是一个大丰收、村里学堂因为他们考中进士如今学生越来越多甚至还有邻县的跑来求学……家里一切安好,老太太身体反而硬朗起来精神极好,让他们勿念,京城居大不易,处处花钱物价又贵,要是钱不够花就跟家里讲。

  念林中和的家信时候,林毓隽和林大秀几个,眼眶都红了,王柳芽几个女人直接开始抹眼泪。

  林重阳赶紧活跃气氛,“娘,你和姐姐们要想着过年送什么年礼回去,家里不要往这里送,路远破费,不过京城新鲜玩意多,咱们送些回去是应当的。”

  果然,购物是女人的天性,一说要送节礼那就要去逛街。

  三个女人立刻商量买什么去了。

  二十二杨阁老嫁孙女、沈之仪娶媳妇,林重阳躲不过就跟李固请了一天假,算是变相体验了一把古代伴郎,差点给他累趴下!

  有苏璁等人喝酒倒是不用他,可架不住杨阁老门生多啊,加上慕名前去主动当女方娘家人的,都卯足劲要沈探花好看,简直是摆下十八龙门阵,要一阵阵地厮杀。

  对对子、作诗、破题、猜谜、做赋,眼见着难不倒他们就有人开始上脑筋急转弯,还是难不住,有那好事者自诩在算术以及手工艺方面有优势就开始各种扯,最后连盈不足术、勾股容圆、珠算、垛积术等题目都出来了,还有那变态的连经脉学、方剂学都拿来难为人,最后多少鸡头鸭腿兔子尾巴的算术题都出来!!

  哎哟喂你们这是多大的仇,多大的怨!

  这还不算,不过是动脑筋,多死一批脑细胞而已,去杨家迎亲的时候,那些老爷子太太们不知道怎么就盯上他了,比对新郎官还热情。林重阳直接怀疑沈之仪没安好心,让他帮忙吸引火力来着。

  那些太太们对他的信息了若指掌,连他多高、脚多大、腰多细、头身比例多少都清清楚楚!

  甚至很多人都打赌林状元的未来媳妇就从今天在场的这些夫人太太们家里出!

  好不容把亲迎出去,路上还得打败一波又一波的爱现狂,都知道林状元帮沈探花迎亲,如果能趁机难道他们俩中的任何一个,那都是扬名立万的事儿!

  结果连刚读了几本书的都摇头晃脑地出个四不像对子,还觉得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一定可以难倒沈探花和林状元。

  这样的林重阳一律问候他们先生。

  好不容易赶在吉时前回到沈宅,林重阳吐槽沈之仪终于舍得花钱买院子了,不必去那七拐八拐的租户。

  沈宅在小时雍坊,三进,不是很宽敞,正房只有三间,好在带着一个西小跨院。

  帮他把媳妇迎回家,林重阳累得去跨院找个角落躲起来睡大觉,后来被林大秀背上马车家去,自己居然也没醒。

  第二日下衙,一回家就见沈之仪跟林大秀几个谈笑风生呢,他是带着新媳妇来认亲的,把林大秀夫妇当自己叔辈林重阳当兄弟走动,带着媳妇认门儿的。

  杨淡云是典型的大家闺秀,气质娴雅皮肤细腻体态轻盈,容貌虽不让人惊艳,却也是优雅的古典美人十分耐看。

  虽然已经八月里天气凉爽,她还是拿着一把小小的花鸟工笔的折扇,举手投足都优雅无比。

  林重阳忍不住多看了一眼,恰好杨淡云也在借机打量他。

  林重阳笑道:“师兄念叨了好久,如今终于把嫂夫人娶回家,也算了了一桩大事,恭喜二位。”

  杨淡云抿嘴微笑,看了沈之仪一眼。

  沈之仪自是满脸喜色,笑道:“师弟就是亲弟弟,以后你觉得闷了只管来找婶娘说话。”

  杨淡云立刻起身给王柳芽施礼,“婶娘,晚辈就叨扰了。”

  王柳芽连忙让她不要多礼,这大家闺秀就是礼仪多,来了这一会儿行礼都好几遍了。

  虽然略有拘谨,但也算气氛融洽,杨淡云还送了各人鞋袜等礼物,林家自然也有回礼。

  王柳芽还怕不知道怎么回礼,林重阳示意她直接拿预备首饰小金库啊,结果王柳芽没舍得,把另外新买的金镶珍珠首饰送了一套出去。

  在林宅吃过晚饭,林重阳送那夫妇二人出门。

  二十五休沐日,林重阳几个去奇技馆跟进了一下自行车的制作进度,老师傅就是老师傅,手艺好效率高,他们几经实验终于找出适合做轮彀以及支架、脚蹬、轮轴等的材料,可锻铸铁做耐磨的小零件钢材做支架结实耐用。

  工匠们自工部学来的块范铸铁法很好用!

  虽然铝合金最好用,但这时候铝的采集十分困难,林重阳提也懒得没提。

  在改进自行车的空档里,奇技馆其他人也没闲着,在蒋奎的带领下制作了一款新式灯罩,此款灯罩带有一个灯厅,可以将蜡烛插在钎子上,也可以在灯厅暗室里直接盛油,浸入灯芯点火照亮。新灯罩其实是取自长信宫灯的灵感,可以将油烟导入腹中水里,不至于烟熏火燎的把屋子熏黑,且灯光比从前亮了一倍!此款灯罩还要可以提着出行不怕风雨,挂在马车上也非常方便——如果能有玻璃罩就是华丽的马灯。

  林重阳考虑过用玻璃,只可惜现在玻璃制品纯进口,主要用来装饰,非常贵重,纯粹就是彰显地位的奢侈品。比如说乾清宫暖阁可能有一面窗户都是玻璃,而在林家堡可能就只有林中和窗户中间那个小窗口是玻璃。

  不过更大的问题现在的玻璃制品没有无色的,基本都带有天然色,且是小件的物品,很少有大块平板。

  哪怕是乾清宫的玻璃窗也是有色小块玻璃,不超过巴掌大,一块块镶嵌起来的。

  林重阳觉得有必要联络宫廷附近的窑厂,合作开发玻璃。既然已经知道基本材料,又有进口来的样品在,再想办法收集尽可能多的资料——比如请人去文渊阁找找看,他相信集思广益发挥群众的能动性和聪明才智,玻璃不是问题。

  毕竟史上中国也破解过玻璃技术,甚至还出现过无色玻璃釉!只是后来技术失传,实在是可惜。

  这也让林重阳越发好奇前朝卫元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本朝会将前朝的书籍都销毁掉?

  可惜沈老爷子这么大年纪也不能知道更多。

  技术还不到位?

  这个当然难不倒他,他不能直接烧玻璃,但是他可以再加工啊!玻璃的熔点还不如铁,加工起来并不难,起码也做几盏马灯啊,以后出行挂在马鞍上,不怕风不怕雨还不会漏油。

  用来送礼绝对是重礼,还能改善大众生活水平。

  所以他让人想办法全力收购海外商人的破碎玻璃器皿,他们要想漂洋过海运过来,起码得碎掉两三成,这也导致完好的价格非常昂贵。

  但是碎掉的次品是没用的,他们也只能处理掉。

  转眼九月九重阳节,朝廷给三品以下官员休沐,加上初十的休沐日可以休两天。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18页  当前第23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1/31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锦绣官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