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生不是做官的命_分节阅读_第84节
小说作者:文理风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91 KB   上传时间:2017-09-12 12:23:18

  林清想了想,说:“小名,一般有几种,第一种贱名,也就是常人说的越贱越好养活,不过小世子出身皇家,这个可能有些不妥,第二种是根据排行,这个最简单,不过没什么新意,第三种是昵称,这个选的范围比较多,寓意也比较好。”

  郯王点点头,说:“第三种确实比较好。”

  “殿下可以想想有什么比较朗朗上口,或者寓意比较好,又比较简单的字做小名。”林清建议道。

  郯王在榻上托着腮想了想,突然欣喜的说:“不如就叫晨儿,小世子是早晨生的,正好踏着晨曦而来。”

  “晨儿,”林清念了一下,说:“这个小名不错,字简单,寓意也好,读起来也顺口。”

  郯王听了很高兴,立刻让旁边的小太监拿了笔墨,在纸上写了一个大大晨字,然后吹了吹,等干了,折起来,递给小太监,说:“送到后院王妃手里,说这是给小世子起的奶名。”

  小太监忙接了,捧着跑了出去。

  林清满头黑线的看着郯王,取个小名而已,能不能别弄的这么重视!

  郯王弄完了小名,刚要接着给林清说他宝贝儿子的两三事,就听外面有人禀报,说张长史的家人来了,正在外殿候着。

  郯王皱了皱眉,咕哝了一声“晦气!”然后就说:“让他们进来!”

  郯王整了整衣裳,从榻上起身,走到外间,坐在主位上。

  林清也赶忙起来,跟着郯王出来,然后坐在郯王下手的椅子上。

  过了一会,一个宫女领着一个穿着白衣的妇人和一个披麻戴孝的少年进来。

  妇人见了主位上的郯王,就忙跪下,说:“臣妇张田氏,见过王爷。”后面的少年也跟着跪下。

  林清看了,知道这个应该就是张璇的妻子,后面的应该是他儿子。

  张璇本就是京城人士,当初去郯城任职的时候并未带家眷,所以家眷应该是一直留在京城的,如今听到张璇病故,家人自然很快来了。

  郯王看着张田氏,说:“夫人不必多礼,起来吧,张大人故去,本王也甚是伤感。”

  后面的少年扶着张田氏起来,张田氏听到郯王这么说,用帕子擦了擦眼泪,说:“臣妇夫君在殿下门下,如今不幸病故,臣妇想将夫君带回去,以便让夫君入土为安。”

  郯王听了,说:“自是如此”然后叫人去叫了杨云,让杨云派人帮忙给送回去。

  并对张田氏道:“张大人虽然故去,可毕竟跟本王几年,夫人要是有什么难处,尽管来王府找本王。”又让杨云拿了五百两银子,送给张田氏。

  张田氏连忙带着儿子谢恩,然后跟着小太监出去了。

  林清等张田氏走后,看着旁边的杨云,有些奇怪道:“这个张田氏,真是张大人的妻子?”

  郯王和杨云看着林清,杨云说道:“确实是张大人的妻子田氏,怎么了?”

  林清摇摇头,说:“没什么,只是有些奇怪,这张夫人看起来好像并不是很伤心。”

  当然林清也不是觉得人家丈夫死后妻子就必须哭的死去活来,可刚才看着这位田氏,林清真没觉得她有一点难受,甚至不管是回答郯王的问题,还是说话,都条理清楚,一丝不乱,没有一点悲伤无措的样子,这就不能不让林清奇怪。

  杨云听了林清说的,笑着说:“这位张夫人不难过,还真不奇怪,要是张大人没去,可能张夫人就要难过了。”

  “这话怎么说?”林清奇怪道。

  “这位田氏本来是吏部一个从五品官员的女儿,和张大人的父亲是故交,当初张大人三甲进士却能进入吏部,靠的就是他岳父的人脉。可惜田氏自从跟着张大人后,一直没有生出儿子,当初张大人还在田氏父亲的手下,也不敢纳妾,就从他哥哥家过继了一个,就是刚才的那个少年,可后来等田大人年老致仕后,张大人顶了田大人的位子,就翻脸了,不仅从外面娶了二房,等二房生了儿子,还要休了这位田氏,把二房扶正,当时张家因为这事闹的很大,不过还没等张大人休成,张大人在吏部做事就出了岔子,然后就被调到郯城做长史了。

  很多人说当初张大人之所以出岔子,就是他岳父弄的,毕竟田大人虽然致仕,可在吏部呆了这么多年,哪能一点香火情没有。”

  林清听了顿时咋舌,原来这位张大人不仅做官不咋地,还是个渣啊,虽然朝中确实有不少男的喜新厌旧的,可最多也就纳些妾室、通房,可这位张大人不仅娶了二房,还打算休妻,难怪他岳父要找人弄他。

  想到刚才那两个人的表情,难怪都不怎么悲伤,有这样的丈夫,有这样的父亲,又怎么可能悲伤的起来!

  

  第一百三十一章(二更)

  张长史的事, 在田氏“超通情达理”下,很快处理完了。

  过了几日, 圣上果然向内阁下了口谕, 让内阁拟旨,册封杨妃为贵妃,赐下“慧”字, 并让礼部准备册封礼。

  礼部本来正忙着准备过年的祭典,突然又加上了杨妃,也就是新“慧贵妃”的册封礼,一时忙的人仰马翻。

  不过礼部可不敢抱怨,京城谁都知道现在郯王在风头上, 今日的郯王,难保不是明天的圣上, 所以礼部不但尽心尽力的筹备, 甚至还特地派人跑到郯王府来问问是否有什么特殊要求,例如布置的花样什么,当然规格肯定不能变。

  在得知郯王并没有什么附加要求,甚至还希望一切从简, 礼部的人对郯王的好感顿时蹭蹭的往上升,甚至礼部的不少大学士, 都对郯王赞赏有加, 觉得郯王为人谦逊有礼。

  郯王:………

  他和他娘只是不稀罕这个贵妃而已!

  郯王和慧贵妃虽然不稀罕,可对于一直观望的朝臣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信号, 甚至或者说是一个可以送礼拉关系的借口。

  所以等内阁正式把圣旨拟出,送给礼部后,京城的大小官员,就开始以恭贺慧贵妃的名义,开始来郯王府送礼。

  一向冷清的郯王府,瞬间门庭若市!

  本来刚开始时郯王府的众人还是挺高兴的,觉得有种扬眉吐气的感觉,可是没两日,看着送贺礼的人越来越多,郯王和林清就感觉有些不妥了,毕竟风头太盛,在什么时候都不是一件好事。

  郯王于是立刻把林清和杨云叫到正院,商量对策。

  林清和杨云刚到,郯王就开门见山的说:“这几日,送贺礼的越来越多,王府外的路都被车堵满了,这样下去,郯王府的风头就有些太过了。”

  林清听了点点头,说:“不错,再这样下去,很容易会让人有一种郯王府在京城独大的感觉。”

  “这么严重?”杨云忙问,他这两天正收礼收的开心。

  林清对杨云说:“什么事都过风头太盛,太盛了就容易招人妒忌,容易出事端。”

  郯王在一边点点头,说:“不错,就是这个理,而且不仅外面的会妒忌,就怕宫里的父皇,也难免会多想。”

  杨云一听关乎着圣上的,立刻紧张了,说:“那老奴从明日起,就不让人收了。”

  “不行。”林清摇摇头说。

  杨云顿时急了,说:“怎么不行,可不能让圣上心里膈应。”

  郯王在旁边接道:“直接不收确实不妥,咱先前收了,现在不收收,很容易得罪人。”

  “那收也不行,不收也不行,这可怎么办?”杨云急道。

  郯王直接说:“叫你们两个来,就是商量一个可以不收礼还不得罪人的理由。”

  杨云想了想,摇摇头,对郯王说:“让先生想吧,老奴只适合听殿下吩咐。”

  林清在旁边捏着下巴想了想,突然问郯王,说:“殿下,圣上信佛还是信道?”

  郯王有些奇怪的回道:“父皇好像都不信,父皇虽然近几年宠信道士,可不过是为了自己的身子。”

  “这样啊,”林清说道:“我本来还想,要是圣上信佛,就让殿下去寺庙几日,去给圣上祈福,要是圣上信道,就让殿下去道观给圣上祈福,既然圣上什么都不信,那不如这样,殿下闭门谢客,在正院沐浴斋戒三日,给圣上抄抄孝经吧!”

  郯王听了嘴角抽了抽,明明是很虔诚的行为,为什么在他家先生嘴里一说,就好像是作秀似的,虽然真实确实是在作秀,可是先生,咱能严肃点说么。

  虽然郯王心里吐槽,不过面上还是认真的说:“先生说的不错,如今马上就要过年了,身为儿子,确实应该尽尽孝道。”

  郯王转头对杨云说:“传令王府上下,从明日起,闭门谢客,本王要沐浴斋戒,为父皇抄经到过年,以祈求上天保佑父皇身体安康,万寿无疆。”

  杨云忙应道:“是!”然后就匆匆出去下令,传谕全府。

  于是,从第二日起,郯王以给圣上祈福为理由,开始闭门谢客,本来想送礼的,看着紧闭的大门,只好带着礼物回去,同时叹息自己没能攀上郯王府。不过京中许多重臣却暗暗点头,对郯王府的印象又好了一分。

  郯王府内

  自从郯王开始沐浴斋戒,郯王府又恢复了原来宁静的状态。

  连原来忙的脚不沾地的杨云,也有时间偷偷懒打打瞌睡。

  可唯独有一个例外,就是林清,林清觉得,自从郯王闭门谢客后,他反而忙了不少。

  郯王闭门谢客后,虽说要沐浴斋戒抄孝经,可在自己的王府,又没人约束,还不是想什么时候抄就什么时候抄,再加上郯王最近初为人父,正是热络自己宝贝儿子的时候,所以每次郯王抄不一个时辰,就偷偷跑到后院看儿子了,顺便偷偷懒。

  可这孝经是要抄了等过年献给圣上的,如果等过年的时候,郯王拿着薄薄的一沓纸去献上,那可就不是闹笑话那么简单了,那绝对是心意不成。

  所以等林清发现郯王在抄经的时候老是有偷溜的行为,就不得不亲自到正院监督,督促每天郯王按时抄经。

  “先生”郯王一边抄孝经,一边拿眼偷瞄林清,说:“晨儿今天早晨让人递话说想我了,我抄完这页去看看他,怎么样?”

  林清在一旁看着书,眼皮都没抬的说:“殿下,小世子出生还不足一个月,还不会说话!”

  “可他的眼睛会说话啊,他每次看到我,都用大眼睛瞅着我,我不去看他,他多难受啊!”郯王一边抄,一边振振有词的说。

  林清翻翻白眼,心道那肯定是你的错觉,说:“殿下,他还小,还不会难受。您快点抄吧,昨天您就只抄了两个时辰,您再不快点抄,可就连后宫那些娘娘的速度都赶不上了。”

  后宫中也经常有抄经书的,不过大多数都是被罚的。

  郯王看着林清无动于衷,撇撇嘴,说:“先生,您实在太不了解看着自己儿子是一种多开心的事了!”

  “殿下,我已经有五个孩子了,这种开心我早就知道了,不过我现在更知道,殿下您现在的任务就是:抄、孝、经,”林清放下说,看着郯王一字一顿的说。

  郯王看着林清“冷酷无情”,只好按耐下心思,又老老实实的抄了一个时辰。

  等到中午吃午膳的时候,趁着林清一时不注意,郯王刺溜一下,又溜了。

  林清:……………

  殿下,您能老老实实的写会作业么!

  

  第一百三十二章(一更)

  郯王在林清的监督, 终于把《孝经》抄了二十遍,看着厚厚的一沓, 然后就死活不肯再抄了。

  林清看的满头黑线, 《孝经》总共才一千九百零三字,抄上二十遍,也还不到四万字, 能有多累?

  不过看着厚厚的一沓,也挺能糊弄人的,林清也就没再强求,而是找了一个非常精致的匣子装了起来,打算让郯王在除夕宴前, 放在他的贺礼中一起呈给圣上。

  郯王看着林清终于不在盯着他抄书了,瞬间轻松了, 每天不是去后院看看小世子, 就是给圣上准备过年的贺礼。

  很快,除夕就到了。

  相比于往年的轻松,今年郯王和林清杨云等人简直是如临大敌,毕竟原来每次他们只是陪衬, 而今年,不出意外他们可能会是主角。

  所以在除夕这天一大早, 郯王府整个的都忙了起来, 林清帮着郯王收拾东西,商讨可能在宴会上出现的各种意外,而杨云则一遍一遍的检查给圣上的贺礼, 保证不出一点岔子。

  等到终于收拾完,郯王就带着林清杨云和一众礼物,进宫参加除夕宫宴。

  林清随着郯王一进宫,就感觉到了今年的不同,往年,郯王每次参加宫宴,众位大臣虽然也过来问安,打招呼,可不过因为郯王是亲王,身份摆在这,不得不过来客套,可是今年,从他们一进入大殿,甚至在来的路上,隔老远,就有大臣过来问安,并且努力在郯王面前多露露脸,多说两句。

  林清不由感叹,果然世态炎凉,不过如此。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3页  当前第8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4/12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生不是做官的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