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嫡女世子妃_分节阅读_第100节
小说作者:林久欢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86 KB   上传时间:2017-09-20 13:40:29

  “没什么,只是这夫人,日后别叫了。”白潋滟拍了拍手,将手里尘土掸去,两声轻响,方氏居然心口一颤。

  白潋滟不等这二人发问,就道:“我与章青云合离了,所以说,我搬我的嫁妆,你们管不着。”

  章家老太太完全没料到,方氏一愣之后却是欣喜若狂。白潋滟合离了!要走了!那这府里不还是她继续当家?

  白潋滟如何会错过方氏脸上明白写着的狂喜,她继续道:“只是我的嫁妆单子上缺了几样东西,方氏,若是府里有的你便找出来给我。不然,你们老爷就得折银子。”她看一眼还没缓过神来的章家老太太,“不过我看你这府里全数变卖了,也抵不上我那些首饰。”

  章家老太太道:“谁准你搬走!你嫁来我们章家,便是我们章家的人,这些东西难道你不留给章氏血脉吗?”

  “章氏血脉?”白潋滟嘲讽一笑,“你是说方氏那两个孩子,与我何干?若是说震儿,我自会带走,以后这些东西都是他的。可是震儿不姓章,他是我白家延续,与你章家——何干呐?”

  “你还要将我孙儿带走?!”

  如果说拿钱是割方氏的肉,那么带走震儿,就是用刀戳章家老太太的心了。

  白潋滟还是那句话:“震儿是我十月怀胎辛辛苦苦生下来养大的,你们章家做过什么?轮得着你们来管我儿子姓甚名谁吗,告诉你们,震儿是白家传人,太后首肯了的事儿,章家老太太,你儿子如今正为了朝上的事儿烦心,你们若再得罪我,难免我不会落井下石。”

  二人被噎的不敢再说什么,白潋滟与以往截然不同,狠厉透过眉眼,浑身都是“挡我者死”的架势。

  白潋滟这还不算,她东西搬完了,安顿好了就在家窝着,谁也不见。

  谁也不知道她在家干什么,只有朱承瑾知道,在家憋着怎么坑章家呢。

  章青云在宫殿门口,跪了半个时辰,膝盖都没知觉了,皇帝才慢悠悠宣了他进殿回话。

  皇帝第一句话便如同千斤重担:“章卿,你让朕失望透顶!”

  章青云心里反而出了口气,皇帝肯责骂,那就是不会要他的性命。

  皇帝手里拿着折子,眼睛不看章青云,“这是百姓们救命的粮食,平日里你们收孝敬,朕,也就无所谓了。天下哪里是非黑即白的,只是这次,你不该如此。”

  “臣知罪,只当那是安国公拿自家囤的来,谁知道是内务府拨下去的……”

  “你当朕是傻子来糊弄吗?”皇帝话语一沉。

  章青云立刻改口:“臣一时糊涂,愿意原样还回来,求皇上饶恕臣此次吧!”

  皇帝是个念旧的人,他若是想治罪,便不会见了,如同安国公,直着来的,抬着走的。训斥了一番,道:“这位子你不适合再坐了,朝中有许多人不满。先去吏部历练一番,如何?”

  “臣叩谢……”

  “好了,别说这些了,”皇帝看他一眼,“你与白潋滟合离了?”

  章青云心一颤,又想起刚才遇见的顾侯爷,心道看着不说话,没想到是闷骚这么快就跟皇帝说了。嘴上却没慢下来,“启禀皇上,臣哪里想合离呢,是白氏说,无论如何也要……臣也是没法子……”

  皇帝也不是不知道章家以前做的那些事儿,只是看在章青云面子上没说罢了,此刻道:“大丈夫何患无妻,白氏是朕妹妹不假,你也是朕的爱卿。不过若非必要,不至于到如此地步,你可别让别人钻了空子。”

  “皇上此话,臣不解……”章青云茫然的很,他并不知道顾侯爷以前苦苦暗恋白潋滟。

  皇帝挑眉,“以前,顾家和白家在一条街上。”

  看章青云还是不解,皇帝觉得自己有些多事,但是又觉得顾侯爷匆匆撂下他的差事有些不满,要给些阻力,语重心长道:“顾爱卿可是有个白妹妹,他为这女子等了许久,谁知道这女子被姑姑许配给了另一个出身贫寒的青年才俊。如今顾爱卿一直没续弦,而这女子又合离了……”

  章青云瞬间了悟!

  妈的,合着顾侯爷要求娶白潋滟!

  如果说白潋滟只是与他合离,之后寡居一人,或是找个不如他的,他倒没这么震惊,可是是顾侯爷!

  爵位比他高,家财比他好,学识相貌、风度举止无一不好!这让章青云如何能心平气和?他嗓音艰涩:“白氏已经同意了?”

  “怎么会呢,朕看啊,顾爱卿有意,美人好似无心呐。”皇帝道,“好了,朕也累了,章爱卿回去,‘处理家事’吧。”

  章青云回到府里,白潋滟早就搬好东西回白府歇息了,章家老太太围上来哭诉,方氏也诉说委屈,可是二人再怎么说,章青云脑子里也只有白潋滟与顾侯爷站在一起的情景。虽说都是年过三十多的人,但是依旧能称之天作之合。

  要说章青云这种人便是贱。

  当初娶了白潋滟不珍惜,随手扔到一边宠爱新欢,看着大家小姐受尽屈辱,仿佛自己便不是那个四处求人看尽眼色的寒门小子。如今白潋滟这么突然的走了,章青云看着满府大大小小姨娘,居然怀念起来。

  他怀念的并非白潋滟这个人,而是白潋滟所代表的权。

  那时候他荣极一时啊,先帝新贵,娶到了公主之女,无数王公贵族打破了脑袋也没得到的,他轻轻松松捏在了手里。侍奉两朝君王,得信任荣宠。白潋滟一走,将这些成就感也带走了。他空剩丞相名头,心里空空荡荡。再一看搂着女人恍恍惚惚的章俊彦,竟有凋零之感。

  顾侯爷交出去的差事,出乎意料落在了闭门不出的五皇子宁郡王身上。

  宁郡王正在家里窝着画画呢,一道旨意就叫进了宫,他见了皇上就哭诉:“父皇啊……”

  皇帝还以为这儿子知道自己做错了,正要问你哭什么,五皇子已经嚎上了,“父皇啊!儿臣忙得很啊,家里米粮炭火拨了一部分给景豫妹妹帮忙,儿子在家里手都冻红了……”

  其实是为了给宁郡王妃描眉毛,宁郡王非要学人家闺房画眉,结果画画不错,画眉外行,还非得开着窗户画。宁郡王只是冻了手,一众丫鬟差点没冻死过去,宁亲王妃啥事儿没有,该吃吃该喝喝,体质棒的让宁郡王十分安心。

  皇帝还以为宁郡王在家刻苦呢,欣慰道:“这次让你来,是因为顾侯爷另有要事,审查安国公府的事儿,交给你了。”

  宁郡王刚要拒绝,皇帝便轻飘飘道:“结束之后给你一个月的假,雪灾过后,可以出京。”

  宁郡王第一次这么麻利的谢恩:“儿臣告退!”

  “给朕站住!”怎么一个个都来去如风的,“你去哪儿?”

  “儿臣去办案啊,父皇还有什么事儿吩咐?”

  皇帝沉吟,而后让孙秀遣去所有太监,“朕问你,你家里米粮也给了景豫,那如何记账?”

  宁郡王道:“景豫妹妹那儿有专人记账,谁家捐了多少的粮,给了多少旧衣服,都有人记下,每日呢咱们这些捐了粮食的府里派一个人去,各家派的人每天都不一样,勾结的可能就很小。再加上妹妹派了崔姑姑,又请了大理寺卿监管,如今账目上是一点不错的。”

  “至于那些商行,现在米价比之前高了些许,但是百姓们都还能接受,毕竟雪天,大家都能明白。没被抬得太高就行了,而且每人每日定量购买,不能多了,再加上咱们这些人捐献开的粥铺,京城暂且太平,只是不知道其他地方如何。”

  皇帝有些欣慰也有些气愤,以往这小子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今日为了一个月的假说个没完了,“滚吧!”

  “儿臣谢父皇!”宁郡王出宫比进宫时候精神百倍,满面喜色。

  这些牵扯安国公一案的大臣们听说案子换了宁郡王审理时候,齐齐松了一口气——谁不知道五皇子最惫懒不过。

  五皇子宁郡王,上任第一日便快刀斩乱麻,将安国公收进了天牢!

  章青云等人还在秘密商议从哪儿运粮食来呢,听了这消息,腿都吓软了。五皇子还特别贱,“既然调查,总要来牢里才叫正事儿,哪有本皇子亲自上你们府里的,那是拜会还是查案!安国公如今我押进牢里了,赎人可以,原样的米粮交换回来!”

  用贪污过去的米粮赎人,丁佩也觉得丢脸极了。

  第二个被抓的,就是陆缪之,一样的银子或是米粮,赎人吧。

  五皇子真混啊,无赖天性也不知道从哪儿学来的。皇帝,没这么样,顾德妃更不可能,大小官员愁得头发一夜之间白了好几根。

  章青云凑不到粮食,脸上火辣辣的交了“赎罪银”,这是第一个,紧接着,许多大人也纷纷交了银子。

  这事儿解决的响亮快速,但是却也埋下了一颗种子。

  按照朱承瑾看来,“议罪银”制度绝不可取。据说这是和珅开创的,为乾隆几次下江南建行宫打下基础。

  可是这恰恰也是朝政**的标志。

  太子不知道议罪银,只说这是“赎罪银”,也道:“五皇兄这事做的太快了些,快,则不稳。”

  “是啊,此风一开,下面是不是犯了罪再用银子赎呢?只是特殊时候,特殊法子,这时候不死人才是最重要的。”朱承瑾不只看着京城一处,其他各县,也按照京中的规矩来,王府里得用的人,几乎都被派去各个雪灾县城了。

  而就在这时,朱承儒匆匆跑了进来,他一向少年老成,此刻如此匆忙,太子和朱承瑾都不由提起了一颗心。

  朱承儒说的果然是大事——江南灾民反了!

  “怎么会呢,江南鱼米之乡,素来富庶,屯兵屯粮都是数不胜数,如何会逼得灾民造反?”朱承瑾不解。

  此事却是朱承冠引起来的。

  当日朱承冠一见下雪不停,便借着瑞亲王府的名头在外面收米收粮,但是皇帝下旨不准他经商,他就换用了四皇子妃,他亲娘丁氏的表姐妹林念笙名头做事。那些富商想要攀附四皇子的,自然就走了他这条线。

  他在富商间大肆收购米粮,低价买进,就等着高价卖出。

  结果这事儿做的太不隐秘,让楚清和知道了,联手朱承瑾摆了他一道。他从米粮收购结束那一日开始,就被府兵看守在屋里,还恭恭敬敬道:“郡主替百姓多谢您低价卖粮之恩。”

  朱承冠没反应过来,那府兵道:“郡主还说了,当初您卖粮的钱大多是从府里预支,不用还了,粮呢,郡主运走了,这一千两银子是给您的辛苦费。”

  朱承冠竹篮打水一场空,更是让那些跟他合作准备大发一笔的商家气的不行。不光商家,还有一个,便是江南巡抚之子——舒友。

  舒友便是朱承冠第一个拉拢到的人,这人与朱承冠一样爱财如命,还好男色。臭味相投,自然有说不完的话。他给了朱承冠银子用来囤米,结果朱承冠居然派人告诉他,米面仓库已然被朱承瑾的人接管,只给了他一千两的辛苦费,还有些成本费。

  朱承瑾的人把守仓库,按照京城规矩来,江南本就灾情不如北方严重,若是按部就班下去,定然不会出什么乱子。可是坏就坏在了舒友,和朱承冠二人身上。

  舒友不忿自己到手的发财机会没有了,越想越觉得气急,仗着自己爹是江南巡抚,他出了个“好主意”——杀了朱承瑾派去的府兵,夺回粮仓!

  ☆、第一百五十五章、

  饶是朱承冠面对这个主意,也犹豫了,他道:“你不知道景豫郡主,是个厉害人,你杀了她的府兵这事儿可就没那么好了解了,说不准还会波及巡抚大人。”

  “一个女子罢了,”舒友不以为意,“这是在江南,那群府兵怎么死的,还不是由我说了算?”

  这边粮仓是由朱承瑾手底下人为主,王府府兵为辅把守,朱承冠没说同意,却也没反对。舒友用的还是江南的兵马,王府府兵再精干,也只不过几十个人,哪里敌得过舒友带去的军队三百人。

  刀光剑影,杀伐喊叫渐渐低了下去。

  粮仓之前的空地上,原本堆着厚厚一层雪,一具具倒下去,温热还带着热气的血灌进雪地铺就开来,鲜红一片。

  舒友带来的兵卒连重伤的都少,王府的却是一个活口也没留下。

  先前一批粮食,由楚清和派去的人刚刚运走,这里还剩大半,粮仓自此归于舒友管辖之下,消息传回京城之前,江南的米价已然翻了十倍不止!

  百姓无钱买粮,商行屈于舒友威势,其中也不乏早就想涨价如今不过是顺势而为的,江南米面炭价格乱作一团,非要归纳便是一个字——“贵”!

  不仅米面炭火疯涨,连带着油盐酱醋也增涨价格,肉菜更是不用提了。

  百姓填不饱肚子,官府有粮不发,商行坐地起价。一支“义军”便应运而生了,统领的是两个年轻人,青水县城官府不发粮食,家里老的小的饿死的饿死,冻死的冻死,自己念过几天书,一起习武的也有几个兄弟,索性拉帮结伙凑了一支三五十人的队伍。

  衙门里还没十个兵丁呢,这群人自扯大旗,先是冲进了青水县衙抢了粮,占地为王,米粮充足甚至富裕,他们索性开粮仓施粥接济周围县的百姓。三天之间,义军队伍由几十人变成了几百人,五天就到了一千人,青水县衙就是据点,势力已经占据了周边。雪天信件送的缓慢,这消息到江南巡抚那儿的时候,义军已然颇有规模,上万人的编制。而且每日都还有百姓前往加入,这事情起因,便是江南巡抚的儿子舒友所致。

  舒大人只顾拿银子,对儿子所做之事睁一眼闭一眼,没想到舒友等人太贪!百姓们负担不起,激起民愤,越压越狠,狠到了极致,可不就反了吗!

  舒友匆匆回家,道:“爹找我何事?”

  “何事?你惹了大乱子了你知道吗!”舒大人从未这么焦躁过,“青水县有人反了,组了义军,要抢粮过冬!”

  “这不是小事儿吗,爹给我一支人马,我平了他们去,义军,多少人呐?”舒友还以为什么事儿呢,释怀一笑。

  “几万人,你平的了吗?”舒大人愤愤,“那几百个人,是人家看在我面子上借给你的,你真以为你爹我是什么大将,手底下有十万兵马?别说我没有,就是有,也不能给你肆意调动!此事我正要上奏皇上,联合江南的同仁,一定要让你脱罪,怪在别人身上。你给我记住,那群刁民是自己反的,江南的粮价高是黑心商的过错,账本你给我做的漂亮点,不然不只是你,就连你爹我头上这帽子也难保!”

  “几万?”舒友再怎么贪,也知道这事儿难平,他脑子转的快,没想多久就道:“爹,我有个主意。”

  “有话快说,”舒大人不是什么粗俗人,但是也被气得够呛,“有屁快放!”

  “朱承冠还在呢,”用的时候是好兄弟,如今有难了,好兄弟便成了挡箭牌,“他怎么说,也是王爷儿子,皇帝亲侄子。再说了,这本来就是他的错,杀府兵他也没说不行,就当全是他的错好了。”

  舒友这么一说,他爹也斟酌道:“可是朱承冠定然也是不愿意担这个罪啊。”

  “爹,这是江南啊,什么事儿咱们爷俩做不了主。就算是龙子凤孙,到这儿也得乖乖的。证据,也不是咱们爷俩说有就有的吗?这种大事儿,当然是朱承冠越不愿意,越显得真啊。跟京里说的消息……”舒友两指捏在一起摩挲,“就说朱承冠囤粮,结果被景豫郡主从中截胡,心里越想越气新仇旧恨,向我们借了三百兵丁,说是开粥棚,谁知道却洗劫了自家的粮仓,左右来去,也是瑞王府自己的事儿。”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1页  当前第10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0/14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嫡女世子妃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