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嫡女世子妃_分节阅读_第4节
小说作者:林久欢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86 KB   上传时间:2017-09-20 13:40:29

  丁佩简直对女儿佩服的五体投地:“是,是,这两个原是今天我和我那侄女说起来,她就说她身边正好有两个嗓子好的。我想着先放在笙儿身边调教几天,等老太太回来再送去陪着老太太。”神啊,闺女真神,一句话的词没套过,就敢睁着眼睛往外说瞎话啊。

  林念笙一点也不见慌乱,小小年纪十分的沉稳,唇角永远含着一丝笑,仿佛智珠在握。

  那两个丫头原听丁侧妃说了是送来当姨娘的,怎么甘心去送给老太太?但是也知道此时不能多话,富贵荣华事小,惹怒安国公夫人,难道丁侧妃会护着她们?明智的不说话。

  这番话总能去了安国公一点疑,看着心爱的女儿,道:“难为你还有这份孝心,你嫂子有喜了,刚才你母亲正准备去看,你也跟着去吧。让她就别抄经了,身子要紧。”

  林念笙垂首:“遵父亲的命,原本我就想着,嫂子身子不好,今年她那份,女儿替嫂子抄也是使得的。父亲你瞧,”让丫鬟捧来抄的厚厚的一沓子纸,“这是女儿替嫂子抄的,和自己的那份,早已准备好了。母亲也不过是让嫂子略微动动笔,哪里敢让她劳心呢?”

  安国公接过仔细翻阅,果然是两份,一笔一划虽然稚嫩却能看出极为认真,心里对丁佩母女不满消去大半,甚至埋下一颗对顾如云晕了怀疑种子,道:“笙儿抄经辛苦了,”再一看闺女身上素净衣服,想必是为了抄经特意准备的,更是舒坦,“夫人将笙儿教的好。”

  丁佩谦虚再谦虚,林念笙道:“说了这么会儿话,母亲想必也忧心着嫂子身体呢,父亲,有什么事儿等母亲先看过嫂子再说吧,万一嫂子多想,那就不好了。”

  安国公笑着允了,“去吧,经抄完了也不必打扮的这么素,前些日有人献上两批蜀锦,夫人,我记得都是女儿家用的颜色,给笙儿吧。”

  顾如云满盘打算落了空,原本林念笙不出现,安国公必然疑心丁佩。

  往世子院子去的路上,僻静无人花园里,丁佩才把憋了一肚子的话说了出来:“笙儿你刚才……你怎么知道……”

  林念笙没直接回答这问题,道:“母亲不必多问了,夏荷可在?”瞥一眼出列的夏荷,“母亲身边不缺自作聪明的丫鬟,你知道了吗?”上辈子也是这个夏荷,怂恿母亲做下无数错事,最终暴毙而亡!今生她既然重活一次,必然不会再犯错。“对了,母亲今日去王府,郡主如何?”

  “郡主真是个厉害人。”丁佩只说出了这句话。

  林念笙暗道,郡主自然厉害,被太后宠的骄矜,无法无天,公主也要让她三分,上辈子凭借权势,硬是抢走了母亲为她相看的夫婿,直到太后去世,她这荣宠才算结束,被诸位公主联合着踩进泥地里。即使如此,林念笙仍旧气不平,这辈子,也定要想个办法让郡主也尝尝夫婿被抢走的滋味。

  林念笙思索着,不一会儿就到了顾如云房门前,母女二人全是假模假式的脸看望一番顾如云不提。丁佩不知道,换了朱承瑾想必就知道了——这是个不折不扣的重生复仇文女主的配置啊!可如今景豫郡主的壳子已经换了个人,倒不知林念笙这仇到底要报复在谁身上。

  如今的朱承瑾与林念笙素未谋面,更不知道被她拒绝登门的这位小姐,会在她以后生活中搅出无数的乱子,甚至差点毁她一生幸福。

  朱承瑾此时正坐在桌子边捧着茶杯,看侍女们忙来忙去收拾第二日入宫的东西。

  正闲着没事,就来事儿了,“郡主,宛小姐和王氏求见。”

  ☆、第十章、王氏

  王氏虽是个侍妾,但是却从小跟着沈王妃,耳濡目染的,身上气度不比程庶妃差,只不过长久的沉默让她眉眼添上几许纹路。

  朱承瑾知道王氏和朱承宛的来意,却只让满堂和珠玉拿了上好的茶叶来。

  闻香,解意。

  王氏不愧是朱承宛的生母,二人俱是温柔的性格,事关女儿幸福,王氏到底没办法继续不说话了:“郡主这的茶是宫中御赐的大红袍?汤色明亮,香气馥郁。”

  能说出这话的,就不是蠢人。

  “是皇祖母赐下来给诸位公主,我有幸分到一些,待会儿宛姐姐也拿些回去,我记得宛姐姐素来精通茶道。”谁也不是为了喝这杯茶来的,朱承瑾笑了笑,“说起来,我回府这些天,总想着招待一下姐妹们,可惜没人愿意来我这儿,唯有宛姐姐不嫌弃,还肯与我作伴。”

  “咱们家女孩儿,大姐早已出嫁,三姐太过怯懦,四姐体弱,五姐姐倒是不谙世事,七妹八妹年岁太小。”朱承瑾这话说下来,有些口干,“唯有宛姐姐担得起事。”只是被丁侧妃打压的太过厉害,朱承宛堂堂王府小姐,竟连一套像模像样的新头面都没有。

  没等王氏和朱承宛自谦,朱承瑾已经摆摆手示意她二人继续听自己说:“在我这儿说话,大可松快些。说句实话,姨母想跟咱们王府联姻,问到府中适龄女孩儿,这事儿只要是我们通了气,父王不会不准。若是只求稳妥,我会选三姐姐。她没宛姐姐你有主意,嫁过去之后容易拿捏,平平淡淡的也是一世。”

  朱承宛心又被说得吊起来了,王氏也不自觉抓紧了袖口。

  “可是我选了宛姐姐,其一是有母亲的情分在,其二,宛姐姐比三姐通透,也更聪明,知道该怎么做。”朱承瑾手中茶杯已经渐渐流失温度,温热的在手心贴着,“其三,父王要将闺女嫁给津北侯府,必定要提你一个庶妃的位置,丁侧妃把持王府太久了。”

  最后一句是对着王氏说的,语调平稳,听在王氏耳朵里却如夏日惊雷。

  “郡主,妾身不敢……”

  “先别说敢不敢的事儿,我只告诉你,你敢,明日进宫的就是宛姐姐,你不敢,明日就是朱承清!我不会坐视丁氏将宛姐姐嫁给徐家,”那个没落小贵族徐家,“但是你想清楚了,日后你们母女要过什么日子!宛姐姐出嫁时,嫁妆几何!嫁到夫家后,是否能站得住脚!我帮你这一次,两次,总不能次次都伸手,你不必急着回我,好好想想。”

  这番话点进了王氏心坎儿里,她怔怔抬眼看向朱承瑾,朱承瑾也在看她,十三岁的小姑娘面容娇嫩,浅淡眉目一分厉色不露,偏最让人心惊胆战。

  朱承宛也紧张的看向王氏,王氏却道:“郡主坦诚,妾身不敢遮掩。此事,程庶妃比妾身更加合适,府内也不是没更年轻美貌的侍妾,郡主偏偏选中妾身,只因为先王妃的情谊吗?”

  朱承宛从来没想到自己母亲也会问出这么尖锐的话,生怕得罪朱承瑾。

  朱承瑾心道,这才是沈王妃调教出来的人,审时度势,问到了点子上,“程庶妃这个人,对我一直恭敬有加,心机计谋远甚丁氏,娘家哥哥近日升至大理寺少卿,又有庶妃的位子,一子一女牢固的很。她所谋的,乃是王妃之位。”

  “妾身无宠多年,如何从丁侧妃手中夺权呢?”

  “你在王府十多年,若不聪明,是保不住你们母女二人性命的。再者,我哪里需要你从丁氏手中夺权?”朱承瑾明白王氏误会了,道,“我与儒儿的位子,是得了皇伯父和皇祖母承认。丁氏若想让自己儿子有一争之力,只有两个办法,一是扶正,但她儿子却不算的正儿八经嫡子,二是将她所出的朱成冠记在我母亲名下,这件事,皇祖母是断然不会同意的。日后我总会出嫁,可儒儿还要住在府中,丁氏居然能掌控姐妹们的婚事,倒是若依旧如此,对儒儿不利,纵然我留下再多心腹,也不能保证丁氏寻不到可乘之机。”

  王氏终于是接下了朱承瑾递来的橄榄枝,“先王妃对妾身本就不薄,如今郡主大恩,妾身纵万死不辞。”

  朱承瑾捧起茶杯饮了一口,道:“那宛姐姐收拾一下,明日进宫,不必忧心规矩,你是第一次入宫,皇祖母谅解的。”端茶送客。

  母女二人听了这话,起身告辞了,临走之前王氏又深深看了一眼朱承瑾,她在沈府王府多年,见过不少工于心计的女子,却没人像这个小郡主一样,将权谋用的光明正大。

  烛火照映,朱承瑾白皙无暇的脸颊上透着几许粉色,仿若桃花,眉如远山,遗传自沈氏的杏眼见不到一丝娇憨,眼神清澈似水,唇不点而朱,唇角总是微微带笑。换在旁人身上,这幅精致五官必然让人感到娇憨清纯,放在朱承瑾身上,不知为何总让王氏想到沈王妃,母女一模一样的从容不迫,气度高华,沉静自持。

  朱承瑾看着王氏朱承宛一前一后走了,叹息一声。满堂自幼伺候她,又快言快语的,问道:“郡主,好端端的怎么叹气?”

  “我是叹有些人,一生不由自己做主。”像王氏,少时父母将她送进沈府当丫鬟,后来跟着沈氏出嫁,又被安排给王爷当侍妾,如今又被她推了上去,为了日后给儒儿铺路。

  满堂笑道:“要不然总说‘半点不由人’呢?这都是老天爷注定的,郡主别为此忧心了,您为宛小姐费心这么久,她们不知道多感激呢。”

  是啊,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朱承瑾道:“你说的是,歇着吧,明日还得进宫。”

  虽然一个是穿越女,一个是重生女,林念笙此时也发出了一样的感慨——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啊。

  上辈子也是抄经这事,母亲被狠狠责罚一番,她重生一次,提前准备的妥妥当当,母亲没被责罚,那两个丫头也没送到世子房里。顾如云的计谋自然没成功。

  尤其是顾如云听到林念笙抄了两份经的时候,诧异几乎没掩饰住。

  一切都进行的有条不紊,回到屋里,丁佩依旧提出了上辈子差点害死她的那个决定:“我瞧着,靖平侯世子和津北侯世子,都是顶好的。”

  再跟朱承瑾争一次男人得罪太后?林念笙毫无兴趣,再说了,她心里有别人:“母亲不必费心在这二人身上了,女儿的婚事,父亲自有谋划。”

  丁佩心里想着可不能任由女儿任性,嘴里却放下这事不提,拿了两匹蜀锦商量着给闺女裁剪衣服。

  ☆、第十一章、周皇后

  “娘娘,安国公家的夫人递了牌子明日来拜见您。”

  宫女端着水来给周皇后净手,正阳宫担任凤仪女官的颜庭陆一边回禀一边给周皇后挽袖脱镯,动作小心谨慎。低眉垂首,俱是恭敬,她在宫里这么多年,学来学去都是学的怎么伺候主子,对上位者的心思也能摸到两三成,取了柔软帕子来给周皇后擦拭手上水珠,对着小宫女吩咐道:“端下去吧。”这就是让小宫女们都避讳下去了。

  小宫女们柔顺的应了,只留周皇后和颜庭陆主仆说话。

  周皇后三十过半,母仪天下的气度早已浸入骨子里。她身子素来不太康健,脸上总带着一抹苍白,若说朱承瑾沉静自持像温水,周皇后的眼神,就如同刺骨寒潭,即使这位病恹恹的皇后娘娘笑的如沐春风,后宫诸人也觉得如芒在背。

  周皇后看着颜庭陆细细将她手指擦干净,缓声道:“她哪里是看我,想必明儿一早安国公夫人刚到,贺贵妃就要来将她带走了。”

  颜庭陆道:“贵妃娘娘行事,也太霸道了些。”

  “她心里原本就对我不忿,十几年来平日行事处处想压我一头。”

  说起这事,贺贵妃一直不服的,就是周皇后做了皇后。

  皇上登基前,还是个普通皇子时候,亲爹先皇宠妾灭妻,太后当时贵为皇后,也没能给儿子挣来一个王位。先皇最宠爱白氏,白氏儿子尚在襁褓,就封为顺王。不是太后不聪明,实在是敌人太强大。

  所以即使当初的皇上是皇子,也没什么人愿意把闺女嫁给他做个前途未卜的正妃。

  贺氏应运而生,她娘家最大的官儿不过是正八品的钦天监主簿,先皇再怎么不拿嫡子当人看,也不能就让儿子娶这么个正妃。但是正妃做不了,可以做侧妃。贺氏微末之流,居然能成皇子侧妃,再进一步冠宠后宫为贵妃,着实让许多人咬着牙恨她。

  可是贺贵妃不服气啊,皇上入主乾安宫的时候,整个后宫数来数去,也就是贺氏跟着皇上的年头久,受到的宠爱多,并且位份最高。贺氏满打满算,这皇后的位子也该是自己的啊,怎么没过几天,她们这些老人还没得到封赏,皇帝就要从朱雀门迎娶正宫皇后了呢?

  周家女,周家女何德何能?!

  她刚说过这话,就被沈太后叫到寿康宫狠狠训斥——“周氏何德何能?本宫今日告诉你,周氏太祖是开国元勋,她父亲镇守西北三十载,家里兄弟哪一个不是朝中年轻才俊?周家人为这江山洒下多少血!你为侧妃时,不懂规矩我不怪你,今时今日,你若还这么愚蠢,最好先看看你脖子上有几个脑袋!”

  “皇帝心疼你,想着迎娶皇后之后,封你一个贵妃。本宫看你宫规尚未熟读,封妃之事暂缓吧。”

  就一句话,贺氏本该在迎娶皇后之后,就有皇后和太后下旨封贵妃,可是太后硬是压着,连以前在皇子府里的侍妾都被封了九嫔,自己的封号迟迟还没下来,贺氏才算真坐不住了。

  贺氏的这个贵妃封号,直到她毕恭毕敬对皇后表了忠心,才算是定了下来。

  周皇后本比贺氏年轻,但是家族底蕴在那,十个贺氏加起来也斗不过周皇后。皇帝原本要选给贺氏的封号是荣、华、庄、端几个字其一,来问周皇后意见。

  周皇后笑着摇了摇头,道:“皇上选的自然是好,可是我瞧着贺氏对太后,对我都十分恭敬,不妨封号选用‘恪’,先前的事儿,大家嘴上不说,心里难免有些想法。如今选用恪字,也算是让诸人看看,贺氏是守礼的人。”

  皇帝赞道:“梓潼想的周全,就按你说的做吧。”

  什么是恪,恪守本分,恭敬谨慎!

  杀人不用刀,为的是诛心。光是这个字就无疑隔空讽刺了贺氏,所以贺贵妃是万分的不喜欢“恪贵妃”的封号,宫中奴才也都称贺贵妃。周皇后轻声咳嗽一阵,颜庭陆要来给她顺背,被她挥手拒绝了:“老毛病,不妨。安国公,我记得是管着宗人府的,贺氏频频召见外臣之妻,也是生怕皇上不疑心四皇子。”贺贵妃什么都好,就一点,儿女缘太薄,周皇后尚且有一子一女,贺氏受宠多年,就得了个四皇子,疼爱的跟眼珠子也没什么两样了。

  颜庭陆焚上宁心静气的香,伺候周皇后歇息,笑道:“奴婢不懂这么多,只知道娘娘您说的,都是对的。”

  周皇后道:“贫嘴,我记得明儿景豫要回宫,你去吩咐弘文馆,让世子休息一日,去寿康宫陪陪母后和郡主。”

  “是,奴婢省得。娘娘是真心待郡主和小世子好,郡主也是真心敬爱您。”周皇后轻声咳嗽一阵,颜庭陆要来给她顺背,被她挥手拒绝了:“老毛病,不妨。安国公,我记得是管着宗人府的,贺氏频频召见外臣之妻,也是生怕皇上不疑心四皇子。”贺贵妃什么都好,就一点,儿女缘太薄,周皇后尚且有一子一女,贺氏受宠多年,就得了个四皇子,疼爱的跟眼珠子也没什么两样了。

  颜庭陆焚上宁心静气的香,伺候周皇后躺下,笑道:“奴婢不懂这么多,只知道娘娘您说的,都是对的。”

  周皇后道:“贫嘴,我记得明儿景豫要回宫,你去吩咐弘文馆,让世子休息一日,去寿康宫陪陪母后。”

  “是,奴婢省得。娘娘是真心待郡主和小世子好,郡主也是真心敬爱您。”

  周皇后叹息一句:“郡主外家姓沈,全天下读书人哪个不崇敬沈家呢?我儿中宫嫡子,古往今来不能走到最后一步的太子太多了,为娘的,哪个不是一心为子女打算。”

  颜庭陆一生基本是老死宫廷的命了,操心事情只嫌不够多,也不打算嫁人生子,但是她有个侄女。也是好笑,颜家为了生儿子,生了八个闺女才得一个儿子,九个孩子就按着顺序起了名字。

  偏偏她这个弟弟不学无术,只得了一个嫡女,那份骄纵劲儿啊,就别提了。

  周皇后那双眼一扫,就知道颜庭陆心中所想大概,背后靠着软枕,她现在一丝困意都没有,愿意跟心腹女官说上几句话,深宫毕竟太寂寞了。“颜家人又为难你了?”

  颜庭陆道:“叫娘娘笑话,奴婢家里的混人实在太多。他们说奴婢虽是凤仪女官,但是是未嫁女,在家从父兄,娘娘知道奴婢父亲早逝,也没兄长,只有个弟弟。”

  “混人太多,且太蠢。颜家能有今日,不是全因你?你若真的跟他们翻了脸,他们能落下什么好处不成?”周皇后日常生活里,真的没见过太蠢的人,颜家一次又一次刷新她的认知,也让她知道了,其实人有心计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毫不讲理的愚蠢阴狠。“这次又让你做什么?”

  “不瞒主子,奴婢那个不成器的弟弟不知从哪听说,昭华长公主和景豫郡主喜爱参加花会,约着各家小姐踏青,非要奴婢将侄女送到长公主身边。”颜庭陆到底犹豫着,没能忍心跟家里人撕破脸,或者说,她自己不能亲自撕开这层遮羞布,得借别人的手。

  周皇后笑了笑,唇角都带着冷厉的锋锐:“也不知道受了哪个撺掇,把主意打在昭华和景豫的身上,”拍拍颜庭陆的手背,“你只管带去就是了,昭华和景豫不是那么容易被算计的人,此事说不准就是你与颜家脱离开的契机。过段时间,从颜家旁支过继个孩子给你,才算圆满。”

  颜家刚动一步,周皇后已然将军了,实力差距太大,颜庭陆更心悦诚服:“一切全凭主子做主。”

  周皇后心思用的不少,有些乏累,让颜庭陆伺候着自己歇着。

  再醒来,天边微微发白,正阳宫里宫女内侍脚步轻轻的忙活了起来。寿康宫更是热闹一片,太后与孙女分别不过几日,已经是想念的不行了。

  第一个踏足正阳宫的却不是景豫郡主,更不是安国公夫人,正是昨晚还被周皇后挂在嘴边的,当朝嫡长公主——昭华长公主。

  ☆、第十二章、进宫变故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1页  当前第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14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嫡女世子妃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