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宝茹传_分节阅读_第39节
小说作者:夏天的绿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31 KB   上传时间:2018-03-18 15:15:03

  毕竟本就是姚家百货铺子的伙计了,每月二两银子再加上年底分红,每年稳稳当当有四十两好拿呢!跑商的事儿,做得好自然红火,但要是做的不好,只怕就只有那每月二两了。若是那些要养家的,哪里来得这股子拼劲儿,要养着父母老婆孩儿,可不敢冒险。

  第一年没赚到钱时,铺子里的伙计还暗自嘲笑他们几个——想着跑商赚钱,只看到狼吃肉,没看到狼挨打!若真是人人都赚,那岂不是人人都去跑商了!可是没想到第二年这两趟就赚着钱了。

  本钱全是姚员外出的,三个伙计管事,来兴在旁监督。至于其他的人,不过水手、苦力等都是出钱雇的,钱也算在成本里,肯定不参与分红。那么这钱如何分,按着规矩出钱的东家是占着八成的,剩余的才由伙计来分润。又因为白老大是管事的,处处都要仰仗他,所以他一人独占一成,罗小官和赵四哥共同分剩下一成。至于来兴,他是姚家的奴仆,自身都是主家的,自然没得分润,不过赚了钱,姚员外自然不会忘记奖赏他就是了。

  只这两趟,哪怕是罗小官和赵四哥都比铺子里伙计一年还赚的多了,而且今年还能再跑一趟。今年跑熟了,明年只会更好,可以想见他们三个是压对宝了!现在铺子里的伙计可不知是如何眼馋他们呢!

  这一日,正是第二趟跑商回来,有些货物是到湖州才销售的,自有三个伙计忙碌。到了出货差不多了,虽因为逢年开销的缘故,好多要等到年底才见得到真金白银,但姚员外还是要把账册上的数目理一理。就寻了一日天光好的日子,也不去百货铺子,只与姚太太坐在游廊下盘账。

  这账册其实都是金先生或者宝茹帮忙整理过了的,不然哪里会是这样简明规整的账册样子。姚员外再看也是要把各项收入汇总,放进他自己的私账和姚太太的家账。这会子两夫妻都是一手执笔,一手打算盘,偶尔说些家里开销的事儿。

  姚员外又随手勾了几笔账,在帐册上划了几道,这才放下笔摸了摸胡子道:“这跑商做得好挣钱是知道的,却不知原本在秀水街置的那些产业也是极好的买卖。当初不过花费三千两不到买的四五间小铺子和十来户小院子,如今若是肯出手只怕作价五千两也有人要!啧啧,这才两三年而已呢!算下来一年又是一个铺子的利润了!”

  姚太太不管姚员外外头的生意,只是每年从姚员外手里拿钱再安排开支罢了。这才知道秀水街的铺子和宅子竟然贵了这许多,于是道:“那老爷怎的不出手?这也是好大一笔赚头呢!”

  姚员外道:“我说你就是头发长见识短,且不说秀水街产业的价儿是一年高过一年,就说这些产业每年都是赚钱的,一年好有二百两银子上下。而且今年续租我又能涨价,毕竟秀水街也越来越好了么,挣得肯定更多。所以说这就是个下金蛋的母鸡,卖掉有什么好?难不成换成银子它能生出小崽来。这些都与宝茹留着,每年都有活钱,又不需费心,是份再好不过的产业!”

  姚太太被姚员外教训惯了,也不在意,反正在她眼里这也都是些男子汉要料理的事,她不懂也没什么,只是对姚员外道:“你上回就说让我留心外头有谁家卖宅子,我也托牙行打听了,只是这可不是一日两日能有结果的。”

  姚员外无奈道:“我就说不要你那忒多麻烦,又要与如今宅子住得近,又不要老宅子,周围的邻舍也好多讲究!每日卖房的有多少,牙行经济自然难得寻摸到!”

  这一回说到姚太太该管的事儿了,她不由道:“房子又不是只住一日两日的,若是买了新宅子那就是长长久久的事了。咱们这儿的老邻舍都是极熟的,搬得远了岂不是全丢开手了,以后我同什么人交际?那些老宅子又是一股子暮气,也不如新房子好修缮。至于我要找那等邻里厚道的,难道不是正理,我读书不多也知道孟母三迁,可见要好邻居呢!若是那等轻浮人家,或是喜欢说人口舌的、或是外面多官司的、或是家里不和睦整日争吵的,还有好多呢!这样的邻里不知要给自家添多少麻烦!”

  姚员外只是随口抱怨,虽然如今住着的宅子不大,但是住着也是习惯了的。既然已经有了买新宅子的意愿,那就迟早能住大宅子了,自然不着急。却不想听得姚太太一串抱怨,只得去说其他事。

  “家里现存的银子倒是还有一些——虽说跑商每趟要两三千两的本钱,但这两年铺子和秀水街的产业也赚了一些,且上回购置秀水街产业后也还剩下六七千两,现在就连跑商也有赚头了。只怕以后家里的现银会越来越多,银子这物最是喜动不喜静,只有换成产业才能有更多的银子。”

  这些哪里是姚太太能说得上话,只得道:“老爷说这些我哪里知道,这是你们男子汉的勾当,只消老爷留着三四千两在家应急就是了——我常听老人说人哪没有个山高水低,做生意也不是百般都赚钱的,总要留着些后手。”

  姚员外也不指望姚太太能有什么赚钱的主意,只不过这回她说的也很有道理,于是点点头道:“我省得的,家里定会留下些钱。只是置产的事,晚上再问问宝姐儿罢,别看她小人儿,在这些事上倒是极有天资,这几年与我说的生意上的想头都有用的很,比百个男儿还强!”

  说到宝茹姚太太脸色好了很多,道:“老爷可斟酌着听她那些主意!虽说宝姐儿有几分小聪明,但她到底经过多少事儿,还要老爷掌舵,看着些呢!”

  自从姚员外打算为宝茹招赘后,姚太太管着宝茹的方式就不同的很了。要是以前宝茹说些如何经营事业之类,或是太有主见之类,姚太太都是要皱眉的。这样的女孩子能干是能干,但是不是招夫君喜欢就难说了,但凡男子汉有几个喜欢老婆比自己强呢?

  但既然姚员外打算为宝茹招赘,那就完全不同了。固然宝茹不能骄横跋扈,一味强硬对待将来的女婿,但压制对方的气焰还是要的。家里的产业宝茹自然也要一同打理,若是全交给女婿,那可不让人放心。

  姚员外道:“我家孩子有什么不放心的。”

  这一句话骄傲的很,姚员外确实对女儿的表现满意的很,说完便不再说话,重又低头看账册去了。这一回却不是看之前赚了多少,而是看白老大报上来的货单子,说是冬日里这些货物在一路上最俏,最好这回出门就办这些货。

  见到要准备这一回的跑商了,姚员外忍不住叹了一声,道:“卓哥儿那孩子也太死心眼!我说要借些钱与他投进我这跑商的生意里,好赚些钱将来做本钱,也好自己做些小生意,渐渐立起来,有自己的家业。他却不肯,只愿意一起出去跑商,只拿伙计的分成。唉,忒死性了!”

  姚太太不懂姚员外那些生意上的事,但要说到人情世故她比姚员外要看得清的多,于是笑道:“卓哥儿是个厚道孩子呢!你这般他只当你白送钱给他了,他怎会应下这事!他要真答应了这事,我反而觉得不像,老爷也不会这样看重他了。”

  两年前姚员外说起跑商时就说郑卓如同自己子侄一般,只等他长大些,能经住事儿了,就让他去跑商——作为姚员外最信任的人,可以监督跑商时的各样经济。而郑卓在今年端午时已经年满十六了,在铺子里也是独当一面的伙计了,他又没得父母,在这时完全可以为自己做主了。他自找上了姚员外,重提了两年前说的去跑商的事。

  对姚太太的话姚员外不置可否,道:“卓哥儿来找我,重又提了去跑商的事儿,这一回我应了。虽说还是觉得他年纪太小竟是不放心的,但想着总有出去历练的一日,总不能因着不放心就困住孩子罢!”

  说到此处姚员外也有些高兴,道:“这才几年,我还记着卓哥儿当初来我家时的样子,一下竟成了大人了。这样能干,能替我打理生意了。”

  姚太太听到姚员外提起郑卓的口气,竟完全是自家子侄的口吻。想到他对郑卓这样‘外八路’的侄子都这般用心培养,亲亲热热。心中颇不是滋味儿——要是丈夫有个亲生儿子,那该又是什么光景啊。

  只是这话她不能说,只得不自然地笑了笑,说起其他的事:“还说卓哥儿长得快,就能与你打理生意了,宝姐儿还不是一般的。她替你算账多少回了,你如今可离得她?今年她也十三了,正经的大姑娘了。可见这小孩子,不在意的就长成了。”

  说到此处,姚太太又不免开始说起宝茹的婚嫁之事:“说到十三岁了,我又要提起这事。老爷不是早就应承我了,说已经暗自寻访合适人家的孩子,给宝茹说亲么?可是到了如今我还连个信儿都没收过。别说十三岁还早的很,你就看看宝姐儿学里的同学,有一半都是说定了人家了。剩下的就是没说定,也早早开始相看了,至少已经有了苗头。”

  姚太太无一日不想着宝茹的婚嫁之事,姚员外早不知听她说过多少回了,心里很是不耐烦,道:“不是与你说过了么!这样的人选可不好找。咱们虽是招赘,但却不能随意择选。既是招赘就不求家财,那要有些人才罢——生得至少周正,还要是个正派的。咱们是与宝姐儿找夫婿,难道要害了她?”

  姚太太早知丈夫向来有些看不上自己,女儿婚嫁的事在谁家都是当家太太料理,一家之主自然更有决定权,但一般都不会对正室夫人的决定有多少反对。可是在姚家却全变了,姚太太没得挑女婿的权利,只有姚员外看中的才算。

  只是想到宝茹不是一般的情形,招赘来的女婿可不是‘半子’,而是正经‘儿子’一般的,将来还要帮忙经营家里的家业,她早就不想能由自己给宝茹相看了。

  可方才姚员外的应答却让她不能顺从了,她难得一回高声:“老爷说的什么话!难不成宝姐儿不是我亲生的,我只她一个女儿,我难道不想与她找个十全十美的?只是见老爷太不着急了些,若真是只求生的周正、有德性,哪里能今日还一个相看的都没得?远的不说,咱家铺子对面卖大碗茶的周三哥,隔壁椿树巷子底的刘来保,还有咱们巷子赵家最小的小子,这些不都是么?且按着他们家的境况都是愿意入赘的。”

  姚太太一气儿数出三个人选,显然是早就做过功课的,非得让姚员外这回给她一个确定的信儿。只是姚员外又哪里是真的没对宝茹的婚事上心,虽然姚太太不信,但他是真的在仔细寻访,只是真的没有合适的罢了。

  只听姚员外想也不想道:“这些人都不行!周三哥先不说,那刘来保还有个老娘,他可是遗腹子,最是孝顺老娘,他老娘让他往东是绝不往西的。他家穷的底掉,又有一屁股债,是会答应入赘的事。但若是刘来保入赘咱家,他难道能自己过富贵日子看老娘受苦么?不接来他娘只怕会和咱们离心,若真是接来,你当那妇人是个省油的灯!一个寡妇没得半分钱财,只有丈夫留的欠债,能拉扯大孩儿,哼哼,若真来了,你当我家能安生?”

  见姚太太沉默了,姚员外继续道:“还有那赵家小子,他母亲是继室,上头有同父异母的四个哥哥,还都比他大得多。家里的钱财早被成年的兄长把持住了,家业没得他的份,出来入赘也只怕愿意。只不过他是老来子,他老子如何喜欢他,他母亲如何惯着他,一个巷子里你难道没见过?那孩子最是娇气,能做得来伏低做小的赘婿?不能的。若真挑了他,只怕他日日要与宝茹争闹了。而且他家又离得近,那时候又要上门来说,谁受得了这般。”

  “至于周三哥,”说到这儿,姚员外也沉默了一下才道:“他到真是个好人选,外乡人逃难来的,没得父母兄弟拖累,也生得相貌堂堂。在天王庙那条街上讨生活,满条街的人没得一个不夸他讲仁义、有能为的。就连我也打过他的主意,因这个我还特意让人查一查他。”

  说到这儿姚员外苦笑:“却翻出一件大家都不知的事,他竟然与鼓楼北街卖针线的孙寡妇有些首尾了。平日里看他是个老实的,可没想到有这一出,要真是娶了那孙寡妇也就罢了,偏偏私底下不清楚有两三年了,居然是个连担当都没得的。”

  姚员外的话,一桩桩一件件说的顺畅流利,姚太太这才知道丈夫是真真上了心的,只是人选确实不好定下来——要真是样样都好,等闲又哪会入赘。

  姚太太也没得主意了,只是心中默念着姚员外列出的几个条件,忽地有了一个人选,脱口而出道:“老爷这般说,却忘记一个最合适的,你看卓哥儿如何?”

  姚太太原来把周遭多少人家都考虑过,但却独独没想到郑卓,只因为灯下黑。郑卓来家的时候宝茹才十岁,郑卓也只十三岁,一个少年人罢了。这般看着长大,与自家侄子一样,竟是难得想到的。可是方才想着姚员外的几样条件,一时福至心灵,郑卓不是样样都是符合?而且姚员外挑剔那几个后生的说法,郑卓也是一个都没得——虽然只是脱口而出,但姚太太越想越觉得着实合适。

  “这孩子是个有良心的,知根知底又无父无母,看宝姐儿与他这几年也是和和气气亲亲热热的,他入赘咱们家不是正正好!”

  不同于姚太太的赞不绝口,姚员外却沉默了,姚太太说话他也没搭腔,最后道:“不必说了,这事不成的!若是一般的小伙计也就算了,卓哥儿却不同,当初郑大哥把我从死人堆里扒出来,是活命之恩。而卓哥儿是他最后一点骨血,如今我就是给这孩子成家立业也是应当的!可是卓哥儿入赘我家,那不是让郑大哥没了后么——这样的事我做不出来。以后不许再提这个!”

  日日在眼皮子底下,难道姚员外不知郑卓是个好的么,他也动过招赘郑卓的心思,只不过这念头只有一瞬,立刻就压了下去——他不肯让对自己有恩的郑大龙绝了后。

  姚太太叹了一口气,心有不甘,但也没再接着劝说了。她知道姚员外是个什么性子,执拗且不说,一旦立定了主意是轻易不肯改的。还有一条就是极重恩情,只看姚顺风姚顺水两兄弟做过的那些事,但姚员外却还是容忍他们每年都来占自家便宜,不过就是为当年叔叔婶婶们的几口饭的恩情。更何况人家的活命之恩,再加上郑卓又是个好的,姚员外自然会用心为他打算,而这打算绝不可能包括让郑卓入赘。

  姚家房子浅,姚员外姚太太两个在游廊下说话,与仪门处只隔了几步路,他们不知他们刚刚说的话后面一半全落在了站在仪门后的郑卓耳朵里。他也不是偷听,只不过是铺子里来了一批贵重货物,非得姚员外去接收,郑卓是来请他的。恰好在门口听到了说话声,别的便罢了,竟然是说到了宝茹的婚事。他的脚立刻被钉在了门口,不能进去,在门口听完了全部。

  一时间,郑卓心里有百般思绪。

第68章 离别之前

  郑卓面上无事, 只稍待姚员外与姚太太两人说话声渐停, 这才从仪门处走出。

  “姚叔父, 铺子里有事来寻你,前些日子订的那批镇江货到了, 只等着您去签章。”

  郑卓语气平常, 似乎与平日没什么分别, 姚员外自然也不会疑他听到了前头的一些话。毕竟,在他眼里郑卓平常就是一个再老实不过的了。于是姚员外不再多坐, 立即起身与郑卓往自家百货铺子去了, 方才一切仿佛什么都未发生过。

  然而一切毕竟是已经发生过了, 至少郑卓记得一切——每一个字。他现在这般镇定,不过是在装模作样罢了,实际上他心里已经是一团乱麻了。

  这两年他与宝茹一直有着一种默契, 从姚员外与姚太太的眼光来看,两人不过是比一般亲戚亲热一些, 但想到两人都没得兄弟姊妹, 年纪又是相近的, 那么亲近些也是常理。可是这不过是这两个小的在掩人耳目罢了,表面上光风霁月,私底下或是一同出游玩耍,或是借着帮姚员外打理账目约会,或是散步独处。

  这样光明正大,又这样隐秘。两人默契地没有在姚员外夫妇面前表露,宝茹是因为莫名的害怕, 她害怕自己表露心意后一切就真的尘埃落定了,毕竟她了解姚员外,只要是自己真的喜欢,他是不会反对把宝茹托付给郑卓的。他只她一个女儿,又不指望拿女儿去攀附高门,自然是宝茹的心意特别重要了,况且郑卓也是他看着长大的,至少人品放心。

  可是宝茹是真的害怕,害怕的不是会与郑卓结为夫妻这个事实,而是会与人结为夫妻这个事实。或许这就是‘婚前恐惧’吧,毕竟人总是对于未知生活有一种不安,更何况宝茹还换了一个时代,这种不安更加被放大了——即使她知道,真到了最后关头,她还是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郑卓,因为他真的很好很好,对于宝茹来说他有时甚至太好了。

  至于郑卓,他也是害怕,但他的害怕与宝茹是不同的,他的害怕隐藏着一种卑微。他曾经想着靠着跑商赚些钱做本钱,再做生意,置下一份家业来,这般也好与姚叔父提亲。只是当时年纪小,把事情想的忒简单了。等到他置下一份家业就不知要到几时了,他一个男子等得,可是宝茹如何能错过花信之年,姚叔父就是再舍不得宝茹也是要与她找人家的。

  而郑卓自己呢,如何能在两位长辈面前表露心意,他自己都是倚靠叔父过活的伙计,怎能与叔父求娶宝茹。他拿什么与叔父说会叫宝茹一生无忧,依旧衣食优裕——哪怕宝茹会有一笔不菲的嫁妆,但是郑卓又怎能眼看着宝茹用嫁妆生活。如此这般,宝茹哪里是他来照顾的,竟是没他还好些了。

  可是即使是心中这般清楚了,但郑卓依旧不能不再去看宝茹,他只能一面觉得今后没得半分可能,又一面饮鸩止渴一般与宝茹一处。这样是错的,但是人总是没办法违背自己的,不是吗。

  但方才听到的话让郑卓心里又一次掀起波澜,原来姚叔父打算与宝茹招赘。他听到这消息,很难言明个中滋味。若是他入赘姚家,那么与宝茹嫁他然后靠嫁妆过活也没什么分别,自己都是不能让宝茹更好的那人了,那么自己还是不要去想这事。

  但是当初立下这决心时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会被这求而不得这样折磨,等到再一回能做选择时,他立刻动摇了。等到晚间躺倒床上,夜不能寐,他还在思虑这事。甚至他还想到,那些人哪里能照顾好宝茹呢,这世上没有人能比他更好地照顾她了,既然这般,怎么能让她与别人一处——都是要招赘了,那些人也不是能让宝茹更好的人,反而是可能让宝茹不好吧。

  抱着这样的想法他几乎彻夜未眠,直到第二日遇见了小吉祥,他不便去找宝茹,只得让小吉祥给她传信。

  “姐儿,郑少爷与你传了信儿呢!”

  今日正好是旬休,同学们也没得什么活动,,宝茹正自在家临一张帖儿,就见小吉祥神神秘秘地递给她一张信笺。就算她不说话,宝茹又哪里不知这是谁递来的呢。

  宝茹和郑卓的事瞒得过姚员外与姚太太,但哪里瞒得过小吉祥,她是宝茹的丫鬟,又不比菡萏和木樨两个,年纪又小,又常常不能近宝茹的身。宝茹的一举一动她都是知道的,这般情形下,宝茹要是有什么事她必然晓得。

  事实上宝茹也没打算瞒着小吉祥,一是两人形影不离的,实在瞒不住。二是随着年纪大了两人交往也不如小时候那般简单了,中间也要有个传信的。然后最重要的是,小吉祥是她这边的,绝不会同姚太太‘告密’。

  小吉祥当然不会‘告密’,她与宝茹虽然是主仆,但这许多年的情分,与姐妹亲人也没什么分别了,在宝茹和姚太太之间她自然向着宝茹。再就是姚家毕竟只是一个中等商贾人家,规矩能如何严厉,若是高门大户,这般男女私相授受,只怕做丫鬟立时就能吓死——主妇若是知道了最先发落的就是小姐的丫鬟。

  到了姚家自然就不会这般了。更何况旁观者清,小吉祥觉得宝茹和郑卓迟早能成了,毕竟老爷又不打算靠姐儿攀附权贵,那么自然看中宝茹的心意。要小吉祥说两人哪里要这般暗地里相处,竟是直接与老爷太太挑明了心迹就是,不是更好。

  宝茹打开那折叠着的信笺,上头只写着下回宝茹旬休想与她一同郊外踏青去,问宝茹愿不愿。宝茹忍不住扑哧一笑,实在是郑卓的这一手字让她好笑。郑卓没正经进过学,也没多少时间练字,这手字自然不会如何惊为天人,甚至说工整都还差着火候呢。

  可是给宝茹的这张笺子却看出他的用心来,不知是如何一笔一划板板正正地誊写出来,也不晓得写废了多少才得了这一张齐整的。宝茹面上是在笑,心里却是感动,郑卓总是这般,在这样小小处让她心中一动。

  宝茹笑过后,脸上笑意未曾消退便与小吉祥道:“你觑个时候,趁他得空告诉他我知道了,下个旬休我是有空的,他只管在城北门口等我就是了!”

  姚家铺子里的伙计每个月都有一日的假期,分作三班放假,分别在三个在旬末,下一回宝茹旬休正好轮到郑卓休息。

  之后的日子过得飞快,数着便到了旬休前一日的晚间,宝茹正在房间里忙碌,木樨和菡萏在旁与宝茹翻箱倒柜。等到小吉祥端着厨房里新做的点心进来时就见到屋子里已是乱糟糟的了,立刻好笑地放下茶盘。

  “姐儿这是要开成衣铺子喱!这般多的裙衫,全都拣了出来,竟是床上都铺不下了!”

  宝茹正苦恼来着,见小吉祥进来,忙拉着她一起来看,道:“你说我是穿这件绿底儿百蝶穿花对襟袄儿,配浅黄绫子百褶裙好,还是那一套银红色蝴蝶落花绉纱白绢里对襟衫子,配月白熟绢裙子——又或者还是上月新做的桃红杭绢大襟袄儿,配松花遍地金马面裙。还有鞋子也得挑一挑呢!”

  说着宝茹还自顾自地打开了鞋箱子,里头分几层,盛了好些鞋子。有高底、平底之分,也有云头、凤头、鹦鹉摘桃等等的区别。更有墨青素缎、葱白缎子纱绿、遍地金扣花白绫、纱绿潞紬白绫、大红缎子白绫等用料不同。这还是宝茹心爱的一些呢!另还有冬日里的棉鞋、靴子放在别处,一般不爱穿的收拾在另外的箱子里。

  看着宝茹这般手忙脚乱,小吉祥笑道:“怎得这般隆重,咱们姐儿生的好呢!哪里要费这神,其中有什么缘故?”

  其实小吉祥哪里不知是宝茹明日要与郑卓城外踏青,但是此时菡萏和木樨两个正在房里,她倒不好如何打趣宝茹,怕露出内情来。毕竟宝茹与姚太太说的是明日与同学去踏青来着,只得这般隐晦地调侃几句。

  见宝茹就要恼羞成怒,小吉祥这才正色道:“要我说还是这新做的桃红杭绢大襟袄儿和松花遍地金马面裙要好,这新做的还没上过身正好这回打扮起来,况且这也是今秋城里小姐们爱穿的颜色,登样的很呢!”

  见宝茹点点头似乎是认可之色,小吉祥这才接着道:“既然这裙袄用了新的,索性鞋子也挑双簇新的,上回做的银红遍地金高底鞋,姐儿还赞过这鞋子别致,竟有个鞋扣子,还是拿蜂赶菊的样子做的,是学的领扣呢!可是做出来后姐儿竟没穿过一回,这一回也穿去吧!”

  宝茹这才想起那双鞋子,实在是这些物什太多,她就是赞过,可是做出来后放在鞋箱子里头难得见到,自然也就遗忘了。不过这也是常理,这时候的小姐们都有许多东西,并不哪一样都记得,这就是丫鬟们都会留心的事了。若不是有小吉祥,宝茹不知每年要少多少东西——而且她还毫无察觉。

  这下好容易选定了衣服鞋子,可是还有好多别的要准备呢!大到首饰,小到一只香袋儿,这些要不要挑?又有明日踏青,趁着天光和顺,秋风拂面,是要准备放风筝的,风筝也是要提早准备的。还有食盒,里头装着点心之类,也是城外休息时用得上的。总之还有好多事呢,今日竟是不到深夜没法子安歇了。

  虽说安歇地有些迟了,但宝茹第二日一样精神奕奕,反倒是小吉祥有些萎靡,没甚精神地提着食盒跟在宝茹后头。看着宝茹提着那只大蝴蝶的软翅风筝因着宝茹步履轻快,一漾一漾的,似要飞起来一般,只得心中好笑宝茹还是小孩子一样。

  两人才出了巷子,走了几步,要往车马行去——毕竟家里人不能知道,那么就不能带自家车夫了,否则岂不是露馅。宝茹是假称有同学来接的,所以不用家里的车。可是还没到车马行,只到了路口就有一个赶车把式拦住了两人。

  “是不是纸札巷子姚家的?有个叫郑卓的哥儿给订了马车,说是要去城外!”

  宝茹与小吉祥对视了一眼,小吉祥惊讶之后就满是促狭,冲宝茹眨了眨眼,然后抢着道:“是的呢!咱们就是纸札巷子姚家的!姐儿,还不上车!”

  宝茹瞪了小吉祥一眼,但因为眼里还存着之前的甜蜜,所以并没有一点儿威慑,小吉祥只是在车里放下食盒后拿帕子遮住脸,假装很害怕的样子。她这般宝茹越发窘迫,可是又不能拿她如何,只得撩开车窗帘子,只看着外边不与小吉祥说话。小吉祥晓得宝茹最近越发小孩子脾气了,这样的气只不过是个样子罢了,待会儿只怕就要主动与自己说话了。所以也不如何着急,只在一旁等着就是。

  等到车马行到了城北门口那边,车夫停了下来,重又与小吉祥说话的宝茹带着小吉祥自然下车——这是与郑卓约好的地方。

  才下车,小吉祥还找不着北呢,宝茹就一眼看到了郑卓,他今日穿了一件莲青色长衫,因为又高又瘦的缘故,倒有几分魏晋名士木下潇潇之感。站在一辆马车旁似乎也在四处张望,几乎在同一刻——宝茹一眼看到他的时候,他也看到了宝茹。时间不早也不晚,恰恰好,这样的巧合让两人都是心中微动。

  宝茹想着刚刚一瞬间的‘缘分’,立刻敛目,扯了扯小吉祥的袖子,道:“在看什么,不就在那儿么!”

  小吉祥顺着宝茹去看,果然是郑卓,他也看到了她们,见他几乎是盯着宝茹的样子,小吉祥忍不住道:“姐儿和郑少爷倒是眼尖,我是遍寻不见,你们竟是一下就都看见了。”

  常常调侃可就不好用了,宝茹才被她弄得窘迫过一回,这一次便只是装作没听见只往郑卓和马车那边去。

  宝茹见车边只有郑卓却没得车夫,便道:“你来赶车么?我竟不知你会这个。”

  宝茹的脸上是微微的惊讶,但又有一种理所当然,实在是郑卓在一些事上很聪明,很多东西他一学就会了,在铺子里几乎什么他都能干,姚员外也不止赞过一回了。

  郑卓一手攥着马鞭柄儿,一手撩开车帘子让宝茹和小吉祥上去,道:“有时铺子里要送货,也是要赶车的,也就学会了。”

  他一惯没多少话的,这般简短的解释,而且语气也是轻描淡写的,但宝茹可以想象这其中的故事。就算如他所说铺子里用得上,但铺子里也不是人人都会赶马车的,也没必要,只要有一两个就是了。原先肯定就是有的,偏他还去学,他总是这般闲不住,上进的很,遇到什么手艺也要学一学。

  宝茹坐在车上,郑卓自然是在外头赶车,他说得学会了绝不是学了皮毛。城外的路虽说也是大路,他们也是沿着官道走的,但绝不如城里的大路来的平整。但宝茹坐在车里竟觉得和之前一般平稳——要知之前的是车行里积年的老把式啊!

  到了踏青的地方,这儿已经是游人如织,最近也是天公作美,惠风和畅,正是踏青的好时光——踏青原说春日郊游,但秋日里也有宜出门的舒爽日子,虽说不能‘踏青’,但是一般还是这般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4页  当前第3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9/9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宝茹传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