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江春入旧年_分节阅读_第126节
小说作者:老胡十八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872 KB   上传时间:2018-03-21 16:54:32

  下定当日租的是靠近西南角的一所两进宅子,安顿好彩礼现银与银票,共三万两,直将江家人吓得腿软,原以为顶多也就上千两的彩礼,哪知窦家会舍得拿出这许多来,自家那二百两嫁妆可就拿不出了。

  更遑论还有金玉首饰满满登登六大箱,绫罗绸缎各色见所未见的衣裳布料十六箱,诸样摆设家具简直眼花缭乱,满满八十八抬的聘礼,连手指头都插不进去一根。宅子房产田契虽未在彩礼中,但这些都是邓菊娘早就提前给了江春的,只是江家人不知而已。

  当然,也少不了窦皇后从宫中赏赐下来的珠玉若干,窦元芳亲自猎来的一对活大雁,都让他们这场婚事挣足了风头与面子。

  全东京城都在流传,窦家聘礼虽只有中等偏上的八十八抬,但其所用金玉绫罗都是京内难得的好东西,各种摆件亦是上品,可谓一件顶旁人的仨了……恐怕王府娶妃也不过如此了。

  虽说金钱买不来幸福感,但在绝对的天价的钱财面前,江春还是心满意足的笑了,这就是她的幸福感与安全感。

  江家人心满意足的长完见识,与提前放假的江春一道,赶在冬月前回了金江老家。

  此次的金江之行,可能就是江家对故乡的一次告别了。

  冬月二十三,王氏领着大儿全家终于回到了王家箐,江二婶等人已翘首以盼近半年,见一行人眉开眼笑,都知这门婚事是成了,日后江家就是出了侯夫人的人家了……至于“侯夫人”那是杨氏自己吹嘘出去的。

  自第二日开始,村里人家纷纷上门来恭贺,自是免不了攀关系求人情的,江春早已交代好不可张扬,若江家真要举家迁往汴京,这些人情债欠下都无甚意义了。

  果然,接下来几日,王氏吹了十几日的枕头风,杨氏自晓得后,也撺掇着江老二,一处劝说江老伯,花了近一个月的功夫,终于将这位固执又地道的农家老汉劝动,同意搬进汴京去。

  打定这主意,江春却还有一桩心事要了结——高家外公外婆到底该如何安顿。

第129章 说服

  且说江家众人除了江老伯固执着难以说服外,其余大人小儿个个俱欢欣鼓舞,听闻连大家长江老伯也同意了,年后过了上元节就可往京内去,尤其几个小儿,只差手舞足蹈了。

  江老伯见此,无奈的念了句:“咱们搬走了,老江家的根,不知要去何处寻了!”

  “自然是去汴京寻哩!咱们要去逛庙会,吃点心,买糖人,还要……”军哥儿在旁接嘴,其实他也未曾去过,这些五花八门的汴京见闻,全是文哥儿三兄弟回来“科普”的。

  “去去去,个瓜娃子!只想着填你那狗肚子!莫来你老伯跟前胡沁!”江老伯满腔乡愁被这小话痨给吹散了,真是个小馋嘴,整日只惦记着吃!

  “只是,我的‘尾巴’和‘狮子’要怎办?”

  江老伯也叹了口气:“人都要走了,哪里还管得了那两只畜生?你要舍不得就留下与他们作伴罢,正好……”

  话未说完,军哥儿就哭丧着脸,跑去将兀自欢腾的“尾巴”脖子抱住,新衣裳上沾了一身灰黄的土狗毛,一副“难兄难弟”模样,惹得众人大笑……全家老小,都对即将到来的汴京生活充满了期待。

  只是,与这头截然相反的,苏家塘怕又是另一番光景了。

  年前刚回到家第二日,江春就叫上几个兄弟去了一趟外婆家,将自家可能要搬去汴京的事给说了,因着放心不下两位老人,江春也曾劝过,让他们也跟着汴京吧。

  但且不说故土难离,就是老人家心心念念的儿子杳无音信这一条,他们就不愿走。更何况这家中仅剩的几个人,高平读书半年才回一次家,江老大一家前脚刚去了汴京,高力后脚就跟着他武师傅跑辽北去了……整个高家只剩一对空巢老人,守着越发凋零的“家业”,任凭江春如何劝说,也要等舅舅回来。

  年初二,江家忙着收拾行李,最舍不得的牛猪鸡几样活物,自是想要全卖了换成钱,但这几日刚过了年节,哪家也不缺肉吃,杀猪匠给不上价钱,随意三文不值二厘的处理了,王氏又心疼……最后咬咬牙,由江春建议着,将几样活物送给了几家至亲,也当最后的人情了。

  县里四叔家争着来赶走了一头肥猪并四只下蛋鸡,隔壁二/奶奶家捉去六只鸡,二婶和三婶娘家各自来捉了几只鸡家去,剩下另一头猪与四只鸡,王氏使着江老大初三那日亲自送苏家塘去。

  江春趁此,与爹娘提了要接外公外婆同去汴京的话,高氏又是欣慰又是感动的抚抚姑娘肩膀,江老大欲言又止。

  他的为难,他的做不了主,江春理解,所以,她得加把“火”。

  “阿爹,我外公外婆生养我阿嬷一场,甚福气也未曾享到,咱们现要进京去‘享福’了,自也不能忘了他们不是?”这话有点诛心了,江老大不自在极了,看着自家媳妇儿的眼神里就难掩愧疚。

  江春不忍爹老倌自责,又加把火:“外公外婆老两口在家,晓得爹娘也放心不下,若有个头疼脑热的,倒是有杨叔姚婶帮着抓买,但不妨发了急症可就无法了,到时咱们远在千里之外……就怕再知晓时已于事无补。”

  高氏果然神色惶然,拽着江老大的衣袖摇了摇。

  “只是外公外婆一心挂念着舅舅,不肯与咱们家同去……只是我未曾说,反正舅舅是去汴京公干,咱们接了他们去,正好能与舅舅在一处,让他们一家团圆,岂不是美事一桩?”其实她也拿不准高洪到底可还在汴京,不过是权宜之计,先哄着两位老人跟了他们去再说。

  果然,高氏面露喜色,她都四年未见过兄长了。

  江老大也松了口气,若大舅哥也在东京,到时岳父岳母与舅哥同住,自己爹娘……估计就不会有意见了罢?

  江春见他们神色松动,又搬出窦元芳这座“大山”来:“况且,窦家那头,窦祖母也说过定要请了我外公外婆去,办完婚事后,若他们在汴京待不住,会使妥当人将他们送回来……咱们走之前,元芳哥哥也这般说过的。”

  高氏二人果然信以为真,既然亲家都这般交代了,他们就更有底气向王氏说情了。

  但,俗话都说不可背后说人的,江春初三上午才悄悄扯过窦元芳的虎皮,晚间天快黑时,院里鸡鸣狗吠不住,军哥儿忙着去开了门,却是黑压压一群男子站在院门口……吓得他又急忙将木门“啪”一声合上了,屁颠颠跑回去喊大人。

  门外高烨笑得不怀好意:“元芳啊,看来你这位‘小舅子’不识你哦?”窦三几个也跟着憋笑,自家相公也有吃瘪的一日,这媳妇儿可不是好娶的。

  原是窦家祖母怕江家人上京不便,路上不安生,使着元芳来接他们。今日才初三,他们就赶到了,少说也是腊月尾巴上就动脚出发的,连年都是在路上耽搁了……看着他们面上浓浓的尘土,连那训练有素的马儿都累得见了粮水就挪不动蹄子。

  其间辛苦,可以想见,江春/心下感动不已。

  江家众人忙着将他们迎进门,整治饭食,给同来的十几名男子收拾了两桌酒席出来,由江家几个男人陪着吃到半夜方休。

  翌日,同村与附近乡绅,就是县里的县太爷也知这位大名鼎鼎的“云麾将军”来了王家箐,全都提着礼来请见,就是说不上话,哪怕露个脸也是好的。

  当然,也少不了县里弘文馆众人,风度翩翩的念章馆长,笑眯眯的陈夫子,就是被“发配边关”的古学录也光明正大的与元芳招呼过一回。

  直到初五了,江老大才腾出功夫来与王氏商量高家之事,有元芳这株“大树”在,亲儿且求了又求,王氏虽心有不快,也只得点头应了。

  用过午食,江春就与元芳,领着几个弟弟去了苏家塘。

  今年的苏家塘亦如往年一般,空气里还残留着丝丝年味儿,小儿们穿红戴绿在门口跳百索。乍见一群穿戴鲜亮的年轻男女进了村,都在背后问“这是上哪家去嘞”,有知晓的就悄悄说“是村尾老高家外孙,那可是定了汴京城国公爷的闺女哟,瞧瞧这气派,就是县太爷见了都要下跪哩!”

  众吃瓜群众咋舌,有会讨巧的小子就三两步挨着人家院墙脚,抄小路跑到高家去报信:“高老伯,苏奶奶,你家京里的亲戚来嘞!”

  老两口一惊,听成是高洪家来了,忙喜得手脚颤抖,苏外婆指着老头子“骂”道:“力哥儿他爹家来嘞,快去将你那身补丁衣裳换了,他见着又得说你……”

  那小子摸摸后脑勺,大声纠正道:“不是,不是我洪叔!来了七个人,四个是你家王家箐的外孙,另有三个我不晓得,但里头没有洪叔哩!”小子急得恨不得跺跺脚,贵客可马上就到了。

  老两口好容易焕发的精神,又似被戳破气的皮球,萎靡下去,高外公垂着手,低头看自己身上的补丁衣裳,悄悄背过身去抹泪。

  姚婶从灶房探出头来,也无奈的叹了口气,两老人委实可怜。

  好在没时间给他们沮丧,江春众人已经到了门口来,苏外婆听出江春声音,又重新收拾了心情来招呼他们。年前来那一回,她只知江春定了亲,翻年过去四月初八成婚,女婿据说是京内个什么将军,现在见那年轻人跟着春儿唤他们“外公”“外婆”,晓得就是外孙女婿了。

  老人家也不太看得清,只凭直觉拉了元芳的手,在他手臂上摸了摸,晓得是个大个子,倒是欣慰着道:“好,好,来了就好,快进屋歇歇去,灶上已整治上饭食了,你们先来吃碗茶……”说着就由元芳扶着进了屋。

  高外公忙进灶房去交代姚婶,将年前舍不得吃的那条腊肉与腊鱼蒸上,准备同杨叔去村口赊两斤黄酒与猪肉来,自家随意吃也就罢了,来人来客却是不好再应付的。

  江春晓得外公家日子愈发艰难了,年前给他们备的年货怕都舍不得吃,还留着他们一家六口“回娘家”哩,忙给文哥儿使了个眼色,追上外公一同去买肉,心内愈发打定主意要接了他们进京去。

  “你叫元芳可是?”苏外婆捏着元芳的手问话,因眼神不好,也看不清孙女婿身上气场,倒是丝毫不怯场,似普通祖孙一般有问有答。

  诸如“家中几口人,都是做甚营生的”“爹娘身子可还好,怕是年纪不大吧”“孩子多大了,可读书了”……的问题问了一堆,听元芳全都一五一十极有耐心的答了,老人家又问他“现今做甚,每月上几日工,得多少工钱”的问题来。

  江春/心内暖暖的,老人家也未出过门,见识的极限也不过是做账房的舅舅罢了,哪里晓得正经朝廷命官是“当值”,而不是“上工”,是领“俸禄”,而非“工钱”……她这般既老实巴交又“世故”的问法,江春真是又暖又好笑,只觉着这样的外婆,比王氏还令她暖心。

  窦元芳面对老人,倒是难得的好脾气,都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一一答了,还问他们在家都做些甚,冬日炭火可够,粮食可够吃,年怎过的家常话来。

  委实一副融洽的祖孙叙话场景,高烨也端了碗茶在旁静静听着。

  不多时,姚婶已勤脚快手的收拾出一桌子菜来,几人围坐一处吃起来。

  文哥儿问“力哥儿可来信了”,老两口倒是乐意说这个:“力哥儿腊月里头写了封信回来,道他人已到了辽北,有他武师傅与师妹合着,我们也放心。”

  元芳与高烨一听,挑了挑眉,问“怎就去了辽北?力哥儿今年多大了?”

  老人家叹了口气,将那小子不好好读书,整日舞刀弄枪“不学好”的事数落了一遍,十岁不到就盼着去战场“立功”之事也说了。窦元芳与高烨是真正经历过搏杀场上刀枪无眼的,心内叹了口气,只当他小孩子家家说意气话,晓得厉害后总会回来的。

  高烨还安慰道:“老人家莫忧心,我外祖与舅父皆在辽北,待我明日写封信与他们,你们将与小郎君同行的几人姓甚名谁籍贯何处说与我,我请他们关照一些,定能保他们全须全尾的家来!”

  两老大喜,又惊慌失措着推辞:“这可如何是好,岂不是劳烦郎君了?”

  高烨大咧咧的安慰他们,硬要他们立时就留下讯息,让跟了他来的亲随记下,果然第二日就手书一封,遣人送去威远将军处。

  午食后,江春这才有机会与老两口说去汴京之事,但二老依然坚持要替舅舅“守着家”,不肯与他们同去。

  “婆婆,我晓得你要等舅舅,但舅舅人就在汴京,我们回来前几日,我都听到消息,有两分眉目了,道是有人在汴京城西一带遇到个金江口音的中年男子,估摸着就是舅舅了……待咱们进了京,再去寻他,岂不是更方便?到时你们就与我爹娘住一处,由我阿爹领着杨叔出去寻,不消几日,咱们就能在京内团聚哩!”为了“哄”他们去,她只得画个饼给他们了。

  苏外婆难以置信,又惊又喜:“哦?可当真?莫不是认错了吧?村里人……都在说,你舅舅怕是回不来了,说不定,已经……”声音已经哽咽起来。

  老人家内心深处自是不愿相信村里人说的,但——“要真还……还……活着,哪会四年了不来个信儿?”

  江春/心内大痛,有时候,悲剧让人难受的并非悲剧本身,而是周围的人不断提醒你“这是个悲剧”,不断强化你失去了什么。

  这样的环境,那更要将两老人劝走了,她只得宽慰他们:“不会不会,我舅舅吉人自有天相,莫听那些寡嘴胡说,进了京,让我阿爹去寻,定会将舅舅好端端的领到你们跟前。”

  “春儿,你莫安慰我老婆子了,我养的儿子自己清楚,若真还活着……不会音讯全无,他不是这般没良心的!可怜力哥儿也走了,平哥儿也不着家,这日子……哪里是个头哟!”浑浊的眼泪就顺着高突的颧骨流下,在灰色洗得发白的衣裳上留下了几个印子,似张牙舞爪的野猫,露出一直以来被人忽略了的獠牙。

  不消多大会儿功夫,那些“獠牙”又风干了。

  但江春知道,命运的獠牙不会就此随风收起,她也不会再任由所谓的“命运”将高家拽入深渊!凡是欠了高家的都得一分不差的还回来!

  “婆婆,你莫说这些丧气话,元芳哥哥识得好些人,我会让他想法子帮着咱们寻的,定能寻到舅舅……再说了,平表哥今年未考上,定要日日在府学埋头苦读的,哪有时间归家,你们就是去了汴京也不耽搁他,力哥儿更不需你们操心……你们啊,只消操心外孙女亲事就行。”她故意说些玩笑话,哪里敢说元芳已经帮着她寻过两年了。

  果然,苏外婆被逗乐,捏着她手道:“是哪个大姑娘也不怕害臊,这般迫不及待就要成亲哩,真是羞羞!”说着还似儿时一般拿手去轻轻刮她脸颊。

  江春一本正经道:“嗨,婆婆可冤枉死我了,是窦家祖母说的,定要接了你们上京去,哪有闺女出嫁没后家人相送的?京里多少人眼睛睁大了看着哩,你们要是不去送嫁,满城人都晓得窦家娶了个没后家人的媳妇儿……我以后的日子可怎过啊?还不得似过街老鼠般夹起尾巴做人了?这将军夫人的脸都没处摆了……”

  老人家一惊,悄声问:“买买撒,真这般瞧不起人哇?那怎办?”语气里的夸张与紧张,与“上辈子”江春外婆那老太太的形象重叠在一处。

  江春嘴角含笑,跟着点头:“是哩是哩!你与阿公都不去送嫁,到时候我要被瞧不起嘞……”状似委屈。

  老人家愈发着急了,急得伸手在裙角使劲拧了一把,试探着问“要不我问问你阿公?不行咱们就去一个给你送嫁?”

  江春不乐意了:“婆婆,这可不行哩,人家京里成婚讲究好事成双,光去你们哪个都不够吉利,你们就两个一起去呗,连着杨叔姚婶一起,好不好嘛?”说着还摇了摇老人手臂。

  事实证明,难得撒娇一回的人撒起娇来效果更加显著——才片刻功夫,苏外婆就无奈应下:“好好好,我的乖狗快莫摇我这身老骨头了,我们都去,去给你撑撑场面就是,只婚事办完,还是得家来等你舅舅哩。”

  江春见此,终于转忧为喜,只要他们肯答应去,就有法子给他们留下来!

  她笑得志得意满,像只吃到肉的小狐狸,连带着窦元芳也多瞧了她两眼:“这是怎了?跟偷吃了糖似的?”

  江春只觉看他都比以前好看多了,“嗯嗯”直点头,见他不解,才悄声道:“我阿公阿婆愿意跟着咱们进京去嘞!”

  元芳知她心病,也替她高兴,只点点头不说话。

  江春心内那股欢喜却要与他诉说了才够,悄声道:“元芳哥哥,可以接了他们去,我好开心啊!”身旁明明没人,却说得小声小气,似乎是个天大的秘密,怕被旁人听了去……尤其说完就抿着嘴笑的样子,配上那闪闪发亮的水眸,狡黠得像只刚偷吃了美食的小松鼠,就差愉快的摇摇蓬松的大尾巴了。

  元芳就忍不住又伸手揉了揉她头顶,心想:真是个嘴脸多的小儿,天气都没她脸色变得快,一下晴,一下雨的,与当日在府内给祖母施救的女子好似不是同一个人一般。

  当日她紧皱着的眉头,认真而隐忍的神情,镇定自若,仿佛她的世界,除了救活祖母,再无旁事,说“心无旁骛”都不足以……杏树上她皱着眉为难的样子,不见天日的暗室里她春意满满的样子……她到底还有多少副面孔是自己不知道的,未曾见识到的?

  不急,日后有的是时间,他们会在一处,过一辈子,生儿育女。

  嗯,想到二人要生儿育女,窦元芳又面红心热,不自在的别开脸去。

  说定进京之事,江春立时就催着姚婶给二老打包行李,悄悄交代她,将能带的都带走罢,毕竟日后很可能不会再回来了。

  有家人在的地方,就是家,即使远在千里之外,远离故土。东京城这个古老的繁华都市,不再只是她求学交友的一座城,渐渐的,这座城会成她的家,她的舞台。

第130章 安顿

  正月十六,宜出行,移徙。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9页  当前第12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6/14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江春入旧年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