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江春入旧年_分节阅读_第3节
小说作者:老胡十八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872 KB   上传时间:2018-03-21 16:54:32

  早餐不欢而散后,江春爹继续进地看包谷,三叔领着军哥儿田里赶麻雀去了,剩下高氏和三婶下田除稗子。

  稗子算是南方稻田里最常见的害草了,其适应性强,繁殖迅速。叶子与稻叶高度相似,结穗后呈狗尾巴样,与稻穗大相径庭,有“稻子低头,稗子抬头”的说法。如果不趁早拔除,待穗子成熟落籽以后,工作量就更大了。

  但除稗子还有时间要求,不能除太早,否则人在稻田里钻溜会碰落正在繁殖的稻花。也不能除太晚,晚了稗子的子子孙孙都要落地生根了,且成熟的水稻,轻轻一碰谷粒就“瓜熟蒂落”,那半年瞎忙了。

  此外还有天气讲究,雨后或晨起带露水的时候不能进田,怕打落了露水谷穗就结不饱满了,到时成了瘪谷就只能喂牲口。

  奶奶王氏依然去菜园除草,留春夏两姊妹清理剩下的螃蟹。

  江夏先抢着要敲晕螃蟹,以为做起来简单,刷洗螃蟹费时,耽搁她玩耍时间。

  谁知饿了一夜的螃蟹异常活跃,她又开始嫌抓螃蟹累了,磨磨蹭蹭跟江春换去刷螃蟹。

  不想刷螃蟹也是个技术活,江春看她那蟹盖也不揭开刷一下,蟹脚也不洗的样子,甚是担心下一顿会吃出泥沙来,无奈只得让她出去玩了,还是自己一个人干吧!

  剩下半桶不到螃蟹,还有个五六斤的样子,但个头没有昨晚的大了,得想想办法能不能换个吃法。

  如果让江春来决定的话,她想吃蟹黄包,想吃蟹黄蒸蛋,但是明显这个家里没有面粉和鸡蛋……真的可算家徒四壁了啊!

  “春儿,怎只你一个人在家?你奶嘞?”江春回首,见是一个短衫打扮的黑瘦老者,肩上还搭着块黑褐色的包袱布,裤腿卷到了小腿上,脚底踩着一双破破烂烂的草鞋,看样子是……行了远路?

  看着她呆愣呆愣的样子,老者好像也没真要等她回答,自顾进了院里。

  直到他进屋放了包袱,去厨房舀了半瓢凉水“咕噜咕噜”饮下去……江春才反应过来,这应该就是原身那“外省”送嫁归来的爷爷了。

  不,本地不叫“爷爷”,兴叫“老伯”。

  江老伯刚坐下,门口又进来背着包袱皮的一男一女,就是二叔二婶了。

  只见二婶一进门就唤:“夏儿,来给娘老子接东西,给你爹老倌抬饭来,可饿死了……”

  江春抬头一看天色,太阳才升起没好久,顶多九点钟的样子,江夏还不知道在哪儿玩着呢。

  忙道:“二叔二婶,夏儿出门了,奶奶他们也下地去了。”

  “我去给你们造饭吧”,因为早饭我们吃光了……

  只听江老伯道:“别造了,这不赶早不赶晚的,三锅两灶的吃什么饭?待会儿一起吃午食了”。

  江春:……

  二婶郁卒了,只得拿眼斜身旁的三叔,二叔却也不吭气儿。

  江春心想,看来王氏对二婶看不下眼是有原因的。二叔这块儿“夹心饼干”表示,自己也很无奈啊!

  不过二婶有一双善于发现“新事物”的眼睛,一下就看到江春正在刷洗的螃蟹。问她洗这些“横将军”干嘛,江春又把昨日吃螃蟹的事情普及了一遍,二婶听完一副“你别豁人”的表情。心想这不用油不费盐的东西,怎么会好吃,也不看看哪家煮肉不放这些好东西的,这小丫头就是不懂,还没自家江夏伶俐嘞。

  没好久,江老伯已进屋换了一身补丁衣裳出来,扛着锄头就出门了。

  只见二叔二婶进了他们房间,絮絮叨叨不知讲了些啥,江春螃蟹全刷完了,两人才磨磨蹭蹭跨出房门。

  二叔似乎还好心情地问了句,“春儿这几日在家乖不乖啊?”

  江春满头黑线,这样的寒暄不是该对着军哥儿那样的小娃儿吗?我都快十岁(虽然实际是九周岁)的半大姑娘了好吗?!另外,我一直都很乖的好吗?!乖不乖二叔您最好还是去问自己闺女去吧!

  江二叔才不在意小娃儿的脸色,挎着篮子下田去了,二婶也不情不愿去洗衣了。

  在这个蝉鸣阵阵的早晨,江夏终于见完也认完了老江家的常住人口。

  虽然前身的小江春记忆迷糊不清,甚至有些许空白,但泼辣能干的奶奶王氏,老实却又能一针见血的爷爷江老头,吝言的父亲,软弱柔顺的娘亲,憨厚的二叔,心眼子多的二婶,技术宅的三叔和沉默的三婶,以及猫嫌狗厌的弟弟,软萌的堂弟和爱耍滑头的堂妹……这些都是小小的她曾经很珍视的亲人。

第4章 见闻

  螃蟹刷完,思及江老伯三人还未吃过螃蟹,江春还想再做一顿螃蟹“大餐”,这连吃两顿清蒸的,肚子也没什么油水了。

  去后院菜地转了转,嫩绿的韭菜,胖墩的丝瓜,细条的青椒,深紫油亮的茄子……当季蔬菜可真不少,但奇怪江家每顿依然只吃咸菜……江春果断割了一把韭菜,又摘了三条大丝瓜。

  但转回灶房的江春就ORZ了,刚才忙着想怎么吃了,忽略了一个现实问题——农村是泥巴垒的灶,灶台太高,目测得有一米二三,而她目前还是小矮子……摔!真的是每天郁闷一万次!

  正好高氏回家来,江春忙问:“阿嬷(指母亲,昵称)回来了?我奶呢?”

  “你奶还在菜园,看你老伯回了,使我回来造饭”。

  “正好我把菜都摘好了,阿嬷你教我煮饭吧。”江春指指刚摘的丝瓜和韭菜,仿佛看到了救星。

  但见高氏一看,脸色就有点儿不对了。

  仿佛是犹豫了一下,高氏才慢道:“你奶回来看到不得了,可是要留着后日卖的,你个丫头,胆子也是大……”

  “待会儿你别多嘴,就说是我摘的,不然得小心你的皮子。”

  江春扶额:……

  蔬菜种出来不都是吃的吗?

  不过转念一想,这么大个家庭,正是青黄不接的时节,能有蔬菜卖了攒几文钱也是不错的。

  高氏虽犹豫,但摘都摘了,总不能再挂回去,只得使唤江春烧火热灶。

  她先按着人头蒸上半笼麦粑粑,再刮好丝瓜,切片备用,捞出螃蟹沥水。

  待蒸笼上气一刻钟以后,出锅刷水,狠下心来舀了一勺猪油化开,油热后放入数根干辣椒和姜丝爆香,放入韭菜爆炒,稍放盐巴后出锅待用;再就着炒韭菜蛰出的油汤,将螃蟹搁盐炒熟,再倒入韭菜,翻炒均匀,将韭菜和螃蟹的香味调和在一起,一大盆韭菜炒螃蟹就出炉了。

  刷锅后加清水,做个丝瓜汤,一菜一汤就可以了,不知何时溜回家的江夏在灶旁猛吸口水。

  看样子高氏虽性格软糯,灶上却是一把好手,江春内心佩服。

  果没多久,下地的都回来了,野了一上午的文哥儿也在灶旁伸头缩脑的。

  王氏一看他俩那样子,劈头又是一顿咒:“二丫头不帮你大嬷(即伯娘)上灶,没个姑娘样子”“文哥儿一天只会野,我老江家怕是养了一堆野娃娃,出去玩吧,看你们能不能玩得饱,玩饱了就什么也不用吃了,一个个就是饭桶……”

  一看搁灶台上的菜碗和锅里的丝瓜,王氏又瞪了儿媳高氏一眼,待要发火,一看高氏那小媳妇儿的样子,又忍了,一个个不省心,只知道吃好的,吃了好的拿什么卖钱……

  江春此时方感到庆幸,幸亏奶不知道是自己摘的菜,对孙子孙女她可不会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张嘴就咒,儿媳她还尚可顾及一下人面……这也是老太太让人信服的特质所在了。

  且说江老伯三人是首次吃到螃蟹,只见那火红的横将军,硕大流油,鲜香满溢,掺着韭菜特有的香味,炒了满满一盆,两老也不管,大人娃娃全敞开了肚皮吃。

  军哥儿自有三叔三婶照管,二叔二婶也能时不时给江夏夹点儿螃蟹。只别看江全平日板着脸,吃肉时都专给高氏夹,反倒是两个孩子文哥儿和江春,爹不疼娘不管的……江春郁卒。

  饭后,春夏两姐妹洗碗刷锅。

  江老伯拿出带回的包裹,只见用油纸包着几块糕点,散发着一股浓郁的枣香味,估计是枣泥糕这类的,只颜色较后世枣泥糕更深,犹如核桃壳,形状也无甚美观可言,甚至因为赶了十几天的路,边边角角都软化了,碎屑粘在一起犹如一团乌乌的蚂蚁……

  江春没兴趣不代表弟弟妹妹能受得了这诱~惑,几个熊孩子眼睛都亮了,才吃饱的军哥儿甚至又把手指头放嘴巴里吧唧了……

  江老伯也不管才吃饱晚饭,四个娃儿人手一块,还剩一块最大的递给了王氏,王氏瞪了老头子一眼,道:“给几个懒娃娃吃吧,我嘴又不馋。”

  “不馋也尝尝,这是芝儿姑姐带回的,我们这边还买不到嘞,也给你尝尝。”

  王氏默了片刻,还是接住了,只不吃。

  江春也不想吃,一掰两半,硬塞给了江全和高氏。

  高氏满脸欣慰:我囡会想着爹娘了。爹老倌一看儿子那急巴巴往嘴里塞的样子,唉,这儿子不如人哪!

  吃完糕点,几个小的都洗脚去睡了,只江春赖着不肯回房,她想听听大人聊天,不然这穿越得时间地点全抓瞎。

  问同龄小豆丁吧,他们也是一副“我也不知道耶”的样子看着你。

  她可不敢围着大人问“我是谁”“这是什么朝代”“这是哪里”的问题,不被当成妖魔附身就不错了,毕竟八~九岁的农家小儿,想吃想玩才是正经事儿不是?

  江春提着扫帚一边扫地上的螃蟹壳,一边竖起耳朵听大人聊天。

  “娘是没去过,那东昌府可不得了嘞,城门两个挎刀大将军可威风,城里到处是馆子(饭馆)和店铺……街上走的人穿得可好看了,全是红绸绿裤的,怪不得是首府嘞……哪像咱威楚府,街上贼比人还多……”

  当然,江家三婶也没去过威楚府,所谓“贼比人多”也只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罢了;另外,城门口站的顶多是卫兵吧?她也严重怀疑,红绸绿裤真的好看吗?

  江老伯却不关心这个,看了心不在焉的老婆子一眼,安慰道:“你莫担心,那蒋家比咱们可强多了,青砖瓦房住巷子里嘞,公公婆婆也讲理”。

  想了想又补充道“只妯娌厉害,但自己养的娃自己晓得,芝儿也不是耙软的”。

  江春内心无比赞同,想那江芝能以一介穷乡僻壤的农女身份,凭借数面之缘,让蒋小二千里迢迢来提亲……妥妥的高嫁啊!这就是个人尖子了。

  奶奶王氏终于叹了口气,“这臭丫头就是不听话,以后有她苦头吃”。

  “娘莫担心,妹子有的是过不完的好日子嘞,那蒋家妹婿可是当过兵的,刚从咱们威楚府府卫退下去,听亲家婆婆说要给谋一份大户护院嘞,那可是铁饭碗……”这是二叔江兴的情报。

  二婶杨氏又急道:“可不嘛,八两八钱聘礼银子全带婆家去了,还不是想吃香就吃香,想喝辣就喝辣,哪个娘家也不兴这啊,这大个姑娘就白养了”。

  “得了得了,别扯野!”

  江春~心道:江老伯威武!

  以上内容可凝练为以下要点:一、穿越所在地区的行政中心在东昌府,而江家并非首府人;二、姑父是古代退役军人;三、现在江家已近家徒四壁;四、江家老两口不是贪财之辈,尚算开明。

  江老伯用旱烟杆敲了敲地,思索道:“不过这次去实在花费了些,光我们仨新扯衣裳就花了两百钱,家里窟窿洞只出不进可不行了。”

  “可不?家里镰刀磨得割不动了,过不好久打谷子得重新买上两把,请工还得置办上两桌酒菜……照这么天天没甚油水可不行”。王氏附和道。

  “菜园里怎样了?”江老伯问道,他刚回来还没去转过嘞。

  “后日应该能出一拨韭菜和丝瓜,麦瓜(指南瓜)还青着点儿……要不去田里看看,有没稻花鱼捉上几尾?”

  “鱼就算了,待个把月养大点儿再出。”江老伯拍板。

  在这种全靠卖菜进项的时候,想到菜园里为数不多的蔬菜还被自己摘了不少,江春倍感愧疚,这个家实在是太需要挣钱了。

  但农家每户都差不多,转来转去就这么一亩三分地……

  “奶,要不我们挖点横将军去卖吧”。江春想的是先试试吧,成就成,卖不掉反正还能带回来自家吃。

  “切……个小丫头懂什么,那东西可是会闹人的,闯了祸不是好玩的”二婶马上否决。

  二叔却道:“刚我们不吃了那么多也没闹嘛,要不就试试吧”。江二婶已经在飞眼刀子了,可怜二叔还拆台……

  想到种田文小说里都是直接去酒楼找市场,江春提议道:“可以不在菜市卖啊,我们拿去馆子里问问掌厨的,也许开馆子的见多识广……”

  这回三叔也发声了:“这来路不明的东西,开馆子的也不敢收啊。还记得去年醉仙楼买了耕牛的事吧?李家沟卖牛肉那家,被衙门查出来是宰的耕牛,可怜去卖肉的李老三,钱一文没落到手,还蹲了两个月的监。”

  江春还心想:果然,古代的耕牛是不可随意宰杀的。直接推销上门好像不太行得通哦……

  “要不,要不让春儿她舅帮着问问,他们馆子里可要?”高氏轻声问道。

  江春想起,原身的舅舅高洪在县里迎客楼作账房,每月固定有月银可拿,还能时不时往家捎带些不错的剩饭剩菜。

  “这可行,那老大媳妇儿,你明天就往娘家走一趟。好的咱也没有,就顺带去菜园里摘篮豆角给两亲家尝尝吧。”

  高氏忙慌张推辞:“不用的不用的,阿爹……咱家也没多少,还是留着卖吧”。

  “哪里有够卖的一天,咱可不能占亲家便宜,就这么定了,管它成不成,走亲戚不也得走”。

  高氏忙看了眼婆婆脸色,见无不忿,这才诚惶诚恐应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9页  当前第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14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江春入旧年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