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太子妃的荣华路_分节阅读_第108节
小说作者:秀木成林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554 KB   上传时间:2018-04-28 17:54:29

  话题甚至牵扯到魏王妃,丽妃面上关切,实则暗讽,“皇后娘娘,不知魏王妃如何了,近日可有好些。”

  她柳眉轻蹙,不无忧郁地叹息,“我们魏王,今年也快二十了吧?”

  丽妃声音不大不小,刚好传遍女席大部分地方,皇帝肯定也听到的,不过他充耳不闻,只继续饮宴。

  皇后脸黑了青,青了黑,偏不敢发作扫了昌平帝兴致,只得咬牙苦忍,半响挤出一句,“她身体已渐安,不劳丽妃挂心。”

  纪婉青不喝酒水,只随意捡了两筷子菜,冷眼旁观,只当看戏。

  这戏倒看得挺好的,丽妃见皇帝不吭声,微微一笑,就要乘胜追击,“皇后娘娘此言差矣。”

  她少了顾忌,说话的声音大了些,甚至连男席前排也隐隐听见,不少人不动声色看过来。

  “我等自是关怀魏王的,见魏王妃不易,……”

  丽妃一笑,继续绵里藏针,不想,她话到一般,却被人突兀打断。

  “启禀陛下!”

  一声尖利的太监传禀声,打断了太和殿的兴高采烈,众人惊疑不定,立即闻声望去。

  只见一个御前太监服饰的宦官连爬带滚,冲进了大殿,后面紧跟了个一脸一身尘土的驿使。

  驿使形象很狼狈,嘴唇还干裂出血,高煦一见此人身影出现,瞳仁当即一缩。

  果然,对方一脚跨入大殿,已举起右手,高呼道:“启禀陛下,八百里加急军报!”

  “鞑靼昨日突袭蓟州,数十万大军来势汹汹,蓟州危矣!”

第一百零七章

  京城这个地方, 地缘环境十分特殊,西北东方向被太行、燕山屏蔽, 形成一道天然防线。南边则是坦荡无际的平原,对于大周朝而言, 此地是抵御游牧骑兵南下的咽喉之地。

  于是,大周高氏太祖, 毫不犹豫定都此处。

  他的决定很正确, 此后,长城不断被加强巩固, 大周朝北方防御力量愈发坚实。即便鞑靼虎视眈眈多代,依旧无法踏足广阔无垠的中原分毫。

  然而,优势明显之余, 弊端也是有一些的。

  京城太接近北疆边境, 一旦被攻破雄关,很容易就直奔天子脚下。

  所以, 辽阳、蓟州, 还有宣府大同等边城, 防守尤为重要。

  “父皇,朝廷应立即增兵蓟州, 抵御鞑靼。”

  那驿使筋疲力尽, 高高举起军报,拼命喊了一嗓子,人便“砰”一声倒地昏迷。

  欢乐祥和的气氛早戛然而止,殿中诸人个个悬心, 高煦一凛,立即站起对昌平帝道:“蓟州兵力与敌军相距悬殊,若是增援不及,恐有破关之危。”

  由于耶拉提供情报,东宫早在去年冬季,便获悉鞑靼暗自调遣兵马粮草,意欲再次南下侵袭大周的消息。

  后面许驰留在王都,协同耶拉,二人摸索种种痕迹,最后得出结论,鞑靼已准备停当,大战很可就在明年。

  鞑靼是苦寒之地,游牧民族不擅耕种冶炼,他们欲得到粮食铁器,只能南下掠夺。冬季,风雪肆虐,往往是他们最艰难的季节,粮食吃尽,自然蠢蠢欲动。

  高煦下了判断,敌方兴兵,应在明年初春。

  哪怕今年春季来得早些,他也做足了心理准备。当然,兵力防御,他也部署了。

  虽东宫绝不能碰触这些要塞雄关,但好在渗透北边军方多年,成效也是不小的。

  高煦悄悄下令,霍川等人暗中配合,北方几处雄关都不同程度增加了兵力;粮草也在库,只待一声令下即可运往前线。

  但问题是,这次鞑靼的新可汗,并没有按常理出牌。

  由于这些要塞地处险要,又修筑了高大城墙,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两厢权衡之下,同时攻击两个或三个点,分散大周防线的兵力,突破雄关的可能性更大。

  因此,以往一百多年来,鞑靼进犯只要兵力充足,基本都会采用这个策略的。

  大周兵力是有一个总数的,休战状态时,要么重点防守,要么分散防御,不能两全其美。

  鉴于鞑靼以往的战术,很自然的,高煦采用了分散防御之法。

  只是没想到,这新可汗却不按常理出牌。他舍弃了自己的优势,集中潜伏在宣府、大同等地附近的兵马,数十万之众突袭蓟州。

  这几个地方距离并不远,对方有心遮掩之下,大周未能提前收到信报。

  鞑靼南侵来势汹汹。

  不过,大周也不是毫无应对之法。

  这些雄关城高池深,抵御敌寇能力充裕,只要增援及时,蓟州吃紧局面,顷刻可解。

  这也是大周没有扩招兵丁的根本原因。毕竟,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朝廷还得考虑养兵的粮饷问题,负担不能过重。

  “老臣附议,请陛下立即下旨。”

  说话的是内阁首辅王瑞珩,皇太子话音刚落,他立即站起拱手附议。

  “老臣附议。”

  “微臣附议。”

  ……

  女席这边屏气凝神,男席那边一个接一个出列,纷纷请求皇帝立即下旨。

  “诸卿所言甚是。”

  昌平帝不待所有人说完,便出言打断,他紧接着又问:“不知诸位爱卿,有何增援良策?”

  说话间,他将视线投向男席首位的太子。

  方才这短短瞬间,高煦已快速思索了一遍,闻言也不迟疑,立即便道:“启禀父皇,儿臣以为,应立即自京营抽出十万兵丁,再从大宁、保定等地调遣班军十万。”

  “共二十万大军,立即前往蓟州增援,可由大将张为胜率领。”

  大战刚刚开始,敌军策略未明,为防鞑靼虚晃一枪,宣府大同等边城的兵力不可以轻动,只能就近从其他地方调遣。

  “太子所言甚是。”

  昌平帝虽有种种不如人意的地方,但好歹有一个好处,他不是不了解自己的斤两,同时,他还很明白太子的能耐。

  若是事情不紧急,他不介意乾纲独断,但事关屁股下龙椅的稳固程度,他不敢含糊,因此立即采纳了高煦的意见,颁下圣旨,“来人,立即传旨。”

  “京营十五卫立即整装,再连同大宁、保定班军十五卫,由张为胜统帅,立即出发增援蓟州,不得有误。”

  张为胜,是中立保皇党,因此皇帝旨意下得很痛快。

  而这人恰好回京述职,参与皇长孙满月宴,刚好就在大殿中,闻言立即出列领旨。

  “臣领旨。”

  话罢,他匆匆出宫,前往京营点兵去了。

  到了这里,满月宴便散了。

  皇帝太子及一干重臣,转移到御书房议事。纪婉青则领了儿子,出了太和殿,折返清宁宫。

  事情就是这么凑巧,即便安哥儿满月宴虎头蛇尾,也没什么好说的。战争总是让人心情沉重,消息传开,整个后殿气氛难免稍显压抑。

  纪婉青嘱咐乳母好生照顾熟睡的儿子,更衣梳洗,换了一身轻便家常服,许驰的消息便来了。

  许驰前日傍晚抵达京城,立即接手了查探纪婉青京郊的任务。由于这差事的特殊性,他每天都会将进度分别禀报两位主子。

  高煦未归,于是,他只能先禀报太子妃。

  纪婉青颔首,“嬷嬷,你转告许统领,他们辛苦了。”

  涉及父兄大仇,她当然关注此事,但此刻于东宫而言,最要紧,反而是蓟州战事。

  午时前满月宴就散了,现在已暮色四合,高煦依旧未归,她难免分神牵挂。

  何嬷嬷劝道:“娘娘,您先用膳罢,殿下大约要晚些才回来。”

  帮不上忙,总不能扯后腿的,纪婉青知道照顾好自己与安哥儿,不让夫君分心,才是最好的。

  她用了晚膳,又坐了一个时辰,喂饱了儿子,高煦还未见人,她只得在乳母劝说下,先睡下了。

  皇帝的旨意虽然下了,京营立即动了起来,十万大军已星夜兼程,往蓟州方向赶去。

  但这是还没完,御书房中,君臣还得商议另外十万大军的调遣,该具体落实到班军的哪些卫所。

  结果出来后,旨意出了京,高煦等人还得商议粮草运送,判断战事后续发展,及作出种种应对策略。

  一直到了深夜,他才折返清宁宫。

  高煦还未能休息,下了轿舆,他快步往外书房行去。

  林阳已经等了两个时辰了,一见主子进门,立即将密信呈上。

  “启禀殿下,鞑靼方耶拉来信。”

  鞑靼可汗悄悄下了突袭蓟州的命令后,战争打响,同时他点了王都一半守军,火速奔往前线。

  这个时候,可汗袭击大周的消息,便不算隐秘了。

  耶拉正在奔赴前线的队伍中,他在出发前找了机会,以暗号将情报送出。

  鞑靼王都距离京城,比蓟州远了不少,八百里加急速度也不慢,因此,这密信是与军报差不多时候到的。

  林阳对照暗号翻译完毕,等主子回宫,才能将原件与翻译件一并呈上。

  高煦一目十行看罢,只说:“告诉他,即便无奈手染同袍鲜血,亦是为国尽忠。他今日之举,只为挽救更多大周军民的性命,不必心存顾忌。”

  面对同胞,绝不同于砍杀敌人,毫无顾忌。因此作为一个忠心耿耿的暗牒,头一个需要克服的困难,就是这个。

  耶拉这位置更是这般,他若露出丝毫破绽,很容易就前功尽弃并赔上小命。

  其实对于类似的话,林阳很熟悉,因为东宫培训暗牒时,也是会反复强调的。

  不过,这并不妨碍他此刻诧异。主子是皇太子,耶拉就算潜伏得再深,也不过是个外编暗牒,这实在是太看重了些。

  “属下领命。”

  只是林阳却不废话,立即利落应是,先告退匆匆出门,先抓紧传了信再说。

  高煦捻起密信,置于烛火上焚毁。

  其实,他之所以特地嘱咐,全因之前心中猜测。

  若耶拉真是纪明铮,爱屋及乌,他希望对方平安归来,自不吝啬多说一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3页  当前第10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8/16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太子妃的荣华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