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太子妃的荣华路_分节阅读_第113节
小说作者:秀木成林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554 KB   上传时间:2018-04-28 17:54:29

  由于形势紧张,高煦将他暗底下一套传信系统拿到水面上用,当天午后,大同就接到了皇太子教令。

  “领大同半数兵马,令到驰援张为胜大军。”穆怀善垂目,盯着纸笺上那一方鲜红的印鉴。

  事实上,他密切关注着蓟州之事,眼线刚刚传回消息没多久,他已知悉皇帝南狩,皇太子代天子亲征之事。

  高煦并不允许任何人装糊涂推搪,在昌平帝还未出宫前,他就抓紧时间让命人拟了上谕,第一时间发往各大小驻军据点。

  既有正式圣旨飞马传下,还有飞鸽传书提前抵达,飞鸽带不了不大的纸笺,但上面用了皇帝玉玺,真实性毋庸置疑。

  大同在收到皇太子教令前,就已接了上谕,信鸽落下时看见的人太多,将士们跪迎,可糊弄不过去。

  “主子,我们要马上出兵吗?”问话的人,是暗卫首领穆德。

  “当然要。”

  穆怀善虽将大同兵马牢牢掌握在手里,但却不能让所有兵将死忠于他的心超越皇帝,众目睽睽,他不但得发兵,还得立即发。

  他立即招来副将,命对方去点一半兵马。

  大同驻军共有接近十五万,带走一半,还余七万人。目前鞑靼大军都深入蓟州方向,这七万人配合雄关,即便遭遇攻击也能等到驰援,完全可以确保无虞。

  “主子,好在这回魏王陈王也主动请缨,没有让皇太子专美于前。”虽然远比不上代天子亲征,但好歹这兄弟反应及时,争取了自己能力的极限。

  “这二人倒没蠢到家。”穆怀善嗤笑一声,语气毫不亲近,反倒难掩讽刺。

  这是因为,他最近又与兄姐产生意见分歧。

  通敌信笺一事,他本来挺关心的,特地派了心腹穆德领人过去协助,并一直暗中密切关注着。

  鞑靼可汗回信,第一时间抵达皇后手里,知悉信笺遗失后,她立即让儿子去找英国公,并严查下面的人。

  穆怀善距离远,晚一步获悉这件事,他不大看好这个举动,但既然进行了,那就持了观望态度,只嘱咐那边动作隐蔽些,勿要惊动东宫。

  后来,没找到信笺,皇后拿了那几个人,严刑拷打。

  到了这里,穆怀善就不认同了,他敏感认为,应是己方找错了方向。

  他立即传信兄姐,让他们回头好好分析查探,寻找突破点,并立即停止刑审,处理好那几个低级武官。

  这动作不但无甚意义,反而有些大了,有弊无利。

  很可惜,皇后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反而认为信笺必定在那几人手里,加重刑审。

  穆怀善一哂,他是什么性子的人?热脸凑过来他都未必搭理,更何况这般?

  他干脆将所有人撤回来,不再搭理那对兄姐。

  “主子,如今皇太子掌了大权,日后我们该如何是好?”

  东宫是了不起的人物,既然掌了权,就绝不会让自己落入窘迫位置,日后皇帝自南京回銮,怕是会风云变幻。

  皇太子若不落入下风,坤宁宫就该大势已去了,主子另一重隐蔽身份,总是潜伏的大危机。

  “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穆怀善扔下教令,斜靠在圈椅上呷了口茶,目光在案上都指挥使兽钮大印上掠过,并未停留丝毫。

  当初母亲去世后,被父亲安排入伍,他没其他事情可干,无可无不可地顺从了。

  既然从军,他不乐意居于人下,那肯定力争上游。

  打败竞争者挺有趣的,夺嫡也富有挑战性,于是,穆怀善便饶有兴致地参与多年。

  但其实,他并非那般留恋权位,夺嫡多年,看着一双常出蠢招的兄姐,把大好的一盘棋下成今日这局面,他实在有些腻味,兴致索然。

  如今皇帝南狩,皇太子掌军政大权,其实穆怀善已隐隐察觉不好,只可惜,面对庞大皇权,如今的他根本无处下手。

  既然这样,就静观其变吧。

  他拒绝娶妻,若非有姬妾,旁人会以为他断袖。但他却给每个姬妾都灌下汤药,拒绝生下孩子。

  潜意识里,他认为自己是孤身一人的。

  事实上,穆怀善现在确实孑然一身,他无牵挂,什么也不太在意。

  他不畏惧失败或者死亡,平静如死水般的生活被打破,他甚至感觉血液也要沸腾了起来。

  “传令下去,立即出发!”

第一百一十一章

  京营十万大军迅速点齐, 高煦在午时前,就带着这些人火速奔往蓟州方向。

  而在此之前, 张为胜率领的二十万增援大军,早已与鞑靼南下先头部队短兵相接。

  一场激战已经打响。

  敌军四五十万之众, 张伟胜却只有二十万人,人数少了一半多。这本来是极为吃亏的, 但好在, 蓟州至京城的路并非平坦开阔。

  沿途多有高山峡谷,双方相遇之地以如此, 数十万大军根本无法铺展,只能前锋拼杀倒地之后,后续继续扑上去。

  这么一来, 张为胜大军完全没有落于下风, 且由于家国被入侵,将士激愤之下尤为悍勇, 反倒压了对方一头。

  昨夜攻破蓟州, 清晨与大周援军相遇, 激战到午后,尸体倒伏无数, 鞑靼进攻的脚步, 却完全停滞下来。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京城的计划被破坏了,时间拖得越久越不好,这是大周的地盘,对方不是没有精兵悍将, 一旦被合围,大亏就吃定了。

  鞑靼统帅胡和鲁当机立断,立即命中军与后军原地掉头,往回折返。

  由于京城特殊的地缘环境,它往东北西三个方向的道路并不多,鞑靼原先走的是最近一条,可惜如今被阻,他们只从为数不多的另外两三条路,挑一条还算合适的绕过去。

  好在这地形环境不仅局限了他们,也局限了大周,这绕道虽远了不少,但张为胜大军却也难及时阻截。

  京城怕是一时半会够不上了,但只要赶在对方增援大军赶到,包围圈合成之前突出,抵达平坦开阔的地方,他们便算成功了一半。

  鞑靼铁骑并非浪得虚名,只要能施展开来,胜算便有了。至于沿途补给,京畿之地,不是有无数富庶村镇吗?

  鞑靼能想到的事情,高煦当然不会不懂,因此他的首要任务,就是拦截并合围住这些敌军。

  尽数剿灭可能性不大,敌军败退,逼他们原路撤回,才是上策。

  高煦接了圣旨后,第一时间传信辽东、宣府两座要塞,立即分一半兵马驰援,再连同大宁、永平等地的班军,围堵鞑靼大军,绝不让敌方突围南下。

  教令非常及时,接令的驻军反应迅速,陆续抵达指定地点,效果是显著的,大合围圈及时形成。

  缺口堵住了,五六处激战起,现在正在慢慢收缩合围圈。

  “鞑靼大军虽受困于地形,但他们悍勇不容小觑,即便遭遇打击,最多也就退回蓟州罢了。”

  蓟州仍在鞑靼手里,他们兵力充足,真到了万不得已之时,大不了,就退回去。

  预期目的已达到,战况也受到控制,京城之危暂时解了,但高煦依旧剑眉微蹙,“下一步,我们该夺回蓟州。”

  现在这个合围战役,己方是主场,补给源源不断,而对方则刚好相反,胜利是必然的。

  只可惜,蓟州这等要塞,鞑靼并没有抢掠一番就走,而是留作据点,剩了几万兵马守着。

  鞑靼兵多将广,实力是有的,一旦见势不好,他们退回蓟州,就能暂作休整。

  蓟州城高池深,里面粮草不少,在己方手里当然大大的好,只是一旦落入敌军手里,就成了一块硬骨头了。

  大周这边若不想攻城损伤太大,只能采用围困策略。

  但是问题在于,围也不是那么好围的。

  鞑靼不止这几十万大军,蓟州被占领这么大的胜利,可汗肯定抽调守军加入大战。

  蓟州城往北,与鞑靼接壤,这是一整片开阔之地。敌方增援大军到来,大周若合围的话,此处军队必然腹背受敌,一个不小心,或许还会被人吃下。

  这将会是一件极棘手的事。

  高煦凝眉沉思,那么能不能,在敌军增援大军到来前,先将蓟州夺回?

  强攻损伤必会极大,且最重要的是,鞑靼可汗率领大军已在路上了,这短短时间内,未必会成功。

  这问题前面说过了,如此一来,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高煦端详着眼前的大周疆域图,轻吁了一口气,微垂眼睑思索良策。

  旁边有七八个大小武将,俱是负责留守拱卫皇太子的,诸人一时也无破解良策,正一起盯着疆域图苦思。

  这当口,中帐门帘一掀,林阳身影出现。

  大伙儿见过这人几次,皆知道这个相貌平庸的太监是皇太子心腹,回头一看也不诧异。

  “殿下,有消息传来了。”

  林阳见礼后,立即呈上密信,这消息是潜伏在鞑靼的耶拉传来的,因有外人在,他话语很含糊。

  “好,他做得好!”

  高煦抬手接过,垂目一扫,眸中沉凝登时一扫而空,,他精神一振,立即吩咐道:“林阳,立即传信霍川。”

  鞑靼可汗传令突袭蓟州以后,连夜点兵,集结王都一半驻军,还有附近的某些军队,共十数万之众,清晨便直接往蓟州方向去了。

  破了蓟州,这是南侵前所未有的胜利。要知道,当年 “松堡之役”,也就灭了松堡而已,还没有突破后面的雄关宣府,那么近距离接近大周京城。

  然而,那场战役,却已足够证明大王子的优秀,让他顺利继承了汗位。

  这也能侧面说明了,此刻鞑靼可汗的喜悦。

  蓟州被破是夜晚,次日清晨,他收到飞鸽传书,欣喜若狂。

  鞑靼人多悍勇,可汗尤为甚,他热血沸腾,迫不及待要赶赴蓟州,亲自指挥这场战役。

  然而,这里却出现了一个问题。

  鞑靼骑兵多,这话不假,但真没多到兵丁人手一马的地步。可汗率领的十数万大军,还是以步甲居多。

  步甲,再加上粮草辎重,即便急行军,速度也快不到哪里去。

  从王都到蓟州,至少得十天出头。

  战机转瞬即逝,哪里等得到十天?

  但问题是,即便抛弃辎重,步甲靠两条腿,也无法大幅度缩减行军时间。

  可汗当机立断,抛下大部队,自己先行奔赴。他打马星夜疾奔,约摸三四天,便能抵达蓟州。

  这事儿是掩人耳目进行的,为防军中有大周细作获悉。

  可汗领了一万骑兵,半夜悄悄离开,原来骑兵位置立即被合拢上。十几万大军就少一万,而且各营还限定了位置不许乱跑,因此除了几个心腹,大军中无人知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3页  当前第11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3/16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太子妃的荣华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