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皇子奋斗日常_分节阅读_第111节
小说作者:容默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83 KB   上传时间:2018-05-24 18:00:48

  裴清殊怕宋氏害羞,就没好意思说,其实他身上并没有什么外伤,不过因为这些天骑马的时间过长,现在胯下还隐隐作痛呢……

  “我没事,就是虎子哥受了伤……不过幸好伤口处理得还算及时,问题不大。”

  “那就好。”宋氏松了口气,后怕地说:“我与殿下刚刚成婚不久,若是殿下有个三长两短的,我可怎么活呀……”

  “放心,就算是为了你们,我也会好好保重自己的。”裴清殊说着握住她的手,悄声问道:“这个月的月信……来了么?”

  见宋氏红着脸点点头,裴清殊隐隐有些失望,但也知道自己不能操之过急,就没再说什么,只是拍了拍宋氏的手道:“我还有些公务要处理,晚些时候再来看你。”

  从宋氏那里出来之后,裴清殊便回到书房继续写奏章,顺便让人去傅府把傅煦叫过来,让傅煦帮他再润色润色。

  傅煦看完裴清殊的草稿之后,不由感慨道:“看来殿下此行,真是收获颇丰。”

  裴清殊写的建议共有六条,每一条都做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其中最主要的,也就是围绕科举一事的,主要有三条。

  第一条就是有关廪生的选拔问题。裴清殊认为,现在读书考试的成本很高,许多贫家子弟都读不起书,以至于寒门越来越难出贵子。

  既然朝廷每年都出了钱补给考生,那就应该补贴给最需要补贴的优秀学子。

  所以他建议,取消所谓品性等十分主观的考量因素,而是在府试录取的五十名考生当中,从头名开始,顺序选择家庭条件困难的考生补助。

  所谓的困难,裴清殊和傅煦商量了一下,把家中人口超过三人,家庭年收入二十两以下者,都纳入了这个范围之内。

  其实普通人家年收入二十两,尤其是在地方的,已经不算特别贫困了,起码能够吃饱穿暖。

  但是读书考试所消耗的银两,尤其是到外地赶考的费用,足以使得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望而却步。

  所以裴清殊他们把标准稍微定的低了一些,让一些家庭条件比较一般的生员,也能得到朝廷的补助。

  至于那些真的穷的吃不上饭的孩子,别说读书考试了,就是吃饱穿暖还很成问题。

  虽然很无奈,但他们暂时不在裴清殊扶持的目标对象之中。

  “其实我想过了,我们提议这样改革,唯一伤害的就是那些成绩优异的富家子弟的利益。可对他们来说,这点银米根本不算什么,因为他们看重的是那份荣誉。所以朝廷可以采取一些别的政策弥补他们,比如像在庆宁宫里那样,设立一份光荣榜。不是临时张贴一两天的那种,而是建一个长期的榜单,把入选者的名单放上去,直到下一次考试再更换。”

  “这样不错,”傅煦赞同地说:“最关键的是,要把朝廷的钱用在刀刃上。”

  “还有,以后如果有人想要造假,以富人身份骗取廪生名额的话,必须严惩。”裴清殊用手指敲了敲桌面,“如被发现存在弄虚作假的行为,涉案人员立即停职,该考生也剥夺其科考权力,终生不得入仕。”

  裴清殊想了想,又问傅煦:“你还有什么意见要补充么?”

  “意见不敢说,就是疑问吧。殿下若是只以家庭贫困与否为评判标准的话,那若是某考生的确人品堪忧,除了成绩好之外恶迹斑斑,这又该怎么说?”

  “这就要从科考报名时开始抓起了。我朝有规定,凡娼优、奴籍、僧道、有案底者,皆不能参加科考。只要考生是没有案底的,那就说明他们在律法上没有犯过错。至于道德水平低下的考生,如经举报核实,也一样可以取消其廪生资格。不过这个核实举报的过程,不能交给当地官府,得由当地的学政来决定。”

  傅煦想了想,颔首道:“学政乃是京官,三年一任,想来与地方豪强勾结的几率会稍微小一些。不过就算是这样,政策颁布下去之后,还是得让各地的监察御史多多出力才行。”

  光是这第一条建议,两人便商议了一上午。中午的时候,两人顾不上吃饭,草草吃了两块点心垫了垫肚子,便又继续讨论。

  傅煦见了裴清殊的手稿之后,问道:“殿下想整顿官学?”

  “是。”

  官学就是由各地政府直接管辖的学校,学生们在通过考试之后,成绩优异者可以进入官学读书。

  一般来说,官学的老师都是由尚且没有考中进士的举人担任的。

  可这些人大多都还想继续考进士,所以他们的心思还是主要放在自己的前途上面,对待学生们自然不怎么上心。

  “这回我深入地方,发现官学管理十分混乱。尽管那个礼书为了应付我,已经尽量把所有老师和学生都叫来上课了,但还是不难看出,官学之中纪律散漫,学习气氛淡薄,学生们几乎还是以自学为主的。这样的官学,完全就是浪费考生的时间,和我大齐的资源。”

  傅煦提醒他说:“整顿官学可不像改革廪生制度那样简单,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殿下可要想好了啊。”

  “我知道,但我觉得这是十分有必要去做的。反正礼部现在清闲的很,也没有多少事情要做。只要父皇同意,今后的一段时间,我就着手于官学的整顿好了。”

  这件事情并不急迫,可以等公孙明他们回来之后再慢慢商量。如果能做成的话,不仅仅是为裴清殊增添政绩,最重要的是,能让大齐断了多年的人才链重新连接起来。

  只有源源不断地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这个国家才会有希望和未来。

  裴清殊的第三条建议,就是改善考生的考试环境。

  这次去地方,他亲自进考棚看了看,发现考生们的考试环境实在是太差了。考棚十分狭小不说,还十分阴冷潮湿。

  当时那礼书以节省经费为由搪塞裴清殊,实际上根本就不是这样的。裴清殊在离京之前,看过礼部的相关文书,知道朝廷每年都会拨下去一大笔钱用作科考经费。

  不用说也想得到,这笔钱从京中拨下去,经过中间一层又一层的剥削之后,到了地方的时候肯定少了很多。

  地方官员要是还想再从中捞点油水的话,那这笔钱就算是彻彻底底的浪费掉了,于国家的人才培养根本没有半点帮助。

  不过,这就涉及到吏治的问题了。

  裴清殊的第四条建议,就提到了吏治问题,但他知道自己是礼部官员,吏治不归他管。所以他也只能给皇帝提一个醒,具体要怎么做,还是得看皇帝的意思,裴清殊只能言尽于此了。

  裴清殊的另外几条建议,就和礼部的差事不怎么相干了。他是以皇子的身份,向皇帝提出自己这一路所看到的问题。

  包括某地官兵,强取豪夺,收取过路费用的事情。

  还有山西煤矿的安全问题……等等等等。

  等到裴清殊与傅煦合力,把他的奏章整理好之后,天牢那边,那几个刺客终于挨不住,招供了。

第136章 结案

  刺客们招供的结果,和裴清殊猜测的差不多。这些人果然是大同府的官员派来追杀他的。

  只是让裴清殊感觉有些不满意的是, 他们只招出了一个林同知, 却对曹知府只字不提。

  说句老实话, 一个五品的同知, 竟然敢刺杀皇子,说他背后没有旁人撑腰,裴清殊是不大相信的。

  可这些刺客的身手虽然不差,但也说不上是什么绝顶高手,甚至连皇子府护卫的身手都比不上……可见他们不是什么专业的杀手,的确像是林同知自己养来的手下。

  裴清殊怎么都想不明白,这个林同知到底犯了什么大罪, 竟然这样怕查, 甚至不惜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过, 而谋害皇子呢?

  他很期待,等林同知被捉拿到京城之后,会给出怎样的口供。

  半个多月之后,裴清殊终于在天牢里见到了这个胆大包天的同知。

  和他一起被押送进京的, 还有贪污受贿的曹知府曹立群。

  曹立群本以为自己上了悔过书之后, 不说能逃过一劫,但起码能免受牢狱之苦。谁知皇帝这一回竟然果断地站到了裴清殊这一边,甚至都不给曹立群一个面圣的机会,就将他打入天牢。

  曹立群知道,自己这回算是栽了。

  他现在无比后悔自己当初的疏忽大意——如果早知道来山西的不是什么傅公子,而是十二皇子的话, 他一定会提早做好准备,尽量把所有蛛丝马迹都藏起来。

  可见在京城没人,消息不灵通,还是容易吃亏啊!

  不过他转念一想,这个在京城里有靠山的林同知,下场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曹立群的心里就平衡了不少。

  ……

  裴清殊见到林同知的时候,他已经受了三天的刑罚,看起来精神萎靡不振,好像一个将死之人一样。

  见到裴清殊之后,林同知也一点反应都没有,好像压根不认识他这个人一般。

  这几天里,林同知已经被问过了无数次,为什么他会动出谋害皇子的念头。林同知的回答,从始至终都一样,就是为了掩盖自己贪污受贿的罪行,保住自己的官位。

  皇帝都要信了他这个说法了,可裴清殊还是觉得难以接受。

  “我与你无冤无仇,就算查到了一些你滥用职权的事情,也不至于叫你生出杀了我的念头吧?”裴清殊知道刑罚对林同知无用,便尽量让自己用平和的语气和他说话。

  林同知闻言抬眸看了裴清殊一眼,面无表情地说:“我没有想过杀你,只是想要让人将殿下拦住,再谈判一番罢了。”

  裴清殊冷笑一声:“你如果没有让人在箭上涂毒的话,或许我还会相信你的说法。可是箭上有毒,你分明是想置我于死地,你还想怎么解释?”

  林同知顿了一下,嘴硬地说:“那是那些蠢货们自作主张,和我没有关系!”

  “你以为这样狡辩,就能逃过一劫么?你背后的主子究竟给了你多少好处,让你这样死心塌地地为他卖命?”

  林同知不说话了。

  “你知不知道,你若只是贪赃,以你贪污的数额,不过是贬官流放而已。可你现在这样做,不仅性命不保,还会连累你的家人?”

  提起家人,林同知的眼睛湿润了,但他还是什么都没说。

  裴清殊知道,他不会再开口了,只能失望离去。

  裴清殊走后,林同知抬起头,看着裴清殊的背影,心中一片荒凉。

  裴清殊所说的话,他如何不知。只是他上头的那位主子,于他有再造之恩,手里还捏着足以使他全家获罪的证据。他若不招的话,等那位主子将来上位之后,他的家人还有可能平反。可他若是招了,那就真的是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

  山西知府贪赃枉法,同知谋害皇子一案,在经历了三司会审的两个多月之后,终于尘埃落定。

  曹立群被削去官职,没收家产,流放至边疆为奴。同知斩首示众,三族之内,男丁流放,女子充为官奴。

  至于礼书这等小吏,悉数革职,财产充公。

  凡是贪污腐败,假公济私之人,坐牢的坐牢,流放的流放,一时之间,大同府官场地震,整个山西省人人自危,就连其他地方的官员也都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许多地方的官府都开始进行自查,生怕再出现类似的状况。

  他们这样害怕,主要是因为当今皇帝的执政风格向来温和,像这样雷厉风行地处置地方官员,在皇帝继位二十多年以来实属罕见。

  他们开始担心,这天,是不是要变了……

  不过如果他们认识皇帝的近臣的话,就知道这些都只是表面现象而已。在皇帝的内心深处,他还是不喜欢做出太大的变动的。

  这次皇帝能够严惩山西官员,一是因为受到了裴清殊的触动,二来还是因为听了俪妃的枕边风。

  前段时间,俪妃又被诊出有孕了。自打俪妃回京之后,皇帝知道,她一直都在喝避子汤。皇帝本还以为自己这辈子不会再有孩子了,谁知俪妃竟又不小心有了。

  俪妃在这个年纪又怀孕,每天都烦躁的很,看皇帝哪里都不顺眼。皇帝只能各种赔小心,俪妃说什么是什么。若不是俪妃不是那种喜欢随意干政的人,只怕这大齐的江山早就要亡了。

  裴清殊这回听说俪妃怀孕的消息时,显然要比上一次平静的多。他算了算,这回俪妃生的弟弟或者妹妹,要比他小上十六七岁,他的年纪都可以做人家的爹了。

  要是裴清殊现在还要再和一个没出世的小孩子吃味的话,那他也太丢人了。

  不过十四皇子就很难这么想了。

  他毕竟年纪还小,才六七岁大。自打出生以来,他就是皇帝最小的儿子,一直是所有人瞩目的焦点。

  知道自己即将有小弟弟或者小妹妹之后,十四皇子最担心的一个问题就是——

  “哥哥,你说等母妃生了弟弟妹妹之后,你们会不会都不喜欢我了呀?”

  裴清殊不知道十四这种念头是他自己想出来的,还是别人告诉他的。不过他能看出来,小十四是真的很害怕自己会从此失宠了。

  “不会的。”裴清殊以他自己的经验告诉十四,“弟弟妹妹出生之后,父皇和母妃放在你身上的注意力,难免会被分去一些,但他们一定还是爱你的。”

  十四皇子拉着他的衣袖,殷切地问:“那哥哥呢?哥哥不会不要我了吧?”

  裴清殊好笑地说:“说什么傻话呢,就你这个小跟屁虫,我想甩都甩不掉。”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96页  当前第11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1/19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皇子奋斗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