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当你变成万人迷_分节阅读_第73节
小说作者:清越流歌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96 KB   上传时间:2018-06-01 20:31:29

  由于他们邀请电视台新闻组采访剪彩现场的消息,现在还没有得到回复,检查学校进度也就不好再请他们了,许昕华只让公关部联系晚报和另外几家关系不错的报社,请这些记者朋友同行也够了,倒没有想到老油条的赵主任,因为决定要跟他们增进友谊,便主动在这其中出了大力。

  赵主任虽然不负责新闻中心的工作,但他是自己人,跟外面的人说话又不一样了,所以最后许昕华和郁白文出发的那天,电视台的“老朋友”也抗着家伙过来了。

  这一次,许昕华知道她的“戏份”不会少了,所以新闻播出前很自觉通知了她哥,许大哥和许二哥也就没有错过她的“英姿”。

  不过一本满足的许家兄弟,很快又有新的烦恼了,比如为什么是羊城台而不是东省台,他们老家收不到羊城台;而且新闻居然不能刻成碟片,妹妹公司的年会都有光碟,他们家还收藏了一张呢!

  许昕华把他们的烦恼定义成甜蜜的负担,也就没有放在心上,从山区回来便抽时间跟赵主任碰了个头,当然是为了感谢对方的“仗义执言”。

  有来有往,关系才能相处好,赵主任跟他们吃过几次饭,就更加“推心置腹”了,这次给欣荣推荐了一个“好本子”。

  前两年有个电视剧很火,主要围绕着杂志编辑的工作展开,故事情节有欢笑也有警示,深得男女老少的喜欢,这部电视剧可以说是给了演艺工作者一个新的视觉,这种工作日常的电视剧原来也可能倍受欢迎,然后就有了各种“部的故事”。

  赵主任给许昕华和郁白文介绍的剧本,也是一个新的视点,主角是一群追逐梦想的服装设计师。

  在这个服装设计行业都是新事物的时代,居然有人想拍服装设计师的故事,许昕华和郁白文不得不佩服编剧和导演胆气。但是要不要投拍,却不是吃个顿饭就能决定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往往承担着巨大的风险,主要是这个剧本不适合单纯的投资,如果参与这个项目,欣荣就一定是独家或是最大的投资商,能够决定整个剧组——说白了出这笔钱的目的不是投资,而是为了打广告,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

  这么大的事,就算许昕华和郁白文意见一致,肯定还要成立小组,负责去研究和评估这个剧本的价值和广告潜力,用数据说话吧。

  新项目调研组的成员也不用头疼,由设计部总监eric和公关部林经理带队。本来让王真真来更适合的,而且公益项目宣传工作已经没有问题了,她也能抽得开身,但调研组成立的前两天,欣荣刚好得到一个不错的机会。

  这事同样要感谢赵主任,是他给郁白文指了条明路,然后郁白文找人使了劲,公司的公益项目就得到了上面的关心和重视,领导重视,宣传工作就不用愁了,有人牵头把省电台的人介绍给了郁白文,基本敲定了省电台新闻组去剪彩现场采访的行程,郁白文也投桃报李,决定在省电台买广告了。

  就像许大哥他们想的一样,市电视台出了羊城就几乎没人看了,而羊城本市欣荣的名气已经够大,公司当然不会再浪费广告经费,但省电台是全国各地都能收到的,或许影响力不够大,但至少不像羊城电视台一样,基本毫无效果。

  再说,一个地方台的广告,谁也没指望它能红遍大江南北,郁白文做这个决定,还能得到全公司的支持,是因为他们都把这当成“敲门砖”,既然跟省电台有了接触,肯定要把这份友谊继续下去,先不说别的,假如马上要开始评估的这个本子确定有投资价值,以后拍出来,省电台会不会成为他们的合作对象?

  基于这方面的考虑,王真真便代表公司出面,和省电台商谈合作的具体事宜。

  所以林经理就负责评估剧本了。

第104章 变美丽的第一百零四章

  欣荣的第一个电视广告很快就谈妥了,广告片还没影儿,跟省电视台的广告合同却已经签下了。

  合同签完,欣荣便立即支付了百分之二十的定金,因为广告片最快也要两三个月才能准备出来,欣荣就算财大气粗,也不会片子都没有就急吼吼的付全款。

  不过收到定金,省电视台和欣荣的“感情”也迅速升温,派新闻组去欣荣希望小学剪彩的事也毫无悬念了,趁着现在“感情甜蜜”,王真真还让广告部的熟人牵线,请那几位将要与他们同行的新闻朋友吃了个饭。

  跟省电视台的感情联络到位,公司也没有抛下市电视台,尤其是赵主任那么个好朋友,许昕华还指望着他和港台娱乐圈那份密切的联系,以后多给他们介绍些一起赚钱的朋友,过了河就拆桥未免太凉薄了点。

  许昕华一早就把赵主任的联系方式给了王真真,叮嘱她跟省电视台洽谈的期间,也别忘了跟赵主任联系。现在不像信息发达互联时代,足不出户都可以谈业务,这会儿要涉足不熟悉的领域,没有中间人是不行的,赵主任就是一位很不错的引路人,所以公司找拍广告的导演和团队,许昕华也让王真真去请教赵主任了。

  只是导演好找,演员却有点为难,主要是广告讲究实效性,而许昕华只知道未来哪些明星会很火,她的“先知”技能毫无作用,那公司又是第一次选角,大家难免有点抓瞎。

  赵主任“一语惊醒梦中人”,当然他是半认真,也半开玩笑的建议,他说除非找那些大明星来拍,那个价格就高了,除非放到国家台去播,放省电台这样的是大材小用了;若是为了经费考虑,请一般的小明星,可能效果还没有他们许总亲自上来得大。

  很多人看到许昕华这张脸,几乎第一反应就是“她不去当明星太可惜了”,不过这两年,随着欣荣越做越大,许昕华的职位和能力越来越凸显,已经很少有人为她不去当明星而可惜了。

  因为外貌天注定,能力才能真正赢得人们的认可和敬重。

  就连许昕华自己,现在也不觉得再有人建议她去混娱乐圈,是在表达对她的赞美了,心态都改变了,更不会考虑自己上场拍广告。

  但这也不耽误许昕华采纳赵主任的建议——可以让自己人上,却不一定要是她。

  不是许昕华自夸,欣荣真的有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小姐姐。大概跟他们从事的行业有关系,毕竟跟时尚沾边的,从欣荣第一家门店起,许昕华和郁白文就有意识的找那种五官姣好的店员。

  后来欣荣发展成羊城最有名的企业之一,员工个个成为令人羡慕的白领,可门店选拔员工的标准依然没怎么变,还是从自己工厂找漂亮又会来事的小姑娘。这就导致很多工人回老家,看到家里有青春靓丽、沾亲带故的小姑娘,总会劝她们来欣荣上班,在厂里待两年进门店甚至进公司,那这辈子就不用愁了。

  本身欣荣工厂的待遇就不差,而自从小郁总发狠买了地皮,要给他们建最大最好的工厂后,厂里就更加热闹了。后来又听说老工人按工龄分配宿舍,五年以上就可以分到二居室,能带上媳妇和孩子来羊城住,一开始全车间几乎人人哗然,都不相信,可是这传言有鼻子有眼,后来有人跟小郁总去新厂参观,回来告诉大家里面真的建了间幼儿园,郁总还说不仅会请专业的老师,还会从工人家属中选一批认真负责的阿姨在幼儿园工作,让他们都能放心的把孩子放在自家的幼儿园里!

  打工居然也有这么好的待遇?自从建新厂的消息得到确认后兴奋过一阵的工人们,这次是直接沸腾了,不说死心塌地在欣荣干一辈子,但至少这两年里欣荣常年招人,都是因为业务量太大,而不是员工流失导致的。

  欣荣给员工的待遇越来越好,老员工们也就更没有压力,纷纷把老家的小姑娘都介绍过来,就算她们最后不能去门店,在工厂干也不吃亏。

  许昕华有时候去门店和工厂,都有种“后宫佳丽三千人”的满足感。欣荣长得水灵的小姐姐真是越来越多了,而且不是她黄世仁,请一个明星的费用,可以用来奖励几十个员工了!

  试想一下,从自家集团选上二十来个风情各异的小仙女,让她们化上妆,换上不同风格的新款,然后站在镜头前跳一支舞,是不是非常耳目一新、不同凡响?让自家的员工去代表品牌的形象,可以在员工心里刷一波好感度,又丰富了企业文化。

  许昕华对这个天才的主意信心满满,开了个会让大家投票决定,结果是全票通过,不过出镜人数直接减半了,现在电视屏幕不大,要是像许昕华想的那样选二十多个人,估计屏幕里都放不下。

  所以大家投票决定的是八个人,八字代表发财,这个数字也很吉利。

  然后人选也不能全公司挑,公平起见,总部和分公司各挑两个,剩下的四个分别从门店和工厂选,公关部为此专门跑了趟厂里,又引起了车间一阵骚动。

  后面的事许昕华就没关注了,她要准备欣荣希望小学的开学典礼。

  有了省电视台的加入,欣荣希望小学的剪彩,就不只一点点的热闹了。

  剪彩现场,省电视台漂亮的女记者拿着话筒,热情洋溢采访了一圈围观的村民。

  欣荣希望小学建在全县最穷的乡,这个乡里只有一所小学,全乡最偏远的村子叫三家村,这里的孩子去上学得步行一个多小时,条件艰苦,再加上当地本身就比较愚昧落后,所以三家村的失学率高达百分之九十。

  风气都是被带起来的,周边几个村子的就学率,也没比三家村好多少。

  帮助就要给最需要的人。之前项目组的人过来考察,乡政府还希望他们能直接捐助乡中心小学,比如教室经年失修,还有他们能捐钱扩大校面积的话,学校也能接纳更多的学生,当时项目组有几个小姑娘还动了恻隐之心。在看过三家村和周边的情况,大家一致拒绝了乡政府的请求。

  不过校址也没定在三家村,他们是建希望小学,而不是三家村小学,位置在中间地带,才能目的最大化。

  最后大家决定在深桥村建校,周围七八个村子来这儿最多二十分钟,剩下再远的村子则离乡中心小学近,也影响不到中心小学的生源。

  自家隔壁村子建小学了,再也不用担心孩子们上学了,周围几个村子跟深桥村是一样的激动兴奋,所以剪彩的这天,附近十里八村,男女老少都放下了手中的活,赶到学校这边。

  女记者采访的时候,乡亲们听不大懂普通话,却不妨碍他们用方言表达对欣荣集团的感谢,摄像老师也紧紧配合,用相机记录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们脸上的感激和兴奋。

  或许是受群众的情绪感染,采访了一圈的女记者最后上台,走向准备要开始剪彩的郁白文和许昕华,感情饱满的采访郁白文:“我刚刚采访了很多群众,他们都是临时得到剪彩的消息,放下地里的活,自发从外村赶来参加剪彩典礼的。对乡亲们来说,欣荣希望小学的开学,甚至比过年还重要!只是郁总你这么年轻有为,听说也没生孩子,是怎么想到要支持教育事业的呢?”

  “国家一直坚持教育为本,我想就算自己没有小孩,支持基本国策也是应该的吧。”郁白文已经不是第一次面对镜头了,早已应对自如。他今天穿着整齐的西装,头发抹上了发胶,在一群赤膊光脚乡亲的衬托下,简直是闪闪发光。

  “不过建设希望小学的想法,是因为我旁边的许总,由于她个人资助了一所摇摇欲坠的农村小学,我才知道我们的身边还有这么多失学儿童。个人的力量总是渺茫的,欣荣能发展到现在的规模,离不开社会的支持,我们也想尽自己所能的回馈社会,所以就有了‘欣荣希望小学’的诞生。”

  做好事的时候,许昕华就不低调了,她跟郁白文并排站在主席台上剪彩,记者顺着郁白文的话把话筒对准她的时候,她也落落大方的接过了话筒开始背书:“就像郁总刚才讲的,欣荣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和群众的支持,现在做这些……”

  剪彩圆满落幕。

  许昕华一行人当天就回了羊城。

  电视台还要剪辑一下,播出时间便定在了下周,报社动作就快了,第二天就把写好的稿子送到了,说是没问题的话,他们尽快刊登。

  只是谁也没料到,晚报的这篇报道刊登后,竟然被“业界大佬”翻拍了。欣荣有订报的习惯,不只晚报和都市报,权威级的日报也订了,许昕华这天刚到公司,就看到小伙伴激动的捧着报纸,一副难以置信、激动到昏阙的模样:“许总,日……日报……”

  “日报怎么了?”许昕华走近,就看到了他们剪彩的合照出现在了日报上面。

第105章 变美丽的第一百零五章

  晚报不像电视台,新闻组拍了那么长的视频,回去随便剪剪都能留下很多精彩瞬间。而日报的宋记者,同样在剪彩当天拿着相机不停的咔嚓咔嚓,换了好几卷胶卷,最后却是百里挑一,只能从众多素材中挑选一张刊登。

  那天从现场返回羊城的路上,跟宋记者同去的两个学生,就为这篇报道的主题讨论了很久。

  宋记者是老前辈,以他的风评和资历,熬个几年说不定也能升副主编了,因此像他这样的地位,很少需要亲自撰稿了。不过体制内都讲究“尊老爱幼”,晚报这种省级报社也不例外,老前辈不亲自动笔,是因为要好好“指导”后辈,培养优秀的青年骨干。

  当然,也不是所有老前辈都会用心“指导”后辈,宋记者算是他们当中比较爱提携年轻人的前辈了,每次跟欣荣打交道他都带上了自己的学生,像年会那种一看就知道是去拿好处的活动都没落下学生。每次报道也让真正撰稿的学生在背后署了名,拿到的润笔费也有分给徒弟——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是本分,毕竟真正干活的是他学生。

  可是在社会上,并不是你付出了就有收获,宋记者资历深人脉广,他就算昧下了学生的好处,学生又能拿他如何?说不定最后还要感谢他,至少他给了他们表现的机会。

  不过许昕华愿意跟宋记者保持来往,就是因为发现他有所坚持的原则,否则公司第一次年会,晚报的林副主编向他们递了橄榄枝的那次,她完全可以抛下宋记者,直接跟林主编来往,人家是副主编,肯定比宋记者的权限大。

  这几年里,欣荣和晚报的关系日渐亲密,宋记者带的这两名学生跟欣荣自然也相当熟悉,欣荣财大气粗,每次请他们出席活动,都少不了各种辛苦费润笔费,拿人钱财当然要好好做事,针对欣荣希望小学报道的主题,两个年轻记者也是认真思考过,各抒己见。

  女学生觉得省电视台先采访现场村民的这个角度就很不错,见微知著,从小人物入手,反而更能体现欣荣希望小学这个工程的伟大性;男学生则从政治角度入手,认为欣荣希望小学的重点,应该放在欣荣集团紧跟dang和政府的号召,支持教育事业,努力回馈社会,国家需要更多像欣荣一样负责任的企业,这也符合领导人对于“先富带动后富”的思想。

  宋记者最后选择了男学生提议的主题,一个原因是省电视台已经从群众入手了,晚报就该有自己的特色;其次,则是因为他们是欣荣邀请的几家报社中,最有份量的一家,欣荣应该会保留他们的报道作为成绩和履历的证明,那他们就需要为欣荣歌功颂德。

  确定了主题,配图也就很好选了,宋记者选定了剪彩的合影。当时主席台上四个人共同剪彩,许昕华和郁白文,剩下两位是县教育局的领导和小学校长。

  不管在哪个年代,能往乡村跑的年轻教师大都是靠情怀,但是能坚持留守在乡村的,一定是那群上了年纪的教师,他们或许学历不算很好,教学能力也不是最强,却能够矜矜业业、踏踏实实的在一个岗位上干一辈子。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初挑选教职人员的时候,欣荣也在他们能力和责任中间犹豫过,最后还是选择了更稳定的教师,因为小学的升学压力还不算很大,加上农村小学当前要做的是给孩子们提供一个稳定的就学环境,不要再出现无学可上的状况,所以教师团队的稳定性才是最重要的。

  欣荣希望小学的校长,就是一位年过半百的乡村教师,教育局来的人也跟他年纪差不多,虽然他们也很郑重的打扮过,可分别往许昕华和郁白文身边一站,立刻把两个年轻老总衬托得超凡脱俗了,像素模糊的黑白照片都无损他们的丝毫气质,尤其是唯一一个女性的许昕华——这张照片把许昕华拍得有多出色,从许大哥和许二哥昨天买了数十份报纸,小心翼翼剪下照片保存起来,简直是当作“传家宝”的架势,就能看出来了。

  有关自己的照片和报道能登上晚报头条,许昕华当然也很自豪,甚至充满了成就感,能做一个有点影响力的人物,谁又甘愿一辈子默默无闻呢。

  只是,许昕华也有自知之明,他们能被省级报纸和电视台报道,已经是运作后的结果,她哥甚至称这是光宗耀祖,短短一天通知到了所有认识的人,要不是他们不在老家,她哥估计还想摆流水宴庆祝。奢望登上国家级报刊?许昕华自己做梦都没想过。

  而且日报速度也太快了吧,晚报昨天才刊登,他们今天就点评了,给人的感觉就像关注已久。

  可是日报如果真的早就有这个意思,晚报不可能一点风声都听不到,因为日报转载晚报的新闻,不只对欣荣有巨大的影响,名义上的撰稿人宋记者也绝对是直接受益者,凭他跟许昕华的交情,他要是提前知晓,许昕华也能知道。

  排除前面两个可能,那么最大的可能是……

  许昕华眼神复杂的看着日报上面四个标志性的在字迹,耳边回荡着小伙伴们难以置信又难耐激动的声音。

  “要不是没人敢伪冒日报,我都要怀疑这份报纸到底是不是真的了!”

  “唉,你们说咱们公司上了日报,那国家台会不会……”

  “想得美呢,能上日报就是祖上冒青烟了,你还想上国家台?”

  正在大家热烈讨论的时候,电话铃声突然响起,耳朵尖的同事立刻道:“许总,是你办公室的电话。”

  “好。”许昕华便告别了激动的小伙伴们,匆匆回了办公室。

  刚放下话筒,门被人敲响了,许昕华扬声道:“请进。”

  “小许。”郁白文推门进来。他在人前都是叫许昕华“许总”,不过私底下还是比较习惯叫她小许。当然许昕华也更习惯他喊自己小许,因为她现在出去,几乎人人都客气又尊敬的称呼她“许总”“许小姐”,反而让她有点怀念“小许”这个称呼。

  毕竟在她还不是许昕华的时候,她也当了快三十年的“小许”。

  “郁哥。”许昕华站起来打招呼,“不是说今天要先去工厂吗,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晚点去也没关系。”郁白文朝她扬了扬手里的报纸,“今天的日报你看了吗?”

  郁白文到公司的时候,员工们已经讨论完一轮八卦,自觉的回到桌上,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再加上郁白文一进来就直奔里面的办公室,看起来风风火火的样子,外面的同事也没来得及跟他说这大件事,他也就不确定许昕华现在知不知情。

  “看到了。”

  “这也太突然了吧,晚报那边也没打个招呼……”郁白文和外面那些完全激动兴奋的同事不一样。

  自家的公司被日报“赞扬”了,这件事意味着什么,会给他们带来多大的利益和机会,郁白文当然比谁都清楚,只是万事都有个缘由,他们找上晚报和省电视台,都费了不少关系和钱,日报难道会比省级报社的门槛低吗?

  郁白文皱眉问:“会不会跟上次来的那几位有关?”

  “我也不确定。”许昕华虽然心里是这么猜测,但她还没有跟穆少确认,也就没有把话说太满。

  “那你觉得他们有能力办到吗?”

  许昕华诚实的点头,秦城和陆子淇的能量多大她不知道,但是在穆少嘴里,国家台都是她想上就上,日报……可能也差不多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6页  当前第7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3/11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当你变成万人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