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此生应不负[民国]_分节阅读_第10节
小说作者:总裁哥哥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46 KB   上传时间:2018-06-22 19:53:47

  她问的问题太过浅显了,任何一个人,只要他能稍稍的对美国了解一些,他便必定能答上这个问题,又何况布鲁斯本来便是一个在美国生活了大半辈子的美国人了。

  像是听到了一个极其幼稚的问题般,布鲁斯撇了撇嘴,丝毫不用考虑便回答道:“为了美利坚人民的自由和平等。”

  “是的,为了自由和平等。”几乎是布鲁斯话落的一瞬间,锦颐便立马扬声肯定道。

  她顿了顿,嘴角挂着一抹看似温软的笑意,望向布鲁斯的目光里似笑非笑,满是质疑——

  “那么,请问布鲁斯先生,在合乐里的这件事前,你真的有做到平等视人吗?”

  她这样问着,语气算不得凌厉,甚至可以说是温和。但偏偏是她这样一句轻轻柔柔的话语,叫得她身前那三位有些盛气凌人的洋人无言以对。

  从她站出来开始,她讲的每一句话,问的每一个问题,便都是在她心里经过细细考量的。

  她从不曾像一个愤世嫉俗的人,疯狂而冲动的在这三个洋人面前痛斥着他们的不公。她稳重的站在他们的面前,神色泰然,冷静而自持。她打从一开始,要的便是这工部局的局长亲口说出“平等”二字。

  在这一件事上,他们的处事真的公平吗?这才是锦颐真正要问的问题。即便这个问题的答案,每个人都是心知肚明。

  听了锦颐的问题,布鲁斯的面上忽然便露出了几分难色。

  在面对华夏的人民和世界各强国的人民时,他们强国之间的人总是相互庇护,大行方便之门的。这是约定俗成的一件事,也是事实,无可辩驳。

  他们不愿意承认他们的不平等对待,不愿意承认在合乐里一事上他们是错误的一方,为的便是他们的大国形象——

  一个强大的国家身上,是不应当有污点的。这样的荣誉感,就像是一个越德高望重的人,便越爱惜自己的名声,越爱惜自己的羽毛一般。

  锦颐了解这些人的心理,于是干脆便将事件的矛盾冲突直接安在了美国的国家形象上。

  洋人待华人如何,大家的心中都是心知肚明。但是, “平等”两个字自来便是你美国奉行的信条,“平等”两个字又是你这个美国人亲口说出来的,假使今日你否认了洋人待华人的不平等,否认了合乐里的暴行,最终影响的,只能是你们美国的国家形象。

  这才是锦颐口中“虚伪”的真正含义,也是锦颐一番话,真正对布鲁斯产生压力的来源。

  与其自相矛盾,自己毁坏自己的大国形象,倒不如利落的承认了自己的过失,或者还能赢得一些“敢做敢当”的好名声。

  说到底,锦颐这一番话,其实并没有给布鲁斯留下其他的任何选择。

  那些跟在游、行队伍中的普通民众,或许并不懂得这其中的弯弯绕绕,以至于到了现在也都还弄不清楚锦颐与布鲁斯在这几句对话里究竟较量了些什么。

  但除了那些常年只为了生存而奔波的民众们以外,谢锦言是懂的,上海大学的学子们是懂的,那些在自己的就在职场、惯于与人打交道的人们,也是懂的。

  他们只需稍加思忖一会儿,便想了一个通透。于是,他们望向锦颐的目光顿时便变得亮晶晶的,望向布鲁斯的目光则更是如火如炬。

  他们迫不及待的想要从布鲁斯的口中得到一个结论了。

  一片无言中,布鲁斯皱着眉思忖了良久,最终还是在矛盾与纠结中,松开了他的眉头。

  他依旧是满脸肃穆的模样,他低声说道:“关于合乐里一事,或许其中还有些其他的误会,待我们查明,便会重新在报纸上发表声明。”

  “呜~~~~~!!!”

  “噢~~~~~~!!!”

  布鲁斯的话音刚一落下,那些听得懂英文的便直接欢呼出声。那些听不懂英文的,在听得了别人的翻译之后,便也跟着高声欢呼。

  锦颐听着他们的欢呼一声高过一声,知道他们已然是完全沉浸在了胜利的喜悦里。但其实,这却并不是她最初所设想的结局。

  谢锦言瞧着所有人都在为与洋人交锋的胜利而欢呼,反而是只有锦颐这个为他们赢得胜利的人,抿着唇有些闷闷不乐,便神清气爽的向前迈了一大步。

  他来到锦颐的身边,伸出手,一把揽在锦颐的肩膀上,嬉笑道:“呦,我们锦颐这是怎么了?你可是今天的大功臣,快高兴点~”

  “哥。”锦颐沉着气唤了一声谢锦言。

  她鲜少这样郑重的唤他,所以不觉地,谢锦言便也跟着直起了腰杆儿,正了神色。

  “嗯,怎么了?”他问。

  “这一次,我们算不得胜利……”锦颐半低垂着眸,冷静的分析着,“那个布鲁斯局长,他并没有承认工部局错了,也没有承认他们的不平等对待。他只说‘误会’。什么是‘误会’?‘误会’的含义便是他们并没有直观的犯错,他们只是因为不小心,才有了些疏忽……”

  他们可能会找一个人来顶缸,轻巧的将这个“不小心”罪名放到他的头上,便算作给上海华人的一个交代。

  除了让一个或许无辜、或许并不无辜的洋人丢掉他的工作以外,实质上什么都未曾改变。

  “呼,原来是这个事。”

  谢锦言并未如锦颐所料的那般沉下脸来,反倒又回到了先前嬉笑的模样。他仍就将手搭在锦颐的肩上,却将目光投递在那些仍在疯狂呐喊欢呼的人们身上。

  他说道:“他们承不承认又有什么关系?即便他们只说这是一次‘误会’,是一场‘疏忽’又能如何?这是他们第一次对华夏人民有了退让。所以归根结底,这是我们的一次进步,是我们的一场胜利,你应该开心点的~”

  闻言,锦颐随着谢锦言的目光望去,怔怔的望着那些陷入了狂欢的人们,心里也不知道是种什么样的滋味——

  她必须得承认,她的确是有些心急了。

  这一次的游、行,应当是成功的无疑。可是她与谢锦言不同,与其他的这些人不同,她无法因为这样小小的成功而欢欣雀跃——

  抗战十四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一九三一年。

  现在又是多少年?再过一个月,便是一九二八年了。

  清楚的时间印记,无时无刻不在告诉着她,横祸来临的速度,要比他们改变的速度快得多。所以,她也必须时时刻刻的要求着自己快一些,再快一些!

  她没有办法满足于小小的改变,她只希望改革的步伐迈得再大一些。她知道,这样的她,已然与她曾经反对的、那些急于求成的人们没有什么区别了。

  可是,假使你不曾亲临深渊,你便不会明白那种对光明的渴望,应是怎样的至死方休。

  没有任何一刻能比此刻更清晰的让她明了,她正身处于那样的深渊。

  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锦颐竭尽全力的想要让自己脑海里翻涌的思绪平静下来。她得要让自己冷静下来……

  她必须要冷静下来!

  于是,渐渐地,她望着那些手舞足蹈着的人们竟也笑了——

  不得不说,她是应该庆幸的。至少,这证明她面对着种种艰难,并非无能为力……

  *

  十一月二十日,在最新一期的《字林西报》中,工部局重新发声了。

  正如锦颐所料,他们找了一个人为他们顶缸。将那人捏造成了那迫害合乐里居民的洋商人的亲戚,为那洋商人大开了方便之门。而关于“平等”二字,关于他们之前在《字林西报》捏造的虚假声名,他们却绝口不提。

  只不过,那些也都无关紧要了。正如谢锦言所说,他们已然做出了退让,所以便不会再有人去对他们步步紧逼。

  随着《字林西报》的发表,工部局的退让和百人游、行俨然成为了上海滩的新鲜谈资,这其中尤以表现惊艳的锦颐为最。他们不断的揣测着锦颐的样貌和性格,最终却只能从哪些参加过游、行的人们嘴里,得到一句“美丽聪慧”的评语罢了。

  而此时,并不知晓自己已经成为了别人口中谈资的锦颐,正握着一只钢笔,端身坐在书桌前方——

  震荡了整个上海滩的合乐里事件落幕了,她却始终不能放松。她不仅只有心中的一腔热血,她的脑子同样很清醒。她想要在这个年代改变些什么,那么她便必定要想的比别人多。

  合乐里一事所映射的,并不仅仅是那些洋人们对国人的歧视,更是国人们自己将自己放在了最低处。假如没有如同谢锦言和她这样的人来将这件事公之于众,那么这件事最后应当是怎样的结局?哀声怨道?之后俯首于现实?

  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太过于“有韧性”了。任他人如何的压迫、如何的欺辱,他们都已经习惯和麻木了。他们从前如何俯首于满清鞑虏,如今便如何俯首于侵华洋人。

  那所谓的民族自信力、民族骄傲感,在这个年代几乎是得不到体现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别管是平等、自由还是解放、崛起,那都只能是空谈。

  当然,这也不是说国家里便没有血性的人了。无论哪个国家、哪个阶层,决计都是不会缺少血性的人的。只是与整个华夏相比,那样的人还是太少太少。

  抬起手,锦颐将笔尖轻轻落在身前书桌上的白纸上。她写道——

作者有话要说:  “他们从前如何俯首于满清鞑虏,如今便如何俯首于侵华洋人。”这一句话并不是黑现在的满族,而是满清王朝确实害人,别误会

谢谢23610730扔了1个地雷

谢谢姬雅晴扔了1个地雷

  ☆、第十四章

  她写道——

  “人生而不平等,我从来知道。

  有些人生来便是地主乡绅的儿子,坐拥富贵仆人,锦衣玉食便是一生。有些人生下来却是农户的儿子,纵使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却连用来上学的余钱都没有,最终只能走上祖祖辈辈从前走过的路——劳碌一生。

  从此,穷人更穷,富人更富。富人大可以醉生梦死,穷人却只能以命为搏。”

  打从文章开始的第一句话,锦颐便写得极具冲击力。她毫不留情的将一个始终被人们遗忘的事实揭露开来,她将一个满是黑暗色彩真相,堂堂正正的摆到了明面上——

  人,生来便是不平等的!

  在写出这一句话的时候,她便已经猜想过自己可能会遭受的种种攻讦。毕竟如今的文人圈子里,如今的政治圈子里,最主流的想法和主张,即是美国的“人人平等”。

  即便她所写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真实得让人无从辩驳,却仍旧是极其冒险的。

  “人生而不平等”,这一句话可以最大限度的绷紧这个年代的人的神经,但是,它却是一把双刃剑。有的人或许会按压着心中的躁动,读下全文,最后再任凭心中的火燃烧到最旺,达成她理想中的鼓动作用。有的人或许会直接将手中的报纸,狠狠地丢到地上,仅凭“人生而平等”便足够他们将她骂得狗血淋头了。

  这是一场赌局,端看那一面的春风能否压过彼此。但凡其中一方胜了,那便是全盘皆胜,若是其中一方输了,那便是满盘皆输。

  竭力让自己保持着一颗平静的心,锦颐在写文章的时候,大多都是心无旁骛、不管后续如何的。她只允许自己的脑海中有语句和情节的闪过,唯有那样,她才不会叫得失的计较影响她的思绪,她写出的文字,才会是最为纯粹的——

  “说什么人人平等,都是骗人的鬼话!那是政治家和资本主义者用来迷惑群众的谎言!”

  假若锦颐仍旧是那个顾首顾尾的锦颐,那么她便绝对不会写出这样一句话!这是她自来到民国以后,写出的最为大胆的话了。

  笔锋一转,她又写道——

  “人生而不平等,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却可以追求平等!同样的眉毛眼睛,同样的有手有脚,我们和富人们有什么区别?我们和洋人们有什么区别?我们为什么要将自己看得那么卑微?我们为什么不能自信的挺起背脊的站在他们面前,同他们侃侃而谈?”

  揭露事实,是为了让民众们看清事实。但只有改变事实,才是认清事实的目的。

  华夏崛起,需要民族自信力和民族荣誉感的支撑。

  或是因为泉思如涌,也或因为这本身只是一篇散文的原因,锦颐竟写得极快,短短一个小时的时间,她便已经落了笔。

  锦颐捧起手中的文稿几经翻阅,稍加予以修饰,修改了几个错字,便拿着稿子让李妈直接拿去寄给了葛继涵。

  原本,即便某位新人作者写出了一篇好文章,在他正式成为报社的固定合作作者之前,他的文章都是需要和所有的新人文章放在一处,等待审核的。唯有锦颐是一个例外。

  除却她是当今文坛大家谢锦言的妹妹、除却她如今响彻上海滩的声名,只拿她的短篇小说《一无所有》来说,也是极得申报编辑葛继涵喜欢的,连带着他对锦颐这个作者本身,也颇有几分好感,自然便省了锦颐许多用去等待结果的时间。

  第二日早晨,葛继涵上班之后,甫一拿到署名为谢锦颐的信件,便立马拆开看了起来——

  文稿上的笔迹一如上次班清隽、别有一番风骨,光是随性扫上那样一眼,葛继涵便觉得心情舒服了许多。

  满怀着期待的心情,葛继涵抬眼,向着文稿上的字迹仔细望去。谁知那第一句话才刚刚入目,他便不自觉地将眉头皱到了一起。

  与锦颐在创作这篇文章时感触一样,葛继涵在看完第一句话后的第一反应,便是——

  太冒险了!

  产生这样的感觉,与对锦颐信不信任无关。无论那句话之后会如何,都是极其冒险的。

  葛继涵在心里琢磨了许久,始终猜不出锦颐这样用词的用意,便也不再纠结,继续往下看了下去。

  越看,他的眉头便皱的越紧,直到看到文章最后的叩心一问时,他甚至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心脏像被一只手给狠狠捏住——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7页  当前第1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9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此生应不负[民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