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此生应不负[民国]_分节阅读_第81节
小说作者:总裁哥哥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46 KB   上传时间:2018-06-22 19:53:47

  送走前来参观采访的各市、各国记者以后,花园口和赵口两处的重建堤坝一事, 除了偶尔还有水势不稳的问题以外, 已经正式进入了正轨, 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而那些记者们回到了各自的城市、和国家以后, 当晚便已撰写出有关自己所见所闻的报道。等第二日天亮以后,世界各国的报纸几乎已经被“日军的暴行”给屠版了。

  鬼子们无法洗清自己身上背着的莫须有的罪名,索性也就干脆放开了自己的手脚——

  此后,鬼子里受命为驻华北日军总司令的福泽的话,在华、日两国流传许久。他说,“一百部国际法抵不上几门大炮;几项友好条约值不到一桶火、药。大炮和火、药并非是用来实施已有的道德准则,它们是在没有道德的地方创造道德的工具。”

  依照福泽司令的话, 那个“没有道德的地方”, 也就是华夏了。是华夏的诬陷, 使他们日本的“清白”蒙上了冤屈。于是,他们此前所有的侵略行为似乎都得到了理由和解释,他们只是想在这个没有道德的地方“创造道德”。

  仿佛自己的身上蒙受了多大的冤屈似的,日本人对他们对华夏的侵略绝口不提, 仅仅以一个十足的受害者的形象出现, 十分硬气的再一次从国内调遣了十数万的士兵,一方面从广州登陆,意欲占下广州这个绝对的政治、经济城市,一方面还往安徽的方向不断集掉轰炸机等战机,意欲同时夺回安徽。

  八月中旬的时候,鬼子们来势汹汹地对着华夏宣战, 要求华夏予以他们天皇一个合理的解释,并要求华夏予以他们所谓的“大日本帝国”合适的赔偿。

  事实上,当鬼子们摆出自以为是的高姿态的时候,除了国民政府和民军那些每逢日军便屡战屡败的人以外,锦颐和产军的人其实都没怎么把他们放在眼里。

  日本是一个岛国,人口基数远远少于华夏,军中将士战死以后,填充补给的士兵,自然也远远及不上华夏各军部。

  这也就意味着,这些鬼子兵,即便装备比之当年犹甚,却再也不是那些当年能在东北作威作福、让林世源都不得不受其震慑的关东军了。

  自上海、南京两役坑杀了数十万的鬼子之后,锦颐虽然同鬼子一样都是征的新兵,却也明显感觉到鬼子兵的质量开始良莠不齐了,与当年她在东北时所看见的关东军,俨然不再是一个层次的了。

  就算鬼子里那些指挥了多次战斗的老将还在,但最终,不管一军将领再厉害,手底下的士兵不行,那也只能是吃上败仗。

  直接将安徽的事抛到韩越的手里,又发了电报回上海,让张腾飞亲自关注一下广州新招的将士的战况以后,锦颐便安心的留在了开封,一边养病,一边时不时地也跟着去到花园口和赵口附近视察几番。

  锦颐将养了一个多月,身体仍旧算不上大好,往往到花园口下了车视察的时候,走上一个多小时,就开始有了乏意。只能嘱咐了一下干活的士兵们好好干,便又重新坐上了军车,往市里安置的地方重新驶了回去。

  此时的开封,经过差不多一个月的修养,已经初初有了人气。洪水退了,连着原本的鬼子也被赶跑了。当初逃走了的人家,大多数能活下来的,也就都回来了。

  只除了日子过得苦了些、街道上还没有什么商家,讨饭的人开始多了起来以外,大致上也与普通的城市没了什么太大的区别。

  “娃儿!俺的娃儿呀!”

  “娘!俺不要走!俺不要走啊!”

  这一日,锦颐回到了同以往一样回到了安置的大宅房。这才刚下车,还没来得及踏进门槛里,首先便被路道旁一对紧紧抱在一起的母子给吸引了视线。

  那母子俩和另外一个同他们俩抱在一起的男人穿得都很破烂。那母子俩哭得不行,那男人除了没有哭嚷着喊出声以外,受到干瘪的脸上却也是老泪纵横。不难看出,他们三个应当是一家人。

  只奇怪的是,他们三个穿着破破烂烂的人的边上,却站着一个显然并不富贵,却浑身上下都干干净净的男人。

  那母子俩嘴里的话喊得大声,锦颐也不笨,瞥眼打探的一瞬间,便已是对眼前的这幕了然。

  “这是怎么回事?”冲着那四人的方向昂了昂下巴,锦颐对着早就病愈、从武汉回到队伍的唐士奇问道。

  像是怕锦颐会误以为自己是知情不报一般,唐士奇斟酌了一下语句后才说道:“这……钱财和粮食都被大水给冲走了,为了活下去,百姓们实在没办法了,就都会选择鬻儿卖女的去换些钱、或者换些粮食,总比一家几口全都饿死的好……”

  唐士奇没说,这不仅是在开封,哪怕是出了河南,在安徽的那些受灾区,这也已经是常态了。几乎每一天、每一个时辰,都会有舍不得和家人分开的哀嚎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响起。

  “给那家些粮食,让他们不要卖孩子了。”

  自与鬼子开战以后,作为同鬼子作战的主力军,铁血军接受着来自各个城市的爱国人士的慰问和捐赠,未曾再担心过粮食的问题。但那些粮食,供应完军里的将士,或者还算绰绰有余,但要是再加上受灾的百姓,那便会显得捉襟见肘了。

  固然此时回到开封的百姓还不足五万,但若是其他受了灾的百姓们,听到这个消息回到了开封,他们又该怎么办呢?难道他们不忍心开着这些百姓生离死别,就能忍心看着其他百姓饿死在他们面前了?

  唐士奇张嘴,想再劝劝锦颐。但锦颐没给他这个机会,率先便踏着门槛,回到了大宅房里。

  她一回到房里,才刚一坐下,便拿起房间里新安好的电话,致电给了韩越。

  她等韩越接通了电话,没多说别的,就只要求了一句,“必要的时候,可以冒一些险。这场仗,能尽快结束就不要再拖着了!”

  她知道,安徽的这场战役,是由鬼子的福泽大佐亲自指挥的。她想,鬼子在吃穿用度上向来不委曲求全,对方再怎么样也是个大佐的身份,即便是离开了原本的驻地去到了合肥,他们营里的粮食和银钱,必定也是少不到哪里去的。

  若是那些抢来了还不够,那收了他们的武器,把一部分以低于别国两成的价钱卖给国民政府,怎么也能够解解燃眉之急了。

  等到那之后,若是再不够,他们杀了个驻华北总司令,刚好顺着安徽、河南,再掉集些他们在北京的兵力,把河北给安定下来就是。

  听得韩越给了个“有八成把握能在半个月内解决鬼子”的答案,锦颐便挂断了电话。而后,又出了房间,找到了唐士奇,让他去找人写告示,告诉回到了开封的百姓们,凡是去到花园口和赵口帮忙重筑堤坝的,扛东西也好、垒堤也罢,统统按工作量来发粮食。

  这样一来,受着饿的百姓们重新找到了可以养活一家人的办法,他们本身的筑堤工程也可尽快结束。全当他们是又招了那么多的临时工来,把财力的损伤减少到了最小。

  八月二十三日的时候,韩越果然按着自己的承诺,诱敌深入过后,一举剿灭了狂妄自打的鬼子兵——

  在日本国内,除了军中极少数的中佐以上的军官以外,很少有人知道华夏有一支叫铁血军的军队,向来就是压着他们的军部打的。待在日本的那些百姓和士兵,大多数的记忆都还停留在八国联军一万多人就打开了华夏国门的时候,压根就没多少人告诉他们,原来他们自己的军队,还有那么多的人折损在了华夏人的手里。

  这也就直接使得那些新补充进入驻华军队的日本士兵们十分的狂妄自大、急功近利,在韩越战略性的牺牲了他们缉拿的、用来假扮成铁血军士兵的部分日伪军以后,直接放松了他们的警惕,将他们一击毙命。

  而除此之外,便连在广州的铁血军军部将领,也因有张腾飞的指导作战,迅速在同鬼子的作战中取得了优势。

  战争接连的失败,兵力的大量流失,使得鬼子一时间无力再发起大规模的战争。伴随着华夏全国人民的狂欢和心中燃起的对于抗战全面胜利的希望,鬼子和华夏的战争,被迫进入到相持阶段。

  或者说,现在害怕他们乘胜追击,乘势向北攻去,一举安定下整个华北的,应当是鬼子。

  九月二十八日。

  在黄河筑堤攻城已经进入了正轨之后,锦颐便没有执意再继续留在开封,而是留下了唐士奇继续监督施工,自己回到了武汉同韩越共同商讨化被动为主动,平复华北的事宜。

  彼时,已是合肥和广州两场战争胜利的一个月后。

  正当英法两国面对纳粹德国的扩张野心仍旧施行着绥靖政策,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着关于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会议的时候,在由铁血军亲自驻守的各大城市,北京、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各地,忽然在上午十一点整,同时飞过了数量战斗型霍克机——

作者有话要说:  抗战中后期的鬼子质量确实比不得早期的关东军,这里女主干死了岛国这么多士兵,想来也应该到了鬼子士兵良莠不齐的时候,所以这时候的武汉会战,作者君就给直接蝴蝶掉了。之后,也应该渐渐到了华夏化被动为主动的第二阶段~

爱你们,么么哒(づ ̄ 3 ̄)づ

  ☆、第一百一十四章

  如同上海、北平、南京这几个铁血军常驻着的城市,防空装置已然十分完善。远远地监控到了鬼子的霍克机, 便赶在其进入到城市范围内之前, 立刻采取了应对措施。

  但如同武汉、合肥这些城市, 他们也才刚到不久, 还是等到了鬼子的霍克机飞到了城市的上方,才有在防御工事里监控着空中情况的士兵发现不对劲。

  彼时,锦颐已经回到了武汉,而韩越还仍然驻留在合肥的第一战线。

  “咱们统共有多少驾霍克机?”

  得到消息后,锦颐第一时间就赶到了随行远征的空军临时驻营去了解情况。

  此次往开封和武汉来的时候,因为是一次远征,为了避免引起鬼子的注意, 他们并没有带上军里的空军团。后来, 还是韩越看着要同鬼子要在合肥开战了, 这才紧急从上海让人调了些空军兵力来。

  其中,为了应对鬼子的猛力进攻,他把绝大多数的空军战士都掉到了安徽的各个地方,留给武汉的, 反倒成了极少数的一部分。

  “十五驾左右, 他们两个班的班长已经全部把人集合完毕,开着机子去应对鬼子了。”

  说话的是负责在空军临时驻营当守卫兵的连长。

  锦颐听完他给的答案以后,正把头给抬了起来,眯着眼想要看看天上有没有战斗机要准备开始作战的迹象。心里头还憋着一股气,盼着守在碉堡等防御工事里的士兵能重创鬼子的霍克机,和空军战士能够及时赶到战场。

  谁想, 那鬼子的霍克机压低了飞行高度以后,锦颐也就是眯了眯眼的功夫,便发现了鬼子动作的诡异——

  他们的的确确是降低了霍克机在空中的高度,也的的确确是做出了预备向地面投掷出炸、弹的动作。但谁又能想到,那些鬼子们一个个的,开着霍克机在空中盘旋了五六分钟以后,从空中抛洒留下的,却是一张张巴掌大的纸张在空中飞舞。

  那些鬼子把纸张全部倾洒完以后,还没等到纸张落地,也没等到铁血军临时驻守在武汉的空军们追上他们,就“哗”地一下又转过了方向,往来时的地方飞了回去。

  “去让通信处的人通知他们回来,不要去追了。”

  对着身边同样愕然的守卫兵连长嘱咐了一句后,锦颐有些莫名其妙地皱了皱眉。她心里觉得有些荒唐,觉得鬼子总不可能是从国民政府那里得来了灵感,也对着他们来了一次“纸片轰炸”。但似乎除了这个理由以外,她也想不到还有什么其他的理由能解释鬼子的这一举动了。

  弯了弯腰,锦颐最终还是捡起了其中一张飘落在地上的纸张。那纸张两面都印着有字,锦颐先看了第一面,把纸张翻正了来看——

  纸张上书“顽固抗战的将士们,我皇军进入华夏,并不是意味着我大日本帝国将成为华夏的仇敌。恰恰与之相反的是,我们正深切地期盼着华日两国能够在国际上齐手并进。如今,民军几度被我皇军打败,你国家百姓,更有众多人向我皇军投诚,组成我皇军在华的军队。铁血军和产军的将士们,为什么不让我们放弃战争,共同创造属于华日两国更辉煌的未来呢?”

  除此之外,纸张上还插着一幅画,大致是在外远征的士兵们思念着家乡的亲人,用以勾起“顽固抗战的将士们”的思家之情,诱使他们主动放弃战争。

  这些纸张、传单,是来自日本的劝降书。

  如今的华夏,有两支军队是日本的心腹大患。一是惯来活动在南方的、坚决抗日且不可撼动的铁血军,一则是北上抗日、选择埋伏游击、时不时予以鬼子分散队伍沉重一击的产军。

  产军的人和力量或者敌不过铁血军,但它一小股一小股人员的分散游击作战,却也总能叫鬼子们在不经意间就被歼灭。但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产军的人虽然每次行动给鬼子带来的伤亡都算不得太大,但久而久之的,却也仍旧是成为了抗日的一支主力军。

  把纸张翻到第二面。

  锦颐大致猜到了鬼子们派发这些传单是个什么意思了,便也没再细看。她打一眼瞧过去,只瞧见了“致铁血军战士和产军战士”几个字样,以及传单的标题“和平建国参加证”几个大字,便立即停了下来。

  这是用来招呼铁血军战士和产军战士投身到鬼子军下去做汉奸的宣传。

  想来,无论是她的铁血军还是产党的产军,都是军事力量过硬,且不大可能主动放弃抗战的存在,所以,那些鬼子们便也效仿着数月之前的国民政府来了一出心理战,想要从内部分化瓦解原本决心抗日的华夏战士。

  锦颐有些想嗤笑鬼子的天真,想问他们不会以为这样真就会有铁血军的战士转投汉奸吧?但她的笑还没彻底展露在面上,忽然便想起,从铁血军的情报处传来的消息,似乎的确是有许多国民政府的内部人员和民军的将领,仅仅是因为鬼子们说了几句好话,开了几张空头支票便直接投身当了汉奸的。所以,这也就怪不得鬼子们把他们国人的爱国情怀看得那样浅淡,把他们国人想象得那样愚蠢了。

  想着想着,锦颐脸上的神情便开始变得有些怪异了起来。

  把手里的纸张随手搓揉了两下,揉成两团又重新扔回了地上。锦颐在离开之前,让人去把散落在城市各地的纸张给清理干净以后,转过身,便又将这事给抛到了脑后。

  铁血军和产军不出汉奸。

  如果那些战士们当真想要给自己留下伪军这条后路的话,当初便会直接选择民军。

  这些自信,锦颐还是有的。

  *

  鬼子们当下无力再向华夏发起大型战争,便期盼着能用华夏自己的战士去攻打华夏自己人。国民政府和民军里亲日份子的吹捧,使得他们在面对华人的时候,总有一种隐秘的自大和骄傲。

  甚至,分明是他们自己期盼着华人的战士能够转投到他们皇军的旗下,却又偏偏将自己代入到了施舍者的身份。

  然而,他们的自大最终还是在一个月的等待中慢慢被消磨了——

  这并不是说没有人拿着他们用来当“和平建国参加证”的传单来报名了,而是那些来报名的,全部都是那些原本就活得混不吝的泥腿子,其中一个他们想要等来的铁血军战士和产军战士都没有。

  “八嘎!”

  提议并亲手组织了这次心理战的本田大佐,前不久才在日军屡次受挫的情况下,带着人占领了华夏的厦门。原本因为占下厦门太过容易,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却没想到自己组织的特意用来对付铁血军和产军的心理战结果,就像是一个巴掌似的,硬生生的扇在了他的脸上。

  “砰!”地一声把拳头重重捶在桌面上,本田沉着气思考了一会儿后,正想找人商量着想出些补救的方法来挽回自己的在天皇那和其他大佐那的颜面,便看见有人来通报道——

  “大佐,德国已经正式制定出了剥夺犹太人的尊严和权利措施,有关于厦门今天登陆的那些犹太人,我们这次也是照样允许他们登陆吗?”

  如果依旧接收的话,这也就意味着日本有可能要承受来自德国的不满。

  本田瞬间沉默了下来,一下子也顾不得自己的面子和对华夏军人继续招揽的问题,首先便打电话到了国内,致电天皇询问意见。

  与之同时,张腾飞也同样从上海致电到了武汉,问出了同样的问题。

  而彼时,锦颐也同样沉默了。

  来自后世,锦颐仍旧记得自己在后世之中听到的更多的,是有关于犹太人亲华,甚至在逃往华夏的时候,犹太人与华人结合后留下了许多后裔的内容。

  但等到真正置身于这个年代的时候,锦颐才发现,在华夏抗战期间,有两个恰恰与后世之人所了解的真相相反的情况——

  一是在抗战的前期,世界各国内,反而是纳粹德国曾慷慨援助华夏抗日。这当然与秦非正曾送自己的两个儿子分别前往苏联和德国的军校学习分不开,在抗战初期,虽然铁血军本身是没有得到过德国的帮助的,但作为华夏正统军的民军,却是实实在在有着德国特派员亲自指导武装的军队的。

  甚至偶尔在没有同鬼子打仗的时候,锦颐都有想过,也许真的是由国民政府领导的华夏,被德国认定了是扶不起的,历史上的德国才转而和日本达成了结盟。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7页  当前第8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1/9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此生应不负[民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