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古代升官日常_分节阅读_第37节
小说作者:水心清湄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541 KB   上传时间:2018-07-26 18:57:30

  也就是说,每隔几日,便有一次赶集日。

  农人们等到感激日的时候,就会背着自己的粮食、布匹、柴火等想要卖出去的东西来到集市上,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大同有了煤场之后,从大同来赶集的人中便有了从采煤场买来煤,背到这里后,再抬高一些价格卖出去,从中抽取一定酬劳的人。

  陈溯百无聊赖地喝着酒咂着嘴道:“这酒也太没劲了。”

  说着无心,听着有意。张彦瑾端起酒杯喝了一口,也觉得这酒味确实是淡了一些,喝着不得劲。

  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作秣酒。这里面所说的少康,便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里面的杜康,里面所说的仪狄则是最早发明酒的人。

  自古以来,酒就分两种,一种是果实类酿酒,第二种是粮食酿酒。

  先是在草木繁茂,花果繁盛的地方,有人发现可以用花果发酵酿酒,味道鲜美。再道后来就是杜康用高粱酿酒,创造了高粱酒。

  由于工艺的限制和人思维的限制,在大魏朝时期,不管是帝王,还是百姓,喝得都是这种低度数的高粱酒或者果酒。

  这种酒对于喝过高度数白酒的张彦瑾来说,实在是过于寡淡无味。

  张彦瑾指腹缓缓地滑过光滑细腻的酒杯,心思便转动了起来。

  若是他先一步发明出了高纯度的酒,这对他的酒楼来说,岂不又是一个吸引人的闪光点。

  等到酒厂建立起来之后,他还可以再发明一些葡萄酒、啤酒之类的酒。

  这些酒既可以饱他的口腹之欲,又能赚钱,何乐而不为?

  “西州乃是我家的地盘,煤炭这等宝贝,怎么能偏偏便宜了一个外人!”就在张彦瑾和陈溯有一搭没有一搭的闲聊时,一个突兀的声音钻入了张彦瑾的耳朵里。

  陈溯和张彦瑾对视一眼,两人都没有说话。

  瑞炭从西州拉到长安城销售,除了进献给皇上和送亲朋好友的,剩下的全部都以高价卖出,再配合上暖手炉等物的畅销,可谓是日进斗金。

  再加上西州只有大同这里能够露天采煤,其他地方虽然有煤矿,可都深深埋在地下,现在的工艺限制,一来是很少有人发现地下的煤,二来是就算是发现了地下有煤,也没有人敢去挖。

  张彦瑾这里的露天采煤场,就成了众人眼中的金饽饽。

  树大招风,采煤场被人嫉妒这并不能让张彦瑾觉得奇怪。更何况说这话的人声音略显稚嫩,语气嚣张,并不像是老谋深算之人,张彦瑾淡淡一笑,便继续吃菜。

  古凡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他的采煤场开起来,夺走了别人的利益,自然会有人嫉妒,这是必然的事情,若是没有人眼红,他才觉得奇怪。

  可既然这些是他张彦瑾的东西,那些眼红的人,他就让他们只能眼红着。

  倒是一旁跟着张彦瑾一起来的张伍二悄悄走了出去,打听说话的人是谁了。

  陈溯虽说是不谙朝事,可到底是自小在长安城长大的子弟,再加上他老爹是户部尚书陈德让,他早就对这种你争我夺的事情习以为常。

  此时听了那不远处传来的声音,不用想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也知道张彦瑾肯定能处理好这件事,便没有多问一句,只是继续和张彦瑾吃饭聊天。

  “吃来吃去,还是火锅够滋味。”从向翠楼出来,陈溯有些不扫兴道。

  他画风一转道:“二郎,等我走的时候,你铸造一个火锅送给我如何?也不枉我千里迢迢从长安城过来陪你了。”

  “那可是我开客栈用的东西,客栈还没有开起来,就先被你尝了鲜,等到客栈开起来之后,我再让人给你送到长安城去如何?”张彦瑾并没有答应。

  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火锅这种东西没有推广开来,不过是因为大家还没有想到这种吃法而已,若是被陈溯拿到长安城去这么一宣扬,到处都是火锅的仿制品,他的客栈开起来之时,岂不是没有了噱头?

  可等到他的客栈彻底开起来之后,再把火锅这种东西推广出去,他客栈的名声已经是远扬四方了,就算是那个时候火锅这种东西被人四处仿制,对他而言,也无所谓了。

  陈溯郁闷了:“张彦瑾你也忒小气了。”

  张彦瑾摊手:“俗话说的好,小气不对朋友,良心难做。”

  陈溯愕然。他摇摇头去,其实越是亲近的朋友,越是这样调侃,所以他朝着张彦瑾脑袋揍了一拳,这事又不再提了。

  两人回到吉祥村后,张伍二才把打听到的消息告诉张彦瑾了:“二郎,刚刚在席间大喊的人是太原城杜家三郎杜鑫磊。”

  太原城杜家乃是以做豆腐出名,杜家先祖在秦十一世的时候就掌握了制作豆腐的绝技之后,制作出来的豆腐味道鲜美,吸引得周围的人都来购买。

  通过卖豆腐,杜家积累了一些财富,也从偏远的寨上迁徙到了太原城。杜家先祖也确实是一块做生意的料,积累了财富之后,便开始置办荒地,在周围兴办产业,又学儒术,讲底蕴,然后几百年里,终于将杜家弄成了如今太原最大的世家。

  今天张彦瑾和陈溯吃饭的向翠楼就是杜家的产业。

  张彦瑾这个单刀直入西州,迅速在大同扎根的外来户自然就成了杜家的眼中钉,肉中刺。

  张彦瑾一听是杜家的三郎杜鑫磊之后,便心下了然。杜家就是盘旋在西州这方土地上的地头蛇,他这个空降兵一来从来没有去拜见过地头蛇,二来他迅速卷裹财富也着实引人眼红,招人恨也是自然的。

  可张彦瑾却丝毫没有去想要拜见杜家这一方地头蛇的意思,以他日进斗金的速度,再加上他也打算在大同开客栈之类的产业,到时候必定是挤压的杜家的酒楼喘不上气,如此一来,他和杜家的矛盾是避无可避。

  陈溯跟着张彦瑾在吉祥村又待了几天之后,实在是受不了吉祥村的无聊,带着张彦瑾给宁国公府的家书,回长安城去了。

  张彦瑾则继续忙采煤场和砖厂的事情,从那日他吩咐了王石和王久他们给红砖房的最外层上水泥涂料,王石和王久在带着一众能工巧匠练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已经渐渐领略了其中的窍门,便开始给张彦瑾的小别墅上涂料。

  只是这几天的功夫,最外面的几面墙居然已经被水泥涂抹的光滑无痕。

  而那蜂窝煤由于制作工艺着实是简单,工人们更是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掌握了蜂窝煤的制作技巧,大批量的生产了起来,还专门成立了一个蜂窝煤的作坊,作坊当中净是需要给蜂窝煤中间扎洞的铁具模板。

  不消几天的功夫,前些日子堆下的煤粉和小煤渣子居然全部被制作完毕,作坊当中的墙角码放满了整齐的蜂窝煤。

  王石和王久看到张彦瑾走进制作蜂窝煤的作坊后,忙迎了过来。

  两人看着角落里堆满的蜂窝煤,再也高兴不起来了。前几天,煤粉和小煤渣制作成蜂窝煤之后,他们两人还惊叹蜂窝煤设计之精巧。可两天后,他们就愁眉苦脸了起来。

  原因无他,只是因为这蜂窝煤根本卖不出去。设计得再好又能如何?还不是卖不出去?哪怕是他们把价钱定得十分低廉,还是卖不出去。

  张彦瑾听了王石和王久诉苦后,禁不住哈哈大笑。

  “你们当初卖的时候,有想过要卖给谁吗?”张彦瑾耐心指点道。他必须要把他的手下培养起来,不然以后生意越做越大,他事必亲躬,岂不是要累死了?

  王石和王久,还有跟在张彦瑾身后的张伍二都是一楞,三人面面相觑,纷纷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卖东西,自然要想到卖给谁,这样东西才能更加快速地卖出去。”张彦瑾继续解释道:“瑞炭卖给一般的老百姓,老百姓们会买吗?”

  三人这才算是明白了过来,王石有些恍然,他耐心求教道:“二郎,你觉得这蜂窝煤应该卖给谁呢?”

  “村子里的大多数人家烧得都是秋收时分收回来的麦秸和干柴,这些东西不要钱,对比之下,自然是没有人用蜂窝煤这样的东西了。”张彦瑾不紧不慢地分析道:“可是长安城中大户人家呢?若是他们有蜂窝煤,他们还会去烧麦秸和干柴吗?”

  张伍二突然明白了过来:“长安城中的人家干柴都是从外面买的,蜂窝煤可是比干柴烧完方便多了,若是他们有了蜂窝煤,肯定不会再用干柴的,这样我们的蜂窝煤就能卖出去了。”

  “这样还不够。”张彦瑾说道。

  作者有话要说:  一更

第49章

  张彦瑾摇摇头, 从袖口中拿出来一张图纸道:“我们还必须制作一款专门放蜂窝煤用的炉子, 这样的炉子小巧方便, 比他们烧大锅方便多了,他们用了咱们设计的炉子, 自然是要用蜂窝煤了。”

  王石和王久如获至宝一般接过张彦瑾手中的图纸, 翻开仔细研究。

  可没过一会儿功夫,王石和王久的眉头就皱了起来道:“上下通风,上面放锅炉, 空气虽然能从下面进去,可是这样真的能保证蜂窝煤一直燃烧吗?”

  张彦瑾不急不慢地反问道:“那现在用的锅炉只有一个口放柴进风, 为什么柴火能烧起来?蜂窝煤可比柴火容易燃烧多了。”

  王石和王久没有办法反驳,只能讷讷不语。

  倒是张伍二有些不耐烦道:“你们两人做出来咱们试试不就对了?二郎说得东西什么时候有过问题?你们两居然还在这里磨蹭。”

  王石和王久一想发现也对, 便点点头, 拿着图纸做张彦瑾画出来的炉子去了。

  张彦瑾则转身去了采煤场外面的红砖房,这些红砖房年后就盖了起来,再晾一晾,工人们就可以搬进去住了。

  他默默计算了一下现在工厂中的人数,发现若是他再加大规模, 工人们肯定不够用, 尽管时不时有外县的人来这里做工, 可毕竟是少数。等到红砖房晾干能住人之后,他就该让张伍二去外县招人了。

  毕竟制作高纯度的蒸馏酒需要重新开辟一个厂子,只是这个厂子一开始需要的人恐怕就要一二十个。

  房子上需要上涂料,现在是水泥厂和砖厂暂时合并在一起, 要是需求量增多,两个厂子就不能合并在一起了,等到那个时候需要的工人恐怕是数不计数。

  思索良久,张彦瑾指着红砖房道:“再加盖两排,都修成三层。”

  张伍二有些兴奋地应下来道:“二郎,咱们是不是要再招一些工人回来?”

  张彦瑾点点头道:“不过现在还不是招人的时候,先要把房子盖起来,让工人们有地方住才行。”

  张彦瑾安排好采煤场和砖厂的诸多事宜后,又大致过了一下账目,这便准备回房中歇着。

  他刚刚出来,便被不远处一辆普通的马车吸引住了。

  西州大同这地方,老百姓已经贫困多年,就算是县令孟经纶出门都是步行或者骑马,根本没有马车可做。

  可现在这里却凭空出现一辆马车来,这着实不让他注意都不行。

  马车十分质朴,外面的罩子是最暗的藏蓝色绒布,车帘则是颜色稍浅的绒布,无一丝多余的花纹。

  “二郎,这马车好像停在这里好一会儿了。”张伍二在张彦瑾身边低声道:“要不要我找人过去警告一下?”

  自从张彦瑾年前卖出了瑞炭之后,就不断有零零星星的人来这边观察,张彦瑾和张伍二都已经习以为常。

  可平日里来偷窥的人大多都是偷偷摸摸过来看看,被他们发现之后,就灰溜溜的走了。

  这种驾着马车过来,光明正大偷窥的他们还是第一次遇到。

  就在张彦瑾准备说不用时,那原本安静的车子里居然伸出一只骨节分明的大手来,紧接着一个外披黑色貂裘,身穿玄色对襟暗纹长褂,头发用玉簪绾起的伟岸男子就出现在了张彦瑾面前。

  男子身上那履至尊而威天下,吞并八荒的气势除了皇上身上有,还有谁能如此不怒自威?

  现在的皇上马上打天下,威震四海后荣登大宝,乃是血里雨里凭借着自己力量一步一步走上的皇位,什么样的场面他没有见过?又正值盛年,故而身上的气度比一般袭承皇位的皇上要高了不止一点半点。

  张伍二是曾经陪着张彦瑾一起在长安令尹衙门挨过打的人,也见过皇上以及皇上身边的李明锐。

  这冷不丁看到刚刚自己还想要带着人过去收拾一顿的人居然是皇上,张伍二的腿一下子就吓软了。幸好刚刚二郎没有让他去,万一他要是去了,他岂不是小命都没有了?

  李明锐一身玄色劲装,腰间挎着皇上赏赐的宝剑,从车中率先一步跳下来,站在车边。

  张彦瑾看着皇上,直接就懵了。这皇上怎么就驾着一辆寒酸的马车冷不丁出现在这里了?难道不应该是明黄冠冕,步撵随行,百官跟随吗?

  不过张彦瑾又禁不住仔细打量了一下坐在马车里不怒自威的皇上,心中赞叹。真不愧是千古一帝,穿得如此普通,坐着如此寒酸的马车,居然还有君临天下的气度,看来这真龙天子的名号不是白叫的。

  可西州大同距离长安城如此之远,皇上千里迢迢跑过来,就不怕皇宫中的谏议大夫们发现吗?那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刘延时不会上奏吗?

  见张彦瑾傻愣愣地站在原地,始终没有半点反应。皇上的脸立马就拉了下来。

  李明锐余光一瞄皇上阴沉的侧脸,为张彦瑾捏了一把汗。

  皇上在看到线人传递回去的图纸之后,望着张彦瑾那已经盖起来的二层红砖房沉思良久,居然决定排开公务,让太子监国,他悄悄来到了这里。

  虽说自古以来都有规定皇上不能出皇宫,可皇权高于一切,皇上想要去哪里,还没有办不成的。

  现在皇上舟车劳顿,本就是疲惫不堪,张彦瑾这个愣货居然还在那里发呆?!

  张伍二结结巴巴道:“二郎、二郎,真是皇上啊…… ”话还没有说完,张伍二就吓得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长身匍匐玉地面道:“草民参见皇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0页  当前第3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7/12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古代升官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