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古代升官日常_分节阅读_第47节
小说作者:水心清湄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541 KB   上传时间:2018-07-26 18:57:30

  周勤看了张仲谦一眼,匆匆道:“皇上,此事事关重大,关系着中州几十万老百姓的性命,张彦瑾黄口小儿之言,岂能听得?!”

  “先说是不是,再下定论。瑞国公还不知道我要说什么,就匆匆阻拦,是否太过于鲁莽?”

  张彦瑾不急不慢道:“再者,朝堂之上,百官论事,瑞国公想要违反规定不成?”

  朝堂上议事,百官皆可发言,可实际上私下里众大臣就把事情的商量好了,交给等级高的大臣去发言讨论,等到皇上问的时候,他们说附议即可,这虽然没有人规定如此,可这却早就是不用言说,大家都清楚的规则。

  此时张彦瑾突然如此之说,周勤想要辩驳,却辩无可辩,只能咬着牙,默默地看着张彦瑾,想要看看他说些什么。

  “臣想说,中州地震根本就不是因为上天降怒于大魏朝,而是地壳运动导致得罢了,而天降暴雨,不过是因为中州四面环山,台风盘旋在山中罢了。”

  张彦瑾目光灼灼,注视着张淳泽道:“太卜令自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怎么连如此简单的自然现象都不懂,还要散播谣言,说是上天降罪于我大魏朝,引起庙堂恐慌?”

  “呵呵。”张淳泽拢了拢袖子,微微扬起下巴道:“如此荒谬的话语竟然都敢拿到朝堂上来说,启禀皇上,这些奇怪的话语微臣还是第一次听到,微臣认为他在妖言惑众,趁着中州灾难哗众取宠!”

  张彦瑾并不理会张淳泽,而是继续道:“启禀皇上,微臣曾和东瀛使者小五郎一起喝酒闲聊,也在东瀛买了石见一地,小五郎告诉臣,他们东瀛自古便是地震频发,乃是由于地壳运动频繁所致,只要多加预防,便不会有伤亡。”

  正说着,张彦瑾笑着看了张淳泽一眼,这才淡淡道:“若是按照太卜令所言,东瀛的天皇是不是要每个月都下四五次罪己诏啊?”

  “一派胡言!张彦瑾你居然敢猜测天意,用妖言来曲解天意!”张淳泽扭头怒瞪张彦瑾。

  说罢,他拱手道:“皇上,此事事关重大,他却在此胡言乱语,当是斩首以儆效尤!”

  原本观天象这些便自古从无定论,只是大家根据自然现象总结而来的定论。

  他作为太卜令,为了彰显自己的能力,中州地震,又连遭暴雨冲袭,黄河也发了大水,如此大的灾祸,他自然要寻找一个理由。

  可他却不曾想到这中间居然冒出来一个张彦瑾来,言之凿凿说他妖言惑众,他此时心中已经没底,可为了维护他作为太卜令的面子,他自然是要反驳张彦瑾。

  “斩首以儆效尤?”张彦瑾嗤笑一声道:“该不会是太卜令心虚了吧?”

  张淳泽怒瞪着张彦瑾,他作为太卜令的威严居然被人当堂质疑,自然是让他恼火不已,可若是在朝廷上和张彦瑾这么一个黄毛小儿计较,却有失他作为太卜令的风度。

  他微微平复了一下心绪,这才侧头道:“天象神秘莫测,愚昧之人怎会懂得天意,我只是不愿与你过多纠缠浪费时间而已。”

  张彦瑾不再和张淳泽说话,只是拱手热切地注视着皇上,信誓旦旦道:“若是皇上不信微臣言论,大可把东瀛留在我大魏朝的使者叫来一问便知,或者随便问哪个东瀛人便可以证明臣所言是否属实。”

  皇上自然是不愿意下罪己诏的,他同样觉得上天降怒于大魏朝乃是无稽之谈。

  他一挥手道:“朝堂之上,百官皆可发表议论,既然张彦瑾说这乃是地壳运动所致,那就把东瀛使者叫来一问便知。”

  皇上身边的老太监闻言,当即高声道:“宣东瀛使者进殿!”

  不多会儿,驻长安的东瀛使者就被守在殿外的太监们叫了来,他上殿之后,先给皇上行了一个礼,这才道:“启禀皇上,东瀛确实如张男爵所说,地震多发,乃是大地运动的正常现象。由于我朝人民自古便经常经历,大家都有了防范意识,故而多年地震,很少有伤亡。”

  他也不知道张彦瑾所说的地壳到底是什么,就按照自己所知解释了一遍。

  说完之后,他又怕知情不报惹怒大魏朝皇帝,就解释道:“微臣也是刚刚才听说了中州发生了地震,正想要给皇上进言,却不想张男爵已经给皇上解释明白了。”

  张淳泽气得脸都白了,他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到到底哪本书上记载过地震。他自认为博览群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却不曾想今天居然被一个黄毛小儿当朝给比了下去,高傲的自尊心让他一时间竟然心绪颓然,面色灰白。

  “原来如此。”皇上微微颔首,他心中微微释然,不管怎么说,有了东瀛使者的言论,这些官员们便不能再以上天降怒于大魏朝,为了让上天息怒,皇上需要下罪己诏的言论来压迫他了。

  “皇上,微臣认为,目前根本不是要讨论如何平息上天震怒这种无稽之谈的时候,应该尽快想办法解决问题,只要台风一过,暴雨停下,黄河水流量减少,洪水自然会平息下去,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如何要把那些仍然困在里面的老百姓们救走。”

  张彦瑾再次进言道,这也算是转移话题,他倒是想和朝堂的老大爷们讲讲地理,讲讲他们生活在地球,甚至还可以做地动仪,但是后来想想,这事还是不宜拿到朝堂上来,毕竟太过匪夷所思,领先一步是聪明人,领先太多,那就是妖孽了,会被群起攻之的。

  他从善如流道:“那你有何办法?”

  “启禀皇上,今天在朝堂之上,陈尚书说洪水有一米到半米之深,微臣认为,既然如此,那么就可以用大船去救人,一来可以减少官员们的工作量,二来可以尽快救出困在水中的百姓们。”张彦瑾将早都准备好的话讲了出来。

第63章

  陈国公故意扭过头, 看都不看张彦瑾, 不屑道:“皇上已经把能派的大船都派过去了, 这种谁都能想到的办法还需要你说吗?”

  本来今天他们就计划好了让皇上下罪己诏,却不想被张彦瑾这么一搅和, 原本计划好的事情就这么泡汤了, 他心中岂能好受?

  此时看到张彦瑾如此说,自然要抓紧时间怒斥张彦瑾了。

  这样想着,他又看了一眼张仲谦, 心中越发觉得张仲谦膈应起来。这个张仲谦三番五次让他的侄儿张彦瑾和他们作对,真不知道他心中在想些什么。

  陈国公并不觉得以张彦瑾这么一个纨绔子弟能想到东瀛地震这种事来, 他私下里肯定是受到了张仲谦的指使,这才敢在朝堂之上和他们作对。

  他一想到张仲谦和他们作对不亲自出马, 却让张彦瑾这么一个黄口小儿出马, 他心中就越发不舒服起来,觉得受到了张仲谦的蔑视。

  皇上心中也隐隐有些失望,他原本以为张彦瑾会有什么好点子,却不想张彦瑾也只能说出用船救人的办法。

  张彦瑾和刚刚一样,直接忽视了陈国公, 只是继续道:“皇上, 暴雨天气, 现在的船只肯定是寸步难行,微臣想到了一种新型的船只,可以由十人同时开动,即使是暴雨, 也可以畅通无阻,快速在洪水中救出困在里面的老百姓。”

  在中国,从古代起人们就知道把竹筏子或者木筏子扎在一起在水上飘荡,这便是最早的船只了。后来,在大禹治水的时候,为了方便在水中指挥,大禹将一根木头的中间掏空,站在其中,在水中飘扬,这种船便被称为独木舟。

  再到后来,为了船只稳固 ,又出现了双体船,也就是用厚厚的木板架在两条船只上,作为桥梁,将两条船连接在一起,以其外貌取名,称为双体船。

  再到后来,便有了帆的折腾和船舵的折腾,还有水密隔舱和水鸟形船体的折腾。

  只是现在大魏朝鲜少有水上作战,船只只是在老百姓当中应用,故而的船只大多数还都是如梭一般的小船,还没有使用船帆和船舵。

  船帆和船舵一个可以控制船行进的速度,一个可以控制船行进的方向,是后来的船只必不可少的构造。水密隔舱却是防止船在大海上行进不会沉没的一大法宝。

  水密隔舱是将船体分成许多个舱区,各个互不相通,这样在航行时,即使某几个舱区破损进水,船仍然照常行驶,不会沉没。

  非但如此,将船体分开成各个舱区,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那就是装卸货物十分方便。船主也可以将不同的货物分仓管理,一来二去便会节省不少时间。

  水鸟形船体则是仿照水鸟划行时的样子设计的,简单点来说,就是把船体最宽处放在船的中部靠后的位置,这样会让船在水和空气互相作用之下,划行得更快。

  张彦瑾准备折腾的便是这种拥有水密隔舱、船帆、船舵,以及水鸟形船体的的航船。

  毕竟他在东瀛买了一块地,迟早船厂要建的,不然日后怎么去东瀛?这次也正是好时机,一来给皇上帮忙,二来也顺手推舟了。

  “哦?”皇上身子立马前倾道:“竟有如此神奇的船只?”

  “此乃臣画好的设计图纸,请皇上过目!”张彦瑾将昨天晚上就画好的图纸拿了出来。

  李明锐从龙椅一侧走下,从张彦瑾手中接过图纸,递给皇上。

  皇上望着十分立体生动的船只久久无法回神,高高的三角纵帆竖立在船头的甲板处,如同水鸟一般,前窄后宽的船体两侧是一排整齐的竖桨。船尾处则有一个较大的圆形转轮,转轮上面伸出许多个手柄,似乎是给人抓的地方。

  “司有郎,你来看看这张图纸。”皇上将手中图纸递给了李明锐。

  李明锐接过之后,便走下台阶,将图纸递交给了从百官中走出来的司有郎。

  司有郎乃是属于工部的官吏。

  大魏朝的官制乃是三省六部制,三省乃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则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百官各司其职,工部便是掌天下百工屯田山泽之政。而工部旗下的司有郎则是掌经营兴造之政务,城池之修浚,土木之兴造,工匠之程式皆有他掌管。而他也相当说是大魏朝修建业中的专家了。

  司有郎黄修均在看到李明锐递过来的图纸时,吃惊地瞪大了眼睛。张彦瑾善于画建筑图纸,他早就有耳闻。

  当初在看到张彦瑾所画的马镫和马鞍的图纸之后,他便惊天为人,把图纸要来细细观摩。

  这实在不是黄修均反应过大,实在是在大魏朝这个时代,大家所画的还只都是平面图或者说是表面图,突然出现张彦瑾这么一个立体的三维图,作为从小就痴迷于建筑的黄修均怎么能不吃惊?

  此时船体这么一个大的立体型建筑的图纸出现在他的面前,他怎么能不震惊?

  满朝文武百官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黄修均的身上,想要听听他这个司有郎的判断。

  过了好一会儿,司有郎黄修均才意识到皇上和其他人还等着他回复,他连忙道:“启禀皇上,此船只的设计微臣虽然还有不明白的地方,但是若如张录事所说,微臣认为,此船只若是建造出来,被围困在洪水中的中州百姓皆可迅速解救出来,而且我大魏朝的水航定然会有大的发展,若是以后再遇水战,我大魏也定能战无不胜!”

  此话一出,满朝哗然。

  “当真如此?”皇上刚刚看到图纸的时候,也是大为惊艳,可他却没有想到张彦瑾画出的船竟然会如此厉害!

  “请皇上准许微臣细细道来。”司有郎黄修均意气风发道。

  他指着图纸上的三角纵帆道:“此物的形状似三角,后面又有绳子牵引,极为稳固,一旦有风吹过,此物高高鼓起,无形之中增大了风力,便可以快速推着船前进。”

  “再者,此物又是纵向放置,可以让船驶八面风,除非当头风不能行驶,如此大的作用竟然用这么一个简单的方法就达到了,这设计实在是惊艳巧妙。”

  黄修均越分析越觉得惊艳,他竟然直接转身,朝着张彦瑾躬身拱手道:“敢请教张录事,究竟是怎么设计出如此惊艳绝伦的东西的?这东西的名字又叫什么?”

  他这动作和话语一出,又引起了朝堂一阵窃窃私语。黄修均乃是最精通百工之术的人,平日里只忙于钻研建筑上的事情,其他事一概不理,更不要说人情交际之类的事情了。

  可现在他居然对张彦瑾做出如此恭敬的请教之态,可想而知,这设计有多么厉害。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集中在了张彦瑾身上,有惊艳,有困惑,也有怀疑。不过这些人都是能人中的能者,他们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开口,都静静地等着张彦瑾接下来的话语。

  “实在是不敢当。”张彦瑾上前一步,扶住司有郎黄修均道:“司有郎严重了,这设计其实是我和兄弟们出门玩耍之时,偶然想出来的。”

  见黄修均不问到底誓不罢休,再加上朝堂上的人都看着自己,张彦瑾苦笑一声道:“有一日我们在湖上划船游乐之时,日头太烈,可我们又贪于玩耍,就在舟上安放了一个大的芭蕉扇,来遮住日头,原本只是想要有一片阴凉之地,却不想一阵风吹过,船行驶得更快了,无心插柳柳成荫,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发现在船上安装这样的东西,可以让船行驶得更快,我就给这种东西起了一个名字叫船帆。”这原本要在十五世纪才出现,只是现在没有,那他只能随口说了。

  “原来如此,受教了。”司有郎黄修均由衷地佩服。

  他本就是一个认死理,只喜欢钻研修建技术的人,但凡是遇到比他厉害之人,便会上前请教,不耻下问。此时张彦瑾如此详细解说,让他茅塞顿开,一想到自己也经常坐船,居然都没有发现船帆的妙用,便觉得自愧不如。

  “启禀皇上,此船上的船桨众多,在划行之时,可以让众人轮流划船,有众人合力划行,此船定然能破水向前,无惧暴雨。船型像鸭子或者天鹅等水鸟在水上划行,我想张录事定然是看了水鸟的划行姿态得出的灵感,此种设计,让船在水力和风力相作用之下,依然可以稳定快速前行,此种设计实在是天工鬼斧。”黄修均再次向皇上解说。

  说罢,他话锋一转,指着船尾的船舵道:“只是微臣也有不明白之处,比如此处,还请皇上让张录事为大家解说。”

  “张彦瑾,你来给大家讲讲看。”皇上此时可谓是龙心大悦。中州不断上涨的洪水可谓是他的心头大患,犹如一把利剑悬在他的头顶,却没有想到,今天上午,就被张彦瑾这么迎刃而解了。

  “启禀皇上,此乃船舵,可以控制船的行驶方向。”

  张彦瑾接过图纸,指着船尾的船舵给皇上和黄修均看:“普通的船只由划桨来控制船的行驶方向,可此船的水浆众多,划行的人也众多,再用划桨来控制船的方向显然不可能,故而臣在船尾设计了船舵,我们都知道,若是在船尾划船之时,只要变动桨叶,就很容易改变船的方向,船舵利用的正是这一点。”

  他的手指微微下移,指着船下面的舵叶和连着船舵轮的杠杆道:“此三种东西连接在一起,船舵转动,舵叶会跟着转动,这样,就会在船尾形成水流,进而形成一定的水压,这种压力虽然小,可是船舵在船尾,和船的重心,也就是船中部距离很远,如此一来,小小的压力,因为距离远的关系,便会对船中部形成巨大的压力,导致船改变方向。”

  说到这里,他害怕自己讲解的不明白,便举例子道:“这就像是我们提着两桶水很重,可是用扁担挑着两桶水便会很轻松。”

  黄修均沉默了一番后,激动道:“张男爵果真是智慧过人,本官佩服!”

  激动之下,他又拱手对皇上道:“还请皇上让张男爵来臣工部任职,为皇上效力!”

  皇上正有此意,这船是张彦瑾设计的,修建的时候有他在自然是再好不过。

  这些日子张彦瑾折腾出来的事情,发现张彦瑾放在工部着实是个人才,既然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自然是要留为己用,当然最重要的是,今天张彦瑾这一站出来,他瞧着顺眼,想给他升官。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

第64章

  盛元帝扫视下方, 将一众人看得不由低下头, 瑞国公周勤跟随盛元帝已久, 这时心里一沉,他倒是想站出来说, 可是最了解皇上的他, 这时候他还真不敢站出来了。

  只见盛元帝大手一挥道:“准了,张彦瑾,你去工部, 员外郎不是还空着?”

  工部管理修缮之事总共是两人,一个是司有郎, 另外一个便就是员外郎了。

  这员外郎官职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从五品, 月俸十四石,但是比之之前的参军录事,要升了三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0页  当前第4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7/12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古代升官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