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古代升官日常_分节阅读_第59节
小说作者:水心清湄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541 KB   上传时间:2018-07-26 18:57:30

  “二郎,米脂姨婆,绥德汉是啥意思啊?”张伍二追上两人的脚步,追问道。

  张彦瑾晃着手中的鞭子道:“米脂姨婆绥德汉说的乃是貂蝉和吕布,貂蝉是一代美人,她的家乡在米脂,米脂则是榆林的一个地方,吕布是绥德的人,所以说米脂姨婆绥德汉。”

  “那也就是说榆林这里水土好,我哥才变白了?”张伍二有些明白了。

  张彦瑾笑着点了点头道:“要不把你也留在榆林一段时间?”

  张伍二嘿嘿一笑,摇摇头道:“我就不了,我哥心思缜密,能雇住摊子,我就不行,我还是跟着二郎你吧。”

  张伍一笑着在张伍二脑袋上敲了一下,便开始给张彦瑾汇报榆林露天采煤场的情况。

  “这里虽然民风彪悍,可也耿直,所以从开始雇人到开始采煤,基本上没有出什么乱子,大家干起活来也都很卖力气。”张伍一一边指着远处的采煤场,一边给张彦瑾说道:“二郎你看,这是修建起来的采煤场,旁边是工人们居住的房子。”

  张彦瑾望着一排一排的红砖房子,满意地点了点头。当初他虽然把烧砖的技术给了朝廷,可他当时也说了他们可以烧砖自己用,只要不往出卖就不算是违反规定。

  “好样的!”张彦瑾拍了拍张伍一的肩膀道。

  在视察完榆林的露天采煤场之后,张彦瑾让张伍一把灾民们聚集在一起,和上次在西州一样,对灾民们进行了鼓励。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自己的家乡有着无比浓厚的眷恋之情,这些灾民们听到张彦瑾说他们的家乡要重建,当即表态要跟着张彦瑾回去重建家园,哪怕是让他们捐出一部分钱来也无所谓。

  由于中州重建的事情迫在眉睫,张彦瑾也没有在榆林多耽误,他带着灾民们就开始从榆林往中州奔袭,还把张伍二培养出来的一部分熟练的工人带了回去,让他们给中州的人进行指点。

  虽说把这些灾民从西州大同和榆林调回去十分麻烦,可是这些人在张彦瑾工厂中的这一段时间,都多多少少学会了一些技术,很多人都可以不用培训,直接上工。

  张彦瑾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洛阳建立了一个烧砖场,而后又在旁边建了一个水泥厂。

  洛阳地处黄河中下游,故而红砖厂和水泥厂的取材都十分方便,不需要什么成本。

  由于有从张伍一那里带来的工人们指点,烧红砖厂和水泥厂不用张彦瑾操心,张彦瑾便开始马不停蹄的去规划牡丹园的事情了。

  “我可以在建造的时候,把水引入牡丹园当中。”宇文上恺凝视着洛阳地图上的水路淡淡道。

  他是一个遵循因地制宜的人,也是一个注重整体的人,既然张彦瑾在这里建牡丹园已经定下来了,他就建立牡丹园的规划纳入到了洛阳城整体的规划当中了。

  张彦瑾点点头,像是忽然想到了什么一般道:“牡丹园的设计恐怕还要非一番周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他必须先谋划好,这样事后才会少很多麻烦。

  两万亩地的牡丹园绝不是一件小事情可以说改就改,这涉及到土壤、浇水、排水的问题。

  洛阳临近黄河,可以因水就势造园。最重要的是,他不满足于只把牡丹园建成一个只能培养牡丹的基地,如此绮丽的牡丹园只当成一个种花栽花的基地岂不是暴敛天物?

  他要把牡丹园打造成一个大魏朝最大艺术园林,到时候就可以一边培植一边吸引游客来观光,物尽其用。

  如此一来,其中涉及的问题就多了。

  无水不成园,无木不成园,无石不成园。若是想要构建一个好的园林,那首先就要处理好水和木的关系,放到他的牡丹园上来说,那就是要处理好水和牡丹花的关系。

  其次,便是要处理好花和石的关系。与西方艺术中地毯式的草坪不同,中国的花园艺术当中少不了石,石的堆砌之中饱含着一种静,也代表了东方艺术。在后来,日本园林艺术中引进了佛禅意境的“枯山水”,这种枯山水便是以石为主题的艺术。

  再次便是树和花、花和草的关系,花朵要有绿叶来相称,园林之中更是讲究搭配方能显其美。

  当然,这其中还要有灯与花影的关系,白天有白天热烈之美,夜晚也有花影下的寂静之美,故而光影设计也需要耗费一番心血才行。

  甚至还涉及到四季的问题,若是设计得当,便是春日繁花丽日,夏日蕉廊,秋日红蓼芦塘,冬日梅影雪月。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美感,让人流连忘返。

  张彦瑾对于这些也只是了解皮毛,他相信,宇文上恺虽说也懂这方面的知识,可懂得也可能只是大略,涉及到艺术方面的设计问题,还是要专门找主攻园林设计的人才行。

  “你觉得应该怎么设计比较好?”宇文上恺对种植方面的认知确实不多,更是缺少实践,他见张彦瑾陷入沉思当中,便悉心询问。

  张彦瑾摇摇头道:“牡丹园的设计恐怕还是要找专门设计园林的工匠来才好,我想要把牡丹园打造成大魏第一园林,将来不仅可以在里面培育花草,更是可以吸引游人来游览,让人不用步入山林,便可以欣赏到山水林泉之乐。”

  当然,还能在其中收取到一定的利益。不过这句话张彦瑾只在心中默默说了一下,并没有直接说出来。

  牡丹园占地两万亩,完全有能力可以达到“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的境界。他相信,不管哪个园林设计鬼才,都有野心想要在这么广阔的土地中一展身手,打造出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步移景易、变幻无穷之美。

  既然如此,他何不在各处招募设计能手?

  宇文上恺沉思半晌,也表示道:“这确实有些棘手,大魏朝还从来没有像这样的牡丹园,有也就是皇宫中的御花园设计最为出色,可牡丹园比御花园还要大许多,负责设计的工匠恐怕很难找。”

  他沉默了一下,话锋一转道:“可若是真的建造出来了,必定是流传千古。”

  宇文上恺说的这话着实是不夸张,来设计的工匠不仅要懂设计,还要懂地理、风水之类的知识,这样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

  “大魏如此多的人口中定然有这种人才。”张彦瑾将自己刚刚想到的办法直接说了出来:“我们去寻找他们确实不容易,可是如果能让他们来寻找我们就容易得多了。”

  “二郎有好的办法?”宇文上恺惊奇道。

  张彦瑾胸有成竹地一笑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我要颁布求贤令,重金聘请这方面的人才来负责牡丹园的设计!”

  “好办法!”黄修均推门走了进来,赞扬道。

  宇文上恺皱着的眉头也舒展开了,他笑着道:“都说二郎头脑灵活,凡事都可另辟蹊径,今日看来,果真不假。既然招揽人才可以用求贤令,我们招募工匠为何就不可用求贤令?”

  他越说越觉得张彦瑾这办法好,他笑着叹了口气道:“我真是把我的思绪限制住了!”

  “可我怎么才能把消息散布到各地去呢?”黄修均觉得有些为难。

  张彦瑾沉吟一番道:“琥珀酒坊已经开到了全国各地,改日我挑个日子,让各地的掌柜的举行一个活动,把消息一举散播出去。重金之下,必有勇夫,更何况我们的牡丹园构建如此宏达大,这可是展示才能的好地方,他们怎么会不来?”

  “好!”黄修均和宇文上恺闻言,都表示赞同。

  十日之后,张彦瑾利用驿站,把他写出的求贤令散播了出去,并标出了诱饵,设计成功之后,可获得万金。甚至若是愿意来尝试的人,都可以在各地的琥珀酒坊得到来往车马费用方面的资助。

  当然,张彦瑾一次性下这么大的血本,当然是要物尽其用。他在其中还写了另外一份招聘信息,那就是牡丹园还需要能人巧匠,凡是厉害的工匠,都可以前来一试,他会重金相聘。

  一时间,全国都被张彦瑾这一纸求贤令震惊了,自古有散播求贤令求取治国人才的,还从来都没有见过散播求贤令为了求取能人工匠的。

  人人茶余饭后谈的都是张彦瑾所说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和“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的话语。

第83章

  虽说这次招募的贤才大部分都不得用, 这其中可能会出一些没有回报的车马费用, 可这些钱张彦瑾并不在乎, 一个好的人才能让牡丹园名流千古,永开不败, 再者, 设计完美的牡丹园,日后带来的巨大利益根本就不是现在这点车马费用所能相比的。

  “二郎,你这一纸求贤令可真是高明啊, 简直是面面俱到!”宇文上恺从手下官员那里拿到求贤令读了之后,便过来找张彦瑾。

  “这世界上的人无非是求名求利求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 如此绝妙的句子简直是让每一个文人墨客欲罢不能,这足以让他们愿意过来一试,这是其一。”

  宇文上恺激动地分析道:“万金相聘,如此大的金额,足以让那些在乎金钱的人动心, 这是其二。其三便是那些追求功业的人, 你以牡丹园名流千古作为诱饵, 这让那些追求功业的人还怎么坐得住?”

  张彦瑾哈哈一笑,不得不说宇文上恺这话确实评价的准确,他当是写求贤令的时候,就是从这三方面考虑的。

  求贤令求贤令, 只有写到那些人才的心里去,才算是一纸合格的求贤令不是?

  当然,为了能够更快的找到人才,他打算让张伍二去一趟香山。

  香山位于太湖之滨,属于苏州地界。若是说秦川自古出帝王,那么苏州香山就是一个自古能工巧匠迭出不穷的地方。

  这些匠人还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帮以木匠为领衔,聚集泥水匠、漆匠、堆灰匠、雕塑匠、叠山匠、彩绘匠等古典建筑工种于一体的建筑工匠群体。被人称为香山帮匠人。

  他们擅长复杂精致的中国传统建筑技术,无论是被一泓清水贯穿始终,波光倒影,气象万千的沧浪亭,还是日光穿竹翠玲珑的翠竹亭阁,亦或者是长廊环绕,楼台隐现的狮子楼,他们都能凭借着一双手因地制宜,将景物打造得惟妙惟肖,宛若进入仙境。

  张彦瑾着重要找的就是这么一帮人。

  “二郎,你不是都把求贤令散出去了吗?怎么还要我专门过去?”张伍二听了张彦瑾的吩咐之后,颇为不解道:“既然你想要找到的是香山帮的工匠,为什么当初不让我直接过去?”

  张彦瑾看了一眼满脸疑惑的张伍二,忽然就想到了张伍一说张伍二憨样时候的情景,他心中暗乐,这个词还真是适合张伍二。

  “因为我还要找画家和各地的能工巧匠。”工匠厉害之处是能将物品制作得栩栩如生,可是若是论创造和搭配,还是离不开画家。

  张伍二点点头道:“行,二郎,你放心,我一定给你把香山那帮子能工巧匠给咱们找回来。”

  由于寻找能工巧匠需要时间,张彦瑾便把安置这些能工巧匠的事情交给了手下官员,而他则开始和宇文上恺,以及黄修均琢磨其他地方的构造。

  有了上一次在洛阳划地打造牡丹园的经验,这一次张彦瑾分别在信阳、南阳、平顶山、驻马店等地划地的时候的效率就高了很多。

  当然,张彦瑾也不是只挑平原地区,山区他也没有打算放着不用。南边的桐柏山、大别山和西边的伏牛山,这些山区山脚下的地方都被他圈了起来,打算建设药厂。

  若是说到中国的中药材,那么有一个地区的药材绝对是绕不过去的,那就是河南的怀药。

  桐柏山、大别山和伏牛山这些山中蕴藏着丰富的中药材,其中贵重药材有两千多种,普通的药材更是数不胜数,焦作的四大怀药“怀地黄、怀菊花、怀山药、怀牛膝”更是闻名海外。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是这个时代的人似乎还没有发现他们山区中的资源是多么的可贵,摘采的人很少。

  此次重建中州,张彦瑾便打算把这些大自然的馈赠利用起来。当然,他并不打算一味的采摘,他打算施行保护性的采摘,并且把这个原则贯彻到中州各地。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也算是他这一个后世来的人,为这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做的一点小小的贡献。

  毕竟他当初阴差阳错来到这里,正是因为上天有好生之德不是?

  把这些地圈好之后,张彦瑾专门让当地农民带着自己来到了大别山腹地进行第二次考察。

  实际上上一次他也来到了大别山,可是却没有深入去查看,因为他心里也有诸多疑问。

  在他的印象当中,信阳和南阳的桐柏县这些地方位于大别山腹地,山峦起伏、河流纵横这些优渥的自然条件,让这里的气候湿润,故而让这里的土壤十分适合种植茶叶。

  在后世,这里的茶叶倾销国内外,甚至远销海外,信阳毛尖更是成了这个地方的代表。

  可现在大魏朝喝的茶叶和后世的茶叶似乎不是一种,现在的茶水葱、蒜、盐、花椒等调料都有,与其说是茶水,不如说是茶汤来得更合适。

  这也是张彦瑾为何要专门来大别山腹地看看的原因,他要看看这里这个时代到底有没有茶树。

  若是有的话,那他就把这里专门圈起来,作为茶园,然后把采摘出来的茶叶进行烘焙,再卖出去。

  等到时候,信阳毛尖恐怕就要和他的琥珀酒一样了,风靡全国,等到那个时候恐怕就是供不应求了。

  当地的农民虽然有些不明白张彦瑾作为一个大官员,为何要来到这崇山峻岭之间,可还是十分认真的给张彦瑾带路。

  在经过一上午的攀爬后,日光渐渐明亮起来,透过山谷密密麻麻的枝叶,散落下零零星星的光斑。

  张彦瑾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看到面前又是一个小土丘。

  跟在他身边的官员终于忍不住了:“大人大人,咱们来这里到底是要找什么?”他们都在这山里转了一上午了,他现在还搞不清楚他来这里是要干什么,只知道是要陪着张彦瑾找东西。

  张彦瑾舔了舔有些发干的嘴唇道:“找茶叶。”

  “茶叶?”跟在张彦瑾身边的官员险些以为自己听错了,大魏朝的茶叶都有专门种植的茶园,现在中州这地方虽然被毁了,可托人在外地买一罐茶叶来自己调制也不是难事,何必要在这大山之中找茶叶呢?

  张彦瑾点点头,继续往上爬。毕竟他现也不能确定这大别山腹地到底有没有野生的茶树,若是他们走遍了都找不到,那恐怕就要在别的地方寻找到茶树,然后再移植过来了 。

  毕竟现在大别山腹地这里的地方气候只会比后世更加好,若是不利用起来就太可惜了。

  等到张彦瑾弓着身子终于爬到小土丘上面的时候,他一抬头一片融融绿意就映入到了他的眼帘当中。

  一簇一簇的绿色嫩叶拥挤在一起,欣欣向荣的生长着,犹如小孩脸上甜美的笑容一般,让人心生喜悦。

  张彦瑾连额头上流下来的汗都顾不得擦了,一上午攀爬的疲惫在看到这一簇一簇欣欣然的绿意时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三步并作两步,快步上前,拔下一片嫩叶放在嘴里嚼了嚼,一股略带着涩意的清香从他舌尖上散开,慢慢占据了整个口腔。

  “大人大人?”赶上来官员疑惑地看着张彦瑾,面露不解。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0页  当前第5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9/12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古代升官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