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六零空间纪事_分节阅读_第6节
小说作者:东门饕宴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92 KB   上传时间:2018-08-12 20:50:40

  立春前后,地上的草悄悄地变绿了,这意味着又一年的春耕就要开始了。对于农家人来说,土地,就是他们的根。所以,这一年之中开始播种的这一天对于大河村的人们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日子。

  由于大河村处于南北方的交界处,且水源不缺,灌溉方便,所以大河村的地里是小麦和水稻都会种的。水稻种在离大河比较近的地方,直接把大河里的水引流到水稻田里,免去了挑水灌溉的麻烦。

  那条河原名叫金杜河,但是后来因为大河村的出现,渐渐地大家都忘了那条河的原名了,都习惯的叫它大河,但要说大的话,也不算是很大,只是这方圆十几里只有这一条河,一说大河,就知道是指这条河了。

  小麦则种在离大河比较远的稍微干一点的地里。

  这时候的小麦和水稻大部分地方还是一年只种一茬的。水稻立春前后插秧,然后七八月份的时候收割,小麦大概十一月份的时候种植,然后来年七月份左右收获。等到收割完这两种主要的作物之后,就会在地里种些玉米和红薯土豆还有一些蔬菜。所以每年的七月份到八月份是最忙碌的时候了。

  而每年一次的春耕,种的就是水稻了。

  一年之计始于春,一日之计始于晨。大河村的春耕从这一天正式开始。这一天,大河村的男女老少都早早地带着锄头和种地的家伙式儿,集合在了平时聚会的村里的空地上,每个人看起来都神采奕奕的,看起来精神头好极了。

  正准备上台讲话的李建国看到大家跃跃欲试,拿着锄头随时准备冲到地里大干一场的众人,心里也是很高兴的。只有有了这样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大河村才能越来越好。

  “咱们村里的人也都不是懒汉,不需要我做什么动员之类的,形式上的东西大家心里也都清楚,不需要我在说些什么了,我也就不废话了,现在就开始发稻苗吧。”说着开始示意旁边的会计根据每家每户的田地数量,给村民发放已在就已经培育好的稻苗。

  村民们显然对李建国简练不花哨的行事作风很习惯,并且十分赞成。

  隔壁村的那个生产队队长,每次春耕的时候都要讲上一大堆的废话,美其名曰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一直说个不停,直把底下那些人说得昏昏欲睡才罢休,偏偏他自我感觉还挺良好的。

  还是我们队长好啊,能动手的时候绝不瞎哔哔,像是我们大河村的人。

  等等,大河村的画风好像有些不太对?!

  众人领完稻苗,就开始了一天的热火朝天的耕作。

  而在李家的厨房里,李老太把过年时用从队里领到了好大一块的大肥肉,炸出来的那满满一小桶的猪油从厨房里那一个加了锁的橱柜里拿了出来,那是她平时放一些比较珍贵的食材的地方,像是腊肉啊,鸡蛋啊,白面啊,之类的东西的地方,钥匙只有她自己有,其他人都开不开。王招娣开始眼馋她的这个橱柜里的东西很久了。

  因为今天是春耕,所以李老太破例的要用猪油做两个菜。在平时,她可是不舍得用猪油来炒菜的,上次做杀猪菜是因为用的不是自家的所以她也不心疼,这次可不一样,这次用的可是自家的东西。

  春耕的时候,家里除了比较小不能帮忙的孩子,其他家里所有的人都是要参与耕作的,李老太留在家里做饭是因为她的腿脚现在不太好了,站久了膝盖就疼得厉害。

  索性家里的劳动力也多,不缺她一个,几个儿子和老伴心疼她,就让她在家里给大家做做饭,照看一下小石头,不下地里去了。

  现在大家都在地里忙活着,三个媳妇加上一个早就出了月子的赵红梅,都要去地里帮忙,农忙的时候,一个女人卖力些也是可以赚七八个公分的,不少了。所以每年的这个时候,虽然分了家,但饭还是一起做。早上的时候,各家把这段时间要吃的份例交给李老太,由李老太统一分配。

  孩子们是无所谓,但是大人们,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是出了大力的。李老太虽然平时小气了些,但是绝对不是一个刻薄的人。所以在今天这一天,她打开了她的宝贝柜子,决定做一两个好菜,不然这平时也都是清汤寡水的,肚子里没有攒下一点油水,现在这么辛苦怎么撑得住呢。

  李老太一边想着,一边小心翼翼的从猪油罐子里舀出一勺猪油。

  猪油在罐子里结成了白色的膏状固体,滋啦一声倒进了烧热的铁锅中,然后再往锅里放进去李老太早就提前切好的一小块肉干,顿时满室生香。

  趴在屋子里的床上,已经将近四个月大的小石头闻到这一股诱人的香味,恨恨的用白嫩的小手抹掉了嘴边不由自主流出来的口水。这天天清汤寡水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小石头在心里呐喊道。

  哼,等我长大了,看我在空间里左手一只鱼,右手一只虾,我吃一只,扔一只,馋死你们。

  小石头在心里发下了幼稚的宏愿。

  大河村的春耕总是热火朝天的,干劲十足的,所以大河村的地里的粮食总是长的格外的好,基本上只要老天爷别发脾气,基本上地里的粮食都是丰收的。可是这是因为什么?都是一个地界的,一样的地,一方面是因为大河村的人尽心侍弄的好,另一方面就是因为没有害群之马了。

  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有多大的能耐端多大的碗,吃多少的饭。如果你是因为其他不得已的因素而生活有困难,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大河村的人,既是近邻,也都是远亲,能帮的话,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都是会伸把手的,绝不会出现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事情的。

  这也是之所以这附近的村落里的人来来去去,世事变迁,早就不是最初的那批人了,而大河村一直在这里繁衍延续了几百年生生不息的原因。

  但是,如果是因为自己懒导致没饭吃,村里人是不会同情他的,反而是持着一种鄙夷的态度,如果再被发现这人再有些偷鸡摸狗的小动作,那全村的人都是容不下他的,久而久之,大家就都知道懒汉在大河村是没有活路的。一代一代的基因优化下来,大河村的懒人就绝迹了。

  这也导致了,每到农忙的时候,大河村的人都要瘦上一大圈,每个人都晒得黑黢黢的。

  这不补补能行吗?

  那边,李建国虽然是大队长,但是农忙时节也是要下地干活的。累,虽说不怕累,但是事实摆在这里,是真的累。

  弯着腰在地里插着秧苗,一次只能插一个,插满整片水浇地。李家的地总共有十八亩。李老头也不做其他考量了,把十八亩土地平分给了三个儿子。李建国因为是老大,所以分到了家里的老宅,但是也要奉养父母。

  这六亩地里水田旱田各占一半,因为现在是老大养着他们老两口,所以李老头是帮着李建国干活的。李建国的其他两个兄弟也都没什么意见,本该如此嘛。

  后来公社化开始了,这些土地就归到集体里了,大家一起种地,但是李建国也懒得再给村里人划分工作区域了,就仍然按照原来各家所有的土地耕种,毕竟原来分土地的时候,大河村的地多,其他村都是按户分的,只有大河村财大气粗的给每个青年壮劳力都分了土地。现在继续这样种法也不会出现不公平的现象,你种完了,就记你十个公分,种不完十个公分按比例扣除。

  大河村的村民们也觉得这样挺好的,自己的地自己侍弄好多年了,肯定比重新划分的工作区域熟。

  至于有人说李建国的这种做法是不是钻公社的空子,大河村的村民听到了肯定啐他一口,什么叫钻空子,这叫民主自由,当时这个决定可是通过了大河村村民的集体举手表决的,有什么问题?就是那种总想偷懒的懒汉才喜欢那种在地里磨洋工混工分的做法呢。

  在大河村搞这一套,对不起,您哪,吃不开!

  这边,李建国一边弯着腰插秧,一边想着:

  小石头慢慢的长大了,人家说三翻六坐,前几天小石头已经会翻身了。他最近喜欢上了和小石头玩你翻我掀的游戏,小石头一翻过身来,自己都坏心眼的把刚刚好不容易翻过身来的小石头在给掀回去。小家伙也不恼,显然也是认同了李建国的这个新游戏,父子俩玩的津津有味的。

  每次小石头一翻过身来,都会冲李建国露出‘无齿’的笑容,微红的小嘴微微咧开,大大的眼睛弯成了像月亮一样漂亮的月牙形。然后被手痒的李建国轻手轻脚的掀倒,然后又继续翻回来,乐此不疲。

  想到这里,李建国露出了一抹会心的慈爱微笑。

  这么可爱的孩子,这么脆弱的孩子,自己倾注了全部心血的血脉的延续,自己怎么忍心,自己怎么舍得让他为了五斗米整日在田间顶着日头劳作。农忙的时候为了几亩的水稻插秧插的腰都直不起来,晚上的时候疼的都睡不着觉。

  又想到每次春耕秋收过后就像是经历了一场旱灾一样面黄肌瘦,暴瘦一圈,皮肤被炽烈的阳光晒得通红,然后一揭,就揭下来了一整块的晒伤的皮。小石头那么瘦,自己日日小心喂养,也才让他堪堪看着有了一些的肉,不在瘦的皮包骨似的那样让人揪心,结果他前段时间忙了起来,稍不留意,他养出来的肉就又瘦没了影子。这样辛苦的劳作,他的身体受的住吗?在别人身上也许只是丢了几斤肉,但在小石头身上,简直就是丢命啊。

  此时的李建国再次重复了在上阳市军区门口的那一段心路历程,心中的想法再次坚定了几分。

  等李建国被李老太的喊声从自己的思绪中来回了的时候,抬头一看,已经是中午要吃饭的时候了。

  李老太用一个木制的大托盘托着给大家准备好的饭菜走了过来,招呼大家停下手中的活来吃饭了。

  众人停手上了田埂,伸头一看,嗬,猪肉炖土豆,还有粉条,满满的一大碗,还有一个用猪油炒的素菜,真是大手笔啊。

  就这样,伴随着李家人美滋滋的吃着猪肉土豆的勺碗碰撞的声音,今天一天的插秧活动暂时告一段落了。

  作者有话要说:  听我爷爷说,那时候的工分制度很大一部分是干多干少没关系,你在地里磨洋工一小时,跟别人辛苦干一个小时得到的工分差不多,地也不是自家的了,就很少有人肯用心干了。然后后来饥荒了,好多人没饭吃,都饿死了。不知道其他地方是不是,反正我爷爷原来小时候是这样的。

第012章

  时光流水,白驹过隙,转眼又是一年春秋。

  现在是57年的八月份,算起来小石头周岁已经一岁半了。就在今年过年的时候,李建国给小石头起了大名,名叫李平安。

  嗯,很好,这很李建国。

  春、夏、秋、冬、石头、平安。哦,还有正式取名为李大河的黑仔。真的是很好很强大,李家三兄弟里也就李建军的取名水平好一些了,连李老头起的都是建国,建军,建民这样在大街上一声喊出来十个人里至少有两个人回头的名字。

  看来,基因真的是一门很伟大的人类学科。

  小石头拖着小下巴,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思考着这个深奥的问题。

  去年秋天种下的麦子已经到了可以收获的季节了,李家一家老小照例都去了地里干活。

  李老太不在家,这段时间她去了城里的小女儿那里,李芳芳在家里排行最小,是老四,早年嫁到城里去了。

  说起女儿的这桩婚事,李老太是一千个一万个满意的。李芳芳的公公王进业是县城钢铁厂的主任,丈夫王新也被安排在了钢铁厂做工人,每个月的工资和各类票据也有不老少。婆婆前些年在李芳芳没嫁进来前就去世了,王家父子也都是好相处的人。

  只是这唯一让李老太挂心的就是,小女人结婚也有五年,一个家里就两个大老爷们和一个女人,未免太冷清了,王新和李芳芳一直想要个孩子,公公王进业也是个喜欢孩子的,不拘是男孩女孩,只要为这个家添些人气笑声也就满足了。

  按理说这个想法也是很不错的了,丈夫和公公也不要求生男生女,也不用有压力到时候生个丫头片子出来,不招他们待见。

  可是偏偏,李芳芳自从进了门之后,就没怀过孕。一年、两年、三年,这夫妻俩就开始泛起了嘀咕,不会是谁的身体有问题吧。

  最后还是王进业拍板找人,去医院给夫妻两个都检查了一遍。查出来问题出在了李芳芳身上,她的体质有些偏于阴寒了,不容易怀孕。

  虽然之后公公和丈夫都没说过什么,反而反过来安慰起了李芳芳,李芳芳却越发觉得对不起他们了。跟李老太说了这个事情后,李老太也是心焦的慌,自己就这一个最小的女儿,怎么可能不疼她,不为她操心。

  终于,这些年请医问药,苦汤子不知喝下去了多少,在几天前李芳芳苦尽甘来,拨云见月,给王新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只是到底是药三分毒,这几年喝了太多的药,导致生产的时候大出血,差点大人孩子就都救不回来了。可是把人给吓坏了。所幸最后母子两人平安无事。

  只是他们这两个大老爷们也不懂得怎么伺候女人月子啊,所以父子两个人一合计,王新就亲自提着东西到李建国家里请人去了。

  李老太一听说这个情况之后,也是二话不说收拾东西就跟着女婿进城了。

  李老太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小石头了,不过好在小石头现在的身子骨壮实了不少,虽然为了保险起见,还是拘着他出门,但是已经可以稍微活动了。虽然活动范围仅限于自家门口。

  平时李建国不忙的时候,都是亲自带着小石头的,小石头也喜欢像个小跟屁虫似的跟在李建国屁股后面转悠,这是他自从会走路之后和李建国开始的新游戏。

  他总是喜欢跟在李建国后面,踩着他的影子走路。

  小石头骨头比健康的小孩软一些,走路也晚了几个月,导致现在走路还歪歪扭扭的。不过小石头走得很小心,虽然不稳当,但是轻易也摔不到他。这样李建国才放心小石头自己走路跟在他身后。

  只是苦了李建国,走路从来没有这么小心,落脚这么轻过,连在战场上趟敌人的雷区都没有这么谨慎过。生怕一个不小心脚步错位了,就踩到了后面小石头的小小的脚。自己这一脚要是踩实了,小石头不骨裂脚背上也要青上一大块,到时候李建国估计恨不得把自己的脚剁下来的心都有了。

  不过即使是这样,李建国也没有出声阻止小石头的这一行为。自己多注意点就是了,就当锻炼身体了,凭着自己当兵这么多年练就出来的反应能力,只要自己提前注意了,就一定不会踩到小石头的,顶多自己累一点,犯不着为了这点小事让宝贝儿子不高兴。

  可是这两天因为要收麦子,七八月的毒日头,李建国就不能带着小石头了,不然非给他晒下来一层皮,要是中暑了就更是大大的不妙。

  李建国是千防万防,自从小石头生下来就没让他生过病,就是记着当时医生说的话,三岁之前是最危险的时候,稍微有个头疼脑热的都会出问题。好不容易万里长征走了一半了,可不能跌倒在这一次的不注意上。

  小石头在跟李建国闹了一场脾气之后,本来想着可以趁着这次收麦子,没人注意的时候偷偷捡一点麦粒拿到空间里种上。自己的空间里现在除了原来李建国给他捉的带回来玩的小鱼小虾小螃蟹之类的,地里是空空如也。

  现在公社化了,所有的作物种子都放到大队仓库里去了,小石头一粒都摸不着。

  可是李建国这次的态度很坚决,没办法,小石头在生气的刮了李建国三下鼻子之后,放弃了跟他到地里去的想法。

  转而每天搬着一个小板凳,坐在大门口,也不干其他的事情,就这样一坐大半天,等着李建国回来。赵红梅说了他也不听,就由着他去了。

  因为李老太去照顾女儿了,所以现在是赵红梅给大家做饭,到饭点的时候,李春姐妹就过来拿到地里给大家吃。除了做饭,赵红梅的任务就是照顾小石头了。

  反正李建国的原则就是,绝对不能留小石头一个人在家里。

  这天和往常一样,赵红梅做完饭之后,就到院子里把晒干的玉米粒剥下来,洗净,晾干。李家有一个小小的石磨,再用石磨把玉米粒磨成粉。顺便照看着坐在门口的小石头。

  忽然,有一个女人红着眼睛走了过来,看起来大概五十多岁。赵红梅见到这个女人之后,就奇怪的问:“妈?你怎么来了,怎么还哭了啊?”

  “红梅啊,这回你一定要帮帮妈啊,你三弟这是要逼死我啊。”红梅她妈说道。红梅她妈夫家姓赵,是隔壁村的,大家都叫她赵婶子。

  “妈,这是怎么了,你进来慢慢说。”赵红梅听到她妈这么说,也有些慌了神了,拉着她妈就要进屋说话。只来得及嘱咐小石头一句不要乱跑就进屋了。

  赵红梅进了屋,拉着她妈坐在炕上,听她妈说:“红梅啊,你弟弟他是要逼死他亲妈啊。”

  赵婶子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道:“他今年都二十了,家里给他相看了好几个姑娘他都不满意,后来我一打听才知道,他跟村东头的老冯家的女儿好上了,那冯家是个什么样啊?那是等于把女儿卖了喝自己女儿血的人家啊。

  村里人都说,他靠着卖他那三个女儿,都成了富翁了。但是他把女儿嫁的都是些什么人?

  天天打老婆打的老婆都跑了两个的屠户,他把大女儿嫁给他换了一辆自行车。

  四十岁还打着光棍的跛脚老寡夫,他把二女儿嫁给他,换了人家给他在院子里挖了一口井。只要付得起东西他都嫁!

  现在轮到三女儿了,他知道你弟弟喜欢他女儿,张口就要二十块钱。二十块啊,就是把咱么家掏空,我和你爸也拿不出来啊。”

  赵红梅也被姓冯的狮子大张嘴给吓到了,平常人家的娶媳妇下聘礼,五块钱就已经是不错的彩礼钱了,他怎么敢要这么多?

  “妈,你跟东子说,咱不结这门亲了啊,等回头我给他找个更好的。”赵红梅对她妈说。

  “我也是这个意思,但是他就是认定了冯家的那个女儿,也不管我们家能不能拿出来这么多钱,我不给他,他就开始绝食了,已经三天不吃饭了,他爸也被他气病了。

  眼看着现在一地的麦子等着收割,他们不上工,大家就都要被饿死了。妈实在是没办法啊。红梅,你帮帮妈,帮妈问建国借点钱,我们有了立马还,建国这么有本事,一定有办法的。”赵婶子越想越气,又忍不住哭了起来,哀求着赵红梅。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7页  当前第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8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六零空间纪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