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农园似锦_分节阅读_第133节
小说作者:姽婳晴雨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2.01 MB   上传时间:2018-09-03 19:18:11

  别的余小草不敢保证,要说种植方面,没有比她更能耐的了。那些京城的官员,虽说拿了她的种植心得,可毕竟是头一年种,哪里比得上她前世种玉米的经验丰富?再说了,她手上的灵石水,比任何肥料都要管用,种出的玉米个头又大,味道也好。其他人休想种出一样的玉米来!

  小郡王也说了,等玉米丰收后,要帮她们家请赏。皇上御赐的东西,先不说荣耀不荣耀了,价值上肯定也不会低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要是遭了蝗灾,她们家绝对损失惨重!不行,她得想尽一切办法,把损失降到最低。

  “小补天石,你知道蝗灾什么时候能到咱们这儿吗?”余小草深深吸了口气,逼着自己冷静下来。

  小补天石和她心意相通,察觉到她的心中的紧张和不安,也随着郑重起来:【从鸟儿们的话头中,应该是它们飞两天的路程。】

  还好,蝗虫来临之前,她们至少还有两天的应对时间。小补天石不是有催熟植物的技能吗?从现在开始,能收多少玉米算多少吧!

  当余海挑了一担水过来的时候,余小草快步迎了过去,小心地看看四周,神秘兮兮地把余海拉到一旁。

  余海见女儿神色很是严肃,目光中透露着焦急不安,连声问道:“草儿,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

  “爹,你相信这世界上有神仙托梦示警吗?”余小草装作一副忐忑的模样,小声问道。

  余海想起两年前小草撞破头昏迷后,说她曾经游历过地府,并且跟阎罗王和一个财神模样的神仙说了话。难道,小闺女又遇到神仙了?

  “相信啊!咋滴啦?你梦到神仙了?”余海紧张不已地看着小女儿。小女儿的早慧,村里一些长辈都说她有可能是天上的童子托生的,怕是养不大。因为总有一天,天上的神仙会把她带走的。难道……

  “爹,我刚刚在浇水的时候,突然失去意识栽倒在地。那个传授我种植和厨艺的神仙,突然出现在我面前,告诉我一个非常重要的消息!”余小草编得跟真的似的,脸上的表情真诚中透着一丝焦虑。

  余海也为之不安起来:“啥消息?神仙不会是想带你走吧?草儿,你是爹的好闺女,千万别答应神仙跟他走啊!你要是去了天上,爹和娘这辈子都别想再见到你了!”

  余小草额角几滴冷汗洒落,老爹的脑洞开得比她还大。哪里有什么神仙?她怎么可能被带到天上?

  【这个空间虽然灵力匮乏,修仙资源贫瘠,可还是有神仙的。上次木器店的老板被雷劈,你以为真是巧合?那是本神石去跟天上的雷公电母套近乎,才请了他们帮忙的!】小补天石在心中提醒她原则性的错误。

  余小草在心中冲它翻了个白眼:“有没有神仙跟我有什么关系?反正我是没见到,也不想见到!”

  说完就不再理睬一再跟她强调有神仙的小补天石,而是安抚急得眼眶发红的老爹:“爹,也不知道你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可人家神仙没有要带走我。他告诉我两天以后,会有一场百年难遇的蝗灾降临我们东山村,让我们早做打算。”

  “什么?!”余海虽然没有经历过蝗灾,可蝗虫的危害却听说过。他小时候,就听村里九十岁高龄的高爷爷说过蝗灾后的凄惨景象。那真是哀鸿遍野,易子而食啊!

  跟余小草一样,余海首先想到自家试种的玉米和土豆,还没到成熟的时候。要是耽误了朝廷的差事,他们家肯定要遭殃的!就是朝廷看在天灾的份上,饶恕了他们。可小郡王不远万里到西洋弄来种子,又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几乎天天来东山村视察(是来混饭的,好不),以他重视的程度,肯定会很失望很生气的。怎么办?怎么办?!

  余小草眼睛转了转,道:“爹,您别急!神仙给我一个法术,能够催熟玉米和土豆。不过这种法术是一次性的,用完了就没了!”

  “那还等什么?赶紧把玉米和土豆给催熟了,我们全家这两天辛苦些,把玉米和土豆先给收了!”余海听了,微微松了口气。

  余小草犹豫了片刻,道:“爹,咱们要不要把蝗灾的消息告诉村里人?要是他们问这消息哪里来的,咱们咋说啊?”

  余海咬一咬牙,道:“这个你别管了,我去跟村长大叔说!!你先去把中间的几亩地玉米催熟了。小心点,别让人看到!”

  余小草点点头,道:“爹,你放心吧!玉米秆这么高这么密,钻进去谁也看不到的!”

  余海目送小女儿进了玉米地,低下头思索片刻,一跺脚,朝着村长家飞奔而去。小女儿说了,蝗灾在两天后来到。时间就是粮食,时间就是生命啊!

  到了村长家,余海气喘吁吁地推开了大门。在院子里喝茶的村长,诧异地看着余海上气不接下气一脸焦急的模样,倏地站起来,连声问道,出啥事了?

  “村长,大事不好了!蝗灾马上要降临了!!”余海没等气喘匀,就喊了这么一嗓子。

  村长又是一惊,大惊失色地问道:“怎么回事?蝗灾?大海,这种玩笑可开不得!”

  余海重重地吸了两口气,把自己编好的故事,磕磕巴巴地讲出来:“我在西山下挑水,看到一只浑身雪白的麋鹿,便想着能不能把它抓住,改善改善伙食。谁知追到半山腰,遇到一位头发胡子全白了的老者。这只麋鹿居然是他的坐骑。老者告诉我,两日后会有一场灾难降临在咱们唐古一带。我又追问了一句,他才高深莫测地说,这场灾难是百年难遇的蝗灾。他不忍心看到生灵涂炭,才让麋鹿把我引过去,告诉了我这个消息。村长,您看这事靠谱不?”

  余海果然跟余小草是亲父女啊,都是编故事的一把好手。

  村长在院子里焦急地来回转悠了几圈。他知道余海的为人,不会拿这种事情开玩笑的。要是真如那白胡子老者所言,蝗灾降临的话,那他们春季作物可就别指望收获了!

  东山村土地贫瘠,多是不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沙土地。可村里种田的人家并不少,大多种的都是番薯这种高产的作物。距离番薯收获,还有近一个月的时间。现在不能等到那时候了,能收多少是多少吧!

  村长敲响的警钟,把全村人召集起来,把余海的“遭遇”重复给村民们听。最后,他道:“以余海的为人,他肯定不会拿这等大事忽悠全村人。至于那白胡子老者说的话,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若真如他所言,咱们现在立马去抢收。虽说番薯会减产不少,总比全都喂蝗虫了强!现在征求你们的意见,愿意相信的就抢收,不相信的随你们!大家要想好了,蝗灾过后颗粒无收,半年的心血可都要白瞎了!”

  余海目前在村里的公信力,仅次于村长。绝大多数东山村村民,都表示信服,当即回到家中拿了农具去地里收番薯去了。村长叮嘱大家,收番薯的时候,把番薯秧也收回来,饥荒的时候也能当粮食的。

  家里没有地的,着急慌忙地去把自家园子里种的菜抢收起来,存在地窖里。家中是草房子的,也忙着囤积稻草,等蝗灾之后修缮房子。

  也有些不太相信的,想要观望观望。譬如张氏,她家菜园子里,有好些菜没长成呢,现在收了亏大了。万一余海遇到的白胡子老头不靠谱,那这些菜苗不都败活了吗?

  存在侥幸心里的张氏,只把那些成熟的蔬菜收了,菜地里还留了一小半的菜苗。余大山提出,去镇上买些粮食过来屯着。万一真发生蝗灾了,到时候粮价肯定一路飙升。

  张氏觉得大伏天,粮食容易生虫子,便只给了余大山买一百斤粗粮的银钱。

  像张氏这样抱着侥幸心理的,还有那么几个,都是心疼地里的番薯没长成,或者菜地里的菜还小的。

  当然也有个别心思不正,嫉妒余海能力,跟他不对付的,觉得他纯属扯淡,压根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第二百七十七章 三光(二更来了)

  余家根本没时间去顾及这些人的反应,每个人恨不得自己有八双手。

  老余头自从听说有蝗灾,一直在念叨着粮食,粮食,粮食!不顾自己身子尚未完全恢复,就跟余海一起赶着家中的马车,往返于镇上和东山村之间,采购一大家子吃用的粮食。不但家中腾出来作为仓房的几个厢房,都填满了粗粮细粮。还悄悄地在镇上的房子里,也储存了几百斤粮食。

  刘虎带领着家中的其他人,在余小草的指挥下,掰着已经成熟的玉米,并且一筐一筐地用驴车往家运。

  余小草小心地避着别人,在小补天石的灵力下,一批一批地把玉米催熟。小补天石现在的能力,一下能催熟一亩田,一小时发功一次。一直到晚上,十亩地的玉米才全部都催熟了。接着是一亩地的土豆。

  刘虎放着盖了半截的房子,带领一家五口奋战在玉米田里。除了刚刚六岁的小方平,其他人都是干活的好手。就连比小草大不了多少的刘燕儿,掰起玉米来,也能顶大半个承认劳动力使唤。

  柳氏派余航跑了一趟码头,让他把在码头做生意的余小莲叫回来,顺便把余海碰到老神仙指点的话,学给大舅母娘俩听。韩氏听后,顾不上帮小莲收摊,就急匆匆地往家赶。柳家种了十几亩番薯,得连夜把它收回来。现在的番薯只长到跟拳头那么大,但收一点是一点,总比被蝗虫祸害了强。

  柳氏则带着两个女儿,抢收院子里的蔬菜。收回来吃不完,可以做成干菜。想要消灭蝗虫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蝗虫过后会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蔬菜吃,就是收回来烂掉,也比喂蝗虫强!再说了,有灵石水在,能够延长蔬菜的保鲜时间,能顶上一阵子。

  老余头和余海父子,把家中的仓房填满后,马不停蹄地加入到掰玉米挖土豆的阵营中去。爬蝗虫提前到来,余家人晚上也不休息,砍玉米秸秆。家里喂着两头牲口,还有些兔子什么的,都需要草料。玉米秸秆也要运回家储藏起来。

  就这样连天加夜地干了两天两夜,才把田里的庄稼颗粒归仓。就连刚刚种下地的番薯秧子,也拔了回来。幸好余家盖的房子大,房间比较多,两个院子里的厢房,全部腾出来当粮仓用了。家里的菜园子里的蔬菜,整整堆满了一间房。一家人把房间门锁得紧紧的,门窗的缝隙也都用泥土给堵上。一切就绪后,辛苦了两天的余家人才舍得合上眼睡个安稳觉。

  在得到消息的第三天早上,就听到村里一阵喧哗。余小草一家出来一看,南边一片黑灰色的云,铺天盖地地漫卷过来。黑云常常见,像这样几乎贴着地面的阴云,东山村的村民们还是头一次见。

  深灰色的云越飘越近,村里不知谁喊了一嗓子:“蝗虫,数不清的蝗虫!快,快把每收完的粮食和菜抢收回来!!”

  这两天,一些心存侥幸的村民,只把番薯收了一部分回来。接下来的两天平安无事,又让一些人松懈下来。还有一些已经收回番薯的村民,心生抱怨,说若是蝗灾的消息是假的话,害他们少收了一半的粮食。

  现在再去看那些慌了神的村民,这些人又心中庆幸,庆幸自己听了村长和余海的话,把粮食都抢了回来。而那些没听从村长话的村民,悔得肠子都青了。现在再想去抢收,他们的速度哪里敌得过蝗虫飞行的速度?还没摸到地里呢,蝗虫已经来到跟前了。

  果然是百年难遇的蝗灾,蝗虫铺天盖地地飞过来,形成一堵密不透风的墙。这数以亿计的蝗虫大军,一边飞行,一边奉行着“三光”政策——吃光、啃光、咬光!所过之处,植被被啃食殆尽,所有绿色一概不放过,就连树皮也给啃了一层下去。有些稍微幼嫩的树苗,也难逃蝗虫的毒手,只剩下可怜的一小节树干,无助地颤抖着。

  蝗虫大军很快来到东山村,它们落在村口的老榆树上,老榆树顿时仿佛被用灰褐色的幕布密密实实地盖了一层,树干、树枝、树叶上,全都落满了蝗虫,啃食树叶的沙沙声,清晰入耳。

  东山村很快被蝗虫所覆盖,地上、房子上、农具上……到处落满了可怖的蝗虫,就连空中都被拍着翅膀的蝗虫所占领。人要是想出门的话,一脚下去能踩死十几只蝗虫,人要用衣物包住头脸,否则蝗虫撞击在身上的感觉,也不好受!

  那些没有把粮食和蔬菜收回家的村民们,纷纷发出悔恨的哭嚎声。他们的粮食,几乎在一瞬间,就被数不尽的蝗虫覆盖了,再去抢收的时候,只剩下可怜的根部了。

  怎么办?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面临的将是缺粮、饥荒和无尽的苦难。余小草看着他们绝望的样子,忍不住喊了一嗓子:“蝗虫是可以吃的!多抓些,用盐腌上也能顶一阵子了!!”

  村民们这才恍然记起小时候谁没烤过蚂蚱吃,烤得焦黄的蚂蚱吃在嘴里香喷喷的,蝗虫也是一样啊!于是,全村的村民们齐动员,有用竹筐的,有用麻袋的,有用渔网的,把地上落的蝗虫往里面扒拉。

  余小草家院子的菜地里,还有些烂菜叶子,吸引了不少蝗虫过来。密密麻麻的蝗虫趴在地上,菜叶子在以一种飞快的速度消失着。

  刘方平小盆友裹得只剩下两只眼睛露在外面,他勇敢地第一个冲上去,一手抓了一只蝗虫,往他大哥手里拿着的袋子里塞。余家上下也都动员起来,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个口袋,往里面飞快地抓着蝗虫。

  地上爬的、天上飞的,蝗虫实在是太多了,如果有密集恐惧症的人,肯定吓晕过去。余小草这个傻大胆儿看了,都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柳氏见小女儿手臂上的绒毛都竖起来了,以为她害怕呢,便道:“草儿,你要是害怕,就在屋里待着,咱家也不指着蝗虫做口粮。”

  余家储存了那么多粮食,为什么还抓蝗虫呢?老余头看到蝗虫的密集程度,推算这场蝗灾没有那么容易过去,即使蝗虫大军过去了,留下来的蝗虫也不是个小的数字。有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地里别想种庄稼了。家里大小十几口人,再多的粮食也有吃空的一天。既然蝗虫也能当食物,为什么不多抓些,能省多少粮食算多少!

  余家人听了老余头的话,纷纷表示赞同,都努力地抓着蝗虫。余小草拿出捞鱼的网兜,往空中密集的蝗虫抡过去,网兜里面几十只蝗虫落网。她把网到的蝗虫,抖落进小莲手中撑开的口袋里,又继续下一网的捕捉。虽然没直接接触蝗虫,可捉蝗虫的速度,一点也不比其他人慢。姐妹俩合作,很快就捉满一袋子蝗虫。把袋口系上,小莲又拿出一个半人高的口袋来,两人合作越来越默契。

  东山村附近的植被被祸祸一空的时候,蝗虫大军铺天盖地一路往北飞去。东山村的村民们终于在一天之后重新看到天空的颜色了,空中的蝗虫虽然变得稀少起来,可地上落的蝗虫依然不在少数。

  村民们从家中走出来,神色凝重地看着失去了绿色,显得光秃秃的西山,再看看没有一丝绿色点缀的村子,面容更显灰败。那些在蝗灾中失去了粮食和蔬菜的村民们,蹲在地上嚎啕大哭。可哭又有什么用呢?每家粮食都不宽裕,面对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结束的灾难,谁也不会拿关系到自家人性命的粮食,去接济别人。

  村长这时候站了出来,看着那些痛哭失声的村民,深深地叹了口气,道:“别太难过了!咱们东山村靠山面海,只要勤劳些,总不至于饿死!你们赶紧去镇上看看,能不能买些粮食回来。以后恐怕粮食的价格只会升不会降的!”

  这些村民才停止了哭泣,把家中所有的存银都带上。余家无私地赶着驴车和马车,帮乡亲们服务。

  可是,到了镇上后,大部分粮铺都关了门。周家的两个粮铺虽然还开着,但价格高得离谱,比前些日子高了五倍不止。这还不算最离谱的,有些无良的商人坐地起价,价格飙到了十几倍。

  这无异于雪上加霜,本来缺少粮食的村民们,因为粮价上涨,能够购买的粮食少了好几倍。有些人想要观望几天再来买,村长的一句话,让他们不得不咬牙把钱都换成了粮食。

  村长说:“蝗灾不知什么时候能过去,地里不产粮食,这粮价在未来的半年只会升不会降的。”

  村民们对村长还是比较信服的。周家的粮店门前,排着长长地队伍,东山村的村民们垂头丧气地排在后面。队伍里所有的人,神色都比较沉重,一言不发,气氛尤其沉闷。

  轮到东山村村民的时候,有个穿着体面的仆从,在粮店掌柜耳边低语几句。掌柜的皱了皱眉头,冲着队伍大声喊道:“没粮了,大家都别排了,到别家去买吧?我们这儿没粮了!”

第二百七十八章 做蚂蚱酱

  已经排到门边的村长,伸头朝着粮铺里看了一眼,里面的粮食堆得半扇墙那么高,怎么说没粮了呢?

  这时候,粮铺的小伙计,拿了门板,准备把铺子门关上。村长急了,正要跟掌柜的分辩,余海走过来,轻轻对他摇了摇手,小声道:“村长,你跟掌柜的争执也没用。你也看到了,刚刚来了个人,跟他说了什么,掌柜的才说没粮的。上面的意思,掌柜的也做不得主。”

  粮铺的掌柜隐隐听到两人的对话,冲余海微微点了点头。他觉得此人听面善的,想了一会儿,才想起这不是东山村的余海吗?东山村的余家很得周家未来家主的信任和尊重,这在周家但凡有头有脸的下人,都是知道的。

  虽然掌柜的不知道为什么未来家主会对一个农夫另眼相待,但是作为周家的世仆,能揣度上面的意思,投其所好,才能得主子的青眼。刚刚来通知他关门,明日粮价上涨五成的仆人,是大房大公子身边的红人。虽说大公子掌管着周家粮铺,可二房的三公子毕竟是家主的储备人选。孰轻孰重,粮铺掌柜心中自有衡量。

  粮铺掌柜面含微笑地走过去,对余海道:“这位是余海兄弟吧?”

  见余海点了头后,他又道:“请借一步说话!”

  这时,周家粮店的门已经关上了,门前排队的人虽然吵吵了一阵,却也渐渐散去了。只剩下东山村来买粮的十几户村民,无措地看着村长,等着他发话呢。

  粮铺掌柜把余海叫到一边,挂着笑容,道:“余海兄弟是来买粮的?”

  废话,在粮铺面前排队,不是买粮难道是买肉?余海微微点头,道:“是啊,村里遭了蝗灾,庄稼颗粒无收。想多储备些粮食,看能不能熬过灾荒。”

  粮铺掌柜地稍作思忖,便道:“余海兄弟,你准备买多少粮食?你也看到了,我们大公子吩咐让关门涨价。不过是余海兄弟买的话,还按今天的价格,就当交个朋友了!”

  反正大公子也不知道店里的存粮卖了多少,他今日送余海个人情,将来好做打算。粮铺掌柜是个有本事的,但缺少机遇,如果能从余海这儿,在未来家主面前露个脸,凭着他的能力,将来肯定不止掌管一个小小粮铺而已。

  余海听了面露为难之色,缓缓地摇头道:“我们村三十多户人家,都等着粮食救命呢!都乡里乡亲的,我可做不出光顾着自己,不管别人死活的事来!”

  粮铺掌柜犹豫了片刻,对余海伸出了大拇指,道:“余海兄弟果然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不知你们村需要多少粮食?一千斤以内,兄弟我还是能做主的!”

  余海大喜过望,急切地道:“真的吗?那太好了!我先去问问村长,到底需要多少粮食!”

  余海跑过去,拉了村长到一边,小声地把掌柜答应私下里给东山村一千斤粮食的事,说给他听。这次一起跟来买粮的,大多是手中已经没什么存粮而且粮食又没抢收回来的人家,只有十三户。

  粗粮平时五文钱一斤,现在周家粮铺的价格是往常的五倍,也就是二十五文一斤。这十几户人家,因着卖海肠和海蛎子,也算小有结余,因而虽然挺心疼的,却也没有拿不出钱买粮的。一听粮铺要涨价,都想多买些粮食回去。可人家只给一千斤的粮食让他们分,这可怎么办啊?

  最后村长做主,按照家里的人头算。家庭成员多的,就多分一点,成员少的,就少占一些。平均每户人家,至少也能买到七八十斤的粮食。要想再按这个价格买,却是没有了!明天?粮价又该往上翻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29页  当前第13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3/32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农园似锦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