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欢迎来到七十年代[系统]_分节阅读_第47节
小说作者:大河东流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46 KB   上传时间:2018-09-06 18:26:01

  “好香啊!你们做了什么好吃的,我闻着是红烧肉?”过来跑腿,给他们送了一碗鸭肉过来的许进一进门就被这股味道给征服了。

  “舅舅,是红烧肉,我奶奶做的红烧肉,可好吃了!”小团子看了看自己碗里最后一块肉,举起碗给他:“舅舅吃。”

  “团团真乖,谢谢你,舅舅已经吃饱了,你吃吧。”

  “你等会儿,菜就快好了,等下也装一碗回去,我妈做的是这个。”陈建军竖起大拇指。

  “闻出来了,很香。”许进想着自己端了碗鸭肉,也就没有推辞。

  红烧肉是合着土豆香芋一起烧的,刘田芳给他换了个大碗,一半素菜,一半肉块,他带来的碗正好做个盖子盖住。

  “谢谢孩子奶奶了,我先回去了,他们都等我吃饭,这个碗我明天给你送过来。”

  “不急。”

  许进出了门,就看到边上一圈眼馋的看着他手里碗的小萝卜头,本来还想着出了门人看不到自己偷偷吃一块的,现在也打消了,快步往回走。

  好菜,也是好饭,今天的饭是纯大米,浇上酱色的汁,能一口气吃三碗不歇口气的。

  这次的肉确实做得多,每个人都碘着肚子吃不下去了,桌子上还有一小半的肉。

  陈建强抱着肚子,神色纠结:“这是第一次看着肉没法吃,太撑了。”

  “我还想再吃的,可是吃不下了,我的胃要爆炸了。”陈向娟也好不了不多少。

  “我也好饱,奶奶,明天还有这个肉吗?”小团子舔着碗里的肉汁,吸溜了一声。

  好吃!

  圆圆和胖胖看着肉,还想再吃,但是看着他们吃了不少的许晓已经把他们的碗筷都收走了。

  再吃下去就要把小肚子撑爆了。

  “下次奶奶再给你们做。”

  看着自己的手艺这么受家人欢迎,刘田芳也很高兴。

  “还有半年才能回家住,如果一日三餐都能吃吗做的饭菜就好了。”陈建军想到饭堂的大锅饭,有点不想开学了。

  陈建强:“你们还好,我们学校的饭堂是最难吃的,什么材料都一个味道。”

  “每天晚上你们回来吃,吃的饱饱的,早上也没什么选择,就中午一顿,有的吃就不错了。”陈老三敲了下桌子,让他们要惜福。

  多少人想吃还没法吃呢。

  ……

  陈建军是一个喜欢拍照的人,前世的时候,他还时常拿着手机玩自拍,现在自拍是不可能了,但是黑白相机也能够拍出不一样的风采。

  以后他的孙子孙女晒照片,肯定可以发现他们的爷爷,年轻的时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帅哥。

  所以陈老三和刘田芳,在这个首都著名的景点都留下了黑白的照片,他们之前没有来过这里,对一国首都,自然也是有着自己的好奇心的,他们拍的照片,混合着在这里购买的一些特产,比如说在这里买的邮票啊、国旗呀什么的,还有一些吃的一起寄了回去,给家里的亲人。

  赵玉英和刘田芳见了几次面,出乎意料的,两个人很合得来。

  从身份上来说,一个是大学教授,一个是农家妇人,之前还是大户人家的丫鬟,在以前,跟她的身份有着天壤之别,但是现在两个人却很有默契,这让陈建军和许晓有些吃惊,他们以为会是像普通的那种亲家关系,面上友好,但实际上背地里怎么说就只有自己人清楚,但是现在这架势,可不是只有面上和谐啊。

  经常约了一起出去,许昭敏陈老三一时之间都被冷落了。

  开学了,陈建军他们一个个的重返校园,小团子依旧去了幼儿园,两个小的就在家里,刘田芳跟产老三找了一些木板,裁成方方块块的小木板,在上面写上一些基础的数字,教他们数数,在家里闷得慌了,就带着孩子出去玩一圈。

  这里住了不少人,有孩子的人家很多,这时候又没有计划生育,适龄的人家,基本上都是好几个。

  借着孩子的由头,他们大人也有机会凑在一起聊天,刘田芳因为这个,迅速的跟周围的人熟悉了起来。

  左邻右舍还是很重要的,老话还说远亲不如近邻呢。

  家里有人在,陈建强和陈向娟改了从前的作风,每天晚上都回家吃饭,饭堂的大锅菜哪里比得上从小吃到大的家的口味?在学校吃两顿就够了,晚上要回家吃喜欢的。

  在这里不用下地干活,也不要冒着大太阳出去做事,每天要做的就是收拾家务,做好饭菜,陪两个孙子玩耍,这样的生活比起村子里的轻松多了,而且他们这独门独户的,人际关系也简单很多,邻里之间,知道他家的儿女是大学生,都很尊敬,也没有遇到那些极品的人家,虽然说个别会看不起他们外地人千里迢迢过来,但是在知道他儿子是大学生之后,这点看不起也会消失殆尽,最起码面上是看不出来了。

  很快,陈老三和刘田芳就被这样好吃好喝好玩的生活养得白了不少。

  几个小的脸上的肉肉也更多了,陈建军时不时的就拿一些吃的喝的回家,他们家每天不是有肉,就是有蛋,再或者是有鱼,总之就没有全素的时候,怎么也有一点肉点缀,这样的生活能不胖吗?

  小团子也很开心,现在每天早上爷爷送他去幼儿园,放学了再去领他回来,幼儿园里有许许多多的同伴,可以一起玩,回家了有爷爷奶奶照顾,从大人到小孩,都很喜欢这样的状态。

  ………………

  过了一段时间平淡的生活中,有一位出乎意料的客人上门拜访了。

  陈建军本来不知道,但是喝到了明显比家里的要好的茶叶的时候,才发现了一点不对,他问了这茶叶哪来的?

  刘田芳也没有瞒着他的意思:“是孙仲才过来送的。”

  陈建军惊讶:“他过来了?”

  “是啊。”

  “你们聊了什么?”

  “没什么,他就是过来道谢,多谢我们照顾,连茶都没喝一口,说了几句话就走了,看样子现在局势没有什么坏变化,他还能上门拜访,你还是当作不知道吧,要是有人问起,不要说出去。”

  他知道她就是担心他们搞不好还会改造什么的,但是他知道,以后不会了,黑暗的时候已经过去了,76年恢复高考,现在是77年,也许今年就会改革开放了,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发展,会越来越宽松,现在已经有着很高的呼声让知青们回城了。

  等到知青们回城,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没有合适的工作岗位,总会有人想方设法找到合适的工作的,各种做小生意的摊贩也会出现,到那时候,他想做点什么,就顺理成章了。

  “你在想什么?”刘田芳问他,陈建军拉回自己跑远的思绪,笑了笑:“没什么,我就是想到以后的生活。”

  “嗯,很快就高考了,不知道爱党他现在状态怎么样了。”

  陈建军算了算日期,确实没多久了,眨眼间,又是大半个学期过去,时间过得还真快啊。

  “我也不知道,应该还行吧。”

  “他这孩子也给自己太大压力了,毕竟他失败了一次。”

  “应该有不小的把握,只要正常发挥。”陈建军还想到了许晓的二嫂,她也要准备考试了。

  “到时候你让她二嫂把孩子送我这里吧,她专心念书就好,反正我们在家也没什么要做的事情。”刘田芳这样子提建议。

  陈建军觉得可行,因为石根和石柱两兄弟是送托儿班的,大人要做的就是接送,等到接送回来之后没多久,许进他们也回来了。

  “我到时候就带着两个小的一起去接人,当作出去散步一样,高考要紧。”

第69章

  这是恢复高考以来的第二次高考, 考生人数更加庞大, 但是招生人数却并没有增加的太多,竞争依旧激烈。

  陈建军从农场里面拿出了一袋大大的桃子, 在进家门的时候正好遇上了喜滋滋出门去买东西的刘田芳, 看到他回来了,刘田芳,冲他招了招手:“你回来的正好, 好消息,你弟弟写信过来了。”

  陈建军神色一动:“他考上了?”

  “是啊。”

  “是哪里的学校?”

  刘田芳笑容更加灿烂:“就是这里,他考中了一个大专,不知道是不是, 我们把这里说得太好了, 他的第一志愿就是这里的学校, 他信上说, 到时候会提前一段时间到这里, 先来我们这里,你要记着哈,到时候提前去车站接人。”

  “他应该会拍电报吧, 不然也不知道什么车次,现在说也太早了。”

  “他说会拍电报,好了,你先回去吧, 我去买东西, 隔壁家的说供销社新来了一批货, 去晚了好的就轮不到我挑了。”

  陈老三是最高兴的那一个,因为他二哥也说到时候会一起来,到时候他就可以跟兄弟叙叙旧了。

  同样参加了这一次高考的肖潇也得到了好消息,她的好消息更早知道,毕竟不用接了通知书之后再写信寄到这里,她报考的是美院。

  她是自小学习画画的,换了目标学校之后之后,凭着她自小学习的功底,如愿的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两边的都是好消息。

  “你堂弟他也考上大学了,我们陈家又出了一个大学生。”见到陈建军,陈老三立刻分享这个好消息。

  “我们陈家的祖坟一定选中了一个好位置!”他这话说的斩钉截铁。

  陈建强从房里走出来,咳嗽了两声,提醒陈老三:“爸,你小声点,封建迷信要不得。”

  陈老三看了周围一圈,自动把声音往下调:“没人会听到吧。”

  “爸爸,你拿的是什么?”圆圆熟练的抱住他的一条大腿,胖胖紧接着跟了过来,抱住另一条,这下陈建军就动弹不得了,要动之前必须先把这两个障碍物给清除掉。

  他打开袋子给他们看:“桃子,要吃吗?”

  “要!”

  看到这么大个,又粉嫩飘红的桃子,许晓有些惊异:“现在有桃子吃了啊。”

  “是啊。”

  “肯定很贵吧?还要从南边运过来。”

  “还好。”从农场里面拿出来的,不用花钱。

  陈建军没有说价格,许晓也没有追问的意思:“妈妈去洗干净,刨掉皮再给你们吃。”

  她把袋子拿走了。

  第一批回城的知青已经回到了这个生他们养他们的城市,但是回来之后呢?工作岗位就那么几个,增加的也有限,根本没办法满足那么庞大的缺口,他们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吃的用的钱财从哪里来?

  没有办法,这时候家家户户压力都大,平白多了一个人回来吃喝,却没有收入,肯定受不住,在这样的压力下,有些人就会寻找别的出路,比如从乡下收东西,到城里之后提一点价格卖出去赚取差价,或者是凭着自己的人脉帮人交接赚取抽成等等。

  特意带着红袖章抓人的是越来越少了。

  陈老三也没有少光顾这些人的生意,现在他们家那些鸡蛋基本上就是这样来的,去供销社有时候还会买到坏的,大小也不能自己挑,但是从那些人手里买的就不一样了,又大个又新鲜,还不用粮票,价格高一点也能接受。

  陈建军看着这些变化,自己也时常加入进去,赚一点现钱,钱总是不嫌多的,尤其他还打算趁着这机会敛财。

  他以前倒腾的东西还堆在农场的院子和仓库呢,只是现在还没有改革开放,所以大部分还是继续堆积中,要把他们的价值最大化,就要等到二十世纪以后,收藏热兴起。

  现在这年代是不好过,有什么好东西都要藏着掖着,但也不是没有好处,他就遇到过那些被归还那些瓷器花瓶的人,不懂得它们的价值,用箩筐挑着到古董街去卖掉,一担20块到一百块不等。

  这就是白菜价!

  如果不是亲身遇到,他都不敢相信还有这样的事情。

  打听过后才知道,这并不是偶然,他们会这样做就是担心这些还会成为祸根,所以急匆匆的想要出手,谁知道以后他们的身价会十倍百倍千倍的往上涨,要是有一个精品,换一套房子也不是问题。

  陈建军为他们惋惜,但也不会说自己上去劝,有什么理由去劝?说这些以后会价值不菲?

  你怎么知道以后的事情?

  所以他什么都没有说,换了装扮买了不少,继续为他的库存添砖加瓦。他以前不懂得这些,不会分辨是什么朝代,是什么瓷什么彩,无法估算价值,但现在这时候,造假也没有后世那么猖狂,就算是仿品,古代的仿品价格也不便宜,怎么也比他付出的代价要值得多。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6页  当前第4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7/8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欢迎来到七十年代[系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