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科举之家有考生_分节阅读_第166节
小说作者:百果酒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556 KB   上传时间:2018-10-30 13:12:03

  三名多人有些是本次的贡士,还有一些则是上一届的贡士。

  他们可能是因丁忧、生病等原因不得不放弃参加殿试,就会转而参加下一次的殿试。

  金吾卫的检查是迅速而有序,在检查完之后,他们这三百多名贡士就在二百多名金吾卫的注目下,紧跟着礼部侍郎的脚步穿过承天门。

  虽然金吾卫身上的煞气很重,但是能在今天站这里的人,都是从过万难的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的人物,顶多有几个年纪较小,心理素质较差的贡士脸色有些微微泛白之外,其它贡士都是面色如常。

  穿过承天门,礼部侍郎领着他们直往端门而去。

  李爹就站在第二排谢越彦之后,与那位礼部侍郎离得极近,近到都可以看到那位侍郎大人官袍衣角的花纹了。

  李爹觉得若是进不了翰林院,若是能进礼部亦是不错。

  虽说礼部一般人新进的进士都不愿意去,嫌弃那里是养老的地方,不能有什么作为。

  可是,李爹不嫌弃啊。

  他觉得那里挺好的。

  远离勾心斗角,从最低层做起,干个几年爬上个礼部侍郎的位子,到时候就告老还乡,怎么说也是个从二品,足可以给他闺女雁回撑腰了。

  这个部门真不错,适合自己。

  李爹开始想要不要等殿试完后,找越彦商量,看如何运作一下。

  就在李爹胡思乱想间,他们已经走过了端门,抬头就可以远远的看午门的门口了。

  午门正面有五个门洞,两旁有两城阙,整座门呈”凹“字型,两边城阙各有一门。

  这三百多位贡士在这里也就要分开走了。

  单数走东侧的左掖门,双数走西侧的右掖门。

  于是李爹和谢越彦走了东侧的左掖门,宋松安一人走了西侧的右掖门。

  午门这五个门洞可是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规定的,若是走错了会惹下杀身之祸的。

  他们所走的这东西两个掖门只有他们这些要参加殿试的贡士才可以走,或是在大朝之日才会开放给百官走。

  平时,王公百官们走的则午门正中门洞两侧的门洞。

  正中的门洞是皇帝专用的。

  皇后大婚时也可以从此门迎进,再来就是殿试结束后,状元、榜眼、探花出宫时可以从此门出,以示无上的荣光。

  穿过午门再穿过奉天门,他们来到了皇极殿前的广场。

  以阁臣为首的读卷官和受卷官以及数十名执事早已立在殿前,昂首挺胸的接受了众考生的参拜。

  广场极是拢音,三百多人推金山倒玉柱的跪拜,声动云宵。

  在场的人无不热血涌动。

  可是,他们却也只能硬生生的忍着,静候明德帝的到来。

  辰时一刻,明德帝萧北现身于皇极殿。

  所有人走进大殿,跪拜在地,行五拜三叩礼。

  整个大殿肃穆之极,唯有首辅大学士张仕维宣读圣旨那抑扬顿挫的声音。

  没有人敢不专心听,若是因为殿前失仪出了差错,剥了功名是小,丢掉小命才是真,因此,众人都打起了一百二十个精神。

  在圣旨宣读后,三百多考生依次入座,执事官开始发放策题。

  殿试开始!

第176章

  到了这最后一关, 也就只有一道考题,那就是策问。

  这策问可以是阁老出题,亦可以是皇帝亲自出题。

  当谢越彦正襟危坐在位子上,看到发到他手里的试卷上的策问时, 他就明白这题肯定是明德帝亲出无疑了。

  《问沛县之水何治?!》

  材料为:明德二十三年夏末, 黄河在铜山县韩家堂决口六十余丈,黄水由陵子、孟山等湖注入洪泽湖, 沿途居民田庐被淹;沛县等十余州县遭水灾,冲塌房屋众多;浙江台州、黄宕、太平海潮, 淹毙三千余口,灾民七万余人。

  大水所到之处浮木撞桥, 遂攻铁索尽断, 而河流泛滥, 并淹两岸房屋, 房屋尽被冲压,已成石滩。

  沛县受灾最为严重, 署衙、仓廒、监狱均被冲毀,八十八名犯人只剩四十四名,因案卷冲失,书办淹死, 其犯人姓名、罪名无凭可稽考。漫溃堤畻二三十丈, 县城厢内外水高一丈七八尺不等, 大水冲塌城垣, 城与大水相通, 大水将近一月不消。被水之初,一万余人赴四散逃荒。

  简直触目惊心!

  看得出来上次郢王萧临渊带来的那幅《千里饿殍图》当真把明德帝气得不轻,但同时也让这位贫苦出身的皇帝心中暗自警醒了。

  自从来到京城后,谢越彦就命小海暗中收集了许多关于朝堂动向的情报,其中就有这一条。

  他曾与李伯父和宋松安讨论过此次会试是否会成为策问考题,却没想到会试时并不见其踪影,却原来出在了这殿试之上。

  只是谢越彦收得的情报也只有一个大概模糊的情况,却并没有这样准确的数字展现眼前,让人胆战心惊。

  一向淡然的谢越彦眉头微蹙。

  难怪郢王萧临渊会背了那样一幅图回来,若是不及时赈灾怕是会动摇国本啊。

  答策题一般要联系古今对问题进行全方面的剖析和展开,要提出当下治国方针中的不足和你觉得可以改进的地方。但是,这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不要太过放飞自我,随意指责朝政。

  那是在拿自己的政治前途开玩笑。

  因为这些人都会在读卷官这关前便败下阵来,皇帝根本不会听见。

  防的就是一些想要靠谏言博出位的。

  对于沛县大水一事,谢越彦心中早有计较,在心中又打了一遍腹稿后,才从容不迫的拿笔,凝神将心中主张和见解一一写下。

  他谢越彦心中有怨不假,可他心中亦有民。

  能以自身之力为天下百姓做些实事,才是他真正想要做的。

  策文不限长短,但一般是在一千字左右。

  明德帝坐在上位看似随意的一瞥,却已将前三排的考生样貌都牢牢的记在了心里。

  这前三排都是此次会试的佼佼者,日后也将会是他大肃的良臣能吏。

  此次策问试题,是他亲自定下的。

  这水灾简直就是他的心腹大患。

  明德元年。

  黄河将江南砀邑毛城铺闸口冲开,漫及下游萧县等数县。

  明德二年

  陕西朝邑黄河伏汛陡发,冲塌民房四百余间;永定河水涨至二丈有余,南北岸漫口四十余处。

  明德七年

  黄河于丰县石林、黄村漫溢,淹浸滕县等六县卫;苏、皖、赣、湘、鄂、豫、鲁均遭水灾,损失之大,范围之广,为多年所罕见。

  明德十年

  黄河在阜宁陈家浦入海处漫溢。

  明德十二年、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十六年,大肃多地均有大水。

  明德十八年

  黄河于铜山县张家马路漫溢,滨河州县淹及甚重。

  明德十九年

  永定河上游发水,漫开东西老堤一百六十余丈,夺溜南行,十里内旧积新淤顿高八尺;福建泉州、漳浦被水,淹死一百一七人,淹塌房屋一万余间;山西、天津各数县村被水成灾。

  明德二十一年

  黄河在铜山县孙家集漫口,严重影响运河航道,苏北农田被淹甚广。

  明德二十二年

  河南夏雨过多,水灾六十一州县,灾民不下六万,山东馆陶等十四州县水灾。

  这水灾年年泛,如同附骨之蚁一般,搅得他不得安宁。

  既然朝上这帮老东西都想不出新的办法防范和治理,那他就听听这些新人怎么说。若是真有那真材实干的,他就大刀阔斧的去用他。可以说,这三百多名火热新出炉的贡士明德帝是寄予了很重的期望的。

  所以,在观察众考生时,明德帝就专往那看起来正值壮年的士子的脸上瞧。

  在他看来治水那么让他头痛的事情,得需要个能干富有能力的大臣去办。

  三、四十岁正好。

  那些五十往上的,还是找个类似礼部这样养老的地方呆上几年,回家得了。

  十七八岁的,就扔到翰林院里磨磨锐气,若是磨炼出来了,自有内阁的位置在等着他。

  这么比较下来,李爹就脱颖而出的入了明德帝的眼。

  首先李爹这外表就不错,儒雅睿智、沉稳带着淡淡的文人气息,其次,李爹神态从容,双目有神,似是胸有成竹的模样……

  让明德帝心有所动。

  招过贴身的大太监三喜,问道:“那是何人?!”

  “回皇上的话,那是本次会试的五经魁排第三的丹嘉城贡士李修竹。”

  三喜太监在明德帝身边小声的说道。

  “嗯?!才第三吗?!”

  “那何人是第一?!”

  明德帝问的时候,目光就已经落在了第一排第一座的谢越彦的身上。

  他当然猜得到那个温润俊美风采无双少年郎,应该就是本届会元,只是,他还不知道他的名字罢了。

  “回皇上的话,本次会试会元亦出自丹嘉城,乃是一个叫谢越彦的少年郎,年方十六。”,三喜道。

  “谢越彦?!”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89页  当前第16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6/1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科举之家有考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