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红楼修文物_分节阅读_第278节
小说作者:安静的九乔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79 MB   上传时间:2018-12-05 15:10:48

  大约只有国库的状况好起来的那天,怡亲王府的财政状况才能好起来。

  转眼到了回京的日子,石咏与如英一起辞别穆尔泰,带着安安回京。在广州过了两个月,安安与姥爷生出感情,临走的时候抓着穆尔泰的胡子不肯撒手。

  穆尔泰也舍不得安安,差点要把胡子都修了下来送给安安玩,结果被石咏夫妇两个赶紧劝住了。

  傅云生知道石咏离开的消息,没有更多的表示,只是约定与石咏继续按照老方法通信。他们两人一南一北,各自在为将来准备着、打算着。

第370章

  石咏带着妻女, 坐船沿来路出珠江口,又过上了几日终日面对茫茫大海的生活。

  这时候他开始觉得妻子的反应有点儿奇怪:如英有时会望着他欲言又止, 情绪也有些善变, 整日坐在舱里不愿出来, 甚至吃饭也不愿与石咏一道, 有事没事只是摆弄那本当初薛宝琴所赠的小册子,又亲自执笔,将她在广州学来的几句洋文一一都记下来, 说是怕日后忘了。

  石咏正闹不清状况的时候, 安安来告密了。

  “爹,娘不肯好好吃饭, 尤其不肯吃鱼。安安以前不吃鱼爹都要说的, 可是爹这次不要说娘好不好!”

  石咏伸指刮一下安安的小鼻梁,算是夸奖这个小鬼灵精, 亏她还有点儿良心。

  于是石咏亲自去“监督”如英用饭。海船上的生活总是不如在陆上的时候方便, 可以食用的新鲜菜蔬也不多。石咏的妻女是船上最受优待的人, 但日常也只能吃一些蒸腌鱼、蒸腊肠之类的腌腊。结果石咏端着一盆清蒸咸鱼,进了如英的舱房,还未待开口, 如英已经掩着鼻, 哇的一声吐开了。

  石咏吓了一大跳,赶紧丢下饭菜,先过去照顾如英,抚着她的后背半天, 见如英只吐了些清水,此前大约实在是没吃什么东西。

  见到这个情形,石咏再是个蠢爹,也晓得是怎么回事,连忙悄悄问媳妇。如英面上微红,点点头,石咏便又傻了。

  若干年前,如英怀上安安的时候,他就傻过这么一回。隔了数年,石咏重蹈覆辙,傻乎乎地求证:“我要当爹了?”

  如英用帕子捂着鼻子点点头。

  石咏腾地站起来,这回他可没径直冲出舱门,见人便说:我要当爹了——他是赶紧先将那碟咸鱼拿了出去,离如英远远的,千万别再让如英闻见。

  接着阖船的人都听说了喜讯,一起过来向石大人贺喜。石咏一面感谢众人道喜,一面挨个儿问:“我家娃在折腾媳妇呢!船上有什么不腥味道不重又开胃又下饭的可以吃的?”

  旁人见这个爹,半是欣喜,半是愁容,一味担心媳妇不舒服,吃不下饭,忍不住都生出同情。这里有不少人是跑海船的,有经验,当下七嘴八舌地给石咏出了一堆建议。

  如英一人在仓里,见石咏托着那碟咸鱼就出去了,久久也不见回来,忍不住心生好奇,命随身侍奉的丫鬟出去看看,小丫鬟出去看了一圈,笑着回来,说:“奶奶,大爷在亲自给您张罗饭食呢!”

  如英一想,登时露出笑靥,心里已经安了,待想到石咏能做出什么饭食来,如英更是好笑——这个家伙,以前就没怎么见过他下厨,这会儿又能张罗出什么?

  “奶奶,真是没想到,大爷头一个想到的,是先去给您做可以入口的饭食。”小丫鬟挺感慨的,石咏对待媳妇儿,全没那些花哨,只想着那些实心实意的。

  “他能张罗出什么来?”如英也有些过意不去,船上条件有限,如英不想给众人添那许多麻烦,只打算等下一次靠了岸补给的时候再说。岂料惊动石咏,竟亲自操持起来。

  石咏请教了众人,得了一桩经验,知道绝对新鲜的海鱼是不腥的。原本他们所乘的官船无法捕鱼,刚巧在海上他们遇上了几艘渔船,官船便放了小舰下去,将渔船捕到的新鲜海产买来。石咏见一条刚出水的鲳鱼活蹦乱跳,心想就是它了,二话不说,在旁人的指点下亲自处理了,在鱼身内外抹上去腥的酒,填上姜片,上锅清蒸。鱼一出锅,立即香飘四里,却没什么腥气。

  石咏又去行李里翻了一遍,找出了原本带在路上给安安当零嘴的茶干,和两坛子泡菜。石咏将那茶干剖成薄片,淋上一点点香油,再挑一点泡菜出来,当成是给如英佐粥的小菜。

  船上本就有现熬的白粥,石咏便一件一件都给如英送去,先是白粥,然后是茶干与泡菜,最后才是那碟蒸鱼。他一面送去,一面观察如英的反应,似乎一有不对劲随时打算端了就跑。如英实实被他这架势逗得忍俊不禁,掩着口轻笑,她心头一松,连早先那些不适都忘记了,石咏亲手张罗的这些,如英倒是多少吃进去了些,没再尽数吐出来。

  而余下的石咏也没捞着,安安在母亲的舱房里吃得大快朵颐,连连称赞自家老爹做得好吃:“要是咱们来时也是爹做饭,安安怎么可能会不喜欢吃鱼呢?”

  石咏无奈了:小祖宗,你那只是挑食好吗?

  从此石咏过上了甜蜜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日子,每日亲手给媳妇儿和闺女张罗吃食,被一船人叹为观止,实在是没想到年轻有为的石大人竟然是个女儿奴兼宠妻狂魔。

  自此,家人的伙食,便都是由石咏亲自动手操持的:他会亲自将海里捞上来的海菜用开水烫了又烫,调成酸辣口的小凉菜给如英开胃,却又不敢让她多吃;也会将海里捞上来的新鲜小鱼儿炸成香脆的小鱼条儿,外头撒上芝麻让那娘儿俩当零嘴。待到了泉州,这位更是在补给的码头买了活鸡活鸭带上船,在舱房里养着,变着法儿给如英调剂饮食。

  大约也是因为在这官船上,如英整日高卧,无事可挂心,再加上饮食甚是妥当,她虽然吃了会吐,但是吐了也照样努力吃。如此以往,等船进吴淞口的时候,如英只是晨起会有些不适,其余时候已经完全与好人一样。

  不日到了苏州。石咏见如英静极思动,干脆带她和安安一起上岸走走,见见当年他曾经见过的风景名胜。同时他也派人去打听林如海的下落,想趁此机会去拜会这一位,也让如英见见故人。

  岂料打听了一圈,姑苏一带,无人晓得林如海的去向,这一位就像是神隐了一般。

  石咏知道林如海毕竟是康熙朝的旧臣,新帝登基自然会在江淮重地安插自己的心腹,林如海早早称病乞休不失为明智之举。但是像他这样有先见之明能急流勇退的,世间并不多。

  石咏寻林不遇,到底无法,只能悻悻而归,在心里默默期盼日后有缘再会。

  他携了妻女,缓缓回京。石咏在苏州时就已命人送了家信回去,石大娘足不出户,便听说了她儿子儿媳孙女三个人出门,回来时多了一口人。石大娘抱着大孙子沛哥儿合不拢嘴。与石家走动得较近的几家亲眷都有所表示,而如英的旧日丫鬟望晴听说了好消息,赶紧催着在同仁堂做大夫的丈夫靳勤,一起陪着石大娘去通州码头去接人去。

  那边石咏夫妇抵京,与亲朋故旧相见,自是一番欢喜。然而朝中也有人盯着石咏。都晓得石咏是新皇登基之后火速提拔的年轻要员,此前从未在六部当过差的,竟也能得个“南书房行走”的打眼职务。因此石咏回京之后,有不少人专盯着他,看他这次南下,差事办得如何,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回京之后又给哪些人孝敬——

  因此石咏回京之后,往哪几家走动,又往各处送什么礼,竟成了一件惹人瞩目的要事。

  岂料石咏给往来各处赠送的,全部都是广东的土产。他给十三阿哥的礼最重,全都是南方特产的药酒药油,专治风湿腿疼的;带给其余亲朋好友的是广州的各种药材和土特产,各种煲汤的药材与食材、腊肠腊肉火腿、瑶柱干贝干鲍之类,全是旁人没想到的。虽说价值并不高,但俗语说千里送鸿毛,礼轻人意重,石咏送的都是一向相熟的人家,也都体谅石咏这一趟长差跑得不容易,都高高兴兴地笑纳了。

  在众多礼品之中,唯有往唐英那里送的礼不同。石咏也未避嫌,将他带给唐英的礼品大包小包地往唐英府里一送,第二天就有御史弹劾,说是石咏重金贿赂昔日同僚,必有所图。消息一传出,旁人便多少为石咏感到可惜,但是人们也同样不明白,石咏贿赂谁不好,贿赂唐英干啥?

  当下雍正便命石咏上折子自辩,石咏便列了一张清单,将他送到唐英府上的东西一件一件列出来。只见石咏送给唐英的,大多为广州出产的手工艺品,其中包括骨雕、牙雕、玉雕、木雕、广彩和广绣,每个大类的成品精品各一到两件,每样东西后面还附有当地采购的价格。

  朝中等着看石咏笑话的人更加绝倒,嘲笑石咏“与御史台还真是配合得紧”,竟然还帮着把贿赂唐英的总金额一起算出来。

  然而待石咏将事情解释清楚,跳出来指责石咏的人便都哑了:原来石咏原本就是受唐英所托,南下勘察广州手工艺匠人的技艺风格和水平,以便京里造办处的匠人取长补短;将来宫中造办处也可能会考虑聘用一批来自广州的匠人;而京中制作各种手工艺品销往蒙古的匠人,也可以部分参考来自广州的时髦样式。这样的南北交流,有百利而无一害。

  至于采购这些产品的钱,都是唐英自掏的腰包。石咏回京交接了东西之后,唐英就按照价码把所有的钱都付给了石咏,两人还有交接时的收条为证。

  这下子旁人都无话可说,雍正却得意了。

  这位新君眼下已经采纳了新任山西巡抚诺敏的建议,打算在全国范围内施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子的措施,以此增加中央财政收入,并限制地方官对百姓的横征暴敛。因此雍正对一个“廉”字极其敏感。石咏作为他亲自点了头提拔启用的年轻人,若是这次他南下广州,在地方上大刮一通地皮,雍正的脸自然没处搁;可是石咏偏生没有伸手往地方上要一分钱,据说吃喝住宿也都是借的岳父穆尔泰的客院,千里迢迢回京之后往来赠礼,也一样是干干净净清清白白,没有半分可挑剔的地方。

  除此以外,石咏对十三阿哥的一份孝心,雍正也都看在眼里,登时觉得当初提这年轻人起来,当真是不亏。

  石咏南下的几桩差事,也都办得很漂亮:洋人那些所谓的“领事保护”原则被石咏驳了回去,反而给加了一条“在华必须遵守当地法律”的原则;对于移交死囚这一点,石咏虽然没有争取到百分之百完全自主,但是争取到了对等权益,同时也使中华一方在谈判之中站在极有利的地位。这可以算是功劳不小。果郡王十七阿哥在京中便顺势推了一把,进一步,已经与各国公使一道,迅速将这原则敲定。以后这些洋人海商在中国,以及中华商人出海,便都有基本原则可以遵循了。

  此外对与海禁和远洋贸易,石咏也呈上了内容详实,有理有据的折子,交出了漂亮的答卷。雍正便命将他的折子公开发下去,命百官各抒己见,一道辩论。这日在南书房便是如此,石咏被当成靶子,由各文官就大开海禁的一系列事宜向他发问,石咏作答。

  众人问得热烈,石咏这些天一直在南边,已经将海禁的种种利弊全部权衡过一遍,眼下胸有成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张口便答,旁人几乎问他不倒。

  南书房里正讨论得热烈,忽见兵部尚书白潢匆匆忙忙进来,纳头便向雍正拜倒:“启禀皇上,臣有急事求见!”

  雍正见到白潢走得急,这样的天气里,额头竟然也沁出一层薄薄的汗水,心知当是大事,立即道:“众卿且暂退吧!”

  话一出口,雍正立即补了一句:“怡亲王留下!”

  于是十三阿哥留在南书房,其余人一起告退。石咏推出南书房的时候,跟前恰好是八阿哥允禩,石咏瞥了一眼,发现允禩若有所思,待见到石咏的眼光扫过来,允禩面上神情登时放缓,冲石咏微微一笑,扭头便出去了。

  石咏的本职就是南书房“行走”,眼下雍正与白潢和十三阿哥一道在南书房里议事,石咏一时也离开不得,只得立在外头,顺着今日的事想了一想。已进十月的天气,他却微微觉得有点儿烦闷——

  兵部尚书,急事求见,又是这个节骨眼儿上,这莫不是,西北又要出乱子吧!

  石咏猜得不错,此时此刻,雍正正立在南书房里,背着手,手中捏着一份代十四阿哥驻扎西北的国公延信发来的紧急军报,来来回回地在十三阿哥与白潢两人面前反复踱步。

  “罗卜藏丹津,好个罗卜藏丹津。”

  雍正愤怒之际,朝起手上的军报,狠狠地砸在面前的桌面上:“这次竟然不是策妄阿拉布坦,竟然是罗卜藏丹津!”

  原来,西北送来的紧急军情,不是早先被大将军王十四阿哥痛打打老实了的策妄阿拉布坦又生了异心,而是已经在青海定居了百年之久的青海厄鲁特蒙古,竟然作乱了。

  听说这个消息,十三阿哥也震惊不已,随即反应过来:“罗卜藏丹津?那他想必是因为没有准许他恢复祖上部族的王庭而心怀怨恨,又因政敌察罕丹津获封黄河南亲王而心生嫉妒,才会因此反叛作乱。青海蒙古各部,未必便愿与他一条心作乱。”

  雍正双眉一挺,目光炯炯,盯着十三阿哥,道:“是这个理,老十三,如何?你若愿意,朕就把所有的大军交到你手上,咱们狠狠地给罗卜藏丹津迎头一击,好好给他一个教训!”

第371章

  话说这罗卜藏丹津本是和硕特汗部的右翼首领, 头上有个世袭的亲王爵位。但此人一向心怀异志,一心想要恢复和舒特部的王庭, 并染指川藏等地。岂料他的诉求一直没有得到支持。

  再加上十四阿哥击败策妄阿拉布坦之后, 非但没有给罗卜藏丹津加官进爵, 反而将罗卜藏丹津的政敌察罕丹津扶起, 封了黄河南亲王。罗卜藏丹津认为这是分了他的权柄,更加不满,因此胁迫青海蒙古各部贵族于察罕托罗海会盟, 发动叛乱。

  十三阿哥胸中自有沟壑, 虽然这些年他从未涉足西北,可是对西北的局势判得极为精准, 只听雍正说了一两句, 他已经判断出罗卜藏丹津叛乱的缘由。这令雍正极为心折,踏上半步, 望着弟弟:“老十三……”

  十三阿哥低下头, 呼吸有些重, 实在是难抑胸中的激动。

  当年康熙皇帝崩逝那夜,他曾手持虎符,以一己之力, 调动清河大营的全部兵力, 再加上几处出城驻防的八旗旗营,将畅春园团团围住。若论当时的情形,他便是想要自己称帝,也是做得到的。可是俗语说“功高震主”, 身居大位之人往往都忌重臣掌兵——十三阿哥也是这么认为的,他曾一度以为自己从此便与兵权无缘了。

  可是这么些时日以来,虎符依旧在他手里,而如今皇兄毫不犹豫地要将国家社稷托付给他,将西北边陲的十万大军托付给他。

  许是这位四哥,信一个人便是终身信一个人吧!

  十三阿哥想着,忍不住喉头发酸,想说的话有些说不出来,他甚至不敢抬头,不敢面对这位皇帝,这位兄长——

  “皇上,怡亲王这身子骨……”最没眼力劲的白潢这时候开口插嘴了。他很想提醒一句,眼下已经进十月了,西北苦寒,战场又艰苦,以怡亲王现在的身体状况……白潢其实只想表述:西北众军诸将,最需要的是一位健康强壮的主帅,主帅在中军若有什么不妥,对于众将的意志,可是有巨大的影响啊!

  雍正刷地扭过头去,冷着脸问:“你说什么?”

  白潢一吓,膝头一软,“啪嗒”一声就跪在地面上了:“回皇上话,臣的意思是,臣的意思是……”

  完了!白潢心想,他这番话无论如何表述,都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啊!

  再加上雍正一向冷脸冷惯了,此刻更是令白潢恨不得有个地洞,好让他钻进去躲起来。

  这时候十三阿哥温和地开口:“皇上,以臣之见,罗卜藏丹津成不了气候,但为了不让他左右蒙古其余各旗各部,宜速剿。不若便由现今就在西北的将领立即出兵讨剿!”

  他见雍正依旧一副心有不甘的样子,又道:“臣这才刚刚接手户部没有多久,眼下刚刚有了点头绪,不如让臣来坐镇这后方,保证西北粮草的调度,让前方将士没有后顾之忧。您看,这样可好?”

  白潢满头大汗地道:“正是,正是,臣也是这个意思,有怡亲王在,定能力保我军将士后顾无忧。”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而且这一次西北有两条线,一条要顾着策妄阿拉布坦卷土重来,另一条要直击罗卜藏丹津,朝廷在钱粮这一块简直不堪重负。若是户部有个稳妥的人坐镇,也才会有速战速决的底气。十三阿哥这番话,既替白潢解了围,也给了雍正台阶下。

  雍正盯着十三阿哥看了半日,终于缓缓舒了一口气,点头应道:“好,有十三弟坐镇调度钱粮,朕自然放心。”

  石咏在南书房外头待命,不多时,他便被再次传进南书房,这次与他在一处的,还有庄亲王十六阿哥、内阁大学士张廷玉、户部满汉尚书,怡亲王依旧在座,但是兵部尚书白潢不知道到哪儿去了。石咏的身份是个“行走”,便立即充当记笔记的工作,坐在张廷玉身后,执笔在纸上飞快地将众人所议记下来——这不就是后世会议纪要么?

  “这次传各位来,就是要议一议钱粮的事。”雍正一板一眼地说。他随即将罗卜藏丹津反叛的事说了。在座的十六阿哥、张廷玉等人都是一惊。

  “这个罗卜藏丹津,专门捡了秋草黄、战马壮的时候反叛,若是他早几个月叛,秋粮未收上来,大军粮草还当真捉襟见肘。可是如今……哼哼!”雍正自己就是户部的掌事阿哥出身,户部有多少家底他一清二楚。

  石咏也大约知道些,如今全国的粮食,供应西北大军,外加老百姓自己的口粮,未必就能撑到明年夏收的时候。但为今之计只能是先尽着军粮,若是明年粮食还有缺口,可以早早通过海商先进口一批米粮来救急。

  所以最大的问题,应该就是钱了。

  众臣果然议的是这个。现在的问题是,各省的赋税还未收上来,而今年一年中该花的又都花出去了,国库空空如也。

  雍正问起内库,十六阿哥答曰情形也差不多,毕竟今年是雍正元年,少不了花钱的地方,四月间先皇大出殡,太后太妃们移宫,雍正后妃移入宫中,依旧略略整修一下圆明园……

  大家总感觉哪儿都省着花钱,圆明园只是修了个门面而已,甚至连雍正后妃也只是徒有个名号,皇后贵妃们连封后封妃的大典都没顾得上举行,可这内库还是总是空着的。

  一时众人面面相觑,大家议起此事,唯一一个念想:钱,都去哪儿了?

  十三阿哥留神雍正的神情,果然见这位的表情越来越不善。他心知九阿哥名下大批的财帛与产业,最终都落到了八阿哥手里,只有实业如玻璃厂等移交给了内务府。虽然实业是能生钱的,可是在这着急用钱的当口,实业自然没有真金白银来得实在。

  雍正心中,自然只有对廉亲王不满的份儿。那位心想,允禟既然能心甘情愿把实业都交出来,交出其余财富也想必是肯的。可是廉亲王那里则未必这样想,将允禟的产业交给内务府,只是为了让这些玻璃厂能继续好好经营下去,不让允禟的一番心血付之东流而已。

  十三阿哥眼见着雍正的脸色越来越黑,心知这位如果在这个当儿大发雷霆,发作允禟或是廉亲王,宗室这一关,恐怕不好过。毕竟如今十阿哥滞留张家口,九阿哥被发去驻防西宁,十四阿哥和十五阿哥两个被拘在景陵为先帝守陵,宗室里多有微词。如果雍正在此刻再拿九阿哥的财帛说事,恐怕宗室里会人人自危,担心皇帝觊觎宗室的财产,皇家难免先自乱了阵脚。

  于是十三阿哥在这时候突然提气道:“石咏——”

  石咏一凛,提着笔起身,道:“微臣在!”

  “你若是面临此等境遇,急需用钱,且你知道会有钱,但是钱粮会在数月之后到你手中,偏生你又不用不行,你待如何?”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17页  当前第27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78/31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红楼修文物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